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如图有两根木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19:02 字数作文
如图有两根木条字数作文

篇一:七年级数学

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

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模型,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邻补角与对顶角吗?如果其中一个角是35°,其他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如果这个角是90°,115°,m°呢?

2、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都相等时,这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为什么?

3、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如图,请你过点P画出线段AB或射线AB

的垂线。

4、如图,三角形ABC中,∠C=90°,三角形ABC的三条边AB,BC,CA哪条边最长?为什么?

5、分别指出下列图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6、如图,∠1与哪个角是内错角,与哪个角是同旁内角?∠2与哪个角是内错角,与哪个角是同旁内角?它们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

7、下列图中,∠1与∠2是不是对顶角?

8.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 9.找出图中互相垂直的线段,并用三角尺检验。

(1)写出∠AOC,∠BOE的邻补角;

(2)写出∠DOA,∠EOC的对顶角;

(3)如果∠AOC=50°求∠BOD,∠COB的度数。

10.如图,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一条直线l,在l上任取一点P,在l外任取一点Q,折出过点P且与l垂直的直线,这样的直线能折出几条?为什么?过点Q呢?

11.如图,画

AE

BC,CF⊥AD,垂足分别为E,F。

12.如图,用量角器画∠AOB的平分线OC,在OC上任取一点P,比较点P到OA,OB的距离的大小。

1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70°,OA平分∠EOC,求∠

BOD

的度数

14.图中是对顶角量角器,你能说出用它测量角的原理吗?

15.如图,这是小明同学在体育课上跳远后留下的脚印,他的跳远成绩是多少(比例尺为1:150)?。

16.如图,∠1和∠2,∠3和∠4各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各是什么角?

17.如图,AB⊥l,BC⊥l,B为垂足,那么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吗?

18.直线AB,CD相交于点O。

(1)OE,OF分别是∠AOC,∠BOD的平分线,画出这个图形。

(2)射线OE,OF在同一条直线上吗?

(3)画∠AOD的平分线OG,OE与OG有什么位置关系?

19.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20.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

(1)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2)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21.在铺设铁轨时,两条直轨必须是互相平行的,如图,已经知道∠2是直角,那么再度量图中已标出的哪个角,就可以判断两条直轨是否平行?为什么?

22.如图,为了加固房屋,要在屋架上加一根横梁DE,使DE∥BC,如果∠ABC=31°,∠ADE应为多少度?

24如图,一个弯形管道ABCD的拐角∠ABC=120

°,∠BCD=60°,这时说管道AB∥CD对吗?为什么?

25如图,直线a,b,c被直线l所截,量得∠1=∠2=∠3.

(1)从∠1=∠2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2)从∠1=∠3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根据是什么?

(3)直线a,b,c互相平行吗?根据是什么? 26如图,有一块玻璃,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查相对的两边是否平行?

篇二:2014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课 题: 5.1.1 相交线 1

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2、了解对顶角、邻补

角的概念;3、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说理。

过程与方法:2、通过画图,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通过画图,讨论,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

的说理。

教学重点: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说理。 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

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 4、练习法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第3至5页.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什麽是相交线、平行线?

A C

3 O

D

B

下图是一段铁路桥梁的侧面图,找出图中的相交线、平行线。

“米”字形中的线段都相交,“米”字形中间的线段都平行,等等。

相交线和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我们将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 二、合作探究:

议一议:下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 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

可分为两类:∠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0;∠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

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第二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例1、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赤矶课堂 备课组教案

- 1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责任人

A B C D

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三、交流展示:

在用剪刀剪布片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在这过程中,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什么关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1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C

3 1

B

C

3

1

D

E

BB C

例1 、 例2 必做题第2题

解:∠1和∠3相等。

∵∠1+∠2=1800 ,∠2+∠3=1800 ∴∠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2和∠4相等。 这就是说:对顶角相等。

你能利用这个性质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因为剪刀的构造可以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互为对顶角,由于对顶角相等,因此,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始终相等。 例2、〕如图,直线a、b相交,∠1=400,求∠2、∠3、∠4的度数。

分析:∠1和∠2有什么关系?∠1和∠3有什么关系?∠2和∠4有什么关系? 解:∵∠1+∠2=1800,∴∠2=1800—∠1=1800—400=1400. ∠3=∠1=400,∠4=∠2=1400.

