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第一朵紫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6 01:27:55 初中作文
第一朵紫荆初中作文

篇一:第一朵杏花

第一朵杏花

教材解读: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是通过写竺可桢两次询问第一朵杏花开放时间的事情来反映竺可桢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精神的,文中大量的内容是写竺可桢和孩子的对话,是一篇训练学生通过朗读人物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好教材。因此,本课教学的设计,我将以读为主线展开,引领学生在品读人物语言,品读作者语言的过程中达成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积累精彩语言、获得思想启迪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教学内容的梳理: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及由生字构成的相关词语。

2、能让学生在感悟文字的同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引导学生品读文章中的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5、学习人物对话,抓住一组有提示语,一组没有提示语的特点,展开比较教学。

6、补充阅读《竺可桢的自然日记》一书,进一步感受竺爷爷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2.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段落大意。能感悟文字、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4. 品读文章中的人物对话,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地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相关字词句段的课件。(2)为学生誊印《语文教学参考书》中《第一朵杏花》一文后面附的补充阅读《勤奋的竺可桢》。

2.学生准备:(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2)阅读教师发下的《勤奋的竺可桢》,大致了解竺可桢的其人其事。(3)准备《竺可桢的自然日记》一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内外链接,引发期待

1.课前已经读过了《勤奋的竺可桢》,请学生再次自由读该文,然后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说一句话。(课件出示:竺可桢是个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入:课文《第一朵杏花》也是写竺可桢的,那么课文中的竺可桢爷爷是个怎样的人呢?写的又是他的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讲,竺爷爷是陌生的,如何向孩子介绍其人其事,靠老师的介绍是一种方法,直接、简单、省时,但印象模糊,索然无味。设计让学生用阅读文本的方法来体悟其人其事,虽然花时长一些,但体验深刻,而且,紧扣语文课堂“阅读”这个中心,体现出浓烈的语文特色,同时引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表中的生字,指名领读,提醒翘舌音“株”“皱”“掌”;多音字“曾”。

(2)重点分析识记字形:“泛”右边是4笔,不要写成3笔;“仰”不要多写一撇;“掌”字上面部分不要和“学”字混淆;“皱”左右宽窄基本相同。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第一朵紫荆)

(3)课件出示词语,指名朗读,相机理解:用换词法理解“顷刻间”“绽开”“精确”等;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习惯”“规律”等;用抓住重点字查字典的方法理解“明媚”等。

课件词语:明媚 程度 郑重 掌握 习惯

兴冲冲 绽开 估计 大概 规律 精确 顷刻间

3.检查课文阅读的情况。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难读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竺爷爷的什么事情。

4.根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交流,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并要求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竺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部分(第6~15自然段):第二年春天,竺爷爷从孩子那里知道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高兴地记录下来。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中年段语文教学的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第一、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三、文本比较,理清文体

1.阅读《勤奋的竺可桢》,体会竺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引导探究:对照这两篇同样写竺爷爷的文章,你觉得两者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下发的文章抓住竺爷爷一生中每个年龄段中的突出表现来体现他是个聪明勤奋、认真刻苦的人,每一件事都是简单的叙述。而课文抓住竺爷爷询问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这件小事来表现他是个严谨认真的人,并且通过写竺爷爷经常

说的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精确、认真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个道理。事情写得有声有色,非常详细。)

3.教师小结:今天学习的课文,写的是竺可桢爷爷这个科学大家,选择的却是生活中一件非常细小的事情,而且这件非常细小的事情中蕴含了很深刻的道理。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人物的品质和蕴含的道理是怎样传达出来的呢?这是我们下一堂课要学习的。同学们在下一次上课前可以自己先尝试着去体会、批注。

设计意图: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积累自己的知识经验。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用一件小事来反映一个人物、讲述一个道理这一类的课文并不陌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也就是说学生已经拥有了主动构建的知识和能力。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学会去主动构建。

四、作业布置,铺垫下文

1.认真描红、仿写生字,抄写词语。

2.思考:以前学过哪些写人的文章,它们和本文有什么异同?把自己的学习体会批注在课文旁边。

设计意图: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写字,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要求,安排这一环节正是为了落实这个要求。留下的思考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目标是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构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出学习目标

1.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了竺可桢爷爷的什么品质特点?

2.回忆写人文章的写法和这类文章的学法。

3.过渡: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记事写人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回忆感知课文的内容,是遵循语文学习整体入手的规律;而回忆写法和学法,则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平台,俯视学习的

过程,在感知理解课文内容、品读积累语言文字、领悟体验人物情感的过程中同时获得思维的发展和方法能力的提升。

二、学习对话部分,感受人物精神

1.对话是本文的重要内容,也是叙事的重点部分,从人物的对话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2.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内容。

(1)自由读读人物的对话,思考:自己关注了哪些词语,从中体会到什么?

