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包公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3:37 字数作文
包公案字数作文

篇一:小学作文:《包公案》读后感

《包公案》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包公案》,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包公,因为在 《真假太后》里面,包公胆大包天,为了李娘娘伸冤;在《 五鼠下凡》里,包公 惩奸除恶、伸张正义,真是大快人心。

在所有包公斩案里我最喜欢的就是乌龟破案,意思是有一次,包公看见一只顶 了顶他的脚,看着包公,好像是告状的,过了一会儿,乌龟向外爬去,包公很好奇,就跟了过去,通过一只破了一个大案,找到了真凶,为死者伸冤,没想到包公看见一只乌龟就能破案,真是不得不让人敬佩呀!

读完《包公案》这一本书,我了解到包公断案时铁面无私,敢作敢当,也让我明白了包公断案本事极高,推理能力特强,因此包公深受 百姓爱戴。

包公案

篇二:包公案

《包公案》

第一卷

《阿弥陀佛讲和》

1.学恶许献忠,心邪狐媚,行丑鹑奔。觇女淑玉艾色,百计营谋,千思污辱。托迹黉门,桃李陡变而为荆棒;驾称泮水,龙蚊忽转而为鲸鳄。法律实类鸿毛,伦风今且涂地。

2.生员许献忠,青年未婚;邻女淑玉,在室未嫁。两少相宜,静夜会佳期于月下;一心合契,半载赴私约于楼中。方期缘结乎百年,不意变生于一旦。恶僧明修,心猿意马,狗幸狼贪,粪土将污白壁。谋而不遂,死者含冤。伤哉淑玉,遭凶僧断丧香魂;义矣献忠,念情妻誓不再娶。

《嚼舌吐血》

1.人言淑贞乃绝色佳人,今观其居忧素服之时,尚且如此标致,若无愁无门而相欢相乐,遂起淫奸之心。

2.告为灭伦杀嫂事:风俗先维风教,人生首重人伦。男女授受不亲,嫂溺手援非正。女嫁生员乜克忠为妻,不幸夫亡,甘心守节。兽恶克信,素窥嫂氏姿色,淫凶无隙可加。机乘斋醮完功,意料嫂倦酣卧,突入房帷,姿抱奸污,女羞咬恨,嚼舌吐血,登时间死。狐绥绥,犬靡靡,每痛恨此贱行。鹑奔奔,鹊疆疆,何堪闻此五声。家庭偶语,将有丘陵之歌。外众聚谈,岂无墙茨之句。在女申雪无由,不殉身不足以明节。在恶奸杀有据,不填命不足以明冤。哀求三尺,早正五刑。

3.审得严华元,紊迹玄门,情迷欲海,滥叨羽衣之列,窃思红粉之娇。受赏出门,阳播先归之语,贪淫登阁,阴为下贱之行。弹药染贞妇之身,清修安在?贪花杀服妇之命,大道已忘。淫污何敢对天尊,冤业几能逃地狱?淑贞含冤,丧娇容于泉下;克忠托梦,作对头于阳间。一封之银足证,数行之字可稽。在老 君既不容徐身之好色,而王法取岂容华元之横奸?填命有律,断首难逃。

《咬舌扣喉》

篇三:读《包公案》

读《包公案》

戴洪斌

【学科分类】其他

【出处】本网首发

【写作年份】2011年

【正文】

手边有一本明朝人编的小说集《包公案》,那是一本公案故事集,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侦探故事集(也包括了判案),说的全是包公破案、平反昭雪的事。

法制建设了这么多年,个人也从事了这么多年的法律工作,最近再来看这类公案故事,感受就有所不同,甚至有了一点诧异、异样。特别是社会进化了,人的观念随之进化,对这类过去的公案故事也就有了新的认识。

看这类公案故事,内心感觉就是过瘾,里面贯穿了曲折情节、伸张正义、惩恶扬善的精神,特别是作为中国人更是能从其中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快也哉!

但以这几年逐渐深入人心的观念来说,这些公案故事里表现出的一些做法、指导思想却不再为现代人接受了。但自己也知道,因为时代的不同,思想、做法自然也是不同的。

试着分析一二,如下:

1.重刑伺候

众多的公案故事里,包公以及其他的办案官员在办案中,首先采取的就是对犯罪嫌疑人(现在的称法)的刑讯逼供。可以看出,那是被当时经常使用的办案方式,是常用的一种“讯问”的方式。其有些效果,简单易行,但其非常残酷,负面的效果也很大。现在的司法理念、社会观念已经改变,不再主张刑讯逼供,即使是对坏人,社会上也不再接受这一破案做法。于是,看到公案故事里的刑讯逼供,心中真的是有些隐隐不安。

