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神话电视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17:43 作文素材
神话电视剧作文素材

篇一:电视剧《神话》三大怪现象

《神话》大结局凸显三大怪 男女主角无人爱 电视剧《神话》自播出以来,就一直成为媒体和观众们关注的焦点。作为题材独特的穿越剧,这部剧在播出过程中出现不少怪现象,大反派比男主角更受欢迎,收视率与口碑成反比,台词比剧情更火,《神话》三大怪现象可谓争议不断。

央视八套开年大戏《神话》昨晚播出大结局,易小川和玉漱公主跨越千年的爱恋以阴阳相隔告终,易大川与本剧最大的悬念“谁是黑衣人”也在结局中揭晓谜底,原来高要就是幕后的神秘黑衣人。有胡歌、白冰、张世等人的演出,再加上同名电影的票房基础,电视剧《神话》自播出以来,就一直成为媒体和观众们关注的焦点。作为题材独特的穿越剧,这部剧在播出过程中出现不少怪现象,大反派比男主角更受欢迎,收视率与口碑成反比,台词比剧情更火,《神话》三大怪现象可谓争议不断。 怪现象一:男女主角最不受待见

一般来说,在电视剧中男女主角都是最受观众喜爱的角色,因为他们是故事的中心,镜头中的焦点,观众们的喜怒哀乐是被他们俩牵动着。但《神话》显然是个例外,任男主角易小川穿越千年,上天又入地,任女主角玉漱以泪洗面,爱得死去又活来,观众们就是不待见这二位。在网络上针对本剧举行的几个投票活动中,男女主角的受欢迎程度都远远低于配角们:在《神话》中你最喜欢的女演员的调查中,只出现过几集就华丽退场的金莎占了近50%的票数,是女主角白冰的两倍之多;在《神话》男主角人气大PK的调查中,易小川的票数也不敌大反派高要;更别说《神话》情侣人气的调查中,配角虞姬和项羽的得票率高达50.9%,编剧费尽心思刻画的易小川与玉漱的千年之恋,传说中那神话般的爱情所得的票数只有21.9%。

男女主角不受欢迎,这是《神话》的一大怪,究其原因,首先是剧本的问题。出于对穿越青年才俊的偏爱,编剧不吝于将所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都砸到易小川的身上,他魅力过人男女通杀,还正直勇敢深情款款,也许是编剧对易小川的塑造太过理想化乃至意淫成分严重,观众们索性给了易小川“圣父”的称号。“圣父”与网络流行词“圣母”相对,意为太过完美无缺导致令人生厌的男人,经常因为他们的个人举动导致别人受牵连。通观全剧,易小川的表现的确配得起“圣父”这个称谓:他只爱玉漱一个人,却让剧中不少女性为他而死;他与项羽称兄道弟,转头却主动去帮助刘邦;高要是与他一同穿越的苦命人,他却几次三番与高要作对。易小川虽然从没有主动去害过谁,但他的幼稚任性让他的朋友不断因他而遭殃。这样的男主角,试问如何让观众爱得起来?

女主角玉漱不受欢迎的症结与易小川相似,他们的性格都趋于完美,纯净到让人觉得虚假。在《神话》中,最受欢迎的角色是大反派高要,实力派张世用演技诠释了这个小人的心路历程,高要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有理由的。剧中高要虽然做尽坏事,步步走错,观众们对这个表现人性之复杂脆弱的角色却呈现出一边倒的同情,认为高要才是有血有肉的角色,与主角相比,这个反派更值得人喜爱。

怪现象二:收视口碑难两全

作为央视八套的开年大戏,《神话》的轻松风格打破了该台一贯的正剧氛围,给观众们带来不少新鲜感,因而收视率自开播以来一路走高,不仅成为全国收视冠军,还创造央视八套开年戏收视率的新纪录,收视率高过去年同时段播出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不过高收视率并没有带来好口碑,《神话》越播到后面,在网络上收到的砖头就越多。

如小强一样怎么都死不了的男主角,如琼瑶剧一般狗血煽情的爱情戏,漏洞百出的历史常识穿帮,这些缺点让《神话》无法成为经典之作。观众们把这部剧当作肥皂剧来消费,热衷于为这部剧挑出穿帮镜头:用了大半年还有电的手机堪称神器,主人公穿越了,居然连带着番茄辣椒这些几百年之后才传入中国的蔬菜一起穿越到秦朝,古人项羽居然说出“写真摄影”这种现代人才知道的科技产物,如此种种穿帮镜头,被热心观众一一找出,在网络上引起热议。观众们对这部剧的评价褒贬不一,一部分观众认为对穿越剧无需太计较,穿越剧就是要无厘头,另一部分观众则认为穿越也得尊重基本史实,不可胡编得太过分。就目前看来,后者是网络上的主流意见,收视口碑反差大,这是《神话》的第二大怪现象。

怪现象三:台词比剧情更受重视

作为少见的穿越剧,《神话》在剧情上可谓下足功夫,主角穿越遇见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学武功谈恋爱当将军,穿越该干的事情易小川一件都没落下。值得一提的是编剧还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古今两条线索并进,这在穿越剧中称得上是新创举,在此之前并无先例。不过就算是这样,《神话》的剧情也没有成为本剧的大热点。穿越目的地同样是秦朝,同样是穿越者玩转秦末历史的剧情,让人不由得将这部剧与穿越经典之作《寻秦记》进行比较,由于《寻秦记》拥有强大的黄易小说原著做支撑,《神话》在剧情方面略逊一筹。

剧情不够出彩不要紧,《神话》的法宝是与时俱进的雷人台词。“我是易小川,易中天的易”。 “我两次救你的概率比国足世界杯出线还低。”“什么发哥、阿汤哥、胡歌,全是大明星。”“别跟我提湖人(胡人),就是因为湖人,火箭才被踢出了决赛。”融合了体育、时事、娱乐的台词既雷且搞笑,主演胡歌秉持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不断说出新鲜台词,给观众们的感觉就是“没有最雷,只有更雷”。这种台词比剧情火热的现象一直延续到结局,大结局中,易小川和玉漱跨越两千年的爱恋没有给人留下多深刻的印象,反倒是衰老之后的易小川说的全剧最后一句话“她比你漂亮”频频成为各大论坛的热门讨论主题。台词比剧情更受重视,这恐怕是《神话》最尴尬的事情。

