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写作技巧 > 教育资讯

恐龙大复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2:27 写作技巧
恐龙大复活写作技巧

篇一:恐龙复活记

恐龙复活记

恐龙复活记

张锐捷

近几年来,人类把一种叫袋狼的动物杀灭绝了。袋狼的好哥们--恐龙准备报复人类。

恐龙们用它们自己已有的心灵呼应机商量好在2014年的一天一同复活。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在全世界的博物馆里,所有的恐龙骨架都颤动起来,慢慢长出可怕的皮肉,巨大无比的心脏和胃。一位有心脏病的老爷爷当场发病晕死;一位怀孕的妇女瞬间流产,大家都吓呆了。

恐龙们飞快地跑到一片荒漠里,所过之处,所有人都没了魂似的跑。到达地点后,恐龙们讨论着怎么“干掉”人类。

霸王龙说:“我看呀,不用讨论了,直接冲上去不就可以了吗?”

“不行,我们拼命也打不过拥有高超武器的人类。”:还是蜿龙冷静,它摇着头说。

“那我们就趁着晚上人类休息的时候攻击人类。”不知哪个恐龙低声说了一句。

“这个主意太好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恐龙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荒漠里,没有一株小草,只有偶尔飞过的几只小鸟,唧唧地叫着,大荒漠里吹着炎热的风。可是,在小沙丘后面,竟然藏着一个大胆的男孩,他听到恐龙们所说的一切,准备告诉其他人类。马上他又不想这样做了,因为他认为人类犯下的罪不可饶恕,心里非常纠结。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恐龙们要在中午攻击人类。

一个个英勇的战士们扛着沉重的机枪大炮,在烈日下坚强地站着。恐龙们大吼着冲过来了!睡着了的士兵突然醒了,开始战斗。

蜿龙抢先出阵,一尾巴扫了过去。天啊,这一扫扫走了793人,273架机枪,124台大炮,外加原子弹和氢弹各一枚。

屠龙者的招数现在可派上用场了,几个屠龙者合作刺死了一只三角龙。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

就在这时,一阵巨大的飞机响声吓住了所有人和恐龙。原来是那个小男孩坐在一架飞机上,拿着一个话筒:“大家都不要打了,恐龙们,人类已经懂得了保护动物、珍惜动物、

爱护动物的道理了,你们快回博物馆去吧。”小男孩对人类说:“你们应该知道自己闯下的大祸了吧,你们开始反省吧!”这时候整个战场都死一般的沉静······

恐龙们跟着霸王龙不甘心的走了······

战争结束了,整个人类世界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人们明白了---这次虽然逃过了一劫,但是下一次绝不会这么幸运的。

篇二:假如恐龙复活了修改后

假如恐龙复活了

昌吉市十小

四《3》班 崔祯俣

我是一个小恐龙谜,经常梦想恐龙会复活。假如有一天恐龙复活了,我要给它足够的食物,跟它做朋友,陪它做游戏,跟它亲亲热热的玩。我会让翼龙带着我飞,让霸王龙带我买蔬菜,还会跟三角龙拥抱。

我梦想恐龙复活了,霸王龙一边吃着鲜肉冰淇淋,一边唱歌。人们象牵着小狗似的牵着小恐龙,给它买了许许多多的好吃的和好玩的;我梦想恐龙复活了,我和小恐龙去旅游,在车上它热了,我给它擦汗、喂它好吃的食物和酸甜果汁。下车了,看到好看的景物,我让它站在景物旁,给它照相。还告诉它,这里的景色非常美,碧水青山,山水相映,一定要记住这个地方。

如果小恐龙复活,我会珍惜和它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的时间。当它饥饿时,我会给它做美味的食物;当它累了的时候我会向妈妈一样哄它睡觉;当我写作业时,我会让它静静的在旁边陪着我。在我的眼中,小恐龙和我们一样就是妈妈的小宝宝,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心。

大约两亿年以前恐龙曾经是地球的主人,现在我们人类成了地球的主人。今天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全球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的保护。由于人类的一些盲目行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受

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我们人类应该从恐龙灭绝中吸取教训。自觉维护地球的环境质量确保地球的生态平衡,学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但大家想一想,即使有一天,我们把小动物抱在怀里,但是仍然不爱护环境,那又有什么用?我们真正要做到的不仅仅是爱护小动物,还要在爱护小动物的同时保护环境,让美丽的大自然重现光彩!

