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单元作文 > 教育资讯

音乐禅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10:00:15 单元作文
音乐禅悟单元作文

篇一:古琴曲目

《六有六无》古琴、洞箫,深远虚静,如沐春风;禅曲、禅墨,空灵淡雅,如入仙境,淡雅优美,陶冶情怀,纯朴清净,抚慰心灵。笔墨有法喜,禅悦在新声。 01 碧潭秋月

02 春城孤鹤 03 山海寻远

04 烟青步晚

05 山阴古渡

06 禅房梅影

07 新篁傲雪

08 暗香无迹

09 六有六无

10 无题

《莲心不染》古琴、洞箫,深远虚静,如沐春风;禅曲、禅墨,空灵淡雅,如入仙境,淡雅优美,陶冶情怀,纯朴清净,抚慰心灵。笔墨有法喜,禅悦在新声。 01 禅茶一味

02 静观山河

03 莲心不染

04 松涛声远

05 心法青山

06 心静性闲

07 春暖农禅

08 寂寥清秋

09 仰问青莲

10 竹林大千

《秋水悠悠》古琴、洞箫、琵琶、优美清雅,如听仙乐;禅曲、禅画、禅诗、淡远虚静,如入山林。最古老的意象与新世纪音乐的完美结合,带你进入一个圣洁的清凉世界。

01 秋水悠悠

02 风雾菩提

03 慧舟远渡

04 云山夜雨

05 孤舟诗渡

06 涧上春秋

07 山风归了

08 山亭自乐

09 世事如风

10 江上系舟

《闲云点点》 曲目:

01 青松远黛

02 空谷幽涧

03 山野闲居

04 般若圆通

05 林深寻隐

06 风月无尘

07 茶佛一味

08 美妙教法

09 非实非虚

10 垢净明存

《荷香淡淡》 曲目:

01 空怀若谷

02 岸芷汀兰

03 淡若晨风

04 蝉声蛙鸣

05 四季风景

06 雾锁寒江

07 洗映蓝天

08 雁穿碧湖

09 水墨烟云

10 引风入林

《一花一世界》一花一世界是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的总结,含有小中见大见微知著的意思……

01 清夜弹琴 5:20

02 忘忧河 4:54

03 开悟 7:30

04 飞升 4:04

05 潮音古刹 7:14

06 禅路心桥 6:14

07 轮回 4:58

08 万物共鸣 5:13

09 花开见佛 6:34

10 神灵脉动 4:57

《一叶一菩提》菩提是一种树,相传释迦在菩提树下修行得道,所以菩提意指 觉悟的境界 一叶一菩提就是从一片叶子里可以领悟生死达到大自在的境界……

01 古琴之约 5:02

02 心灵与共 3:41

03 释放 5:56

04 好风好水 5:02

05 灵动 6:09

06 莲花处处开 3:59

07 一念心清净 4:46

08 照见自在 6:43

09 无尽的慈悲 4:24

10 复活 4:58

天禅

禅心:禅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心态

禅悟:禅是一种超乎世间的境界

禅意:禅是一种点亮心灵的明灯

禅机:禅是一种幽深静远的智慧

禅定:禅是一种灵性的自然回归

禅谛:禅是人类安详的笑容

曲目

01.古琴禅修

02.幽玄

03.知音天籁

04.月下流泉

05.虚静

06.心印自然

07.美丽新世界

08.任逍遥

09.平静的喜悦

10.觉醒

曲目

01.禅定

02.空山琴音

03.水清见月

04.乘愿再来

05.轻御长风

06.薄雾晨熙

07.七弦清音

08.护佑 09.自在心呼吸

10.佛光

《禅踪》泠泠七弦,是心境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天人合一是弹琴的最终归宿。山水情韵洒落点点灵光,幻化成水墨笔画的渲染,古琴的中正平和善养性,与秋日的神韵如此相似,与禅的意境又如此雷同。

巫娜对古琴散发出的禅宗内涵有着完美诠释和独到的艺术见解。并将古琴十六法: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表现得淋漓尽致。

◆追随悠悠古琴声韵

◆千古悠悠愁绪,梵心静如空

◆HD直刻无损高音质音源技术

◆HIFI限量珍藏版

01 静水流深

02 星光琴语

03 心游太玄

04 秋风过耳

05 四季轮回

06 镜湖自照

07 琴道禅悟

08 雁南渡

09 远树含烟

10 秋雨不成珠

空谷秋林 曲目

01.七弦绝巅 02.深谷清溪 03.入静

04.琴禅见性 05.隐遁

06.月色缭绕 07.心悦静美 08.灵性之光 09.幽林鸟语

10.梵天净土

篇二:论新世纪音乐与佛教音乐对人性追求的共通性

论新世纪音乐与佛教音乐对人性追求的共通性

摘要:今天,音乐类型趋于多元化,宗教文化逐渐走向没落而

成为历史。通过对新世纪音乐和佛教音乐的历史、特点、内在追求

的研究,发现二者尽管在音乐形态、演奏形式等外在形式上存在诸

多不同,但本质却都反映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都体现了对纯净的心灵和至真至善的人性的追求与赞美。

