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夹弹珠球作文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39:12 字数作文
篇一:夹弹珠作文
夹弹珠
五、二 董美麟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场精彩的夹弹珠比赛。
游戏前,老师带着微笑走了进来,取出了一个大盒子,拿出了几双筷子,笑眯眯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进行夹弹珠比赛。”话音刚落,同学们马上热闹起来,有的说:“这可是我的强项!”可是老师接着说:“每个人只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夹弹珠。”同学们顿时鸦雀无声,我心想:这也忒难了吧,看来我肯定要输了。但是,也有的人脸上很平静,似乎充满了自信。
这场比赛是男女生对抗赛。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就一拥而上。首先上场的是小程和我。只见小程看了看弹珠,夹了夹弹珠,可是那些弹珠像见了鬼一样,东逃西躲,最后只夹进去了一个。轮到我了,我右手拿着筷子对准一颗白弹珠,把它赶到角落里,一夹,可是它太滑了,根本夹不起来,我垂头丧气地放下了筷子。当我看到分数时,吃惊极了,因为男生比我们多加了好几个弹珠。我想我们肯定输了,结果和我猜想的一模一样。
虽然这次女生没赢,但我知道,这次夹弹珠比赛使每个人都非常开心,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篇二:“夹弹珠”快乐多——“体验”口语交际
“夹弹珠”快乐多
——“体验”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能够遵守游戏规则,听从老师和组长的安排,会用筷子夹出弹珠,有秩序地进行游戏;
2.体验游戏中的快乐与紧张,观察弹珠的样子,感受弹珠的特点,初步养成留心人物的动作、神态,倾听别人的语言等习惯;
3.学会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说出来。 教学准备:小碗、弹珠、筷子、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观察弹珠
1.出示弹珠实物。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板:弹珠)
弹珠是怎样的呀?(相机出示词语:亮晶晶 圆溜溜 晶莹透亮)
(玻璃的 会滚 晶莹 漂亮??)
A摸一摸又是什么感觉?(滑滑的、硬邦邦、冷冰冰??)
训练:
( )的弹珠
我的碗里有( )颗( )的弹珠。
B抓一把,放在手心摇一摇,发出怎样的声音呢?(相机出示词语:悦耳、动听、清脆??) 训练:
弹珠 ,用手摸一摸, 。抓一把弹珠,放在手心摇一摇,发出 的声音。
2.师:这又圆又滑的弹珠可以做些什么游戏呢?
(手指弹弹珠、玩跳棋??)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快乐夹弹珠球作文教案)师:哦,用弹珠可以玩很多游戏,你能用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
语言训练:
用弹珠可以玩很多游戏,可以 ,可以 ,还可
以 。
3.今天我们要来做一个新的游戏——夹弹珠。(板书:夹弹珠)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不仅要学会按照游戏规则夹弹珠,还要学会把游戏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在游戏之前,我们先按照目前的座位分成8个小组,每个组都有100分,就是每个人有20分。如果每个小朋友都遵守纪律,那100分就不会少,如果有的小朋友没有遵守纪律或者游戏规则,就要扣掉他的20分。在游戏中取得胜利者和回答时表现出色的,都可以获得一枚红苹果,每一枚红苹果就为小组加10分。到下课时,我们要进行评比,看哪个同学得分最多,看哪一个组得分最多。
二、了解游戏规则,参与游戏
这个游戏其实很简单,就是要请小朋友们把碗里的弹珠用筷子夹出来,放到空碗里去。看谁的动作快,前10名可以领取“优胜奖品”——红苹果。具体要求是:A必需用筷子夹起,而不能拨;B每次只能夹一粒;C不能用另一只手帮忙。规则简单,可是真正做起来可就没这么简单啦!不信我们就来先试一试。
1.读一读游戏规则
2.学生进行游戏,评出优胜者
3.交流体验
师:你为什么夹得那么快?你是怎么夹的?
你刚才有点慢,最后几粒总也夹不住,为什么?
(握筷姿势要准确、看准颜色亮的、用力要适当??)
