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第一台缝纫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09:16 字数作文
第一台缝纫机字数作文

篇一:2-1家用缝纫机的构成和原理

篇二:十大缝纫机品牌排行榜

十大缝纫机品牌排行榜

篇三:缝纫机

缝纫机功能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

组成

一般缝纫机都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钩线、挑线、送

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

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

机座分为台板和机箱两种形式。台板式机座的台板起着

支承机头的作用,缝纫操作时当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种式

样,有一斗或多斗摺藏式、柜式、写字台式等。机箱式机座

的机箱起着支承和贮藏机头的作用,使缝纫机便于携带和保

管。

缝纫机的传动部分由机架、手摇器或电动机等部件构成。

机架是机器的支柱,支承着台板和脚踏板。使用时操作者踩动脚踏板,通过曲柄带动皮带轮的旋转,又通过皮带带动机头旋转。手摇器或电动机多数直接装在机头上。 缝纫机的附件包括机针、梭心、开刀、油壶等。

工作原理:

缝纫机的核心是线圈缝合系统。 线圈缝合方法与普通手工缝纫差异很大。在最简单的手工缝合中,缝纫者在针尾端的小眼中系上一根线,然后将针连带线完全穿过两片织物,从一面穿到另一面,然后再穿回原先一面。这样,针带动线进出织物,把它们缝合在一起。 缝纫机只需将针部分穿过织物。在机针上,针眼就在尖头的后面,而不是在针的尾端。 针固定在针杆上,针杆由电机通过一系列的齿轮和凸轮牵引做上下运动。 当针的尖端穿过织物时,它在一面向另一面拉出一个小线圈。织物下面的一个装置会抓住这个线圈,然后将其包住另一根线或者同一根线的另一个线圈。针穿过织物拉出一个线圈,在送布牙向前移动织物的同时它再次升起,然后将另外一个线圈套入。不过,这种缝合机制不是将不同的线圈连接在一起,而是将它们与从线轴上松开的另一段线连接起来。

驱动轮带动长长的上驱动轴旋转,后者与多个不同的机械元件相连。驱动轴的末端是一个曲柄,它可带动针杆上下运动。曲柄还可带动挑线杆。挑线杆与针杆同步运动,向下运动可以松出足够线

段以在织物下形成线圈,然后

在它从摆梭钩放开后向上运

动以拉紧线圈。 线从缝纫机

顶部的线轴经挑线杆和压线

板组件引出。通过转动压线板

组件,缝纫者可以拉紧穿入针

的线。缝纫较薄的织物时,必

须拉得紧一些;缝纫较厚的织

物时应拉得松一些。 沿驱动

轴的第一个元件是一个简单

的驱动带,可以带动下驱动

轴。下驱动轴的末端与一组锥

齿轮相连,锥齿轮可带动摆梭

组件旋转。由于二者与同一个

驱动轴相连,所以摆梭组件和针组件始终保持一致运动。 下驱动轴还可带动连杆运动,后者可操纵送布牙装置。一个连杆在每个周期中前后滑动送布牙。同时,另一个连杆带动送布牙上下运动。两个连杆同步,使送布牙压住织物,将其向前移动,然后向下运动释放织物。然后,在再次压住织物重复周期之前,送布牙将移回原位。

发展历程

世界缝纫机发展介绍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和发展。1790

年,英国木工托马斯· 赛特发首先发明了世界上

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

缝纫机。

1841年,法国裁缝B·蒂莫尼耶发明和制造了机针带

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

1851年,美国机械工人I.M.胜家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胜家公司。这一时期的缝纫机基本上是手摇式的。 1859年,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从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 1889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

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 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

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

1975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脑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此后又逐步用于工业用缝纫机。

缝纫机种类

按用途:家用缝纫机、工业用缝纫机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服务性行业用缝纫机; 按驱动方式:手摇、脚踏及电动缝纫机;

按缝制的线迹:仿手缝线迹、锁式线迹、单线链式线迹、双线或多线链式线迹、单线或多线包边链式线迹和多线覆盖链式线迹缝纫机。

工业缝纫机介绍

在实际工作中缝纫机的名称大多以针线数、线迹形式、自动化程度等综合命名,如单针链式平缝机、五线包缝机、三针五线绷缝机等等。并按照使用普及程度分为通用缝纫机械、专用缝纫机械、特殊缝纫机械三个大类。

