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5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8:33 体裁作文
武汉长江大桥作文500体裁作文

篇一:关于武汉的文章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桥。全桥总长1670米,其中正桥1156米,北岸引桥303米,南岸引桥211米。从基底至公路桥面高8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

正桥的两端建有具有民族风格的桥头堡,各高35米,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7层,有电动升降梯供人上下。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5年9月,于1957年10月建成通车,全长1670.4米,其中正桥长1155.5米,两端引桥长514米,正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木结构梁桥,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桥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为128米,桥下可通万吨巨轮,八个桥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采用“大型管柱钻孔法”,这是由我国桥梁工作者所首创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着我国桥梁工作者的机智和精湛的工艺。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筑设计,极富中国民族建筑的特征,在桥面两侧,是铸有各种飞禽走兽的齐胸栏杆;大桥的两侧是对称的花板,内容多取材于我国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有“孔雀开屏”、“鲤鱼戏莲”、“喜鹊闹梅”、“玉兔金桂”等,极具民族气息;在大桥两端是高约35米的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桥头堡的堡亭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红珠圆顶,桥头堡内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厅之中有建桥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游人观看、欣赏,追忆逝去的岁月,感触英雄的博大气概。

与武汉长江大桥一并落成的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和观景平台,他们与武汉长江大桥相互依偎,碑高6米,重20余吨,南面镌有毛泽东同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诗句,观景平台则是游人赏长江、看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

武汉长江大桥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精湛的技艺。八个巨型桥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与菱格带副竖杆使巨大的钢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气象; 35米高的桥台耸立在两岸,给大桥增添了雄伟气势。从晴川阁、龟山、大桥到莲花湖、蛇山、黄鹤楼,绵亘连接,相得益彰,组成一片宏大连绵、美丽动人的景点群。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篇二:桥 作文

以“桥”为话题作文

一 审 题

说到桥,你一定读过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这是科学家的形象比喻。从“桥”的含义看.一指桥梁.架在河面上,把两岸接通的建筑物;一指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桥”有形的.也无形的。

有形的桥,从建筑材料分,有土桥、木桥、石桥、铁索桥、钢筋水泥桥等;从桥的形态看,有平桥、拱桥、浮桥、吊桥、立交桥等;从桥的功用看,有行人桥、公路桥、铁路桥、海桥、观赏桥等。从名气看,有“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长江大桥、“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的赵州桥、“卢沟晓月”的卢沟桥、“十八勇士飞渡”的大渡桥、许仙和白娘子相遇的断桥。

无形虚化的桥,如婚介的鹊桥,可以由牛郎织女写开去,构思感人的爱情故事。

也可写西湖的断桥许仙白娘子的悲欢离合,感慨,年轻人的悲欢离合。

也可以写当你通过独木桥,漫步石板桥,穿行立交桥,观察斜拉桥,欣赏“小桥流水人家”时的感想。如吴冠中的《桥之美》

二 构 思

▲以“桥”为中心词,在前面加上修饰语言,例如“鹊桥”“连心桥”““理解之桥”“友谊之桥”“智慧之桥”??可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或综合几个角度来写。

▲可以“桥”为线索,写一件与“桥”有关的故事,倾诉着令人难忘的情思。

▲可以“桥”做比喻,由有形的桥到无形的桥,寓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 具体如下

1.向读者介绍桥,写成说明文。(这是最浅的写法)

①介绍桥的作用和特点,从古到今,由结构到造型,调集有关材料,加以整理研究,介绍形形色色的一座或多座桥

②可以选择一两座有代表性的桥集中介绍,如:武汉长江大桥、上海黄浦大桥,家乡的祥云桥,北京的立交桥等等

③介绍你熟悉的家乡的一座有特色的桥。

从这个角度写的文章,用的是说明文体裁,要求语言准确,可以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等办法。如果你想好了,还可以用拟人的方法。例如:××××桥自述等。以讲解员的身份解说某座桥也不错。内容可以介绍有关桥的知识,可以反映科学智慧。

2.记叙桥的故事,写成记叙文,这种文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①用桥做线索,把你记叙的事情串连起来。

②通过某一个见证人的观察,描写桥在不同时代的演变发展来突出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 例如过去是一座什么样的桥,现在是什么样的桥。

比如可以写我们家乡,县城或乡村的桥由土桥变石桥的经过??

