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淡泊是富有的花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3:37 初中作文
淡泊是富有的花朵初中作文

篇一:月考试卷

油墩街中学八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5小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仄歪 诘问(jié) 转弯抹角(mǒ) 世外桃园 ..

B.巅沛 交叉(chà) 负隅顽强(yú) 风尘苦旅 ..

C.绥靖 德馨(xīn) 锐不可当(dāng) 荡然无存 ..

D.箱箧 寒噤(jīn) 长途跋涉(shè) 眼花瞭乱 ..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

B.置身在瘦西湖公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切令人心旷神怡。 ....

C.小明同学经常向老师请教,真是不耻下问。 ....

D.美好的初中生活,我们师生相处融洽,相敬如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

A.这座桥修建于公元大约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1300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B.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所以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C.龚全珍花费数十年心血所著的《我和老伴甘祖昌》一书在江西莲花县安排了首发仪式。

D.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日常野外监测中,首次监测到由内蒙古飞来的环志白枕鹤。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但无论怎么样,都没有真正完美的文章。 ②世事瞬息万变,哪里能把什么都想遍了? ③做文反复推敲,做事反复思量,只要超过了“度”,都未必是好事,结果反而是贻误时机,影响效果。

④写过文章的人都知道,一篇文章可以反复修改无数次。

⑤文从句顺,逻辑说得通,观点站得住脚,让人读得下去就不错了,至于“篇幅锦绣,字字珠玑”是很难的。

A、④⑤①②③ B、③④①⑤② C、④①⑤③② D、③②④①⑤

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浩瀚无际的鄱阳湖湿地景色四季怡人,春夏秋冬各禀异趣。春有绿草如茵、一碧万顷的

风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有飞鸟遮云、长河落日的壮观。 A、 夏有烟波浩瀚、渔舟唱晚的意境,秋有蒹葭吐穗,芦荻飞雪的韵味 B、 夏有蒹葭吐穗、芦荻飞雪的意境,秋有烟波浩瀚,渔舟唱晚的韵味

C、夏有蒹葭吐穗、渔舟唱晚的意境,秋有烟波浩瀚,芦荻飞雪的韵味

D、夏有烟波浩瀚、芦荻飞雪的意境,秋有蒹葭吐穗,渔舟唱晚的韵味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时隔两年半后,中国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重返世界之巅。国际TOP500组织17日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榜单,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以每秒33.86千万亿次的浮点运算速度,成为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

相比之下,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泰坦”从上次第一名降至本次第二名,其运算速度为17.59千万亿次。专家们表示,由于“天河二号”的速度比第二名快近一倍,中国有可能保持桂冠至少一年时间。今后,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的位置将可能出现由中美日三国计算机交替把持的局面。

A.中国超级计算机“天河二号”成全球最快计算机。

B.国际组织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

C.中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的速度比第二名快近一倍。

D. 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中美日三强争霸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 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 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 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 疑是武陵源。

7、下面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全诗描写的是山村午景,从日暖花开的景象来看,正是初春的时候。

B.首联由小径写到山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历历在目印象。

C.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一幅宁静幽美、自由闲适的农村生活画面。

D.作者笔下的理想的生活图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意境一致。

8、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暖”字不仅描绘出小径上春意融融、温煦和暖的景象,也揭示了“章如积”的原因。

B.“纵横”与“高下”为对,工稳恰切,构成一幅和谐匀称画面。

C.“草如积”与“芳草鲜美”同意同境,“花更繁”与“落英缤纷”同意同境。

D.从诗题“即事”看,全诗直书所见,是信笔写来的随意之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①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②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③脱靴,由是斥去④。尝月..

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⑤,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⑥仙人也。”

注释:①亟:急切。②秉:拿着。③高力士:唐玄宗极为宠信的一个宦官。④斥去:这里指李白被责令离开都城。⑤顾瞻:回视,环视。⑥谪:贬谪

9.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尝 月 夜 乘 舟 自 采 石 达 金 陵

A.尝/月夜乘舟自/ 采石达金陵 B.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

C.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 D.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嘉( ) (2)尝( )

11.说说文中画线句“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的意思。(2分)

12.短文记述了李白的那些故事呢?请简要概括。(2分)

13.贺知章为什么会认为李白是“天上谪仙人”呢?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5) 《陋室铭》中可以证明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

《望岳》中的诗句)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6分)

淡泊是富有的花朵

王继颖

① 那次回家,母亲神秘兮兮地要我看一件宝贝。她小心翼翼从卧室里捧出的,是一个小小的瓷瓶。瓷瓶由十几片碎裂的瓷片粘合在一起。一条条一道道的裂缝影响了粉彩花卉图案的古朴典雅。

② “妈,这东西是哪来的?”我有些莫名其妙。

③ “我早晨散步时,在河堤上一堆废砖乱瓦中捡回来的。这一片片的,我花了好长时间才粘好。”

④ “你帮我看看,这是不是古董?”期冀从母亲的脸上漾开,她鬓角花白的头发都染上了神采。

⑤ 我接过瓷瓶,转了一圈,看瓶底。瓶底是一小圈白瓷,上面没有任何印迹。 ⑥ 我断定这不是什么宝贝,却又怕母亲失望,便笑笑,不置可否。

⑦ 母亲是爱宝贝的。

⑧ 母亲的卧室里,有一对真的宝贝。那是两个大的瓷花瓶。圆口,细颈,凸肚,光滑的瓶面上,粉彩的仕女雍容华美,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瓶底上印着“乾隆年制”的方形戳记。这一对瓷瓶,从我记事起,就在母亲的卧室里了。

