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人在画中游的前一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3:21:39 字数作文
人在画中游的前一句字数作文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1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桂林山水》

教学设计

朝天区宣河小学:侯绍琼

人在画中游的前一句

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唉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重、难点:了解漓江和桂林山的特点;指导学生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史上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去一睹它那迷人的风采。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

二、初步感知桂林的山水

1、先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一组精彩的桂林山水图片。 出示图片

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

板书:甲天下

3能把这句话读出“天下第一”的味道来?

师:人坐在小船上游玩,就感觉在画中一样,那感觉真是太美了。接下来就随着老师用你们美的心灵,美的眼睛去感受桂林山水美的神韵。

三、感受漓江的美

1要求边读边找出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2师:找出来了吗?漓江水有什么特点?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句子。

4、指导朗读:读出“静、清、绿”的感觉来。(指名读、齐读)

5、板书:静、清、绿

师:我听出了一种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

6、迁移句式,完成填空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

四、领略桂林的山

过渡:漓江的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真是太美了,不过你可别只顾了低头

看水,而忘了抬头看两岸美不胜收的山呀!

1、小组内用喜欢的方式读。如:可以读读画画,可以边读边想象桂林山的特点。

2、交流:出示山的图片

3、有感情的朗读。

师:我听出你控制不住对漓江的喜爱之情。你的声音很柔美,我感觉到你是生怕破坏了这里的静谧。

4、桂林的山的确有它那吸引人的独特魅力。师引读前一句,生读后半句。 总结:山的特点:奇、秀、险

五、理解“连绵的画卷”,总体了解桂林的山水。

1、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2、理解“连绵的画卷”什么是“画卷”,“连绵不断”是什么意思?

3、出示图片。

“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的是哪样的山、水?再加上......,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小结:大自然用它那绝妙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这么美妙的一副画卷。有多少人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让我们如痴如醉。

六、总结升华。

学了课文,相信大家一定想饱含深情地赞叹。谁能把课题扩充一句表示赞叹的话?

生:啊,美丽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爱桂林山水!

七、作业设计:用学到的桂林山水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一处美景。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甲天下

水美 山美

静 清 绿 奇 秀 险

篇二:四年级上册单元测试题3

四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

一、看拼音写词语(共12分)

pú tào diāo ka rǔ zhī pai fú huì long duàn liàn

( ) ( ) ( ) ( ) ( ) ( ) lǒng zhào táo ya huī fù lā jī Jūn yún zì háo

( ) ( ) ( ) ( ) ( ) ( )

二、火眼金睛,辨字组词。(共8分)

赛( ) 骆( ) 析( ) 炼( ) 塞( ) 络( ) 折( ) 拣( ) 吹( ) 佛( ) 鱼( ) 暑( ) 炊( ) 拂( ) 渔( ) 煮( )

三.我能把成语语补充完整。(共10分)

人( )人( ) 心( )神( ) 兴( )采( ) ( )( )芙蓉 炉( )纯( ) 根( )蒂( ) 叶( )归( ) 若( )若( ) 络( )不( )( )( )奇观

四、我能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2、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舟行________________,人在________________。

4、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

6、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书有三到,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连线。(8分)

1.矗立的 文化 2.完成 信息

火红的 晚霞 传递 模样

灿烂的 胸怀 改变 光辉

博大的 宝塔 闪耀 任务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12分)

1.天空飘着云朵。(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辆玩具汽车的反光镜被我弄坏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继光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盆花好看。(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七.课内赏析(15分)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光潋滟的西湖,( )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船桨激起一道道水纹,扩散出一圈圈涟漪的时候,( )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1、上面这段话出自课文《 》,此段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将漓江水的特点写的生动而形象。(3分)

2、在文中(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3、按课文内容将括号中的语句补充完整,括号中的句子对前一句起着( )的作用。(2分)

4、漓江水的特点有:_________ 、_________ 、 。课文将( )与漓江的水进行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 ) 的特点。(6分)

5、仿照下列句子写句子。(2分)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___________真 ____啊,___仿佛_________ 。

六、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0分)

海滨的夏夜

这是一个迷人的海滨的夏夜。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桔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那霞光染成了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浅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启明星。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例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短文是按_______ 顺序,连段成篇的。(2分)

