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镇江金山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8:24 小学作文
镇江金山作文小学作文

篇一:镇江金山寺

镇江金山寺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许多人正是从水漫金山开始认识金山、了解镇江的 金山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约2公里,海拔43.7米,占地面积10公顷。金山原是屹立在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唐朝张祜的诗句“树影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改道,至光绪年间金山逐渐与南岸相连。当年东坡居士笔下“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的水上风光演变成了陆上胜境。“骑驴上金山”风行一时,成为清末民初朝山观光者的一种奇妙享受。

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闻遐迩。金山寺建于东晋,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原名泽心寺,亦称龙游寺。清康熙帝曾亲笔题写"江天禅寺",但自唐以来,人们皆称金山寺,是中国佛教诵经设斋、礼佛拜忏和追荐亡灵的水陆法会的发源地。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整个金山风景区计有30余处景点和古迹,而每一处都有一段动人的神话和传说。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红玉击鼓抗金兵,岳飞金山寺详梦等等,令人回味无穷。时间关系,我并没有游览全部的景点。金山寺外观

近看香烟缭绕的江天禅寺(金山寺)

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

这样的建筑比比皆是

篇二:2014年江苏镇江中考满分作文:走近了,才知道

2014年江苏镇江中考满分作文:走近了,才知道

2014年江苏镇江中考作文真题:

请以“走近了,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②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③字数在600——1000之间;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满分作文展示:

走近了,才知道

我是一只曾经住在贾府附近一棵树上的麻雀,听那些丫鬟们说,今天有个林姑娘要来。

噢!林姑娘有一双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疾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近了,才知道,在众人的簇拥下,这个清高的女子,走进了这座与她毫不匹配的宅子。不知贾府的轩昂壮阔、富丽堂皇带给她的究竟是喜还是忧?

这几日,家中又来了一个宝姑娘。我在树上听雪雁对黛玉说:“那宝姑娘长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走近了,才知道,宝姑娘果真品格端方、容貌丰美。

时间久了,我发现她平时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林姑娘的孤高自诩、目下无尘,所以也更得人心。而黛玉对她更是又敬又怕,她觉得宝姑娘雍容华贵的笑容和身上那独有的男子气概是自己永远无法企及的,一种危机感在黛玉心底潜滋暗长??

听说专门要为贾妃建造的园子已经竣工了,皇上恩准元宵节那天

让贾妃省亲。

十五的那天,园里各处帐舞蟠飞、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但几个时辰之后,大观园随着贾妃的离去,冷清了不少。荣宁二府的人将园中的一些陈设动用之物收拾了以后,便住了进来。走近了,才知道,黛玉看中了“潇湘馆”,我见馆中的湘妃竹长得可爱,便也住了下来。一天,听宝玉对黛玉说:因为怡红院和潇湘馆最近,所以他才选了那里。宝玉渐渐发现黛玉是他唯一的知己,宝钗虽然也可爱可敬,彼此的心灵间却总有一层隔膜,于是悲剧就不可避免。但作为局外的麻雀,我又能改变什么?

后来黛玉将那块题诗的旧帕与诗稿投入火盆的一刹那,最后的眼泪顺着她的脸颊滑落下来。我猛听到黛玉直叫:宝玉,宝玉,你好??刚说到“好”字,她便浑身冷汗,不做声了。呜呼!“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也许林黛玉是“世外仙珠寂寞林”,也许薛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但大观园的确是“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到头来,一场冰雪横祸而树倒猢狲散,就像眼前掠过的云烟,终将化为乌有。

走近了,才知道,这是一个满纸华丽却又无比荒唐的大观园,于是我决定远走高飞??

