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学包粽粑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4:22 字数作文
学包粽粑作文字数作文

篇一:如何提高学困生对作文兴趣

《如何提高学困生对作文兴趣》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护西小学 赵粉霞

一、研究背景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心理表现,它使人对某些事物优先给予注意,并带有积极地情绪去探究领会和掌握它,兴趣进一步发展为从事实际活动的需要时,就变成了爱好。所以,兴趣爱好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从兴趣的激发着手。

二、省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的意义

尽管目前学生知识广泛,但大多数学困生提起写作还是具有一定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的产生缘于缺乏写作的兴趣。只有持续的足够的兴趣、持续的充足的能量才能持续地高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而对写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做有兴趣的事情不容易觉得累,这是因为兴趣本身就能给我们提供能量,在做有兴趣的事情中消耗会少一些。有学习兴趣学习起来才不累 。

鉴于此,在具体的写作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若能充分考虑学困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遵循兴趣培养的原则,进行一些积极有益的激发学困生写作兴趣的研究与实践,最终提高学困 生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学困生的作文水平。

四、课题的界定

五、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大部分教师没有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不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人才最高的本质在于创新,而创新的有利工具就是思维。创新作文就是要抓住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作文教学的设计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像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

六、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只是缺少一个展示自己表达的平台而已。就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的那扇通往宝库的大门,一定要喊“芝麻开门”才能打开一样,学生的写作激情如何激发,也是学要一把开启的钥匙。

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意识到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是讲究策略的。

根据兴趣的目的不同可将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由于有意义事物本身在情绪上引人入胜而引起的,具有暂时性的特点。间接兴趣是指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兴趣,但对其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有些学生对语文写作并不感兴趣,甚至感到乏味,大意识到写作对于高考对于将来工作有重要作用,因此,刻苦学习,并对此产生兴趣,间接兴趣具有较稳定的特点,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

只有持续的足够的兴趣、持续的充足的能量才能持续地高效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改进作文教学方法

1、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写好作文教学教案

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整体作文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的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的训练一两项写作能力,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2、作文课的教学设计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方面狠下功夫

①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在创设写作情景方面下功夫,找准切入点,激活学生情感。 ②由语段训练到文章结构训练, 形成作文写作序列。

③作文话题拟定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

④依托阅读进行随笔训练与交流

⑤即兴写作----从身边的事物写起,通过简单命题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奠定激发兴趣的基础。

⑥演讲辩论-----口头交流促进文思。

⑦随堂10分钟练笔

⑧教学班际组织作文对抗赛------以竞争强化激发兴趣的成果。

作文教学之路是漫长的,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也非决朝夕之间的事情。我们不奢求学生作文都达到多么高的水平,只希望学生始终保持较浓厚的写作兴趣。

小课题研究时间从2015年3月,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2015年3月至5月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细化研究步骤,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并研究其理论依据。

2、课题研究布置阶段:2015年4月中旬,组建班级QQ群,布置课题计划的具体安排,并进行问卷调查。

3、实施阶段:2015年5 月,具体实施计划,及时进行资料数据的整合,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4、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 2015年4---6月,进行课题研究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反思。

七、实施步骤

1、提高学生对写作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写作意识

首先,结合社会生活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

其次,通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使其在亲身体验中感知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如竞选班干部、课前即兴演讲稿,辩论稿以及参与学生刊物的编辑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既锻炼能力,同时使他们认识到写作上存在的差距,意识到提高写作能力的必要性。

2、积累写作素材,激活写作兴趣

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

(一)博览群书,为写作训练创造坚实有效的基础

班级设立班级图使馆,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二)开展文学活动,营造文学创作氛围

引导学生组织“i class文学社”,创办《心灵驿站》杂志,选编文质兼美、时代感强、可读性强的文章,补充和规范学生自己进行的广博性阅读,即时共享,并写作评论文章。定期举办文学讲座、文艺沙龙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滋养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写作训练创造有利的条件,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三)开设影视作品欣赏,陶冶情操,激活灵感