师:原来还有窍门啊!你能把你刚才自己的体会和同学的提醒表达出来吗?
教师总结:握筷姿势要准确,看准目标再下手,夹时用力要恰当,从容镇定不慌张。
4.表扬纪律好、发“优胜奖”,适当给小组加分。
5.语言训练:(与同桌说,指名说)
开始夹弹珠了,我 。(说说自己是怎么夹的,结果怎么样。)
6.表扬好的,发优胜红苹果。
7.师:夹弹珠好玩吗?
下面请刚才优胜的同学起立,我们8个小组每一组都要选出一个代表来进行一次决赛,看看最后的胜出者是谁。
三、小组代表决赛展身手
1.请选手上来决赛,每个选手夹10粒,最先夹完的为第一名,为组内加50分,第二名加40分,第三名加30分,第四名加20分,第五至八名为10分。
2.比赛开始,组员为选手轻轻喊加油。注意一定要观察前面选手的表现,留心看他们的动作、神态、表情,仔细看看他们是怎么夹的。
3.为优胜者加分。
4.师“采访”,回顾赛时体验与感受。(相机表扬表达得好的)
A你作为一名观众,为谁加油了?看到他的表现怎样?想到了什么?(重点指导说说看到别人是怎么比赛的)
B你看到你们的选手比赛时速度很快,取得了胜利,高兴吗?你注意到他是怎么夹的?猜猜他在想些什么? 再问问选手,你取得了胜利,感觉如何?刚才比赛时的心情怎样?
C 你刚才的比赛成绩不理想,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为什么会输呢?
D 看到你们的选手没有取得胜利,你觉得遗憾吗?现在他好象挺难过的,你说几句话,安慰一下他,好吗?
语言训练:
在夹弹珠比赛中, (谁 怎么样)
5.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你此刻的心情:(总结)
夹弹珠比赛真 !
四、整体感受,试表述内心感受
1.师:这堂课中,我们感受了弹珠带给我们的乐趣。你能完整地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弹珠 (什么样的) ,用手摸一摸, (感觉 ) 。抓一把握在手里,发出 的声音。
用弹珠可以玩很多游戏:可以 可以 还可以 。
今天我们进行了 游戏。开始夹弹珠比赛了, (谁,怎么样) 。
夹弹珠比赛真 !
2.同桌合作练说。
3.指名交流,评价。(表扬 加分)
五、布置作业
回家后把这次活动和感受说给父母听并写下来。
篇三:夹弹珠
《夹弹珠》玩出了名堂
——听张化万老师作文课《夹弹珠》有感
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 胡珏
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带进课堂,让玩激活学生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是被实践证明的,是让学生乐于作文的好办法。欢乐的游戏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专注的观察力、欢乐积极的心情,导致学生大脑思维的兴奋,在课堂和他们的习作上就能流淌出亲切、流畅、生动的儿童语言。(——张老师《我的语文人生》第六章)
张老师用他的作文课《夹弹子》,为我们生动、具体、真实地演绎了他的教学理念,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快乐地释放自己的心境,尽情游戏着、感受体验着、快乐表达着。正是张老师灵动的教学智慧,润物细无声般的点拨,才使学生文思如泉涌般流淌,个性鲜活,课堂显得如此富有张力,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什么才是游戏作文,如何在游戏作文指导课中玩出名堂。
一.有效的组织将玩进行到底
游戏作文的游戏活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营造,去雕琢。张老师用他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精心的设计和精当的引领,孩子们才能玩出快乐、玩出精彩。
1.巧设游戏情境。
“玩”是儿童最基本的生理和心理要求,是儿童的特权、天性。玩,让孩子的心不设防。课的开始,张老师手持弹珠,笑眯眯地问学生:“这是什么?你在哪儿看到过?可以怎么玩?”在孩子们纷纷抒发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之后,张老师又以自己为例,向孩子们娓娓诉说着自己小时候玩打弹珠的快乐??愉快的谈话,让孩子们的心一下子向张老师靠近,师生享受着课堂和谐带来的愉悦体验。当张老师宣布我们今天玩的是“夹弹子”时的游戏,孩子们的开心与兴奋不言而喻,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课堂情境,在思想彻底放松的前提下,进入无意识学习状态,思维在不设防的情况下活跃着。
2.明确游戏规则。
作文课的“玩”是有讲究的,在游戏体验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进行调控、点拨,从而使活动正常开展,达到最佳效果。
游戏活动最能让孩子们兴奋,此时的课堂也往往最容易失控。此时,课堂上响起张老师平静而坚决的声音:“我数到三停下来的‘优’,数到四停下来的‘良’,数到五停下来的‘合格’,余下的纪律‘不合格’。”这就是规则意识,在规则中体现的是教师浓郁的人文关怀,因为只有有效的游戏进程,才能让玩和思维同时并进。
3.重视有效合作。
如果说课堂中刻意将四个学生的桌子合在一起只是一种形式的话,那么请学生在老师规定的玩夹弹子的方法中,小组分配,每人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参与比赛可以算是真正合作的第一步了。
