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扶起跌倒的老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9:11 作文素材
扶起跌倒的老人作文素材

篇一:如何从如何扶起跌倒的老人谈扶起跌倒的道德

王石川:以德报德的佳话扶起跌倒的道德 .cn 2011年09月19日07:33 京华时报 微博

以德报德的佳话,在搀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我们别只做沉默的围观者。

这是一则温暖人心的佳话,新闻当事人的朴素言行,犹如一束阳光,映照出人性的美好。

日前,合肥农妇刘士圣热心搭载老太李家珍坐“顺风车”,却不幸发生车祸导致老人罹难,愧疚的农妇和家人数次为老太的子女送去医药费、赔偿费,竟一次次被拒绝,老太的子女始终坚持一个“死理儿”: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善良的刘士圣主动做好事,发生不幸后主动担责,她收获了理解和宽容。好人得好报,这是善良对善良的最高“犒赏”;而李老太的家人,一再宽容刘士圣,并说“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尤其让人动容,特别在粗粝的现实面前,它更让人感到宽容的力量。“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多一些宽容,我们的社会就能长出更多的善良、结出更饱满的爱。

“不能让好人做好事,却没了好报”,是老百姓最传统的朴素人生哲学,有着最美好的价值观,换言之,老百姓的心中有一杆秤,既明是非,也知好歹,更能测善恶,他们期待好人得好报,努力地不让好人没好报。

在礼赞这新闻当事人之余,我们更应该有痛彻的反思、清醒的诘问。以德报德为何会成为新闻?如果以德报德成为生活常态,成为人们信仰以及默默践行的行为方式,以德报德也许就不会如此受到追捧。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从这些表达看,我们从不缺少道德资源和正义英雄。但是,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不少人一再感叹好人难做。

好人难做,这样的事实确实存在。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再到前不久发生在南通公交司机殷红彬扶老太太被诬事件,让人悲哀的是,在恐惧之下,不少人真的不敢再做好人了,比如前不久在武汉,88岁老人菜场门口摔倒因无人扶而窒息身亡。

耐人寻味的是,当卫生部公布了《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这一初衷良好的制度设计,受到一些人的质疑,“干预技术指南”扶不起摔倒的老人!

其实,那些彭宇案带来的影响,不能掩盖我们还存在的一些温暖,这例以德报德的佳话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不能因为有可能被黑暗欺骗,从此就诅咒光明,当有人处于危境需要帮助时,我们还是应该伸出援手。当然,政府部门应该降低做好人的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正如有学者所称,从司法层面讲,必须考虑免除善意救助者的责任。

以德报德的佳话,在搀扶已跌倒的道德,在维护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时,我们别只做沉默的围观者。

王石川

石述思十三亿人竟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cn 2011年09月20日15:26 金羊网-羊城晚报 微博

□石述思

目前,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因。

遗憾的是,他们跌倒时往往无人敢扶。偶有雷锋传人试图冒险施救,不是被讹诈就是被法官庄严地依据常识判处巨额赔款,以至于跌倒受伤老人延误治疗魂归九泉的人间惨剧时有发生。有专家感慨:十三亿中国人扶不起一个跌倒老人。 这样的道德境界显然与大国公民的素质相去甚远,为了激励更多人战胜内心恐惧,去扶危济困,社会各方人士群策群力,积极寻求保护这些敢逆潮流而动的救人勇士之良策。

首先登场的力量是公权力机关。卫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旋即引起各方热议。

这份技术指南很技术,考虑得相当周全,但对于非技术的普通公民要掌握,则有必要先去参加一个业务培训班,不然只能对跌倒老人退避三舍。但老人跌倒往往情况紧急,如此技术地救人势必延误施救,罪过仅次于见死不救,可见此指南有想当大的局限性。

多年来,笔者遍览诸多新闻,突生一感慨:中国公务员运气就是好得惊人,竟然无人遇到跌倒老人———全是百姓面对救与不救陷入艰难抉择。真心想说一句:与其有关部门发布技术指南,不如有干部冒着巨大风险去街头扶起老人,不仅对群众激励效果显著,也能捎带普及些救人常识,岂不两全其美?

