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5:31:36 初中作文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初中作文

篇一:文言文断句练习题new

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高三)

用“/”线给下列文段断句:

(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

(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 檀弓下》)

(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九)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十)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十一) 曾 子 之 妻 之 市 其 子 随 之 而 泣 其 母 曰 女 还 顾 反 为 女 杀 彘 妻 适 市来 曾 子 欲 捕 彘 杀 之 妻 止 之 曰 特 与 婴 儿 戏 耳 曾 子 曰 婴 儿 非 与 戏 也 婴 儿 非 有 知 也 待 父 母 而 学 者 也 听 父 母 之 教 今 子 欺 之 是 教 子 欺 也 母 欺 子 子 而 不 信 其 母 非 以 成 教 也 遂 烹 彘 也

(十二)赵 襄 子 饮 酒 五 日 五 夜 不 废 酒 谓 侍 者 曰 我 诚 邦 士 也 夫 饮 酒 五 日 五 夜 矣 而 殊 不 疾 优 莫 曰 君 勉 之 不 及 纣

二 日 耳 纣 七 日 七 夜 今 君 五 日 襄 子 惧 谓 优 莫 曰 然 则 吾 亡 乎 优 莫 曰 不 亡 襄 子 曰 不 及 纣 二 日 耳 不 亡 何 待 优 莫 曰 桀 纣 之 亡也 遇 汤 武 今 天 下 尽 桀 也 而 君 纣 也 桀 纣 并 世 焉 能 相 亡 然 亦 殆 矣

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二)臧孙行猛政/ 子贡非之 /曰 /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 国人皆叩心流涕/ 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 死也可悲

译文:臧孙施行暴政,子贡认为这不对,就对他说:“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郑人游于乡校/ 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 毁乡校/ 何如/ 子产曰/ 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 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 伤人必多/ 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 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 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 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 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

译文:郑国大夫子产参与执政,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大叔貌美俊秀而有文采;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它们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计略,在野外谋划就能获得成功,在城邑内谋划就会失败。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因此子产执政时很少有失败的事情发生。

(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译文:庄宗与粱军在河两岸对垒,一天,郭崇韬认为诸军校人数口粮太多,军队很难承受,请求减少粮用开支。庄宗动怒了,说:“我为卖命的军卒定粮用都不自由,那河北三镇领地之内的三军将士另选一人为主帅,我请求回太原封地来给贤能之人让路。”

(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

译文:乐广有一个好朋友,好久没有来了,乐广去问原因。朋友回答说:“以前在你办公的地方坐着,蒙你给酒我喝。我刚刚要喝酒,看见杯子里有一条蛇。我感到很恶心,喝了酒之后,就病了,就好久没有拜访你。”当时,河南官府办公的地方,墙上挂着一张用牛角装饰的弓,弓上用漆画着蛇。乐广猜想他杯子里的蛇是弓的影子,就请朋友再来原来的地方摆酒,对朋友说:“酒礼貌是不是又出现了蛇?”朋友回答说:“跟以前见的一样。”乐广把原因告诉了他。朋友顿时明白了,病一下子就好了。

(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 檀弓下》)

译文: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喂!快来吃吧?”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刘基《郁离子·捕鼠》)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九)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 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脣也,脣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 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译文:(赵国被秦国围困)齐国、楚国去解救赵国。赵国人粮食匮乏,向齐国请求救 助,齐王不答应。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犹如牙齿有嘴

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况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

(十)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译文:庐山的风景,秀丽至极,简直是天下诸山的冠军。山的北峰,叫做香炉峰;香炉峰的北面,有一座遗爱寺;就在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的风景带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还远超过卢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乐天一见就爱上他了,就像远行的游子路过故乡一样,眷恋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离去,于是就对着香炉峰,傍着遗爱寺,盖了一间草堂。 (十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译文: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十二)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译文: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疲劳。”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篇二:三门中学2010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2010年3月7日语文周练参考答案

