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怎样看待超前教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29:58 体裁作文
怎样看待超前教育体裁作文

篇一:超前教育危害多

超前教育危害多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父母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十分热衷于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如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学拼音,要求五六岁的孩子学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等,如今,为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这样的教育已影响到了幼儿园的教育实际。而事实上,这样的超前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

一、 自我评价偏差

美国幼儿教育学家莉莲凯茨指出:“过早向年幼儿童灌输学业,对不能理解向他们提出的内容和任务的儿童来说,可能的反应就是感到无能为力。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他们重复着没有能力完成学业的经验,非常可能将其不能完成学业的行为归咎于自己的愚蠢。”

事实上,年幼的孩子认识几个字、会背几首诗、会算几道算术题,这些都是机械记忆,孩子对这些知识并没有完全理解。强迫孩子超前学习一些对他们来说过深过难的知识技能,会让孩子经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体验到太多的无能感和挫折感,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笨、自己不能干。长此以往,孩子的自我评价就会产生偏差。这种以牺牲孩子的自信心为代价的超前学习带给孩子的绝不仅仅是一时的失败感,极有可能是一生的自我评价偏差。所以说,盲目的攀比往往是以损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为代价的。

二、 发展后劲不足

事实上,超前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而且效应难以维持长久。“抢跑的孩子不一定有后劲”,后劲不足是许多接受超前教育孩子的弱点,究其原因有二:

1、 丧失相关兴趣和倾向

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过快、过早、过偏等过度开发式的教育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危害。莉莲凯茨指出了孩子长期处于学业压力下的一些危害,如可能会破坏孩子的兴趣和倾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过早、过度的知识技能学习是以牺牲孩子对这一行为的兴趣和使用这一技能的倾向为代价的短期行为。一旦孩子因为过重的压力或情感上的厌恶失去了这种兴趣和倾向,那么这种技能的学习不仅是一种浪费,更为孩子未来的学习发展埋下了隐患。所以,不应该浪费孩子宝贵的童年时光,各年龄段就应该教该教的东西,没有必要进行超前教育,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2、 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小学学的知识其实并不是很难,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孩子没在幼儿园学过小学课程,可能刚入学时学习较吃力,学习成绩也不十分优秀,但在后继的学习中,成绩却稳步提高,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学习初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持续的学习兴趣,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就有了后劲。而那些超前学过小学课程的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最初确实学得很轻松,但这种“优势”一般在一学期之后就会逐渐消失。因为孩子已接受了相关的知识技能学习,所以当教师进行相关内容教学时,他们兴趣不高,随之带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认真、学习态度浮躁等不良习惯,因而经常错过教师新授的知识技能要点,导致后来成绩不断下降。

三、 不利于个性化发展

现实生活中,超前教育非但不能提高孩子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这种违背孩子发展规律

的训练还会使孩子牺牲多方面发展的机会。

1、失去求知欲

“催熟的果子不甜”,超前训练会使孩子失去探知欲。误认为幼儿教育就是超前教育,超前教育就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过早教孩子识字、认数、做算术,甚至做智力训练题,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过早的、加速的学习训练,往往因超前训练者急于求成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方法,使孩子感到非常压抑,随之带来紧张焦虑的心情,导致孩子失去了极其宝贵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失去了许多探索大自然、大社会秘密的冲动和机会,久而久之,极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化发展。

2、失去创造力

许多人认为,孩子就像一口深不可测的井,有巨大的潜能,于是拼命往井里填东西,结果填到最后,井里再也没有水了,孩子的心灵也失去了创造力,超前教育就是一例。因为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忙于应付强制安排的学习课程,没有太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会使孩子丧失自我,错失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探究和学习机会,这样的孩子不可能有独特的发现和创造性的表现。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我国儿童的计算能力就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换来的。

总之,超前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不是孩子的真正发展所需,它不仅没有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还透支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潜能,这种以断送孩子前程为代价的超前学习训练是不值得的。教育应重在培养能让孩子终身受益的品质、意识、习惯、能力,而不在于某些学科知识系统深入的学习或技能的训练。对孩子的教育应提倡“在玩中学”。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应着重关注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态度、自主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使孩子真正乐学、会学、善学,为幼儿一生可持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教育导读2012.01