篇二:经典港台电视剧50部

经典港台电视剧50部

第一部《霍元甲》

《霍元甲》摄于1981年,20集。犹记《霍元甲》播放的时候那绝对是万人空巷,那时只有一部分家庭买有电视机,而且还是那种12寸的黑白电视机,什 么孔雀牌、西湖牌、北京牌等等。记得当时每到播放《霍元甲》的时候,外婆家的电视前面肯定是坐满了左邻右舍,那个七嘴八舌讨论剧情的场景我现在还记忆犹 新。

《霍元甲》是第一部在内地播出的港台电视剧,也是当时的当红小生黄元申的最后一部代表作。黄元申在成功扮演了霍元甲之后不久,突然宣布割绝红尘,毅然 去了九华山出家。黄元申的电影作品主要有《反碗底》、《漩涡》(与赵雅芝搭档演出)。在拍摄新版《霍元甲》时,剧组曾通过各种渠道与黄元申联系,欲力邀黄 元申友情客串,扮霍元甲之父。黄元申现出家在美国某寺庙。

第二部《射雕英雄传》

《射雕英雄传》摄于1983年,重提此剧,眼前立刻浮现一片广褒的草原,牛羊跳跃,郭靖策马驰骋,手拾弯弓射大雕.还有蓉儿的巧笑嫣然,她扬着脸娇声 唤着‘靖哥哥’。在我的心目中,黄日华就是郭靖,翁美玲就是黄蓉,他们已随着岁月的流失永远定格在我少年的记忆里,那么美丽,那么清晰,触手可及。曾经因 为他们的演绎而遍寻金庸的作品,一次次沉醉在风云变幻的江湖恩怨里,为了大侠的豪情万丈,儿女情长而唏嘘。如今已是而立之年,忆起当年,仍是激动,那些经 典的画面,翁美玲的红颜早逝,都如歌中所唱‘依稀往梦似曾见,心内波澜现’。

如今的明星们,也许漂亮胜过美玲,但不会有她的灵气,那是涌自内心的灵气,不矫情做作,不是上过电影学院就能演绎出来的.生活中的翁美玲重情重义,如 同黄蓉,所以她走了,犹如昙花一现,只留下些幽幽的芬芳。2005年的翁美玲已经46岁了,可她还是那般美丽,一笑两颗洁白的兔仔牙。这种跨时空的美丽, 又有那个明星可以比呢?郭靖的憨,郭靖的正气,郭靖的痴心,又岂是如今那些油头粉面的明星能演的?

黄日华虽然已是不惑年龄,可前几年见到他在《天龙八部》里饰演的乔峰,一样的气宇轩昂,正义凛然,柔情万丈,他是我少年时代的英雄,是我那个年代的梦。

第三部《上海滩》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上海滩》摄于1980年,这部讲述许文强和冯程程的爱情故事,使周润发红遍中国内地。当年班上的女生个人都在语 文笔记本上画许文强,白色的围巾,黑色的礼帽,觉得许文强的形象简直帅呆了。之后,无论许文强和冯程程的故事被多少人演绎过,也无论周润发和赵雅芝又和多 少人扮演过情侣,在《上海滩》里的这一对,才是观众心目中无可替代的完美组合。就连周润发自己也认为拍过的最经典镜头就是《上海滩》中撑着伞和程程漫步雪 中那一幕。时光荏苒,可每当想到许文强和冯程程,看过这部戏的观众脑海中浮现的,一定是周润发和赵雅芝深情相拥的样子。

第四部《八仙过海》

《八仙过海》摄于1985年,20集。在当年电视节目严重匮乏的内地,这部香港神话连续剧当时非常受欢迎。但对于部戏中的八位主演(潘志文,曾伟权、 阮佩珍、黄曙光、凌文海、

梁汉威、林迪安、唐品昌、蔡国庆)我已没多少记忆了。不过对于这部剧的主题曲还蛮熟悉的,记得当年满街都是“人说仙山好,神仙乐 逍遥,不知不觉地来到了”。

第五部《再向虎山行》

《再向虎山行》摄于1985年,由徐小明执导,梁小龙 董骠 米雪 张铮 曹达华主演。记得是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再向虎山行》在大陆首播,顿时掀起巨大波澜。随着此剧的热播,街头巷尾随处都能听到人们唱着“老包!喂,老 包!”,那本是《再向虎山行》的插曲兼片尾曲。直到近几年,人们才知道那应是“留步!喂,留步!”。

第六部《一剪梅》

《一剪梅》摄于1984年,从此剧开始,台湾戏打入大陆市场,而且占领了很长一段时间。此剧最经典的是由费玉清演唱的那首主题曲《一剪梅》,那简直是 风靡一时,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在传唱。而此剧的男主角寇世勋更是红遍整个内陆,后来好多台湾电视剧都是由他主演的。

第七部《星星知我心》

《星星知我心》摄于1984年,这是一部绝对轰动的台湾电视剧。此剧让大陆观众哭得眼泪加起来也要流成河了。而此剧让内地的观众记住了一位母亲的典范—— 古秋霞(吴静娴饰)。当年该剧创台湾三大电视台最高收视率。许多关心同情古秋霞命运的观众,纷纷要求电视台不要让身患绝症的古秋霞死去。编导们只好尽量延 长她的生命,最后迫不得已才让她离开人世。由于观众还关心她的5个子女的命运,于是又拍了后来的续集《星星的故乡》。而电视剧主题歌就是由这位伟大的母亲 饰演者吴静娴演唱的。

第八部《情义无价》

《情义无价》摄于台湾电视剧的代表之作之一,此剧可谓黄金的组合,钻石的剧情,出色的演绎,成就了一个宝岛电视史的传奇。当年该剧主题歌又是一首街知 巷闻,朗朗上口的歌曲,这部电视剧成功的捧出了不少新人,除寇世勋外,张晨光,戚美珍都是由这部剧打入内地的。而对于张晨光来说,后来的台湾言情剧基本是 他的天下

第九部《流氓大亨》

《流氓大亨》摄于1986年,此剧是万梓良的成名作,但此剧1989年才进入内地。也由此剧开始,香港无线时装电视剧有相当一段时间独领风骚,很多几 年前在香港武侠剧里面露过面的演员又在时装剧里见到,倍感亲切。我最早知道刘嘉玲也应该是在此剧中,以后在银幕或荧屏上看到刘嘉玲的时候,总会想到《流氓 大亨》。而该剧的主题曲由徐小凤演唱的“婚纱背后”也红极一时。记得播完此剧后,某报还开展了一场“谁是流氓大亨”的讨论,因为在人们观念中正面人物怎么 会有流氓的手法呢?大家不能认同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