⑨ 最初,在那古旧低矮漏风漏雨的老房子里,每日吃着粗粮啃着咸菜,我们几个小孩子,并不认为这对瓷瓶是什么稀罕的宝贝。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个收古董的人。母亲爱怜地抱起一个瓷瓶,像轻轻抱起自己的孩子。她将瓷瓶抱出家门,抱到收古董的人面前,极轻又极稳地放在地上。那人蹲下身子,由外而里地细细察看,触摸,又轻轻地搬起瓷瓶看瓶底的戳记。一番鉴定之后,那人出价一千元要买走两个瓷瓶。那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家最困难的时

候。那时的一千元,可以盖起几间崭新的瓦房。母亲犹豫再三,收古董的人极有耐心地等待着。最后,母亲抱歉地打发走了收古董的人,又将那瓷瓶轻轻地抱起,像是爱怜自己的孩子。 ⑩ 从那以后,除了搬家,母亲再不肯将瓷瓶抱出她的卧室。从古旧低矮的老房子到雕梁画柱的高大瓦房,再到舒适气派的三层小楼,瓷瓶一直伴在母亲身边,无数次被她用粗糙的手小心翼翼地擦拭。

? 这对瓷瓶,是姥姥家祖传的宝贝。姥姥家拆旧房子时,这对瓷瓶就转移到了我家,安放在母亲的卧室里。姥姥家的新房子盖好,母亲提出要将瓷瓶抱回去。姥姥说,七个孩子中,六个都读了许多年书,只有母亲早早辍学,十二三岁就成了家里的劳动力。瓷瓶就别搬来搬去的了。没读过几年书,是母亲一生的伤痛。而这对珍贵的瓷瓶,独独落户在我家。姥姥的这番话或许给过母亲很多温暖和慰藉吧。

? 我们姐弟三个一直以为,这对瓷瓶就像旧时代大户人家陪嫁的宝贝,是姥姥婉转地许给了母亲,作为对母亲幼年辍学回家劳动的补偿。

? 我们以为,这对瓷瓶会一直在母亲的卧室里,陪伴母亲幸福美好的晚年时光。然而不久前,母亲用毯子把这对宝贝瓷瓶包裹好,让弟弟开车陪她送回了姥姥家。

? 我们不解,母亲说:“我看电视上的鉴宝节目,知道了那两对瓷瓶的价值远不是三十多年前那一千元可比。我们姐弟七个,这瓷瓶不能独属于我。虽然他们六个退了休的挣工资,做生意的赚大钱,我既没工资,也不能赚大钱,但我有勤劳的双手,有健康的身体,有孝顺的儿女,有乐观的心态,有幸福的生活,这比瓷瓶重要得多??”妈妈释然地微笑着,她眉目间和心底盛开的淡泊,是这滚滚红尘里富有而动人的花朵。

15.作者第⑦段写道“母亲是爱宝贝的”,前文的哪一情节可以印证这一点?这样写在全文

中有何作用?(4分)

16.第⑧段画线句的细节描写有何表达效果?(3分)

17.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表达效果?(2分)

18.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19.第?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分别起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4分)

沉重的谎言

[美]史蒂文·L·霍华德

他从未对心爱的人撒过谎,但这次他背着她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这件事不好对她说出口,但又必须要告诉她,因为这是瞒不住的。

篇二: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花荡中学2015-2016年度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说明:

1.本试卷共6页,计26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6题、第10、12、20题,共9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填好。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答题卡规定区域外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 ▲ ) ..

A. 濒(bīn)临 肇(zhào)事 氛(fan)围 攒(cuán)聚 ....

B. 逾越(yǘ) 精髓(suǐ) 恣睢(suī) 占卜(pǔ) ....

C. 祈(qí)祷 癖(pǐ)性 拘泥(nì) 惩(ch?ng)罚 ....

D. 褒贬(bǎo ) 圩子(w?i) 汲水(jí) 腻烦(nì) ....

2.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句是(2分)( ▲ ) ...

A.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

B.李老师手上拿着国标苏教版《语文》(洪宗礼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4版)。

C.“江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创业的理想之地。”王总在外地在江都客商座谈会上动情地说。

D.我不知道这次参加学校“荣誉餐桌”的九年级学生具体是哪几位?但我知道我是收到了学校团委的邀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现在的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行骗者手段之隐蔽,伎俩之巧妙,蒙骗形式之多样,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4.下列文段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 ) ........

