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三晋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53:54 字数作文
篇一:书香读后感
书香读后感
每个人家中都有书。书能提高我们的素质,让我们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拓展我们的视野,书也让我们懂得许多人生感悟。一般情况下,只要会读书的人素质都很高。我也要让我的家庭充满书香、充满智慧,让书香弥漫我们的家庭。
首先,家中有书要会读。不会读书,有再多的书也没用,那只是一个空摆设,似乎用来炫耀这家人喜欢读书,但其实可能是这家人对书一窍不通,是在“打肿脸充胖子——假招牌”。我觉得那其实是很可笑的!
其次,读书时候要会思考。读书不懂得思考,读了也没什么用,就像是扫描一样,过一遍就什么都没有了,也什么都不知道。我觉得看一件作品不能象看故事那样,只在意情节好坏,不在意文章的内涵是什么、主旨是什么以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怎么样的。看文章更要挖掘其深度,注重其内涵。正如孔子曾经不是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吗?这可是古人经验的总结啊!
第三,最重要的是读了以后要会用。我觉得只有会用,才没有白学,也才能算学会真知识,让人的素质真正得到提高。读书如囫囵吞枣一般,就没有意义,既没有学到真知识,又浪费时间,也浪费购买书籍的钱币,太不值得。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每个家庭都充满书香,让我们的社会充满书香。今后我要读更多的!只有这样,我才能从书中获取更多知识,为成长积累知识营养。我也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
篇二:书香伴我行读后感
书香伴我行读后感
杨伟艺 拿到三本书名时,我一眼就被《夏至前夕有雨》吸引了,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本书。打开目录,映入眼帘的是几个标题:青春梦,故事纪,旧梦萦,实验馆和班驳影,每一个标题下都有几个短篇故事。其中,有我所衷爱的文字。 如青春梦中的《夏至前夕有雨》:“高考成绩公布那天,小诺最终没有在她的名字旁边找到阿文,在另一个世界,咫尺,已经不止是天涯-----那一天,在离别的笛身声忽然掠起的时候,她才发现,山重水复已经被汪洋覆盖。” 看到这,我轻轻笑了。这让我想起小升初,当离开已成必然时,我被这悲壮的快乐所吸引,我疯狂,以为今昔便是永远。我快乐在这不快乐里,我痛在这年少的阳光中。我怀念,怀念大树下我们一起乘凉的日子;我怀念课间互相打趣的表情;我怀念那段不可重来的日子------
殊不知,许多年后。当我再一次遇见老朋友,我该用什么来和他打招呼,我该用什么来连接那段往昔的岁月?也许是时间漂白那段绚丽的时光。
后来,我明白:
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悲壮,一切都渐渐成为理所当然。 还有一段文字,另我砰然心动,是故事纪中的《似水流年》:“我的青春兵荒马乱,匆忙的一塌糊涂。有时我想把它
梳理得清晰起来,却发现它已经是满地狼籍。”
我们为什么读书,不单是为了汲取知识,更是希望从中发现一些与自己相仿的思想。我喜欢这样读书,因为就好像在交谈。当读到《似水流年》的上面那句话时,引起了我的共鸣。时间是我们加快脚步也追不上的东西。那些跟青春相关的故事,总是扣人心弦。对于离别,有的人,会立刻感到难过,有的人先知先觉,有的人后知后觉。我想我是第一种人。可是在这个流行离开的世界,我们都不擅长告别,只有独自暗伤。
其实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感人的文章。那些文字,那些故事,那些情感无论哪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体会,所以,对于那些触动我心灵的文章读后感我只能说:
“未完待续-----”
篇三:“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读后感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读书征文活动读后感
小仲马的《茶花女》是一部不朽之作。在里面阿尔芒和茶花女的爱情是主题。他们相爱,但是得不到世人的同情,反而受到了许多不平的待遇。这是很正常的,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去娶一个妓女,茶花女是妓女,她靠出卖她的青春来换得饭吃。这一点她与其它于这行的女子没什么分别,但是她不同与其它风尘女子的是,她有着聪明的脑子,她看许多书,知道了许多东西,她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是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女子,而不是那种只懂得用外貌来吸引男人的普通妓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得到这么多的上流社会的男人的喜欢与宠爱的原因了。
无疑,这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悲壮凄惨的,让人同情的,美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社会早期世态炎凉中,赤裸裸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没有华丽的文字,但那真挚的感情对白却让每一个有过恋爱经历的人身临其境,渐渐地把主人公与自己融为一体,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的恋爱着想,为他们的欢乐而轻松,为他们的悲剧而沉重。
小说的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挥霍钱财的恶习;她疯狂地寻欢作乐麻痹自己,但内心却讨厌这种空虚的生活.这个依旧保持有纯洁心灵的沦落女子,向往真正的爱情生活,后来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并决心彻底改掉过去的习惯,永远和阿尔芒在一起,享受一个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
可惜,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庭的声誉恳请码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一再给码格丽特种种侮辱,难堪.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人生更加心灰意冷.当阿尔芒得知真情赶到码格丽特身边时,她因贫病交加,身心交瘁,孤苦伶仃地死在自己的寓所里.这段爱情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似乎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但我认为这并不是主要原因,因为玛格丽特最后已经放弃那每年十多万法郎的生活,而跟随阿尔芒去过那田园的平民的生活。而此时,经济已不再是问题了。还是阿尔芒不果断地去强迫她,离开巴黎,去另外一个环境去忘记过去。而实际上,他有很多机会可以这样做。
码格丽特是一个坚强的姑娘,她一个人面临着死亡,她又如此善良,不愿让他看到自己死亡前的痛苦.她一生最快乐的时光是阿尔芒给予的,但她一生最痛苦的时光同样也是阿尔芒给予的.面临死前要永远的诀别是最痛苦的,阿尔芒的出现,是使她走向命运终点的催化剂.使她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化.或许没有阿尔芒出现即使没有了闪耀点,也不会有深切的痛.或许正是因为阿尔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够从这个悲惨的世界里完全的解脱.
