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攻克乙肝难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10:59 字数作文
篇一:难点攻略攻克相似难题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cn
难点攻略攻克相似难题的策略
作者:古金龙
来源:《数学金刊·初中版》2012年第11期
探索与证明
解决探索与证明问题,首先要清楚所给图形的性质及整个题目的变化过程(从宏观上把握),其次是对于常用的证明技巧,如添加辅助线,同学们在平时都应熟练于心.
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8,∠BAC=120°,点P为BC的中点,小惠拿着含30°的透明三角板,使30°角的顶点落在点P处,三角板绕点P旋转.
(1)如图1所示,当三角板的两边分别与AB,AC交于点E和点F时,求证:△BPE∽△CFP.
(2)当三角板绕点P旋转,与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交于BA的延长线及边AC于E,F两点时(如图2所示),△BPE与△CFP还相似吗?
(3)在(2)的条件下连结EF,则△BPE与△PEF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篇二:攻克难题最忌讳的就是投机取巧自作聪明
攻克难题最忌讳的就是投机取巧自作聪明 2015-6-2 11:22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班主任总是批评学生“做事太死板”,灵活性不够强。背书包一定要两个肩膀都背上,画黑板报一定要按照同一个对称模板,打扫教室卫生一定要按照固有习惯顺序:就像一台计算机,完全执行固定的命令,不会随机应变。然而总是屡教不改,固执己见,不听老人言。
“两个煎饼果子,不要果子。”
这样的重复,一晃就十几年过去了。
脑筋转不动的人,在社会里磨一磨也就“开窍”了。然而“开窍”以后才发现上当了。 “什么是创新?把别人的工作学到手,再略加改进,就已经是创新了。” 2008年一次科研竞赛说明会上老师是这样说的。创新并不是完全否定固有规则,而是在其基础上稍加改进。而其中,“稍加改进”是最后1%的工作,遵守”固有规则“则是工作的主体。没有地基,也盖不成大楼;一味求新的高考作文也会被心烦气躁的阅卷老师淘汰。很多人想做爱因斯坦,脑子的想法夸夸其谈海阔天空,但最后发现连入门级别都算不上,”眼高手低“的人往往有一个通病:"基础不扎实",而归根结底在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创新。
2015年,大学毕业的博士生,完成了博士后科研项目,即将开始教职生涯。博士在别人眼里是相当厉害的”大牛“,完成了很多难度相当大的创新型项目,别人都觉得他好像有神人相助。为了一探虚实求他老实交代。他是这么说的:
在陌生的系统里,一定要用熟悉的工具和熟悉的对象,减少不确定的变量,这样才能增加成功几率。
通俗一点就是,比如已经知道了果蝇体内通路 A 和通路 B 是怎么运作的,那么更加进取性地研究老鼠里面的通路A B C D 。那么,一定要先从通路A和通路B中选出最容易上手且最稳定的体系放在老鼠里面尝试一下,如果可行,再慢慢扩展。但是绝对不能摊子铺太大,免得全盘失败。
更通俗一点就是。如想训练猫咪使用马桶,那么首先要让他从猫砂盒适应到猫砂盘,再从客厅的猫砂盘适应到厕所里的猫砂盘,再从厕所地上的猫砂盘适应到马桶上的猫砂盘,再从马桶上的猫砂盘适应到马桶上带有洞洞的猫砂盘,然后洞洞一点点扩大他也适应了,最后经过很多保守的调整,最终猫咪学会跳上马桶上厕所。
科研往往都是按部就班的、保守的、循序渐进的,和,死板的。
人生中很多事情也一样。
小到解决电脑故障、学习语言,大到投资理财、情感经营。聪明的人,往往非常死板。
为什么做事死板成了生存的优势?因为人生中太多系统太复杂,太不确定。当然有的事情很稳定、很简单,确实可以大胆创新,但是大多数事情都是不确定的、多变量的、结构复杂的。所以,需要解决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立足于已往的成功经验,一步一步调整变量,慢慢迁移知识。
在科研项目中,经常需要摸索一些新的反应条件。如果你一上手就开始非常规的反应条件,那么失败的概率非常高,而且一旦失败,你无法快速找到失败的原因,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对照组。相反,如果你有更加保守的反应条件作为阳性对照组,就能缩小故障排除的范围。比如,你可以使用以前做过的成功的反应条件来排除实验操作本身的错误。然后用以前的引物和模板加上现在的试剂来证明所有试剂没有错。依次类推一步步向目标挺进。解决问题的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没有好的、层次分明的对照组。这意味着你能不能把黑箱拆卸成不同的基本零件来研究。