与其它机械相比,缝纫机械的发展较为缓慢,它

在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方面走了一段漫长的道路,自动化

缝纫自动机有两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①很多柔软的布料须由操作员逐片摆到针落点,才

能使自动缝纫机正常操作。

②缝合过程中,柔软面料重叠越多,设备自动调整

的难度越大。

完全实现服装缝制的自动化面临很多困难。当前缝纫机械的发展向着电子智能化、功能组合型、特别缝制自动化(挖口袋、自动袢带等)、非熟练工依赖型(半自动化) 的方向发展。 电子化的设备,不但可以实现智能控制,而且大大减少了操作难度,并且可以有机械完成操作者的部分作业。

缝纫机保养

缝纫机的清理

(1)送布牙的清理 拆下针板和送布牙之间的螺钉,清除布毛、灰尘,并加少量缝纫机油。

(2)梭床的清理 梭床是缝纫机工作的核心,也是最容易出现故障的地方,因此,要经常清除污物并加少量缝纫机油。

(3)其它部位的清理 缝纫机的表面和面板内的各部位都应经常清扫干净。 缝纫机的加油润滑

必须使用专用的缝纫机油。缝纫机连续使用一天或几天后就应该全面加一次油,如果在使用之间加油,应使机器空转一转时间,使油充分浸润并甩出多余的油,再用干净的软布将机头和台面擦干净,以免弄脏缝料。然后穿线缉缝碎布,利用缝纫线的运动擦净,甩出多余的油迹,一直到碎布上没有油迹为止,再进行正式缝制。 加油部位有:

(1)机头上的各个油孔,润滑上轴以及上轴相连的部件。

(2)面板内部的部件及各部件连接的活动部件。润滑压脚杆和针杆以及与其相连的部件。

(3)机器板下部部件的活动处擦净并少加些油。

各加油孔与加油部位的加油量不必过多,一、二滴就行。

篇四:缝纫机的发展史(中国)

缝纫机发展史(中国)

当今社会缝纫机的高速化.自动化.省力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显,随着我国工业缝纫机用离合器电机市场的迅猛发展,与之相关的核心生产技术应用与研发必将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焦点。

工业缝纫机与家用缝纫机是不同种类的缝纫机。其机种、功率、功能和价格有很大的差异。

工业缝纫机是单一功能的缝纫机,功率大、速度快,一般车速在4000转/分钟甚至更高。有高平机、包缝机、锁眼机、钉扣、绷缝机等等机种,每个机种又有很多细分。比如高平机,又有适合薄料、中厚料、厚料的,可否自动剪线等不同型号。

家用缝纫机,电动的车速一般在900转/分钟左右。新型家用机多为多功能的缝纫机,可以做直线缝、曲折缝、钉扣、锁扣眼、简易锁边、缝装饰花边、自由绣花等等。电脑绣花机还可以根据您的需要绣出不同的多彩绣品。

根据不同的加工产品和产量,配置不同的缝纫设备,可以工业缝纫机与家用缝纫机混合搭配。胜家有各种工业机、家用多功能机、电脑绣花机可以供您选购。 家用缝纫机 初期时,基本上都为单针、手摇式缝纫机,后来发明了电驱动的缝纫机,一直成为市场上的主流。根据不同的加工产品和产量,配置不同的缝纫设备,可以工业缝纫机与家用缝纫机混合搭配

工业用缝纫机工业用缝纫机中的大部分都属于通用缝纫机,其中包括平缝机、链缝机、包缝机及绷缝机等,而平缝机的使用率最高

缝纫机的发展

在中国最早的缝纫机出现于1890年,是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的第一台缝纫机. 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中国的缝纫机产业从此开始了.