这让我想起了杜十娘的悲剧,尽管阿尔芒好过千百倍那个秀才。但结果无疑是可悲的,男主人公是这悲剧的原因之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有一股同情这种人的情怀。今晚上,当我正在为阿尔芒气愤的时候,有个同学说:换了你也会这样做,因为她是妓女。我立刻反驳他,我决定这并不是原因,如果他们是真心相爱的。
我深深为茶花女而伤心悲哀~~~~
篇四:《教室里的心灵鸡汤》读后感浓浓的书香_淡淡的温情
浓浓的书香 淡淡的温情
——读《教室里的心灵鸡汤》
作为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往往有这样一种感觉:怎么别人的学生那么优秀啊?读一读这本《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更是如此。四十个故事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但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都蕴含着淡淡的温情。这样的文字,是有温度的文字。
这些故事,让我们读来,个个温馨。都在感慨,别人的学生怎么都那么好啊?几十年后,还记得给老师贺卡,还能与老师联系。其实,这些故事给我的启示是:我们的要求太高了。我们看到的都是特例,都是真正值得写出来的学生,有故事的学生,可是如果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哪一个班级里没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哪一个班级不是独具特色,颇有特点?
这是一本慢节奏的书,读着这本书,我们都似乎能感觉得到作者那样缓慢的笔调。但是其中暖暖的情意却是时时能够打动人的。他给我的启发是一点一滴的,也是感人至深的。
一、唯一的治疗是真正的爱。
《学习机制》一篇文章中所讲到的山尼不折不扣是个问
题学生,但是文章中的老师却是实实在在用爱去引导山尼,启发山尼的。面对任何一个问题学生,我们不应该问怎么样管好他,而应该问自己,打开他的心扉的钥匙在哪?应该问,我是否有耐心、有爱心去面对他。找到这个学生的兴趣点,找到他的突破口,再加以爱,肯定可以让他有一番成就。诚如这本篇文章中所说:“启发孩子们的心扉就在那儿,我们做老师的只需要找到门的位置,然后温柔的为孩子们推开门扉。”爱心是教师赢得学生信赖的基础,是学生取得进步的动力。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同样,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事实证明,如果有这样的师生互爱互敬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学习就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教育学生最关键的是耐心和智慧。
作为教师,直面问题学生,要摒除内心的这种自私和冷漠,同情仅次于与爱,我们不能说爱问题学生,但是至少要付出同情,再加以适当的教育智慧。
人类自身具有一种冷漠的内心,电影《搏击俱乐部》里面就深层次的揭示了人类的这种自私和冷漠。作为教师,应该用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循循诱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发现学生身上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对策进行教育。尤其对后进
生,我们更应该抱有坚定的耐心,要能够耐得住工作中的枯燥乏味。用耐心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并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的在肯定、鼓励和一次次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并不断增强自信心;同时,在这些学生再次犯错误时,我们教师应该能够用宽容的心态包容这些孩子的错误,抱定“人性本善”的信念,及时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决不能拔苗助长,急于求成。教师的耐心是体验自我和执教工作中磨练出来的;是在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的。耐心能够使教师消除失望感和挫折感,使教师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对学生的弱点,以一种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的个性。耐心意味着教师愿意承认学生在努力学会做人、努力获得知识过程中的局限性,愿意给学生一种在成长过程中有人陪伴的安全感。这样才是真正负责的教师。
三、教育的公平性。
我们在一线岗位的教师,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孩子们都是有几个小的群体的。而这样的小群体很值得研究,学习特别拔尖的学生也许好朋友并不多,交往的就只是那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生;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哪些学习成绩差或者其他方面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他们总
是两三个成群,形成一个小的团体,在课间玩耍的时候甚至都是踽踽独行、形只影单,而由于多方面因素,我们老师却又很少注意到他们,那么这样一来,他们就成了真正缺少关爱的孩子了。《雅克布的启示》这样一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要通过公平教育弥合社会不同群体间的知识鸿沟,促进社会公正和谐。
四、闲庭信步、享受教育