我多么希望小恐龙能复活,让他们像小狗小猫一样出现在我们身边,成为我们的好朋友,给我们带来快乐。我渴望解开许多恐龙的未解之谜,知道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但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我们人类一定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只有那样人类才不会步恐龙的后尘!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希望有一天我能成为古生物学家,可以让恐龙复活,让恐龙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

2013年6月3日

篇三:《儿童科学乐园》方案设计

前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 作为国家科普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社会教育基地,中国科技馆对此肩负重任。

据中国科技馆的观众构成分析,11岁以下观众约占观众总数五分之一,这既反映了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力,也体现了少年儿童对科技馆这种课外教育形式的需求。然而,从实际展教效果考查,我馆现有的常规展览难以照顾低龄儿童的智力、体力和心理特点。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馆办公会议决定:在原一期展厅的二、三层建设《儿童科学乐园》,为中国科技馆的发展开辟一个全新的领域。这是我馆为配合中小学贯彻“减负”措施,加强素质教育所采取的重要步骤,是完善展教功能,增加科技馆教育服务层次的重要举措。

纵观世界科技博物馆的发展态势,建设专门的儿童科技馆,或者在著名的科技馆中,扩充或增设儿童科技展厅,已成为近年建设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应该说,如果中国科技馆缺少以儿童为对象的展览教育内容,它是不完备的;建设《儿童科学乐园》也是我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组成内容之一。

经历11年的运行,中国科技馆已经具备了设置《儿童科学乐园》的基本条件: ●具备了《儿童科学乐园》的策划、设计、制作和运行管理的基本经验和人才; ●具备了场地和其他硬件的研制条件;

●中国科技馆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社会影响,这对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依靠专家和社会各界做好《儿童科学乐园》的筹建和今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科学乐园》力争于2001年1月对外开放。预计每年可吸引大量儿童来这里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在游戏和玩耍中受到科学启迪,感受科学思想,培养创造能力。

本方案是认真领悟馆领导和技术委员会对项目建议书的意见,特别是科协书记处领导的指示,进一步向馆外专家咨询后,项目组几经讨论研究编制出来的。鉴于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我们尚无经验,也无从借鉴,(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恐龙大复活)在实施过程中仍将不断修正补充,努力建成一个全新的、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的《儿童科学乐园》。

总 论

《儿童科学乐园》的宗旨

采用充满童趣、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科学展项和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儿童活泼、好动、多问的天性,激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儿童在想象、动手、创造、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儿童科学乐园》的定位

《儿童科学乐园》以3—10岁儿童为主要接待对象,它既区别于科技馆常规展览,也不同于游乐场,而是突出展览内容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让儿童在进行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的同时,增长知识,使身心得到锻炼。

社会效益预测

《儿童科学乐园》除了常设展览外,还将与政府教育机构、学校、幼儿园建立密切联系,定期公布新的展教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同时建立面向家庭的会员制和专长儿童的“馆员”制,组织专题活动、比赛、夏令营、冬令营等。使《儿童科学乐园》像磁石一样吸引儿童,成为他们的课外活动基地。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共有2511所小学,在校人数92万;幼儿园2662所,约24.5万人。若以每年20%的儿童参观《儿童科学乐园》计算,将超过20万人,加上外地观众,预计年接待儿童观众约30万人次。

展览设计指导原则

●《儿童科学乐园》是中国科技馆组成的一部分,包括其功能宗旨、展教特点、作用与地位等,均是中国科技馆工作的延伸、拓展。《儿童科学乐园》的设计,要有新思路,要从国家馆的地位和建设世界名馆的目标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留有未来发展的可能。

●《儿童科学乐园》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内容应根据儿童的智力、能力和兴趣进行内容选择。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为依据;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而将知识性、科学性蕴于其中;注重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探索事物、动手操作、发现和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培养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充满新奇、兴奋和轻松的气氛中获得快乐教育。

