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五四式手枪子弹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23:23:47 体裁作文
五四式手枪子弹图体裁作文

篇一:五四式手枪

五四式手枪主要参数+拆卸方法+使用注意事项

一、战斗性能及主要诸元

1、战斗性能

五四式手枪是近距离射击的自卫武器,在50m内射击效果最好。经过试验,在25m距离五四式手枪能够射空3mm钢板、6cm砖墙、10cm木板、35cm土层。五四式手枪弹头飞到500m,仍有杀伤力。弹头最大飞行距离1630m。

五四式手枪使用子弹是1951年式7.62mm手枪弹,弹匣最大容量8发。战斗射速每分钟约30发。

2、主要诸元(表1)

3、弹道高

手枪射周,瞄准点与弹着点之间的偏差称为弹道高,对各种距离的射击其瞄准的位置是不是的。(表2)(在25m距离弹道高为12.5cm时)

二、主要机件名称

五四式手枪由枪管、套筒、复进机、套筒座、击发机和弹匣六大部件组成(图1)

枪管的作用是赋予子弹头的飞行方向。

枪管内是枪膛,枪膛分为弹膛和线膛。弹膛用以容纳子弹,线膛能使弹头在前进时旋转运动,以保持飞行的稳定性,线膛内有四条右旋膛线(阴膛线),两条膛线间的凸起部分是阳膛线,两条相对阳膛线的距离是枪的口径。

枪管外部有:闭锁凸笋,用于闭锁枪膛;绞链,在连接轴的作用下,能使枪管后部上下活动,形成闭锁和开锁。

2、套筒(图3):

套筒的作用是用以容纳枪管的复进机。

套筒外有:准星和向导口,用于瞄准;检管套,用以规正枪管和抵住复进机的前端。

套筒内有;枪机,用以送子弹上膛,击发和推壳,并能使击锤向后成待发状态;枪机上有击针、击针簧、弹底巢和抓弹钩。闭锁凸笋槽,用以容纳枪管上的闭锁凸笋;导槽,用以与套筒座相连接;复进机巢,用以容纳和规正复进机。

3、复进机(图4)

复进机是由复进簧、复进簧导杆和复进簧帽组成。用以使套筒回到前方位置。复进簧导杆上还有导杆座,用以抵住绞链座。

4、套筒座(图5)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五四式手枪子弹图)

套 筒座是以连接套筒和枪管,容纳周发机和弹匣,并能够便于握持手枪。套筒座上有;连接轴,用以通过绞链将枪管、套筒与套筒座连接起来。边接轴上有套筒阻铁, 能使套筒停在后方位置。卡簧用以固定连接轴。导棱,用以连接套筒并规正套筒前后运动。套筒座上还有弹匣卡笋、板机护圈和握把等。

5、击发机(图6):

篇二:五四式手枪传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96毫米

枪宽:30毫米

枪高:128.5毫米

枪管长:116毫米

全枪重:840克

瞄准基线长:156毫米

初速:420-440米/秒

膛线:4条,右旋

弹匣容弹量:8发

平均最大膛压:1850~2100公斤/平方厘米

初速:420米/秒

射速:30发/分

规定寿命:3000发

射程:50米

军事前沿>武器评说>征尘漫漫五十载:国产54式军用手枪(2)

征尘漫漫五十载:国产54式军用手枪(2)

2011-11-15 15:37 互联网 军事前沿 【大 中 小 】

挥动TT30/33手枪的А.Г.叶廖缅科。注意其手枪末端连接有一条皮质保险绳(又称枪纲),绳的一端拴在使用者的腰带上,以便在意外脱手时能循绳将枪迅速找回。这种设计在54式上也一直沿用下来。

作为读者们最熟悉的国产手枪之一,54式同时也是一支颇具争议的武器。尽管有诸多缺点,但并未妨碍它在国内顺利地装备和使用了半个多世纪,而它的原型——原苏联TT33手枪至今已诞生了70余年。应该说54式的仿制起点是很高的,因为同时代的苏联手枪,没有一支的综合性能可以完全超越TT33,后者是用上世纪2、30年代技术所能造出的最实用和最廉价的手枪,是以低成本制造高质量产品的典范,是一支完全意义上的“战斗手枪”。