张老师的课堂中非常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例如,当教室显得过于热闹时,张老师果断地让孩子重新演示站起举筷子,这在无形中教育着孩子学会尊重,如何进行合作。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学生口中的词语由“我”自发升华为“我们组”,学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体悟、懂得了该怎么合作,该怎么尊重他人,并外化成的行为、语言。相信这样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次习作,更是对于生活的解读,做人的思考、文化的滋养。
二.有效的指导将习作进行到底
张老师在课堂中不仅将玩进行到底,更重要的是将习作指导贯穿始终,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表达锤炼,以及写作技能指导自然地和游戏融为一体。
1.引导表达内心情感。
张老师告诉我们,游戏只不过是一种媒介、载体、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情感。今天的作文课上,张老师在孩子玩的过程中,多次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的情感,如:“夹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心里有什么想法?”“你夹了8颗,为什么那么快?”“你的筷子怎么只夹了0颗呢?”“你们有什么窍门想跟大家说呢?”??这样的询问让孩子自然地把亲历游戏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借助语言自然流泻。于是,在作文交流中才有了这样的精妙语言:“快乐一下子涌了出来,快乐就藏在了夹弹珠里。”“弹珠骨碌一声溜走了,又叮叮当当地在盘子里滚动。”“我夹,我夹,我夹夹夹!”多么富有生气的语言呀,童性、灵性、悟性一起在课堂上飞翔,诚如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的:“心中的压力变成了快乐,快乐就这样传递着,快乐就这样洋溢着。”这种自然的原生态的情感流露,这种朴实真切不乏精彩的言语构建,全因为张老师在课堂上有一份清醒的语文意识:以游戏激兴趣,以兴趣带体验,以体验书快乐。
2.帮助拓宽习作思路。
课堂习作,最怕在老师的指导下,习作成了千篇一律的复制品。张老师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例如:在第一组用勺子捡弹珠的游戏结束后,张老师问捡弹珠最多的学生:“你捡的最多,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呢?”第二组用筷子捡弹珠的游戏后,张老师没有问捡得最多(6颗)的学生,而是问那个捡了4颗的学生:“你在捡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心情如何?你觉得最好筷子上有什么?你在捡的时候,旁边同学都在说,你有什么感觉?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类似聊天似的提问,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明白些作文时不光可以写自己,还可以写同学,同时要实事求是地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再如:取题目的环节,其实就是多种思路的碰撞和启发。张老师给学生2分钟时间取题目。可以根据印象最深的取一个题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写一个题目。2分钟能取一个的是优,写两个的是优加五角星,取三个题目的是优加两个五角星??写完后让全班同学以开小火车的方式读题,这样一来,题目的呈现,也就给了学生更多的习作启发。
3.评改交流习作精彩。
在学生的20分钟习作之后,张老师请学生上台读读自己的习作,跟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感受。听的同学随时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交流放大习作的精彩部分,引导优秀习作思维品质的习得。
例如:有一个学生在读他的习作,当读到:“??快!快!??”张老师敏锐地抓住这个句子,及时叫停,并问全班孩子:“用一次好,还是两次好?”张老师就是在这些平凡句子的引领品读中,让学生体悟作文就是实事求是地写,自自然然地表达。习作不需要假话,空话,虚情假意;习作就是我手写我扣,我言写我心。
张老师的《夹弹珠》一课,体现着一位名师育人的风采与气质,折射着其智慧的光泽和灵动的理念,他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感受,学会体验,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玩出了名堂。
篇四:让活动与习作教学精彩相约
让活动与习作教学精彩相约
作者:廖满芬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08期
摘 要:以活动为载体指导学生写作文,使学生的写作训练出现了多姿多彩、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关键词:活动;习作;教学
一、遵循学生的特点,唤醒“小荷皆露尖尖角”的习作兴趣