篇二: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弊端

浅谈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弊端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第四幼儿园 刘 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不断的改革,幼儿教育也逐步被提上了日程,幼儿教育已经迎来它的春天。每年的督学检查中我发现现在的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还是比较严重的。下面就学前教育小学化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 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起因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就是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的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专业幼师更是缺乏,其二就是家长的四线观念陈旧,缺乏科学育儿的知识,三是留守儿童的家长都是爷爷奶奶,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弱,面对那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却难以运用。如: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可家长每天放学都会不厌其烦的问老师:“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为什么没写字?”“你们什么时候才教他写字?”“我们送他们来是来读书的,不是来玩的。”“上幼儿园花那么多钱连一个字都没学会!”??刚开园时我们大班的一个老师在手工课上教孩子们折青蛙,为了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就请幼儿折好后拿回家给家长看,并告诉他们说父母一定会因为这个青蛙是你折的而感到高兴,也请家长对你动手能力做个评价,或是提出建议,也便于我们以后做得更好;第二天早上,老师请他们说说昨天把作品拿给家长看后家长的反映及自己听到家长评价后的感受,有个孩子跟老师说:“老师,

我妈妈当时就把他扔到垃圾桶里了,说我在学校不好好的读书写字,却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我想孩子听了这句话后不光否定了孩子的劳动成果,就连做为老师的我都很无语。做为家长,特别是留守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不认为与人交往交流是幼儿该学的,不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该养成的,不认为孩子有好奇心及探索欲望是好的,不认为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是不可缺的,不认为孩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心理健康起关键性作用,更不知道培养孩子主动学、快乐学的优势。他们只知道关注孩子每天在幼儿园里写了什么字,做了些如1+2=3的数学题,只知道他家的孩子因参加某活动弄脏了一身衣;只知道他家的孩子跟人有点摩擦我必须出头;只知道他又因为调皮把什么弄坏了等等。当下,随着外出人口的增多,农村人口不断的流失,为了仅有的生源,作为农村师幼儿教师不得不做出以家长的观念为主的观念转变,再加上农村幼儿园受场地设施等条件限制,没有活动场地,不会组织其他活动,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

二、 学前教育小学化超前化的弊端

作为教师的我们都知道,因为孩子出生家庭因素及幼儿成长社会环境不统一,导致了我们孩子入园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不统一,这就使我们必须要允许孩子的个体差异。同时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独特喜好,我们不能用一把尺子的同一尺度去衡量他们,要因人施教,引导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富有个性的

发展。你想,如果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硬性的学了小学时的课程,到升一年级后他将会因为老师所教的知识他都知道而不以为然,就会出现教师和学生各做各事(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玩)的这种状况,使他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可是在学前期储备的知识毕竟有限,等他的这些储备知识一用完,而他并未获得良好的学习习惯,那这个孩子将来如何去面对那些更深一层的知识?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了学习兴趣,他在别人学习的时间会干些什么?在父母忙着生计,爷爷奶奶只管温饱的时候,又有谁来关心他们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催熟的水果外表鲜艳,可时间一久就会腐烂,那么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有没有同时滋生出其他被忽略的隐患?急功近利地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训练,孩子被迫付出的努力太大,使孩子牺牲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再说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方法对孩子的影响,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所以请我们的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能自由的并富有个性的发展,别让孩子在学前教育时期就背上那沉重的识文写字的担子,而这种以断送孩子以后为代价的提前教育是不值得的。

三、 正确认识儿童观、教育观

幼儿是成人之“父”,我们的学前教育承担着把个体的“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责任。早在十七世纪的

英国,一位叫洛克的哲学家就在《教育漫话》中说:把儿童看做是生来就纯洁无暇的“空白板”。人心如同白板,理性与知识都是从经验而来。这就说明了孩子将来怎么样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环境及成人的教育方式所决定的,是授他以鱼?还是授他以渔?再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后更让我们知道,孩子在学前期时,作为成人的我们对待幼儿教育时,只要多开展寓教于乐的幼儿教育活动,多创设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倾听、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并对他们在活动中的需要及时适当的作出反应;找机会参与儿童活动中去,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对儿童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都作出积极的反应,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不吝啬表扬,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获得满足与成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并对儿童的学习活动提出合理的要求和适当的干预,让他们在活动中了解社会规则,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活动的过程,让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获取社会经验,而不是活动的结果。更要善于发现教育机会,做积极的正面引导。作为成人的我们只需要做好幼儿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而不是每天要求孩子去写几个字,让孩子只知道机械的重复模仿而不是学习探究与创新。我们教育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是否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再找时间与小学教师多联系,做到不超前教育也不滞后教育,真正做好衔接,让孩子上小学后既不茫然也不会因为超前而产生自我满足的心理,只要我们的教育“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就是好的学前教育。

万丈高楼平地起,平地还需好基石。各位老师家长为了孩子的将来,正确对待学前教育,坚决抵制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超前化。