从一张照片的背景故事说起

上图是二战期间前苏联最著名的宣传照,挥动手枪的英勇形象留给后人深刻的印象。1942年夏,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按“蓝色计划”向苏军后方挺进。6月12日,守卫在伏洛希洛夫格勒郊外的苏军第4步兵师已连续打退了德军的11次进攻。摄影师M.艾尔伯特所在部队的指挥官因负伤失去指挥能力,此时德军在空袭后再次发动攻势,形势十分危急。第220连指导员А.Г.叶廖缅科挺身而出,站起来高喊:“为了祖国,前进!”带头向德军发起反冲锋。敌人的进攻被击退了,但叶廖缅科却在这次战斗中牺牲,艾尔伯特所拍摄的这张照片成为英雄最后的遗照。

设计师托卡列夫(1871-1968)

叶廖缅科手中的武器正是54式手枪的原型——前苏联TT30/33式7.62毫米手枪。前一个“T”代表生产厂家——图拉(Tula)兵工厂,后一个“T”则是设计者Ф.В.托卡列夫(Tokarev)的姓氏开头。托卡列夫的经历非常独特:他只上过2年小学,全凭天才与实干,从铁匠铺学徒逐步成长为著名轻武器设计师;作为哥萨克他曾在沙俄军队中服役,并参加过一战,但这些都并未影响到各级领导对他的信任,斯大林曾亲自拍板苏军装备由他设计的СВТ38型半自动步枪;1916年,他45岁时才开始从事设计工作,设计TT30时更是已年近花甲。

西方枪械史学家一般认为TT系列手枪的闭锁系统参考了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手枪,但从外形上看,TT更象是去掉了手动保险、同时改用外露击锤的勃朗宁M1903。托卡列夫的主要贡献是根据国情,减化了设计和加工工艺,特别是改进了闭锁系统,将枪管上方的闭锁凸笋改为简单的2条环形闭锁槽,降低了成本,而且加工和维修更加方便。一些细节上也有改进,如弹匣底板可以拆下,而勃朗宁手枪的弹匣底板是铆死的。另外,托卡列夫为该枪选用了与一种根据毛瑟7.63×25mm枪弹改进来的高初速手枪弹,并保持与冲锋枪弹药通用。TT30在1932年生产了首批1000支,1933至1935年间生产了9.3万支,逐步取代了苏军原先装备的纳甘1895式转轮和TK科罗温手枪。1933年TT30进一步改进了击发阻铁、扳机和套筒座,定型为TT33,在苏德战争爆发前的5年内制造了45.5万支。战争期间生产步伐进一步加快,1941至1945年共生产78万支,从而使得TT33成为二战期间苏军使用最广泛的随身武器。

篇三:54式手枪

54式手枪★原苏联的红色经典--TT-33手枪

2014-04-27 17:29:59

归档在 我的博文 | 浏览 35494 次 | 评论 1 条

我们国家的54式手枪可以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54式手枪并不是我们国家自己研制的,而是仿制于原苏联的一款手枪。他仿制的原型就是原苏联的-TT-33手枪,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把产自原苏联的红色经典TT-33手枪。

苏制手枪自30年代以来便成体系。苏军装备的手枪口径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不相同,其中最有名气的是TT33托卡列夫7.62毫米手枪、IM马卡洛夫9毫米手枪和 ICM 5.45毫米手枪。

在卫国战争时期,苏军的战斗序列中有一款手枪受到广大官兵的欢迎与推崇,它就是与后来的AK-47相齐名的TT-33手枪。

这款由苏联轻武器设计家托卡列夫设计、图拉兵工厂生产的TT-33手枪是一支誉满全球的名枪,与AK-47自动步枪一起被各国军界誉为轻武器中的“红色经典”,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不仅装备和使用,而且大量仿制。“TT-33”中的两个T在俄文中分别代表着“图拉”和“托卡列夫”。 在那幅著名的卫国战争时期的照片中,那位英勇的苏军军官手持的就是这款TT-33;在苏联1985年出品的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中,那位后来成为“苏联英雄”的加夫里洛夫少校在布列斯特要塞里使用的也是这款TT-33手枪。