充分利用学校的先进教学设备,定期向学生播放优秀影视作品。借助影视作品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丰富学生情感世界,增加学生的人生体验。组织学生讨论评说,写出观后感、影评。

八、预期课题成果预期

一、主件:

结题报告《如何提高学困生对作文兴趣》

二、附件:

1、开题报告1篇

2、优秀作文教学设计

3、各种调查问问卷

4、论文

九、研究经费筹措及管理

对参与课题研究所产生的经费,学校大力支持。

十、主要参考文献

篇二:谈作文需要科学的指导

谈作文需要科学的指导

摘要:运用查阅有关写作知识的各种资料,根据当前学生写作的实际情况及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分析研究,为避免教师引导学生走入写作误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出作文需要科学指导。

关键词:主要问题;认知规律;良好习惯;个性创造

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认识水平的训练。在这个训练过程中体现着听、说、读、写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着学生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有着很强的的表达欲望,他们在一起往往有说有笑,滔滔不绝。但与之矛盾的是,作文课上他们却常常口叼笔杆,眉头紧锁,冥思苦想,下笔艰难,最后不得不涂抹几笔,敷衍了事。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也不是不会遣词造句,而是我们教学方法陈旧,训练方法的陈旧、单调,训练内容的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教学方式、训练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能动的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

一、作文指导必须针对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根据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具体的分析:

1,教师自身素质低下引发学生作文水平不高。

“教育在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江泽民在第三次全代会上的讲话)没有教师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那么站在21世纪门槛上的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具备广博深邃的文化知识和高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涵养和业务素质。知识涵养是“一口井”,“一条河”,储存越多越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语文知识性更强,涉及面更广:字、词、句、段、篇相辅相成,互相渗透。而作文教学又是这几个方面的综合体现。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就需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不仅如此,还要有深邃的专业知识。只有对本专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熟悉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它的研究方法,惟有如此,才会在教学上成绩突出。

2 、作文课前教师准备不充分,使学生作文水平不高

这其中包括三个环节:备课、讲课和修改。(1)备课。在教学教改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于作文教学的改革只不过是口头泛泛而谈,甚至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作文教材供站在第一线的中小学教师参考使用。因此谈到备作文课,老师们只不过以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

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在上课之前根本不进行“备课”这一环节。因此课上呈现教师头脑不清,课堂结构不严谨,学生盲从教师无头绪等状况,使他们的作文积极性不高。(2)上课 。传统的作文课大多数是教师让学生读通、读懂作文要求,然后教师进行作文辅导,包括文章体裁、写作思路、中心思想。结果学生只能用教师的语言写教师的思想,写出来的文章好象是一个模子里雕出来的。这实质上埋没了学生自身真实的想法,背离

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文贵于真”不是学生自己的思想又怎能写出感情真挚的文章?

(3)修改。 到目前为止修改作文只限于自改、小组修改、教师修改这三种。修改过程简单,只是对文章中好词好句勾勾画画,看句子是否通顺,中心是否明确,修辞是否准确等。为此,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华而不实,要么过于空洞,文章结构不严谨,中心不明确,感情不真挚。

3、作文指导必须针对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

语文教师大多认为作文前必须有指导,从立意说到构思再说到结构。其实,作前指导越详细,越束缚学生的思维。作文前不必作详细指导,至多只在审题方面作一些提示,应放手让学生写,学生作文写好,老师批过以后,结合作文评讲进行作文指导却是最有效果的,因为这样的指导有针对性,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作文的实际问题。针对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是作文指导的重点。目前学生作文的主要问题有三个方面:

(1)是假话套话多,甚至胡编乱造。

学生生活单调枯燥,没有真实的体验,作文成了无米之炊,是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让学生写出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的文章,根本的办法是不能把学生整天关在教室里,而应该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走出学校投入社会,不仅是用眼睛去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的特征和人物的特点;而且要用心去体验生活,善于发现平常的事中隐含的意义;更进一步用头脑思考生活,通过联想和想像,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想出点意思来,悟出点道理来,品出点情趣来。