● 展览内容的表达应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趣味性、娱乐性和参与性,而将知识性、科学性蕴于其中。内容设计强调吸引和便于儿童亲自动手参与,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体验科学思想,激发创造欲望。

● 儿童选择项目往往出于兴趣和好奇,在他们接触并了解项目内容之前,首

先应利用富有童趣、新奇甚至有些神秘色彩的环境氛围引发其参加到活动中的欲望。因此环境设计一定要出新而不落俗套。

展品外形设计和环境设计都应符合儿童人体工程学的要求,在色彩、造型、体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儿童科学乐园》的环境设计、展品外形设计与内容设计本身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是决定展览水准的两个方面,应实现有机的结合,协调一致,形成完美整体。

● 参与型展览的安全性永远应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儿童展场,展览内容和环境设计在安全性方面应该有更多的、特别的考虑,必须确保小观众安全,保证展品和建筑物安全,便于工作人员提供服务,杜绝一切隐患。展品结构应稳固可靠,能够承受破坏性操作。

● 在展览方案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未来的运营成本,尽可能降低展品维护、耗损材料、服务人员、水电等费用。

展厅建筑环境概述

《儿童科学乐园》设在中国科技馆C馆二、三层,和展览相关的建筑环境状况见下表:

供水:二、三层东北和西南角各有上下水一组。 配电:二、三层合计50Kw

货运电梯一部,长×宽×高=3×2×2(门高) m3

附展厅建筑二、三层平面图

展 览 方 案

展区设置

《儿童科学乐园》共设展区10个,其位置及展品数如下表所示:

展览内容概述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是在外界刺激的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儿童科学乐园》一层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将“人体旅行”、“森林乐园”、“恐龙大复活”、“戏水园”等展区有机结合,整个层面自然流畅,和谐统一。环境设计突出场景化,使小观众身临其境,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中厅设置造型新颖、壮观的“通天塔”,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独立的参与形式和具有挑战性的攀登方式吸引儿童。同时,与毗邻的“小小表演台”高低错落,辉映成趣,形成欢快热闹场面。

根据在儿童发育过程中“动作是帮助心理发展的,而心理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动作”的理论,《儿童科学乐园》二层以“探索与发现”为主题设置了“装配制作天地”、“感觉体验”、“健身游戏”、“科学广场”等展区,目的是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儿童科学乐园》的展览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指导思想,使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认识自然、了解社会、探索生命、开发智力、锻炼体魄,受到全面的素质教育。

项 目 方 案

一.人体旅行展区

在游戏中了解人体结构和健康成长的常识。 1.展览大纲

从内脏穿行,同时认识体内典型器官的形态、相对位置及主要功能;了解口腔牙齿构造,学会正确刷牙;观察腿部肌肉构造,感受肌肉弹力。

2. 展品目录

人 体 旅 行

篇四:恐龙的个头为啥那么大

恐龙的个头为啥那么大?

蜥脚类恐龙是迄今为止在地球上行走过的最大动物。然而,它们的祖先却很不起眼。成就伟岸身躯的关键,在它们体型小巧的祖先身上就已初露端倪。 它们从头到尾的长度,相当于四辆伦敦双层巴士首尾相接。它们中最大的种类,可以从破壳而出时的10千克,一直长到成年时的100吨。它们光是腿就有几吨重。蜥脚龙庞大的身躯堪称空前绝后,没有任何陆生动物能与之媲美。

长久以来,古生物学家都认为,这些解剖结构上的新特征在大型蜥脚类现身时才崭露头角,也就是说,蜥脚类演化过程中特化性状的爆发式出现与它们身体尺寸的暴胀是同步的。然而,近年来的众多发现却告诉我们,蜥脚类身体结构上的许多重要“革新”早就在早期蜥脚形恐龙(early sauropodomorphs)身上出现了。这是一种相对不起眼的祖先类型,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保罗·巴雷特(Paul Barrett)称它们为“恐龙家族中的无名英雄”。