2.找出短文中,三个描写时间顺序的词语。 (3分)

3.把句子写完整。(2分)

(1)这是________________夏夜。

(2)天空燃烧着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线划出文章中两个比喻句。(2分)

七、作文(15分)

题目:我的________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层次。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四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命题人:于河连

篇三: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语言运用综合训练

七年级语文专项练习——语言运用综合训练

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

1、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3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为: 。

2、根据校长讲话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离中考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老师们的辅导也越来越勤了,同学们的学习也越来越紧张了,大家都在作最后冲刺。据反映,大多数同学每晚伏案读书做练习直到12点钟,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也有老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同学课堂上精神不振,恹恹欲睡,课堂学习效果明显降低了。

(1)校长肯定的是 ,否定的是 。

(2)校长的目的是

3、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升空,如果你是欢送者,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杨利伟凯旋,如果你是迎接者,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4分)

4、在各句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使前后内容、句式相应,修辞方法基本相同。(4分)

(1)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____ ___。

(2)年华似流水。勤奋者 ;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5、口语交际,看你说话说得是否得体。(4分)

明天就要期中考了,小明正在家里复习功课。这时,小明爸爸的同事来了并提出要在家里打麻将。小明听到以后想劝阻。如果你是小明,该向爸爸怎么说才能让爸爸拒绝同事?爸爸听了以后回向同事怎么说才能收到同事放弃打麻将的效果?(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做到简明、连贯、得体)

(1)小明向爸爸说: (2)、爸爸向同事说:

6、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2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 (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7、仔细体会下面一段话中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回答文后问题。(4分)

老师催促学生交作业,他扬了扬手上的作业本,问:“都交齐了吗?不会有漏网之鱼吧?”有位学生怯怯地说:“老师,那条鱼明天自投罗网可以吗?” 问题:

(1)老师话中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话里的意思又是什么?

8、请在仔细阅读下面一个小故事后,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回答文后问题(4分)

马克吐温在密苏里州办报时,收到一个订户来信,信中问:“马克 吐温先生,我在报纸里发现了一只蜘蛛,请问您这是吉兆还是凶兆?”马克吐温回信说:“这不是什么吉兆,也并非什么凶兆。这蜘蛛不过想爬进报纸去看看,哪个商人没有在报纸上登广告,它就到哪家商店的大门口去结网,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问题:

(1)这个订户来信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 _(2)马克吐温回信中的意思又是什么? ____ _______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3分)

两个卖瓜人分别在各自的西瓜摊前竖了一块牌子,夸耀自己的瓜好。甲在牌子上写道:“甜得舍不得卖。”乙在牌子上写道:“甜的舍不得卖。”仅仅一字之差,结果却是甲的生意非常好,而乙的西瓜却少有人问津。

问题:请问,就只有一字之差,为什么甲的生意那么好,而乙的西瓜却没什么人买呢?

1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8分)

有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大财主,家里开了一个酿酒的作坊和一个造醋的作坊,还喂了许多头猪。要过年了,就请了一个秀才替他写几个字,好为来年讨个吉祥。秀才便写了如下几个句子: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由于当时没有标点,财主看后大发雷霆。秀才连忙解释,并读了一遍,财主才转怒为喜,摆宴席请秀才喝酒。请问:

(1)财主为什么大发雷霆?请用标点符号帮他断句,看看他是怎么理解这几句话的。(2分)

财主是这样断句的:养 猪 大 如 山 老 鼠 头 头 死 酿酒 缸 缸 好 造 醋 坛 坛 酸 (2分)

(2)秀才又是怎么让财主转怒为喜的?请用标点符号给这几句话断句,看看秀才是怎么读这几句话的。(2分)

秀才是这样断句的:养 猪 大 如 山 老 鼠 头 头 死 酿酒 缸 缸 好 造 醋 坛 坛 酸 (2分)

11、在下列词句间连线,使之构成三副对联。(3分)

黑发不知勤学早 水淡性泊是我师

四面荷花三面柳 白首方悔读书迟

笔枝心虚乃吾友 一成山色半成湖

12、在下面这个赞颂“无名英雄”的比喻句的后边,再接着仿造一个比喻句。句式要求与前一句相同。(3分)