四、归纳小结

1、什么是邻补角?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对顶角?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五、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1、一个角的对顶角有 个,邻补角最多有 个,而补角则可以有 个。 2、下图中直线AB、CD相交于O,∠BOC的对顶角是 ,邻补角是 二、选做题

3、课本5面练习。

4、如2题图,已知∠AOC=80°,∠1=30°,求∠2的度数

板书设计: 5.1.1 相交线

问题 议一议: 例1 例2 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复习:

课本8面1、2;9面7、8题。

- 2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课组长:

课 题: 5.1.1 相交线(垂线 )知识与技能:1、了解垂线的概念

2、理解垂线的性质1;

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过程与方法:1、通过画图,了解垂线的概念;2、理解垂线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

知直线。正确理解垂线

教学重点:垂线的概念、垂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

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 4、练习法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第3至5页

怎样过一点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两条相交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投影1〕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 b所成的角?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与b是什么位置关系?

有,当?=900时;垂直。

a

两条相交直线有相交、垂直,今天我们学习垂线。

二、合作探究:

议一议:显然,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即两条直线相交成900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记作AB⊥CD,垂足为O。

CA

B

D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是很常见的,如:〔投影2〕

赤矶课堂 备课组教案

- 3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责任人

你能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吗?

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 方格本的横线和竖线

你能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吗?

思考:〔投影3〕下面所叙述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①②③都是垂直的。

三、交流展示:

探究:

.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的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3)经过直线l外的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由画图可知:(1)可以画无数条; (2)可以画一条; (3)可以画一条。

这就是说,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

注意:①“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②“过一点”中的“点”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外。

四、归纳小结

1、垂线的概念,垂直的表示; 2、垂直的性质1; 3、垂线的画法。

五、当堂训练:

一、必做题

1、课本9面9题; 二、选做题

2、课本5面练习2题。

板书设计:5.1.1 相交线

议一议: 例1 小结 教学反思:

课后复习:

课本8面3、4、

5题,

10面12

题。

- 4 -

第 周 第 课时 执笔人: 备

如图有两根木条

课组长:

课 题: 5.1.1 相交线(垂线 )知识与技能:1、了解垂线段的概念;

2、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3、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

教法:1、引导发现法: 2、讲练结合法:

学法:1、类比的方法、2、阅读的方法、3、分组讨论法 4、练习法 课前准备:预习课本第3至6页.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垂线段的概念,垂线的性质1,那个能说说?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垂线

二、合作探究:

议一议: 如图(课本图5.1-8),在灌溉时,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 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说到最短,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点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这样的数学问题:

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 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 三、交流展示:

1、垂线的性质2 讨论:在黑板上固定木条l, l外一点P,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使之与l相交于点A。

P

a

左右摆动木条a, 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动,线段PA 的长度也随之变化,a与l的位置关系怎样时,PA最短?

a与l垂直时,PA最短。这时的线段PA叫做垂线段。

画出PA在摆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置,如图,点A1、A2、A3……在l上,连接PA1、PA2、PA3……,PO⊥ l,垂足为O,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的长短,可知垂线段PO最短。

21l

赤矶课堂 备课组教案

- 5 -

篇三: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_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线和平行线,以及平移变换的内容。

本章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索了两条直线相交所成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并着重研究了相交的特殊情形——垂直,探索了垂直的性质,给出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接着研究了平行的情形,教科书首先引入了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两条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并给出了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概念,还对命题以及命题的构成作了简单的介绍。最后研究了平移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平移设计图案和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知识是学习线和角的继续,也是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基础,以后几乎所有几何图形的学习都用到本章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与平行两种,理解相交线、平行线、平移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会运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2、会用三角板、量角器等工具熟练地画垂线、平行线及有关简单几何图形,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几何语言,能够把学过的概念和性质,用图形或符号语言表示出来;4、逐步了解几何推理要步步有据,会准确地填写推理的根据,并会作简单的推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索、猜测,进一步体会学会推理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推理能力;2、通过揭示一些概念和性质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体验数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感受推理过程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确定性;2、开展探究性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的热情。