早期蜥脚形恐龙用两条后腿直立行走,完全不像后来显赫一时的笨重巨兽。但是这些小家伙及其后代却慢慢具有了某种适应性,改变了自身进食、运动和呼吸的方式,这让蜥脚类最终长成了庞然大物。

“蜥脚类并不是因为个子大才拥有这些特征,”阿根廷特雷利乌(Trelew)埃吉迪奥·费鲁利奥古生物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迪戈·波尔(Diego Pol)说,“恰恰相反,它们是因为小个子祖先已经具备了这些特征,才长成那么大的。”

第一阶段:芥子之躯

这些发现来之不易。许多相关的化石都来自于南半球的偏远之地,包括阿根廷和南非的一些地方。

2006年,古生物学家里卡多·马蒂那兹(Ricardo Martinez)在阿根廷西北部的沙漠中发现了一套有研究价值的骨骼。它们产自晚三叠世的岩石中,可以追溯到2.3亿年前,这正是世界上第一批恐龙开始出现的时间。马蒂那兹将他的战利品运回阿根廷圣胡安自然科学博物馆后,花费数月时间终于将一只下颌骨从围岩中清理了出来。他发现这种恐龙牙齿的边缘具有粗大的锯齿,这是对高纤维植物食料的适应性。但是其他早期恐龙却拥有细小的锯齿,更适合切割肉类。这个事实让马蒂那兹意识到,他发现的是那些蜥脚类大家伙的小个子祖先。它有着其食肉祖先般相对较大的头骨,但从牙齿看,却更像杂食性动物。

2009年,马蒂那兹和同样工作于圣胡安博物馆的奥斯卡·阿尔库伯(Oscar Alcober)认为,这具不完整的骨骼是最早、最原始的蜥脚形恐龙,并描述了它生前的形象。它以两足行走,长1.6米,拖着一条长尾巴,身量与一只火鸡相仿,重量仅为7~8千克。马蒂那兹将它命名为“首祖滥食龙”(Panphagia protos,拉丁名意思是“第一只什么都吃的恐龙”),以庆祝它踏上了从肉食到植食的第一步。

巴雷特认为,在“诱发身体体积增长”的诸多因素中,“偏向植食而非肉食”是原因之一。选择植食的好处是:在搜集食物方面不会有后顾之忧。大型蜥脚类中最大的种类每天要消耗近1吨食物,它们永远无法找到、逮到足够的活物来满足日常需要。

而且,德国波恩大学的古生物学家马丁·桑德(Martin Sander)认为,传统的植食手?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沧霾坏秸庖坏恪r峤爬嗫至馐翘Ь薮蟮耐染突嵯暮芏嗄芰浚虼怂遣辉俪中囟嘉髯撸茄≡裼美椿匕诙凡康姆绞礁咝У厥崭钍饕丁?/p>

要让这种觅食方法成为可能,一条长长的脖子必不可少,但如果这条脖子全由实心的椎骨组成,那就太重了。值得庆幸的是,大型蜥脚类的椎骨上布满孔洞。这些含气骨(pneumatic bone)的重量仅为实心骨的35%,可以让蜥脚类的颈部长到15米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波莫纳健康科学西部大学(Western University of Health Sciences)的古生物学家马修·魏德尔(Mathew Wedel)如是说。含气骨的

中空部分可能与体腔中的气囊(air sac)相连,气囊有助于将空气吹进肺里,提高这些大家伙呼吸的效率——这正是现代鸟类的特征和策略。如果没有这些气囊提供额外的容量,在每次呼气时,蜥脚类就不可能把充积在颈中的不新鲜空气排干净。它们的肺太小,无法单独完成这项任务。

看起来,含气椎骨是与大体型相适应的性状了。但魏德尔却在一种名为“潘蒂龙”(Pantydraco)的小型早期蜥脚形恐龙身上发现了它的雏形。它颈部椎体上有一些凹陷,位置正好与蜥脚类椎骨上的孔洞相对应。