还有一个可以起到强力模范带头作用的是富豪,反正慈善行为越来越像牟利和作秀,倒不如去街头扶起个老人,既能改善自身形象还能先富带动后富———不是从物质层面而是从精神层面。

鉴于出现这样的楷模尚需时间,加上道德疑似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国人搀扶跌倒老人的信心似乎要依赖法治。9月14日下午2点左右,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昆明市麻园农贸市场门前路上,不少路人驻足围观却一直无人敢上前搀扶。热心的许女士想上前搀扶,又担心“蒙冤”成为昆明版的“彭宇”,最终她找来了两人作证才扶起老人。不少市民表示,如果再遇到老人摔倒的事情,他们也会像许女士那样,先寻找证人,再做好事。

但不是每次救人都能顺利找到证人,最好出门备好纸笔和摄影摄像装备,前者用于意识清醒的老人签字画押自证本人跌倒,后者用于证明自己没有加害意识不清醒老人。这些所谓良策听着不仅操作困难,还有些让人心惊肉跳———一个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度何以如此人人自危?

最近传出这样一个故事,宛如灰色世界一抹动人的亮色。

刘士胜和李孝香都是(合肥)新站区磨店社区沿河村的村民,两家并不熟。8月13日9点多,赶集回家的刘士胜遇见了李孝香的婆婆李家珍。出于好心,刘士胜开着电动三轮车带了老人一程。没想到,刚到村口车子翻了,76岁的李家珍一头栽到地上,过世了。刘士胜好心办了坏事,为了表达心中的愧疚,先后四次要给钱,都被老人的家属婉拒了。理由很简单:“反正我们家是不能为了钱卖了良心的。我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我承认被这个故事感动了很久,甚至因此产生了去搀扶跌倒老人的冲动。李孝香家人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搀扶老人最重要靠的不是技术、证据,而是善良和感恩。

拯救跌倒老人先要唤醒更多人的良知———因为做这件事本来就没道理,该属人性的原点———本能。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战士扶昏倒老人被指为肇事者并赔款3千元

.cn 2011年09月29日02:58 解放军报

“测绘战士走天涯,五湖四海处处为家??”广州军区某测绘大队常年有数百名官兵分散在千里测量线上,用双脚丈量中南大地的坐标。野外作业的官兵常年奔波,更需要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解决涉法问题的能力。

7月初,海南某镇。该大队下士小刘完成测绘任务后,骑自行车返回宿营地途中,看到一位老大爷晕倒在路边,急忙拨通120急救电话,与医护人员一起将老大爷送到医院,使老大爷转危为安。不料,老大爷的亲属赶来后,硬说小刘是肇事者,不但要求他赔偿医药费,还扬言到部队告他。小刘担心激化矛盾,影响军民关系,只好从银行卡中取出3000多元付了医药费。

得知此事,该大队领导立即指派法律骨干进行走访调查,寻找目击证人,证实了小刘确属见义勇为。听了目击证人的证言,老大爷的亲属诚恳地向小刘道歉,当场退还了医药费。

此事虽然得到妥善解决,但该大队领导却从中认识到,当官兵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只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映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不强。于是,该大队政委涂学建提出,通过教育引导强化官兵依法办事的能力。

他们针对野外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涉法问题,邀请军地法律专家为官兵讲授相关法律知识,传授涉军维权的程序和方法,编印了《常用法律条文索引》《涉法问题快速处理程序》等读本,与法律咨询电话号码一起发给官兵人手一份。 拿起法律武器,保障了测绘战士行走天涯无忧。前不久,该大队上士黄金波发现埋设的一个三级GPS点,遭到当地一名群众破坏。在与其交涉时,对方不仅矢口否认,还无理取闹。黄金波沉着冷静,拿出随身携带的测绘法、军事设施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严肃指出破坏军事设施的法律后果,对方听后不仅主动承认错误,还表示立即恢复遭破坏的GPS点。

篇二:关于扶起摔倒老人的调查报告

关于扶起摔倒老人的

调查报告

学校:

学院:

班级:

组员:

关于扶起摔倒老人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2006年11月20日,南京一男子彭宇在公共汽车站好心扶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起来,并送其去医院检查。不想,受伤的徐老太太及家人得知胫骨骨折,要花费数万元医药费时,一口咬定是彭宇撞了人,要其承担数万元医疗费。被拒绝后,老人向鼓楼区法院起诉,要求彭宇赔偿各项损失13万多元。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彭宇被判赔45876元。判决书称“彭宇自认其是第一个下车的人,从常理分析,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不是彭宇撞的老太太,他完全不用送她去医院”。自该案以来,与不敢做好事相关的报道屡见不鲜。