苏联为什么要开发这种手枪呢?那是在第一世界大战结束后,各国为增强手枪的火力强度,相继开发并采用半自动手枪作军用制式手枪。譬如:日本于1925年装备“南部14年”式手枪后,1934年又开始装备94式手枪;意大利开始采用伯莱塔M1934式手枪;德国的情况比较特殊,由于它是“一战”的战败国,被规定不能生产军用武器,于是转而生产小型警用手枪,瓦尔特公司于1929年和1931年相继开发的PP、PPK式手枪是最早采用双动/单动击发机构的手枪。

而在苏联,十月革命后的苏军仅装备了纳干式7.62毫米军用转轮手枪,因此开发国产半自动手枪迫在眉睫。于是,图拉兵工厂技术主任托卡列夫于1930年开始着手设计苏联版的半自动手枪。他以勃朗宁设计的柯尔特M1911手枪为蓝本,进行简化修改后于1930年试制成功一种新枪,该枪弹匣容量8发、全长196毫米,全重850克,口径7.62毫米,主要发

射口径7.62毫米、弹长25毫米的托卡列夫手枪弹。此外,由于公差的原因,该枪也能发射毛瑟7.63毫米手枪弹药(弹长25毫米)。经过国家验收试验后,该枪正式成为苏军制式手枪,并以图拉和托卡列夫的缩写TT将该枪命名为TT-30。该枪的特点是在套筒座內部组装了包括扳机、解脱杆、弹簧等的成套击发机构,枪管后部的两条闭锁突筋象M1911那样仅设在枪管上部。 到了1933年,TT-30的击发系统(击锤、阻铁等)改为可从套筒座分解的标准件,枪管后部的两条闭锁突筋改为环状,并稍微加大解脱杆,改进后命名为TT-33。老式的TT-30于1935年停产,而新式的TT-33于1939年才开始批量生产。

TT-33手枪的资料为:

口径: 7.62mm

弹头初速: 420m/s

有效射程: 50m

最大射速: 30发/min

弹匣容量: 8发

全枪长: 195mm

全枪重:

(含空弹匣)0.85kg

(装满子弹)0.94kg

枪管长: 116mm

瞄准基线长: 156mm

TT-33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类似勃朗宁手枪和美国M1911式手枪结构。它的枪管下方有一个铰链环,挂机柄销插在环中。射击后,枪管和套筒首先一起后坐一段自由行程,然后枪管下的铰链环绕挂机柄销向后转动,迫使枪管下移,使枪管上的闭锁突笋脱离套筒上的凹槽。此时枪管和套筒分离,完成开锁。当套筒推枪管复进簧时,枪管下的铰链环又绕挂机柄稍向前转动,使枪管上抬,闭锁突笋进入套筒座凹槽,实现闭锁。该枪后下端与套筒座用铰链连接。在火药气体压力作用下,枪管与套筒一起后坐。又由于铰链下端固定在套筒上,所以使其上端向后转动,枪管下移,枪管后上方的两条闭锁突筋脱离套筒上的凹槽,枪管与套筒分高,完成开锁。然后,枪管停止后坐,而套筒继续向后,完成抽壳、抛壳、压倒击锤等动作。

击发机构由击锤、阻铁、解脱子、扳机、击锤簧和阻铁簧等部件组成。击锤为圆形扳齿式,解脱子用于防止提前发射和半自动射击时连发,并且兼作扳机杆。击针采用简单的定位方式,而不是M1911的击针限制板系统。弹匣容弹量8发,弹匣的外形及托弹板形状均与M1911相似。

TT-33式手枪的握把为立式,两侧的镶板通过內侧的T形、矩形定位片固定在握把框架上,外侧表面有纵向防滑刻纹,中部有“五星徽章”和表示苏联的“CCCP”标志。瞄准装置由固定式觇板准星和U形缺口式照门组成。小的觇板准星比M1911的圆顶式准星更容易瞄准。准星宽度和缺口宽度均为1.9毫米。