【名师点评】

1.事例典型。宝黛爱情悲剧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它并不是由于简单的门不当户不对,也不是由于自由恋爱触犯了封建婚姻制度,而是这一爱情本身所包含的反封建色彩为社会所不容造成的悲剧。

2.视角独特。本文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来写宝黛爱情悲剧,即以一只麻雀观看大观园的视角来写,自然是具有客观性。它看到宝黛爱情是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的,预示着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3.卒章显志。即篇末点题,本文结尾“走近了,才知道,这是一个满纸华丽却又无比荒唐的大观园,于是我决定远走高飞??”点明题旨,概括主题,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它表明宝黛爱情悲剧给人们带来一种强烈的震撼,在对悲剧人物涌动起难以名状的敬仰、崇拜、赞叹之情之余,思想上得到洗礼和陶冶,精神上获得振奋和感召。

篇三:2014年江苏镇江中考作文范文

2014中考作文解析及标杆作文展示:南通卷

2014年江苏镇江中考作文范文:走近了,才知道

命题作文:《走近了才知道》

■习作

“你没去过江南。”茉这样告诉我,“你这样写得很诗意,但太假了。”我读到这位水乡女孩眼中一丝冰冷而火热的倔强。是吗?我也有些迷茫,何为江南?

终于有幸去了一次苏州。是特有的江南意蕴,恬静,安宁。微醺的午后,母亲领着我穿梭于大街小巷。

没有我想象中的清洌河水穿城蜿蜒,更没有一叶扁舟悠悠荡荡。走进了这座城,我才发现,诗人的词句显得那样刻意。

走着走着,远远看见街角处坐着一个人。走近了才看清,是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一时心血来潮,与母亲买了两串,又在一旁卖豆腐脑的摊子上坐下。

老人已年过花甲了吧!他有着因长年日晒而略显沧桑的古铜色脸庞,眼角眉梢间却堆着笑。疏疏垂着白胡须,神情显得迷糊而柔软,没什么顾客,他便抽上一支烟。

这边,热气腾腾的豆腐脑端上来了,摊主是个四十几岁的女人,头上松松盘了个髻。身上系着蓝暗格布围裙,笑着用夹生的普通话招呼我们,没有想象中妙龄女子的吴音侬语,听着却叫人安心。

“爷爷!”清脆的童音滑过耳畔,一个扎着羊角小辫的女娃蹦蹦跳跳地走来,身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嗔怪着追上来,在老人面前停下,爽朗一笑:“孩子淘气,来一串糖葫芦吧!”末了,伸手掏出一张纸币递给老人。女娃却一把夺过来,攥得紧紧的放到老人手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爱怜地摸摸女娃的脑袋,抽出一支糖葫芦塞在她手里:“可抓好了哇,不然没得吃喽!”大妈也咧开嘴,俯身拍拍那孩子的后背,轻声哄道:“回家吧。”随后冲老人笑笑,转身离去。

抿上一勺温热的豆腐脑,听着听着完全听不懂的苏州方言,望着空明的阳光下安详的老人,活泼的孩童,仿佛有一种走近了这座城的心灵感应,才知道,真正的江南,并不仅仅是那幽深的雨巷里走来的丁香一样的姑娘,也不仅仅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枫桥,更多的,是这平常生活里的琐碎恬淡。因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走近了,我才知道。

■点评

小作者写对江南的印象,选择了苏州;写对苏州的印象,选择了街角。一位卖糖葫芦的老人,一个卖豆腐脑的妇女,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自然亲切。小作者不明白吴侬软语,却感受到了平常生活的琐碎平淡和真实。选材很有张力,描写人物生动传神。文章结构欲扬先抑,结尾点到即止,余韵悠然。

2014年江苏苏州中考作文范文:不错过

命题作文:《不错过》

■习作

如果说时间是没有尽头的,而你的年华已经消逝,那是否能将时间看作你人生道路上的坐标。每一段都有一个特殊的标记,但因为你的种种原因错过了它。你无法倒退再去寻觅,所以请不要错过,不错过,人生就不会遗憾;不错过,人生就不会暗淡。

不错过,就请转身。

若说人生是一场旅途,你我便是其中的行者。我们或许会为了启程时的一个信念义无反顾地向目标奔去,而在过程中忽略了沿途的风景。如若稍稍驻足,转身,回首走过的路,兴许会发现那曾是一段多么迂回漫长而又奇妙斑斓的路。

身后,有熏梅染柳没些闲的东风,又被细雨打得沙沙响的梧桐,有盈满西楼的月和南回的燕子,有开满千树万树的梨花雪??