2008年8月,河南大学生李凯强骑电动车回家的路上扶起一位老人宋某,老人认定他就是肇事者,并把他告上法庭。2009年12月28日,郑州市二七区法院作出判决,李凯强支付宋某1万元精神抚慰金及其他费用共计7.9万余元。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最近,此类案件也不断见诸报端,如2009年11月19日,《江南晚报》报道《“孕妇版”彭宇事件再现南京》;2010年1月21日,凤凰资讯台报道《南京彭宇事件现宁晋版,邢台小伙做好事担责任》??

这类事件,都是由一场场“助人为乐”的好事开始,最后走向了所谓“做好事不得好报”的结局,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使得很多人在助人之前都会迟疑和顾虑。

2009年2月22日上午,一名75岁的老人在南京一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扶他。老人似乎知道乘客们的心思,大喊一声:“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跟你们没有关系。”这时,乘客们才上前施救。老人之后告诉前来救助的民警,周围的乘客不敢上前搀扶,他能够理解。

虎年春晚,冯巩借着小品《不能让他走》,更是把“做‘雷锋’难”的话题摆在了全国人面前。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雷锋”精神是否还在?看见老太太摔倒了,扶,还是不扶?雷锋,还是不雷锋?路上碰到需要救助的人,你会伸出援手吗?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困惑。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普遍的道德焦虑,也暴露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道德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

调查方法:

采用定量分析,报告数据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

调查样本特征:

一、 调查时间

2010年5月24日——2010年5月30日

二、 样本数量

共有200人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188份。

三、 样本分布

1、 样本性别构成情况

女, 94, 50%男, 94, 50%

2、样本人群构成情况

教师、学生

3、样本出生年代构成情况

70前, 11,

6%6%

80-90, 117,

62%

关于扶起摔倒老人分析报告:

各选项所占比例

ABCDEF1F2F3G

分析:调查结果显示23%的人会选择“不考虑后果毫不犹豫将老人扶起”(选项D),说明雷锋精神、扶危济困、慈悲善良、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仍然存在,8%的人会选择“不会扶起老人,但会拨打110或120”(选项A),16%的人会选择“找他人一起扶”(选项B),16%的人会选择“会扶起老人但要先找路人作见证”(选项E),从数据可以看出善良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没有人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老人摔倒而不去扶起,只是现在的社会现象让人不愿更不敢去展现自己的善良。25%的人会选择“不好说视情况而定”(选项G),说明他们的善良并没有泯灭,只是不想去关心除亲人以外的其他人。

有人说:出于道德,我会;出于良心,我会;出于现实,我要考虑!其实,好事谁都愿意做,可做了好事再惹一身是非那就太不合适了,不少人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在是否愿意扶起摔倒老人的问题上投了否决票。有人戏称,救人之前,要先做足法律上的准备,避免被当作是撞伤老人的“凶手”,并列举了“电话通知家人”、“录像存证”、“救助声明”等方法,很多人认为这是社会的一种反讽。在此调查中,仅3%的人选择“为避免被敲诈扶起前先拍照或先让老人写救助声明”(选项C),显然,如何做好事,应该是一件值得讨论的事情。“电话通知家人”、“录像存证”、“救助声明”,这些应该是最基本的法律准备,就和我们借钱给别人的时候,要别人出一张借条一样简单,生活中本来就存在情与法的矛盾,不是信不过友情,只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麻烦,对于这样的法律准备,大家似乎已经能够认同了。街头救助老人,带来的道德拷问,完全是因为老人是弱势群体,面对弱势群体,情理是不是绝对应该战胜法理,没有人能够给出明确的答案。有记者针对老翁摔倒事件,采访了曾获“道德楷模”称号的一位公民,他的回答是“应该立即扶起老人”,但同时也应该保留证据,如果记者采访这位公民的原因,是认为他应该在道德上境界更高的话,那与之相比,我们普通人,选择法理在情理之上,就更无可厚非。事实上,法律有时候会伤害我们的感情,但伤害的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比如莽撞扶起老人的好心人,也许会给老人的身体造成更大伤害,所以“电话通知家人”,由熟悉老人情况的人来处理,未必不是最好的办法,“录像存证”有可能会耽误救助的时间,但日后关于责任人的扯

