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五虎大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9:19 体裁作文
五虎大将体裁作文

篇一:清朝五虎大将

清朝五虎大将.txt爱一个人很难,恨一个人更难,又爱又恨的人最难。爱情永远不可能是天平,想在爱情里幸福就要舍得伤心!有些烦恼是我们凭空虚构的,而我们却把它当成真实去承受。多尔衮

多尔衮

大清军事统帅,摄政王,奴尔哈赤的第14子。身经百战,统领八旗兵多次击败明朝军队。招降蒙古国大汗,缴获蒙古国传国玉玺。1636年,入寇北京,击败大明名将卢象升。继而攻破济南,所战20次,每战皆捷。克城40座,掠夺人口25万。参加松锦之战,两次围攻锦州。在松山决战中,大败明军洪承畴等8总兵13万,并生擒明朝统帅洪承畴,迫使祖大寿投降。诱降吴三桂,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10万大军,占领北京。后来继续追击剿灭了李自成农民军和南明政权、大西政权。多尔衮一生征战无数,战无不胜,数不胜数。年仅39岁死于河北承德。

多择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天聪二年,从太宗伐多罗特部有功,赐号额尔克楚呼尔。九年,败祖大寿与大凌河之西,师还,上出怀远门五里迎劳,赐良马五、甲五。上嘉之曰:“朕幼弟初专阃,即能制胜,是可嘉也!” 顺治元年四月,从睿亲王多尔衮入关,破李自成,进亲王。命为定国大将军,南征,围扬州七日,杀明大学士史可法。多铎至南京,承制受其降,抚辑遗民。遣贝勒尼堪、贝子屯齐徇太平,追击明福王。福王复走芜湖,图赖等邀之江口,击杀明将黄得功,获福王。捷闻,上遣侍臣慰劳。四年,因功进封为辅政叔德豫亲王,赐金千、银万、鞍马二,封册增录功勋。六年三月,以痘薨,年三十六。

阿济格

清太祖第十二子,初授台吉,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以军功授贝勒,崇德元年晋封武英郡王,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清崇德元年六月,带领清军分路入独石口,进抵居庸关,攻克昌平,直逼北京。明军皆不敢迎战。顺治元年作为清军前锋随多尔衮入关。四月,与吴三桂、豫王多铎在山海关大破李自成农民军。又以靖远大将军自边外入陕西、四川,切断李自成后路,屡败李自成,杀死刘宗敏,俘获宋献策。顺治五年又以平西大将军督师征讨姜瓖在大同的叛乱。在九江,又招降明军左梦庚部。多尔衮死后,他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

豪格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长子,初次征战蒙古董夔、察哈尔、鄂尔多斯诸部便立下战功,被封为贝勒。公元1626年,豪格随大伯父代善征讨扎噜特部,杀死扎噜特贝勒鄂斋图。公元1628年,皇太极命豪格与济尔哈朗讨伐蒙古固特塔布昂,全军大获全胜,将其部众收编,蒙古的通道被打通了。三年九月,伐明,自董家口毁边墙入,败明兵于丰润。遂下山东,降高唐,略地至曹州,还下东光。又遣骑二千破明兵,克献县。四年四月,师还,赐马二、银万,复摄户部,复原封。又偕多铎败宁远兵,斩明将金国凤。七年,松山明将夏承德密遣人请降,以其子舒为质,豪格遣左右翼夜梯城入,八旗兵继之,旦,克松山,获承畴及巡抚邱民仰等,斩官百馀、兵千六十有奇。争夺皇位而败之,后因其隐瞒其部将冒功及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当年三月死去,年仅三十九岁。

鳌拜

出身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鳌拜的伯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二哥卓布泰是清初军功卓著的战将。鳌拜本人亦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清崇德二年,鳌拜为先锋攻明皮岛,以勇闻。此后屡败明军,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燕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1646年鳌拜出征四川张献忠大西军,在南充大破大西军军营,斩张献忠于阵,因此以首功被顺治皇帝超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在,擢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习武进士。后康熙即位,鳌拜结党营私,日益骄横,被设计擒获,后死于幽禁。

篇二:闲扯“五虎大将”

闲扯“五虎大将”

好久没有写三国了,今天闲来无事,想扯点关于五虎大将的。

五虎大将也叫五虎上将,其实是演义或者戏曲中的说法,并不见于历史。三国中的五虎大将通常指的是蜀汉的五位名将:前将军关羽、后将军黄忠、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和翊军将军赵云。这是演义中的说法,而《三国志》里面按照