都是被轻易就遗忘了的“错过”,在转身处,与你遥遥相望,但你错过了就消失了。 不错过,就请凝眸。

当你端端凝视一朵盛开的扶桑,当你静静眺望波澜壮阔的海洋,当你细细观察路上匆匆的行人,你会发现,或在表面或在内心的你之前从未在意的东西,但凡细看,就看得到。

冰心说,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优越的,今生已经是满足了的。所以,抓住现在,只要稍稍凝眸,凝眸处便是不错过。

错过就在我们身边,不错过便是生活画卷中绚丽的一笔。

来来回回,反反复复,我们依旧不能满足于自己现在的寻觅所得,因为错过是无处不在的。也许,她就躲藏在夜晚送来牛奶的妈妈身上,躲在你帮忙倒垃圾后对门奶奶的笑容里,躲在初绽的行道树的新芽里,躲在飞驰的自行车的后座上,躲在此刻我疾书的笔下?? 不错过,是生命光彩的折射;不错过,是生命飞翔的羽翼;不错过,是我们的追求! ■点评

人生道路上有很多风景。如何不错过,作者给出了两个方案,一是转身,一是凝眸。两个形象的体态动作反映了两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小作者精选了生活中的典型画面,从自然美景说

到生活细节,这些画面如蒙太奇般在眼前闪过,组成了人生的种种美景。语言优美,感染力强。

篇四:2014年江苏镇江市中考作文选评

2014年江苏镇江市中考作文选评

作者:周发虎 舒明军

来源:《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5年第06期

[作文题目]

请以“走近了才知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题目简析]

此题意为:必须走近并深入了解,才能看到本来没看到的真相,理解本来不理解的道理。写记叙文,要写出“走近”前后的对比,写出“知道”了什么;写议论文,适宜将论点定为“深入探究才能发现真理”。

[佳作展示]

走近了才知道

江苏镇江市考生

夜晚的荷塘,远看一片迷茫。走近才看到荷叶、荷花的高低错落之美。

外婆家门前有一片荷塘,她与邻居各占一半。每至夏日,她便经常划着一条乌木小船,来到属于她的荷塘中,辛勤打理。从未见邻居家打理他们的荷塘。每年两家荷塘的收成却相差无几。我以为外婆傻,净做无用功。

一个有月亮的夏夜,外婆又在她的荷塘中劳作。我站在门前,远远地看着。

荷塘的水面上轻雾缭绕,荷叶、荷花若隐若现。天渐渐变阴,四周隐隐泛出令人不安的气息。

水汽愈凝愈重,有雨丝飘落下来。我喊了外婆一声,让她赶快回来,却没有回音。无奈,我只好走到荷塘边,又喊了两声,才依稀听到外婆回应。我站在岸边一棵大树下避雨。风乍起,骤雨如注。水面雾气散去,只见外婆的小船从邻居家的荷塘里划出,缓缓向岸边靠拢。我心中不禁揣测,莫非外婆因前几年自己荷塘的收成没有超过邻居家,今年就去破坏邻居家的荷塘?虽然未经证实,但我心中默认了这个想法。我对外婆的印象更差了。

小船靠了岸,外婆过来避雨。我忍不住问:“外婆,刚刚你怎么在邻居家的荷塘里啊?” 外婆听了,身子顿了一下,低下头,小声说:“他们家的荷塘没有人管,我去帮他们打理打理,让他们家的孩子也能尝尝自己家的藕。”我愣住了,说不出一句话。心中百味杂陈。误解尽化为自责和愧疚。我走近了外婆一些。外婆正拧着湿透的衣服,衣服上不知是雨水还是汗水,滴落在地上,泛着阵阵土腥味。望着外婆微驼的身影,我似乎看到她笔直的脊梁,坦荡地挺立于天地之间。