到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家台家用缝纫机。

新中国成立以后,协昌的“无敌”、阮耀记的“飞人”生产发展迅速,并逐步在全国形成了销售网络。而1950年开始的三年朝鲜战争还客观地推动了缝纫机、特别是工业缝纫机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东北军服厂,并下令上海尽快组织研制工业用缝纫机,以解志愿军棉衣供应的燃眉之急。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在了行业内首家公私合营的上海惠工缝纫机厂(原名上海惠工铁工厂)的肩上。当时的上海,正值美蒋发动“二·六”大轰炸,城市普遍停电、停水,生产生活困难重重。为了完成工业缝纫机的研制、生产任务,“惠工”厂的职工夜以继日辛勤工作。困了,就倒在机器旁打个盹。没有电,就手拉皮带进行生产。靠这种感天动地的精神,“惠工”厂提前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工业缝机,有力支援了朝鲜战争和国家经济建设。

豪生长于马萨诸塞州的斯宾塞,并于当地一家纺织厂由学徒工成长为一名能干的机械师。也许是兴趣所致,豪潜心于缝纫机的研究,到1845年4月,终于创造出一台实用的缝纫机。公开演示证明,豪的发明要比敏捷的缝纫手工操作效率高出五倍。豪因自己发明在美国的市场化难以成功,遂于1846年去英国,并将机器的英国版权卖与一位生产妇女束胸、鞋和雨伞的大制造商威廉•

托马斯,。当豪返回美国之际,他发现一些制造商,包括艾萨克•胜家已经开始生产和销售与他的发明类似的缝纫机,于是一场旷日持久,从1849~1854长达五年的维权诉讼开始了,而豪最终捍卫了自己的专利权。1865年,豪在康涅狄格建立了Bridgeport Howe(豪)机械公司,其产品在1867年巴黎展会上赢得金奖。

1975年美国发明了微型计算机控制的家用多能缝纫机。专业性工业缝纫机发展更为广泛,锋刃速度越来越高,如包缝机已达到一万针/分。1917年,世界缝纫机的总产量达到1588.5万台,其中中国产量为587万台,是世界上缝纫机产量最高的国家。

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共有3000多种缝纫机,常用于生产的缝纫机约为600种,逐步用于工业用缝纫机。到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缝制设备的产品结构在中低速工业缝纫机的基础上向着高速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电子,电脑技术也在缝纫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还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统建立,构建了庞大的缝纫机销售网点。部分缝纫企业在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截至2004年,我国份纫机整机制造厂达60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年生产量为1400.8万台,生产总值约为20亿元,品种近千个,已经成为世界上只要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缝纫机生产中心和缝纫大国,但还不是强国。我国正在利用世界缝纫机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期给缝纫机工业发展带来机遇和加WTO以后面临的各种挑战,重新开始审视缝纫机工业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产品开发上提出从跟随式向跨越式转变的思路。针对已经实现大规模生产的高速平缝机,高速包缝机等主导产品,力争在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上缩短与日本等先进国家或国外著名企业在时间上的差距,求得

同步发展。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国外缝纫机发展的技术轨迹。

以日本为例,60年代日本工业缝纫机开始由低速(中速)转向高速化,以后的20年发展使工业缝纫机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品种也得到空前的充实和多样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型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大国。中国在80年代初才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开始工业缝纫机的高速化进程,时间差距是20年。80年代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本工业缝纫机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全面提高了原有机种的等级,与此同时大量开发了省力化,托技能化,自动化和效率化的机种以及其他电子控制的自动化装置等高附加值产品,日本工业缝纫机走上了生产强国之路。

中国在90年代自动裁剪缝纫机特别是配套电脑,电机的开发和生产开始起步。虽然,中国标准公司在1986年从日本三菱公司引进了这种产品,但当时并不包括电脑和电机生产技术。全国虽有不少单位开发过电脑,电机,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使自动剪线平缝机投入正常生产。只有电脑,电机的开发逐步商品化以后,这种产品才能形成生产能力推向市场。

现在这个机种已经由多家企业生产并成为我国生产的重要产品,时间差距是10年。21世纪到来之初,日本凭借其在工业缝纫机上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和创新能力,为了继续保持产品技术零先地位,推出电机与机壳一体化的直驱式无油化新型工业缝纫机。工业缝纫机产品的无油化市继高速化,机电一体化以后产品技术发展的又一趋势,必将使工业缝纫机再上一个新台阶。而这种产品推上市