TT-33手枪所用的,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又称7.62×25mm手枪弹。此弹是苏联由

7.63mm毛瑟手枪弹改进而来,1930年在TT-30手枪上首先使用,在二战中广泛使用于TT-30/33手枪和PPSh/PPS等冲锋枪上。战后此弹成为原华约国家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制式枪弹,使用范围很广,中国、捷克、波兰、匈牙利、南斯拉夫及朝鲜等国都大量生产装备过,至今仍是中国等一些国家的现役枪弹。在西方也有不少民间弹药公司生产,以满足俄式武器收藏者和射击爱好者的需要,我国北方工业公司也曾向美国大量出口过此种枪弹。

二战苏军最著名的波波沙冲锋枪就是使用的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波波沙冲锋枪射速快,子弹威力大,是当时的巷战利器,波波沙在斯大林格勒和柏林战役激烈的巷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7.62mm托卡列夫手枪弹的穿透力在手枪弹中是数一数二的,你要说对防弹衣的效果,那还真的是托卡列夫手枪弹比9mm鲁格弹好的多,现在的IIA、IIB以下的防护级别的防弹衣都没能力挡住托卡列夫手枪弹在有效射程内的射击。

到了1951年,由于苏军采用9毫米马卡洛夫手枪作军用制式手枪,使TT-33在苏军中撤装,至1953年停产。TT-33经历了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是一支动作可靠的优秀手枪,

因此得到众多国家的青睐,被大量仿制。匈牙利的仿制枪称为48式;南斯拉夫的称为57式;波兰的称TT式;中国1951年的仿制枪称51式,1954年改进后称54式。

1951年,我国即对苏联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进行了测绘,利用从苏联引进的机床和设备,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首先仿制成功1951年式7.62毫米手枪。不过,由于51式手枪的研制无论从人员技术上,还是从机器设备和制造工艺上,都是以苏方为主进行的,因而51式手枪实质上只是对苏式TT30/33式7.62毫米托卡列夫手枪的简单模仿,算不上国产第一种手枪。

时至1953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有关产品的图纸及技术资料,并通过人员培训、聘请苏方专家、调整生产线等措施,开始了对新产品的试制工作,尤其对51式手枪在抗美援朝作战中暴露出的不足进行改进。 比如:改迸握把形状,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军人的手形。到1954年,终于设计定型了国产1954年式7.62毫米手枪,随后该手枪便开始在部队中大量装备。54式手枪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军队中列装的第一种手枪,它的列装宣告了我军装备“万国牌”手枪历史的结束,为国产手枪的发展掀开新的一页。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TT33手枪已经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了。其实在现在看来TT33 手枪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首先八发的弹容量已经落伍了,现在的主流手枪的弹容量都已经达到了十几发以上了。此枪只有击锤保险,保险性不高,而且他的单动射击模式和双动模式相比也不是方便,特别是射击时枪口上跳严重,不易控制。木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人,使用TT33手枪是打不出好成绩的。

这是一张视频截图,在电影《黑鹰坠落》里面,索马里人用TT-33手枪向被困的美军士兵近距离射击。

TT33手枪虽然已经诞生了八十多年了,但是就像AK一样,在世界各地仍能看到他的身影以及他的仿制品,在非洲各国,,无论是军队的装备,或是各民用领域,TT33任然经常可以见到,比如说在津巴布韦,除了军队里面还准备有TT33之外,民间的各保安公司也装备有大量的TT33及其仿制品,大量的准备原因就是因为便宜,在津巴布韦的枪店里,一把赞新的TT33及其仿制品也只卖300美金左右。远远低于其他的各种手枪价格。这也是TT33手枪能够活跃在各个地区的原因。

虽然TT33手枪已经老矣,原来猎装TT33手枪的大多数国家都已经将他退役或即将退役,但是由于他和AK47一样便宜皮实,他仍然会活跃在一些地区,和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代红色经典,他在世界轻武器的历史上也留下了自己辉煌的足迹。

2014.04.27.