1、C A.shí zhì mó mú bō bō B.xiù xiù jué jiǎo jiè jí

C.cháo zhāo dī tí lǜ lù D.huì wěi zhuó zhuó zhēn jiān

2、B A.破斧(釜)沉舟、坠(堕)落C症状D暄—喧。

3、C A、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这里应改“不以为意”。B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C①形容办事谨慎,考虑周密。②形容顾虑过多,犹豫不决。此处用②项意义,符合语境。D.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常作灾患、死亡的代名词。

4、C A、“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去掉“能否”B、“成为”之前缺主语。D、“对于??上”搭配不当,把“对于”改成“在”或者直接去掉“上”。

5、参考答案:木柴、烟雾或油烟可能致癌。(3分)

6、解析:内容上,应突出“端午节”“屈原”“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晚会”等主要信息。表达上,应体现主持人的身份。语体风格上,应以规范的书面语为主,适当运用口语词。

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4分)

7.观点1:应让这种现象正常发展,媒体使用方言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由略。

观点2:这种现象应该消除,媒体用语应使用规范的普通话。理由略。

观点3:媒体用语从规范上说,应使用普通话,但在一定节目范围内使用方言也有其必要。理由略。

(观点明确1分,理由恰当3分,表达流畅1分。)

8.A 9.B

10、①中国的祭拜神灵即在现实生活紧相联系的世间居住的中心。

②宫殿宗庙有平易的、非常接近日常生活的内部空间组合。

③中国建筑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熏陶,是能够经常瞻仰或居住的生活场所。

11.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代表宫殿宗庙建筑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实践理性精神。

12、①司机的过分热情,让“我”对他的动机产生怀疑;②司机广博的兴趣及爱好让“我”胡思乱想;③“我”满心都是戒备的心理。(一点2分,三点5分)

13、“落网”是指顾客上车(1分),那是司机用“温情”“热情”编制的一条温馨的网(2分)。

14、因为我一路上的经历,真正了解了司机的为人,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因此感到心情轻松起来。(3分)

15、①“被骗”贯穿全文,“我”的心理活动就围绕着它展开(2分);②以“被骗”作题目,通过“我”并没有被司机欺骗,骗人的是“我”自己的过分的戒备心理,从而揭示深刻的主题(2分)。

16、小说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细致的心理描写,“我”的心理,是随着司机的表现而变化的,“我”的心理变化的轨迹是:犹犹豫豫-警惕—一点没有轻松—恐惧—惊愕—轻松。这样小说的 情节就随着“我”的所感所想展开,显得缓急有致,跌宕多姿。(5分)

17、B,“喻”在这里是“表达、说明”的意思。

18、D项。A项中“为”为表被动;B项中的“于”解释为“对于”;C项中的“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以”,前项的“以”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凭借,可译为“由”,后项的“以” 用作介词表目的。答这道题,要注意上下文联系,还要前后句比较。

19、A。分析见参考译文。

20、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断句共4处,错一处扣1分。

21、 (1)一会儿,郭崇韬进来向世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译出大意给1分;"谢"译为表示"谢罪","道歉"一类的意思,给1分;"解"译为表示 "化解""和解"一类的意思,给1分。

(2)陛下用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来显示吉祥。

译出大意给1分;"承"译为表示"承受","秉承"一类的意思,给1分;"年"译为表示 "年成""收成"一类的意思,给1分。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贫困微*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任赞十分惭愧。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连年丰收,朝廷无事。明宗坐朝延英殿,留冯道向他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冯道说:“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丰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谨慎,以酬答上天之心。臣常忆起在先帝霸府任职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说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兢兢业业,是臣对陛下的希望。”明宗非常赞同。

22.梦中泛舟西湖 被雨惊醒后

23.虚实结合(梦境与眼前的景巧妙结合),运用形象化的比喻,以“珍珠”“水银”作比,把雨打荷叶,荷叶面上水珠滚动,周而复始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表现了诗人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

24.⑴中庸之道(或适度适中)

⑵认同。(1分)因为孔子说作罢以免自取其辱,其前提是自己在尽了忠告并劝过改善的道义职责后朋友仍然不听,这不能说是不负责任。交友之道,要尊重对方也是自主、平等的独立主体,要保持分寸,不能过度,不宜强加于人,这是交友的基本准则。(2分)