第十部《义不容情》

《义不容情》摄于1992年,此剧众星云集,由黄日华、温兆伦、刘嘉玲、周海媚、蓝洁瑛、商天娥、邵美琪主演。《义不容情》的确称得上是一部经典之 作,就如同很多tvb电视同大陆很多电视的区别,因为演技和风格,我看到的戏里的人们,不是在演戏,而是在生活。我现在只能称赞他们的演技好,因为坏人坏 到让人恨不得远而避之,恨不得杀死他,而好人

却好到人忍不住要去跟随他助他一臂之力。之所以有这种效果,最重要的是因为它有一种吸引力让你进入他们的世 界,这一点也是同好书一样。这种感觉读金庸小说的时候体会过,看其他经典的电视作品时也体会过。再则这部剧集让我们听到了陈百强的《一生何求》及片尾曲王 杰的《一场游戏一场梦》。一首主题曲由如剧集一般经典,这些都是值得记忆的。

第十一部《绝代双骄》

《绝代双骄》摄于1988年,梁朝伟这部是第二版本的《绝代双骄》,第一版本是1978年由黄元申和石修主演的,但时代久远,内地观众基本上都没看 过。但能够堪称经典的我想只有梁朝伟这版才算。这部也是最如实还原古龙原著的版本了。由梁朝伟、吴岱融双双领衔小鱼儿与花无缺,成为梁朝伟的代表作品之 一,其中还有谢宁、黎美娴、苗侨伟、关礼杰、陈美琪等,苗侨伟扮演的“燕大侠”也成为剧中非常瞩目的人物之一。

第十二部《戏说乾隆》

《戏说乾隆》摄于1991年,主角郑少秋、赵雅芝自此剧后成为“荧屏情侣”的最佳搭档,一个风流倜傥的皇帝,三个温柔端庄的民女,历史武打言情三味俱 全,惊险缠绵搞笑件件出彩,乾隆爷的传奇,是“戏说”中的精品。两人配合默契,红遍大江南北,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当时非常轰动。而此剧中的小答应春喜 (江淑娜饰)是我最喜欢的角色。记得前一阵子在某个网站看到《戏说乾隆》续篇,说的是淮秀生了一双女儿的故事,现在再看《戏说》,竟觉得如果真是这样,那 真的是太好了。

第十三部《包青天》

《包青天》摄于1993年,这部最初由台湾推出的大型电视连续剧(上百集)轰动了整个华人地区,除了塑造包青天的刚直不阿、公正严明之外,这部作品还 注重用情感来打动观众。包青天的扮演者金超群是台湾资深演员,他以前的角色大多是反派。星运不佳时,金超群曾经无钱过年。包青天使他一夜成名,人人认可。 金超群非常强调情感的把握,当观众看到威严的包青天经常掉泪时大为感动。与剧中人一样,观众也在情与法的冲突中陷入两难,情法难分的确非常有中国传统文化 特色。而由何家劲饰演的展昭更是深入人心,其中还有无数明星在剧集中客串。但此剧最红的应该算是他的片尾曲,由黄安唱的那首《新鸳鸯蝴蝶梦》,这首歌当年 也是唱遍大江南北呀!

第十四部《新白娘子传奇》

《新白娘子传奇》摄于1992年,又是一部赵雅芝的作品,往前数数,赵雅芝好像每部作品都很经典。当年一部《新白娘子传奇》掀起举国之“白蛇”热,民 间传奇故事《白蛇传》又一次广泛的普及全国。而此剧更值一提的便是反串许仙的叶童,当年有不少内地观众还以为她是专事“反串”角色的“特型演员”呢。可当 叶童如一叶秋风飘然而至,坐在你面前时,你会觉得她的柔媚、她的风情甚至超过了与她同龄的女性。好像每部经典的剧集都会配有一首经典的主题歌,由高胜美演 唱的“千年等一回”成了卡啦OK的最热歌曲。

第十五部《大时代》

《大时代》摄于1992年,但此片于1994年才进入内地,该剧应该算是无线精品。郑少秋演了个反派丁蟹,备受好评,刘青云的表演也很出彩,还有周慧 敏演的小犹太(犹记周慧敏在剧中唱的那首“红河村”超好听)。香港《明报》曾经这样评论“如果没有《大时代》,郑少秋永远都是公子哥;如果没有《大时 代》,刘青云也只会演呆傻的角色;如果没有《大时代》,周惠敏就是一个花瓶;如果没有《大时代》,郭蔼明不可能走红。”所以《大时代》造

就出了一批巨星, 堪称经典之作。

第十六部《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摄于1988年,当年该剧在全国十分流行,曾捧红了寇世勋、陈莎莉等人,也成为内地观众熟知的言情剧。而同名主题曲当年是电台点播率最高 的歌曲,还发行了只收录了该主题歌与电视剧《一剪梅》主题歌的磁带,后被多次翻唱。如今连续剧《昨夜星辰》引起的轰动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但那首主题歌像天 上闪烁的星星一样,依然令我百听百唱不厌

第十七部《法网柔情》

《法网柔情》摄于1995年,此剧是米雪和刘松仁合作的第一部时装剧。曾经我对律师这个职业非常非常的向往,无他,仅仅因为一部《法网柔情》而已,在 他的诠释下,律师这个职业顿时崇高起来,风度翩翩和咄咄逼人完美的联合在一起。现在想来,有些情节已经不能回忆起来了,但刘松仁在雨中给米雪留下雨伞的那 个细节,怕是再过一个二十年依然会很自然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第十八部《八月桂花香》

《八月桂花香》摄于1991年,此剧是苏明明与刘松仁合作的一部台湾电视剧,而剧集本身留给我的记忆已变成无数小碎片,在该剧中第一次我认识了刘松 仁、第一次知道何谓“格格”(米雪饰)、第一次认识到还有像“康师傅”一样好吃看得见的方便面(两集电视剧中插播的广告),还有永远记住了一首歌“尘缘如 梦,几番起伏总不平,到如今都成烟云”,而时隔多年后才知道原来这首歌叫作《尘缘》。总之很多情节我是记不清楚了,但却清晰地记得那时在看时却感动得流 泪,像这么出色的悲情剧如今已见不到了。