重点难点

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及平移是重点;学会写推理过程和对直线平行的性质和判定的灵活运用是难点。

课时分配

5.1相交线 ??????????????? 2课时 5.2平行线 ??????????????? 3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 ???????????? 3课时 5.4平移 ???????????????? 5课时 本章小结 ???????????????? 2课时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对顶角、邻补角的位置关系的过程;2、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3、知道“对顶角相等”并会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说理。

〔重点难点〕重点: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

难点:正确区别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和运用“对顶角相等”说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下图是一段铁路桥梁的侧面图,找出图中的相交线、平行线。

“米”字形中的线段都相交,“米”字形中间的线段都平行,等等。 相交线和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我们将在前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同时还要介绍一些有关推理证明的常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

二、邻补角和对顶角

下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

C

3 O

D

B 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

可分为两类:∠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 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第二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思考: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

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三、对顶角的性质

在用剪刀剪布片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在这过程中,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什么关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于点O,∠1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C

3 O

D

B

∠1和∠3相等。

0 0 、

∵∠1+∠2=180,∠2+∠3=180∴∠1=∠3(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2和∠4相等。 这就是说:对顶角相等。

你能利用这个性质回答上面的问题吗? 因为剪刀的构造可以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所以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互为对顶角,由于对顶角相等,因此,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始终相等。

四、例题

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C

3 D

B

分析:∠1和∠2有什么关系?∠1和∠3有什么关系?∠2和∠4有什么关系?

00000

解:∵∠1+∠2=180,∴∠2=180—∠1=180—40=140.

00

∠3=∠1=40,∠4=∠2=140. 五、课堂练习

D 1、一个角的对顶角有 个,邻补角最多有 个,而A

补角则可以有 个。

E O 2、下图中直线AB、CD相交于O,∠BOC的对顶角

C B 是 ,邻补角是

六、课堂小结

1、什么是邻补角?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区别? 2、什么是对顶角?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作业:

5.1.2 垂线(一)

〔教学目标〕1、了解垂线的概念;2、理解垂线的性质1;3、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重点难点〕重点:垂线的概念、性质1和画法;

难点:画线段和射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1〕如图,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b。当b的位置变化时,a、 b所成的角?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与b是什么位置关系?

a

有,当?=90时;垂直。 二、垂线

显然,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即两条直线相交成90的情况。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直线AB垂直于直线CD,记作AB⊥CD,垂足为O。

CA

B

D

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是很常见的,你能再举一些其它的例子吗?

思考:下面所叙述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相等; ②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邻补角相等; ③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互补.

①②③都是垂直的。 三、垂线的性质

探究:.学生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 (1)画已知直线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经过直线l上的一点A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3)经过直线l外的一点B画l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几条?

由画图可知:(1)可以画无数条; (2)可以画一条; (3)可以画一条。

这就是说,经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一条垂线,并且只能画一条垂线,即: 性质1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意:①“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②“过一点”中的“点”在直线上或在直线外。

四、课堂练习

1、课本9面9题;

2、课本5面练习2题。 五、课堂小结

1、垂线的概念,垂直的表示; 2、垂直的性质1; 3、垂线的画法。 作业:

篇四: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第二章 平行线与相交线

本章教学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包括测量、画、折等)、想像、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务。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会用三角尽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用尽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 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以及平行线特征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平行线的特征。

4.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方面的兴趣,体验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

(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及其应用。

(3)平行线的特征及其应用。

(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教学难点:(1)应用直线平行条件及平行线特征解决问题。

(2)初步学会有条理的表达。

本章知识之间联系如下

2.1余角与补角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教学难点: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判断是否是对顶角。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将采用发现式教学法,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

一、巧妙设疑,复习引入

如图1,将矩形纸片沿虚线剪开。

问题1:所得的?1与?2有什么关系?

问题2:从图1中,你能找出和为180?的两个角吗?