五虎大将

陈寿也将这五位列为一传,即《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亦足见其相同的历史地位。另外曹魏也有五大将,分别是张辽、徐晃、于禁、乐进、张郃。

先说关羽吧。蜀汉之中为数不多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有勇有谋。早期跟随刘备涿郡起兵,忠心耿耿,也深得刘备的信任。我们看三国里面刘备不分兵则已,一分兵就自己带一支,分给关羽一支。曹操攻徐州时俘虏了关羽,关羽竟然还来了个千里走单骑,这件事被后世传作美谈,一直用来称赞关羽的忠义。不过好像没人记起曹操的惜才。试想就算关羽再勇猛,没有曹操的默许,一个人怕是连许昌都出不去,何况还带有刘备妻儿。

之后刘备入蜀,更是将战略要地荆州托付给关羽,当然关羽没有守住是后话了,在当时足见刘备对其有多么倚仗。镇守荆州之后,为配合刘备攻取汉中,关羽出兵北伐襄阳,困曹仁、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后因孙权背盟,关羽后方失火,前线失利,最终败走麦城,成为孙权刀下之鬼。

之后历朝历代,关羽一直被视为忠义的化身,勇猛的象征。不仅民间传颂,各朝统治者也都通过兴建关公庙来加强封建统治,最后甚至与孔圣人并立。不过可惜的是,这位关圣人被神化的太多了,三英战吕布是假的,温酒斩华雄是假的(华雄死于孙坚手),斩颜良诛文丑是假的(文丑死于乱军),单刀赴会也是假的(当时吴蜀双方都单刀)??

燕人张飞。不用多说,蜀汉的第一猛将,以刚烈、勇猛见称,有胆识善出奇。与关羽同为刘备的左膀右臂,曾在长坂桥头设疑兵喝退曹操大军。随刘备入蜀时义释严颜。蜀汉建立后曾出奇兵前后夹击大破曹魏大将张郃于宕渠(即演义中“猛张飞智取瓦口隘”)。后任阆中太守,官至车骑将军。由于性烈如火,经常鞭挞士卒,最后死于部下暗杀。陈寿评价关张说:“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不得不说是性格的缺陷造成了他们的悲剧。

西凉锦马超。锦马超当然不是浪得虚名,诸葛亮说:“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当与翼德(张飞)并驱争先。”但是马超之勇多表现在前期,即未归附刘备之时。如讨伐高干、郭援,潼关外追杀曹操,还有攻冀城杀韦康。而在主动归附刘备后,除了围困成都,就没有什么突出的战功了。

可能由于马超之前多次跳槽,自己又自负用力,怕被刘备猜忌而低调行事,也可能是刘备对马超不信任而又不想马超为别人所用,所以一直养着却不敢大用。总之,依附蜀汉后马超一直默默无闻,九年后平静死去,时年四十七岁。所以现在也有人说,马超不过是一匹夫,又早逝,对三国的局势影响不大,不可算作五虎上将。

老黄忠。黄忠之前是刘表的武将,曹操占荆州后,任裨将军,属长沙太守韩玄,之后又随韩玄降刘备。刘备入蜀时,力战有功。黄忠事业的巅峰当然是之后的定军山之战,一鼓作气斩杀了曹操的肱骨之将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的族弟,有胆识有谋略。当时是西北的都督,曾平定马超韩遂的叛乱,相当于西北军区的总司令。后镇守汉中,曹操视之为阻挡刘备的西南屏障)。这次战役也成为后世将老黄忠列为五虎将之一的主要依据。220年黄忠病死,并没有参加夷陵之战,也未曾与“关公战长沙”。

最后是常山赵子龙。赵云是演义中除诸葛亮外罗贯中溢美最多的人,有勇、有谋、长得帅、人品好,不像关羽那么傲气,不像张飞那么暴躁,堪称完人。而且我读《三国志》也没有发现赵云有什么缺点。于是问题就来了,赵云如此一个完人,却始终得不到重用!来看看赵云的“仕途”吧:从一开始投奔刘备,担任的是刘备的骑兵队长,这个职位一干就是十八

年啊!一直是个小队长!可能是由于赵云救了刘备老婆孩子吧,赤壁之战后终于升官了:牙门将军(就是一偏将)。打下益州后,赵云被封作翊军将军(还是杂号)。在汉水背水破曹军后,“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就是说,士兵们给赵云起个外号叫虎威将军,而不是封的官名。