与之类似,很多学科的学习,也要有个按部就班的由浅入深的过程:学习英语要先学个A is B的主系表,然后再告诉你原来还有时态变化was were will be,然后再告诉你不仅时态人称可以变,单复数也有不同用法,再后来才告诉你还有倒装句式和虚拟语气,还要学习一个拉丁词根;学自然科学先告诉你物质是分子组成的,后来告诉你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再后来说物质还可以是离子组成的,再后来还说有各种其他粒子,并且人类不知道最小的基本粒子是什么;学力学你一开始只谈牛顿定律,后来告诉你牛顿定律只是一个特例,爱因斯坦比他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再后来就连爱因斯坦都不一定对了;学遗传学你一开始说万事万物基因和环境决定,后来告诉你基因只是DNA的一部分,大部分DNA是没用的,再后来告诉你其实基因以外的DNA还是有用的,再后来告诉你其实基因以外的DNA虽然有相当一部分有用,但大部分还是垃圾。
人类接受新事物的节奏总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真相永远不会一下子说出来,不然就没人相信了。
相反,有的人就是做事太灵活,听别人传授经验的时候自以为听懂,过后发现无法重现别人的结果,才恍然大悟并没有领悟。很多人学东西都是只学到了招式,但没理解精髓。
有一位学生课后问为什么她的作业公式都对,结果错了,却几乎得了零分。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她只背熟了那几个公式,没有深刻理解为什么用那些公式。所以套用公式的时候不够细心,出现严重小错误。但是对于完全理解公式的人来说,这些小错误是完全可以引起注意的,就好像你计算出来的新的直角坐标系的基准向量必须两两垂直一样,这些深入骨髓的常识,会帮助你留意各种异样,提高警惕心。而没有领悟精髓的人,就没有这种检测异样的本领。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很聪明,他自己发明了新的算法。比如5+8 就是从5往上数八下。比如9乘以n,就是十位数是(n-1),个位数是(10-n)。有了这样的算法,就不需要花大力气背诵加法表和乘法表了。这算法相当聪明,很有创新性,但却很致命。因为当你遇到更麻烦的问题,比如9* 186 或者33 + 258的时候,你的算法就没有那么方便了。相反,如果你一开始就熟悉地笨拙地背诵了加法口诀和乘法口诀,那么你在早期的死记硬背就会在后期帮你解决高级的问题,你会快速调用储存在大脑里的个位数加法乘法结果,然后快速在草稿纸上或者心里写出答案。
所以说,有时候,粗心大意,投机取巧,反而会聪明反被聪明误。
现在回想过去,可能走了挺多弯路的。如果当年小学老师没有一味要打压学生的“死板”,而是学会因材施教,将学生的“异常”转化为“特长”,那么大概会节省好多青春时光吧。
篇三:乙肝:诊疗谜团大起底 ,
乙肝:诊疗谜团大起底 ,
在2011年3月28日举行的“慢性乙肝经治复发患者治疗策略专家媒体见面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教授、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成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孟庆华教授共同表示:所有乙肝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停药后都会面临复发的问题,慢性乙肝经治复发患者目前已成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人群,再治疗时的病情复杂程度高,治疗难度增大,且患者缺乏再治疗信心,需要更多关注。
策略:坚持用药+联合治疗
对于通过拉米夫定治疗达到停药标准后复发的患者,由于对拉米夫定应答良好,应该首先考虑仍给予拉米夫定再次治疗。拉米夫定是核苷类似物,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从而使病毒的复制终止。
2011年3月,全国慢性乙肝领域内10位知名专家以拉米夫定为参照,制定了经治复发患者治疗策略,并于今年3月在《肝脏》杂志上发表。根据此治疗策略,对待拉米夫定经治复发患者,应根据治疗前达到标准停药与否制定再治疗方案。
研究显示:拉米夫定再治患者,90% HBV-DNA转阴、83% ALT水平复常、相比拉米夫定初治能更早实现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且治疗费用更低。
对于因各种原因未达到停药标准而停药的患者,如果停药时未发生耐药,且已经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则再治疗时建议可以再次采取拉米夫定优化治疗原则重新治疗。若是在停药前疗程已经超过24周仍未能获得病毒学应答,继续单一用药将来获得完全应答的可能性小,且易发生耐药,推荐直接采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联合再治方案。对于证实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再治疗时宜根据耐药位点制定联合治疗方案。