以时间为序来反映家乡的变化 ,生活的变化,故乡的桥,

如: 晚上,如果站在桥边,四处观望,不管近处还是远处,一切都变得很美,什么风景都看得清清楚楚。在灯光的衬托下,连河水也被映得波光粼粼,来往的行人、车辆,不断从桥上经过更是反映了一个小城乡

③写与某一座桥有关的人和事。在这个故事中桥是具体的,例如在桥头,老朋友久别重逢;在故乡,小桥边儿时的友情至今难忘;在异国,由桥引起对家乡的思念等等。由此产生的人间恩爱情仇,情感感人至深。 可写在生活中,有人建桥护桥;有人拆桥毁桥的故事

比如某考生,以桥“桥”为中心话题构思了小故事

老张和老李在雨后的一天碰巧一起经过家乡西边的小桥,老李看到 坑坑洼洼的桥面抱怨不停,扛起心爱的自行车嘴里嘟囔着抱怨着去赴宴。老张默默无言,返身回了村,从自家推来了沙子和石子??

傍晚吃了酒的老李回来了,当他又扛起自行车准备过桥时才发现不知何时桥已修好了??

再如可写“外婆桥”

“孩子,抓好车帮,过桥了,风雨中外婆紧蹬三轮,接我放学回家,借写桥回忆疼我爱我的外婆??

3.还可以写一座无形桥。如心灵的桥,友谊的桥等.

(1)、人与人之间常常产生误解,所以需要感情沟通、信息交流的桥。可写构思故事写《连心桥》父子、母女、师生之间、邻里之间,有误解到心灵沟通的故事

如一考生:写回家后猛然发现她的日记被打开了,母亲神色慌张的从房间走出来??

从此母女产生了隔阂,特别是女儿对母亲产生了误解,后来沟桥连心??

如①两个发生误会的好朋友通过沟通和好了。

②老师和同学经常交流谈心.

③两件事通过努力联系上了。例如两件生意通过某种努力谈成了。

⑷对外开放、国内与国外有了联系、党领导人民走向了富裕之路、台湾和大陆有了往来,国民党主席来大陆, 可写海峡两岸的血脉桥等,可以桥为第一人称发表渴望统一的呼声。

(2)、考生的独木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仅走高考这一条路??向父母向教育发出自己的呼声??

(3)、因特网的信息桥。因特网连接你我他,有缘结识了知心的朋友,网络——心灵之桥,你让我跨越时空的距离,在温馨的驿站中,挥洒浪漫;你消除了心与心的屏障,让我在真诚的心田里,放牧情怀。明天,我将在人生旅途中继续风雨兼程,只要有网络架起的心灵之桥,我就不再畏惧坎坷泥泞,不再害怕苦雨凄风 。为了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理想,我将一路潇洒前行!

(4)、也可写信息技术给我开阔的视野,对我的学习的巨大帮助??

(5)、连接海外游子与祖国的思乡桥,可写海外华人渴望回乡??

4.用桥做象征物来抒写某种情感。

在自己成长成才的过程中,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就是我们的桥。他们承载着我们,任劳任怨,默默无闻,所以可以歌颂他们。写象征的桥,赞美他们歌颂他们

▲如 :在我心中,有一座桥指引着我的人生方向,伴着我走过每一天。母亲是桥,母亲是带领我们走向生命的桥??

又如:桥是一个永远不落下... 每天上下学都要从桥上走过,当车轱辘从硬硬的钢筋混凝土上压过时,由桥我想到了我的父亲,父亲如桥??

▲又如:身处教室中,老师讲课的声音似一股清泉,带着某种力量注入我的血液;粉笔与黑板的撞击像一首动听的乐曲,美妙的旋律,师爱如桥??