现在看来,终刘备一生,赵云都不得志,一直是个杂号将军。而且,赵云除了长坂救主和汉水破曹之外,再无军功。坐镇荆州的是关羽,北守汉中的是魏延,最可怕的是夷陵之战就算刘备已无大将(关张黄均死、马超病危!)他也不用赵云,只是让他督办粮草以及作后援。莫非真的是出于对赵云的不信任?亦或是能力的怀疑?不得而知。而刘备死后一年,赵云便任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而且封了侯。可能是刘备托孤时的安排,也可能是得到后主的赏识,毕竟赵云曾救过刘禅。但是在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赵云也没有太出彩的地方。第一次北伐作为疑兵出箕谷与魏大将曹真对峙,最后失利而遭贬官,一年后病死。

这里还要提一名蜀汉的大将。虽然不列于五虎将,但是也有人提出,论功绩,论能力,他或可顶替马超,这便是魏延。魏延也是刘备入蜀时归附的,深得刘备信任。演义里说魏延脑后有反骨,纯属扯淡,哪有看面相就看出人品的!刘备占领汉中后,需要选一名将领任汉中太守,由于汉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看地图就知道,汉中在当时是蜀国北方的门户,曹操曾派名将张郃、夏侯渊镇守),众人都认为此人非张飞莫属,张飞也认为是自己。出人意料的是刘备选择了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魏延,足见对其能力的肯定和信任。而后刘备称尊,封魏延为镇北将军。

诸葛亮北伐时,魏延屡次担任先锋,曾提出过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即仿照当年韩信故事,请求分兵从小路奇袭长安,与诸葛亮相呼应。但被一向谨慎的诸葛亮否决。今天的公论是: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考虑到后来蜀国灭于魏国之手,乃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提议的否决,便只能让我们深感遗憾了。诸葛亮死后,魏延与当时统军的长史杨仪不和,率部出走,被杨仪诬告谋反,之后为马岱所杀,夷三族。

现在再来看这几位大将,关羽张飞地位最高,当然也是理所当然。首先人家有过硬的军功,另外人家跟领导的是兄弟,升的能不快么!而马超列为五虎将可能就是凭他的声望了,论军功马超对蜀国真的没有太大贡献,但是马超确是世家大族,在西凉的威望也相当高,刘备封他高官可以说更多的出于收买人心。另外三位将军,黄忠、赵云、魏延,就是实实在在的草根阶层了,完全是凭借自身能力得到了领导的赏识(赵云更杯具,领导都不怎么赏识),一步步地往上爬的,而且还命途多舛,真的很不容易!

篇三:三国水浒五虎大将

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都有“五虎将”一说,其实“五虎将”相当于军衔或职称,按理同一层面不分大小,但作者都弄了先后排序,也就是说,表面称呼一样,实际有着明显的等级差,我们今天就说说水浒中的“五虎将”,欢迎参与。

在《水浒传》里,关胜为“五虎将”之首,后面依次排列为:林冲,呼延灼,秦明和董平。这五人中,林冲是禁军教头出身,枪棒精熟,武艺方面肯定没话说,又是最早上山的元老,每遇打仗,都是梁山绝对主力,实战单挑几乎没有败绩,可见是有真本事的人,排在老二,表面看已经可以了,其实这是个最起码的位置。

除了林冲,其余四人清一色,都是统兵的官军降将,论武艺,呼延灼和董平似乎更强一些,倘若不是徐宁的钩镰枪中途加盟,呼延灼的“连环马”恐怕早就把梁山给踏平了,“三山聚义”前,鲁智深和杨志都与其交过手,当时采用了“车轮战术”,即便如此,好象还是处在下风,鲁智深尽管力量很大,但他是步将,马上竞技多少要吃点亏,杨志应是非常出色的军中强手了,居然也抵挡不住,只能卖个破绽,匆忙退回了事;孔明孔亮兄弟更是小菜一碟,呼延灼只是随便玩玩,孔明就被他徒手生擒了,要不是后来吴用动脑筋搞了个陷马坑,青州一仗再这么硬打下去的话,“三山”好汉肯定讨不了便宜,所以呼延灼排第三纯粹实力所在,可谓当之无愧;