A荡湖船,又称荡旱船,是一项在正月里表演的民间集体舞。B表演者不仅常常现场编一些搞笑的唱词,颇有点像现在的“脱口秀”,而且要动作夸张。C由于村里人都忙着走亲访友的缘故,很少人来看他们的表演了。D这就要求我们要编排出符合现在人审美观的节目,以避免这充满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化不失传。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 “贺知章的《咏柳》描绘了杨柳柔长的枝条和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下摇曳的迷人姿态。”一句的主干是“贺知章描绘枝条和新叶。”

B.“优秀、恶劣、繁茂、广阔”这四个词语性质都是形容词。

C.“销声匿迹、锋芒毕露、言简意赅、吹毛求疵”这四个词语结构相同。

D.“耸人听闻、危言耸听、骇人听闻、惊见骇闻”这四个成语语意相同之处是发生的事情确实让人感到害怕。

6.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史记》是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契诃夫写的小说,文章主人翁是于勒,依照“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顺序展开情节的。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 《画山绣水》是现代作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本文描写了作者从漓江上观赏到的自然风景,表现出珍惜现在、创造未来的人生理想。

7.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方格内,4分)

教海无涯,他锐意探航;德高为峰,他斩jí而上,他将智慧演yì成幽默,他将ruì智凝练成潇洒,于是,一位“丑”老师拥有了自己的“粉丝”,然而,bìn角的华发却让钻研的艰辛无处可藏。----2011年扬州教育十大新闻人物于德龙获奖词

8.默写。(每空1分,共9分)

① ▲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②登斯楼也,则有 ▲ ,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李煜《相见欢》)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⑤众里寻他千百度, ▲ ,那人却在, ▲ 。(辛弃疾《青玉案》) ⑥写出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明物候的两句诗: ▲ , ▲ 。

9.名著阅读与专题学习。(8分)

①在学校里,波波的同桌出题考考他:现在的互联网站很多,国外有个叫“雅虎”的网站是根据▲ 国的著名作家 ▲ 写的《格列佛游记》中“ ▲ ”得名的。(3分) ②波波放学后正在家聚精会神地读着《格列佛游记》,妈妈看到后责备说:“我看这本书不是什么好书,不许看。还是多看看作文选好,”波波耐心地解释说:“ ▲ ”妈妈笑了道:“哦,原来这是部很不错的名著呀!看来老妈错怪你了。”(2分)

③请你运用刚学的广告知识,为波波家营造阅读名著氛围设计一则15字以内的广告语: ▲ (3分)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一词,完成第10题。(6分)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即菱。

10.(1)词中说“西湖好”,下列哪一项不是表现“西湖好”的( )(2分)

A.繁花飘落 B.波平岸静 C.月色清幽 D.莲香宜人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2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5题。(16分)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建兴五年,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注释】①除:提拔官职。②奄:突然 ③戮:杀。④赞:辅佐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社稷之器 ( ▲ ) ②亮数外出 ( ▲ ) ...

③臣若不幸 ( ▲ ) ④后事宜以付琬 ( ▲ ) ..

1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为”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代裔为长史

A.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B.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C.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 D.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先 主 尝 因 游 观 奄 至 广 都

14.翻译下列句子。(6分)

(1) 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2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2分)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2分)

15.蒋琬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写出两点。(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6分)

淡是人生真滋味

乔兆军

①有一天,夏丏尊去拜访弘一大师,吃饭时,大师面前只有一碟萝卜,一杯白开水,一④③①②③④①② ▲ ▲ ▲

碗大米饭。老友于心不忍,想给其添菜,便笑着问:“你不嫌腌萝卜咸,白开水淡?”大师笑着说:“这咸有咸的味道,淡有淡的味道。”此话甚妙,人生咸淡两由之,个中滋味只需人去品味。

②淡是一种满足。有的人生就像过山车,经历了大起大落,才更能懂得淡的滋味。其实生命的过程,原本都是很淡的,就像一杯白开水,只是人的欲望太多,索求太多,在杯子里加入不同的成分,人生也就变得五味杂陈起来。读过这样一篇文章,有一位老人静静地看着几个小孩玩卡片游戏。卡片可以用瓶子兑换,孩子们兑换到一定数量的卡片,就兴致勃勃地玩开了。老人说:“找更多的瓶子不就能获得更多的卡片吗?”孩子们感到奇怪,够玩就行了,为什么要那么多呢?老人感慨,自己还不如一个孩子明白,他曾经是一个市的一把手,却因贪欲,丢了官职,不久前才刑满释放。

③淡是一种醒悟和超脱,淡者宁静致远,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苏轼在当翰林大学士时恃才放旷,后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在贬谪中他学会了摆脱束缚,乐观淡然。他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也在困顿中横空出世。

④淡还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气度,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他听到自己大学校长职务被撤的消息时,只“噢”了一声。数十年后听到被平反的喜讯,亦是“噢”了一声。这种从容淡定,非常人可比。

⑤淡还是一种境界。古人云:“人淡如菊,心素如简。”菊花抱贞含素,淡得清雅脱俗。菊之淡与人之淡,相喻相通,都是一种历经沧桑和磨难之后的简约与大气。人生还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所有的味道都经过了,生活就还原为一杯淡淡的清茶,淡得素雅宁静,质朴馨香。

⑥淡不是消极,更非淡而无味,它是一种人生心态,是一种至美境界。现实中,只要我们保持一份淡泊的心境,就会活得美丽而优雅,温婉而诗意。(选自《杂文报》2014年12月第94期,有改动)

16.请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17.请你说说作者这样设计第1段的作用。(3分)

18.请你分析第3段划线句的论证方法和作用。(3分)

19.请你分析第5段的论证思路。(3分)

20.下列材料与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2分)

A.陶渊明虽身居陋室,淡晏然自若,这种满足是一种淡泊。

B.鲁迅弃医从文,拯救国民的精神,这种醒悟是一种淡泊。

C.史铁生双腿残疾却坦然面对人生,这种超脱是一种淡泊。

D.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宠辱不惊是一种淡泊。

21.结尾一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6分)

向上的风

郑彦英

连绵的灰色戈壁滩,蜿蜒的黄色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色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色梭梭草,颜色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色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A不禁感叹。

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色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车走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B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在里头,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C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为什么我对奇特现象,都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高尚和深刻呢?

