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用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1:28:45 优秀作文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用法优秀作文

篇一:引号用法

“引号”使用方法

解说:

1、引号是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2、引号分双引号和单引号两种。

主要用法:

1、标明文章引用的部分。在文章中直接引用别人说的话、书上的话或写人物对话等,要用引号标出来,以便把引用的话和写文章人的话区别开来。引用可以引局部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引全部。

【举例】:

①邓小平同志有一次在讲实事求是及实践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我各自很矮,所以总得从下面看问题。”一语中的,既幽默又深刻。

②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一文中,王康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态度、行为产生什么影响的学科。”

2、对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或重要的,特定的词语要用引号。

【举例】:

①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②股市有它的行话:如股票价格上涨,叫“牛市”,因牛的眼睛总朝上看;反之,叫“熊市”,因熊的眼睛总朝下看。

3、把表示否定、反义、借用或讽刺的词语用引号引起来。

【举例】:

在外国的地摊上卖的书,到了国内摇身一变被摔成了“传世经典”,读者一再受愚弄。这种现象的蔓延是发人深思的。

4、文章中的简称要用引号。

【举例】:

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本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方法上基本和资本主义相似。”

5、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事件用数字标示的部分要用引号。

【举例】:

①“五四”至今已有二十年,今年才在全国定为青年节,这件事包含着一个重要的意义。 ②“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

6、象声词、音译词要用引号标示。

【举例】:

傍晚,“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

7、文中的绰号要标引号。

【举例】:

我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她“豆腐西施”。

8、需要强调的专有名词要用引号。

【举例】:

觉英、觉群和觉世也买了些“滴滴金”、“地老鼠”和“神书带箭”来燃放。

注意:

1、引号分双引号和单引号。只用一个引号的用双引号,双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的就用单引

号。双引号里面已用单引号,单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的又用双引号。

举例:老师教导我们:“你们要学习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认真学好功课,将来好全心全意的精神,认真学好功课,将来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用在引文末尾的标点有讲究。使用引号时,若引文独立而又完整,则引文末尾的标点不能改动,并要写在后引号内;若引文独立而不完整,只作为句子的一部分,则引文末尾的标点应去掉,而视整个句子的需要选用标点。

(1)完整的引原话,而引文又单独使用,最后的点号应放在后引号内。

举例: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2)引文不独立,引用的话只作为作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时,不管它是不是完整,后引号前都不能有点号(问号、叹号除外)。至于后引号后如要用点号,要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定。 举例:A唐代大诗人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感人千古。

B在老张“同志们,走吧!”的招呼声中,我们这支不大的队伍便冒着雨出发了。

(3)后引号前,必须用的点号不能少。

举例:“将军,我是凯”我说,“今天你们不走了,我不知道你们是否想再观光一下。我愿意给你们带路。”

4、转述别人的话的意思不用引号。

5、前后都是引述的同一个人的话,中间不能用冒号,只能用逗号。

6、注意引号和书名号的误用。(题目、主题、标题、栏目、集合概念用引号)

巩固训练:

1.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织完成。

2.“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3.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之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4.“还愣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5.对于《雅思IELTS考试》人们已耳熟能详,如今一个全新的同样来自英国的职业外语水平测试——《博思BULATS考试》,也已由国家人事部考试中心推出。

6. 19岁的女大学生在《幸运52》节目中连续七次夺魁引起了媒体的好奇。有的请她讲: “如何多才多艺”,有的追问她: “怎样身兼数职”,还有的让她讲什么都行??

7.“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根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8.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9.“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10.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行建造的国产化商业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2号机组反应堆首次临界试验获得成功,将于年内并网发电。

1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1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13.大多数专业工作者——律师、会计师和其他咨询服务的专家——都异口同声地承认:“他

们和委托人对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很敏感,容易闹别扭。”

14.有一首诗说:“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其中“龙盘虎踞”就与现在说的“虎踞龙盘”不同。

15.狄罗德坚持了反映论的思想,他认为:人的概念“只有和外界的东西联系起来才成为坚实可靠。”

16.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17.吸取爸爸的教训后,他自己发明了一种“自动晒衣架”,其“科技含量”明显高出老子一筹,真是“后生可畏啊!”

18.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19.事后,张大千笑话夫人:“这还不是怪你,谁叫你要说‘很好很好嘛’,你这一说‘很好很好’,他自然就以为你最喜欢这幅画喽。要是换成我,也是一样的”。

20.有些古代“特有”的语序,像“吾欺谁?”、“不我知”、“夜以继日”,现代不用了。

21.当讲解员说到:“据考据考证,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时,观众情不自禁地笑了。

22.西汉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矢志不移,传为千古佳话。

23.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来,我长年埋身书房,在山中呆得久了,已“不识”这苦读生涯的“真面目”了。

24.技术攻关中,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真可以说“柳暗花明又一村。”

25.“不要灰心嘛,”张老师安慰他:“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谁没遇到过困难和挫折?但他们不都挺过来了吗?”