至于董平垫底,这就不是什么武艺强弱的问题了,按小说描写,他的威风和杀气应该是最大的,几乎无人匹敌,且不谈战场表现,就说能在马上使双枪就很不简单,估计当时也算是个非常稀罕的事了,两手舞

枪冲锋陷阵,这不仅需要超凡的骑术控制力,还要有难以想象的膂力才行,我们看呼延灼使个双鞭已经不得了了,而枪比鞭要长的多,杀伤力也大,不过他是最后阶段才入伙的,资历方面比较浅,能混进“五虎将”行列已经很不错了;

再说秦明,霹雳火的性格众所周知,使一柄狼牙棒,这种兵器看起来很吓人,被其砸上基本就没命了,但他的武艺并不怎么高,肯定不会比军旅出身的杨志和索超强,更别说身大力猛的鲁提辖了,如果综合起来看,说不定还不如小李广花荣,但他上山前的官职是军队统制,地位远比花荣的副知寨要高,所以秦明前期始终不肯落草,后来还是宋江做主,把花荣的妹妹嫁给了他,这么一来,秦明当然感激宋江,而宋江的起家朋友中,花荣又是绝对的铁哥们,有了这些因素,秦明坐个老四虽说很勉强,实际也应了关系网作用的老套路;

回看关胜,似乎没啥了不起的事迹或本领,照理说,“五虎将”之首就是门面,肯定不一般,为何让他轻松入座?其实这也是有原因的:关胜相貌酷似关羽,平时也很注意模仿前辈的做派,空闲喜欢弄本兵书翻翻,手里也使一口大刀,虽说表面腔调和关云长差不多,但能力方面并没多少特别之处,比如同样是带兵征讨梁山,呼延灼所造成的威胁就要比他大的多;从个人能耐方面看,估计也不如林冲,但小说还是把他推到了前台,此事看似勉强,其实说穿了,就是讲究头面人物的外在形象罢了。

如此一瞧,三国“五虎将”关羽当头,水浒“五虎将”关胜领衔,居然体现了一脉相承,对应的非常奇妙,吃不准这事算不算一种文学创作上的巧合?此中玄机,恐怕也只有罗贯中和施耐庵心知肚明了。

篇四:曹操麾下的五虎大将

曹操麾下的五虎大将

三国时期,曹操最擅用人,手下文臣武将群星灿烂。除去诸夏侯曹因为亲属原因备受恩宠外,异性武将中最有名的是曹魏五子,也就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那张辽为何备受曹魏恩宠,成为五子第一人呢?

说起排名,在中国一向有讲究。首先是论亲疏,于是才华平平的夏侯惇成为仅次于曹操军中统帅,斤斤计较的大款曹洪也可以担任骠骑将军;其实是论资历,在五子之后曹魏其实还有不少骁将,比如李典、臧霸、文聘之流,说起武功和五子差别并不很大。

尤其是李典,颇受陈寿推崇,反倒是五子之中的于禁、乐进战功平平,缺少独当一面的成功战例。不过于禁和乐进是董卓之乱时期就追随曹操的老人,资历摆在那里。打仗的时候就算没有建立大功,但是几次大战也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曹操又是个比较重感情的人,于是进入五子也可以理解了。

五子之中,张辽来到曹操的身边比较晚,经历也比较复杂。于是在一直在扫平袁绍之时,张辽的排名依然在;乐进、于禁之后。等到平定荆州时,张辽征讨陈兰有功,名位渐渐超越乐进。

于是,当曹操率领大军征讨张鲁之时,把南方守卫边疆的重任就交托给了张辽、乐进、李典三人。然后,孙权抓住时机进攻曹魏要塞合肥,于是张辽于是人品爆发,以逍遥津之战威震天下。

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表现神勇,以八百人大败孙权十万人,在张辽死后多年,魏文帝曹丕还感念张辽,特别下诏褒奖张辽:“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

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确实,张辽晚年多病,但是只要张辽在合肥,孙权就不敢轻举妄动,孙权还特别交代手下将领:“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一朝被蛇咬,多年之后孙权依然颤栗,可见逍遥津之战张辽无敌情状。

篇五:毛泽东的五虎上将

读到一篇把徐向前、贺龙等列入毛泽东手下最能打仗的五员虎将的文字,也想根据自己对毛泽东及其战友的了解写这样一篇相对于“反思毛泽东”系列中的其他篇章要轻松许多的文字。这样的观点,当然取决胜于每个人对中国革命史上的各大军事事件的了解和认识的程度,以及对不同的将帅的偏爱程度,肯定有相当的主观性,不大可能成为定论。但在毛泽东爱好者或军史爱好者中进行一番这样的讨论,也会很有情趣,且有助于对“毛泽东史”的理解。

