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小珊迪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9:19:48 小学作文
小珊迪的故事小学作文

篇一:小珊迪

三年级语文《小珊迪》教学实录

庆安县朝鲜族中学 于侠

教材简介:

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4 课《小珊迪》。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一个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找零钱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压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惨死的故事。他随时受到饥寒和死亡的威胁,却仍保持着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和对亲人的爱心,他的诚实和善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设计理念:

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对中段教学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本文特点,确立以抓住关键词、关键段进行情感体验的教学理念,教师抓住对人物形象、语言、行为的描写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在读中获得独特感受,促使其在想象、仿写中交流,情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积累并运用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珊迪的不幸遭遇,通过人物语言感悟其诚实守信、善良的优秀品质。

3、学习用不同语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意愿的方法。

4、认识“馆、纠”等14个字。

教学重点:

1、用最真挚的情感读课文,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感受小珊迪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人物语言,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写话的纸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童话故事里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儿吗?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师补充:她那么可怜,她的童年充塞着寒冷、饥饿和无穷无尽的痛苦。)

可是,你知道吗?这一切不只是发生在童话里。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就真的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没有衣穿、没有饭吃,不得不流落在街头,靠擦皮鞋、卖报、卖火柴度日。他们的生活是苦难的,小珊迪就是其中的一个。(板书:小珊迪)

2、师:你能同情地呼唤他一声吗?(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概括内容

1、自由读文:谢了珊迪的什么事?要求:用心读,不添子、不丢字,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生轻声读文)

2、整体感知,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方法。

(1)课文实际上是写了几件小事?

(2)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载一起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能试着概括吗?

3、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重点精读,感悟人性

(一)感受“饱受饥寒”,艰难的生活

1、学习外貌描写。

(1)圈画句子。

师:故事中的小珊迪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小珊迪的外貌的?

生:“他穿着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冻得通红。”(课件出示句子)

(2)理解句子。

师:透过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儿?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生:“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通冻得红”(课件显现)

(3)积累内化

投影出示:

A、“薄”,多音字注音组词。

B、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语。

师:这是对小珊迪的外貌描写,“又薄又破、瘦瘦的、冻得发青、赤脚、通冻得红”这些词语抓住了小珊迪瘦弱贫苦的特点,把一个可怜的小珊迪生动、形象地送到我们面前。

(4)指导朗读:

你能带着对他的同情和怜惜,再读一读吗?

师引读:“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他身上——”(接读) “多么可怜的孩子,他身上只穿一件——”(接读)

2、学习语言描写。

(1)用浪线圈画。

师:就是这样的一个小珊迪,站在“我”面前,请求“我”买他的火柴,他是怎么说的呢?请你用浪线画出语言描写。

(生动笔画,师巡

小珊迪的故事

视)

(2)通过语言体会珊迪对一便士的迫切需求。

A、指名读句子,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 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我可以一个便是卖给你们两盒。”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去给您换零钱。”

B、他几次请求“我”卖火柴?(四次)说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开始是请求,到后来变成了乞求)

“乞求”是什么意思?它和“请求”的程度一样吗?你能用另一个词语替换它吗?(央求、哀求)你能“乞求”着读读吗?

C、小珊迪为什么这样的苦苦哀“我”,深知不惜麻烦去为“我”换零钱?是什么原因让小珊迪为了一便士付出这么多?

(生:饿极了;用这一便士买东西吃:怕继续挨饿:怕失去机会,别人也不一定买他的火柴......)

师:这就是一个孩子饥寒交迫的境遇这是一种多么见那的生存!这一便士,1角4分钱,对幸福的你我来说都不算什么,可对小珊迪

来说,却是他和弟弟生存下去的一点儿希望,他每天沿街叫卖就是为了这一点儿希望,所以,他能放弃这一便士吗?

(生:不能)

(3)指导朗读:

师:所以,“我”一次又一次的推拖,小珊迪就一次比一次更加迫切地请求。你能试着读出这种一次比一次更加迫切的感情吗? (生练习朗读,教师指导:读时语气要一次比一次更加急切、恳切,来打动“我”)

D、去掉提示语,师生对话,再现情境。

师:小珊迪手里捧着火柴,又冷又饿地向我们走来,他向我们说:——

(生接读)

3、小结:

这就是小珊迪的生活,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你对小珊迪有哪些了解?

(生:很苦、很难、又冷又饿、饥寒交迫)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饱受饥寒 艰难的生活)

(二)体会小珊迪的“诚实守信”,尊贵的人格

过渡:这样一个饱受饥寒的孩子站在“我”面前,在他再三请求之下,“我”终于动了恻隐之心。

1、师范读第8自然段。

2、生齐读9、10、11自然段。

(1)了解主要内容

师: 从小利比的叙述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守信,让弟弟还钱;被车轧伤了双腿;作者想对了,他不是骗子;伤得很重,有生命危险;马车不负责任;马车主很有钱;小珊迪手里有4个便士,再加上丢掉的7个,刚好是11个便士......)