习作教学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以活动为载体的作文教学更应如此。心理学家表明:学生和成人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显著差异的世界,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蝌蚪和青蛙的关系。学生是蝌蚪,成人是青蛙。蝌蚪的生长环境只能是水里,青蛙可以水路两栖,如果你硬要把蝌蚪从水里赶到岸上生活,其结果就是,不但不会促成其成长,还会折腾其致死。同理,小学作文教学,如果不顾学生的身心实际,只按成人的意愿,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只会无奈地“被活动”,身心不但得不到健康成长,相反还可能抹杀其潜能。
此外,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写作文,要求我们作为教师尤其要关注个体的差异,对没有参加活动的,或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体恰如其分的帮助,才能让每个学生顺利地进行习作。我曾经在指导三年级学生写课余生活的习作时,利用“做个细心而又耐心的人”的主题班会时间组织开展了“夹弹珠”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有个性格内向的学生没有参加活动,我便拿着游戏道具不声不响地走到这个学生的座位上,亲自陪着这个学生玩夹弹珠的游戏。游戏活动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活动中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片段。结果这个学生在作文中对跟老师玩游戏时的那种忐忑、欣喜、受宠若惊的心理描写得可谓是活灵活现,年段老师争相传阅。讲评课上,老师表扬了这位学生的进步,肯定了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后来这位学生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越写越传神,被誉为班级中的“心理描写专家”。可见,在以活动为载体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关注个体的差异,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能唤醒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精心设计活动,点燃“妙笔生花写童年”的习作热情
能为习作教学增效的活动,应源自学生真实的生活,但又要区别于学生自然状态下的纯娱乐的活动。不论是活动,还是小实验,或是各种游戏……一旦进入我们的习作课堂,它必定要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年级特定的习作教学要求及具体的学生实际,科学周到、精心设计。途径很多,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挖掘。
1.依据作文训练的要求,设计活动
从三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每个学期至少要有八次习作指导,对这些习作,我们可以从习作的具体要求和指导方式等方面来设计一些简单又容易操作的活动,指导学生借助愉快的活动来完
成习作。比如,有位老师指导四年级学生进行场景描写时,在课伊始围绕黄豆、蚕豆、青豆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说豆豆”“分豆豆”“尝豆豆”的活动环节,当学生对“豆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之后,再让学生“写豆豆”。学生都说:“这样的活动打开了我们的视野,同时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如何搜集写作材料,如何写好作文的方法。这样的作文课我们喜欢。”
2.依据生活中的突发问题,设计活动
如,有位教师在一次分发课间餐(牛奶)时,有个学生感觉自己分到的一包牛奶显得“与众不同”,他就向老师反映说,他的那包牛奶是变质的。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这好比是个爆炸新闻,立刻引起班里学生一阵躁动,都争先恐后围过去想看个究竟,纷纷发表意见说:“这包牛奶是变质的,不能喝……”见此情景,老师灵机一动,即刻改变原定的上课计划,趁热打铁让学生围绕着这包牛奶再观察、讨论,说说判断变质牛奶的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牛奶的生产日期不是当天的;有的说其他同学的牛奶刚从冰箱中取出,手感较凉,而这包牛奶冰凉感不明显;还有的说这包牛奶开启牛奶袋后奶腥味明显不浓,感觉有点酸……学生讨论非常热烈。之后,老师让学生把刚才观察、研究、讨论的过程,自拟题目写成一篇文章。顺其自然,有内容,无拘束,学生个个观点鲜明,文思如泉,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可见,抓住“生活问题”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作文,体现了写作的生活化,强化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真话、实话、心里话。