关键词:新世纪音乐 佛教音乐 哲学 心灵净化 人性追求 禅悟

一、新世纪音乐与佛教音乐的起源

1、new age (新世纪) 又指the aquarian age (宝瓶座时代),

西方神秘学认为人类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转型期,正准备进入

“宝瓶座时代”。“宝瓶座”象征人道主义;人类将由追求社会的、

物质的、科技层面的进步,演进到注重心灵、精神层面的探索,找

到超越人种、肤色、民族、国籍以及宗教派别的人类心灵的共通点,

认知人类的同源性和平等性,从而达成四海一家与世界和平的远

景。新世纪音乐作为20世纪纯音乐的最大发现,其中蕴含着新世

纪哲学理念以及一种可以带来内心平静的审美观点。它们可以鼓舞

精神上的超脱,带来精神上的恢复和艺术上的享受。更有一些音乐

家,通过他们特别设计的音波和“无污染构思”音乐理念来使听者

的精神境界升华。

2、佛教音乐由梵呗发展而来,又称梵音,源于印度五明当中的声

明,通俗来讲就是僧侣念经的声音,为出家人或主持举行宗教仪式

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歌曲容易被传唱且

富有韵律。因此,佛教音乐对佛教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新世纪音乐与佛教音乐的起源来讲,二者均是作为某种哲学理

念的载体和治愈心灵的工具出现的。传播的是一种普世价值观,即

真、善、美,所追求的是对人类心灵的净化和对人性的探索。

二、新世纪音乐与佛教音乐的特点

1、早期的新世纪音乐形态是以环境音乐为基础演变而成的,也有

人称环境音乐为自然音乐、绿色音乐等。80年代之后,许多年轻乐

手 (摇滚派/融合派) 放弃了电子音乐的华而不实,重投acoustic

(即以传统自发声乐器演奏)。人们开始放弃了物质世界的追求,

投向追求理性自然的生活,追寻心灵的满足。因此80年代中期,

以寻求心灵与自然满足的new age music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不仅

延续修身的冥想,并且不断加入重视环保、阐扬人文思想、关怀世

界的理念,因而奠定它自成一派的宽大视野。

2、佛教音乐从唱法上来看是一种说唱音乐。无论是佛事音乐还是

法事音乐都是以宣扬佛法、劝善化恶,从而使得佛教思想在庶民百

姓中普及教化。从演奏方式上看,佛教音乐也是器乐音乐的一种。

佛教音乐会借助于一定形式乐器来进行演奏。通常是在一些大寺院

和盛大的佛事活动中举行,所演奏的曲子往往是套曲,由多个曲牌

组成,用笙、管、笛,木鱼、锣、鼓、铛等伴奏。另外,在藏传佛

教的寺院里,演奏乐器还有各种号,以烘托出庄严的气氛。

尽管新世纪音乐与佛教音乐在音乐形态与演奏形式上存在较大差

异,但究其本源,二者都旨在营造一个纯净自然、轻松舒缓、神圣

超然的氛围,力图赋予聆听者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使听者可以不

受形式限制,自由地在无限的想象空间中驰骋,最终达到天人合一

的境界。粗听上去,新世纪音乐介于古典乐和轻音乐之间,但新世

纪音乐更富于变幻,因为它并不是单指一个类别而是指一个范畴,

她包括了几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征着时代更替,诠释精神内涵之改

良的音乐。因此,你会发现能被称为新世纪的音乐是如此丰富,一

切自然界的声音都可能出现在音乐中,所有种类的乐器在此一视同

仁,其中的人声更是丰富,从歌唱家到土著乐手,一切都是那么自

然。从这个角度上讲,也许佛教音乐本身也可以归类到新世纪音乐

当中,因为梵呗就是虔诚的僧侣们对蕴含着天地之道、自然之理的

佛经的念诵,至真至纯。

三、从智慧到彼岸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云:“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中“般若波罗蜜多”,意译为“智慧到彼