(若谈不认同的,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25、(1)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2)悟言一室之内 放浪形骸之外

(3)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4)祖母无臣 无以终余年

(5)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篇三: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辽宁)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 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塑料sùliào 暂时zànshí 纸屑zhǐxiè 胳臂gēbei

B.擦拭cāshì 察觉chájué 撺掇cuànduo 串珠chuànzhū

C.血压xuèyā 档次dǎngcì 鲫鱼jìyú 体己tīji

D.处理chùlǐ 掠夺lüèduó 享受xiǎngshòu 尽快扩jìnkuà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努嘴 白内瘴 信而有征 怵目惊心

B.保镖 入场券 味同嚼蜡 按迹寻踪

C.寒暄 无明火 虚左以待 五行八作

D.缘份 胡萝卜 所作所为 俯拾即是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4.下列语句中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坚苦

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存在。20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关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于是他的话变成:“艺术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艺术对象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关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大师也会犯错误的,有时还是大错误。20世纪的一位数学大师外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不得不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正是他关于美的先验的标准使他相信左和右在宇宙里是对称的,从而放弃了他发现的一个重要理论——中微子的两分量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左和右是完全不对称的。然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证明,这个被发现者放弃的理论其实是正确的。外尔的观点在科学界是很典型的,他的朋友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爱囚斯坦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不过,在平衡美学的追求与科学的探索时,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 在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荚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7.下列有关“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是先验的规定。

B.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C..美和真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有时是可以统一的。

D.经受住实验和时间考验的探索才是美的。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事实表明,一切新的探索最终不是怡人之美,便是悲怆之美。

B.重大科学成就和重大艺术成就的差异就在于前者不能给人们带来慰藉。

C.宇宙从混乱状态中诞生,也必将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

D.人类未知的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设想,人们的美学观也会得以继续发展。

9.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B.物理学与美学的关系

C.探索与美的关系 D.真与美的关系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劳厄对于物理学中美的观念很有见地,这表明他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同样是很有见地的。

B.重大的艺术成就和重大的科学成就都值得人们去追求,因为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

C.科学的发现往往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世间事物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D.第谷在平衡美学的追求和科学的探索方面的建议是非常有道理的,并且对开普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

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

“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

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

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

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 恒:固定 .

B.可以喻大 喻:比喻 .

C.道能讽之 讽:背诵 .

D.遽命道对面草词 遽:立即 .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为马所颠仆 吾属今为之虏矣 ..

B.不敢怠于衔辔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

C.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

D.一以委之 将以衅钟 ..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胆量的一组是

① 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② 崇韬所谏,未至过当

③ 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④ 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⑤ 何浅狭之甚耶

篇四: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2、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3、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中出现的问题。 二、例题: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④对曰:“将以衅钟。” ..

⑤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

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塞鄙陋的意见。 ....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人墓碑记》)

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 译文:① 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世宗的冲突。

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

1.三字要领:“信”“达”“雅”

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 首先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继之要求译文明白通畅,无语病;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考究,有一定的文采。

2.一句要求: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四、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情况:①句首发语词。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③句末调节音节的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指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 ①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③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见梁襄王》) .

⑤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⑥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⑦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③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石钟山记》)

④尉剑挺,广起,夺(之)而杀尉(《陈涉世家》) ⑤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

(如果)不能不说,那么还是(说说)如何行王道吧。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

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②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宾语前置) ③ 牛何之(宾语前置)

④ 王语暴以好乐(介词结构后置) ⑤ 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6、另要注意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的(长见的有比喻、互文、借代、婉说等手法)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固若金汤的城池) ..②项伯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

③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做官的人) ..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自己死去) ...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拥有的金玉珍宝)

⑥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人民的灾难)使我和白居易那样泪湿青杉,我不能学古代圣人那样忘情。) 五、其他注意事项:

1.翻译必须具备两个方面的条件。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对常用的18个文言虑词,直至对文言固定句式、文言固定短语、文言修辞格,文言文一些特殊表达现象,都有个准确把握。二是从宏观上讲,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切忌断章取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当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来翻译文言句。 2、观照上下文语境