随着《八月桂花香》在内地的热播,使罗文迅速在内地走红,这首国语歌也是罗文在内地最红的一首。

第十九部《武则天》

《武则天》摄于1984年,此剧是当年厂区录像台热播的剧集,也是我一直最喜欢的。那时候觉得冯宝宝真的好漂亮,她把武则天的韵味完全演绎了出来,而 当时我刚上小学,因为很小又不太了解史实,所以觉得特别好看,但后来一直没有再看过,所以不知道现在感觉会怎样。我记得剧中两个帅哥都喜欢她,一个是潘志 文扮演的宇文峻,一个是曾伟权扮演的明崇彦,两个人是一文一武还是都有武功我记不清了。不过我一直觉得潘志文的古装扮相非常俊雅,绝对是美男子。《武则 天》的片头曲非常好听,虽然歌词我已记不清了,不过那个旋律还是很熟悉。

第二十部《珍珠传奇》

“天资蒙恩宠,明眸转珠辉。兰心慧质出名门,吴兴才女沈珍珠”《珍珠传奇》摄于1989年,这部戏也是寇世勋主演,好像一知道这个人之后,就会接二连 三地看到他的戏。至于沈珍珠倒没有太多感觉,只是觉得太子对她真的很好,长得好像也比寇世勋帅,遗憾她没有选太子。而且演沈珍珠的那个演员施思后来也很少 再在其它戏里看到过。我还模糊记得李豫粘碗那一幕,为挽回感情,他把打碎的碗重新粘和起来,很让人感动,可惜此剧最后是悲剧。那时候还小,故事情节多数都 忘了,只是剧中的歌一直难以忘怀,如果有机会,希望能重温这部

久而难忘的电视剧!

第二十一部《几度夕阳红》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几度夕阳红》摄于1985年,但在内地上映时已是80年代末了,此剧是琼瑶在内地播出的首部电视剧,播出后引起强烈的反 响,开创了一个琼瑶时代。这部戏让我们认识了刘雪华,也见识到了她的哭功。她的泪水真的很自然,让人看着也跟着心酸起来,后来知道她是琼瑶的爱将,如果说 琼瑶电影的主将是林青霞,那么琼瑶电视剧的主将当仁不让地就是刘雪华。戏里面看到她嫁给杨明远后所承受的精神折磨,真的替李梦竹心痛。赵永馨的晓彤也很清 纯可爱,也挺喜欢那个不算帅哥的帅哥李天柱。秦汉依旧是一片儒雅风度,其他面孔也很熟悉。总的来说,这部戏的收视率当时是很高的

第二十二部《我本善良》

《我本善良》摄于1990年,此剧席卷了整个大陆地区,捧红了温兆伦、邵美琪,也成功的把该剧推上了全球发行最卖座电视剧季军的宝座。这也是我自己相 当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它承载了我太多的记忆。直到现在,依旧喜欢里面的男女主角。石伊明看着齐浩男一贯多疑而忧郁的眼睛,说:“我一向都是向前看的。”齐 浩男却在石伊明坚定的注视里缓缓地说道:“但是像这影子,我小时候总想把它抛在身后,可是无论如何它永远在我的眼前。”石伊明于是抿着嘴角笑了——这是她 一贯的微笑方式,她转身,道:“这样,它不是就在你的身后了么。”十几年后,连温兆伦和邵美琪都不得不承认,齐浩男和石伊明是他们演艺事业里最光彩照人的 角色。因为气质上的相似,他和她演起来都毫不费力。

二十二部《人在边缘》

《人在边缘》摄于1993年,这部戏让黎明声誉鹊起,他演的林奕龙实在是非常有魅力,那阵子迷倒了好多观众,不光是小的哦。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刘青云的 戏,那时就觉得他长得很敦厚,让人信赖。也是第一次见到陈法蓉,她的短发和魔鬼身材好象成了她的招牌,非常有个性。罗慧娟的戏也是第一次看到,她演得阿宜 非常可爱,特别是他跟阿龙拍拖的片断,她假装英语很菜让阿龙陪他到英语补习班的那段尤为精彩。林文龙的反派很成功,好像他也曾经被无线雪藏,剧中他冒认阿 龙的时候我真的太讨厌他了,看电视报介绍剧情说阿龙最后还是见到了父亲,认了父亲,还为他开心,可惜电视里根本不是这样演的,阿龙她爹到死都不知道亲生儿 子另有其人。真是郁闷!而且演阿龙他爹的那位经常演反派,好像叫方什么,后来看他的介绍居然是个多才多艺的人,真是没有想到。剧中阿龙兄弟的名字记得很清 楚,叫“蟑螂”,可惜后来死了。还有片头片尾曲《人在边缘》和《如果这是情》都很好听,之后黎明的专辑大卖。黎明也因为此剧为大陆观众所熟悉,之后扶摇直 上,人气很旺。

第二十三部《万水千山总是情》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白云过山峰也可传情”《万水千山总情》摄于1980年,这是我最早看的汪明荃的戏,《万水千山总是情》在内地播出 后,人们对港台电视剧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汪明荃也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当时我好像还不懂事,剧情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但是那首主题曲不会忘记, “3455653,213216”(歌词第一句简谱),汪明荃似乎经常演唱她主演电视剧的主题曲,大多都非常好听。但对男主角谢贤我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篇三:(神话)从影视作品《封神英雄榜》中看阐教与截教的关系

从影视作品《封神英雄榜》中看阐教与截教的关系 摘要:商朝末年,妖孽当道,民不聊生。阐教门徒姜子牙奉师命下山辅佐西岐讨伐商朝。与以朝歌的太师、截教门人闻仲率领的重妖魔交战。截教人士因杂念过多,并未潜心修炼,也纷纷加入了闻太师的队伍。在阐教与截教间爆发了不小的战争,两教派多年和睦的关系也随之分崩离析。

关键词:阐教;截教;关系;矛盾

前言

根据明朝小说《封神演义》而改编的电视剧《封神英雄榜》 ,从2014年初至今,这部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神话电视剧就一直在热播,从拍摄到播出历时两年之久。本部电视剧共分为两部:第一部51集,在2014年上映,第二部72集,在2015年春节后上映。一、二部共123集。片中加入了不少现代化的元素,如“淡定”一词在片中的出现;剧本语言也比较诙谐幽默,这些都和传统的《封神演义》有很大出处,但笔者认为这正是该剧的亮点所在,将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本文试从《封神英雄榜》因为“武王伐纣”导致教派纷争来分析阐教与截教的关系转变。