岸”。当时究竟是何等妙音现在已经无从知晓,然而人世间多得苦

难之声皆因无法参悟生死、欲望。想来人自从由猴子变成人后更注

重的是生存而忽视了生存的目的,所以业障得生,以至于时至今日

真能以“智慧到彼岸”的人寥寥无几。聪明的人不乏有,多者却限

于执着而自误。从智慧到彼岸,这短短的六个字不仅蕴含了无尽的

哲思,也许也可以用来解释新世纪音乐与佛教音乐的共通性。

新世纪音乐与佛教音乐,一个是由一群艺术家抱着实验的目的于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创的“年轻”的音乐流派,发展至今已经风靡世

界并倍受有较高音乐素养的专业人士青睐,无论是相对高端hifi

试音,还是面向大众的广告配音,随处可见新世纪音乐的身影。恩

雅、班得瑞的名字也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很显然,新世纪音

乐的受众群体正在扩大,其影响力自然与日俱增。然而反观佛教音

乐,尽管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但绝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仍仅仅停留

在寺院等佛教场播放的音乐上,认为它是神秘而遥远的,再加上近

年来国内对于宗教问题的敏感程度有所提升,直接导致佛教音乐的

传播范围缩小,能感受到佛教音乐对心灵净化的巨大魅力的人越来

越少。可是当我们把新世纪音乐和佛教音乐进行对比时却发现,这

两种看似截然不同的音乐类型在人性探索和灵魂涤荡的层面上有

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论是恩雅还是梵呗传人释永悟禅师,无论是

格里高利、神秘园还是不知名的吟游僧人,用音乐传递情感、启迪

人生、悟道自然是人们共同的追求。新世纪音乐和佛教音乐就像两

条满载人类艺术智慧的小船,在浩瀚的自然天地之中航行,最终到

达崇高人性的理想彼岸。正所谓从智慧到彼岸。

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到了最高阶段是与宗教直接相联系的”,

音乐艺术也是如此。也许有一天,《大悲咒》也会成为神秘园新专

辑的主打,我们相信音乐会跨越时空、民族、宗教的界限,我们共

同信仰音乐的力量。

参考文献:

《试论我国佛教音乐的特点及其地位和作用》--李韵扬

《中国佛教音乐的特点与发展》——李金斋

《新世纪音乐概论》

篇三:音乐让我陶醉

音乐让我陶醉

打小我就是个音乐迷。听爸爸讲,我还不到一岁,只要音乐一响,就会不由自主地摆动肢体,稚嫩地和着节拍,那样子滑稽极了,也可爱极了!他还说我的小嘴有时跟着音乐一动一动的,逗得邻居们都笑了起来.看着爸爸一脸骄傲的样子,我想也许现在对音乐的喜爱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

我喜欢音乐,以致于它总让我沉迷,让我神往,让我陶醉。

我喜欢独坐窗前,数着雨点,听着音乐,哼着心情。望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便有一种静谧舒畅的快意,似乎音乐雨景相合,窗内窗外连通。绵绵春雨,缓缓流泻,飘进我的心里,融进我的血液,流遍我的全身。激越的旋律,就是那窗外的暴风骤雨,让人振奋。“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不在这样的氛围中,怎能激起心中斗志,吟唱“人生豪迈”?轻快的节奏,如同和风细雨,却能让人平静,在悠扬中牵起情思,在浪漫中享受心动。倘若闭了眼睛,让温润的雨丝拂弄着心灵,谁都会感觉身处天堂,忍不住怀疑:“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伤感的调子,仿佛连天阴雨,自会煽动悲情。即便没有《葬花吟》,我也会掬一把泪,理顺愁绪,然后再笑对人生,轻唱“一江春水向东流”。无论什么心境,无论什么曲目,投入地听,感觉永远回味无穷。坐观雨景,坐拥音乐,真的很美,我喜欢!

我喜欢流动的旋律,那种感觉是做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二泉映月》,易引出少女的泪水,我喜欢那种动情;《热情的沙漠》,易拨动青春的心弦,我喜欢那种奔放;《青藏高原》,易生发想象的翅膀,我喜欢那种自由和高亢。一拍哒哒,二拍咚咚,抑扬顿挫,婉转强烈,每一拍都传递着不同的讯息,似乎每一拍都与人生的阶梯一一对应,一个旋律就是一级台阶。我总觉得音乐的旋律是天籁之音,是无止境的,宛如春水,滔滔不绝。我常想,音乐就是那风,心倒如春江水,风生水起,涟漪不已,可有时风将静而心波难止。流动的旋律,这多么像生命的历程,起伏跌荡,有深有浅,有急有缓,可是,人生路途悠悠,尽管荆棘丛生,坎坷不平,却暗涌征服的欲望。其实,不断努力,坚持奋斗,不就是在做着自己的音乐,踏着个性的旋律吗?听音乐就是在听自己的心跳,就是在品人生的律动,就是在享受生命的恩赐。