篇三:2013---2014学年度初三语文议论文试卷一

2013---2014学年度初三语文议论文试卷一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读书可戒躁/沐 沂

①刚刚过去的世界读书日,一如往年,又引发一番愧疚、反思乃至片刻的警醒,也难免有人援引数据,说明国人阅读率与西人之差距悬殊云云。然此日一过,依然故我。

②常听人说的借口是“忙”。古人也很忙,但人家琢磨出个“三上”——马上、枕上、厕上。尽管有好事者论证,此“三上”都不健康,但至少说明,读书在古人那里,已是一种习惯。如果说“老黄历”不堪一翻,再看看国外。有常出国者慨叹,在某国上班早高峰的地铁里,为生计奔波的青年人手一本书,把整个世界读得一片安静。其实,“忙”很多时候会变成“盲”与“茫”,刚刚关上电脑,顺手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微博,忽然想起一直追的电视剧更新了,还有一档综艺节目没看,反正这个时代不缺少娱乐元素,足可以把时间填得满满当当。

③也有理由是“读书无用”。时代飞速向前,要想不被抛下,必须全力奔跑,无形压力让“成功”焦虑蔓延开来,成名要趁早、赚钱要趁早,“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40岁不赚够4000万,就不要来见我了”等各类说法可为佐证。“颜如玉”和“黄金屋”只是一种传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却未必是我成功的阶梯。此类拿功利主义套读书的做法,让人们变得短视,要么干脆不读书,读也要读“有用”的书,于是图书市场“虚火”,各类成功学、营销学、厚黑学、养生学书籍层出不穷,人们捧读各类“圣经” “宝典” “红宝书”,在知识中寻找改变命运的路径。

④用娱乐把时间填满,结果可能还是空虚;靠读几本书便要成功起来,也许只是缘木求鱼。两种理由,一言以蔽之,浮躁。我们常说时代浮躁,但于个人,浮躁却是万万要不得的。“心浮则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或可再加上一句,神不凝则万事难成。

⑤浮对之以沉,躁对之以静,真正的阅读,正可用来获得一种沉静的心态。古人把读书比作磨剑,“十年磨一剑”,磨的应该就包括心性。苏东坡的读书方法叫“八面受敌”法,概其要,就是把书本当“敌人”,每次只集中精力,“消灭”一面之敌,反复研读,自可威风八面——智慧如苏子,读书亦只能用慢功夫和“笨方法”。

⑥总之,读书可戒躁。是的,一本书就是一扇开启心灵的大门??(原载《人民日报》,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针对 和 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 。(2分)

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语段加横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3、概括选文第②语段中除“古人‘三上’读书”以外的两个事实论据(每个论据的概括不超过10个字),并分别分析其论证作用。(4分)

4、请根据文意和选文结尾加点的句子,仿写一个句子。(2分)

浅谈态度/姜以刚

①一群蚂蚁为了挪动一粒饭或一条虫,忍受着难以想象的重负,前推后搡,齐心协力。一只蜜蜂为了采一点花蜜,在花朵之间往返无数次,翻飞起舞,不辞辛劳。一株野草为了显示生命的力量,艰难地从石缝中钻出, , 。蚂蚁、蜜蜂和小草的个体虽小,但它们那认真的态度却给了我们很多感动。 ②接下来说说我们人本身吧。营业员态度热情,让顾客心满意足,这家店的生意就会更好。父母态度真诚,让子女心服口服,这样的教育效果就会更佳。教师态度认真,让学生耳濡目染,这样的教学就会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孟冬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孝子。一年冬天,大雪纷飞。其母卧病在床,突然想吃竹笋。孟冬很久也没找到竹笋,他便抱着雪地里的竹子痛哭。他终于感动了天地,竹林里冒出了竹笋,成全了他的这份孝心。

④综观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海伦·凯勒主动向命运挑战,克服了自身的盲聋哑的生理缺陷,成为了一位作家。霍金全身瘫痪,只有一根手指能活动,凭着对物理学研究的满腔热情,成为了继爱因斯坦之后的又一位物理学研究领域的泰斗。

⑤要成就一番事业,还得有一种谦虚的态度。三国时期的杨修非常有才,但终因恃才放旷,被曹操所杀。一个人不论天赋的高低,都要不断学习。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虽为文学神童,但每天“环谒于邑人”,错过了很多学习机会,最终“泯然众人矣”。

⑥要获得更多的成功,既要胜不骄,更要败不馁。诺贝尔经过很多次实验的失败,甚至连自己的弟弟和助手都在实验中丧生,自己也差点被炸死。但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发明了高效炸药。

⑦要实现人生理想,还要坚持自己的志趣,有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态度,才能终成大器。努力不分早晚,出身不论贫富。齐白石年轻时是一名木匠,但他有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经常自学,最终成为一位极负盛名的大画家。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幼年丧父,家贫无纸习字,其母便以沙地为纸,以树枝当笔,教他练字。这些都没有阻碍他日后成为大书法家。