▲再如:同学之间如果建立起友谊之桥,可以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快乐。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座快乐的友谊之桥??

5、可写散文

由桥说开去

如 友情之桥,那潭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依旧如故吗?李白与汪伦的友情随之沉积至今,忘不了那仍依惜别的友人深情的目光和一份仅存心底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默契,还有什么不快吗?举杯与朋友畅饮,对影成三人独酌,让人神伤,远在天涯断肠人的自饮让人心碎,这友情之桥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有人为你祝福、祈祷,潭水依然如故,友情越积越深,一叶素笺为你寄去相思,一封飞鸿让我们永记潭水般深厚的友情。

6、可写读后感

如读《斑羚飞渡》后感叹那用生命架设的那架彩虹桥

这样一想,写“桥”这篇作文不是思路洞开,不尽才思滚滚来吗?由以上我们探讨的这个例子可以举一反三,无论写什么命题形式的作文,打开思路的方式有相同之处。

总之,话题作文也好,命题作文也好,要迅速打开思路,总结起来,无非是这样的做法:从正面到反面,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从具体到抽象,从客观到比喻,从一点到一面,从自己到他人,从这一表达方式到那一表现手段。初想一大片,再想一条线,像我们上面夜阑人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桥是什么?它仅仅是一条放大的板凳吗?

三 注 意

1、要以“桥”为中心,要多扣题,特别是开头和结尾

2、不要局限于物化的实际的桥,最好写虚化的象征的桥,这样才会不拘一格,写出新意,得到高分。

3、要内容具体,语言生动。说明文要抓住桥的特征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构思故事要写好具体的情节。

4、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整洁,达到600字,这也是高分作文的关键。

篇三:建国60周年作文5000字

建国60周年作文5000字

建国60周年作文5000字

1、绚丽多彩的服饰

①刚建国时期——新旧交替,革命特色

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此外还时行西装和中山装。晚年的孙中山经常穿的服装在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中间显得格外突出,人们把这种服装称作中山装,并把它的款式与孙中山的革命信仰和原则联系在一起,比如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袖子上的三颗纽扣则代表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中山装成为国民革命的象征,实际上国民党早已叛变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穿衣打扮与革命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西装和旗袍被看作资产阶级情调,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了将近20年。中山装和列宁装成为人民的普遍选择。开国大典时,新中国的领导人第一次在天安门城楼上集体亮相,毛泽东和他身边的领导人穿中山装的形象更是引起世界瞩目。男性穿中山装,显得庄重、精神。中山装十分正统,上衣的纽扣很多,四个口袋也都平平整整,但样式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后来演变成经过一定改进的人民装。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种来自苏联的双排扣制服——“列宁装”,在参加工作的女性中流行起来。它因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常穿而得名,样式为西装开领,双排扣,各有三个纽扣,腰中束一根布带。这款服装后来竟成了无数中国女性最崇尚、青睐的“时装”,其中,革命女干部几乎是人人必穿列宁装,以显示其革命。 ②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50年代的人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朴素是时尚。年轻姑娘们曾一度爱上了男式背带工装裤和格子衬衣。1956年,三大改造开始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的时候,流行的色彩也从蓝色、灰色变得丰富多彩了。从苏联传入的连衣裙“布拉吉”成为最受欢迎的服装。布拉吉裙在中国的流行,得归功于一位苏联的领导人。这位领导人来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的服装不符合社会主义大国形象,“女性应该人人穿花衣,以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面貌”。于是,色彩鲜艳的布拉吉裙成了各大中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在讲求勤俭的年代,美丽的服装大多是家庭制作而来。巧手的姑娘和母亲们按照画报上的服装裁剪式样,自己动手,使军装变得合身,棉布衬衣变得漂亮。而此时的中山装成为中国最庄重也最为普通的服装,那时拥有一套毛料中山装是令人羡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装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两支钢笔,则是有知识、有文化的表现。后来,有人根据中山装的特点,设计出了款式更简洁、明快的“人民装”、“青年装”和“学生装”。还有一种稍加改进的中山装,就是将领口开大,翻领也由小变大,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共和国的领袖毛