我喜欢音乐里如诗的歌词、如画的境界。一句话,一个调子;一个词,一个意境。我喜欢将音乐剥离开来,游走着旋律,咀嚼着歌词,如评香茗,似咂美酒,那感觉让我满足,让我沉醉,让我回味。“一只筷子哟,轻轻被折断,一把筷子哟……”,这是多么简单的事实,却又是多么深刻的道理!为什么有人偏偏要做那一只单独的筷子呢?“只要你过得比我好”、“爱拼才会赢”……太多的歌词如同知心的朋友,倾深情,诉衷肠、表诚心,朴实的安慰、真挚的激励,给了我奔腾不止的勇气、豪气。我终于明白,也愿意相信,音乐就是一座桥,一座通往知识的桥,一座缩短历程、延长生命的桥。不,音乐就是苦渡众生的释迦摩尼,是我心中的佛,渡我求取经书,渡我健康成长,渡我禅悟人生。音乐完善着我的个性,丰富了我的人生:古典的,让我深沉;流行的,让我青春;通俗的,让我率真。

有音乐的灵魂不孤单,有音乐的人生更完美。我陶醉于音乐,是因为音乐最让我陶醉!

篇四:浅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浅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

摘要: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由《水》、《木》、《风》、《光》、《石》五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水乐?禅境》,第二乐章《木乐?禅定》,第三乐章《风乐?禅武》,第四乐章《光乐?禅悟》,第五乐章《石乐?禅颂》。本文主要从其制作营销方面进行浅析。

一、创意萌生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曾是人们对以往河南旅游生活的描述, 80年代电影《少林寺》热播后,少林寺在河南省旅游业一直居于领头地位。就其地理位置来说接待游客也比较多,但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很少,酒店业、餐饮业都很少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受益。其原因没有夜文化,虽然景区都有盈利,但是酒店业亏损、餐饮业一般。所以当地市委市政府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希望能够打造一台晚会,而且通过这台晚会能够留住游客;同时处于文化艺术层面的考虑,嵩山需要对历史进行鲜活的诠释,需要一个大型文化表演项目来释放肃穆的庙宇给游人的压力,使之达到某种审美的平衡。 因此可以说这一项目的萌生是由政府主导的、致力于当地经济发展的。郑州市委、市政府为开发利用少林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加快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2004年邀请著名策划人、剧作家、制作人梅帅元及其投资管理团队到登封市考察。经反复论证,确定依托中原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嵩山秀美的自然景观,策划并制作了大型山

地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他首先进行了市场调查,分析这里的资源状况、客源数据、消费能力、潜在市场、风险因素等,形成了2万多字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商业计划书。

二、制作过程

2005年6月,由4家股东组成的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在郑州成立,梅帅元任董事长,具体负责《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项目开发。一期工程投资1.15亿元,全部由股东自筹。公司围绕剧目生产,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并把演员细分为艺术团、少林寺武僧团及由75位农民组成的嵩山表演队3支队伍。

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项目的制作过程中,比较鲜明的特点是“制作人中心制”。 作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项目的制作人,梅帅元首先整合资源,把所有的资源拧成一股力量。当然少林文化博大精深必须有一个结合点将所有资源连接起来。梅帅选择了禅,他认为武已经不新鲜,禅没人做过,而且禅不可说、只可悟,能很符合少林文化特点。有了禅还需要找到与之对应的形式,那就是音乐。音乐与禅如同一对孪生姐妹,都是要靠心去感悟的,她们之间有‘通感’。在剧目制作上,按照市场运作方式,《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制作汇聚了国际国内音乐、策划、舞美、灯光、服装等方面一流的艺术人才,全力打造市场精品。被誉为“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第一人”的著名剧作家梅帅元担任总策划和制作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作曲家谭盾担任音乐原创、艺术总监,著名舞蹈家黄豆豆担任舞蹈设计,著名学者易中天担任禅学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担任

少林文化顾问,舞美、灯光及音响设计制作均由国际一流专业设计师负责设计。

三、营销流程

制作环节完成后,就进入了最关键的环节——市场营销。梅帅元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市场营销分为3个阶段:

首先是市场培育期。时间设定在半年左右,培育期的基本营销目标是要让游客熟悉这个品牌。这一阶段期望达到的指标是观众每日平均在400~600人左右。“不指望演出一开始就火爆,这不符合旅游演艺市场规律。旅游演艺产品营销有别于电影产品营销,我们更看重长久生意,慢工细活,不能急于求成,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梅帅元说,我们现在做的重要工作就是每天分析数据,观察变化。观众从刚开始的几十人,到100人,到200人,到300人,到500人甚至更多,正式开演两个多月之间的数据变化使我们兴奋不已。我们把这些数据拿去和国内其它实景演出当年的数据相比较,分析问题所在,也看到了希望所在。

然后是成长期。半年之后发现数据呈现较快速度的增长。这是因为培育的品牌在受众中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和旅行社、和组织商务会议的单位已经构成了一个新的营销联合体,在这个阶

段,市场会提速发展,我们所设立的目标是平均每天1000人。”

第三阶段是成熟期。到了这个阶段,营销网络都畅通了,市场力量全部汇集到这个产品中来,品牌已经建立,认知度大幅度提高。来到少林寺的客人都在晚上赶着看这台演出,没有看到这台演出,就等

于没来少林寺。这个时候是游客推着旅行社走,甚至把它作为参团旅游的前提条件。

这三个阶段实际上反映了文化旅游演出的市场规律性。实景演出搭建了演艺业和旅游业共生共嬴的桥梁。大量游客在夜间看演出,要在这里吃、住、行、购物,集聚、裂变、辐射、带动,从而形成一个新型的文化产业链条。即由一个核心产品开始拉动,最终把所有的商业资源都整合在这个项目的周边。在获得企业利益的同时,也回报社会,成为一个富民的产业项目。

在制定好了分阶段的营销目标以后,具体到操作手段方面,演出实行票务代理制,委托《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票务销售中心进行市场销售。同时,不断扩大销售队伍,编制销售网络,努力开拓旅游消费市场。

四、市场反馈

2007年5月1日项目正式商业运营,目前正处于市场培育和宣传推广期,经济效益评估良好,在商业计划设定的范围之内。公司目前已启动大规模宣传和全方位市场营销计划,开始向全球推广。制作了音乐CD、演出集锦DVD、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册等宣传资料,编织多渠道的营销网络。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旅游卫视、北京卫视等中央和地方媒体进行了相关推广报道。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全国100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推广报道。百度和Google收录《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相关网页已突破15万篇。并且该公司已经和国内外旅行社、商务团体进行了广泛接洽,签订了合作协议,力争演出年度内完成观

众18万人次。2008年为市场成长期,力争完成观众50万人次,2009年增至观众80-100万人次,收回全部投资。

结语

《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成功为我们认识传统旅游开发及产业链拓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少林文化的发扬开辟了新的路径,一款好的文化产品的面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需要详细的安排和计划。创新开发形式,拓展开发思路。

姓名:宋建超

学号:110244042

班级:2011级文化产业管理班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篇五:大愿法师:与心对话 禅悟人生

大愿法师:与心对话 禅悟人生

“生而为人已不易,红尘辗转似更难。卧薪尝胆应有时,物华冉冉鬓将残??”以这样的诗句来形容现在人的精神状态应该是最贴切不过的,从佛教的观点来阐 释,投胎人身犹如盲龟浮木一样艰难。可是否得到了宝贵的人身我们就能够好好把握,甚至创造出自己的价值,不辜负那个最终极的自我在这世界某个角落的苦苦等 待呢?

编者认为,不论社会发展到怎样的阶段,都会或多或少出现一批统领大众的智者,他们不但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超人的智慧,更加有着悲天愍人的情怀,他们的 出现改变着每一位陷入自己制造的误区中的人们。使他们能够重拾自己灵性的光辉,不再有“人生浮沉,蹉跎几何”的感慨,为自己再塑日趋圆满的人生奠定一个扎 实的基础,而那冥冥中的一线光明就愈加显得弥足珍贵。

此次的“与心对话 禅悟人生”是2010年5月六祖寺方丈上大下愿大和尚应广东省软件协会、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的礼请所做的一次精彩演说,本篇围绕禅的智慧与慈悲对人生 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对心是什么、怎样与心对话及但用此心的解读鞭辟入里,耐人寻味,每个部分都条分缕析地剖析出智慧与慈悲的真正内涵,其中引 出的公案颇具趣味而又无不蕴含严肃深刻的哲理内容,观者、听者纷纷沐浴在法师智慧的光芒中茅塞顿开,无比欣喜,因为人生的路标一旦确立,生命的前景顿现曙 光。

法师指出智慧源于绝对的自信,我们的自性无所不能,但只有充分了解、开启自己这颗心,以禅的智慧与自己这颗心对话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随着时代的进步 和社会的发展,禅文化以她独有的思惟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为在焦灼、懊恼、期待、失落和不安中挣扎的人们释放着胸中抑郁愁苦以及被困境窒息的悲哀, 物质生活的丰富永远填补不了精神世界的空虚,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世事的纷纷扰扰,人们厌倦了、困惑了,于是,有的人在富贵中迷失,有的人在唯求生 存中误入了歧途,还有人在飘渺的情感中寻找荒诞不经的爱情神话用以安慰他那颗狂走不羁的心魂,然而谁又得到了什么?