⑧前中国男足主教练米卢先生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的名言。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⑨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射你的喜怒哀惧。保持一种平和的态度,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理解生活,你将会从生活中提炼更多的灵感。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也会对你微笑。你对生活失望,生活也会懒得理你。不要关闭自己心灵的窗户,打开它,可以让更多的新鲜空气吹进来,让更多的美景扑入你的胸怀。

1、请仔细揣摩第①段前两句的表达特点,在画线处填写两个四字短语,使句意一致,句式相同。(2分) 2、第③自然段列举孟冬的例子,其作用是什么?(2分)

3、结合全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态度是学业和事业的催化剂,在学习和工作时,有了好的态度,你的人生就会更精彩。

B、第⑤段是从反面来举例证明分论点的,而其他段落是从正面举例论证。 C、本文都是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D、第⑤段中列举方仲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一个人即使有再高的天赋,也要不断学习,才能有所成就,否则一事无成。

换个角度看问题

⑴一家儿童玩具店购进许多新奇玩具,把它们很讲究地摆放在柜台里。出乎意料的是,儿童们来到商店却全然不顾,选择去附近其他玩具店买。后来老板发现了问题:原来,大人容易看到的地方,对于小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死角。于是,店老板一面用膝盖在地板上行走、观测,一面按照小孩子的视线高度,把玩具重新摆放一遍。而后,这家儿童玩具店的生意便空前兴隆起来。

⑵由此可见,观察事物的角度,确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同是这座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鲁迅语)。

⑶只有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多向思考,才有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可是,在日常实践中,我们却经常看到,有些同志坚持 甲 思维,考虑问题往往局限在一个点、一条线、一个面上,一条道跑到黑,钻牛角尖,闯死胡同,而不愿多想几种可能性,多开辟几条解决问题的途径。比如,以前发生过的为了发展粮食生产而毁林开荒、拦海造田的失误,就同这种直线式思维有关系。有些同志坚持 乙 思维,头脑僵化,

习惯于用过去的教条解释现实,在已知的旧路上徘徊。比如,一谈到防治害虫,人们便习惯地想到种类繁多、浓度不断加大的化学农药。实际上,如果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就会发现治虫是可以不用农药的。有些植物本身具有毒杀作用,而且为某些害虫所爱吃;有些植物的根、茎、叶、花含有发挥油、生物碱等化学物质,害虫对它们避而远之。如果我们在农作物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态体系,利用某些植物的毒杀、忌避作用,不施农药,同样可以防治害虫。

⑷作战有正攻、反攻和绕到敌人后面或侧面进攻的迂回战术;思维科学中也有反向思考、侧面思考、多向思考等形式。在中国古代,孙膑以减灶擒庞涓,而虞诩却以增灶破羌兵,因时因地制宜,变换战略战术,这是克敌制胜之道。思维活动也是如此,一个方向受阻了,不妨换个角度作逆向思考。《丝路花雨》中英娘反弹琵琶的舞姿,日常生活中“推推不成拉拉看”的俗语,对我们进行多种形式的思考,都有直接的启示。

⑸从相反的事物有同一性、既对立又统一这个前提出发,明确思维的多向性,这是开阔思路,克服直线式、习惯性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开头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3分) 2、请仔细阅读第⑶段,根据上下文,在第③段的两个空白处分别填上相应的词语。(2分) 甲 乙 3、请指出本文(2)、(3)、(4)三段的论证方法。(3分)

难得淡定

(1)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

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答: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2分)

答: 3、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答: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分)

答:

篇四:浙江省桐乡市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七年级语文试卷

浙江省桐乡市实验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模拟

七年级语文试卷

一、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fù)不住了,才松了一下(quán)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无数的苍蝇都集中在屋(yán)下的电线上了,一只挨着一只,再不飞动,也不嗡叫,黑乎乎的,电线愈来愈粗,下坠成弯弯的(hú)形。

2. 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3分)

读书是一种思维的训练,人格的修炼,内心的历练。所以,爱读书的人,说话有( ),掷地有声;为人有( ),豁达淡泊;生命有( ) ,深远厚重。恰如季羡林老先生所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A 、质量 B、分量 C.、雅量

3. 根据所提供的语境,在下面横线上填入两个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句式一致。(2分) 露珠虽小,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花儿虽少,却可以传达春天的气息; , ; , 。

4. 诗文名句填空。(6分)

(1) ,志在千里。

(2) 曲径通幽处, 。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

(4) ,为有源头活水来。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 。

5. 走进名著。(4分)

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

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这首小诗的作者原名叫 ,小诗把对 的歌颂,对 的呼唤,对 的咏叹完全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6.综合性学习。(3分)

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下面是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调查数据而制成的图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

中国不同家庭收入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示意图

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 。

二、现代文阅读(共21分)

(一)《紫藤萝瀑布》节选 (9分)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 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痛楚,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7.选文第二段写出了紫藤萝花怎样的特点?(2分)

8.“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句中“沉淀”一词用得很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2分)

9.文中的两个划线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10.作者由盛开的紫藤萝悟到了什么?(2分)

能给予就不贫穷 (12分)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象过节的不是老师倒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

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这句话一直让我回味。

11.“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一句中“歪歪扭扭”能否改成“工工整整”?请说明理由。(2分)