(2)是思路单一和混乱。

文章思路清晰与否,与写作者思维是否有条理有关;文章思路是否开阔,与写作者思维是否扩展有关。思路是写作者的思维在文章中的反映。思路单一或者混乱,是学生作文常见的毛病,这是学生的写作思维缺少有效的指导造成的。写作的全过程贯彻着积极思维的活动,从丰富复杂的生活现象中一下子就能发现和把握本质和主流,这是思维的敏锐;清楚地认识事物发生的过程或者事物形成的经过,这就是思维的条理;由一个事物联想到某个事物,或者由事物的正面联想到它的反面;由事物的结果联想到原因,或者由原因联系到结果,这就是思维的拓展;由一个事物的触发,想像产生新的事物,

这就是思维的创新等等,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成果,写好作文,思维的锻炼和指导不可缺少。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思维敏捷性、连贯性(条理性)、集中性(深入性)、发散性、辩证性、创新性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思维的能力。

(3)是语言贫瘠和污染

写作语言的指导,可能是作文教学最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学生写作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靠的是自然自发的写作实践,在如何通过准确生动鲜明简洁连贯得体的语言表达思想表明观点表现情感方面,我们的指导显得软弱无力,以致于相当多的学生虽然抄录了不少精彩的语句但不会移植,不会运用,文章语言相当苍白;而有的学生又不能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选择最贴切的,不动脑筋地移花接木,或词语堆砌,或满纸油滑。这是应该引起语文老师反思的。写作语言的指导,起码可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是指导积累,要求学生建立作文仓库,一积写作素材,二积生活体验,三积思想火花,四积语言材料;其次是指导模仿,对范文中的词 语、句子、片断和写作方法进行仿写;第三是类推,以自己所接触到的有限的言语形式为起点,拓展到更多的言语形式;第四是创造,丢掉“拐棍”,摆脱模仿,对积累的语句加以变化,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独立灵活地运用语言。写作语言的指导,主要通过实例的运用及其变化进行,要让学生从语言变化的对比中和错例拨正的分析中领悟到语言妙用的魅力,防止以语言知识的讲授来代替语言运用的实践。

二、作文教学过程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各种因素的整体推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生写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远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向导: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又指出: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上,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适当的运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法。要达到上述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而过去,我们不懂得作文指导需要策划和如何策划。我们只是要求学生一篇篇做作文,而且要多做,不去研究每个学期、每个学年、每个学段作文水平要达到的目标和如何达标,这是一;其二,我们也不怎么研究以读促写的策略方法。语文教学在阅读上化的时间最多,阅读有两个功能,一是为读的能力而读,二是为写的能力而读。实现第二个功能,必须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可是,不少语文老师把两者的结合误解为写作特点、写作技巧抽筋剥皮式的归纳,思想情感、人文精神与写作方法技巧成为互不依附的两张皮。

第三,我们并不明了作文技能形成的规律。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到会写,有一个训练切入的问题。不少语文老师不知道从哪里切入 。学生学了那么多文章,除了提高阅读能力之外,这些文章不就是学生作文的范本?例如,我们曾经学过《我的老师》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人物描写方法,用朴实的语言把老师蔡云芝先生描绘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学了这篇文章,我让学生回想教过自己的老师哪一位曾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我的老师》写一篇记叙文《我的老师》。结果同学们都联系实际,通过通俗的语言,巧妙的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写出了一篇篇感情真挚的文章。仿写,正是学生学写作文的起点。由模仿到感悟到类推到创造,是学作文的必由之路。

小作文的训练系列,突出自由写作实践的思想,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写生活思考,写思想随笔,不规定题目,有什么发现就记下来,有什么感受就写下来,可长可短,可记叙可议论。此外,在小作文训练中,也有计划地进行片断写作训练,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等。