我们可以有很多借口说工作太忙,烦事太多,但是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个职业,那么就要对这个职业负责,就要热爱这个职业。翻阅近代历史,中国也特别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只有教育事业发展了,国民素质才会提高,民族才能自强。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事情多么麻烦,我们都要以闲庭信步般的心态去面对。我时常想起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这首《当你老了》: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一次次拿起这本《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时,随意翻看,总能找到感动,老师就像诗中所言:有着一颗朝圣者的灵魂。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篇五:《新教育》读后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读《新教育》有感 暑假里,完全是出于应景,我翻开了朱永新的《新教育》这本书,可越读越让我眼界大开,这本书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其实新教育这个词在早前也听过,但却一直没真正理解到什么是新教育,对于怎样加入新教育也很迷茫。直到读了这本书之后才让我明白新教育就是一个以教师的事业发展为起点,以十大行动为途径,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我佩服作者书中对“新教育”的巧妙解读,它把新教育诠释为“全新”的教育,对“心灵”引领的教育,或者注重“行动”身体力行,或者要让人拥有“幸福”感,要有“信念”;当然,“新教育”更是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深远意义的教育。自1999年新教育的萌动、2002年的启动、到如今十多年的时间,如星星之火散发着燎原之势,硕果累累,正迈着矫健的步伐行动者着。我们有理由相信:朱永新教授所倡导的新教育行动,必将在中华民族的教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教育倡导十大行动:1、营造书香校园。2、师生共写随笔。3、聆听窗外声音。4、培养卓越口才。5、构建理想课堂。6、建设数码社区。7、推进每月一事。8、缔造完美教室。9、研发卓越课程。10、家校合作共建。这十大行动中其中“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这三个内容阐述得特别详细,列举了古今中外事例,重要的研究统计数据。在书中,作者力推阅读的重要,并把它作了一定的分
类,比如儿童段阅读、教师专业阅读、不同年级性格性别等的阅读。而且关于阅读的重要性迫切性,文中大量分析了犹太人为什么是世界最聪明的民族的原因。占美国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三人口的犹太人成就: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一半: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犹太人占一半,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一,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四分之一,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犹太人占百分之六十;华盛顿和纽约两地的大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犹太人占百分之四十,美国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三分之一;占人类总人口百分之零点二至零点三的犹太人1901-2001年共有6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犹太人有128位,占总数的百分之十九点八四。研究认为,犹太人的成就与他们嗜书如命,崇尚读书是息息相关的。在犹太人家中可以没有高档家具,但不能没有书橱和书架。正因为犹太民族是这样一个嗜书如命的民族,我们就不难理解犹太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因了。阅读对于民族和国家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书中也列举了新加坡,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重视读书的事例,许多国家大到国家总统小到一个家庭都重视孩子的阅读,设立了“读书年”“读书节”一个细节让我们感受到其它国家是如何重视读书。看看国外的事例,我有些想法了,从现在起每天养成读书一小时的习惯。作为教育工作者,越来越觉得只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好那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走得远,那就要我们营造书香校园,全民读书,全社区重视读书,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比考试得100分有用多了。朱教授认为,一所学校如果没有一定量的书,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简陋贫乏,
但只要有书,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一个不读书的教师,穷其终生,也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积淀的教师,教学时间未必太久,年龄不一定多大,却能够脱颖而出。实践证明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有阅读的人,就有底气,很从容,很有自信,就能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不惧怕生活和生存的艰难。所以,我要经常阅读,有了阅读的教师,也有底气,也有灵气,不再为教不好学生而犯愁! 另外,朱永新教授认为,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点是人的精神性。教育的理想境界是:成为学生享受成长快乐的理想乐园,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成为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反战的理想空间。人的理想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我认为,我们每位老师都应该为自己设置一个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才能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进行自我挑战,与理想坚守,以智慧的行动、坚韧的行动,追求教育理想。就像新教育说的那样,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才能让教师与学生真正能够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