12.文中两次提及小姑娘脚上穿的布鞋,请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13.老师向学生询问“自己为什么穿布鞋”的目的是什么?(2分)

14.文中的“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3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能给予就不贫穷”的理解。(2分)

三、文言文阅读 (共17分)

(一)河中石兽(9分)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一寺临河干( ) ⑵山门圮于河( ) ⑶阅十余岁( ) ⑷但知其一(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3分)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8.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二)(8分)

李存审⑴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⑵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⑶生于膏粱⑷,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子孙皆诺。

注释:(1)李存审:五代时后唐的大将 (2)镞:箭头 (3)尔曹:你们 (4)膏粱:精美的膳食

19.解释划线字词(4分)

(1)尝戒诸子( ) (2)去乡里( )

(3)位极将相( ) (4)因授以所出镞( )

20.翻译句子:(2分)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⑵者凡百余。

21.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分)

四、作文(40分)

礼品是有价的,情谊是无价的;鲜花是有价的,美丽是无价的;房子是有价的,家是无价的;财富是有价的,爱是无价的??体味生活中的点滴,你会发现太多的无价,渴望更多的拥有。

请以“ 无价”为题目,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爱心、孝心、青春、诚信、感受、亲情??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每空1分,共4分)附 蜷 檐 弧

2.(3分)BCA

3.(2分)风儿虽轻,却可以抚慰疲惫的身心;话语虽短,却可以闪烁智慧的光芒。

4.(每空1分,共6分)老骥伏枥 禅房花木深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渠那得清如许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每空1分,共4分)谢婉莹 母爱 童真 自然

6.(3分)示例:不同的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到学龄儿童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或学龄儿童的营养不良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学龄儿童的肥胖率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而上升。

7.(2分)花枝长、花朵繁密、花色泛光。(答茂盛、富有生机也可)

8.(2分)“沉淀”赋予了静态的花朵以动感,形象生动地描绘出花色之艳,花色之浓。

9.(3分)都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突出花朵的快活、热闹,体现紫藤萝花旺盛的生命力。

10.(2分)悟到了“生的喜悦”,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笑着面对生活。(意思对即可)

11.(2分)用“歪歪扭扭”既照应下文小姑娘不足十岁,还很稚嫩,又突出她的真诚、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用“工工整整”反而与实际不符。 意思对即可。

12.(3分)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1分)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了小姑娘的布鞋的破旧,写出她家经济条件的窘迫,以及他在得知她家情况以后对她产生的深深的同情,并被她的真诚、懂事所感动。(2分)意思对即可。

13.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穷与富有。消除班级学生对“她”的歧视,让她能在班集体中获得别人的平等对待。意思对即可。(2分)

14. 他是一位善良、和蔼、细心、平等待人、关心学生成长、很讲究教育方法的好老师。(3分)

15. 小姑娘虽然年幼家贫,但她懂得关爱别人,给别人带去祝福。在经济上她是贫穷,但精神上,她能给人带去关爱,是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以此为题,深化文章中心。(2分)

16. (4分)靠近 倒塌 经过 只

17.(3分)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18.(2分)学者只凭某个道理作出主观臆断,而老河兵则长期与河流打交道,

淡泊是富有的花朵

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出正确的判断。

19.(4分)曾经 离开 到 ,达到 于是

20.(2分)在这期间经历九死一生不是一次,剖开肉骨从中取出箭头的情况共有一百多次。

21.(2分)教育孩子富贵来之不易,须知创业艰难,在安逸的生活中不可丧失斗志,应多多磨练,有所作为。(意思对即可)

篇五:惠州二模答案(有作文审题)

惠州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分)*A.【A.chan/chēng,jùn/quān,chēng/táng;B.lu?/luō,huǐ/huì,

fān;C.qiáng/qiǎng,xián,qì/qia;D.háng/xíng,fà,pī/pí】

2.(3分)*D.【A.回天乏力: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也比喻局势或

病情严重,已无法挽救。B.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C.难以为继:难于继续下去。D.出尔反尔: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此处宜用“摇摆不定”。】

3.(3分)*C.【A.结构混乱,“据最新消息”、“最新消息显示”选择其一。B.搭配

不当,正确关联词应为“不是??而是??”。D.成分残缺(应在“京剧”和“那么”之间加上动词“有”)、结构混乱(删去“就在于”的“于”,或删去“俗极上”的“上”)。】

4.(3分)*C.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参考译文】

御史中丞于成龙,巡视属下州县到高邮。恰逢一大士绅家要嫁女儿,嫁妆准备得很丰厚,夜里却被盗贼穿墙进宅席卷而去。刺史没有办法破案。于成龙就命令关上所有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吏目守着城门,严加搜查装载物品的车子。又出了告示,告知全城人都按户口各自回到住宅,等候第二天查检搜索,务必要找到赃物所藏的地方。于成龙又暗中嘱咐吏目说:假如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把这样的人捉起来。

过了中午捉住两人,除了身上穿的之外,并没有携带其它行李。于成龙说:“这是真正的盗贼。”二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解开他们的衣裳搜查,发现外袍内还穿着两套女子衣服,都是嫁妆箱内的衣物。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但是物品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然后多次出入城门。

另外,于公担任县令时,一次到邻县去。早晨,经过城外,看见两个人用床抬着病人,盖着大被;枕上露出头发,头发上簪着一支凤钗,这人侧躺在床上。有三四个健壮的男子在床两边跟随着,时不时轮换着用手塞(掖)被子,让被子压在身底,好像怕有风吹进去。一会儿,他们在路边歇肩,然后又让两个人换着抬。