专家评点:换药加大治疗难度
庄辉强调:“慢性乙肝经治复发患者与慢性乙肝初治患者的情况完全不同,经治复发患者都是经过抗病毒治疗的,而且有很多患者曾经用过至少一种的口服抗病毒药物,经治复发患者病毒复杂度高,再治疗时耐药风险会增加。”成军也表示:“对于经治复发患者来说,再治疗时最怕的就是换药,换药将可能导致多重耐药,从而增加治疗难度。如果贯穿优化治疗原则,则可增加疗效。”
经治复发引关注
目前,在中国已有200万慢性乙肝患者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尤其是近年来,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快速增加,相应的停药复发比例也在不断扩大、攀升。由于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所有口服抗病毒药物,都是通过长期抑制病毒复制而减少疾病进展,但不能彻底清除位于肝细胞核内的乙肝病毒共价闭环DNA,因此在停药后,乙肝病毒有可能再次复制导致慢性乙肝复发,而所有口服的抗病毒药物都面临停药后复发的情况。
孟庆华在会上指出,年龄大、抗病毒巩固治疗时间短和e抗原阴性是乙肝复发的三大预测因素。其中巩固治疗时间越久,患者复发率越低。一项关于经治患者用药时间与复发率的调
研显示:巩固治疗时间少于1年,患者的复发率可达61.9%,而巩固治疗时间超过1年者,患者的复发率仅为8.7%。
因为经治复发患者现在数量庞大,且患者之前的治疗背景很复杂,导致再治疗时难度很大,因此现在临床上对于慢性乙肝经治复发患者越来越重视。
B 降酶之下 其实难符
文 徐银铃
转氨酶降低作为乙肝患者好转的指标之一,对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提示意义。反复升高的转氨酶却依然经常把医患双方搞得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因此不少医生在保肝降酶等方面下足了功夫,但结果是否真能如愿??
1(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彻底攻克乙肝难题).降酶≠好转
不少降酶药对转氨酶能起到迅速裂解的作用,尤其是对于谷丙转氨酶,能迅速降解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作用立竿见影。但仅仅谷丙转氨酶降低了,根本不能证明病情好转了,相反有可能掩盖了病情真相,只注意了谷丙转氨酶下降,而忽略了其他酶谱数值的变化。转氨酶从表象上看是下降了,但是这是靠药物硬性压下去的,不代表肝脏炎症活动的减轻,转氨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和降解,并非转氨酶已不存在。
2.降酶背后的故事
患者在使用降酶药物后,转氨酶恢复到正常值,医生可能忽视了抗病毒的进一步治疗或是长年累月靠使用降酶药物硬性压着转氨酶。在转氨酶保持正常的背后,乙肝病毒复制不断,肝脏实质受损日见加重,反映肝实质受损的指标,如转肽酶、胆碱酯酶、白蛋白等异常逐步加重,病情越发严重。从这一点上讲,降酶药硬性将转氨酶降至正常,未必是好事。
3.护肝反而增加肝负担
临床上治疗乙肝,同时加用保肝药和降酶药都是非常普遍,降酶药仅是“治标不治本”,保肝药的确切疗效始终没有定论,因此对于这两类药物需要谨慎选择。降酶药物如五味子、联苯双脂、垂盆草等,虽有肯定的降酶效果,可以使转氨酶降低,但药物经过肝脏代谢同时也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尤其是对于肝损害严重的患者,更是不堪重负。
4.停药导致暴发
降酶药物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疗程,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时间,转氨酶正常后,不要立刻停药,而应慢慢减量,维持用药一段时间,一旦突然停药,很可能出现转氨酶的“反弹”,引起肝脏炎症反应的暴发,导致肝脏损害。使用降酶药物同时,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加上抗病毒及免疫调节剂,标本同治。
C 抑制病毒为首务 谈清除尚待研究
文 徐小艺
过去由于检测手段的限制,对乙型肝炎的自然史了解不够,判断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疗效时,以乙肝病毒e抗原 (HBeAg)/乙肝e抗体(抗-HBe)转换及分子杂交法测定乙肝病毒DNA(HBV-DNA)阴性为目标。2010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但该如何看待抑制病毒和清除病毒呢?