在我个人看来,从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以来我党开始掌握成建制的军事武装后,最为出采的五大将领不一定都在那过分考虑了四大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资历并平衡了不同的“山头”而进行的“五五授衔”确定的十大元帅中。因为亲身策划和组织具体的战役行动、作战与指挥能力、战功和战绩(包括胜绩与败绩)、受重用程度、独当一面能力、在多头绪的战场态势下充任主角的能力、创建名牌师旅的建树等的不同,十大元帅中至少有七位是未必够得上“五虎上将”的威名的。

本文将从确定毛大帅的“五虎大将”应该采用什么标准出发,提出我认为的五虎上将的名单并说明原因,同时也力求解释为什么不包括徐向前、贺龙等成名元帅。

一、 五虎上将的标准

“五虎上将”的出处,主要发自于蜀汉时刘备所确认的关、张、赵、马、黄。联系这一史实,我们可以较为线条化地勾勒出关于五虎上将的有关标准。

首先应该是武功标准。在整个三国,关张赵马黄的武功都是一流的。现代战场不再讲究微观上的马步功夫,但仍然通过参与和指挥作战、打硬仗打恶仗、斩杀名将及名军、创建名军等方面来体现其卓越“武功”。

其次应该是战功标准。经常打败仗的将军肯定不能被列入五虎上将。相对于其他人更多的战功和战绩应该是跻身五虎上将的重要指标。

再次应该是作用标准。是不是经常受到重用、有没有独立担当一个方面作战的能力、可不可以在纷繁复杂的战场上体现出自己在特定地区的主角地位,这是从作用的角度来品评五虎上将的标准。

第四应该是资历或履历标准。资历和履历是一种长时间、多阶段、不同场景下战功与战绩的体现。所谓身经百战、百炼成钢者,此之谓也。

第五应该是文才武略标准。五虎上将不应该只会逞匹夫之勇的粗豪将军,而应该是能文能武且颇具洞察力熟谙战争规律的智者。

从这样的标准出发,我认为毛泽东属下的五虎大将将是: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陈赓。

二、 为什么是他们

1、 为什么是彭德怀?

彭和林一直是毛泽东军事上的两员大将,一个敢打硬仗,一个善打巧仗,都可以达到极至的状态:一场战斗,如果林彪都说可以打,必胜;如果彭德怀都说不能打,必败。

在中央苏区,彭林也是毛泽东手下的两大王牌军的首脑:林彪主持的一军团是朱毛红军的嫡系班底,曾经在漳州战役大显神威;彭德怀的三军团曾经创下攻下长沙的伟绩。

长征中,一三军团也是中央红军的绝对主力。而且,这两支军队身经百战,从长征开始时的各二万人左右,经过一次次地减员和整编、征兵,到达陕北时,两军合计都已经不够八千人。

抗日战争中,彭德怀出任八路军(后改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日战争共产党军队所打的最大规模的战役百团大战就是由彭德怀亲自指挥。

解放战争中,身为军委副主席的彭德怀又亲自率领西北野战军以三万弱旅,采取蘑菇战术和聚歼战法,生生地把胡宗南的二十三万人拖住甚至击败。在五大战场即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中原战场上,西北作为国民党军的重点攻击地带,敌人不但没有占到什么便宜反而大大地受损。彭将军即俘即补不断壮大自己最终将胡匪驱逐出境并一路追击到大西南并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歼灭之、对西北的马匪则穷追猛打报了当年西路军的一箭之仇。

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壮烈所为,让大局未定的共和国军队在第一军事强国面前扬威。

无论是能力、资历还是战绩,彭都无愧为五虎上将。

2、 为什么是林彪?