例题6:将下面语段中加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译文:皇帝想念他的贤才,于是命令凭形体相貌来寻访他。

解析:画线句的翻译,难点在“物色”一词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将“物色”理解成动词“寻找什么人”,但根据上下文来看,这个词在介词以的后面,应该是名词,所以这里应理解成人的形貌外表。

3、联系平时的学习积累

例题8:将下面加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蔡京)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

解析:其关键词“曲意”,就可以在从成语中“曲意逢迎”的意义推断出“曲意”一词的意思,“曲意逢迎”就是“违背自己的本心,千方百计迎合讨好别人”,据此可知“曲意”是“违心的迎合、奉承”,再联系上下文可知,这是蔡京为了讨好徐绩和何执中而巴结奉承他们,所以在翻译时需补充主语。 六、练习

1、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父母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德彝视事三年,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唯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夫君子之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其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之不能知,安可诬今人以无才。”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唐太宗命令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视察了三年,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应分别取用它们的长处。古代达到盛世的君王,难道都是向其他时代借用人才的吗?我们正担心自己不能了解人才,怎么可以冤枉现在人没有才能呢呢?”

3、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或闻诸曹案典,多有受赂者,乃遣人以财物试之。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矩进谏曰:“此人受赂,诚合重诛。但陛下以物试之,即行极法,所谓陷人以罪,恐非导德齐礼之义。”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裴矩传》)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也。(《资治通鉴》) ①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在朝廷上指出朕的错误,不肯当面顺从。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

译文:君王厌恶听见自己的错误,那么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王喜欢听正直的言论,那么奸佞

之臣就会变为忠诚之臣。

4、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①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译文:用毛发来编织它,用苇苕来捆系它。 ②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译文:这并不是蒙鸠的巢构造的不完好,而是由于它所系结的东西太脆弱所造成的。

5、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几,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①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

译文:派去的人没来得及学,那个客人就死了。

②且人之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译文:何况人们最为重视的没有超过他自身的了,不能使自身免于一死,又怎么能够让燕王长生呢?

6、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①少却,吾恶紫臭。 ②于是日郎中莫衣紫,

译文:在当日宫中侍卫近臣就没有人穿紫色衣服了。

7、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①一人欲依附,歆则难之。

译文:一个人想跟随他们,华歆就为难他。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文:我当初犹豫就是因为这一点啊,但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

8、阅读下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辕毁,无所可用。①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③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④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学者之患亦然。

①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因为他们乡间不曾有过车,就用船载着破车回到家乡并向乡人夸耀他得到的破车。 ②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

译文:以为车本来就像这样(破烂),一个接一个效仿着制造这种破车。

9、把下面短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范元琰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注,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南史?隐逸下》) 注:菘,古代指白菜一类的蔬菜。

①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3分)

译文:先前我之所以退走,是担心他惭愧羞耻,现在说出他的名字来,希望你不要泄露出去。 ②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3分)

译文:有时有人涉过水沟偷他家竹笋,元琰就伐木造桥来使他们(方便的)过沟。

10、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后汉书·袁安传》 ①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

译文:袁安答到:“天下大雪,人们都在挨饿,不应该再求别人。” ②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译文:洛阳令认为袁安是一个贤明的人,就推荐他做了孝廉。 11.将下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谓美莫已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译文:往后退,我讨厌紫衣的味道。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①乌在其为明也?

译文:它的明察(表现)在哪里呢? ②是好苦我。

译文:这(镜子)使我好痛苦(或:难受)。 ③泰然谓美莫己苦。

译文: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漂亮(或:还安然自得地认为没有像自己漂亮的了)。

1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犹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已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 ①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译文: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之人(或一般人)共同的毛病。 ②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

译文:比自己有才能的人,嫉妒他们因而不愿向他们请教;不如自己的人,轻视他们因而不屑于问他们。

13.阅读下面文字,翻译划线的句子。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已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杂事第一》) ①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译文: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

②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译文: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

14.将下面文言文中划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 注:[1]窃:私下 [2]刖:砍掉双脚的酷刑 [3]矫:假传君命 ① 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译文:弥子吃桃感到特别甜,舍不得吃完而把它献给卫君 ②忘其口而念我

