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高中作文 > 教育资讯

五个馒头最近很火论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3:20 高中作文
五个馒头最近很火论坛高中作文

篇一:五个馒头最近很火,还没听说过你就OUT了

五个馒头最近很火,还没听说过你就OUT了

(一)第一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二)第二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三)第三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会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不同道德标准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会导致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四)第四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五)第五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篇二:最近很火的馒头 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

最近很火的馒头 哲理故事: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

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

一、第一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二、第二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三、第三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由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对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四、第四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

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五、第五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篇三:五个馒头

一、第一个馒头

A.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农民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解围了。解围者走到农民家里,发明农民家里一无全部。打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从此,他身怀戴德,把爱带给他所碰着的必要辅佐的人。

B.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农民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解围了。解围者走到农民家里,发明农民家里摆着许多好吃的。戴德很快被恼怒更换。他举刀杀了农民,由于,他发明农民尚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索1:同样的举动会获得完全相反的功效——看到本身获得的,会戴德;看到本身获得的会恼恨。

思索2:救性命的是农民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民自身拥有的并无相关。但实际的教诲,更注重农民一无全部环境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贵。这不天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尺度和预期。现实上,爱心存在于糊口的每一点,都泛泛得不能再泛泛,每小我私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等候一个像A农民那样的人呈现。每小我私人都是本身的救世主。每小我私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辅佐身边的人。

思索3:戴德可能恼恨,每每都由一些细节抉择而非本质抉择。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

环境下,功效都应该是戴德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气在两种环境下都保持同样的戴

德心态。

思索4:在戴德和恼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其它一种心态存在?

二 . 第二个馒头

A.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农民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解围了。但其后,人们发明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许多人恼恨农民,以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农民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解围了。但其后,人们发明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许多人传颂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思索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小我私人城市按照本身的尺度抉择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许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索2:假如人们在两种环境下,都能对农民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生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损失。

三、第三个馒头

A.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这位农民,指着其它一个农民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援助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

饥饿者艰巨地走到谁人农民家

门口,农民开开门,歉仄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恼恨这位农民,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民。

B.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这位农民,指着其它一个农民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援助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巨地走到谁人农民家门口,农民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藐视这位农民,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民。

思索1:对付有爱心者,人们的尺度会不由自由地举高。

思索2:对付自私者,人们对把祈望值低落到最小,因而也不会扫兴。

思索3:超道德是遣散爱心的强盛力大举量,直到全部的人在面临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四、第四个馒头

A.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农民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解围了。解围者走到农民家里,发明农民家里一无全部。打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从此,他身怀戴德,把爱带给他所碰着的必要辅佐的人。同时,对付农民的任何举动,他都不问善恶,尽力支持。农民失去镜子,以为本身统统都是对的。其后,因犯大错休业。

B.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农民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解围了。解围者走到农民家里,发明农民家里一无全部。打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从此,他身怀戴德,把爱带给他所碰着的必要辅佐的人。可是,对付农民的举动,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民辛劳耕种,并不绝改造,徐徐旺盛,广施爱心。

思索1:戴德的方法差异会导致差异的功效。

思索2:正常的思想什么时辰都要保持,直言、品评每每是更好的方法。

思索3:着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回因素开,也是一种戴德。许多时辰,辅佐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和善、戴德的心在做,并不决心但愿获得歌咏可能回报。

五、第五个馒头

A.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农民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解围了。村里人逢人

见到农民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其后,纵然碰着本身力不能及的工作,农民也主动伸手互助。

B.一位饿得岌岌可危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民家。农民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解围了。有人猜疑农民作秀,乃至猜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民本身找人饰演的。于是,

篇四:五个馒头

五个馒头

作者:佚 名

来源:《视野》2006年第20期

他坐在我的对面。我们刚下完了一盘棋,棋盘上的棋子还有一半,但他已输了。我看看他心不在焉目光飘忽的神情,敲敲棋盘,问他:“你心里有事了吧!”

他笑笑,回头望了眼街对面正在建筑中的大楼,说了一句:“快盖完了。”他是那座正在建筑中的大楼工地上的一名建筑工,也是我们常常说到的从农村来到城里的民工。那天我们一帮人正在马路边上下棋,他从对面的工地上过来,他什么时候过来的没人注意,让我们注意到他是因为他在我的身后支了一步棋,使我的棋起死回生。老话有“旁观者清”一说,但也有“观棋不语”之说,他说话了,跟我下棋的人厌恶地白了他一眼,竟丢下棋子起身走了。他一下子脸涨红了。其实这种马路边象棋谁还在乎多一两句嘴,我知道与我下棋的人起身而去的原因,因为多嘴的是一个民工。他涨红着脸站在我身后,有些不知所措。围观的人慢慢地散去了,他们的离去,让他更加窘迫。我有些过意不去,连忙招呼他:“来,杀一盘。”他犹豫了一会,还是坐到了我的对面,感恩似地对我微微笑了笑。两盘棋下完,我们便成了棋友。

我也是这一刻以前,始终认为一个农村来的民工除了干活吃饭睡觉外,能下棋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可我错了,我没想到他会有心事,而且,在我问过他以后,他竟然问了我一个让我十分惊讶的问题,他问我说: “爱情是个啥滋味?”