篇四:史密斯.威森M&P Pro半自动手枪

史密斯.威森M&P Pro半自动手枪

文章提交者:bigbore 加贴在 军品鉴赏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219-0-1.html

前段时间发了个该枪的贴,有人觉得简单了些,这次发个详尽的大家慢慢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基本数据

口径:9毫米巴拉贝鲁姆

发布年份:2008年

扳机力:2公斤/20牛顿/4.5磅

枪管长度:127毫米/5英寸

弹闸容量:双排装17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尺寸:216毫米/8.5英寸(长度) x 140毫米/5.5英寸(高度) x 30毫米/1.2英寸(厚度)

重量:737克/26盎司(不含弹闸),1911手枪比其重50%,伯莱塔92FS/M9比其重29%。

材料:黑色处理的不锈钢套筒,枪管和枪身骨架, Zytel塑料聚合物枪身,握柄后方可使用三种不同尺寸垫片

机械瞄具:光纤管准星,Novak式全黑缺口

史密斯.威森的半自动手枪远不如其转轮手枪出名,其出产的塑料枪身半自动手枪之前有模仿格洛克较多引上官司和不太成功西格玛系列。史密斯.威森吸取了第一次尝试的教训,2005年推出了重新设计的塑料枪身的半自动手枪M&P。问世后明显比以前的西格玛系列受欢迎,被多个美国警察局选用,有些仅在M&P问世一年之内,如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警察局。现在该枪成为格洛克在警用市场的有力竞争对手,有些警局就是淘汰格洛克而换装M&P,比如底特律市警察局。

民间喜欢跟风,警察用伯莱塔,大家用伯莱塔,警察用格洛克,大家买格洛克。史密斯.威森的M&P也不例外,在民间同样很受欢迎。M&P推出几年后,为了增加市场占有率,满足实用射击比赛(USPSA即美国版IPSA,和IDPA)的要求,推出了针对这个市场的M&P Pro系列。主要改动是加长枪管,改进扳机击发和使用适合比赛的瞄具。枪管比标准型增加半英寸(12.7毫米);击发阻铁改换为不锈钢切削加工的比赛型,感觉更好,扳机力也相应减轻;瞄具则使用能在日光下帮助迅速看到准星的光纤管准星。这些改进对比赛有帮助,但对平时携带来说没有太大好处,扳机轻容易击发但在自卫情况下不一定紧张是好事。光纤管经常受套筒强大震动和清洗剂润滑油侵蚀,不如铁制准星寿命长,但作为比赛用更换损坏的光纤管非常容易,一个打火机一把剪刀一段光纤管一分钟就搞定了。如果大家看到过以前的帖子就知道原来光纤管是绿色的,结果有一天自己飞走了,最近我换上了红色的,想比较一下哪个更容易在高速射击时用眼睛来跟踪。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所以大家眼前的这支M&P Pro的主要用途是比赛,也是我使用该枪的唯一目的。如果一定要改为自卫携带当然也可以,不过我会安装一个更重的扳机复位弹簧来增加扳机预行程和扣压力并改用更加耐用的准星。

下面的图片是上周末发射完两百发左右后拍摄的,基本没有擦拭过。我自己一比较懒,二是信任现代枪支,有时间更愿花在练习或其它事情上。一般一千发左右才会维护分解擦枪。平时外部擦干净,关键磨损部位上两滴油就完事了。这支枪有人在测试时五千发内不做任何清理也完全工作正常,看来我一千发左右擦一次还有点保守,哈哈。

整枪,枪套材料是刀套枪套常用的Kydex塑料,拔枪一旦离开锁定(通常利用塑料自身弹性和摩擦力锁定扳机护圈)位置后会非常爽滑,比一般塑料和皮质枪套速度都会快。

红色反光带是我自己贴的(有人是刷红漆),作为辅助视觉提示,保证弹闸准确到位,最大限度缩短更换时间。现在好像用不用都差不多,但就留在那儿了。要是握柄下方开口没有略为增大的枪就不能这样,不然换弹闸会把反光带刮下来带进枪中,说不定还给上了膛,那就要了命啦。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套筒前端M&P Pro刻字和红色光纤管准星