(2)组织交流,相机引导体会。(边体会边在课件上把重点词句点成红色显示) ①小男孩语言中的“又”体现竺爷爷一直在注意观察花朵的开放情况。 ②理解提示语中“习惯”的意思,从中感受到竺爷爷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和对待科学事业一丝不苟的态度。

③“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一句,看出竺爷爷搞研究的精确,绝不允许“大概”“也许”“估计”“推断”的出现。

(3)组织分角色朗读。

(4)自由品读,边读边进一步思考:读了这段对话,你能感受到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吗?

(5)教师小结:作者不光写了人物的对话内容,还通过提示语的写作,使得人物形象更生动,表达的情感更充分。作者选择写竺爷爷和小孩子的对话,郑重托付孩子留心观察第一朵杏花的开放时间,更能体现竺爷爷对待科学研究认真执着的态度。作者抓住生活小事来写竺可桢这位大科学家,让我们觉得竺爷爷更加亲切了,更加可敬了!

(6)赏读第一次对话的内容。

3.课件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

(1)自由读对话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没有提示语)

(2)边读边想象当时人物的表现,给这部分对话加上适当的提示语。

(3)反馈加提示语的情况,注意所写人物的神态、心情、动作等要和对话内容相符。

(4)分两组来分角色朗读对话,一组读课文中的,一组读加了提示语的。

篇二: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练习卷与参考答案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识字·写字

一、把下面这句话抄写在横线上,要写得正确、美观(3分)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二、看拼音写词语(9分)

guī bǎo huī jìn yǎn hù háo mài qīn fàn

( ) ( ) ( ) ( ) ( ) bīng báo h?ng wěi qí qū zh?ng xīng gǒng yua

( ) ( ) ( ) ( )

三、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3分)

悄( qiāo qiǎo ) 然落地 骨髓( suǐ shuǐ ) 脊( jí jǐ )梁 ...

玲珑剔( tī tì )透 不可估量(liàng liáng) 刹那(chà shà) ...

四、把下列词语填写完整(7分)

( )仇( )忾 ( )情( )志 ( )( )不惧 ( )( )直前 ( )( )狂澜 ( )荆( )棘 像这样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我还会写: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一个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8分)

名:①名字;名称 ②名声;名誉 ③著名的;出名的 ④名义 ⑤量词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 ) .

2.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 ) .

3.10月18日至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 ) .

4.棋牌社的老板不该用以牌交友为名,背地里组织一些赌博活动。 ( ) .

漫:①水过满;向外流 ②到处都是;遍 ③广阔;长 ④不受约束;随便 ⑤莫;不要

1.杯子里的水漫出来了。 ( ) .

2.漫长的小路伸向远方。 ( ) .

3.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 ) .

4.新疆的戈壁滩上,大风一起,黄沙漫天,如见到一抹绿色很令人惊喜。( ) .

阅读·积累

一、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金壁辉煌、悬崖绝壁、再接再励、励精图治”这四个词语中没有错别字。

( )

2.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却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运用的是反衬手法。 ( )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和“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是一样的。 ( )

4.“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句话采用了生动的动作描写,逼真地刻画出两位英雄的形象。 ( )

5.“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这句话中“第一朵紫荆”象征香港,这句话暗示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以后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

二、按要求填空(15分)

1.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

的 ,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 和各种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 、 。

这段话中,第一句在全文中起着 作用,第二句具体写 第三句是对上文的 。

2.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 跳下深谷。战士们也 ,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我还知道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虎门销烟

1839年6月3日,天刚蒙蒙亮,广州城就沸腾起来了。城门旁张贴着一张大布告,人们纷纷前来围观。有的人大声宣读着:“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老年人边听边点头,笑盈盈地捋着胡须。青年人兴奋地挥着拳头,赞不绝口。顽皮的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高兴地叫喊着:“烧洋鬼子的大烟了,快到虎门滩去看呀!”

成群结队的百姓,穿着节日盛装,敲锣打鼓,起劲地舞着狮子和龙灯;孩子们用竹竿挑着一挂挂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聋。浩浩荡荡的人流,向虎门滩涌去。

前往虎门滩的群众,经过英国洋馆。那里,过去英国人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馆却死一般寂静,几个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国商人,见人海如潮,喊声震天,吓得赶忙把头缩了回去。

虎门离广州城约有一百多里地,人们冒着6月的骄阳,经过长途跋涉,前来观看。虎门海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滩高处,挖了两个15丈见方的销烟池,池子前面有一个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个水沟,往里灌水。池子周围搭了几个高台,林则徐、邓廷桢(zhēn)、关天培等文武官员,在高台上监督销烟。