春花秋月,林花春红如昙花现于瞬间而疾速陨没,生命的短暂使我们无法长久地支撑自己早已疲惫的心志,那么,编者可不可以引用“活在当下”这一句禅语来作为本篇的结束呢?

如果你是快乐的,请传达你的快乐给你周围的人;如果你深藏智慧,请播撒你的智慧于大众,就如同本书的编辑出版,愿书中散发出的智者的拳拳仁爱之心感染每一位读者,愿每一位读者在书中理性的光辉中拨开生命的迷雾,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目 录

引 子

一、心是什么

1、凡夫的状态

2、唯识家的观点

3、从禅的角度来说

二、如何与心对话

1、神秀大师的呈心偈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3、微精神分析学

4、惠能大师的得法偈

5、认知疗法

6、格式塔疗法

7、反推疗法

8、人本主义疗法

三、禅悟人生

1、禅悟人生能使心智模式发生根本的改变

2、走出时间的误区

3、走出空间的误区

4、走出心性的误区

5、走出二元对立的误区

现 场 互 动

与心对话 禅悟人生

主办单位:广东省软件协会、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

主要的出资者及其组织者是软件协会。

地 点:广州市暨南大学

时 间:2010年5月

引 子

诸位善知识,非常欢喜今天下午应广州市软件协会和暨南大学中印比较研究所的邀请,能够又有缘分与诸位善知识共同来探讨禅的智慧。那么此次的讲题是按照主办方出的一个题目就是《与心对话,禅悟人生》。

欧洲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有一天正在作曲的时候,他的朋友就问他:“为什么你总是作这么哀伤的音乐呢?”

舒伯特抬起头来问:“你可知道哪一首是欢乐的音乐呢?”

是啊,一般的人返观这一生,如果没有领悟到禅的智慧,就会觉得在这个万丈红尘之中,生命的欢乐之歌究竟在哪里呢?哪怕是贵为帝王,显赫一生,到头来却 要哀叹:“可怜生在帝王家。”南唐后主李煜也感叹说:“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那更加不要说普通的人了,弱小无依,人生更是像浪卷浮萍一样漂泊不定。人生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好像苏轼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难道我们的生命只能够被命运的鞭子驱赶,在无穷无尽的生死苦海之中漂泊,在无穷无尽的烦恼、压力之中漂泊吗?正如李煜所说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 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如果没有得到禅的智慧滋润,往往都会感叹说:“我们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的少年壮志在岁月之中风化。”所以有一位古德说: “如果没有闻到佛法,对于禅的智慧没有领悟,对世间的万事万物有执著心,看不破、放不下的话,那么生命对他来(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音乐禅悟)说是一种惩罚。”

惟有佛陀广大、圆满、清净的大智慧能够开示我们,并能够解决这一切的灾难、烦恼和痛苦。所以佛陀说:“息心就是息灾。”我们的痛苦其实是来自于我们的 无知,去强求那些违反自然规律的事物。宇宙的实相本来就是无常、苦、空、无我,一直都是在刹那刹那的变化不已,从来没有一刻停息过。但是凡夫众生因为我执 的缘故,就从小我的立场、小我的短期的利益来考虑,往往会生起一个妄想心:希望美好的事物能够长存,不好的事情不要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 想法,事实上不可能事事如己意,所以就有了种种的烦恼痛

苦,那么根源当然都是执著。

人烦恼痛苦的根本原因其实就是有“自我”的观念,在佛法中来说是有人我执和法我执。而同时他又不能够真正地明白身心内外的一切都是不可能永远不变的。 所以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崇高必堕落。”如果我们能够不执著于这个生灭,我们的心就能够寂静,能够不起妄念而成就永恒的喜乐。事实上所有的禅 法都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就是生命、生死、生活。

生命的本体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但是生命所显露出来的相,一定会有生灭去来的无常变化。而生命的作用就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等 等的身心活动中。所以说生命是体,生死是相,生活是用。我们要能够将禅的智慧和慈悲落实在生活之中来超越生死的现象,进而圆满生命的本体,见性成佛。