在大、小作文配套训练中,初中写作课题组的老师们力求实现五个统一: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作文和生活统一起来,想、说、读和作文统一起来,自由写作实践和培养良好写作习惯统一起来,作文评讲与作文指导、作文修改统一起来。

三、作文教学改革必须重视良好习惯的的培养

情感、兴趣、习惯、毅力等因素,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实践所证明。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和规律来看,写作教学尤其需要这些因素发挥作用。写作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不高有很多原因,其中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平时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和不能坚持多练笔等三条都属于不良因素范围。写作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于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应该成为改革写作教学的关键措施。

培养学生喜欢写作的兴趣,要做到三句话: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让学生不受任何限制地自由表达;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只要学生真实地叙写了人和事,倾诉了真情实感,即使语言还很稚嫩,甚至有不少毛病,结构上也不够合理顺畅,这样的作文还是应该肯定。第一次作文写得不符合要求,经过帮助,学生自己修改好了,二次作文完全可以打好的成绩。每一次成功,一次又一次成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会在心理上不断地增添自信心和进取心,学生对作文的感情就会与日俱增。帮助学生消除对作文的恐惧感和畏难情绪,使他们感觉到写作文不是一件难事、苦事,而是像学骑自行车那样容易、听偶像唱歌那样开心,那么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大有希望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最终职责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对于做人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优良素质品格的外显特征,非常重要。对于写作来说,良好的写作习惯本身就是写作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写好作文的必备基础。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勤于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坚持写日记、写读书笔记等多练笔的习惯,列提纲、打腹稿、一气呵成的习惯,反复修改、精益求精的习惯,工整写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合理分段使结构清晰的习惯,等等。良好的写作习惯不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一要靠严格要求,起始年级尤其要重视养成教育;二要长期坚持;三要经常督促。良好的写作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内化为学习品质和写作素养,写作教学应该追求这个境界。

多读多写需要毅力。有了这种毅力,也就形成了习惯。叶圣陶先生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了习惯才行。“每天读一点,每天写一点,长期坚持,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在读中汲取精神营养,提升精神境界,增加知识的内存,学习优秀的表达技巧;多写----在反复历练中体味揣摩写作要领,使写作技巧熟练,各种文章常写常通。写日记是多写的最好形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要打好基础,第一步就要学会‘记’。每天记一件事。”开始也许是记流水账,是一些片断或点滴,但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四、作文教学理念必须突出写作主体的个性创造

过去,我们只把作文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而技能的培养当然要讲究方法技巧,因此作文指导的重心就落到了如何审题、如何结构、怎样叙述、说明、议论等等技术上了。对作文的本质没有科学的认识,指导学生作文就走向了一个极端。作文是什么?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而且始终要明确的问题。作文,是学生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一种心理冲动和精神产品。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自己心灵感悟到的、自己头脑思考到的东西写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见解,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显现自己生活的情趣,这就是作文。因此,作文必须实现三个“表达”:

第一,作文必须是学生真情表达的结晶。

学生作文要强调一个“真”字,就是说真话诉真情。说真话,就要写真事、写实事,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说假话套话,不胡编乱造。初中生尤其要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亲情、友情,写乡土情、师生情。诉真情,就是写真情实感,写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不虚情矫情,不刻意造情,也不要把情感分成积极和消极,用条条框框束缚真情实感的流露。

第二,作文应该是学生自由表达的载体。

篇三:老城小学2011年元旦文艺晚会节目顺序表

老城小学2011年元旦文艺晚会节目顺序表

篇四:新体系作文课题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计划

新体系作文课题计划

乌鲁木齐市第十一小学

一、指导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重要向导。

文章是一个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综合体,作文需要多方面的修养历练和持之以恒的实践锻炼。因此,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从整体着眼、局部着手,做到每个学段、每个学年、每个学期、每一次作文教学都有所侧重,逐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切不可“贪大求全、眉毛胡子一把抓”。 我们可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新课标确立的不同学段的作文教学目标来确定不同的作文训练形式与能力训练重点。