你不是金秋的硕果,而是果树下的一方泥土; , 。

13、爸爸上班去了,写了张留言条。小明念了说:“这瓜是爸爸给我吃的。”小红念了,却说:“爸爸说这瓜是给我吃的。”原来,爸爸的留言条是这样写的:只有一个西瓜是给小明的不是给小红的小红一定要吃明天再买一个给小明吃。

读后,请你说说,小明和小红分别是怎样念的呢?(4分)

小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小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4、仿照画横线语句的样式,在后面写一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分句。(字数可不相同)(3分)

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境;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感谢 ,因为他 。

15、仿例造句:(3分)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的。让那清凉的雨丝,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安闲的雨丝,抹去你思维上的俗;让那多情的雨丝, ;让那无声的雨丝, 。

16、请为下面这段话写一个结束句(不超过20字)(2分)

最近,记者考察了某地最繁华的商业街,虽这条商业街的商业用字进行了调查,发现整个路段的747个招牌中,含有不规范字的招牌多达118个,约占综述的16%。在这118个招牌中共有326个不规范字。由此看

来, 。

17、仿写画线句子(4分) 生命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的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 ; , 。

18、仿造例句另写一句话(3分)

例:拥有青春,就拥有一份潇洒和风流,拥有青春,就拥有了一份灿烂和辉煌。 _______ __,就拥有________ _______。

19、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

市场上,两个商贩竞相吆喝,招揽生意。买萝卜的吆喝道:“快来买,梨样甜!”卖梨的也吆喝道:“不买白不买,萝卜样的价!”人们听了都捧腹大笑。

你听出了他们吆喝的意思吗?

(1)卖梨小贩的话的意思是:

(2)卖萝卜小贩的话的意思是:

20、假如放晚学后,欧阳斌同学邀请你去网吧玩电脑游戏,你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既不伤害与这位同学的感情,又能劝说他及时回家。(3分)

你是这样说服的:

21、由“水帘洞”你会联想到什么呢?是我国古典小说《_____ ________》吗?书中的主人公 是勇敢智慧的化身。又联想到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陋室铭》中一个含“帘”的对仗句,那是: , 。(4分)

22、按提示写出相应的意思完整的古诗词句子,可以是课内所学,也可以是课外积累。含有“风”、“花”、“雪”、“月”任意一字的诗句(4分)

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花

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

23、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有关知识: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在左边。](3分)

24、从除了例句以外的23个大写英文字母中任选1个发挥想像力,仿写句子。(2分)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的高峰。

B是两个连在一起的心,是友谊的桥梁。

C是未满的新月牙儿,是一种略带羞涩的残缺美。

25、“学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在检查一下你的运用能力(2分)

邻居说:“你家小华真刻苦,每天晚上12点多,我们都睡觉了,还听见他在弹琴。”

你能听出邻居的言外之意吗?请写出来:

26、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照例句再写个句子。(2分)

例句:参天大树固然顶天立地,但是,却取代不了小草的清葱漫野。

仿句:

27、针对下面这件事,谈谈你的发现。(2分)

篇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第一课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的生字,理解生字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投影片 教学挂图 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么样的(顶尖,角飞翘下面有柱子。)怎样记“亭”字?(简笔画画亭的样子)“亭”字的一点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飞起的角象秃宝盖,所以写宽些,丁字象亭檐及柱子。请同学们在生字表下照着写一遍。

1、听音朗读,初识古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1)把诗读通读顺。

(2)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同桌读。

设计意图:在教育改革过后的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忽视了基础教育,我们

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们才意识到语文教学应该扎实抓好字、词。所以设计了比较形象的字理识字,并让学生写好字。采用多种方式的读也体现了生的自主学习。

(三)再读,感悟诗意。

1、同学们再读诗,看有哪些词不理解的,可以通过看注释或者查字典解决,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讨论,理解。

2、集体交流词的意思。(“众鸟”许多鸟;“高飞尽”都高高的飞走了;“孤云”孤单的云;“独”独自;“闲”悠闲;“相看”互相看;“不厌”不满足;)

3、小组讨论交流诗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5、这首诗描写了那些景物?(鸟飞尽,云飘走了,孤山。)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凄凉)诗人的心情怎样?(孤单寂寞)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这样的处境,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背诵。