(2)感受内在品质

师:我们不难想象,马车从小珊迪的身上轧了过去,小珊迪倒在冰冷的街道上,艰难地爬着、摸着挪着......这样的境遇里他正需要钱,可是他是怎么做的?这说明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诚实守信)

(3)感受高尚人格

师:小珊迪曾为了一便士苦苦哀求“我”买他的火柴,他那么需要这些钱,却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派弟弟吧一先令找回的零钱给“我”送回来,是什么想法使他觉得一定要守信还钱?

(生:人穷志不短:穷也不能让人瞧不起,不能让先生以为我是骗子,骗钱撒谎;

不辜负信任:先生那么信任我,我必须还钱;

做人要有原则:不是自己的钱就不能收下;

为弟弟树立正确榜样:不能做坏事,弟弟会学我; 感恩之心:先生好心买我的火柴,我不能拿他的钱 ......)

师:也就是说,在金钱面前,珊迪选择了(生:人格)

(板书:尊贵的人格)

(三)体会珊迪“心地善良”,可敬的人性

过渡:在贫穷的生活中,在艰难的境遇里,小珊迪依然保持他尊贵的人格。也正是他这样高尚的人格使“我”的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我决定和小利比一起去看他。

1、生默读第12、13、14自然段。

2、体会小珊迪善良的心地。

师:同学们,推开破旧的门,你们看到了什么?

小珊迪用她那奄奄一息的声音在向我们说着什么?(课件出示小珊迪对我说的话)

3、指导朗读:

师 :一对相依为命的孤儿,此时不得已就要生离死别了,看着更加孤独可怜的弟弟珊迪的心碎了,他伤心欲绝地说:——

(生接读)

4、诱发情感

这一部分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相机指导,板书:心地善良)

5、小结: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珊迪,一个饱经风霜的男孩儿,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他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可是,面临死神,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弟弟,这就是人性的美丽!这样的珊迪让我们肃然起敬! (板书:可敬的人性)

篇二:27 小珊迪

附板书:

27 小珊迪

(英国 爱丁堡市)

遇到

我 照料

小利比

附练习设计(二选一):

★ 根据抓住故事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的方法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 小练笔:小珊迪是如何告诉弟弟小利比将剩下的钱还给“我”的?

篇三:27小珊迪

篇四:6、小珊迪

教案

总第 页

教案

总第 页

总第 页

篇五:小珊迪

《小珊迪》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理解: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时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

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小珊迪》一课讲述的故事年代久远,并且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人教社选择这一课大概并不是想通过它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毕竟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了。那么它的现实意义何在?我想,这篇课文打动我们的不是文章的语言和写法,而是小珊迪贫困的处境、是小珊迪为生计而乞求叫卖的形象、是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是小珊迪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而这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做人的品质,也正是本文独特的人文价值之所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带着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情。重点落实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叙述顺序,并沿着文中的“我”的感情的变化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研读,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本设计为第一课时教案)

3、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二、说教程: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四部分“谈话导入____整体感知____研读悟情____小结全文”

(具体见教案)

三、说教法和学法

遵循我校的十六字教学原则,即“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协商、交流评价”,从整体感知课文入手,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怡情。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在我校的十六字教学原则中有一条是“主动探究”。具有探究品质,是创新型人才的本质特征之一。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教育创新不容忽视的价值取向。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其学习有着深厚的探究基础和广阔的实践空间。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同。在语文教学中,一句话该怎么读,一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等等,都在探究之内。现在,我就以《小珊迪》一课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尝试。

探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师生之间形成这样一种特定关系: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并由此诱导学生做出探究的反应,发展有益于探究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为学生提供契机。学生通过探究性思考,达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目的。

本课的教学以“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为探究点,以这一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落实探究过程。又以“你想研究哪一方面?找出课文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活动,学生在这一探究活动中,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内核。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体验作者的情感,品赏、运用作者表情达意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需要,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精神的需要。我在《小珊迪》一课的教学中,紧紧抓住情感这条主线,通过动情的朗读,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把言语对象转换成鲜活的形象。采用生生互读,师生互读等各

种形式,以期引起认知的共识、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共振。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是想通过扎扎实实的读书,深深切切的感受,让可怜、善良、诚实、守信的小珊迪的形象深入学生心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相映生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它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真正发挥语文育人的个性特色。探究性学习毕竟是一种学习方式,然而,语文课毕竟姓“语”,我们语文老师应把培养学生丰富的语感,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己任。

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探究性学习,我认为听说读写还应该有机结合,扎实训练。

四、说媒体运用:

本节课采用电教手段,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自学生字情况,用幻灯的形式导入新课,配上音乐,以起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小珊迪》一课的设想及探究性学习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先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理清文章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接下去,围绕重点,逐段阅读理解,并概括段意。

学习第一段,要抓住小珊迪的外貌描写——“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抓住他再三请求“我”买火柴时说的话,并边读边思考:这些外貌和语言描

写说明了什么?从而懂得,小珊迪是个穷孩子,他饥寒交迫,这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学习第二段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小利比的叙述:“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的自述:“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的。”从中想像小珊迪受伤后仍在忍痛艰难地寻找便士的情景,进而理解小珊迪忠诚的品质。二是小珊迪临死前说的话:“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想像小珊迪即将离去时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感人情景,从而理解小珊迪善良的品质。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