2.一审问宰

经常读到,包公破案之后裁判被告人为死刑,罪大恶极的,马上就将其问宰。其实当时的司法制度的常态并不是这样,而是也有相应的复查制度。也许是公案集的作者就喜欢来个痛快彻底,查实某人罪大恶极后,即要马上得到情绪上的宣泄,而不愿再将文字浪费在上诉、再审、复核等程序上,象乌龟一般慢慢爬。而是来个痛快的,给被害人及其家属一个当即的交代,也是给读者的一个马上交代。谁能多说啥呢?因为这是公案小说,是个人的艺术创作。

3.神灵助判

包公也经常遇到疑难案件,如同现在的警察、法官,对于一些案件中的难解问题,多是伤神,无法查清案件事实,也无法决断裁判。于是,在公案故事里,神灵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经常跳出来给予包公一点提示,协助包公查清案件事实,确定案件真凶,还原案件的本来面目,使得沉冤得以昭雪。这也是公案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公案小说为老百姓喜欢的真正原因。如果写的全是程序、证据、报告、合议、开庭等等,那是多么的枯燥,这些工作细节如果全部搬到纸上,那还有什么看头?现在的破案、断案小说多是缺少魅力,很少能够深入人心,其原因也许在此。

4.侦审一体

确定一个人的刑事责任,是对其最大的惩处,因此需要严密的程序、繁琐的环节,更是需要众多的机关各司其职,互相制约、监督,以此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现在在刑事程序中,就由公案、检察、法院、监狱、看守所等机关分担不同的刑事诉讼职能。而在公案小说里,全部是这样的,由一个机构甚至一个人就全部承担了,一体完成侦查、起诉、裁判以及执行。

还有很多很多话题,一下也说不完。以现在的观念来看传统的公案小说,就可以看出那时的司法制度与现今的是多么不同,指导上也不同。提出以上这几点的不同,并不是要说明那个时代的司法体制是多么落后,这里没有任何这样的意思。因为,那个时代有其配套的体制。提出这些,只是有所感受,随笔写下而已。

【作者简介】

戴洪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任职。

篇四:包青天包拯简介,包拯的事迹

包青天包拯简介,包拯的事迹

中文名称: 包拯

又 名: 包待制 字希仁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宋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999~

1062

生平简介

包拯(999~1062),北宋政治家。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及第,历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知端州(今广东高要),有政绩,迁监察御史。仁宗朝号称北宋的太平盛世,实际上阶段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已很严重,庆历新政失败以后,要求改革的呼声继续高涨,包拯是其中的一员。他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年老的官吏应强令致仕,以解决冗

官问题;停止招募士兵,拣斥老弱,以解决冗兵问题,选将练兵,训练义勇以备边;抑制贵戚和宦官等的权利,轻徭薄赋,节省开支等。后曾出任东京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及知瀛、扬、庐等州和知江宁府等。 风林购搞活动啦!

什么?衣服只要一块钱?每天限定100套?

百度搜索:风林购。了解更多风林购活动。

至和三年(1056),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行禁止。当时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包拯,称呼他“包待制”,并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此前曾以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后权御史中丞,立朝刚严,数论斥权幸大臣,建言兴利除弊。又任三司使,迁枢密副使。嘉□七年(1062)病逝,终年六十四岁,谥孝肃。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包拯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南宋和金已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小说和戏曲,元剧中有大量的包公戏,后有小说《包公案》(《龙图公案》)流行。

包拯 (包青天) 包拯(999-1062)自希仁,芦洲合肥人(安徽合肥),北宋天圣五年(1027)进士。

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为官,期间长达十年之久,故以孝闻于乡里。

宋景佑四年(1037),任天长(安徽天长)知县,颇有政绩。任满后,调任知端州(广东肇庆)。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

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自庆历四年(1044)廿八月,他向仁宗上疏《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天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皇佑二年(1050)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曾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的特大诈骗案,震动朝野。

包拯在历官三司户部判官及三司副使期间,先后出任京东,陕西,河北等路转运使,每至一地,都以减轻民间负担、改革弊政、发展生产为己任,提出了“宽民利国”的经济思想。多次为了国家大事,说了皇帝不爱听的话,论斥权幸大臣,请求罢去皇帝赐给亲信官僚们的恩宠,一切改由主管机构正常渠道进行。他将唐朝魏征给唐太宗的三道奏章写出来,呈给宋仁宗为座右铭,时刻警惕,以国家大事为重。请求仁宗虚心纳谏,分辨是非,不要搞“先入为主”,偏听偏信,而要爱惜人才,除去苛刻,严正刑禁,禁止妖言邪说,不随意大兴土木,如此等等,朝廷多采纳施行。