26.什么是尊严?词典上的解释是“尊贵,庄严;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其实,尊严更是一种高尚的人格。

27.“我们国家排在世界第一的是什么?是人口。13亿人口的沉重负担向13亿人力优势转变,靠教育,13亿人力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还是靠教育”。在谈到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时,全国人大代表谢佑卿如是说。

28.“我读过你写的每一本书。”母亲拉开一个书橱说:“你看,你写的书,一本也不少,都在这里。”我一看,不禁不惊:这大概是全世界收藏我的著作最完整的地方了。

29.轰轰烈烈的“彩屏旋风”尚未停歇,围绕摄像手机市场展开的新一轮“中洋大战”又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30.联合国各成员国协商一致通过,将《世界人权宣言》发表的那一天(12月10日)定为人权日,将包含这一天在内的星期定为人权周。

31.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先是嘲笑那位告剧组状的歌手是想炒作自己,又一再表示“没什么呀,”而对景区不能下水的规定,他轻描淡写地说:游客“去玩当然不能下水,我们是排戏,当然可以通融。”

32.朱熹四十九那年,访得白鹿书院遗址,奏复其旧,并亲自制定了学规,提出了“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33.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篇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

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雕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

长,胜作一书生.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凉州词 王翰

葡桃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

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城足今

古,白骨乱蓬篙.

(夜上受降城闻笛》 - 诗词正文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篇三:随文练笔使用手册

第七册

1、观潮

练笔设计:

1、填空:

潮来前,江面 ;潮来时,只听见 ________________

只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了近处,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潮头过去时,听见_____________________,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这真是“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2、书中的比喻句很多,请你把它摘录下来:

3、请你仿写比喻句:

西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狂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乌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海涌云为郭,江横玉系腰”相对应的句

子,请摘录下来。

5、作者通过听到的和见到的两个方面,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钱江潮的气势,写出了钱江

潮的壮观。请你也用这种方法把雷雨的气势和壮观写出来。

使用建议:

1、 题1旨在使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从潮来前到潮来后钱江潮的壮观。

2、 课文用了许多比喻句来描写钱江潮的磅礴气势,题2至题4意在让学生摘录、积累文中

的语句,并进行仿写。

3、 题5意在迁移情境,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之后,结合生活实际写写雷雨的气势与壮观,以

达到积累运用的作用。

使用反馈: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练笔设计:

1、概括课文内容填空。

大峡谷的水 ,大峡谷的山 ,大峡谷的动植

物 让我们感到 。

2、运用课文内容仿写句子: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填空,再仿写:

科学家经过精确的测绘计算确认雅鲁藏布江峡谷长 ,平均深度 ,

最深处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上面这段文字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清楚明白。你能根据提供

的数字来说明长城的特点吗?

使用建议:

1、题1的呈现宜放在整体感知课文阶段,让学生从山、水、动物、植物方面感受到雅鲁藏

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题2、3也带有提炼文意,帮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作用。

2、题2的仿写有一定的难度:一要在形式上仿作,二是根据课文内容来写,关键是先理解

内容,然后组织语言。具体练习在教学这一段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3 鸟的天堂

练笔设计:

1、鸟儿的自述。

我是生活在“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我在这里生活十分幸福、快乐,因为

2、用“到处??到处??有的??有的??”描绘一个场景。

3、用“似乎”写一个句子。

使用建议:

1、 巴金先生在场景描写上手笔绝妙,见闻与联想结合得恰到好处。题3用“似乎”仿写就

是让学生恰当地把见闻和联想结合起来。练习时可结合这几个语句的教学进行。

2、 题2的练习应放在学习文中群鸟欢腾的那个场面之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犹为重

要。既要有言语形式,又应提醒学生有符合言语内容的情境。

3、 题1则宜在学完全文后,从鸟儿的角度出发,转换课文的叙述角度,整合文本内容,让

学生进行言语实践。

使用反馈:

4*火烧云

练笔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火烧云是所以得名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用上“应接不暇”写一段话:

使用建议:

1、 题1意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对课题、对文本内容一个最直接的提炼,这也是本文学习

的当务之急。

2、 题2的练习可在巩固“应接不暇”在这2课中的写法后进行。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以及

学生想象的激发是仿写中应重视的。

使用反馈:

5 古诗两首

练笔设计:

1、读了《游山西村》 这首诗,运用你的想象,把作者陆游在丰收之年,在农村做客的情

景写下来,最好能加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有一句诗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怪不得苏轼感叹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使用建议:

1、想象意境、体会诗情向来是诗歌教学中的一大重点。题1、题3就要求教师根据诗文催

生学生的合理想象,然后进行恰当的表达,都可放在诗文教学之后进行。

2、题2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明白“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包含的哲理,宜在

《题西林壁》教学之后进行。

使用反馈:

6 爬山虎的脚

练笔设计:

1、爬山虎的脚的自述。

读课文3、4、5自然段,运用文中的语言和自己的想象,想一想爬山虎的“脚”会怎么

来介绍自己呢?