皮,也许会让社会付出更高的成本。“彭宇撞人事件”,使我们发现了生活的漏洞,也使我们查缺补漏,也是法制社会对我们的培训。比如这两个事件分别告诉我们,遇到老人摔倒不要毫无准备地去扶,以及手机“录像存证”之后就可以扶,那么,我们就多了一个既尊重法律精神、同时又是向善的选择,这也是社会的成长。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亲身经历过老人讹人的事,我相信善良的人占绝大多数。不是有句话嘛,只要我们站在善良的一边,世界就多一份希望。有些事情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自己不能放弃内心坚守的一些东西。

谁家没有老人呢?谁都希望自家的老人在外面遇上事情时能有人伸以援手。最重要的一点是,那些骗钱的必竟只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的无耻就泯灭了我们的良心。

说到这,有人问了,我愿意做好事,可是该怎样避免被冤枉呢?网友风行天下出了一个好主意:比方说,在公交车上看见老人跌倒了,可以大声地说,哎呀,老人家跌倒了!快扶他起来!让大家都知道,然后再上去扶他,这样应该就会好一点了。

从小我们就在学习扶危济困,慈悲善良,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但是到了眼下的年代,这种美德却屈服于对惹麻烦上身的恐惧心理。用一句话来说,是环境改变了人,是一些无赖的表现让‘人之初性本善’的良心蒙昧,我们实在感觉这是社会的悲哀。眼下,这种施以援救前先要提前声明或者签字画押式的免责之举,透出的是关于世态炎凉、人心冷暖的冰冷冰冷的黑色幽默。

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好事却受到法律制裁报道的频频出现,给社会道德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人将指责的矛头对准法律,一些人更认为是法律戕害了良心。

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眭鸿明表示,其实此类案件的焦点并不在于媒体渲染的所谓“法律与道德”的冲突,而在于事实。如果事实清楚,能够证明当事人见义勇为,就不会发生做好事反倒受牵连的事。如果案件中的事实难以认定,那么相关责任就无法认定。

他说,媒体和公众在认知此类案件时,应首先弄清楚“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两个概念。尽管客观事实是法律追求的目标,但必须承认,有些时候,法院判决的法律事实不一定和客观真实相一致。一些媒体在报道中,有意或者无意忽略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为吸引眼球,迫不及待地炒作“见义勇为吃亏”这个概念,对公众有一定误导。

“法律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最低层次的要求,道德的标准高于法律。因此,有时候运用法律的手段难以解决道德层面的问题。‘道德官司’的增加,一方面说明公众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公众对诉讼司法机制和其他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协调性缺乏正确认识,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缺乏认识。”眭鸿明表示,在公民遇到此类“道德官司”时,诉讼司法未必是解决纠纷的最好方式。事实上,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维权组织等也是解决纠纷的好渠道。

不过,相关法律专家也认为,虽然不能将道德的重负完全加之于法律,但法律确实可以通过千方百计弄清事实等,为道德建设提供保障。

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指出,此类事件引起的民事诉讼,焦点往往在于双方当事人的举证问题上。因此,遇到类似案件,当事人可以申请管辖的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司法机关可在当事人申请后,积极取证。例如通过公安部门获取事件现场的监控图像,或是通过街头寻访,找到事件的其

篇三:讨论:老人跌倒了,扶不扶?

老人跌倒了扶不扶?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涉及到道德论理问题,更是引发了社会热论。没有法律规定,也没有法规规定我们扶老人是义务的。但是一旦超越了道德的底线,扶起老人,给予老人帮助的时候,我们往往就会面临被诬告的嫌疑从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或许在过去千百年来,这只不过是再简单不过的举手之劳,但简单细微之处彰显出的却是整个社会道德的大问题,遗憾的是看起来如今这已经成了一个奢侈的社会公德,甚至可能会让心存善意和道德良知的“好人”们经济破产。跌倒老人该不该扶被全社会、被公众、被媒体热烈讨论的时候,其实已经证明某种程度上这个社会的公德已经破产了。显然,似乎作为社会人,谁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社会道德、价值观等显然并非法律的范畴,但现在却通过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讨论,让道德与法律似乎成了一个必然的整体,靠法律来彰显和维护社会道德、来彰显公德,似乎变成了我们这个社会的必然,这不能不说这和谐社会的悲哀;显然卫生部的技术性回复是根本解决不了跌倒老人该不该扶的社会病。这个问题,全社会需要反思,法律更要反思。