译文:不顾自己口味的满足却想着我(译为"因为一心想着我,竟忘记桃子已被自己咬过"也可以)。

15.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译文: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一天)穿着白衣服出(了门)。天下起了雨,(衣服湿透了,他就)脱掉(那件)白衣服,穿了(一身)黑衣服回来了。他的狗认不出(他了),冲上前来对着他叫。杨布很生气,要打那狗。杨朱(看见了就)说:“你不要打它!你也会像这样子的。假如你的狗一身白出去一身黑回来了,(你)怎么能不感到奇怪呢?” 附录:

1.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诚......则......:如果......那么(就)......。 俄而(尔、顷):不久,一会儿。 而已:罢了。

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

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 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 是以(以是):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 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

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

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居无(亡)何(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无以......为:用不着。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毋(无)庸:不用,无须。 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

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 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为......所以......。

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 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

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 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 何所......?所......的是什么?

奈何......?......怎么办?......为什么? 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 孰与......?与......相比,哪个......?

安......乎?怎么......呢? 独......耶?难道......吗? 何为......?为什么......?何......哉?怎么能......呢? 何......为?......干什么呢? 何......之有?有什么......呢? 如之何......?怎么能......呢?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直......耳!只不过......罢了!

......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 无乃......乎?恐怕......吧? 得无......乎?该不是......吧? ......庶几......欤?或许......吧?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

与其......孰若......?与其......,哪如......? 其......其......也......?是......还是......呢? ??与?抑??与?是??呢,还是??呢? 盍??矣(与)?为什么(不)??呢? 有??者:有人?? 2.常见文言倒装句对译 ⑴定语后置句:

①中心词+定语+者=定语+之+中心词。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通报秦国的人。 ②中心词+之+定语+着=定语+之+中心词

例句:四方之士之来者=来之四方之士=来归顺的四方的士子 ⑵宾语前置句:

①主语+宾语(疑问代词)+谓语(介词)=主语+谓语+宾语。 例句:子何恃而往?=子恃何而往?=您凭什么而前往? ②主语+否定词+宾语+谓语=主语+否定词+谓语+宾语。

例句: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当时人没有谁赞同他这种说法。 3.文言文翻译歌决: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篇五:2005年高考辽宁省语文试题

2005辽宁高考语文真题(附详细答案)

12/20/2007 21:07:26

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

语 文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的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组是

A.塑料sùliào 暂时zànshí 纸屑zhǐxia 胳臂gybei

B.擦拭cüshì 察觉cháju? 撺掇cuànduo 串珠chuànzhū

C.血压xuayü 档次dǎngcì 鲫鱼jìyú 体己tīji

D.处理chùlǐ 掠夺l?adu? 享受xiǎngsh?u 尽快 jìnkuài

本题考查考生语音识记能力。本题正确选项D。D项中的“处、尽”都是多音字,“处”在作动词用时应读第三声,“尽”在表示趁早时也读第三声。A项全对,B项的“撺”读第一声,撺掇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C项“档”字应该读第四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努嘴 白内瘴 信而有征 怵目惊心

B.保镖 入场券 味同嚼蜡 按迹寻踪

C.寒暄 无明火 虚左以待 五行八作

D.缘份 胡萝卜 所作所为 俯拾即是

本题考查考生汉字识记能力。本题正确选项C,C项中的“无明火”指怒火,无明:佛典中指“痴”或“愚昧”,五行八作:泛指各行各业。。A项中的“白内瘴”应该是“白内障”这个词的含义是:病,症状是眼球的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信而有征” 这个词的含义是:可*而且有证据。B项中的“按迹寻踪”应该是“按迹循踪”,要注意分析这个字的形旁。D项中的“缘份”应该是“缘分”。这道题虽然有“五行八作”这样比较偏的词,但实际上考察的还是一些常见字,只是有的平时没有认真注意到,但在考试时候我们可以从字形分析和组词考虑。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