因此主办方非常有智慧,出了个题目,叫做“与心对话,禅悟人生。”事实上抓住心就抓住一切;平息我们的心就平息一切;掌握我们的心就能够掌握世界。随其心净,则国土净。

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中有个开示:“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如果我们不知道这颗心是万法的本源,那么无论你是做善事还是做恶事,最后这个善恶行都会让我们在善恶二界之中流转,还是不能出离。 其实我们每一位都能通过“与心对话,禅悟人生”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来学习正确的生活方式,来践行正确的修行方法而达到令苦不再生起的安祥、喜悦的境地。这种永恒的、安祥喜悦的境地我们就称之为“智慧的彼岸。” 此次的讲座打算分三部分来讲,并向诸位请益。

第一部分就是心是什么?我们既然要与心对话,首先要明白心是什么;第二部分就是如何与心对话;第三部分就是禅悟人生。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用禅的智慧来启悟人生的无限本地风光,开启我们自性的功德宝藏。

第一部分 心是什么

达摩祖师《破相论》上面有首偈颂说:“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我们要真正了解了这颗心、真正开启了这颗 心,那我们就不必要向外去求佛了。为什么?自性是佛。从本性上来说我们与佛是无二无别的,我们就了知三界空无物,就能够了知有形的叫欲界、色界、无色界; 无形的其实是贪、瞋、痴。凡夫众生因为有贪瞋痴的缘故,所以一直在三界里流转,不得出离。“若欲求佛但求心”,我们如果念念回归到真如自性,当下这一念就 是佛。那么心到底是什么呢?

可分为三个层面来说:第一个层面是凡夫的状态;第二个层面是唯识家的观点;第三个层面当然就是从禅的角度来透彻地说“心”。

第1节 凡夫的状态

凡夫众生是以六尘缘影妄心,以这个第六意识心作为心,所以迷真逐妄,迷失真性,追逐妄尘。我们第六意识分别心不断地去追逐外在的事物,所以他的心就被 外在的事物所控制了。你看世间大部分的人都会以外在价值来肯定自己的内心。很多人肯定自我价值的标准是什么?有些人说:“我现在在开什么牌子的车子?”或 者“我住什么样的房子、别墅?”或者“我现在一个月能够挣多少钱?”等等,互相之间有一种比较,有一种攀比。因为内心很空虚,不了解什么是真心,所以他就 会迷失掉,只能够依靠外在的事物,对外在事物的占有来体现自己的价值。那么一个人如果要用外在事物来肯定自己的价值的时候,他就必须要不断地去追求这些外 在的事物。并且常常要跟人家比较,每一天都会活在

压力和痛苦之中,好像我们时下流行所说的“房奴”等等,都会是这样。并且他内在的感受、思惟也都随着外在 事物的起伏变化而变化,永远都不得安宁。内在被欲望所驱使,外在被声色六尘所诱惑。心被外在的事物所俘虏了,所以得不到解脱。

而禅师呢?他是已经打开了真心的无尽宝藏,所以他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事物来肯定自身的价值,不需要追求外在的事物来肯定自我的价值。比如禅门里面有一则“良宽禅师送明月”的公案。

良宽禅师住在一座山脚下,自己动手搭了个小茅棚,生活过得很简单,衣服多一件都没有。在一天傍晚的时候,禅师到外面经行,有一个小偷就光顾了他的茅棚,翻来翻去地找也没有发现一件值钱的东西。正在这个时候,良宽禅师从外面经行回来刚好就撞到这个小偷了。

禅师马上把自己的上衣取下来,叠好,双手递给那个小偷,还说:“你远道而来,不好意思我这里没有什么东西,但是也不该让你空手而归,那么这一件衣服你带走吧。”

这个小偷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不晓得怎么办!接到手里面以后就仓皇跑掉了。禅师就光着膀子在月光下打坐,心里感叹,就说:“这个可怜的家伙,可惜我不能够把这一轮明月送给他。”

第二天早上,禅师把茅棚的门一打开,就发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槛上。那么禅师把这轮明月已经送给这个小偷了,已经让这个小偷的内心升华了。

第2节 唯识家的观点

那么唯识宗进一步说八识心王,为了破凡夫的人我执、法我执,破掉妄执的整体观念,会说八识心王法、五十一个心所法等等。有一首偈子说: 八个兄弟共一胎,一个伶俐一个呆。

五个门前作买卖,一个在家把账开。

这其实就很通俗地把八识心王归纳起来了。不单单是有我们平时世间所说的眼、耳、鼻、舌、身、识(第六意识),更进一步还有第七末那识,也称为意根,也称为我执识,还有第八阿赖耶识。