泽东就特别喜欢穿这一款式的中山装。以后,国外有人便将这一款式的中山装称作“毛式中山装”。从那时开始,中山装的流行持续了近30年的时间。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三年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0年棉花大幅减产,棉布定量为每人21尺。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一位漫画家曾经形象地描绘出“人人一身蓝”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青少年喜欢穿一身草绿色的军装,头戴草绿色军帽,肩挎草绿色书包。这一身在当时来说可算是很奢侈、很有派头的了。当然,艰苦朴素还是那时最主流的时尚。为了表现自己的艰苦朴素,有人甚至将新买的衣服在水中做旧,或者在并未被损坏的衣服上打上几个补丁。这种今人看来相当可笑的行为,但在文革十年中盛行一时。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还有一首歌,也同样飘荡在建国初期的大街小巷:勤俭是咱的好传统呀,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离不了??

但是,即使在色彩单一的年代,人们的爱美之心也依然会流露出来,一位摄影师把这种流露称之为“挡不住的春光”,这种自然而然传递出的美的追求,是一个时代留在人们脑海中深深的印记。

③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8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个年头。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穿着越来越丰富,色彩也从单一的蓝色灰色变得五颜六色。当时上映的国产故事片《庐山恋》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影片。久违了的爱情故事,加上片中女主角新颖的时装,都令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在影片中换了多少套衣服,成为当时年轻人讨论的热门话题。这一时期,戴太阳镜、留长头发、穿喇叭裤、蝙蝠衫成为时尚,很多人看不习惯,但年轻人却从中找到个性和自我的感觉。

1981年成立的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成立,尽管当时只以“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的名义招生,但令举办者感到意外的是前来报名的人数是预计的四倍。三年后,这支表演队出访欧洲,引起了轰动。西方舆论惊呼:“毛泽

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来自中国的时装旋风,带给世界一个开放的新形象。 1984年,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在美国洛杉机奥运会上实现“三连冠”的时候,北京流行起了运动装。色彩鲜艳的运动装成为爱美的人们首选服装。人们几乎随时随地地穿着运动服,甚至还成为了学生的校服和工人的厂服。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2、日益丰富的饮食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社会历史的变迁。

①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②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

粮票是计划经济的产物。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北京从1960年8月起全市饮食业实行凭票用餐,食油、禽、蛋、肉、豆制品、蔬菜也实行限量供应。这一时期票据种类繁多,除了粮、油、布票,还增发了补助豆票、糕点票、高级脑力劳动者补助油票、节日补助油票,有些地方还发放过煤球票、冰棍票、烟酒糖票、豆腐票。在票证盛行的年代,也是物质短缺的时代,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提问:书上112页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票证?

生答:因为生产力水平不高,物质供应紧张,需要用票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以胡萝卜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人们都有些浮肿。

③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深入人心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供求走向市场,粮票消亡成为历史的必然。1993年5月,北京最后停止使用粮票,粮票全面退出历史舞台。一些象征短缺经济的布票、油票、肉票、豆腐票,也相继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今这些时代象征已经成为收藏家手里的珍品。

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了,菜场、超市、大卖场,琳琅满目的食品应有尽有。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动脑筋”: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为什么如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呢?

生答:因为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人们注意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

3、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①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城市居民的住宅大多面积小,设施简陋。如北方的大杂院,南方的亭子间等,十分拥挤杂乱,屋子小得给人以压迫感。农村里,北方内地多为土坯房、窑洞,南方多住茅草房,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②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建国初的破旧民居。一片片鱼鳞状的瓦片取代了破旧的屋顶,墙也不再是石砖砌成的,而是用石灰砌成的平坦而洁白的墙面。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看上去简朴整洁,洋溢着和谐宁静。

③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老式的普通民居已经不能满足人民居住的需要,于是新型的住宅小区拔地而起,楼房鳞次栉比,犹如一座新城。