本题考查考生词语辩析能力。本题正确选项A。第一个句子显然是因果关系的句子,故应选所“所以”;“必须”强调的是事理上的一定;“表现”是“表示出来”的意思,“表示管”是“用言语行为显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强调的是“用言语行为显示”;“透彻” 是“(了解情况、分析事理)详尽而深入”, “精确”是“非常准确,非常正确”的意思。解答这类试题,对实词要注意分析不同语素,对虚词可以通过另造句子来分辨,总的来说,要放在这一定的语境中考察。

4.下列语句中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不是笼统地反对在文学作品中使用方言,因为适当地使用方言,能够使人物形象鲜活,乡土气息浓郁;我只是反对不分青红皂白地在文学作品中滥用方言,因为方言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B.昨天早晨,我和多年失去联系的小刘在街上不期而遇,开始都觉得面熟,却不敢相认。 "这可真是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当彼此叫出名字后,他笑着说。

C.老王和老李曾非常要好,20多年前,两人产生了矛盾,一直互不理睬。退休后,一件偶然的事,消除

了他们多年的隔阂,两人和好如初,白头如新,大家也为之高兴。

D.他们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尽管如此,他们从未退缩过,仍然坚苦卓绝地奋斗着,并乐此不疲。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题考查考生熟语使用能力。本题正确选项D。A项中的熟语“不分青红皂白”是“不分是非、情由等”的意思。在这里即使“分清了是非、情由”也不能和后文的“滥用”搭配,所以这个熟语多余;B项中的熟语“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是“比喻本是自己人,因不相识而相互发生了冲突争端。”在这里 “我”和小刘本相识,所以此熟语使用不当;C项中的熟语 “白头如新”的意思是“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知一样”, 下一句是“倾盖如故”。意思是说,两个人可以认识了一辈子,却仍像陌生人,而有的人可以一见面就成知交 。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我们说了上千年的古话,说了上百年的洋话,被迫形成了一种优势:说洋话,古人说不过我们;说古话,洋人说不过我们。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⑦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A.②①⑤③⑥④⑦ B.①⑤②③④⑦⑥ C.⑦④②①③⑥⑤ D.①⑤③⑥②④⑦

本题考查考生衔接句子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A项。从②①的衔接可以判断A、C可选,而从⑤③的衔接可以判断A、D可选,故选A正确。

6.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判断把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的作用,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的作用与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的作用混淆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澄明的夜空给予人们宇宙的宁静感是一个错觉,宇宙本身就是从混乱中诞生,也可能最终走向一个混乱

的结局。虽然这个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从古典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关于宇宙是最完美的艺术作品的概念,要接受它有一定的难度,但这毕竟是客观存在。20世纪物理学大师劳厄说过一番话,对于如何看待物理学中关的观念的发展和变迁是很有见地的。他说:“物理学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观察量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如果把劳厄话中物理学这个词儿改成艺术,把观察量这个词儿改成艺术对象,于是他的话变成:“艺术从来不具有一种对一切时代都是完美的、完满的形式;而且它也不可能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艺术对象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这番话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关的观念不是同样很有见地的吗?

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在科学上一切探索都最终要受实验的考验,而在艺术上则是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大师也会犯错误的,有时还是大错误。20世纪的一位数学大师外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不得不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正是他关于美的先验的标准使他相信左和右在宇宙里是对称的,从而放弃了他发现的一个重要理论——中微子的两分量理论,在这个理论中左和右是完全不对称的。然而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证明,这个被发现者放弃的理论其实是正确的。外尔的观点在科学界是很典型的,他的朋友爱因斯坦也是一样,爱囚斯坦认为,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不过,在平衡美学的追求与科学的探索时,我想,当年第谷对开普勒的忠告是非常值得记取的。

在回顾已经过去的20世纪时,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也许科学和艺术在一点上有很大的差异,那就是,重大的艺术成就总是给人们带来慰藉,而重大的科学成就则并非必定如此。 不过,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荚同样动人,同样有追求的价值。