“八个兄弟共一胎”就是指八识心王。

“一个伶俐”这是指第七末那识。伶俐并不是说很有智慧,而是说我见很重。末那识一直都妄执第八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恒审思量我相随”,就是我见很重,认为“我”永远是对的,把本性的智慧就转化成为一种执著。我们为什么会有人我执、法我执?为什么会执著于这个身体是我呢?其实是第七识我执识的缘故,就把本有的智慧转化为一种坚固的执著,因此而产生了人见、我见、众生见、寿者见。

“一个呆”这是指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恒而非审,它只有接受的能力,不管你什么种子,包括善、恶、无记它统统都接受,但是它没有审查分别的能力。 “五个门前作买卖”是指前五识,即眼、耳、鼻、舌、身识。它们就与五俱意识一起,好像做买卖一样,好的就买进来,不好的就踢出去。前五识跟五俱意识对于顺境就生起贪爱,对于逆境就产生排斥。生起贪爱好像买进来一样;排斥就好像卖出去一样。

“一个在家把账开”就是指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作用非常强,除了不能够缘真心之外,它是分别的能力非常强的,好像会计做账一样非常精细、准确。 唯识宗修心的方法就是转识成智,即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中转,五八果

上圆”,转第六意识的分别为不分别,转第七末那识的执著为不执著。所以其实我们下手的功夫就应该是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面说:我们随逐欲望,希望得到满足,但是随逐欲望只会导致不满足,使我们一直遭受六道轮回的苦。就好像飞蛾飞到熔化的蜡里面,好 像苍蝇困在蜘蛛网中,好像蚂蚁陷在蜜糖之中一样。如果一直去追求欲望的满足的时候,事实上永远都是不满足。不随逐欲望就是修行,放下我执,不分别、不执 著,由此而带来的安祥能够引导我们达到快乐无忧的圆满成佛境界。 我们底下有个马车图也就是说明这个。这个马车是代表我们每个人的命,有一些人过去种的因很好,所以他的命就很好,一呱呱落地就生在钟鸣鼎食之家,有一些人一生下来这个环境就很差,犹如北方的那种独轮车。

马车所走过的道路就是运,我们的人生有时候是走在康庄大道上,有时候是走在崎岖的羊肠小道上,命运一直在起伏不定。马就表示意识,驾车的马夫就代表末那识。

最后坐在马车上的主人就代表了阿赖耶识。

我们平时以为自己有自由,我意识怎么思考,我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但事实上是吗?不是。

弗洛伊德有个研究说,我们的显意识其实只有百分之十,百分之九十都是潜意识。意识这个层面就正如你要问这匹马说:“你能够决定去哪里吗?能够决定去的 目的地吗?这匹马说:“可以呀。我想往哪个方向走,我走起来这辆马车就动了。”但如果你再问它:“你为什么会向左边转弯呢”?这匹马会说:“因为我觉得左 边的绳子动了一下,左边的脸紧了,所以我就向左转了。”

事实上当然是马车夫在驾驭了。但事实上马车夫能够决定吗?也不是,而是坐在后面的主人才是决定者。他决定去北京,这辆车就会往北京开,等等。在《八识规矩颂学记》上面有详细的解说。

第3节 从禅的角度来说

更进一步我们说到禅,禅的智慧是直指每个人不生不灭的真心。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即心成智。唯识宗是转识成智,禅宗是即心成智。领悟禅的智慧就拥有了开启自性宝藏的钥匙,从此以后能够放下有限,拥有无限;放下生灭,进入不生不灭;放下有量,进入无量。

虽然在生死之中,生死不能拘;虽然在六尘之中,六尘不能染。内无菩提可取,外无烦恼可舍,永远与智慧和快乐相伴。这是能够通过禅的智慧开启我们的真心。

公元四世纪的南印度有一个国家叫做香至国,(那时印度就类似于中国的春秋时代,分裂为很多的小国家)这位国王非常虔诚地信仰佛法。

有一天,国王专程迎请印度禅宗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到王宫里来应供、来说法,并且将国家历代相传的一颗价值连城的珍珠供养给尊者。尊者拿起这颗珍珠就询问香至国以聪慧敏捷著称的三位王子。

他先问大王子说:“在这个世间还有比这颗珍珠更珍贵的珍宝吗?”

大王子说:“这颗珍珠是价值连城,最珍贵的珍宝了,世间再没有比它更珍贵的了。”

再问二王子,也是如此回答。

最后问最小的三王子的时候,三王子说:“这颗珍珠虽然是传国之宝,价值连城,但是它不是最珍贵的,最珍贵的是人内心的智慧。内心的智慧开启了,不但是 能照亮这个世界,而且能够照亮我们自己的心,让我们转迷成悟,乃至于

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