枪口细节:枪管,复进簧导杆,套筒座下附件导轨

篇五:快速出枪与快速射击训练

快速出枪与快速射击训练

摘要: 快速出枪和快速射击与传统射击训练模式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本文指出出枪、瞄准、击发是快速出枪和快速射击的重要步骤,加强这三个方面的训练就能达到快速出枪和快速射击的目的。

关键词: 警察快速出枪快速射击训练

对公安一线实战案例和国外枪战案例的调查统计表明,传统射击训练无论在内容还是方法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很多一流的射击高手在平时射击训练中可以在25米甚至50米距离上毫不费劲地打出好成绩,但在实战的紧急情况下他们可能不是拔不出枪就是击不中两三米开外不断移动的犯罪分子。

面对公安干警在涉枪暴力犯罪案件中伤亡人数逐年增加的严峻形势,加强快速出枪和快速射击训练势在必行。快速出枪和快速射击主要用于对付毫无遮掩的区域、近距离突然向我干警发起攻击的犯罪分子。这种技术就像我们用手指指向目标一样举枪瞄准射击,经过大量练习后运用这种技术可在1—2秒钟内完成出枪、打开保险、压下击锤(七七式手枪除外)、子弹上膛、瞄准并且击发,准确击中8—10米的目标。

1.快速出枪训练

快速出枪是指人民警察在执行任务和日常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将手枪从枪套或其他携带武器的装备中拔出并完成打开保险、压下击锤、子弹上膛、成射击姿势的动作过程。

民警正常佩枪一般在衣服内,并且是枪处于子弹不上膛、枪不开保险的状态。出枪时如果左手撩起衣服,枪套在拔枪的过程中就不能保持稳定,不利于打开枪套和拔枪。我经反复试验发现,在衣服不太厚重的情况下,应用右小臂和右手内收上提撩起衣服,左手扶住枪套,用右手拔枪,这样出枪速度最快。

出枪时(以右腹内佩法为例)应身体半面向右转,右手拇指上挑或下压打开枪套扣,用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紧紧握住枪柄,食指与枪管平行,伸到枪套外,拔出枪后,食指放在扳机护圈外,以防意外走火。同时,根据据枪方式身体完成相应的方式站立,枪沿着最短的路线即直线伸向射击位置。这期间要完成打开保险;双手合握、压下击锤、子弹上膛:枪刚一出套,拇指下压(七七式手枪拇指上挑)保险机打开保险,枪伸到腹前时,完成双手合握,同时左手拇指压下击锤(七七式手枪除外),五四式手枪此时会同时打开保险;出枪时如果子弹尚未上膛,枪到射击位置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协力拉套筒向后到定位枪开,使子弹上膛(七七式手枪也可用扣活动扳机护圈使子弹上膛);食指进入扳机护圈完成预压,这时枪已成待发状态,可以立即射击。这些动作必须连续、迅速、准确,在1.5秒钟内完成。

在快速出枪的训练中,民警应注意从开始就进行“校枪”“正指”练习,以提高手眼配合和食指正直向后击发的能力。“校枪”是指在空枪练习中,在出枪击发前、后,保持枪身不动,射手通过移动头,看准星,缺口平正后,子弹实际弹着点在什么地方,然后修正到预想弹着点上去;“正指”是指在空枪练习的击发过程中,眼睛不看目标而盯住准星,看准星是否跳动,向什么方向跳动,然后改变食指用力方向,使击发时枪准星稳定不动。这样反复练习,直到掌握正确的据枪、击发方法,提高手、眼、枪的配合和食指正直向后用力的能力。

2.快速瞄准训练

警察在枪支使用中运用快速射击法时,不必浪费时间,也没有必要去用规范的准星与缺口的平正状态去瞄准犯罪嫌疑人,而只要用自己的双眼盯紧目标,双手将枪套筒的上部平面大体保持平稳,并使之处于双眼之间的视平线上略低于视平线时,枪口就已经指向目标了,此时双眼也就起到了瞄准具的作用,这就是快速瞄准。