7.下列有关"美"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在科学研究领域中应该是先验的规定。

B.美是探求理论物理学中重要结果的一个指导原则。

C..美和真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有时是可以统一的。

D.经受住实验和时间考验的探索才是美的。

本题考查考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A项可以从第三段“如果它们确是被挖掘到的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那它们是美的。美不能先验地规定,就像毕达哥拉斯和开普勒那样”可以判断其错误;B项可以从“是不是一切新的探索最终都归结到美呢?不一定。在艺术上如此,在科学上也如此。” 可以判断其错误。D项可以从“人类有理由为文明在这一百年里的突飞猛进感到自豪,但是也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事实,就是我们解决的问题远没有我们发现的问题多,我们驰骋过的领域远没我们未曾涉足的领域大,这就是今后艺术和科学继续发现的根据,也是今后人们美学观要继续发展的道理。”中得出其判断错误。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事实表明,一切新的探索最终不是怡人之美,便是悲怆之美。

B.重大科学成就和重大艺术成就的差异就在于前者不能给人们带来慰藉。

C.宇宙从混乱状态中诞生,也必将走向一个混乱的结局。

D.人类未知的领域十分广阔,可以设想,人们的美学观也会得以继续发展。

本题考查考生文意理解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9.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B.物理学与美学的关系

C.探索与美的关系 D.真与美的关系

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文中提供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从文章详略安排可以推知。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劳厄对于物理学中美的观念很有见地,这表明他对于如何看待艺术中美的观念同样是很有见地的。

B.重大的艺术成就和重大的科学成就都值得人们去追求,因为从美的观点来看,怡人的美和悲怆的美同样动人。

C.科学的发现往往具有完美的、完满的形式,因为它的内容的有限性总是和世间事物的无限丰富的多样性相对立的。

D.第谷在平衡美学的追求和科学的探索方面的建议是非常有道理的,并且对开普勒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题考查考生依据文中提供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今佚。

1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 恒:固定 B.可以喻大 喻:比喻

C.道能讽之 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 遽:立即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B,“喻”在这里是“表达、说明”的意思。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为马所颠仆 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敢怠于衔辔 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D.一以委之 将以衅钟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A项中“为”为表被动;B项中的“于”解释为“对于”;C项中的“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以”,前项的“以”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凭借,可译为“由”,后项的“以” 用作介词表目的。答这道题,要注意上下文联系,还要前后句比较。

13.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胆量的一组是

① 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② 崇韬所谏,未至过当 ③ 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置之 ④ 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⑤ 何浅狭之甚耶 ⑥ 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信息的筛选能力。本题正确选项为C项,其中①句是说冯道专心读书。⑥句说明“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是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引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规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本题确选项是A。分析见参考译文。

参考译文: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他家先祖曾务农或为儒,没有一定职业。冯道年少时,性情纯朴厚道,好学能文,不以衣食粗陋为耻,除奉养父母外,只是读书吟诗,即使大雪封门、尘垢满席,也依旧兴致盎然。张承业不久举荐他做了霸府从事,稍后又任太原掌书记其时庄宗据有河北,文牍事务繁忙,统由冯道掌管。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黄河相对峙。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凡贫困微*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文章都是名儒编集的,我可以背诵。旧朝廷一些士子,不过读了些考场上的华丽辞藻,就去应试,都是窃取公卿的名位,真是何等浅薄、狭隘。”任赞十分惭愧。

天成、长兴年间,天下连年丰收,朝廷无事。明宗坐朝延英殿,留冯道向他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冯道说:“陛下以至上的道德承受天命,上天以丰年昭示祥瑞,陛下更要日日谨慎,以酬答上天之心。臣常忆起在先帝霸府任职时,曾奉命出使中山,过井陉险地时,唯恐马匹失蹄,不敢放松缰绳,等到平地,便不再控制,结果被马摔下,几乎致残。臣所说的这件事虽小,却可以说明大道理。陛下不要因为天下清明安定,连年丰收,便无节制地享乐。兢兢业业,是臣对陛下的希望。”明宗非常赞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22分)

1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庄 宗 与 梁 军 夹 河 对 垒 一 日 郭 崇 韬 以 诸 校 伴 食 数 多 主 者 不 办 请 少 罢 减。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断句共4处,每处1分。错一处扣1分。

1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俄而崇韬人谢,因道之解焉。(3分)

(2)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3分)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