林彪打的仗的总数也许不如彭德怀多,这是因为他擅长打精致的、有把握的、有效率和效果的名仗。

且不说年轻的林连长曾经创造过一个连击溃一个师的光彩战绩,也不说一军团和一方面军的累累战功,只说抗日战争中的平型关大战和解放战争中东北战场上的辽沈战役,其震撼程度就是钻石级的。

平型关大战是抗日战争中的一次经典亮相,八路军一战成名。林彪几乎只打了这一仗就去苏联疗养,回国后继续他在抗日战争前的抗大校长角色。解放战争中再次作为奇兵使用,为共和国的诞生开辟了第一块解放区。使用林彪于这个方向的重用程度,可以从同时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二十多位中央委员的巨大重要性反射而出。

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五大名牌中的两个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就是在林彪继锦州战役之后的围歼廖耀厢混战中一举击杀的。

这之后,林彪的四野作为毛泽东手中的生力军下华北、战华中、进中南、渡海南一路凯歌,可以说是纵横天下(1)。

林彪在解放战争中所遇的国民民名将也很多,比如陈诚、杜聿明、卫立煌、陈明仁、白崇禧等,无法一时之俊杰也。能与这些人交手甚至战友而胜之,非五虎上将不能为也。

3、 为什么是刘伯承?

刘伯承的综合秉赋之高,时常被人赞为当代中国难得之军事家。他在长征中、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的中原战场上所建树的巨大功勋,以及这期间他在战术战略上的精细心得,都让他高出同仁们许多。

在抗日战争中,刘伯承打过许多颇有教科书价值的名仗。比如阳明堡、长生口、七亘村、响堂铺等战斗,无不具有相当的可挖掘潜力。

在解放战争中,是刘伯承的部队第一次从分散状态中集合为能征善战的兵团组合,并在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中,给了国民党军队上了精彩的一课。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更是一般人所不能打或打不好的难仗。千里跃进而不要后方的偏师作战,无一不是败多胜少的恶仗。红军的长征、抗日战争后期的三五九旅远征、中原突围,无不是在“保存就是胜利”的旗帜下伤痕累累的壮烈远征。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更大的一个手笔即粟裕率领叶王陶千里蛙跳闽浙赣,就因其前景的不可预期而在粟的坚持和毛泽东的让步下未能成行。从这个意义上,刘邓的南下大别山,其意义不仅仅是军事上的。

即使只从军事上讲,这一行动也使得战火因烧到国统区、经济和军事压力投向国民党方面、部队逐步积累起在中原的战略优势而使得后来的中原逐鹿和淮海大战因为建立了较巩固的中原根据地和游击区而受益非浅。

二野的前身是一二九师,而一二九师的前身则是第四方面军经四川之败和黄河之败的“残部”。能够把这样一支并非主力的部队打造成一支名军,刘帅之功也。以一位军事家统驭下的名师而建立起卓越战绩,刘伯承不愧一代军神也。

4、 为什么是粟裕?

粟裕不能成为元帅也许和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未能成为方面军首脑有关。在第七军团和第十一军团都做过参谋长的他,最终因为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失败和方志敏的牺牲而未能建立更大更有震撼力的功绩。加上未能参加长征上而失去了许多指挥大部队建立大功业的机会。而从解放战争的历史来看,指挥大兵团作战是粟裕的强项。

抗日战争中,粟裕已经开始出露头角。韦岗之战虽然只消灭日寇五辆军车二十多个鬼子但毕竟是新四军北上支队的处女战非同寻常。后来的黄桥之战和车桥之战,粟将军已显出不凡气概。

苏中“七战七捷”是粟大将坚持内线作战的杰作。还在第七仗未打之时,毛泽东的贺苏中七战七捷的电报就发将了过来,这逼着粟将军凑足这个吉利的数字。

策划淮海总对决胜而不是再出奇兵挺进闽浙赣又是粟裕的主意。为此他还专程去面见了毛泽

东。以相当数量的华中部队补充中原野战军后,陈毅司令员为协调二大野战军的合力作战兼任了中原野战军的副司令员,粟大将就以代司令员的身份独立领导华东野战军。在整个淮海战役(国民党方面称徐埠会战)中,粟以极大的胃口吃掉了国民党方面的一个又一个重兵集团,尤其是黄维所率领的以王牌十一师(十八军)为骨干的十二兵团。连同此前在山东战场上消灭的国民党王牌七十四师和后来的邱清泉第五军,五大名牌在粟大将的参与下搞定了其中的三个,威名赫赫。

5、 为什么是陈赓?