爬山虎是植物界的攀爬高手,我就是长在爬山虎身上的脚。

2、填一填,写一写

爬山虎的叶子 ,《鸟的天堂》里的大榕树的叶子

,秋天的枫树的叶子

3、爬山虎常常被人们利用为垂直绿化的植物。春天,叶子嫩红嫩红的;;

秋天,叶子又变成了橙黄色。均匀地铺在墙上,仿佛 ;到了冬天,叶子飘

落下来,墙上只留下纵横交错的细细的茎,就像 。

使用建议:

1、题2、题3要求学生在积累文本语言基础上,熟练运用,同时引导学生在平时细致观察

事物,并进行具体的描写。练习时都应在相应语段教学之后进行。

篇四:语文:4.2《蜀道难》同步测试1(粤教必修三))

第15课 蜀道难

【学业达标评价】

一、阅读《蜀道难》第一段,完成1~4题。

1.作者在这一段中写“尔来四万八千岁”这一时间概念,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写时间是为了说明古蜀国历史久远,这么长时间不与秦塞相通,足见蜀道之难。这样写时空杂糅,烘托蜀道的艰险。

2.作者开篇即慨叹蜀道“危乎高哉”,对下面行文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感叹一句,是为引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川、扪参历井。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两句运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夸张手法、衬托手法。诗人紧扣“高”“危”,用夸张手法把崇山峻岭峭壁巉岩间的蜀道写得惊心动魄、令人望而生畏:山高得连黄鹤也飞不过,猿猴也愁于攀援。同时又借“鹤”“猿”来侧面衬托,暗写人行走之难。

4.本段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一问注意结合原诗进行分析。第二问注意神话本身的意义及作者的用意。

答案: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 作用:表现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二、阅读《蜀道难》中的诗句,完成5~8题。

5.李白运用丰富和奇特的想像,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选文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有??攀援”四句写的是“面”,即蜀道的整体形象;“青泥??长叹”四句写的是“点”,即青泥岭的情况,这是点面结合。

6.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见”四句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连峰”四句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7.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8.结合所选的两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奔放、散文化的语句。使用设问句、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三、

9.(2009·莱芜检测)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答案(示例):李白需要一座天姥山 让他追求“日月照耀金银台”的光明与自由 苏轼需要一座庐山 让他认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素能综合检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凫(fú) 石栈(zhàn) 边塞(sài) 长吁短叹(xū) ....

B.猿猱(náo) 扪参(shēn) 喧豗(huī) 嗟来之食(jiē) ....

C.巉岩(chán) 吮吸(yǔn) 砯崖(pīnɡ) 峥嵘岁月(zhēnɡ) ....

D.凋零(diāo) 湍急(tuān) 崔嵬(wéi) 多难兴邦(nàn) ....

【解析】选C。“吮”应读shǔn。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乎高哉 危:高

B.开国何茫然 茫然:指时间久远

C.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着

D.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渡过

【解析】选C。坐:徒,空。

A.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也相同。

B.两个“何”字相同,两个“但”字不同。

C.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相同。

D.两个“何”字不同,两个“但”字也不同。

【解析】选C。①什么;②多么;③④只。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人听此凋朱颜 .

B.猿猱欲度愁攀援 .

C.砯崖转石万壑雷 .

D.舞幽壑之潜蛟 .

【解析】选B。B项为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分别为“使??凋谢”;“使??滚动”;“使??舞动”。

5.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

A.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奚以知其然也

C.但见悲鸟号古木

D.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解析】选B。B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A、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另C、D两项也是省略句。

6.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问君西游何时还”,这里的君是指入蜀的友人。

B.“又闻子规啼夜月”,暗含古代蜀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即子规)的典故。

C.作者描绘“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是借景抒情的写法。

D.作者大肆渲染了旅愁及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目的在烘托入蜀友人的感受。

【解析】选D。作者并未谈及友人的感受。

7.对《蜀道难》这首诗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的特点,以展示蜀道之难。

B.这首诗融贯着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主要表现在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C.这首诗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

D.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是因为李白在这首诗中创制了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解析】选D。这首诗不是新乐府的诗歌形式。

8.名句填空。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空山。

(3)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猿猱欲度愁攀援

(2)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

(3)砯崖转石万壑雷

(4)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9.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两位名人,写一段文字。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他人生价值的宣言,也是他作为一位天才诗人高度自信达观豪放的写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作家的全部人格的体现。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他临终的遗嘱,也是他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终生追求的梦想。

10.把下面的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唐诗难道不正是表达了中国青少年的梦么?唐诗是早晨,是少年,不是下午茶。_________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长途跋涉风尘仆仆中有做梦的机会,历尽坎坷风霜满面仍有少年精神,那么,就让我们的下一代多读唐诗吧!