如果不是面对面地坐着,谁能够相信一个民工会问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来。

他的问题把我难住了。我恋爱过,也结婚了,可我从来没有吧嗒吧嗒嘴认认真真地想过爱情是个啥滋味。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没吧嗒过嘴想过爱情是个啥滋味的。 我诚恳地对他说:“我也说不清爱情是个啥滋味,虽然我又恋爱又结婚的。”

他犹豫了一下,缓缓地从兜里掏出一封信来,小心地抽出信纸,一点点地展开。他展开信纸时,脸上是凝重的幸福的发自内心的笑。他说:“我知道爱情是个啥滋味。”

我说:“你知道爱情是个啥滋味?它是个啥滋味?”

他把信递给我说:“我说不出来,但我能感觉出来,我有感觉,说不出来的感觉,那滋味让人感觉真好。”

我接过了信,我知道信是他老婆让人给他捎来的。

信上竟然没有字,一个字也没有,有的只是用铅笔画的几个圈。我不解地望着他:“这是什么?”

他不好意思地笑了,说:“我老婆不识字。”他指着信上画着的○○○○+○说:“这是五个馒头。”

“五个馒头!”我问,“什么意思?怎么还四个圈加一个圈呢?”

他说:“我在家一顿能吃四个馒头,她让我在这再多吃一个,干活累别饿着。”

那一瞬间,我感觉到我的内心深处猛地汹涌出一股酸酸的东西,它强烈得使我的眼睛发涩。我把信轻轻地叠好,心怀虔诚地把画有五个圈的信还到他的手里,我说:“爱情真是个好滋味,兄弟。”

我看见夕阳的最后一抹红晕抹红了他的脸,他红色的脸上挂满了爱情的滋味。

篇五: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

五个馒头的人生思考

一、第一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摆着很多好吃的。感恩很快被愤怒替代。他举刀杀了农夫,因为,他发现农夫还有那么多没有给他。

思考1:同样的行为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看到自己得到的,会感恩;看到自己没有得到的,会仇恨。

思考2:救人命的是农夫奉献的馒头和水,与农夫自身拥有的并无关系。但现实的教育,更注重农夫一无所有情况下的慷慨,那意味着更高尚。这不自然改变了人们心中的标准和预期。实际上,爱心存在于生活的每一点,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每个人都可以献爱心,而不是期待一个像A农夫那样的人出现。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救世主。每个人都可以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思考3:感恩或者仇恨,往往都由一些细节决定而非本质决定。从本质上看,A和B两种情况下,结果都应该是感恩的。但只有正常而理性的人才能在两种情况下都保持同样的感恩心态。

思考4:在感恩和仇恨之外,是否还可以有另外一种心态存在?

二、第二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被通缉的贪官。于是,很多人仇恨农夫,认为他助纣为虐。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个被救者是个曾经多次助人的善人。于是,很多人称赞农夫做了一件大功德事。

思考1:当救人于难要视身份救人,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标准决定应该救什么人,应该不救什么人。于是,很多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见什么人都不救了。

思考2:如果人们在两种情况下,都能对农夫身怀敬意,爱心或会茁壮成长。反之,则在势利、戒心等等的影响下,爱心会丧失。

三、第三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

农夫开开门,抱歉地说:“我没有吃的了。”于是,全村的人都仇恨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这位农夫,指着另外一个农夫的家说:“看,那家就是曾施舍馒头和水救人的人,你去求他吧。”饥饿者艰难地走到那个农夫家门口,农夫开开门,说:“我只有半个馒头了。”于是,全村的人都鄙视这位农夫,而没有人指责那位从来不帮人的农夫。

思考1:对于有爱心者,人们的标准会不由自由地抬高。 思考2:对于自私者,人们对把期望值降低到最小,因而也不会失望。

思考3:超道德是驱逐爱心的强大力量,直到所有的人在面对饥饿者时都关上家门。

四、第四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对于农夫的任何行为,他都不问善恶,全力支持。农夫失去镜子,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对的。后来,因犯大错破产。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得救者走到农夫家里,

发现农夫家里一无所有。感动得热泪盈眶,长跪不起。此后,他身怀感恩,把爱带给他所遇到的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对于农夫的行为,支持其善,直言其错,农夫辛勤耕耘,并不断改进,渐渐兴旺,广施爱心。

思考1:感恩的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思考2:正常的思维什么时候都要保持,直言、批评往往是更好的方式。

思考3:其实,吃完馒头、喝碗水后,转身离开,也是一种感恩。很多时候,帮助人的人,只是怀着一颗平和、感恩的心在做,并不刻意希望得到赞美或者回报。

五、第五个馒头

A.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村里人逢人见到农夫就夸他,做了一件善事。后来,即使遇到自己力不能及的事情,农夫也主动伸手相助。

B.一位饿得奄奄一息的人,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位农夫家。农夫给他一个馒头、一碗水,饥饿者得救了。有人怀疑农夫作秀,甚至怀疑这个饥饿者就是农夫自己找人扮演的。于是,农夫遇到求助者,就躲得远远的,恐怕再遭诋毁。

思考1:赞美或者诋毁,往往会影响一些人的行为——一些心智不够成熟者的行为。

思考2:如果祈求某种行为得到一致的评价,只会让自己走火入魔。

五个馒头最近很火论坛

思考3:遇到诋毁就逃避的人,永远只能当懦夫。

思考4:农夫应该迅速忘记那个馒头和那碗水,并忘掉人们所说的,平静地做自己的事情,做一个快乐的农夫。

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