彻底清除病毒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理想目标,也是当前治疗乙型肝炎的一个尚未攻克的难题,现阶段尚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上海长海医院万谟彬教授在解读2010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时指出,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手段,这不等于抗病毒药物必须终身服用。在有效抑制病毒的前提下,实现停药符合大部分患者的愿望。对于慢性乙肝患者来说,有效抑制病毒是当前治疗的首务,同时可以做到抗病毒药物的减量甚至是停药。
亚太地区肝病学会(APASL)主席Omata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如果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很明确的,即永久性地清除病毒。但是对乙肝来说,治疗的目标不是清除病毒,而是抑制病毒,这也就是目前对药物治疗时间长短有不同意见的原因。
当前采用的核酸类似物治疗可以使肝内乙肝病毒共价闭环DNA(cccDNA)减少,但不能清除cccDNA,目前尚无可靠反映肝内cccDNA水平的临床指标。乙型肝炎患者尽管采用多种抗病毒药物治疗,HBeAg/抗-HBe转换率仍较低,即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抗病毒治疗后HBeAg/抗-HBe转换后,可能体内还存留少量cccDNA,如单纯抗-HBc阳性供体器官移植仍可传播HBV,HBeAg阴性患者化疗后病情复燃,在隐匿性HBV感染者肝内仍可发现cccDNA病毒复制中间体及HBV 整合基因等。虽然目前尚未发现直接作用于cccDNA的药物,彻底清除体内HBV仍然是有可能的,是今后慢性乙肝深入研究的方向。
篇四:“如何攻克物理难题”
小议“如何攻克物理难题”
高考理综对物理知识的考查仍突出五大能力,即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在历年的理综考试中,总有部分对学生各种能力有较高要求的“高档题”,我们习惯上称之为“难题”,那么学生在备考中如何攻克这些物理“难题”呢?从而提高这些“难题”的得分率呢?
一、“难题”的特点
所谓的难题,不外乎有如下几个特点。
1、过程繁多。在高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往往是单一的,不成系统的。对于一个过程简单的问题,我们根据所学知识很容易解决;但一旦把若干个物理过程整合到一道试题里面来综合考查,则过程就变得复杂的多,学生处理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一个试题里面涉及的物理过程较多,自然就增加了考题的难度。
2、情境新颖。很多考题给定的物理情境与现实生产、现实生活、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由于情境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所以阅读量较大,蕴含的信息量较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需要读懂题,而且能从具体的物理情境中抽象、提炼出情境所满足的物理规律。所以学生做起来一来从心理上感到有一种恐惧感,二来感到此类题无从下手。所以一个试题里面涉及的物理情境新颖,自然就增加了考题的难度。
3、隐性条件多。我们可以把物理条件分为两类,即“显性条件”
和“隐性条件”。很显然,显性条件能明确反映物体的运动性质,我们很容易根据显性条件确定物体的运动规律,写出满足运动规律的方程;而隐性条件不能直接反映出物体的运动性质,需要我们有足够的经验,才能从关键词句中得出物体运动所满足的规律(如两小球相碰的过程,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给出条件(1)相碰过程中,不计机械能的损失;(2)两个钢性小球相碰。很显然从条件(1)中很容易能明确小球碰撞不仅满足动量守恒,也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2)中须对隐性条件“钢性小球”有明确的认识,才能得出小球相碰所满足的运动规律)。所以一个试题里面隐性条件多,自然就增加了考题的难度。
二、攻克策略
1、分解过程,化繁为简
在进行解题时,必须加强研究对象运动过程的分析。把研究对象整个过程中的复杂的运动分解成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子过程,而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子过程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其运动过程所满足的规律方程也是较容易列出来的,再者在具体应用时最好要画草图辅助分析研究对象在各个子过程中的运动特点。这样通过分解过程,把复杂的运动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较简单的过程,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使问题得到简化。
2、联系实际,巧立模型
由于情境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而并没有明确告知情境所满足的物理规律,所以解题时关键是把题设的物理情景抽象为熟悉的物理
模型,从而可利用满足该模型的物理规律求解该实际问题,具体过程如下:
(1)审题。阅读题目将文字叙述的问题在头脑中形象化,并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题目所叙述的物理情境展现出来。(具体情境)
(2)分析。对物理情境进行一系列分析,从情境的特点中,弄清物体的运动过程特点,进而抽象出物体的运动模型。(判断模型)
(3)求解。运用满足该物理模型的规律进行运算操作:或进行列式计算、或进行逻辑推理论证、或运用图象分析判断,得出结果。(应用规律)
(4)讨论。运用物理规律结合题意所涉及的实际问题,讨论结果的合理性。
3、注重积累,重点突破
要想把隐性条件所反映的物理规律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在学习时一定要加强积累,尤其是对重点关键词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在应用时轻松破译出隐性条件所对应的物理规律。