中国热门网购平台:风林购。

0元免费开店,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费用,一键分享免费赚钱。

百度搜索:风林购,让你购物的同时体验到赚钱的乐趣。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朝廷任包拯权知开封府,他于次年三月正式上任,至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们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

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碰硬,贵戚宦官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听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儿童妇孺们都知道包拯之名,亲切称呼他为“包特制”。开封府广泛流传著这样的话“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用阎罗

比喻包拯的铁面无私。

风林购来源:www.fenglingou.com

篇五:包公的惊人收入

包公的惊人收入

李开周

传说中,包公的爸爸叫包怀,没什么文化,是个文盲或者半文盲,家里有不少地,自己务农,同时也雇请长工,搁土改时划成分,应该被划成富农或者小地主。包公的妈妈姓周,人称周氏。包怀和周氏生了仨儿子,老大包山,老二包海,老三就是包公。大哥包山和二哥包海比包公大得多,这俩哥哥都娶媳妇了,包公才出世。因为害怕包公长大了分家产,二哥二嫂对他很坏,经常找机会害他,试图让他死掉。而大哥大嫂却很善良,想尽办法维护包公。所以当包公长大后,中了状元,做了大官,很感激大哥大嫂的恩情,一辈子管大嫂叫“嫂娘”。 这个传说,在田连元评书《包公案》、百家公案本《包待制出身源流》以及不同剧种的《包公出身传》里面流传甚广,平心而论,是

很好的故事。

故事里的包公,肯定不等于历史上的包公。

父亲是高官

历史上的包公,爸爸不叫包怀,叫包令仪。也不是文盲或者半文盲,而是一个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并且至少中过举人的有文化的人。而且,这个人还做过官,他的官职是“行尚书虞部员外郎”,具体负责管理全国的山林湖泊等自然资源,相当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包公的母亲也不姓周,姓张,所以她不是传说中的周氏,而是张氏。包令仪和张氏倒真的生了三个儿子,但大儿子和二儿子不叫包山、包海,而叫包莹、包颖。包莹、包颖还没等成家就都死了,所以包公

也不可能会有一个不靠谱的二嫂和一个靠谱的大嫂。

父亲虽然是高官,包公却没有依靠这个背景一步登天,相反,他

还因为父亲的缘故延迟了做官的时间。

宋仁宗天圣五年,包公考中进士,分派到江西建昌县当知县。包公老家在安徽合肥,跟建昌距离较远,包公觉得不方便回家探亲,请朝廷给换个岗位。于是朝廷又把他安排到安徽和县做财政工作。这时候,包公的父亲包令仪已经退休,母亲张氏也已年迈,结果包公连和县也没去,向朝廷请了长假,直接回合肥给父母养老去了。在合肥老家,他一连守了十年,直到父母都去世以后才出来做官,对那些官油

子来说,他这是虚掷了十年光阴。

宋朝惯例,官员守孝期间如果没有皇帝特旨,朝廷是不会为其发工资的。所以包公在家做这十年宅男,不会有任何薪水。这期间他和父母究竟以何为生,暂时不得而知,推想起来,其父亲包令仪做官时应该积攒下一些存款,他们包家在合肥大概也会有一些耕地,可以租给佃户耕种,每年收租为生。当然,包公亲自下田耕作的可能性也不

是没有。

在开封府只干了一年

出来做官时,包公已经将近40岁,先在安徽天长县做了三年知县,又到广东肇庆做知州。肇庆出产砚台,所产端砚驰名天下,以往到这儿做官的人,临走都整车整车地装砚台,回去送给亲戚朋友以及朝廷要员。包公不这么干,他在肇庆三年任满,一方砚台也不要,正应了徐志摩的那句诗: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挥一挥

手,不带走一方砚台。

包公得庆幸自己生在了一个好时代,那个时代,皇帝还算清明,宰执还算正直,整个官场还能容得下几个清官,即使不送礼,不行贿,不溜须拍马,也能活下来并且还能升官——— 从广东回到京城,包公

一路高升。

首先,朝廷派他做“权三司度支判官”,这个官职相当于财政部的一个司长。然后又做了“监察御史里行”,相当于监察部的一个司长。很快又升任“三司户部判官”,先后出任“京东转运使”、“陕西转运使”。北宋时,转运使是省级行政辖区最高行政长官,相当于省长或者省委书记。再然后,又回京城,做“三司户部副使”,相当

于财政部副部长。

58岁那年,包公以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的身份,在当时的首都开封做了一把手。这也就是戏曲和影视剧里说的“包公倒坐