那么,这些初现雏形的气囊和充气骨是怎样帮助小个子恐龙的呢?研究者猜测,它们可以提高氧气交换的效率。在早期蜥脚形恐龙生活的二叠纪晚期至早三叠世(距今2.6亿年前~2.4亿年前),大气中的氧浓度远低于今天的水平,这些恐龙的祖先恐怕正是倚仗这一点,打败了同时代的其他竞争者。

第二阶段:年增数吨

最早的蜥脚形恐龙体型小巧、行动迅速,多以两足行走。它们能以速度取胜,躲过捕食者的追击。然而,它们在进化史上迈出的下一步却是“增肥”,把身体“吹”到2~10米长。

这类“核心原蜥脚类”(core prosauropods)恐龙的已知最老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侏罗纪伊始,即大约2亿年前。比起祖先来,它们的脖子和躯干更长,身体更大,腿从比例上看相对较短。一系列改变让原蜥脚类的灵活性大打折扣,但它们的体型已经够大,有助于保证自身安全。

这种防御措施在后来的蜥脚类恐龙身上得到了最极端的体现。“成年蜥脚类几乎不会受任何捕食者侵扰,因为它们的身体比最大的捕食者都要大一个数量级,”桑德说,“光凭这副身板,就没有哪个攻击者给得出致命一击。”

如果蜥脚类像大多数爬行动物那样生长缓慢,那么要长到足够大得花一百多年。但这样一来,较小的幼年恐龙暴露在危险中的时间就有几十年。事实上已有证据表明,这类恐龙的生长速度要比现代爬行动物快得多。

桑德说,最关键的革新要数纤维层状骨(fibrolamellar bone),它的发育需经历两个阶段。“搭建骨架相当快,骨骼厚度一天就能增长0.1毫米。这之后,

再慢慢填充骨质”。过去的十年中,桑德和其他研究者都在分析蜥脚类化石骨骼的结构,记录其中纤维层状骨的出现频率。据他估计,这类动物每年可以增加数吨的体重。

然而,这种特征早在巨型蜥脚类出现前很久就开始萌芽了。2005年,桑德和他的研究生尼可·克莱(Nicole Klein)报道说,一种核心原蜥脚类恐龙身上有纤维层状骨存在的迹象。这种名为板龙(Plateosaurus)的恐龙生活于晚三叠世,只能长到约10米长。克莱和桑德研究了德国40多具板龙的骨骼,发现它们长足个头只需要12年。

如此快的生长速度像是温血动物的特征,在冷血动物中并不典型。而且,一些恐龙可能已提高了自身的体温。今年5月,美国帕萨迪纳加州理工学院的地球化学家罗伯特·伊格(Robert Eagle)及其同事报道说,两种巨型蜥脚类——腕龙和圆顶龙(Camarasaurus)的体温比现代短吻鳄高5℃~12℃。

板龙和其他原蜥脚类在解剖结构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这对它们的后代变身为伟岸之躯颇有贡献。比如,连接它们脊柱和后腿的荐椎(sacrum)就得到了强化。早期蜥脚形恐龙只有两枚荐椎(sacral vertebrae),但原蜥脚类却有三枚,能为身体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身体结构上的发展,为蜥脚类祖先的飞跃式进化注入了能量,让它们在晚三叠世得以从像滥食龙这样仅重7千克的早期蜥脚形恐龙,演化成重达4吨的板龙。“蜥脚形恐龙进化史的前2 500万年,让我们见识到了生命史上最快、最具戏剧性的体型增长,”布宜诺斯艾利斯贝尔纳迪诺·利瓦达维阿阿根廷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马丁·艾兹库拉(Martin Ezcurra)说。

第三阶段:初具规模

一些最近发现的化石,可以被划入蜥脚形恐龙进化史的第三篇章:近蜥脚类阶段(nearsauropods)。亚当· 叶芝(Adam Yates)目前是南非约翰内斯堡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的古生物学家,他当初来到南非就是希望找这个阶段的化石,揭示蜥脚形恐龙变身四足动物的秘密。

他和一个学生在Spion Kop山撞上了大运。“全是骨头,一层摞一层,”叶芝说,“想想我们发现了那么多骨架,里面还有细小而脆弱的头骨的一部分,我们就知道:这肯定是个大发现。”