二、讲授新课

1、余角和补角概念

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2、探索有关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参照教材p59光的反射实验提出下列问题:

(1) 模拟试验:通过模拟光的反射的试验,为学生提供生

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将其抽象为几何图形,为下面的

探索做好准备。

(2)利用抽象出的几何图形分三个层次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1) 说出图中各角与∠3的关系。将学生的回答分类总结,从

而得到余角、补角的定义。

2) 图中还有哪些角互补?哪些角互余?在巩固刚刚得到的概

念的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

3) 图中都有哪些角相等?由此你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在

学生充分探究、交流后,得到余角、补角的性质。

结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引出对顶角的概念

参照教材剪子的实验,抽象出几何图形后提出下列问题:

(1)用剪子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你能说明理由吗?(在

复习巩固上面刚刚得出的性质的同时,为下一个问题作好铺垫。)

(2)你能发现这样的两个角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吗?(通过学生观察,

总结,得出对顶角的概念。)

(3)在图2中,还有相等的角吗?这几组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么

样的关系,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总结得出对顶角的性质。)

如图2,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与?2有公共顶点O,它们

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4、对顶角的性质

问题1:如图2,?1与?2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问题2:你能说明,为什么有这样的数量关系吗?

三、变式训练,熟练技能

?1?20?,?2?30?,?3?40?,(1)已知,能否说?1,

?2,?3互为余角?

(2)如图3,?1?30?,?2?62?,能否说?1与?2互

为余角?

?2互为余角,?1?50?,(3)若?1,则?2= 。

0,则(4)若?1,?2互为补角,?1?12?

?2

(5)锐角的补角是 角,直角的补角是 角,钝角

的补角是 角。

???20?,(6)若??与??是对顶角,则??= 。 图

2

(7)如图4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你能否利用

量角器测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的根据是什

4 么?

答案:(1)不能;(2)不能;(3)40?;(4)60?;(5)

钝 直 锐;(6)20?(7)能,根据对顶角相等。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 余角、补角的定义;

2)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 对顶角的定义;

4) 对顶角相等。

2、需要提升的观点:

1) 余角、补角指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而并非位置关系;

2) 当我们要说明两个角相等时,到目前为止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用等式的性质证明;

方法二是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五、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教材习题2.1

六、拓展练习

如图,先找到长方形纸的宽DC的中点E,将∠C过点

E折起任意一个角,折痕是EF,再将∠D过点E折起,使

DE与HE重合,折痕是GE,请探索下列问题:

(1)∠GEF是直角吗?为什么?

(2)∠FEH与∠GEH互余吗?为什么?

(3)在上述折纸的图形中,还有哪些角互为余角?还

有哪些角互为补角?

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1,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会用三角心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学难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通过自探索、合作交流对直线平行的条件进行探索、合作交流对直线平行的条件进行探索。

教学过程

一、巧妙设疑,复习引入

记得哲学家罗素说过:“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然而数学的美是潜在的,比如说平行线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现在以教室为背景,同学们想一想,哪些地方存在着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

(1)什么叫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

(2)两条平行线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

2、引出课题

这些直线平行都给我们一种直观的感觉,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两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呢? 引出课题: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一)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

我们来探讨一个生活中的情境:

一位装修工人正向墙上钉木条,要使得两根木条a,b平行。

问题1: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的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b平行?

答:木条a与墙壁边缘的夹角为90?时,才能使木条a与b平行。

问题2: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不垂直,夹角?1?45?,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2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b平行?