3.依据各种趣味游戏,设计活动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玩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说、写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例如,有位教师要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为了让学生乐写、会写,老师利用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到操场开展了一次“瞎子捉瘸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选一名学生蒙上眼睛扮演“瞎子”,另选一名学生用布条绑住同一边的胳膊和腿,这样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像个“瘸子”,其余学生和老师手拉手围成一圈,成了能呐喊、助兴的“篱笆”。让“瞎子”在“篱笆”内摸索着捉拿“瘸子”。
游戏前老师交代学生不能只顾自己玩,只顾自己玩没有意义,还要注意观察场内外各种人的表现,那样会更有意思的。
游戏开始,学生对这个游戏很有兴趣,游戏哨声一响,大家都进入了角色,场内场外欢呼雀跃,笑声不断。老师没有做甩手掌柜,任由学生自己玩,而是随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场内外的动人情景。
游戏后请扮演“瞎子”的学生说说捉拿“瘸子”的内心感受;请扮演“瘸子”的学生谈谈自己如何躲过“瞎子”的进攻以及害怕被“瞎子”逮着的心情;让“篱笆”们讲讲所观察到的动人场景以及想扮演“瞎子”和“瘸子”跃跃欲试的心情。在学生讲得兴高采烈之际,老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选择材料,直抒胸臆。教师稍加引导,一
篇篇才情横溢、充满灵动、富有个性的“瞎子捉瘸子”的习作就诞生了,很少出现令人担心的雷同文。
此外,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美术课上……学生乐于参加、有审美趣味的制作,融制作和玩耍为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如,有趣的降落伞、创意树叶剪贴画……都是习作的好材料。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加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帮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写起来才会文思滚滚,下笔如有神,练就“妙笔生花写童年”的习作热情和技能。
三、全员参与,呈现“自在娇莺恰恰啼”的习作状态
实践证明,以活动为载体中指导学生写作文的确可以给枯燥的作文教学引入一泓活水。当然,要更好地提升活动作文教学效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除了遵循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活动、创新习作指导方式之外,还需要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要求做到:人人参与活动——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人人都有话可写;人人获得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获得享受到成功的快慰和满足,同时也经历紧张、不安,尝试失败的沮丧和苦恼,以此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人人表达自己——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人人参与评改——对“作困生”而言,评改机制应该成为放大镜,在评改“作困生”作文时,要格外认真仔细,看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都要热情赞扬,一次习作的评改就是一次正面暗示:作文,其实你也行!对中等生而言,评改机制应该成为加油站,当教师的评价成为中等生进步的加油站,那么,也许他会由平庸走向优秀。对优秀生而言,评改机制应该成为助推器,让他们常常尝试成功的喜悦,树立多写优秀作文的信心,使我们的习作教学呈现“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动人画面。 参考文献:
张化万.我的语文人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廖满芬,女,1967年2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将乐县教师进修学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篇五:夹弹珠
夹弹珠
游戏规则:在装有水的盘中放入30颗波珠,游戏者手拿一双筷子将放在左边盘子的波珠挟到右边的盘子里。在一分钟内将20颗弹珠夹玩者获胜。 萝卜蹲:
“萝卜蹲”游戏是指四个人分别代表一个萝卜的颜色(分别红萝卜、橘萝卜、蓝萝卜、紫萝卜),一人先开始,说自己所代表的萝卜颜色,“XX蹲,XX蹲,XX蹲完,XX蹲(另一人所代表的萝卜颜色)”被叫到的人继
续说,若未说出者则被淘汰。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