篇三:为遏制超前教育

为遏制超前教育,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还特别强调,严禁幼儿园提前学习小学内容。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此外,《指南》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共享里提供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正式全文,请各位老师下载学习,并向家长宣传。

篇四:教师怎样看待教育事业

教师怎样看待教育事业、教师责任和师德

一、正确认识教师职业角色内涵,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首先,教师职业是崇高的。国运昌盛,系于教育;教育兴衰,在于教师。教育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桥梁、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人的命运改变的阶梯,教育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如果没有教育, 整个社会将笼罩在落后、愚味、无知、野蛮、黑暗的世界里。教育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教师是从事教育的主体,教师是一代代人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又是一代代人成才的铺路石,每一个出色的学生背后都有一群辛勤工作的教师,在他们成功的道路上,总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关心、爱护、鼓励、鞭策、引导。教育事业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是崇高的。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斯大林称教师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想到我们的工作,将决定一个人的一辈子命运,决定一个家庭的幸福,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未来,我们内心就应当会涌动出一股巨大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其次,教师职业是伟大的。教师职业的伟大,就在于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奉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教师常常面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教师的待遇虽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但是,比起某些高收入的行业来说,还有一定的差距,即使是在教师行业内部,经济待遇也是不平衡的。然而教育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的工作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业工作有着很大的不同。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往往难以与发大财联系在一起,这就需要教师能有坚守的毅力和奉献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反映了从事教育工作的行业特点。有人把教师比作“人梯”、“园丁”、“铺路石”,还有人把老师比作“春蚕”和“蜡烛”,这些都肯定了教师牺牲精神,颂歌教师职业的伟大。 第三,教师职业富有挑战性。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教师职业是伟大的,然而,教育是清苦的,教师是辛苦的,教师职业是平凡的。教师职业平凡在于教师职业也是三百六十行内的一种职业,教师也是普通劳动者。教师职业的平凡也在于教师工作方式,一位教师几十年如一日,“两点一线”,家庭――学校,学校――家庭;上课――下课,下课――上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至退休。但教师

的工作是最富有挑战性、创造性的工作,因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师从事的职业是塑造一个个美好的心灵,为社会培养一个个有用之才,每一位老师,没有理由瞧不起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每一位老师不可怠慢自己的工作。教师当自信,教师当自强。

二、准确把握教师职业角色要求,做一位有尊严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职业是用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用智慧点燃智慧,教师职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高超的师能,创造较好的实绩,只有具有高尚的师德、高超的师能和较好的工作实绩,才能拥有作为教师的尊严。

三.教师的责任与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劳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以及通过这一规范的遵守所表现出来的修养水平;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将教师德福关系可以一分为二地看。从总体上说,德福一致具有必然性。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幸福范畴是所有教师道德范畴如教师的公正、仁慈、义务、良心、人格的起点、归宿以及联系它们的扭结。从雅福的角度看,德与福是一种等同关系,具有一致性。实际上就是从幸福的精神性这一立场出发看问题,德行本身就具有自我肯定、超越牺牲的性质。德福矛盾又具有普遍性。实际生活中德福矛盾的例子应当说比比皆是。同样,在教育生活中也存在德福矛盾的一面。比如,教师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其中。我认为,德福矛盾的一面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俗福”方面。为了学生,教师可能失去很多物质上的内容,劳心劳力。但是,教师的幸福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性的“雅福”,因为它超越了一己之私。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教师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例如,每天早上学生的一声“老师好”就能令我一天精神抖擞;学生们在周记中对我敞开心扉,无话不谈,作为班主任的我有一种被信任的自豪感;同事们的帮助更是给了我良好的工作氛围。虽然我身体疲惫,但感觉有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感。同样,学生的道德成长,学业进步,进而对社会做出的贡献,都是教师生命意义的确证。

要学会“享受”职业的幸福。教师职业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工作,整天与学生“打交道”,在孩子们充满期盼的眼眸里,在和天真烂漫的青少年的相互交往中,在看到他们健康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享受到一种青春常驻、平和而又充实的人生幸福。要热爱自己的职业。教师不仅影响一群孩子,还会影响整个社会。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这是奋斗的动力、成功的基础。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地位,也不可能有很多的财富和高水平的享受,如果把教育当作一种维持生计、养家糊口的手段,由此带来的必然是情感上的冷漠和无奈,工作上的应付和松懈,但作为一种事业,这里就会有你施展才能、播撒爱心、创造人生价值的机会和空间。要把干好教师职业当作毕生追求。 “享受”职业的幸福,热爱自己的职业,更要把这份情感内化为干好这份职业激情,转化为一种主动发展、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修德强能,德才兼修,教学相长,实现事业发展、自我发展“两丰收”。把职业延伸到对事业的追求,应当成为宝应教育最优秀教师鲜明的特征。