二、情况分析

学生情况:我校共有800多学生,由于家庭环境及家长教育意识的两极分化,作文的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对作文视若猛虎。当老师每上一节作文课,要学生写作时,学生往往愁眉苦脸,绞尽脑汁地在那里拼作文、编作文、抄作文。以至于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题材雷同, 单一;作文内容贫乏,有大、空、假的弊病,缺乏真情实感;学生写作技能差、语病多、不会使用标点符号,作文缺乏创新精神。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学生因素,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个人,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知识容量匮乏,视野狭窄。学生的生活除了校园就是家里,接触社会的机会和条件不多。就课程来说,从学生到老师,到学校到家长对艺体科目的学习和重视都不够,这就更造成了学生综合知识的匮乏。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回到家里要么帮家长干点活,要么和同伴在家里玩耍,周末和节假日大多也只是在家里度过,出门的机会不多。知识的欠缺还造成了学生心理的

劣势,那就是胆小、羞怯,怕见生人,不能敢想敢说,这样给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足够的对 事物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要让学生写出具体、生动、内容丰富的文章来,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要做“无米之炊”。

教师情况:我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虽然都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但在作文教学方面依旧存在经验不足的现实情况。新体系作文课题虽然只有5个字,但是要实现这5个字任务相当的艰巨。因此,这个学期我们要继续加强对课题老师的专业化、系统化培训,尽快跟上教育变革的步伐,争取作文课题出一定的成绩。

教师们接受新鲜知识、理论的途径有限, 对课改的方向不够明确,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念的领会不够深刻。同样的,对新课程背景下作文的改革理念,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更是只能得到一知半解。再加上学校、家庭、社会等因素导致部分家庭文化背景教育观念落后,经济条件的不宽裕,都对学生的知识的吸取、能力的培养有重大的影响。

三、科研目标:

教师目标:能够发挥和形成教师的教育特长、教学个性和创造性,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将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作文教学经验提升为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学研究的新理论。

1.深入学习新课标、学习本课题有关方面的理论,在其指导下,通过研究,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作文教学新观点、新理念及生活化的作文教学目标体系和模式。

2.在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加强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密切结合,更新观念,形成新的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张扬,不断提高学生习作的水平

3、按时参加集体备课,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内容的有效性上好课题研讨课,积极利用好网络资源和集体的力量,共同成长。

4、认真做好每一次活动记录,并定(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学包粽粑作文)期交流,做好总结,形成论

文的形式。

学生目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训练,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改善习作环境,让习作的过程成为一种独特的享受。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促进身心发展,增加学生语言文字实践的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习作素材,提高学生习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课题研究范围:

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作文教学。本课题的研究是建构以提升学生发散性思维为目标的系列性作文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爱习作、会习作、习好作,从而提高中、高段学生习作时的选题广度、选材广度、立意广度、表现手法广度等。

1、着力于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养成习作习惯。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学生对写作训练有浓厚的兴趣是教学的最大成功。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亲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增加作文的素材,发挥潜能,陶冶情操,增进学识,锻炼能力。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 在课堂作文训练中,教师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实现“生活向作文的转化”,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作文内容要让学生想表达,要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让学生渐渐喜欢习作。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习作评价方式,如取消不及格分,作文实在不行的暂不打分等方式,实行自批互批,家长批,社会批,面批,重批等。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这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所要追求的。

(2)在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上下功夫。良好的习惯有赖于长时间的培养,但一旦习惯养成就会接响一生。为了儿童一生的发展着想,在我们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要把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着重培养下列习惯:独立主动地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的习惯;重读、跳读、精读、猜读的习惯;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句话记录,作素材笔记的习惯;做资料卡式剪报等词句段积

累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限时作文、快速作文的习惯;让耳朵做“老师”,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保存作文本重读整理的习惯;主动应用语言实践的习惯。