①早晨是不提问题的,不分析的,不反省的

②是清新的样子,是神采飞扬的

③早晨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④下午茶的精神是反省的,沉思的,分析性的,要不停想问题的

【解析】①句与④句相对,应跟在④句之后,④句承前接“不是下午茶”;③②两句是对“早晨”的解释,应跟在①后,且③句为比喻说法,宜放在②句之前。

答案:④①③②

11.诗篇前四句写诗人面对美酒珍肴,却表现出反常的举动,“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停”“投”侧重写诗人无心宴饮的苦闷。“拔”

“顾”是前两个动作的升级,既写不甘安于现状的愤激,又写走投无路的惆怅。

1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采用了象征手法,“黄河”“太行”象征作者追求的宏大理想。用“冰塞川”“雪满山”写道路艰难,象征自己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二)(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篇五:柳堤_金銮_诗歌鉴赏及答案

柳堤_金銮_诗歌鉴赏及答案 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 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 ( 7分 )

①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 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 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 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 “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手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与本诗类似的两项是 ( 4分 )

A. 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

B.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C. 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宋?刘子翚《海棠花》)

D.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元?杨维桢《燕子辞》)

E. 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濬《都城春日》)

11. 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 )( 10分 ) 题目答案:

10. ( 7分 )

① ( 3分 ) 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 ( 4分 ) D 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 ( 10分 ) 答案示例:《题西林壁》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由景及理,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

【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悖?,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借描写柳堤春日美景,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乐景哀情,语淡情浓,意蕴丰富。全诗紧扣标题“柳堤”二字,有时侧重于表现“柳”,有时侧重于表现“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开;更有趣的是作者在诗里面有意避开了这两个字,而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让人自悟,其用心之工着实让人叹服。

首联“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暗扣标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类似的用法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句子。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颔联“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如果说首联是从身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物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话,那么这一联就是加入了想像,从更大的范围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广。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笼”字的这个用法,如同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一样,取包含、包罗之意。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的意思。这两字都可以看作炼字的典范。

颈联“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选取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每一句的前后两种事物构成因果关系:因“雨香”而“飞燕促”,因“风暖”而“落花轻”。对“雨香”二字目前可以查到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1.春雨沾染了花的香味,故曰“雨香”;2.春雨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因而说“雨香”;3.春雨使得空气清新,所以说“雨香”;4.春雨本身就有很清新的气味,化妆品界甚至有以雨的味道制成的香氛,因此称“雨香”也不为过。我觉得这几种解释都很有道理,但苦于一时找不到这一用法的出处,不知哪一个更确切些;更重要的是,这“雨香”又是怎样与“飞燕促”联系起来的呢?我很喜欢北宋晏几道《临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雨里飞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雨稍大一些,燕子一般是不飞的,至少在我家乡这一带是这样的。但是在春雨以后,会看到有大量的燕子衔泥筑巢的现象,我想古人“雨香”的奇思妙想会不会跟这一现象有关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雨香飞燕促”就容易理解了: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变成香的了。再说这里的“雨”不一定就非得是下雨,如果真是下雨,就与后面“风暖落花轻”一句相抵触了。作者春游柳堤,天气忽而雨忽而晴,怎么会比六月天还善变呢。下句的“花”,应该是指柳花,也就是柳絮,作者因为标题的缘故有意避开了“柳”字,之所以用“花”而不用“絮”,我想首先是为了满足平仄的要求——这里需要一个平声的字才能对仗工整;并且用“花”字也更能给人以美感。“落花轻”就是指柳絮飘飞,因为天晴风暖,所以柳絮飘飞,这样就不难理解了。总得说来,这一联仍是前句写“堤”,后句写“柳”,紧扣题目来写,用富有春天特征的“飞燕”、“柳絮”等意象,表现柳堤上浓浓的春意。

尾联“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不过作者表达得更加委婉而新颖,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而一个“更”字,又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线索,它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既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又使全诗在表面的欢乐下面,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极耐咀嚼。作者金銮是陇西(今属甘肃)人,“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时间很长,早已习惯了江南的生活,长期的客居使他只能把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或许这样的抒情方式更适合于他吧。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我看这样的评论是很精当的。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