二、阐教和截教的起源和发展

教名由来阐教与截教之争是贯穿商周战争全过程的主线,而所谓的阐教与截教这两大教派恰恰是作者的杜撰。阐教跟截教大抵相当于我们现在对于某个时期划分出的右派跟左派。总的来说,阐教和截教都属于道教,阐教以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为代表,截教则以通天教主为代表,师出同门,都是鸿钧老祖的徒弟。其中,大弟子道德天尊、二弟子元始天尊、三弟子通天教主。截教基本以欲为主,不克制自身所产生的欲望,对世俗生活和金钱权利有一定的追求,有争名夺利的一方面,其掌教为通天教主;阐教多以修身养性淡薄世俗为主,有君子大气之风,对世俗生活有接触但较之截教要少得多,其掌教为元始天尊;当时的政策是有出身论不唯出身论。但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认为根红苗正才能干革命,手下的玉虚十二上仙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

所谓贵精而不贵多。相反,截教通天教主则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是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所谓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我们知道阐是阐化,倡导“柔”,截是截取主张“攻”,也即“破”,先天矛盾跟后天矛盾不断的积累积累,最后有一天爆发出来是很正常的。但由于师出同门,加之没有明显的利益矛盾的冲突,在讨伐帝辛前期,阐教与截教一直和平相处。但随着伐商的不断深入,阐教与截教也被卷入了这场世俗的纷争之中。

三、阐教与截教的矛盾的产生与激化

我们都知道,姜子牙是这个神话故事的主人公,也是阐教派出的代表,他遵从师命,下山辅佐西伯侯姬昌,讨伐帝辛。另一方则是以朝歌太师闻仲为首,作为了截教的代表。本来通天教祖再三警告门徒禁止参与到世俗的纷争中去,门下弟子也谨遵师命(因闻仲辅佐商朝三朝,有功,例外)。但在被逐出阐教师门,通天教祖的二徒弟,姜子牙的师弟申公豹和违背女娲娘娘旨意的九尾狐——苏妲己再三挑拨阐教与截教的关系。最终阐教与截教矛盾加深,原本在指导思想上就相悖的两教在各种矛盾和误会的影响下,这种潜在的矛盾终于爆发了出来。本来门徒就相对于阐教较少的截教,在这次混战中丧失了众多得意弟子,例九龙岛四圣、赵公明、金光圣母、十天君(秦完,赵江,董全,袁角,金光圣母,孙良,白礼,姚宾,王奕,张绍)等。通天教主勃然大怒,也卷入了这场纷争之中,在界牌关摆下盘古开天以来第一杀阵——诛仙阵,阻挡西岐伐商的步伐。阐教与截教的矛盾

激化,关系彻底破裂。最终被姜尚师傅元始天尊、师伯道德天尊和师公鸿钧老祖所破。朝歌大败、截教大败。

结语

随着伐商的成功,也宣告了商朝的灭亡和截教的大败。阐教与截教的斗争,在本质意义上代表的是不同教派之间的斗争。维护教派尊严和地位,是截教门人与阐教作对的共同理由。也正是在这种理由的驱动下,两教派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才全面的爆发了出来。

篇四: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中国历史剧排行榜

秦——宏大叙事的练兵场

秦朝可悲在只有三代帝王就寿终正寝,无法产生更多的故事。但即使这样,秦朝还是一个产生“大题材”的朝代。陈凯歌、张艺谋、周晓文分别用《刺秦》、《英雄》、《秦颂》表达自己的历史观和人性观,在那些恢宏的大场面和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当中,展现的是母题式的终极关怀。

相比之下,电视剧唯一可以通俗利用的似乎就是吕不韦和嬴政的关系,所以张铁林、宁静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吕不韦传奇》基本上成了爱情与江山的平衡。另一部历史正剧则有硬汉张丰毅主演的<秦始皇>秃显了秦始皇的那种一统天下的帝王霸气和儿女情长的百转千回. 至于电影《神话》和香港电视剧《寻秦记》,那基本上与秦朝无关,古天乐阴差阳错生了个儿子叫做项羽,观众不过是当搞笑片来看而已。

汉——文化输出的发源地

1997年,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全国收视率最高达到46.7%,这意味着一天之中,中国至少有4亿6千7百万人观看了这部电视剧。这是一个疯狂的数字,不仅仅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娱乐特征,也代表着历史题材电视剧制作的最高水平。《三国演义》的情节编制、人物表演等迄今都没有遭受过指责,文白夹杂的对白到现在都还被誉为最贴切的处理手法,相比现在那些动辄被挑毛病的电视剧,它要优秀得多也幸运得多。

吴宇森的《赤壁》则是最近、最大的一部三国题材历史剧,他说:“《三国》这本书最能反映中国人的智慧,而《赤壁》是其中最精彩的一节”。周润发、梁朝伟、渡边谦等豪华阵容让这部戏还没开拍就新闻不断,最后出来的结果怎样,谁也不知道,但至少林志玲会是腿最长的一位小乔。

前不久的《昭君出塞》被质疑改编离奇,而2005年的开年大戏《汉武大帝》更是被挑出众多细节毛病,诸如后人典故前人用、司马迁留胡子等等。而<大汉天子>纯粹是以若干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的汉代的青春偶像剧.最有趣的还是日本式化妆的问题,主创人员的解释是日本的服饰妆容是我国汉代流传过去的。电影《夜宴》同样也被人指责日本式美术设计,那是五代十国的背景。可能从此以后,我们的汉唐背景影视作品都会采用日本式化妆了。 唐——奢华美学的样本体

唐朝是奢华的朝代,似乎电视剧导演们也因此都在美学上下功夫了。这个时代背景的作品中,不再有让编剧们挠头的人物评价和历史观问题,倒是美术设计和化妆师煞费苦心。 1993年,刘威、林芳兵主演的《唐明皇》几乎就是爱情故事;1994年林祖贤版的<唐太宗李世民>不管在剧情服饰道具还是演员演技方面都很到位,而且也不回避唐太宗与其李建成的关系,也突出了李建成的才能这是至今很多电视都故意丑化李建成的形象而是特别超前的,2003年,唐国强主演的《大唐歌飞》再次演绎唐明皇,更加是个爱情故事。1995年的电视剧《武则天》轰动全国,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刘晓庆的化妆效果,化妆师毛戈平因此一举成名。2006年,刘晓庆在《日月临空》中再次演武则天,还是化妆的卖点最引人注目。而2006的《贞观长歌》它的立意则有所创新主要是秃现民族大融合与和平崛起的主题思想借以此片从一个侧面回击西方发达国家担心中国崛起回给世界带来灾难.从而表明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除此之外,似乎唯有《大明宫词》可以用台词和布景打出一片天地。对台词的唯美主义追求,被一些人认为是历史剧的一种新意,而又让另外一些人感到难以接受。