2、着力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语言。

(1)教师的习作指导课要研究一些新训练:如口语交际的训练、大胆的想象创作训练、序列作文的训练、实践应用的训练等。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多层次训练。

(2)小学作文教学语言训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儿童的语言。因此,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的实际,不要强求儿童选材典型,结构独特严谨;不要希望全体学生的作文文句生动优美,但是必须要求学生作文文句具体通顺。具体通顺是小学生学习语言合理合适的要求,字正句顺,把事情写得比较具体清楚,学生应该也可以通过努力做到。只有做得到的要求,才有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作文,是作文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作文教学才有价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才有可能。用儿童语言表达儿童生活和情感是顺畅的、自然的、优美的。

五、本学期具体工作目标:

1.积极进行《新体系作文》的探索与研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追求务实精神,营造求真、科学严谨的教研氛围。

2.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深化对新课程的认识,提高理论素养,从理论上指导课题研究的实施和课堂教学的改进。

3.按时参加集体备课,围绕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内容的有效性上好课题研讨课,积极利用好网络资源和集体的力量,共同成长。

4.认真作好每一次活动记录,并定期交流,作好总结,形成论文的形式。

六、工作措施及方法:

1.重视课前的教材研究与课后反思,开展单元教材研究,集众人之智,学大家之长,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对教法的研究。上好研讨课,健全活动档案,做到有计划,有活动记载。

2.积极进行理论学习、说课、评课、沙龙研讨、录像赏析、听名

师作文课等活动充实课题组活动。捕捉课题研究信息,搜集教学资源,加强信息交流,以便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3.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理论知识,定期交流,做好小结,利用空余时间阅读教育书籍,写好读书笔记,不断积累经验。

4.教师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好努力的目标。

5.开展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具有特色的习作训练,每月欣赏名师作文一次。

七、工作安排:

1. 高、中、低段作文教学组,拟定本学期作文课上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年级组备课组长组织年级组成员讨论,并形成文字材料上交课题组)

2. 学生现场命题作文竞赛(1-6年级)

3. 学生习作展。

4.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收集读书笔记、读后感、片段摘抄等资料。

八、具体活动内容

三月

1.组织课题组老师进行课题研讨,继续培训老师;

2.制定作文课题计划,探索学期研究工作。

3. 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四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名师作文课课例或课堂实录。

2.阅读作文教学相关书籍,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3.探索指导写作的方法。

4. 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学生学习养成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片段摘抄的好习惯。

五月

1.继续抓好理论学习和教学录像观摩。

2. 继续阅读作文教学相关书籍,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

3. 学生现场命题作文竞赛。

六月

1.年级组开展学生习作展。

篇五:轻轻松松学作文

轻轻松松学作文

提起作文,学生大多会产生畏惧感、紧张感。很难做到轻松作文,有的甚至讨厌作文。为了使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惧感,我在教学作文中,尝试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作文课,在轻松说笑中去学作文。以下是我在这方面做的一些尝试:

一、 培养兴趣,激发写作热情。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习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使学生乐于作文。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获得能力的报春花。小学生的行为方式大多为兴趣所左右。如果学生在习作方面产生兴趣,让学生欢天喜地地走进习作,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兴趣,上作文课时应尽量不让学生感到作文的压力,应该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作文课,让他们随心所欲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例如:我教作文《自我介绍》时,把这节课放在开学第一天。我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姓名、外貌特征以及性格爱好之后,然后对学生说:“老师很想认识你们,请你们来介绍自己,好吗?”“好!”同学们不约而同地说。其中的一个学生说:“我叫吴晓丽,今年8岁,圆圆的脸蛋,戴着一副眼镜。喜欢扎两根羊角辫,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特别神气!”“说得真好!”我高兴地说。这时,同学们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还有的学生说:“我叫李彤,圆圆的大眼睛,我喜欢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呢!大家都说好看。我爱画画,画得可像呢??”这时,学生心情放松,个个争着说。我让学生一一介绍自己。等学生介绍结束之后,我说:“同学们,你们说得真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们,可惜老师一下子记不了那么多,有什么办法呢?”有的同学就说:“我们写下来,让您慢慢看!老师您就