庆幸有这场雨,让我走近了荷塘,走近了外婆,知道了外婆的无私和善良;也让我知道,只有走近才能了解真相,妄加揣测,只会让自己陷于自己设下的困局。

总评:文章记叙了“我”对外婆的举动由不解、误解到理解的过程,刻画了外婆的朴素形象。

开篇点题,引出下文。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写自己对外婆的误解。

“又”字体现了外婆的勤劳。

景物描写如果再具体细腻一些,表达效果会更好。

“我”的“揣测”,使文章起了波澜。

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比较生动。

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愧疚之情。

“微驼”却又“笔直”,矛盾的表述,表达了“我”对外婆的敬佩。

议论深化主题。

篇五:镇江:一模市内优秀作文

一、生活上的群居,精神上的独居

白天,我想学孔子带上挚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行乐,又想学阮籍披发狂啸在竹林间与六位贤友奔跑;夜晚,我想学黑格尔笔下的猫头鹰,飞翔在夜空追寻群鸟白天的轨迹,又想学庄周闭目静神,思绪却遨游四合。

生活上的群居,自古以来就是大势所趋。人是群居动物,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难以想象一个脱离了合居社会的人会走多远。以我奶奶为例,退休在家后,开始时尚,能安享几日清福,可时日一长便觉封闭,连心思都逐渐凝滞起来,不久前加入了社区书法协会,如今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世界都晴朗开来了!

群居虽好,过于喧闹,众人的声音时常压制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于是精神上的独居呼之欲出。

海明威在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礼致辞:“孤独对于作者来说,既是不幸也是万幸。”何为精神上的独居?它是一种孤独感,逼迫着你忘却白天的欢乐,指引着你静下心思去反省、去总结、去探索。犹如黑格尔的譬喻:哲学是一只猫头鹰,它在黄昏起飞,追寻百鸟在早晨飞舞过的轨迹。正是源于这种自省与反思,哲学才发出它堪比日月的光辉。

生活中的群居是不是与精神上的独居完全隔裂开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精神反思的柴火正来自白天的群居生活,而用这自省燃起的灯火,照亮第二天更美丽的生活。

沈从文先生是湘西人,打小在宁静美丽的凤凰城长大,在那里他开心地生活着。淳朴的民风和醉人的自然风光从小就对他的人生塑造起到了关键的、深远的作用。后来一部薄薄的《边城》,犹如一股来自湘江的清风,动人地拂过湘西大地,甚至穿透了高墙,吹进每个城市人心里最柔弱的一块驻地。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指导着生活。这恰恰是群居与独居最好的注脚。 正如托尔金笔下的那群霍比特人,他们白天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用黄油蘸着最新鲜的草莓,喝白兰地河水酿出的最棒的啤酒。而晚上,到了晚上他们便各自回家,静静捧出一本巨大的笔记,点上一斗烟,安稳地编织一天下来最美的梦。

二、为全人类幸福并肩前行

马克思曾说:“我们在选择职业时的主要指针是我们自身的完美和全人类的幸福。”我们自身的完美,往往是一个人埋头苦苦前行,黑夜长路单独面对,以求登上个人的巅峰。而为天下之大事奋斗,唯有并肩燃灯前行。正如非洲谚语所云:“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钱理群先生说:“现在的大学,培养的是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现代人容易以金钱、名表、名车等为身份象征,因此把世故、圆滑、一己之利作为处事原则和手段。我们往往固执于一个人的前行,一个人的晋升,对同伴漠视,甚至把他人挤入深谷。看似加快个人步伐,实则将自己囿于窄小的名利圈内,无法走向远方。