场不久,就引起我国缝纫机生产企业的注意。

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这种产品,时间差距缩短到5年以内。这种标志着技术变革转折点的产品开发起步时间差距的缩短,表明中国工业缝纫机发展阶段的开始。也说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引进,利用外资技术等等,使我国缝纫机工业在产品开发技术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经验,也有了比较强大的生产力和技术力的支撑,使得许多企业有条件关注并跟踪国外缝纫机产品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开始认识到开发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性,必须加快这方面的努力才能面对当前需求结构新变化,工业缝纫机变革速度加快和市场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给企业带来了提高竞争能力的要求。但是,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时间差距的缩短并不意味着我国工业缝纫机与日本等先进国家和国外著名企业在整体上的技术差距在缩短。

无论在工业缝纫机产品质量上,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上还是品种发展上的差距依然明显存在,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国还没有或很少(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第一台缝纫机)掌握产品开发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差。这是当前我国工业缝纫机从跟随式走向跨越式发展阶段面临的迫切问题,也是我国工业缝纫机从生产大国走向生产强国的关键所在。

篇五:缝纫机与缝纫机工作原理

缝纫机与缝纫机工作原理

一般缝纫机都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各机构的运动合理地配合,循环工作,把缝料缝合起来。

机座分为台板和机箱两种形式。台板式机座的台板起着支承机头的作用,缝纫操作时当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种式样,有一斗或多斗摺藏式、柜式、写字台式等。机箱式机座的机箱起着支承和贮藏机头的作用,使缝纫机便于携带和保管。

缝纫机的传动部分由机架、手摇器或电动机等部件构成。机架是机器的支柱,支承着台板和脚踏板。使用时操作者踩动脚踏板,通过曲柄带动皮带轮的旋转,又通过皮带带动机头旋转。手摇器或电动机多数直接装在机头上。

缝纫机的附件包括机针、梭芯、螺丝刀、油壶等。

世界缝纫机行业经历了由欧洲、美国向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的转移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全面转移,21世纪初全球已有70%以上的缝纫机产量在中国。但是,国内70%-90%的高端机市场被日本、德国企业所占领。而在中低端缝纫机产品上,世界缝纫机产业已经完成了向中国转移,产业转移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延伸。随着缝纫机械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缝纫机械制造企业间并购

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缝纫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翘楚!

1890年,中国从美国引进了第一台缝纫机。1905年,上海首先开始制造缝纫机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产小作坊。

1928年,由上海协昌缝纫机厂生产出了第一台44-13型工业用缝纫机。同年,上海胜美缝纫机厂也生产出第一台家用缝纫机。

1949年以前,整个旧中国缝纫机产量很低,年产量不足4000台,当时的缝制设备市场主要由美国胜家公司垄断。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缝制机械工业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行业经历了改组、改造阶段,公私合营、兼并合作,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形成了一批骨干企业:如上海的切、昌、惠工、飞人、蝴蝶和天津缝纫机厂以及广州的华南缝纫机厂等缝纫机生产厂家,主要生产普通家用缝纫机和低档工业用缝纫机。

?

缝纫机的部件

20世纪50年代末,轻工行业对家用缝纫机实行了通用化、标准化,统一了设计图纸,提高零部件的兼容性,使缝纫机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并根据需要开发了葵扇、医疗手术、羽毛球、自行车轮胎和帘子布拼接等特殊用途的缝纫机。据统计。

截至1980年全国共有缝纫机生产企业56家,分布在22个省、市。截至1982年,我国缝纫机的产量达到1286万台,居世界第一位。 到80年代中期,随着市场和消费结构的不断调整,缝制设备的产品结构在中低速工业缝纫机的基础上向着高速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电子、电脑技术也在缝纫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此同时,我国还完成了零部件配套系统建立,构建了庞大的缝纫机销售网点。部分缝机企业在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后,对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

90年代初期,国际著名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在国内设立了合资企业和独资企业。

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开始崛起,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促进了行业的大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以上海、江苏、浙江、陕西、天津和广州等6大产区和基地。

截至2004年,我国缝纫机整机制造厂达60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家达1000多个,年生产量为1400.8万台,生产总值约280亿元,品种近千个,已经成为世界上主要缝制机械生产国家之一。

缝纫机的类别按照缝纫机的用途,可分为家用缝纫机、工业用缝纫机和位于二者之间的服务性行业用缝纫机;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手摇、脚踏及电动缝纫机;按缝制的线迹可分为仿手缝线迹、锁式线迹、单线链式线迹、双线或多线链式线迹、单线或多线包边链式线迹和多线覆盖链式线迹缝纫机。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