北京从1998年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危改居民和北京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通过经济适用房,人们理解了什么叫“破旧立新”。一大批居民走出没有厨房、厕所,没有上下水道的老房子,搬进房屋质量有保障、小区环境优美、购物交通方便的新楼房。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武汉长江大桥作文500)

今天,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当我们登上高楼远眺城市流光溢彩的景色时,也可以体会到古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装修也成为热点,风格多样的装修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体现了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

4、四通八达的交通

①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在一般的中小城市,有少量的自行车和人力车。而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 ②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一五”计划期间兴建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新藏、青藏、川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国家整体交通水平有所提高。

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可见人们对于自行车的依赖。但当时的道路建设也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③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很快 在80年代末的中国,出行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买票难,乘车难,运输难。因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当时的铁路客运量每天超载50%,高峰时超出100%,每天有80万人站着乘火车,而全国每年积压的物资则高达1亿5000万吨,南北运输的缺口达6000万吨。

在民国时期,贯通南北的大动脉是京汉铁路,而时代的进步使得它已经满足不了人民的需求。1992年中央作出果断决定:京九铁路三年开通,并且京九铁路的概念已经更新,南端的终点由江西的九江延长到了香港九龙。1993年5月2日,建国以来兴建的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干线开工了。1995年11月16日上午,京九铁路全线铺通。1996年9月1日,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京九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这条钢铁大动脉跨越九个省市,缓解了南北运输的矛盾,解决了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它把即将回归祖国的香港和北京连接在一起,维护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它穿过多个革命老区,给老区人民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高速公路是一个国家交通现代化的一个主要标志。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指标。1984年12月,沪嘉高速公路开始在上海兴建,并于1988年10月31日建成通车。这是我国第一条全线通车的高速公路,从此掀开了我国公路建设史上新的一页。除了跨省高速公路之外,全国许多省

篇四:四年级作文-长江大桥的伟岸

四年级作文-长江大桥的伟岸

小轿车徐徐开出浦口大街,穿过京沪铁路,一会儿又穿过了长江大桥引桥下第一个孔,不料车子突然停了下来。我正纳闷时,老宋却回头说是让我们参观一下长江大桥,这下我高兴极了。车子停在宽阔的公路旁边,许多来往行人,无不要看一看这辆乌亮乌亮的“09”小车。老宋搀着我爬上坡度很陡的桥堍时,好些人都望着我。

或许他们还以为我是个什么“首长”呢!桥头一个解放军站着岗,不让人们进去参观,我踱方步走过去打“官”腔地讲了几句话,也没让我们过去??我凝视着飞架南北的长江大桥,不禁朗诵起两句毛主席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多么宏伟的大桥啊!我檄动得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我恨不得冲过去看看江水的奔流,细细瞧瞧桥梁的结构,并找个最显眼的位置,让我站在“09”轿车的车头左侧摄张气概豪迈的照片??可是,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济于事,真有点“埋怨”那位解放军同志不识时务—不让我这位从“09”轿车里迈步出来的“首长”进去参观,进去选取镜头,心里着实遗憾当时的处境,只得无奈地离去。

篇五: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武汉的第六座长江大桥,第二座公铁两用桥,武汉三环线重点工程。于2003年12月奠基,2004年9月28日开工,并于2008年9月10日合拢,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于2009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世界最大公铁两用桥,下层为可并列行使四列火车的铁道,总投资约110.6亿元人民币。 目录

详细信息

配套立交

交通

相关报道

相关纪录

环境影响

展开

详细信息

配套立交

交通

相关报道

相关纪录

环境影响

展开

详细信息

天兴洲大桥是正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工程由武汉市与中国铁道部合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作建设。天兴洲大桥位于武汉长江二桥下游10公里处,西北起汉口平安铺,东南止武

昌武青主干道,主桥长4657米,主跨504米,公路引线全长8043米,铁路引线全长60.3公

里,全桥共91个桥墩,总投资约110亿余元,其中主跨为504米,超越丹麦海峡大桥成为当

今世界公铁两用斜拉桥中跨度最大的桥梁,它将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的我国的第二座公路