销烟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盐倒入池内,再把烟土切成四瓣扔进水里。等烟土泡透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进池子里。不一会儿,池子像开了锅似的,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一团团白色烟雾从池子里往上蒸腾,弥漫了整个虎门滩。围观的群众欢呼跳跃。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开了,销毁的鸦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许多外国商人看到这惊天动地的场面,都非常震惊,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则徐的台前,摘下帽子,躬身弯腰,表示敬畏。林则徐浩然正气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看到了,天朝严令禁烟。希望你们回去以后,转告各国商人,从此要专做正当生意,千万不要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自投罗网。”商人们洗耳恭听,连声称是。

两万多箱鸦片,23天才全部销毁。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

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1.摘录文中描写人多的四字词语: 我还知道其他描写人多的词语: (5分)

2.读文中划线的段落,回答问题。(12分)

(1)这段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是 、 、 、 。

(2)简单写一写民夫销毁鸦片的经过: 、 、 、 。

3.老百姓看到鸦片被销毁了,都欢呼跳跃,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4分)

4.请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语句,写出主要内容。(4分)

(二)电脑黑客

黑客的英文名字是Hacker,也有翻译成骇(hài)客的。虽然英文名是同一个,但中国人善于咬文嚼字,说“黑客”就带有贬义,而“骇客”就带有褒义。

电脑黑客是怎么来的呢?

说到黑客,得先讲个希腊故事。传说古时候,希腊有两个小国打仗,有一个叫特洛伊,城墙非常坚固,守军严守不出,进攻一方攻击月余均告失败,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妙计,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木马,在木马肚子里藏了几十个勇士,然后攻击军队假装撤走,城里人以为他们胜利了,他们把木马拖进城作为战利品。午夜,狂欢后的守城士兵都睡着了,木马里的勇士悄悄出来,打开城门,特洛伊城就这样陷落了。 这个很有军事意义的故事,如今在电脑界中再现了。电脑黑客侵入他人电脑一般都是基于“特洛伊木马”原理。如果你不小心从网上或其他途径装入黑客文件,就像把特洛伊木马拖进了城,等你再次上网时,网络上的黑客就唤起他在你电脑中埋下的“伏兵”,这“伏兵”就把你的电脑信息传给黑客,同时把你电脑中的所有安全设施破坏。你的电脑从此就城门敞开,黑客便可以随意出入你的电脑,他可以把你电脑中的文件夹来个大搬家,或者修改,或者增添,或者删除。

有些Hacker愿意自称骇客,他们自称只干侠义事,比如有些网站,污蔑中国人,或粉饰侵略者,或宣扬台独,“骇客”们就出击了,让这些网站出丑、出错甚至瘫痪。不管是“黑客”,还是“骇客”,毫无疑问,他们都是电脑高手中的

高手,如果这样的高手做坏事的确是一件可怕的事。未来一定会发生新领域的战争——信息战,信息战其实就是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黑客入侵。

黑客侵入你的电脑必须有两个先决条件:联网和“木马”(黑客文件)。如果你的电脑从不上网就不会发生黑客入侵的事,同时还要注意定期清理电脑,清除黑客软件,可以用一些能清除黑客程序的杀毒软件,平时也应该注意不随便下载软件, 陌生人的电子邮件最好不看并删除。

1.找出文章中的两对反义词(4分)

( )——( ) ( )——( )

3.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2分)

A、电脑黑客是采用“特洛伊木马”原理进入别人的电脑。

B、黑客文件就是特洛伊木马。

C、黑客可以随意出入你的电脑,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你的电脑密码。

4.电脑黑客入侵他人电脑的过程是怎样的?请你按顺序排好:

(4分)

A、改变你电脑中的文件。 B、你不小心装入了黑客文件。

C、电脑黑客进入你的电脑。 D、破坏你电脑中的安全设施。

5.联系这篇文章和你的课外知识,你会怎样提醒周围的朋友防范电脑黑客?(4分)

识字写字

二、瑰宝 灰烬 掩护 豪迈 侵犯 冰雹 宏伟 崎岖 众星拱月

篇三:24课语文

24课最后一分钟

导入:1997年,雄壮的国歌声响彻香港大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那一刻,中国人民激情澎湃,那一刻经历了百年风雨的香港绽开了她灿烂的笑容。

一、看到以上图片你感受到了什么?

香港回归最后一分钟令人难忘、欢欣鼓舞、振奋心人

过渡语:是啊,所有的屈辱在这一刻烟消云散,积压在中华儿女心头一百多年的耻辱终于被雪洗了,此刻,我们激动,我们自豪、我们欢欣鼓舞,来,让我们尽情释放这份激情吧。请拿起书本读读这首诗歌,读准生字词,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二、初读全诗,悟情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想一想: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三、结合资料,汇报:你学会了那些生字,理解了那些词语的意思.