把“戏说”做到底,更会让很多人感到不满。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罗成与秦叔宝成了情敌,唐太宗变成时尚美男,不仅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发出愤怒的声音,连普通观众也觉得有点扯淡。而〈至尊红颜〉则完全是批着唐朝服饰的青春偶像剧而且最基本的历史常识也

经常弄错。

还有各种版本的狄仁杰传奇有陈宝国在《龙珠风暴》的形象,也有梁冠华版侦探版的三个《神探狄仁杰》。

献身娱乐事业的唐朝人似乎只有三位:唐太宗、唐玄宗、武则天。抛开他们,似乎都只能做成古怪离奇的影视作品。如果你要把《十面埋伏》也算作唐朝背景,当然也并无不可,但它并不比飞天遁地的《西游记》更有唐朝风貌。

宋——侠客草根们的大时代

和明清以官员为主的故事结构不同的是,宋朝给娱乐作品带来的是草根气息。

台湾版、香港版、老年版、少年版??各种版本的“包青天”影视作品中,最出彩的不是开封府尹,而是那一堆头衔混乱的七侠五义。如果要说到演义小说《七侠五义》和台湾版的同名电视剧,那更是大五义、小五义、大七侠、小七侠、辽东六老、山西二绝、云南三老、天地二老、春秋四老??乱成一锅粥。

李雪健的“撅屁股版”宋江让央视轰轰烈烈的电视剧《水浒传》引发了当年的争议热潮,却也不失为优秀的电视剧之一。不幸的是,“水浒手法”成了央视拍电视剧的法宝,自此以后的《笑傲江湖》等武侠电视剧都无一幸免地成了农民起义。

再次各种版本的"杨家将"也掺和进去,宋朝的皇帝似乎也只有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有秃显帝王的权谋的如是就有港版的<黄袍加身>.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份,所以民间力量压过官方力量.宋朝是汉族政权最颓败的时期此时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分建立如电视剧<西夏王朝>也诞生了,因此也需要杨家将,岳飞去抗击女真,契丹,西夏等等.

2005年,《大宋提刑官》的收视率一度超过新闻联播。虽然有欧阳震华的香港无线版《洗冤录》珠玉在前,但何冰饰演的宋慈还是让悬疑剧中透出一些朴素的人性关怀。

宋朝似乎也是一个出侠客的好时代。军人建立的文官制度最后堕落成羸弱的朝代,难怪大侠们大多选择在这个时代来拯救黎民苍生。金庸的大侠们大多在宋朝,甚至在电视剧《书剑情侠柳三变》里,林志颖代言的柳永不仅要“杨柳岸晓风残月”,还要胸怀书剑浪迹天涯。 元——动乱过渡的背景体

2004年央视的电视剧收视率冠军《成吉思汗》,让元朝这个短暂的朝代终于可以在娱乐史上扬眉吐气。此前,元朝一直都只是为娱乐作品提供过渡场景。

这也怪不得娱乐产业的偏心,虽然元朝有着忽必烈和马可·波罗的美妙对话,天才般的耶律楚材,但元朝的花边材料毕竟太少了,15位皇帝大多在位短暂,留下的只是一头一尾、纷繁动乱的故事背景。

在这个背景板前上演的故事,只成就了老百姓非常熟悉的评书《大明英烈传》和2002年任达华、刘青云主演的同名电视剧。甚至连武侠小说也是如此,金庸的射雕三部曲自不必说,另一个大家——被广泛誉为“汉统”的梁羽生先生,更是专门绕开元朝,终其创作生涯也未写一部元朝的作品。

以至于有人说元朝对于电视剧的唯一贡献在于,忽必烈在“神风”面前折戟沉沙,几百年后才会有了“日剧”这个浪潮。

明——阴郁黑暗的人性体

《曾国藩家书》、《红顶商人胡雪岩》等书籍在1990年代一度掀起清史的出版热潮,但在21世纪,则是明朝历史的天下。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成为中国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必看的书籍,吴思的《潜规则》、《血酬定律》同样以历史书籍而成为畅销书。

和历史学者偏爱明朝中期不同,明末才是电视剧导演们的最爱。吴子牛执导的电视剧《大明天下》描写明末东林党人、朱姓皇族与魏忠贤阉党之间的政治斗争,陈家林执导的《江山风雨情》同样取材于这个时代,王刚在其中扮演太监王承恩,演绎得颇为用力。

明末既有黑暗的特务统治,又有袁崇焕、熊廷弼等悲剧人物,既有崇祯这样内心复杂的

帝王,又有李自成这样的草根传奇,甚至还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逸闻,可谓汇聚了戏剧表现的众多元素,无论是探讨人性、研究成败还是纯为娱乐,都是不可多得的题材库。

不过也有表现明初的各种版本的从正面或侧面表现朱元璋的电视也特别多唐国强版本的,如《大脚马皇后》,有陈宝国版本的<传奇皇帝朱元璋>,现在连胡军也坐不住了也来拍《朱元璋》,但都大同小异不是表现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人生就是表现他如何的蓝杀功臣.而张卫健版本的<聚宝盆>则表现的是朱元璋对待商人和商业的态度.朱元璋以后他的孙子与儿子又一场血雨腥风开始了.孙子建文帝朱允文同儿子永乐帝开始了争夺天下而又好戏开场于是<大明天子>诞生了而且连穿越时空的青春偶像剧也凑热闹如<穿越时空的爱恋>也应运而出.

绝大部分电视观众并不像黄仁宇那样能把《明实录》倒背如流,除了陈宝国版的<大明王朝1566外>他们还是喜欢打打闹闹的电视剧。刘威等主演的电视剧《英雄》讲的是锦衣卫的故事,李亚鹏主演的《天下第一》也是锦衣卫,黄圣依在其中饰演日本武士的女儿“柳生雪姬”。这样有点扯淡的故事,投合了阴谋和爱情的永恒主题,也自有一块天地。

如果说,今年初的《施琅大将军》引发了关于主流历史观的讨论;那么,现在热炒的《红楼梦》重拍则完全属于商业运作。虽然《红楼梦》托生于明朝,但实际上它没有任何朝代的意味,完全成了一个架空的文化世界,是中国导演们最难描摹、最容易动辄得咎的文化想象。有报纸评论说,花一亿元重拍《红楼梦》是涸泽而渔的豪赌游戏,“(观众)没有选择,只好在清宫戏、古装戏、打斗戏轮番轰炸之后,依旧要打起精神,看同样满脸脂粉浑身罗绮的贾宝玉在桌子椅子间扭来扭去??国产电视连续剧的狼藉名声,将堪比那些投资上亿的国产大片。”