铁路两用斜拉桥,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座按4线铁路修建的大跨度客货公铁两用斜拉桥,可

以同时承载2万吨的载荷,为世界上载荷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同时武汉天兴洲大桥也是中

国第一座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运营的大跨度斜拉桥,其4线铁路为京广高速铁路和沪汉蓉客运

专线,其中沪汉蓉客运专线设计时速250公里/小时。上层为6车道公路,设计时速 80公里 ;

下层为可并列行驶四列火车的铁道,设计时速 200公里 。公路引桥长 5.1公里 ;新建铁

路线长 22.6公里 。

配套立交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大桥两端共4座配套立交,分别为:汉施公路、和平大道、友谊大道和青化路立交。 汉施立交为两层半苜蓿叶式互通立交,和平大道立交为两层环喇叭式互通立交,友谊

大道立交为二层部分迂回式互通立交,青化路立交主线全长2442.5米,桥宽27米,为全互

通立交。

天兴洲大桥公路引线建成后,不仅在青山区与汉口之间开辟了新的过江通道,还将对

解放大道下沿线、和平大道、友谊大道、武汉火车站的交通疏解起到重要作用。

交通

这座大桥拉通了我国铁路南北第二条大动脉:京广客运专线和东西重要通道——沪汉

蓉铁路。同时也是武汉三环线高速路的最后一段工程。

相关报道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气势宏伟,建设规模宏大,其工程量相当于武汉长江大桥和芜湖

长江大桥的总和。大桥于2004年9月28日正式动工,它集众多桥梁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

新设备于一体,是继武汉、南京、九江和芜湖长江大桥后,我国公铁两用桥梁建设的第五座

里程碑,代表当今国内外桥梁技术最高水平的标志性桥梁工程,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次

新的跨越。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按四线铁路修建的双塔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

拉桥

建设中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其正桥全长4657米,全桥共91个桥墩,混凝土总量约85万方,其中公铁合建部分长2842米。上层公路为六车道,宽27米。下层铁路为四线,其中两线一级干线、两线客运专线。南汊主桥为(98+196+504+196+98)米双塔三索面公铁两用钢桁梁斜拉桥。斜拉桥主梁为板桁结合钢桁梁,三片主桁,桁宽2×15米,钢梁全长1092米,钢梁总重量为46000吨;主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承台以上高度为188.5米;每塔两侧各有3×16根斜拉索;索最大截面为451φ7毫米镀锌平行钢丝,最大索力约1250吨,索最大长度为271.9米,重41.2吨,斜拉索总重量为4550吨。

该大桥在当今世界同类型大桥中拥有“跨度、速度、荷载、宽度”四项第一:斜拉桥主跨504米为世界公铁两用桥梁跨度之首;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的荷载,是目前世界上荷载量最大的桥梁;可满足列车250公里的运行时速,居世界第一;主桁宽度30米,为世界同类桥梁第一。主桥首次采用三片主桁、三索面的新型结构型式;公路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和混凝土板结合体系,铁路桥面采用混凝土道渣槽板结合体系。大桥最难点公铁合建部分由我国桥梁建设王牌军——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

相关纪录

4项第一

天兴洲大桥在当今世界同类型大桥中拥有“跨度、荷载、速度、宽度”4项第一:主跨504米,比世界第二的丹麦厄勒海峡大桥长14米;可同时承载2万吨的荷载,按天兴洲大桥4条铁路线加6车道公路推算,荷载能力至少是长江二桥的6倍;铁路桥按高速铁路设计,时速可达250公里/时;主桁宽30米,可同时并行4线火车。

高宗余介绍,天兴洲主航道在南汊,主跨504米是为了满足通航需要。天兴洲大桥又是三环线的组成部分,铁路、公路流量都很大,荷载2万吨才能满足需要。天兴洲大桥是京广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路按350公里/时设计,市区内的天兴洲大桥速度略降。天兴洲大桥通行火车多,按4线设计,因此宽度在同类型桥梁中居首。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