4、树立信心,保持冷静
高考毕竟是选拔考试,碰到难题是非常正常的。所以碰到不会做的题除了可以上述方法进行突破之外,心态是很关键的。一定要稳定心态,沉着冷静,树立信心,轻松应对。认真分析、思考,会多少答多少,能推导几步就做几步。这样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效果,反而会提高“难题”的得分率。
例:(2000年全国高考题)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
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学力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然后,a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m。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解析:此题同时具备了上述难题的三个特点:
(1)过程繁多。c、b相碰、压缩弹簧、a与p相碰、锁定、解除锁定、a、d及弹簧间的相对运动;(2)情境新颖。此力学问题是建立在“双电荷交换反应”的物理情境上的,而这个“双电荷交换反应”的物理情境是我们不熟悉的;
(3)隐性条件多。碰后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弹簧长度变到最短、a与p接触而不粘连。所以此题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的一道“高档题”。我们可以按照上述策略进行分析。
认真审题之后会发现此问题与题设的物理情境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完全可以抛开题设的物理情境。把整个运动过程分为若干个子过程。
(1)c、b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体d,说明c与b的碰撞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满足动量守恒,设碰后d的速度为v1,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m+m)v1
(2)d向左压缩弹簧至最短的过程。(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a与a有相同的速度)此过程中系统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满足动量守恒,设弹簧最短时d、a的速度为v2,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v0=3mv2
(3)弹簧长度被锁定、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弹簧被锁定后,弹簧中贮存了一定的弹性势能)设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根据能量守恒有
2mv12/2=3mv22/2+ep
(4)a与挡板p发生碰撞后a、d都静止不动,弹簧贮存的弹性势能保持不变。
(5)解除锁定d球向右运动到弹簧恢复到原长的过程。(a与p接触,说明在此过程中a球速度一直为零,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d的动能)此过程中只有弹簧的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设弹簧恢复到原长时d的速度为v3,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ep=2mv32/2
(6)a球离开挡板,向右运动至弹簧拉伸量最大的过程。(a与p不粘连,说明a能离开挡板,当a、d速度再次相等时,弹簧有最大的拉伸量,弹簧的弹性势能有最大值)设a、d速度相等时的速度为v4,
篇五:攻克物理难题带给我快乐 杨铭汉
/(我学会了坚持)/ 我拥有勇气
有时候,我觉得,攻克物理难题就像啃一截甘蔗,把外面粗糙的硬皮啃下,才会品尝到中间那甜蜜的汁水与快乐……
那是考试的最后一题了:仅问题叙述就有三百多字!从何下手呢?能求的数量关系都列出来了:电流、电压、电阻……可越往后算,越觉得不对劲儿:总电压好“狰狞”!电流这么大?符合生活实际吗?看着冗长的计算公式,我斗争起来:离考试结束只有十分钟了,前面的题还不是很有把握,不如先回去检查?可就这样放弃难题了吗?……不!古时两军交锋,大将上阵不死带伤,可没听说过哪位将军怯阵的!一道难题何足惧焉?遥想从前,每每遇到物理难题,我只要一在“雾里”,就立即“勿理”处置,而今我也当像子龙将军一样杀它个七进七出,解出此题以振我方军威!重振精神,继续算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一个很低级的计算错误。将其更正后,果然所有的数据都变得那么顺溜。顿时,我的心中溢满了快乐,乘胜追击!
此时,渐入佳境的我似乎已听不到操场上嘈杂的喧嚣,看不到同场竞技的同学们,顾不得监考老师的走动了。那一刻,时间似乎已经凝固,而整个世界上只剩下我和我正专注的难题了;我从来没觉得物理题如此可爱,自己如此才思泉涌,斗志如此昂扬,解难题竟也如此快乐!此刻,窗外的寒风已无法冷却我激动的神思,我面前的那些数字、公式、字母、符号,仿佛都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活了起来……终于,我满意地放下笔,微笑着浏览了一下我为之奋斗了一个小时的试卷。环顾四周,望着还在奋笔疾书的同学们,这才体会到研究核物理的科技精英马余刚说的那句话:“当你领先得出一个别人尚未知晓的结论,那种快乐是无可比拟的。”的确,在这看似枯燥的物理世界里,对于挑战难题的热爱,是快乐的源泉,使我自得其乐,乐此不疲。
此时分数已不再重要,攻克这道难题,不仅让我学会了坚持,更重要的,我最享受的是,解决难题后的那种无尽的自信、满足和快乐!
同样,在人生的考场上,前方可能会有更多的难题在等待着我,但只要时刻拥有挑战难题给我带来的快乐做动力,努力克服困难,那么,即使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又何妨!我会依然乐观地微笑着前行!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