以上的四位战功卓著,进入五虎上将序列一般不会有多少争议。有争议的这第五位。我之所以认为是陈赓,原因如下:

(1)陈赓的资历深。黄埔一期出身的他,在东征之役中救过蒋介石的命,并得到过相当的重用。从事地下工作(在上海党中央特科)和军人生活时,两度被黄埔旧人钱大钧和蒋介石捉而后放,颇有传奇色彩。与鲁迅和宋庆龄的交往,也让他凭添几分儒将之气。

在南昌起义中任过营长,在鄂豫皖根据地任过团长和师长,在中央苏区任过彭杨学校校长。

(2)陈赓的皇威重。长征中,任干部团团长。土城之战,干部团打出了赫赫神威,毛泽东由衷叹道:“陈赓能当军长!”这样的认知,也为以后在解放战争中将陈赓兵团视为中央直属兵团奠定了一定基础。

(3)陈赓的战功强。抗日战争中,陈赓大将的神头岭、长乐村、香城固,给日本人以重大杀伤,并因此而让他所率领的三八六旅成为日本人都认可的劲旅。香城固一战,日本人的坦克破天荒地写上了“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在电视剧《亮剑》,我们也看到到那样的场面。

这样的标语,至少清楚地说明,在抗日战争中,三八六旅可没有闲着而是让日本人必欲灭之而后快。

(4)陈赓的作用大。无论是在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机动使用由太岳纵队组成的陈赓四纵队作为中央直属纵队,还是在实施“三军动出两翼牵制”战法对陈谢兵团(含四纵、九纵和三十八军)的战略运用,或是对大西南用兵时的奇兵四兵团,陈赓的部队一直是作为一个方面军来使用的。这样的殊荣,纵是诸多元帅如叶剑英、徐向前等都未能享受过。

(5)陈赓的余威响。解放后的陈赓,曾经任过援越抗法战场上的顾问、任过志愿军代司令员、任过国防部副部长。建国后仍然有这样的阅历,不可谓不受重用也。

三、 为什么不是他们

1、 为什么不是朱德呢?

除了在井冈山和中央苏区时率领朱毛红军退进剿、反会剿、战围剿身冒矢石,在长征中苦心经营远征中的军事行动、在抗日战争初期运筹于八路军军部,之后的朱老总大多是在延安和解放军以总司令之身赞画军务。加之年龄偏大,再说,与毛泽东齐名的他也不能说是毛泽东

的部将。

2、 为什么不是贺龙呢?

从抗日战争开始后,贺龙的一二零师实际上担任了延安边区的守御之责。除了一次大规模地挺进冀中,贺龙基本上安于在晋绥驻防。后来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便是他的地位的较好注解。解放战争中,他的部队基本上都成为守卫延安的主力,而他本人也安于做了延安的大后方——他和薄一波则成为毛泽东们的后勤部长。

3、 为什么不是聂荣臻呢?

聂荣臻曾参加南昌起义和做为一军团政委这样的资格,让他成为一个老资格的元帅。做为一个模范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根据地颇受关注。因为有杨成武等一干名将,他在根据地建设和军区建设上投入的精力更多而具体的军功较少。解放战争开始后,与贺龙一起组织的大同战役惨败,而华北的军事业绩又远不如其他战场显赫。

4、 为什么不是陈毅呢?

在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因为有能征善战的粟裕,陈军长的任务便大多以主持全面和倾力公关为主,说到具体的军功和战绩,陈元帅并不显赫。

5、 为什么不是叶剑英呢?

以做参谋工作见长的叶帅,除了参与组织过并没有胜利的南昌起义等,几乎从来没有担任过主帅。新四军组建而叶挺四次辞职时,中央曾经有过以此叶代替彼叶的计划,但并未实现。

6、 为什么不是罗荣桓呢?

罗荣桓从在井冈山开始就以做一个“文官”为主。唯一较长时间成为方面军主帅是在抗日战争的山东根据地“挤”掉陈光和朱瑞成为一一五师代师长兼政委。山东部队进入东北后,罗荣桓任林彪的政委一直到入关病倒。

倾其军事政治生涯的一生,罗的军功并不显赫。连成为元帅都有争议(与其条件相当的刘少奇、邓小平、李先念等都未参加评帅),进入五虎上将阵容更不可能。

7、 为什么不是徐向前呢?

曾经在四方面军担任总指挥并极力制止一四两方面军火并的徐大元帅,绝对有着成为五虎上将的能力和军功。好多人看好他,自然也有相当的理由。但我认为仅仅从两个方面说,他不大可能成为毛泽东的五虎上将。

原因之一:有过重大失败经历。他和陈昌浩所率领的西路军,有四方面三个军的兵力共二万多人。在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他只身化装逃回延安。这样的败军之将,无论如何难以当选五虎上将。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