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老人跌倒是否应该扶起,不断引发道德争议。今年9月6日,武汉市一位88岁的老人在菜场口摔倒后,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很多,但是就没人敢上前扶一把。最终,老人因为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一直以来,关于老人跌倒话题的讨论,有人将道德批判和技术专业的追问混为一谈,甚至用道德批评替代了对技术专业的追问。其实,道德和技术并不矛盾,帮助跌倒的老人,既需道德自觉,也需技术指南。解决道德问题,可以避免“老人跌倒无人帮的困境”,而多一些“扶跌倒老人技术指南”这样的科学知识,同样能让更多的人放弃恐惧心理,敢于伸出援手。

必须注意,用法律匡扶善良与正义,还不足以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真正文明、健康、有正义感的社会,还需要有较高的道德氛围做基础。一方面,被行善者要有认“善”的素质,不能善恶颠倒;另一方面,其他人对别人的行善行为,要予以全力支持和配合,在遇到不道德行为时,能够毅然决然地站出来,帮助行善者摆脱可能出现的“不公正”困境,消除行善者的后顾之忧。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伸出行善之手的,善良和正义对社会和谐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的。

法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我们要去扶老人,可是社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应的义务同时也有相应的权利去扶老人,老人摔倒没有人去扶,是社会冷漠。我们有责任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法律与道德两个之间我们必须做出一个交点的选择。现阶段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这么多老人在活动中,摔倒的事当然是经常发生的。看见老人摔倒了,难道我们真的眼看老人摔倒都不去扶一下吗?我相信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因为那样会使自己的良心不安,这更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社会现状,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的,有一天我们在

老年的时候摔倒了不也是渴望每个人都能过来扶一把吗?尽管这有可能给热心人带来法律责任,可是相对而言,法律道德还是公正的,我相信大多数老人都是会抱有感激之情的。

个人觉得这没有“该”与“不该”的问题,而是“必须”应该做的事。作为一个社会的公民,绝对没有理由眼睁睁的看着老人摔倒而袖手旁观。的确,媒体上越来越多的关于助人而反遭人污蔑的例子,可能给我们道德的天平上施加了自己利益的砝码,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一只害虫而毁了整片森林。要相信社会上没有那么多利欲熏心的老人。

老人跌倒了把他扶起来,这是中国几千年优秀文化尊老爱幼思想的最真实写照。这是道德,是义务,是责任。市场经济给我们灌输了“经济人”理性思想,淡不应该磨灭我们心中的道德。 我们要做出自己的爱心行动,来呼吁更多的人来为我们共同的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扶起的不仅仅是老人,更扶起了社会的良心。我们不怕被诬陷,因为我们做的是正义的事情,我们需要更多的人,为这个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不能因为有负面的事情发生,我们就忘却自己的本性。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能帮就帮一把吧!虽然现在社会上有极个别的案例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如果社会真要因此而变得那么麻木的话,这样的社会也是没法生存的,如果实在不放心,

就大声呼喊起来,让更多的路人一起出手帮忙,这样或者要好些吧!

篇四:关于扶起摔倒老人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文亭

班级:电气1201

参与人:1212180121—陈浩玮 1212180122

1212180123—曾凡 1212180124

1212180125—袁军

—杨旻峰 —彭韶峰

关于扶起摔倒老人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

2009年12月28日,郑州市二七区法院作出判决,李凯强支付宋某1万元精神抚慰金及其他费用共计7.9万余元。此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2010年12月15日,深圳市老干部肖雨生在小区跌倒,无人上前搀扶,20多分钟后死亡。保安说不是冷漠,怕承担责任。跟帖中许多人都提及受彭宇案影响很大,怕好心没好报!该案正让全社会付出惨痛代价,每个人都可能是受害者。2011年10月3日楚天金报报道,年过六旬的颜爹爹在雨中倒地十余分钟都未被发现。这时,正在巡查纸坊大街的工商人员付永祥和一城管队员,发现了颜爹爹,立刻上前将其扶起,并为他遮雨。附近居民和商铺老板见状后,送来了热水和毛巾。此时,爹爹脸色泛青,手抱胸口喊胸闷,付永祥意识到爹爹的情况危急,急需送医。付永祥遂向一路过的面包车司机求助送医,不料司机摇手拒绝,还劝阻“老人倒地救不得,做了好事无好报”。遭拒后,付永祥转身和城管队员将老人抱起,正准备另寻帮助时,面包车司机认出颜爹爹竟是自己的老丈人。因为自责,司机当街掌掴自己,随即羞愧地向众人致谢,并自行将老人送医??