1、诗人如此心情读的时候该怎样去读?请你把自己当做李白来诵读古诗。(课件出示图,看图朗读)

2、配乐朗读朗读。

3、指名读。

4、学生齐读。

5、背诵。

(五)扩展。

1、闭上眼睛听配乐诵读,边听边想象诗的画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画于课本上这首诗的空白处,可画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画后两句的情景,也可全画,

3、交流。

板书: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知诗人

孤云独去闲。 解诗题

相看两不厌, 明诗意

只有敬亭山。 悟诗情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板书:

望 洞 庭

唐·刘禹锡

写景——湖、月、水、山

联想——湖面(静) 君山(青螺)

第二课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领略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欣赏图片,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三、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四、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五、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

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板书

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 …………. 清 舟行碧波上

绿

山 …………. 秀 人在画中游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篇五:修辞教师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男孩儿,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或者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儿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儿蹲在市场角落,意外地有很多好心人要向他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儿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更由于男孩儿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成“稀世珍宝”。

男孩儿兴冲冲地捧着这块石头回到孤儿院,将这一切禀报院长。

院长望着男孩儿,徐徐说道:“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被说成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就有价值。”

1. 请写出本文的六要素。

时间: 某天 地点:孤儿院、市场 人物:男孩儿、院长

事情的起因:男孩儿很悲观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有什么价值。

经过:男孩儿按院长的吩咐拿一块石头到市场去卖,由于惜售,石头被传扬成了“稀世珍宝”。 结果:通过这件事情院长向男孩讲述了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的道理。

2段加横的字“总”与上文哪个词相照应?这两个词说明什么? 2. 第○

常常 说明男孩问的次数之多,对自己的生命极其悲观,内心非常痛苦。

3. 第五自然段加横的字“竟”能否去掉?为什么?词汇替换,从词的基本义和语境结合答

题。 不能,“竟”表出乎意料,男孩没想到一块极其普通的石头,由于他的珍惜而身价倍增,这恰是院长的用以,用“竟”很好的突出了中心。

4. 结合上下文说说“院长叫男孩儿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为什么不说“卖”,而

说“展示”?

“卖”拿东西东西换钱。当石头到了宝石市场时,已经成了稀世珍宝,无法用金钱来衡量它的价值,所以说“展示”*卖。作者用词准确

5. 普通的石头为什么成了稀世珍宝?(用文中的话回答)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

示?最后一段里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道理一般在最后一段,写景状物的感情一般在首尾段,或每段尾句。

常见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比、对偶、排比、反复、反语、设问、反问、引用等。下面逐一介绍。

(一)比喻

1.概念

比喻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比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2.构成比喻的必备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3.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语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比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例如: 这里是花的海洋。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作用:生动形象,道理:浅显易懂 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

(二)借代

1.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法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2.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3.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不能同时出现。

(三)比拟

1.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种类?

(1)拟物。例如:遭到我军的迎头痛击后,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2)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作用:把人或物形神毕现,栩栩如生

(四)夸张

1.概念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如:燕山雪花大如席。

(2)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如:可是当兵一当三四年,打仗总打了百十回吧。身上一根汗毛也没碰断。

(3)超前夸张:述说两件事,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的,或说成是同时出现的。

如:话还没出口,就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了。

3.运用夸张需要注意

①夸张不是浮夸,要有现实生活基础。如下面的夸张就不合情理:

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作用:作者把。。。写成。。。表达了作者。。。感情,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和强烈共鸣。

(五)对偶

1.概念

对偶是用数字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2.种类

(1)正对。上下两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或相衬的对偶形式。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两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如:谦受益,满招损。

(3)串对(流水对)。上下两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作用:具有节奏美,表意凝练。

(六)排比

1.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

2.种类

①并列性排比。从几个方面表达一个事物,一种思想,句间呈并列关系。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虚,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②承接性排比。各排比项先后有序,相互承接。如:你要面对红旗回答——你是否为保卫红旗而生,为保卫红旗而战,为保卫红旗而贡献了问心无愧的一生。

作用:节奏鲜明,富有气势淋漓痛快地表达了。。。之情。

(七)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的修辞方式。设问的基本特点是“ 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如: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设置悬念,突出。。。。。。。(问句后作者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八)反问

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

如:①就说蒋祝英吧,已经经过了这样长久的考验,难道他入党的志愿,也一定要等到死后才能由省委的追认才满足么?