回顾历史,我们看到秉持信仰的前辈没有泯灭大关怀。因为心怀天下而心心相惜,并肩前行。

文艺复兴时期,众多思想先驱努力挣脱宗教神权束缚,高举“人文主义”大旗。但丁,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也是近代第一位诗人,他的《神曲》呼唤人性解放。相继,彼得拉克、莎士比亚等人沿着这伟大的光辉之路前行。他们用文字、智慧、勇气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还记得张横渠先生写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箴言,成为一个个士子的青云之志。还忆起孙中山先生带领着同盟会的志士为大革命奔走呼号,出生入死;以少年之未来为中国之未来的梁启超,以笔为矛的鲁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生卒可以不同,但他们都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肩扛重担,一同前行。一个人不能构成一个国家,而一个国家的历史也不可能由一个人书写。只有一群志士仁人为苍生的幸福奋斗,历史才能翻开崭新的一页。

再反观当下的我们,如果我们继续不作为,依旧把一己之利作为毕生信仰,那无疑只能折射这个时代的短视和肤浅。巴金说:“我们不只为吃饱饭而活。”是的,只有当小悲小戚不再成为生活的主旋律,当自怜自艾不成为琐屑生活的重心,社会才会迈进一大步。当个人的前进或后退、奔跑或漫步开始成为全人类的接力赛时,你的价值才能更大程度地彰显。在全人类一同奔跑的脚步里,你会发现世界变得更大。

倘若你问我如何才能真正走向远方,我必坚定地回答:“为全人类的幸福并肩前行。”

三、在寂寞中寻找

走进地铁,地铁开进隧道;走出地铁,踏进玻璃火柴盒,电梯一层一层向上爬。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路是必须自己来面对的,即使这个过程再空虚,再无奈,咬紧牙关,在寂寞中寻找,定会看见属于自己的柳暗花明。

想起了王小波,这是个在寂寞中不惮前行的作家。他就像文坛中的一位游侠,无派无门,难寻其师承渊源。他独自走在一条与其他作家不同的写作之路上,经历过苦难,经历过坎坷,但最终却也算是搭建了属于自己的城堡。

王小波的文章写得恣肆随意,非常自由,常常满口谐谑,通篇调侃,一副顽皮相。如今调侃文字并不罕见,但难得的是他的调侃中有一种内在的严肃,鄙俗中有一种纯正的教养。在读者的心中,他属于怪才、歪才,有些不受大众理解。但在我看来,他的“怪”正是因为他太健康,他的“歪”正是因为他太诚实,也因此不能被世俗大范围接受。他就像《皇帝的新衣》里的那个小孩,别人也都看见皇帝光着身子,但宁愿相信皇帝的伟大也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而王小波不但相信自己的眼睛,(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镇江金山作文)而且把看到的都如实地说了出来。在皇帝巡游这样的庄严的场合,这样的行为是有些怪而且歪的。

所以,在这样一个金钱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像王小波这样的作家定是孤独、寂寞的。但是他没有在挤压中倒下。

在他的心目中,只有一样东西具有自足的价值,那便是智慧,他所说的智慧实际上是一种从事自由思考并从中获得乐趣的能力。这就体现了他的理性立场背后蕴含着人文关切。

所以说,倘若科学成为功利,民主成为教条,他一定会同样觉得智慧受辱并起而反对。

王小波在表达自己观点时,常常是旗帜鲜明的,有时似乎是相当极端的,他厌恶诸如虚伪、做作、奴气之类的现象,但这在崇尚精神的人是很自然的,因为在这样的人看来,凡此种种都是和自己过不去,自己剥夺自己的精神自由。

王小波在写作这条路上独自走着,虽然艰难,但给世人留下不少精神财富,自己也获得乐趣,他在寂寞中寻找出一条闪光的道路。在 寂寞中寻找,值得我们学习、赞美。希望他肯笑纳,而不把这归入他一向反感的浪漫夸张。

不妨学习王小波,在寂寞中寻找。

四、独行的灵魂终能抵达

我还是会相信,独自闪烁的星星会说话,独自飞翔的蝴蝶会开放,穿越过人世沧桑、春秋冬夏,独行的灵魂终能抵达。

因为我知道,这世间之路总有一条,我们必须独行。

我们都曾独行,从爸爸妈妈放开我们稚嫩的小手开始,从放学回家路上无人接送开始,从告别故土踏上远方的脚印开始。独自一人的行走,让我们走在坚实的土地上,用双脚感受生命个体的存在的重量,如此独行,直到抵达生命长河的尽头,抵达个体的成熟与充实。