最近,此类案件也不断见诸报端,如2009年11月19日,《江南晚报》报道《“孕妇版”彭宇事件再现南京》;2010年1月21日,凤凰资讯台报道《南京彭宇事件现宁晋版,邢台小伙做好事担责任》??

这类事件,都是由一场场“助人为乐”的好事开始,最后走向了所谓“做好事不得好报”的结局,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使得很多人在助人之前都会迟疑和顾虑。

但并不是所有诸如此类的事件都走向了所谓“做好事不得好报”的结局;我们的调查员在后续的调查中也发现了做好事得到好报的结局:

2009年2月22日上午,一名75岁的老人在南京一公交站台下车时,一头从公交车后门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跟在身后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扶他。老人似乎知道乘客们的心思,大喊一声:“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跟你们没有关系。”这时,乘客们才上前施救。老人之后告诉前来救助的民警,周围的乘客不敢上前

搀扶,他能够理解。2010年11月1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一位七旬老人摔倒在联纺路上,在长达半个小时里行人们视而不见。途经此处的出租车司机王铁军将老人救起后,老人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放心吧,我不会讹人!”2011年8月28日大巴司机殷红彬驾车时发现一位摔倒老人后对其进行帮扶,老人也感谢他做了好事。就在殷红彬驾车离开后交警接到群众报警,称一辆大巴撞倒一名老人后逃逸,而老人也坚称被大巴撞伤。最后大巴监控系统所拍摄录像证明殷红彬确系助人为乐。

2012,“雷锋”精神是否还在?看见老太太摔倒了,扶,还是不扶?雷锋,还是不雷锋?路上碰到需要救助的人,你会伸出援手吗?对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来说,这个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正越来越成为一个现实困惑。这一现象,不仅折射出社会转型过程中人们普遍的道德焦虑,也暴露出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建设、道德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对此我们成员小组展开了调查:

调查方法:

通过网络问卷问答形式进行调查。

调查样本特征:

一 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22日——2012年12月5日

二 样本数量

共有450人参加本次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410份。

三 调查内容及数据

一、 在路上碰到摔倒的老人,你会上前去扶一下老人吗?(单选题)

二、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

三、你看见一个老人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调查报告结果分析:

根据同样问题不同回答内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当可以选择会扶、看一眼就走、围观及保护现场、会围观且打110及120四个选择时,29.5%的人选择了会扶、30.1%的人会围观且打110及120;当可以选择扶起来、看情况、怕惹事就当没看见时、43.1%的人选择了会扶或扶起来,31%的人选择看情况。当只可以选择扶与不扶时竟有65%的人选择了会扶。从数据上看出善良的人还是占了大多数,这说明了我国社会雷锋精神、扶危济困、慈悲善良、助人力乐的传统美德仍然较为良好,也验证了“世上好人多”这句老话。而且30%左右的人选择了“看

情况”、“会围观及保护现场”及“怕惹事就当没看见”。这部份人不是没良心及道德散失。而出于现实!不得不谨慎考虑。众观“2011年8月大巴司机停车救人反被指为肇事者,监控录像证清白。”的案件,做好事,谁不愿意。可是做了好事谁愿意惹一身是非。不知道调查问答中有多少人因为这样的问题,在是扶不扶摔倒老人的问题上选择了否决票。