答:?1??2?45?时,木条a与b平行。

小结:我们发现?1??2时,木条a与b平行。

2、探究试验

试验:

材料:三根木条(纸条),纸板。(两位学生一组,提前一天做好)

如图1,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a,c,转动木条b,

图1 观察?1,?2满足什么条件时木条a与b平行。

操作:

(1)按?1为锐角、直角、钝角将全班分成三种情况来试验;

(2)转动木条b,观察?1,?2满足什么条件时木条a与b平行。 试验结论:?1??2时,木条a与b平行。

3、建构同位角的概念,得出直线平行的条件1

同位角的概念:具有?1,?2这样位置关系的角称为同位角; 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变式训练,熟悉技能

练习1:如图2,直线AB、CD被EF所截,

(1)?1的同位角是 ,?2的同位角是 ;

(2)当?1??2?55?时,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1)?3,?FGB

(2)平行。因为?1??2,?2??3,所以?1??3。所以AB//CD。 练习2:找出点阵中互相平行的线段(如图3),并说明理由(点阵中相邻的四个点构成正方形)。

练习3:如图4,甲从A处沿正东偏南55?方向行走,乙从B处沿正东偏南35?方向行走,

(1)他们所行道路可能相交吗?

(2)当乙从B处沿什么方向行走,他们所行道路不相交?请说明其中的理由。

答案:(1)他们所行道路一定相交;

(2)东偏南55?方向走,所行道路不会相交;

因为?1与?2是同位角,并且相等,所以两个个方向是平行的。

四、迁移应用,深化提高

练习4:(1)你还记得怎样移动三角尺画两条平行线吗?

(2)请用这种方法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如图5)。 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答案:图略,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练习5:一张纸上画有两条线段,请你设计一

个方案,判断这两条线段是否平行。

答案:画直线相交,构建“三线八角”,测量其中的一对同位角,看是否相等。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①同位角的概念;

②直线平行的条件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六、布置作业

(1)如图1,如果?1??4,根据 ,可得AB//CD;

(2)如图2,如果?1??D,那么 // ;

(3)如图2,如果?1??B,那么 // 。

答案:(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 AD (3)AB

DC 图2 图

3

篇五:解答题训练

八年级上册数学《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习题训练

一、尺规作图,并保留作图痕迹(6分)

1、先作出∠ABC的角平分线,并画出ΔABC的全等三角形DEF。

A

B

C

二、简答题

1.如图所示,在△ABC中: (1)画出BC边上的高AD和中线AE. (2)若∠B=30°,∠ACB=130°,求∠BAD和∠CAD的度数。

2.如图,BE平分∠ABD,DE平分∠CDB,BE和DE相交于AC上一点E,?如果∠BED=90°, 试说明AB∥CD。

3. 如图,直线AD和BC相交于O,AB∥CD,∠AOC=95°,∠B=50°,?求∠A和∠D。

4. (1)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234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相等,如果它的内角与外角的度数之比为13:12,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5. 如图,△ABC中,,∠ABC的平分线和外角∠ACF的平分线交于点P,PD∥BC,D在AB上,PD交AC于E,求证:DE=BD-CE。

6. 如图,E是△ABC的边CA延长线上一点,F是AB上一点,D点在BC的延长线上,试说明:∠1<∠2。

7. 已知小明有两根木条,长度为2cm、6cm;小王有两根木条,长度是4cm与6cm;小张有两根木条,长度为3cm、7cm,每人各取一根,能组成多少个三角形?

8. 如图,在△ABC中,∠A=60o,∠B=70o,∠ACB的平分线交AB于D,DE∥BC交AC于E,求∠BDC、∠EDC。

9. 如图,E是△ABC中AC边延长线上一点,∠BCE的平分线交AB延长线于点D,若∠CAB=40°,∠CBD=68°,求∠CDB的度数。

10. 如图,在△ABC中,∠B=60°,∠BAC=50°,AD平分∠BAC,D点在BC上,求∠1、∠2的度数。

11、如图,△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 △ACD (6分)

12、如图,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B、DF⊥AC,垂足为E、F, 求证:EB=FC (8分) A

F DC

13、已知:如图12,AB=CD,DE⊥AC,BF⊥AC,E,F是垂足,DE=BF。 求证:(1)AB∥CD;(2)AE=CF。 (10分)

A

C B 14、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BC上,BD=BE。 (10分)

(1)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A≌△BDC,并给出证明。

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

(2)根据你添加的条件,再写出图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 (不再添加其他线段,不再标注或使用其他字母,不必写出证明过程)

15、如图,已知AD=BC,AB=DC,DE=BF,问:BE与DF是否相等?(8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