四.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论述教师应当如何修养自己的职业良心。 首先,应该进一步规范自己言行,为人师表。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个人修养和形象对于学生发展具有强烈的外在的示范性与内在的感染力。因此,新时期的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形象设计,树立崭新的教师职业形象。新时期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不仅仅表现(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怎样看待超前教育)在教师的衣着、打扮和外表,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内在素质。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他的一般形象首先应是具有教学能力,教书,而且是教得好书。其次,教师的一般形象还表现在教师的亲和力上。体现在对孩子有亲和力、对家长有亲和力和对同事有亲和力。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而良好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就是平等待人。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以回报学生对自己的支持与敬意。虽然学生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却是平等的。一个好教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教师能够不说话,而帮助学生自己去思考出问题的答案;一个好教师是热情亲切的谈论家,但最好的教师知道在学生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时如何保持镇定和忍耐;一个好教师是谦恭的,尊重他人的感情;一个好教师要教育学生负责任、诚实,使学生成为好公民; 一个好教师看中的并不是酬

劳而是内心的愉快。恪守职业道德、知行统一,做学生的表率。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都要牢记一点:你的学生时刻都在关注你的一言一行,就像你时刻关注你的学生一样。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谨言而慎行,为人师表。

其次,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要塑造别人的灵魂必须首先净化自己的心灵。以作为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大写的人、高尚的人,是照射在学生心灵的一道灿烂的阳光,时时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面对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和物欲横流的世界,学校也很难臵身世外。于是有些教师的价值天平开始倾斜,急功近利、追求实惠抬了头,追名逐利导致了教师道德的缺失。所以,作为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具有自己高尚的人格。 再者,用“爱”成就自己美好的教师职业。教师的“爱”理解为“爱自己”、“爱职业”。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合格的新时期教师只有懂得劳逸结合,提高休闲的生活质量,珍惜和维持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这就是“爱职业”的基本道德表现。所谓“美”就包括“形象美”和“心情美”。一个新时期的教师不但要在着装打扮上得体,给人以美感,还要有一颗宽容美丽的心,能包容自己和别人的缺点和过失。

综上所述,是我对新时期教师修养自己的职业职业的浅薄理解,我也会时刻提醒自己真正做好一名新时期的好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篇五:是否要超前教育

是否要超前教育

现在,年轻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舍得为孩子的早期教育投资。但是,教育投资不一定是你投多少就回报多少、你投得越多就回报越多那么简单的事——不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不注重全面发展的超前教育,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毁了孩子的童年幸福。华德福教育倡导“万物皆有时”,这对急于早期教育的家长有何启迪?

专家:早期教育以自然和大地的韵律,以及生命的周期为核心,在这种教育里,不会有人去干扰孩子的游戏,更不会有家长、老师去给孩子增添额外的负担。主张什么事情都应该适于其时。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3岁时就做3岁时该做的事,4岁时就做4岁时该做的事。

学龄前的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各种器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器官——都处于不断完善之中,孩子这时的健康,会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础。国外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老年人的疾病,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他们童年所受的伤害,只是到了中老年才以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

孩子的身体要长好,就需要充足的运动量。孩子与生俱来的活力是通过运动来表现的,他们本能地就需要不停地跑,不停地动,需要以活动促学习,以活动促健康,以活动促发展。

儿童的学习和成人的学习是不一样的。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只有坐在家里、教室里,跟着家长、老师读书才是学习,而到外面去玩沙、玩水就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

然而,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家长们所谓的读书、识字、算数这样的智力学习,是孩子们到了适当的年龄才需要的;如果提前进行这样的智力学习,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试想,那么活泼灵动的孩子,你却让他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哪怕是学习10分钟的课程,对于学龄前的孩子都是非常难受、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识字、算数是需要大脑理解、思考之后才能进行的学习。

本来需要用于长身体的能量,却用于大脑的智力学习,这必然会影响孩子真正需要的、更为重要的学习。所以,孩子的早期学习应该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习,对于他们,运动、发现、体验比什么都重要。

此外,超前教育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会使孩子损失开放、热情、灵活、想象力、创造力、朝气蓬勃、好奇好问这些做人的素质。如果在童年时代,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这些素质,长大后弥补起来就会事倍功半,若要重新再培养,那就更难了。所以说,童年是发生奇迹的时候,未来的生活是童年的果实。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