能认识我们了。”我立刻说:“这个主意很好!”同学们也非常开心。这堂课,我让学生学得愉快、轻松。

二、 把握写作时机,捕捉写作灵感。

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捕捉写作灵感。

1、在学生展开想象时作文。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只要教师善于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灵感,就会有一篇篇想象作文“出世”。例如:学生在学习《七色花》后,同学们都渴望有一朵七色花。我就抓住这一时机,说:“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可以有七个愿望,你想做些什么?”同学们个个兴奋,想象丰富,踊跃发言,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都说得头头是道。

2、在学生陶醉于美景时作文。

人在欣赏美景时容易流露出情感,用情感来作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有血有肉”,有真实感。就如叶圣陶先生说的,“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例如:有一次,学生来到教室,就讨论学校的九里香开了,从远处就能闻到香味。我立即组织学生一起观察学校的美景。学生个个神采奕奕。学生观察到:学校的九里香开出了一朵朵洁白的花,害羞地躲在绿叶丛中,使人感到特别清纯、柔和。花虽小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整个校园也浸在浓浓香味之中??由于是学生亲身观察体验的,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具体、生动。

3、在学生情有所动时作文。

叙事情作文找材料并不难,但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知道写什么,什么事值得写。有的就胡编乱造,没有真情实感,有的记流水帐。如

果能在事情发生之时立即写下来。学生印象深,感情真,往往就能写出好文章。例如:一天下课时,我在走廊看见我班的学生晓君正搀扶同学嘉慧去散步。因为嘉慧天生脚有点跛,走起路来很吃力。因为有了晓君的搀扶,嘉慧走得很轻松,也很开心。我看了很感动,这不正是体现了友情和关爱吗?上课时,我向全班学生说了这件事,原来大家都曾经帮助过嘉慧同学。我让学生记下这件事。其中嘉慧同学写的作文《我不幸运,但很幸福》,写得非常好。我在班上念这篇作文时,很多同学都流下了眼泪。

三、 积极实践,让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实践,没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用心体会,就不会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我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作文。例如:写《一件你喜欢做的事》,我组织学生在班上做手工,要求他们想想做这件事的时候,有什么乐趣?遇到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结果同学们做出了各种各样漂亮的卡片、纸鹤、泥人、飞机模型等等。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了作文。其中有的同学说得很生动:“我喜欢捏泥人,我左捏捏、右捏捏,泥人还未完成,自己也快成了泥人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四、 用信心扬起学生乐于作文的风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渴望让人认同的心理。适当的赞赏能激发学生的习作能力。因此,我在习作教学中,经常称赞学生习作,学生就会心情愉快,消除对习作的恐惧心理,就会乐于习作,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1、用批改称赞学生。

老师的肯定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我在评改作文时,只

要符合作文要求一律评优,并努力寻找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一个标点符号用得好,我都会给予肯定、表扬。我常常用“你写得真棒”、“好样的”、“你真厉害”、“加油!你一定能行的”等评语。有时,我还会用英语的形式表扬“good”、“very good ”等评语。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评语,只要你注意他们的表情,他们都会露出满意的笑容。此时的我也是无比开心的。

2、用成果去激励学生。

当学生的习作得到老师的肯定、赞赏时,学生就会更加努力。我组织学生习作竞赛,在班级收集佳作,制定成《佳作集》,在校园阅读。对优秀的习作,我推荐参加县、市甚至全国比赛。当班里的郑爽同学获得全国奖时,同学们都非常羡慕,从而增强了学生习作竞争意识。

当写作变成一种乐趣的时候,它已不再是一道道难跨的坎,而是一次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喜欢作文,易于动笔,乐于作文。作文不再是学生望而生畏的任务,而是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共2125字)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