于成龙经过后,派遣随从回去问他们,他们说是妹子病得厉害,准备送回夫家去。于成龙走了二三里,又派随从回去,察看他们进了哪个村子。随从尾随他们,只见那些人到了村中一所屋舍前,两个男子把那些人迎入屋内。随从回来把所见的情况告诉于成龙。于成龙问该县县令说:“城中该不会发生了抢劫抄掠的事吧?”县令说:“没有。”当时朝廷考核官员的条例很严格,所以上上下下都忌讳说有盗贼,以致即使被盗贼劫杀的,也隐瞒忍耐着不敢说出来。

于成龙回到驿馆,派家中仆役细细察访这事,果然有一富贵人家被强盗抢劫了,主人也被烧烫死了。于成龙叫那主人之子前来,向他问明情况,主人之子坚持不承认。于成龙说:“我已替你们把大盗捕获到这里了,不是为其他事。”这时公子才叩头哀哭,请求替死去的父亲报仇。于成龙就去叩门见县令,派强壮的差役在四更天出城,直奔那村中房舍,捉住了八个人,一审问都认罪了。问那病妇是什么人,强盗招供说:“那一夜我们都在妓院,所以

跟妓女合谋,把抢来的金子放置床上,让那妓女抱住躺着,到窝藏的地方再瓜分罢了。”大家都对于成龙断案如神很佩服。

有人问于成龙是怎么知道案情的,于成龙说:“这很容易解释,只是人们不关心罢了。哪里会有少妇在床上躺着,而允许别人把手放进被子底下的吗?而且几个人轮换着抬着走,那样子就显得份量很重;交替用手护着,就知道被子里必定有东西。如果病妇昏迷不醒送到婆家,必然有妇女在门口迎接;只见男子出来,而且也不惊问一声,所以可以断定他们是盗贼了。”

5.(3分)*B.【“属”通“嘱”,嘱咐。】

6.(3分)*D.【①于:介词,在 ②之:代词,这件事、这些情况 ③其:代词,她,

指妓女】

7.(3分)*C.【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

捉之。译文:等候第二天查点搜挖,务必要找到赃物所藏的地方。于公暗中嘱咐吏目说:假如有反复出入城门的人,就把这样的人捉起来。】

8.(3分)*D.【A.下命令的是于成龙。B.当时朝廷考核官员的条例很严格,所以上下

都忌讳说有盗贼,以致即使被盗贼劫杀的,也隐瞒忍耐着不敢说出来。C.主人之子一开始是坚持不承认有此事,并非“立刻”。】

9.(10分)【(1)(7分)①(4分)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但是

物品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然后多次将赃物带出城外。[盖:原来,1分。次日:第二天,1分。密着:秘密(偷偷)穿着,1分。屡出之:多次(反复)将赃物带出城外,1分。]

②(3分)时不时轮换着用手塞(掖)被子,让被子压在身底,好像怕有风吹进去。[时:时不时,1分。更番:轮换,1分。令:让(被子),1分]

(2)(3分)①少妇在床,居然让别人伸手入被子里面。②抬床的人时间不长就要轮换。(所抬的东西异常的重。)③时不时还要交替用手掖被,异常小心。[每点1分]】

10.(7分)【(1)(3分)①一二句写西风瑟瑟,落叶飘打窗户,从声音角度写出“寒”

的感觉(1分);②第四句写诗人半夜被冻醒,觉得被子单薄,不能抵御寒冷(1分);③第五句写寒霜落下,惊动栖息的鸟儿啼叫飞起,从而写出寒冷难耐(1分)。

(2)(4分)尾联虚实结合(1分),表现出深切的思归之情(1分)。诗人对家乡魂牵梦萦,在梦境中亦不惧江湖阔远,定要回到家乡(1分),而醒来能很快写成此诗,正由于心情思绪与梦境契合(1分)。】

11.(6分)【(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3)云树绕

堤沙,怒涛卷霜雪(4)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字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答则按前3题计分。]】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12.(3分)*B.【此处指的是作为“叶”的分支,即与“儒教”相对的“民间儒学”】

13.(5分)*A.*C.【A.对“当《论语》被编辑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有一些矛盾之处,表

明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已有歧见”理解不对;C.不符合第③段“《太平经》??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传承性一望可知”的意思。】

14.(4分)【指百家争鸣时代孔子所创立(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①符合“儒家”表述

的,时代2分,“儒家”2分。“时代”(时期)可以表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汉朝(秦朝)之前”等;“儒家”可以表述为“儒家学派”“儒学”)。②不符合“儒家”表述的,例如表述为“儒术”“儒教”“民间儒学”“儒释道”的,评卷时不必考虑“时代”,本题给0分。】

15.(4分)【要点:①考中科举,被任命为官;却不为统治制度提供思想支持,敢于批评朝政。②思想兼容并包,吸收了儒家之外例如佛家、道家的思想;③不固守礼法(不拘泥儒教说教),追求精神自由;④继承传统文化精髓,关心民生疾苦。(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本题最多得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6.(3分)【从原先兴旺美好的农场讲到日渐萧条的现状(1分),从温馨美好的家庭生活想