调查总结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我们每个人从小的时候父母大人们都在教育我们要孝敬爷爷奶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那是什么让众多“彭宇案”于不断见诸于各大社会谋体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媒体。谋体关于此类事件的新闻标题大体是: “扶人却被判撞人 南京水伙好心没好报”,“男子搀扶摔倒老太反成被告判赔4万”??等等。一位85岁的老爷子在杭州南宋御街上不慎跌倒。老人在地上躺了近20分钟,临街商铺和街上众多围观者,无一人主动上前将老人扶起,有人说是“怕扶他起来还要负责任,赔钱”. 2011年8月大巴司机停车救人反被指为肇事者,监控录像证清白; 88岁老人菜场门口摔倒无人扶窒息身亡等各类事件报导中。各大媒体均无一例外地“链接”了“南京彭宇案”、“南通:司机救人后险遭诬陷”等类似案件。南京彭宇案在证据不清,法院均无法弄清的情况下,法院在判决书里说:彭宇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故判彭宇负责40%。而媒体即以合理性推断彭宇未撞人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报导,而忽略了事实不清的前提。之后各大媒体不断挖掘此类事件以提搞点击率、收视率。而好人好事及好报即很少有报导。

现见近期,2011年9月湖北武汉88岁老人的离家不到100米的地方菜场门口摔倒无人扶窒息身亡。事后有人说 “怕扶他起来还要负责任,赔钱”,买过菜的人都清楚,菜市场找几个那么多摊贩及商铺,而且一般都熟。找几个举证的人应该不难吧。面对此情此景,顿生四个字的感慨:谬种流传!“彭宇案”后,老人倒地没人扶。但到底是谁搞坏了世道人心?与其说是司法,不如说是媒体,是媒体对此类事件进行了选择性的报道。

篇五:关于“扶起与不扶摔倒老人”的论文

坚守道德

老人摔倒不被扶起事件,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为什么面对摔倒的老人公众会如此冷漠的视而不见,不肯出手相助呢?这其中存在着深层的道德原因。

老人摔倒没人扶与摔倒的的老人不无关系。被扶起的老人里,有些道德水平低下。之前发生的讹人事件里,无良老人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和良心,去谋取利益,使心存善良的人们真心害怕去扶起摔倒的老人。

江苏如皋一座立交桥上,一位骑三轮车的老人被撞受伤,大巴司机殷红彬下去搀扶老人,老人却一口咬定是被他的大巴车撞倒的,幸好警方调取了监控录像,这才让事情水落石出。

在上海打工的湖北小伙子小孙好心将一名被摩托车撞倒的老人送去医院,可当家属出现后,小孙却被老人指认为肇事者。家属说,如果找不到目击者证明小孙的清白,他就要对这个事情负全责。小孙无奈,只好向目击者求助。

见到90多岁的老人在公交站牌旁摔倒,骑着电动车路过的刘女士便赶紧下车扶起了老人。为了不让自己成为翻版“彭宇”,刘女士在扶起老人的时候,请周围的几位路人为自己作证。“姑娘,我不会赖你的,你是好人,”被扶起后,老人对刘女士很是感恩。然而,当老人被送到医院后,却改了口,称是刘女士撞了他。幸亏老人的家人明事理,幸亏有目击者愿意为刘女士作证。

缺乏诚信的摔倒老人,让善良的施救者伤透了心。做好事变得如此之难。倘若摔伤的老人都是诚实善良的,人们就不会有所顾忌的去考虑救不救啦。

一位捡破烂的7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路过的冯女士的自行车前,自以为有责任的冯女士连忙把老人送到医院检查治疗。没想到,老人第二天找到冯女士的单位,自担摔伤责任并把400元医疗费用退还给冯女士。老人的善良、诚实让冯女士无比感动。如果所有的摔伤老人都能像冯女士遇到的这样诚实善良,相信大家也就不会有所顾忌了。

不敢扶老人如今已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它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这一严重社会道德问题,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意识。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是天然的,它需要教育与引导。在一个众人感到迷惑,不知道该不该伸手扶摔倒老人的时候,需要政府代表社会公信力来发声、发言,来明确要弘扬什么摒弃什么、要奖什么又要罚什么,就算小题大做也未尝不可

扶起跌倒的老人

在面对和处理有些事情时道德的约束力显得很微弱。当道德无法调整一种现象,而且这种问题又亟待解决时,法律的介入也是必要的。国家法律层面上及时给予支持,才能很大限度消除社会上‘好人难做’的道德困境。立法的重点是确立免责原则和举证规则,即救助人提供救助行为,除存在重大过失外,对救助行为的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

坚守道德,摔倒老人不再无助。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