②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作用: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明。。。。。。是毋庸置疑的。

(九)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作用:用于说解文中,起强调的作用,用于抒情写景感染力强,结构上间隔反复能起到承上启下,划分层次的作用。

(十)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作用: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更鲜明有力的反映了。。。。事实,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达效果和感染力。

(十一)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直接引用: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间接引用: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十二)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或一句话获得双重含义。

谐音双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音近条件构成的双关。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胜有晴(情)。

语意双关:利用词语的多义性构成的双关。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作用: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含蓄、幽默,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十三)顶真

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水面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作用:语句递接紧凑而 生动畅达

(十四)回环

重复前一句的结尾部分,作为后一句的开头部分,又回过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作用: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

例1、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吗?对的打“√”错的打“×”请说出你的理由。

1、太阳升起来了,像个害羞的新娘,露出了红红的脸蛋。( )

2、他像王红一样马马虎虎。( )

3、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像这样大的榕树还是第一次看见。

【分析】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掌握前面说的那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句1把太阳升起来的样子比作害羞的新娘,这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且它们在神态上很相似的。所以是比喻句。句2中的“他”和“王红”都是人,不是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所以不能构成比喻。句3并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这里的“像”只是“比如”的意思。

例2、 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1、刺猬缩成一团,像个刺儿球。

2、他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3、一阵风吹来,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草,有香有色,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分析】每种修辞方法都各有特点,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能使句子更形象、更生动。句1把“刺猬”比作“刺儿球”,因为它们在形状上都是圆圆的,很相似。句2有点复杂,这是把“心中的压力”比作了“一块大石头”,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是通过读句子,仔细琢磨,我们也不难发现。在阅读时同学们要注意这类比喻手法。句3是《荷花》中的句子。句中把荷花随风摆动的样子想成人在“舞蹈”,把蜻蜓飞行和小鱼的游走也赋予人的情感,一方面写出了荷花池动态的美,另一方面也用小动物为荷花池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情趣。句4是《长征》中的句子,把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说成是翻腾的细小的波浪,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看作是小泥丸在脚下滚过。故意缩小它们是为了突出红军豪迈的气魄。句5用四个结构相同,内容相近的短语写出了养花的乐趣。

【解】句1和句2都是比喻;句3是拟人;句4是夸张;句5是排比。

例2、 你能把下面的句子按要求补充完整吗?

1、敌人的手就像(铁钳一样),扭着雨来的耳朵向两边拉。(改成比喻句)

2、树上的小鸟(快活地叫着,好像让同伴来分享它的快乐。)(改成拟人句)

【分析】这是用修辞方法改写句子的练习。同学们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展开想象,但要注意不同方法的恰当运用。句1是《小英雄雨来》中的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敌人当时的神态,看敌人凶狠、气急败坏的样子像什么?可以参照原文,也可以自己想象。句2你可以把小鸟的神态、动作或叫声想象成人的样子进行描写。

例4、比较下面两组句子,想想每个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这是伟大的奇观。

【分析】相同的句子采用了修辞方法之后表达效果明显不同,从这个范例中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修辞方法的作用。这两句话都是说这是伟大的奇观,意思一样,但表达的语气不同。句1是用否定的疑问表示肯定的语气,语气很强烈。句2是直接陈述的语气。 专题测试

1、读下面的句子,并完成句后的填空。

(1)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

把 比做 。

(2)读书必须如采蜜一样,采过很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把 比做 。

(3)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的跳跃不定。

把 比做 。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平台上弹琴。

这句话中把 当做人来写,它会 。

(5)白杨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中把 当做人来写,它有 的品质。

(6)地球是无私的,它为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这句话中把 当做人来写,它有 品质。它会 。

2、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它是不是比喻句,对的打“∨”,错的打“×”。

(1)敌人竟然使用了燃烧弹,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

(2)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录等。(x )

(3)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

(4)花儿好像在朝我点头微笑。( 拟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