1.生字学习

叩 kou 叩问 刹cha 刹那 硝 xiao 硝烟 髓 sui 骨髓 铸zhu铸造

2.词语理解

叩问:真诚热切地询问。

脊梁:即脊背,人或动物背上中间的骨头。常被比喻为气节、骨气。 硝烟: 炸药爆炸后产生的烟雾。

骨髓:骨头空腔中柔软像胶一样的物质。诗中“那深入骨髓的伤痛”是说列强的侵

略耻辱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伤痛。

3.朗读时语气要亲切,舒缓,齐读

出示诗句

午夜。香港,

让我拉住你的手,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听你越走越近的脚步,

听所有中国人的心跳和叩问。

4、 “午夜是什么意思?”

(午夜就是夜里十二点。)

5、在这里,‘午夜’又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预示正式结束英国的殖民管治,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

6、 “叩问”是什么意思?

(真诚热切地询问。体会出人们对香港回归的关注。)

7、你从这一节中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第一小节作者把香港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

用拟人的写法表现出香港就要回归祖国时所有中国人

都在满怀激情地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

8、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让人激动的,期盼的一分钟。

9、带着激动、兴奋、期待的心情朗读第一小节。

过渡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意味着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意味着香港有了自主的土地和天空。可这一刻让中华儿女足足等了150多年。香港为何要走过150多年的艰辛才回到祖国的怀抱。请大家看看香港的历史吧。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当时的香港回归时的情景

.朗读时要语气要高昂,指名读,齐读

出示诗句 最后一分钟,

是旗帜的形状, 是天地间缓缓上升的红色,

是旗杆——挺直的中国人的脊梁, 是展开的,香港的土地和天空,

是万众欢腾中刹那的寂静,

是寂静中谁的微微颤抖的嘴唇,

是谁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

轻轻呼喊着那个名字:

香港, 香港, 我们的心!

10、在最后一分钟里,作者看到了什么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特区区旗相伴冉冉升起,

此刻万众欢腾,激动无比,喜极而泣)

11、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最后一分钟?”

让人们激动,兴奋的最后一分钟。

12、这种无比激动无比自豪的情感,作者是通过哪些镜头来表现的。

(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 过渡语:香港的割让中华民族的近代史被打上了痛苦屈辱的烙印,成为所有中华儿女的耻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贯的立场是:香港是中国的土地,通过不断努力,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这一天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让我们与诗人李小雨一起回顾这段历史吧。

13.那么当时是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呢?我们来看一下:(展示图片)

虎门硝烟是指清朝道光年间,林则徐等人销禁鸦片的事件。

道光年间,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国民体质下降,道光皇帝听取林则徐等大臣的进谏,支持“禁烟运动”, 于1838年11月15日,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次年林则徐到达广州后,收缴大量鸦片,1838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当 众销毁总重量1188127公斤的鸦片,历时23天。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于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

自此以后,香港就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缔结《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尖端。

1898年英国又乘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逼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以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统称“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

朗读时语气要沉重,指名读,齐读

出示诗句

我看见,

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

终于散尽;

被撕碎的历史教科书,

第1997页上,

那深入骨髓的伤痕,

已将血和刀光

铸进我们的灵魂。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

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

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

使大海沸腾.

13.在最后一分钟,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联想到了虎门销烟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4.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我看见,虎门上空的最后一缕硝烟,

在百年后的最后一分钟终于散尽;

当一纸发黄的旧条约悄然落地,

烟尘中浮现出来的长城的脸上,黄皮肤的脸上,

是什么在缓缓地流淌——百年的痛苦和欢乐,

都穿过这一滴泪珠,使大海沸腾。 过渡语: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香港终于在1997年7月1日凌晨迎来了崭新的日出。

出示诗句,齐读

此刻,

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

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

第一朵紫荆……

15.“紫荆”指什么?“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暗示什么?(紫荆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区花,这里的“紫荆”指香港;暗示着回归后的香港会更加的繁荣、富强。)

16、 第四小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22、香港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归祖国怀抱,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最后一分钟。齐读诗歌。 让我们看看香港的未来(展示图片)

三、读中升华,抒情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如果你亲眼目睹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升国旗、区旗与奏国歌的情景,你最想说什么?

3、如今,香港回归12周年了,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长足发展。现在你想说什么?(祝愿香港繁荣昌盛,稳定发展。)

总结:香港能如期回归祖国,离不开祖国的日益强大,繁荣。继香港回归后, 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现在还有台湾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

我们祝愿祖国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吧! 作业:

篇四:第七八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1

2

3

4

5

篇五:24课

博文学校小学部“361高效课堂”导学案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