可独行又怎只是双脚的行走?这世间之路,总有一条,非要让我们一个人单独面对,这一次是灵魂的独行上路。

我能看见,每一盏启明灯下都有一个灵魂正独自行走。

沈从文的《边城》始终隐藏着绵延不绝“隐伏的悲痛”。湘西人民的纯粹质朴,却依然不能改变人与人之间最深层次的灵魂的共鸣。翠翠的朦胧爱意,爷爷只能玩笑而过,却只是猜不透。是否每一个灵魂深处都是孤独的?这份孤独却让我们与真实的自己相遇,这条与自我个体抵达的路,只能是我们灵魂独自行走。

翠翠独行着,席慕容独行着,周国平也独行在自己的朝圣路上。

他说,灵魂只能独行。每一个人都独自行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我们不知道他人心中的圣地在何处,我们只是走在各自应去的路上。是啊,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并肩行走,走完放学的归程,走完漂泊他乡的流浪,走完岁月,走完一生,可是在灵魂的路上,却需要也必须独行。

我曾恐惧,我怕独行的孑然一身、无所依靠。我恐惧独行的灵魂是否会抵达,还是像刘亮程在《寒风吹彻》中写到的那样:每个人都独自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天。

但是我还是坚信着。在灵魂独行的路上,我会长大,会与自己相遇。虽然独行,却愿意用我的灵魂深切呼唤与应答他人。

我抬头仰望,手扪星辰,那一颗独自高昂于天际的启明星始终指引着我,和我独行的灵魂。它又在我耳旁低语:“独行的灵魂终能抵达。”

五、一个人的前方

曾经看过一张黑白照片,最突出的是那辆塞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火车,以及车窗中探出的几个脑袋。他们拥有不同的身份、经历、不同的眼神,因为他们都拥有各自的前方,一个人的前方。

前方是未知的。路漫漫,我们总有独行的那一刻,甚至不止一刻,所以我们只能独自默默地一个人跋涉,不管路有多长、多远,夜有多黑。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一路向前,哪怕是独自一人?我想是人类固有的好奇和探索精神,有点类似红玫瑰与白玫瑰之说,未得到永远是朱砂痣,永远在骚动,但正是这样一种去往前方的意念筑就了伟大的人类文明和我们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

在一个人的路上,我们既有面对新事物的激动与新鲜感,又难免会在黑夜中暗自哭泣,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值得。孟郊的一首《游子吟》道出了多少年来一个个游子的心声?还有那些外出打工、穴居井底的农民工,那些为了梦想而拼搏创造的热血青年,他们一定也曾胆怯怀疑,但心中的梦想激励着他们,让他们忘却一念之间的胆怯和犹豫,毅然奔向前方,一个人勇敢的走在布满荆棘的路上。

张爱玲说过“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充满磨难的短暂人生,我们只能尽力走好每一步,不让那些黑暗中的泪水白流。

路很长,很远,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分岔路口,一个人面对如此境地,内心的难以抉择可想而知。哲学家佛洛斯特说过:“杯中路分为两股,选择了一条,把另一条留给下次,可是没有下次了,因为走上的那一条又会继续分股,如此往复,不可能有机会走那条剩下的路了。”没错,这种遗憾令人悲哀,但既然无力改变,不妨去换个角度想一下:正是林中交错的小路,让我们有了曲径通幽的妙处,不至于在一个人的旅途中太过孤单乏味。

人生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选择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然后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有时会看到旁边路上的人们比自己舒适或痛苦,这都无需嫉妒、骄傲,因为他们虽然不与你同行,却是你人生道路上五彩斑斓的风景,当你不得不一个人前行时,保持自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方可。

无论此刻你的人生是喧闹拥挤还是单调孤独,都应保持不喜不悲的平衡心态,有些路是非要单独一个人去面对的,前方永远是一个人的前方,抓紧短暂的人生,出发吧!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