南衙开封府”。

包公戏一开场,黑脸老包都要来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好像包公在开封做一把手做了很多年似的。事实上包公在开封府只干了一年,就被重新调回中央,做了御史中丞、三司使和枢密副使。其中御史中丞相当于监察部部长,三司使相当于财政部部长,枢密副使

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在国防部部长的职位上干了不到一年,包公就因病去世了。这年

是公元1062年,包公64岁。

评书里一提包公,都叫他“包相爷”,其实包公没做过宰相,他一生中做过的最高级别也离宰相差着两级。再者说,从宋太宗往后数,皇帝们怕宰相集权,一直不设宰相,只设在职权上近似于宰相的其他

官职。

年薪过千万

介绍完了包公的履历,再说他的年薪。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包公从考中进士到去世,一生拥有过40多个官衔,这里面既有只拿钱不干活儿的寄禄官官衔,又有既干活儿又拿钱的职事官官衔,还有仅代表荣誉和地位的勋官官衔,要是一个个计算起来的话,即使我没烦,您也看烦了。所以我们不妨横切一刀,只取包公“倒坐南衙开封府”的这个剖面,来分析一下他能得到多少合

法收入。

包公倒坐南衙时,头上戴有三顶乌纱帽,即龙图阁直学士、尚书

省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事。

龙图阁直学士每月有“料钱”,也就是基本工资;还有“添支钱”和“餐钱”,也就是补贴;另外每年春、冬两季还能领到一些“衣赐”,也就是布匹。其中料钱每月是120贯,添支是每月15贯,餐钱是每月3贯。衣赐每年发两次,每次发5匹绫、17匹绢、1匹罗、50两棉,

一年则有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棉。

尚书省右司郎中每月有料钱35贯,没有餐钱和添支,而衣赐也是每年发两次,每次各发3匹绫、13匹绢、1匹罗、30两棉。按照《嘉祐禄令》的工资发放原则,如果一个公务员既有寄禄官的官职,又有侍从官的官职,那么他并不能兼领寄禄官和侍从官的双份薪水,而是哪份薪水高就领哪份。对包公来说,他的侍从官薪水明显比寄禄官薪

水要高,所以他只能领到作为龙图阁直学士的那份薪水。

权知开封府事每月有30石月粮,其中包括15石米、15石麦。还

有20捆柴、40捆干草、1500贯“公使钱”。作为京城府尹,朝廷还会划拨给包公20顷职田,也就是2000亩耕地,允许他每年收租,并且无需纳粮。这2000亩耕地按每亩租米一石估算,每年也有2000石米的进项。再查《嘉祐禄令》,权知开封府事每月还有100贯的添支,

每年冬天又发给15秤的木炭。

利用当时的物价数据,我把包公每年的各项实物收入都换成钱,大致是1022贯。1022贯实物收入再加上20856贯货币收入,总共是

21878贯,这就是包公任职开封府时的年薪。

当时开封米价400文一石,宋朝一石是66公升,装米约100斤,按每斤2.5元估算,能卖250元。所以不严格地讲,当时400文铜钱的购买力和现在25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相等的,每文铜钱折合人民币0.625元,每贯铜钱则折合625元,21878贯铜钱就是1367万元!

包公的清廉跟高薪无关

看到这个数据,估计您会奇怪包公怎么能拿这么高的俸禄,其实只要您了解宋朝皇帝厚待高级干部的惯例,就会毫不稀奇了。比如宋太宗在位时,官员俸禄还不怎么高,大将田钦祚攻打北汉有功,宋太宗就给他白银5000两,让他买别墅。枢密使楚昭辅家的房子有点儿低洼,下雨时老是往屋里灌水,宋太宗听说了,从国库里拨出白银 10000两,让楚昭辅再买一处超豪华的好房子。这些赏赐的银子,按购买力折成人民币,即使不到千万,也有几百万。包公的官位,比田钦祚略

高,比楚昭辅略低,年薪过千万,当属正常。

但我并不认为,包公之所以清廉,是因为他的年薪很高。常识告诉我们,低薪可能促贪,但高薪未必就养廉。跟包公同时代的北宋官员张方平,做过“知谏院”、“三司使”,属于正部级干部,比包公知开封府时的年薪还要高,照样腐败。包公在奏章里就揭发过他,说他用很低的价格买进豪宅,涉嫌变相受贿。所以包公之所以清廉,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他有操守,而不在于他有高薪。一个没有操守的官员,

不管你给他多么高的工资和福利,他还是欲壑难填。

问题是,操守这东西也未必永远靠得住,解决贪腐的根本办法,恐怕还是建立一个好制度,使官员不敢贪污腐败,不敢徇情枉法。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