到形单影只的处境(1分),心情由亢奋喜悦转为低落抑郁(2分)。意思对即可,本题最多得3分。】

17.(6分)【(1)孙辈毫不爱惜橙子,说明他们并不理解橙园是祖父母辛勤劳作的结晶,留

有前辈美好的回忆。(2分)(2)与老人黯淡的心情形成反差,突出老人生活的枯寂无味。(2分)(3)老人任由孙子抛橙取乐,反映了他对于物质财富的淡漠和对于精神生活的渴求。(4)推动情节发展,引出“我”与老人的会面谈话;使老人谈话的话题转换自然。(2分)本题最多得6分。】

18.(6分)【结合文本分析,态度明确,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合适。①从本文出处和文章内容看,本文应属非虚构作品,作者本人的直接感受应该可信,文中就是用“酸”来概括老人目前处境的。(2分)②老人目前田地减少,果树老化,太太已逝,儿子难得来看望,孙子不懂事,(2分)生活显然并不甜蜜;(1分)然而还能远离喧嚣,平静生活,无悲无怨,不算凄苦。(2分)

不合适。根据文中描述的情况,设身处地从老人的感受看,用“淡”来概括其处境更为合适。(2分)孙子抛橙取乐,他不以为浪费,听之任之;(1分)果树退化,他不为获利而改种,顺其自然;(1分)谈到妻子的离世,表情也只是黯淡;(1分)儿子们疏于探望,他也无悲无怨,冷静淡然(1分)。他厌倦城市生活而并不厌弃眼前生活,处之泰然。(1分)本题最多得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9.(3分)【(1)客观评价年轻作家,提出中肯的建议,对其鼓励和期待。(1分)(2)开办

书店,为年轻作家免费提供食宿,鼓励他们创作。(1分)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两点都对得3分。】

20.(6分)【(1)(3分)作家必须守得住成名前的寂寞,成名后的诱惑(1分),如果内心

浮躁,整天到处跑,就不可能有沉淀的思想(1分),那么就算写再多的作品,也是缺乏思想内涵的,很快如花朵般凋谢(1分)。(2)(3分)一些年轻作家的作品过于注重抒发情感,而忽略了故事的价值(2分),没有丰富的故事情节作为凭借,情感则显得空洞,难以感动作者(1分)。】

21.(6分)【(1)发奋学习,广泛阅读,精读钻研。(2分)(2)把握内心,耐住寂寞,淡泊

名利。(2分)(3)具有社会责任感,敢于直言,促进社会的完善和谐。(2分)(4)坚持自我,重视作品故事的价值,不受商业的影响。(2分)本题最多得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6分)【(1)历史悠久(2)历尽沧桑(3)挺拔高耸(4)景观优美(5)视野开阔

(6)引人入胜。[六个要点,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1~2分]】

23.(6分)【答案示例:园依荷淀近连玉塔彤云(3分)[须根据上下文的提示拟下联。要写

到“近”(1分)、“依”(1分)、“彤云”(1分);“园”可换用“庭”“榭”“轩”“廊”等单音词(1分),“荷淀”可换用“西湖”“平湖”等表示地物、景色的双音词(1分),

“玉塔”可换用“宝塔”或其他意思近似的双音词(1分)。下联不是十个汉字的,得0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材料解析】

本材料的要素是:同为咏蝉却有清华人语、患难人语、牢骚人语等不同结果。即是说三人选择了相同的审美对象,也都以蝉自况,但因为人生境遇不同,人生体验有别,所以面对同一审美对象,表达的思想感情却很不相同。由此引申出面对同一对象(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立意角度】

第一个角度:从“蝉”和人的角度立意,面对同一景象(事、物、人或其它对象),不同的人由于心态、遭遇、身世、修养、性格、地位等不同,看法、态度、情感也不同。每一种判断都有其合理性,甚至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特殊的意义,因而我们不能非此即彼,一以概之。可写不同人的看法,也可写同一人在不同情况下的看法。例如:同处危境,有人绝望,有人出击;变局当前,有人认为是挑战,有人认为是机遇,有人保守,有人进取??

第二个角度:从“景”由心生的角度立意,“一切景语皆心语”,蝉是自然的存在,看待蝉的态度是自我心境的反映。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面对同样的美景,有人兴味盎然,有人无动于衷。我们只有积极调整心态,才能体悟美好,成就人生。

诗句分析: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

处于高处发出的声音自然就远了 并非是借了秋风的力量。一个人品格高洁,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有力者的援引),自能声名远播。

第三个角度:根据“居高声自远”句,高理想、高姿态、高实力就会催人奋进,会提升你的人生;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

露水多,(蝉)飞起来就很困难,风声大,叫声就显得很低沉。

所选句都是说蝉,也都在说自己。“露重飞难进”,喻指环境的压力,有才难施;“风多响易沉”,喻指谗言太多,言论受制。

第四个角度:根据“霜重飞难进”句:处于困境时,要勇于战胜,要迎难而上;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

“难饱”: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身世感受暗合,暗喻自己的贫困。

“恨费声”来:蝉声悲切,似在怨叹自己的处境,但也无人理会,实属白费、徒劳。 两句大意是:蝉因高洁而食不果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第五个角度:根据“徒劳恨费声”句:人生不如意(不得志、失落)时,与其空自埋怨、叫唤,不如采取行动,改善处境。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