清——娱乐八卦的历史

毫无疑问,清朝是给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带来最多灵感和收获的朝代。我个人认为古代的大部分汉人本身就有一种大汉族主义或成为民族阿Q精神瞧不起周边的少数民族,当然满清贵族在建国初期的确也犯过一些错误导致汉民的强烈抵抗于是对抗清庭的民间组织也很多如天地会红花会哥老会等等,另一个导致他们皇帝身世的疑案也最多,这些无疑都为编剧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从努尔哈赤在关外的第一声响箭到溥仪在新社会的默默死去,每一个帝王、太后、贝勒、格格、大臣、将领、商贾、士人都成为可资咀嚼的典故和逸闻,它也因此被称为“如同娱乐圈一样八卦的清朝历史”。

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拥有一个专有名词“清宫戏”,人们戏称为“辫子戏”,它们的数量一度多到任何一个时段在任何一个电视频道上都可以看见穿马蹄袖补服的清朝官吏,最后有关部门不得不出台政策来限制清朝的“电视复兴”。

其实,早在19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很著名的清朝题材影视作品。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了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内地演员刘晓庆大红大紫,香港演员梁家辉则拿下了金像影帝——也正因为这部电影,他随后几年内不幸被封杀,不得不在铜锣湾摆路边摊过活。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张铁林饰演恭亲王奕言斤,很多年后,他在“清宫戏”的热潮中一举成名,成为清朝皇帝的最佳扮演者。

1987年,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尼的《末代皇帝》则更具有国际影响,虽然主要角色都由尊龙、陈冲、英若诚、雷汉等华裔或中国演员饰演,但因为英法意三国合拍的性质,基本上不能算作中国的影视作品。

近几年,《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等大部头电视剧的热播则代表这类清宫戏的再次兴起,导演胡玫认为这归功于她的“新历史主义”。在这类“清宫戏”里,政治权谋斗争是主要的戏剧冲突,这类清宫戏往往着力于展示历史人物的多面性,也因此带来“为历史人物翻案”的争议。

前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太平天国》便是一个例子。有文化批评者认为,该电视剧的“历史叙事离开了创作者的本意,成为丧失了深度风格自身包含诸多解构意义和阐释价值的折中主义的拼凑文本碎片”。

也有一类清宫戏抛开历史视角不谈,专心营造自己的小天地。比如,2004年起从香港开始席卷整个中国的《金枝欲孽》,便被视为用清朝背景讲述“现代办公室政治”的典范。包括《孝庄秘史》三部曲在内的这类电视剧,以女性视角来展示“后宫斗争”,它们基本上一句话可以概括——“做女人难,做皇太后更难”,它们和之前那类男人们喜欢的清宫戏有着天然的性别界限。

剩下的清宫戏则完全是戏说了。郑少秋的《戏说乾隆》在名称上就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态度,《还珠格格》三部曲则完全是花季少女的爱情白日梦。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系列以及《宰相刘罗锅》,它们的角色设定非常的相声化,情节发展符合通俗演义的规律,有智力游戏也有道德判断,既插科打诨又时有箴言,非常符合中国民众的娱乐心态,成为了民俗文化的集合体。

在这样的需求下,虽然和珅也许比陈冠希还要帅,但显然王刚的样貌更让观众高兴,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篇五:从女娲神话看亲情剧中女性的审美心理

从女娲神话看亲情剧中女性的审美心理 作者:王娟 农文玉

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1期

【摘 要】女娲神话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向世人展示的女性形象是人们对女性最原始的认识.亲情电视剧恰以女性为主,掺杂着灾难、窘迫、犯罪、叛逆、误会、委屈等一系列遭遇元素,但是主人公的坚韧、顽强、自立、善良等品质将困难一一破除,这些和神话中的女娲形象大体一致。

【关键词】女娲 女性形象 审美心理 亲情剧

一、女娲神话中的女性审美心理

女娲是我国流传时间久远、流传范围广泛的著名神话人物,是华夏民族尊崇的“大母神”①。关于她有许多神话故事(本文例举三个典型故事),体现出从古至今人们对女性形象的美好向往。

1、“抟土造人”

对于这一神话不同的著作有不同的记载。《淮南子·说林训》记载:“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娲所以七十化也”②。意思是黄帝分辨男性和女性,上骈之神生耳目,桑林之神生手臂,造人过程中,女娲有化育之工。东汉《风通义俗》如是说:“诉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造人,剧务,力不暇接,乃以绳于泥中,举以为人。”这则故事表现出女娲两种形象:一是创造者的形象。这在一些文学著作中,大家族的女性长辈身上得到充分体现。像《红楼梦》中的贾母,《岳飞传》中的佘赛花等都是家族中对开枝散叶起重要作用的人物,当然这也是作为大家族女性长辈受到尊敬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无私奉献、辛勤劳碌的形象,这在无数母亲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2、“炼石补天”

传说生命形成以前,天地混沌,烈火不灭,水患不消,猛兽不断。于是女娲以五色石补天,砍掉鳌足支撑四方,杀掉黑龙救济冀州,才形成现在天圆地方,平安祥和的气象,故事体现了女娲整理乾坤、惩恶扬善、关心人民疾苦的英雄形象。

3、“制作笙簧”

女娲制作笙簧,奏出美妙的歌声,使人能乐在其中,灵魂得到净化,传达出和谐、和合的精神。这一故事中的女娲是文化引导者的形象。她不仅给了人类肉体,还赋予他们以精神和灵魂,引导他们在思想和道德上走向升华。“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两个故事在传统叙事中

长时间地被赋予正面价值,而从其中就可以若隐若现地看出作为文化引导者形象出现的女娲神话原型③。

以上三个故事,一个是人类起源神话,女娲是创造者;一个是救世故事,女娲是照看者;一个是通过笙簧,以“音乐”为介质,使人们的精神生活保持和谐、平衡。这三个故事事实上是一个体系完整的创世神话。女娲不仅创造了人类,而且承担着整理乾坤、维系和谐、建立价值的使命。

如果将这一创世神话映射到家庭当中,恰好和我们的家庭生活吻合:女性生儿育女,哺育孩子长大成人,为子女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并且教育孩子与他人以及所处的环境和谐相处。所以所描述的女性实际上是以母亲形象出现并显示其意义的。