快速瞄准的感觉,就像平时用手指指人或在夜间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物体一样,眼睛必须是直盯住射击目标,并从枪的上部看过去,而绝不要下意识地去看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即使目光盯住射击目标的同时,其视野内会出现准星的缺口,但眼睛的余光也只能是注意到准星而不能去看缺口。

如果下决心开枪时,眼睛不要只看到射击目标的整个身体,而是应盯住所要击中部位的中心部分。如:警察若想击毙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就应在开枪时盯住他的胸膛正中心的位置;若要击伤他,则应盯住其膝关节或者大臂的中间部位。假设在射击时,与射击目标之间的距离是在20米之内,可不必过多地考虑弹道高的差距,而直接采用上述快速瞄准的方法去射击。因为在10—20米的距离内,五四式、六四式及七七式手枪的弹道高平均只有5—10厘米的差距(距离越近则弹道高的差距就越小),所以只要盯住要打的部位的中心位置进行射击,即使子弹的弹着点有些偏差,也大致会在这个区域内,其击中后的效果也是基本一样的。当然,超过20米以外或者再远一些的距离上,子弹的弹着点的误差会加大。如果现场条件允许(如射击目标背向警察逃跑、打出“臭弹”或者更换弹匣时等),可以在快速看清准星与缺口并大概选择好瞄准点后再进行射击。但是,警察在执行任务时,大部分的枪支使用是突然发生的,双方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5米,而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武器交火发生时双方仅距离5米左右。因此,快速瞄准是近距离枪支使用中首选的瞄准方法。

如果发生在夜间,或者照明度很低的情况下,这种快速瞄准法尤其能帮助警察进行较准确地射击。无论看不看瞄准具,只要眼睛能看到射击目标的身影并同时将枪指向目标,就极有可能击中。而依照传统打精度射击的瞄准方法,就很有可能连准星和缺口都看不清楚而无法射击,同时还会因此影响射击信心,以致错过战机,变为被动。

3.快速击发训练

在武器交火中,当形成快速瞄准的同时,握枪手的食指应快速地扣压扳机,将子弹射向射击目标,这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快速射击过程。有射击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射击过程中据枪、瞄准是基础,而击发是命中目标的关键。即使据枪再稳、瞄准的构成再精确,而在击发的瞬间出现问题,想命中目标或者打出好成绩也是不可能的。而具体到紧张的枪战中,由于是在快速出枪、快速瞄准下进行的射击,再加上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复杂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击发动作正确就显得尤为重要,并直接影响到射击的效果,而射击效果的好坏,则直接关系到战斗的成功与失败。

在枪支使用中,正确的击发方法是:当枪指向射击目标(即概略瞄准)并保持住稳定的同时,握枪手的食指迅速、平稳地扣压扳机使之击发。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能因为图快而去猛扣扳机,这样做极有可能使子弹打偏或者打低而击不中目标。迅速地扣压扳机与猛扣扳机是两个不同的动作概念。扣压扳机的动作是食指单独用力将扳机向后正直、均匀地压动,即使速度再快也是一种匀速的运动;而猛扣扳机则是食指对扳机实施的一种突然的加速压动,在整个动作过程中的用力是不均衡的,同时由于食指这样用力会带动整个手及腕关节一起用力,因而极易造成在枪响的瞬间使枪口偏左或者偏低,从而直接影响到命中目标。

此外,在快速击发的同时两臂应用力伸直,持枪臂的腕关节要挺住并牢牢地固定住,以保证在扣压扳机和击发的瞬间枪的稳定性。因为在快速射击中子弹打偏或者打低往往是在击发时腕关节放松和两臂无力而控制不住枪所造成的。因此,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快速击发的动作方法,才能保证快速射击的效果,从而达到使用枪支制服犯罪分子或犯罪嫌疑人的目的。

快速出枪和快速射击技术符合我国警察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民警应该在训练中的加以重视,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之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参考文献:

[1]胡亦海.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2]康大民.广义公安论[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

[3]冯官秀,梁亚丽.我国公安民警的身体素质、伤亡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123.

[4]魏毅,赵佰柳,张潆心.南京森林公安体能考核标准改革调查研究[J].阴山学

刊,2008,(2)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