去年,叶芝和同事将这个新种命名为赛莱斯特地爪龙(Aardonyx celestae)。他由恐龙的下颌骨做出推断,认为地爪龙的两颊缺乏厚实的肌肉,不会在它张嘴时起限制作用。这种恐龙再也不用像它早年的亲戚一样小口啃、小口嚼了,它可以把嘴张得非常大,豪取满满一口后再囫囵吞下。

这种适应性特征,让极长的颈项在蜥脚类中开始兴起,因为有了它就无需拥有粗壮的颌部肌肉和巨型的头部。“因为它们放弃了咀嚼,只有长脖子才有优势,”桑德说。

地爪龙依靠两足行走,却已经有了一些四足蜥脚类的腿部特征,步态也笨拙迟缓。美国马科姆西伊利诺斯大学(Western Illinois University)的古生物学家马修· 波南(Matthew Bonnan)是报道地爪龙那篇文章的作者之一。他说,这种恐龙的股骨比胫骨长,但在早先的蜥脚形恐龙身上,这两段骨头却是差不多等长的。“光凭这点就可以说,这种动物不是为速度而生的,重点在于支撑,”波南评价道。

地爪龙的上肢也展现出四足动物的适应性。在真正的蜥脚类中,前肢的两根长骨会交错相扣(interlock),让腿更加结实。地爪龙的上肢已经呈现出这种扣合前肢的雏形了,但一端仍与可抓握的掌指相连。在发现地爪龙以及另一名为黑丘龙(Melanorosaurus)的亲缘种之前,波南就提出过一个假说,认为上肢骨的扣合会引发进化过程中的多米诺效应,让“手掌”变成更适于行走的“脚掌”。他曾经暗示,这些适应性表现为多块骨头发生变化的“综合性功能组合”(integrated functional suite)形式,并且曾经认为将在已完全成型的四足蜥脚类身上首次发现这些特征。可现在,用他的话来说,这个假说却被两足型地爪龙的特征给“毁了”。

今年,波尔描述了另一具近蜥脚类化石,又给了波南的假说以沉重一击。这是一种名为塔魁特恩利奥尼拉龙(Leonerasaurus taquetrensis)的早侏罗世(early Jurassic)恐龙,身长只有2.5米,两足行走,但它竟有四枚荐椎!就在去年,叶芝刚写下过:四枚荐椎是四足步态的鉴定特征。

篇五:蓝鲸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

蓝鲸比地球上曾经生活的最大的恐龙还要大,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自古 至今所有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般体长为24-34米,体重为30-40万斤。也就是说,它的体重相当于25只以上的非洲象,或者2000-3000个人的重量的总和。蓝鲸的身躯是如此的巨大,以致于一条舌头就有4000斤,头骨有6000斤,肝脏有2000斤,心脏有1000斤,如果把它的肠子拉直,足有300米,可在我们的跑道上绕一圈半,血管粗得足以装下一个小孩。它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所发出的功率可与火车头相比,堪称是动物世界中当之无愧的大力士。整个身体看起来很像一把剃刀,所以又被称为“剃刀鲸”。蓝鲸虽然生活在大海里,但也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用肺进行呼吸,肺的重量达2000多斤,能容纳1000多公升的空气。这样大的肺容量,使它呼吸的次数大大减少,大约每隔10-15分钟才露出水面呼吸一次。每当它的头部露出水面呼吸时,这股强有力的灼热气流冲出鼻孔喷射的高度可达10米左右,并把附近的海水也一起卷出海面,使蓝色的海面上出现了一股蔚为壮观的水柱,远远望去,宛如一股海上喷泉,同时还发出犹如火车的气笛一般响亮的声音,人们称之为“喷潮”。。一般别的鲸类在潜水之前是不会升起尾巴的,但蓝鲸在潜水之前总是将尾巴露出水面,有时竟高高地跃出水面,然后迅速潜入30-40米的水中去寻觅食物。平时它也喜欢用尾鳍打

水,这是一种有着多种用途和多种目的的消遣,可能是在做游戏,也可能是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许是为了摆脱皮肤上的寄生虫。

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