二、亲情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女娲印记

1、亲情电视剧的特点

(1)平民精神的抒写——彰显人文关怀。马斯洛创立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④。其中,自我实现需求是指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它是最高级的需求,也最能体现真、善、美的人类本性和最终目标。从个人来说,大家渴望安全,能够互相依赖。亲情剧的出现填充了人们对于亲情的渴望,它贴近人们的内心情感,人们通过融入其中,看到了自己的生活和遗失了很久的人间真情,得到了社会竞争所无法给予的情感的慰藉,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和自我实现感。

有人将亲情剧称作“平民的传记”,它用朴实的风格、舒缓的节奏来表现普通百姓的人生、日常的体验、日常的欢乐和痛苦,体现了一种平民化的创作态度,一种充满关怀的人文意识。

(2)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反映伦理美和亲情美。从亲情电视剧不难看出,每一部电视剧中的主人公都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不同的、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异于常人的困难,但是不管困难多大,主人公都是以隐忍的态度、宽容的心理、坚强的行为化解。伦理和亲情的渗透和贯穿使亲情剧有了生命和灵魂,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召唤结构,使中国观众得到愉悦的审美满足。

(3)平民生活中的理想人物——形象的符号化。《大姐》的片名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就是一个外延上的象征代码,具有特殊的符号意义,又负载着弟妹的责任,是中国千万个大姐朴实、宽容、忍让等等高尚品质的代言人。当亲情剧中的人物品质得到广泛传播时,人们往往会越来越倾向于接受他们,从而形成一种被广泛接受的价值观。

(4)苦难叙事——情节的类型化。亲情剧中的主人公无一不是遭遇痛苦的经历,这种经历又是寻常很难遇到的事情,用过多的苦难叙事模式去描述非正常家庭。苦难叙述作为大众文

本的类型化特征的确吸引了收视群体,但却是一种听命于市场而采用的一种营销手段,这种千篇一律的方式应该得到改正。

2、亲情电视剧的主导受众——女性

在许多社区中,个人看电视最常见的情境就是家庭⑤。而在家庭成员中包括妻子、丈夫、孩子、父母。性别的差异造成女性偏好虚构的节目、爱情剧,关注当地新闻胜过关心国家大事,男性则偏好时事节目、体育节目、现实主义的剧目⑥。

亲情剧作为电视剧比较热门的题材,加上它本身具有温馨、细腻的感情,符合女性对于感情生活的期待,再加上女性也较容易被亲情剧中的情节所吸引,所以她们是亲情电视剧的主要受众。

3、亲情电视剧中的四种“母性”

亲情电视剧一直是热播电视剧门类中的主流题材,现以《母亲》、《妻子》、《婆婆》和《大姐》

神话电视剧

这四部亲情剧为例,它们基本概括了当代女性的角色与作用,体现了她们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婆婆》是一部关乎家庭伦理的亲情电视剧。讲述婆媳关系,故事延伸向中国转型时期社会多种阶层的生存状态。婆婆处在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的支柱地位,在实际家庭关系中,是忍辱负重的帮助家里每一位成员的角色。婆婆这一家庭女性亲情符号,在处理两重婆媳关系中,完成了对“符号”温暖家人,感化家人,无私无我的所知意义⑦。从观众的阐述中,能读出的关键词是:完美婆婆、温馨亲情,将婆婆这一角色带给大家的审美效果体现得淋漓尽致。

《母亲》的故事结构:一个母亲和4个孩子坚强生活的故事。当然,不幸、灾祸、复仇、恋爱、不成功的爱情、嫉妒、莽撞等一系列境遇要素是不可或缺的。这部剧所要表达的感情是纯粹的母爱,是母亲对子女延绵不绝的爱意,剧中的母亲聪明、能干、厉害、坚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也是无数母亲特质的代名词,符合大家对“母亲”这样的女性的审美期待。 《妻子》的境遇要素有:恋爱被阻、误会、磨合、冒险、不幸。妻子要面对的不仅是丈夫,更有婆婆、妹妹等家庭成员,在时代变迁中,妻子逐渐成为了丈夫一家的经济和精神支柱。在这部剧中,妻子的角色不同于母亲,在家庭矛盾的冲突中完成了现代女性宽容而有主见,善良而有原则的审美变化。

《大姐》的主人公是在父母双亡的家庭中,毅然承担起照顾兄弟姐妹的任务,不管困难多少,都不曾对生活有丝毫放弃。这也符合传统家庭观念中,长女为母的“大姐”的符号意义。 这些剧中的主人公都通过付出和牺牲负起家庭生存重任,“母亲式作为”将简单的人生哲理贯穿全剧,在家庭琐事中展示人们(尤其是女人)基本的做人原则。

4、亲情电视剧中女性形象在传播中的女娲印记

以上4部电视剧中的女性与女娲在品质与精神方面十分相似。作为创造之神,女娲的角色相当于亲情剧中的母亲,女娲为了百姓出生入死、敢于承担与牺牲的无私精神在亲情剧的女性身上都得到体现;女娲不仅创造生命,为人民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还通过制作笙簧,陶冶大家的情趣,教育大家与人为善、和谐相处,提高精神层次和格调品位。这些品质恰似亲情剧中的女性承担的生儿育女,并为其创造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的责任,无论是女娲神话,还是亲情剧它们所展示的女性审美心理大致相同。

5、女性审美心理的传播

从心理学角度,“偶像效应”是赢得宣传效果的一种社会心态的反映⑧。亲情剧的热播,必然会引起广大女性将剧中美好女性当做模范,模仿其行为,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这对价值观、世界观的传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宣传都是正面的,许多凶杀、低俗电视剧及网站会引发人们不自觉的模仿犯罪行为,这种负面宣传是不可避免的,除了自身需要自律以外,传媒机构的约束将成为有效手段。

结语

女娲神话原型所体现出来的情感特征及文化心态在延绵数千年的历史中沉淀下来,成为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原始的女性经验认识,并最终化为一种强大的心理潜能,成为整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对亲情剧中女性价值和精神的颂扬,既是强烈的生存愿望的体现,也是渴望拯救与庇护的体现。女娲神话中“大母神”原型以各种符号现身于现实的女性中。在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对生存的焦虑和价值的寻求显得十分迫切和普遍。在这种条件下,亲情剧中的女性形象,主要是母性形象,而对母性形象的描述从内涵上看则与女娲神话原型正好重叠,其女性审美要求也和女娲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①②③思屈:《传媒产业化时代的审美心理》[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④马斯洛:《人类动机的理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⑤⑥L.van Zoonenn:《女性主义媒介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⑦⑧刘京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均为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