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冤冤相报何时了小说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7:07 字数作文
冤冤相报何时了小说字数作文

篇一:冤冤相报何时了

冤冤相报何时了——如何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

魏秀水

怨恨未了之为何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先生盼望着人类的和平,希望相逢时能够一笑泯灭所有的恩怨情仇。正所谓江湖恩仇人间情,

干戈玉帛更无缘,风凄凄雨绵绵,怨恨未了情意犹添。和平永远是人类追求的主题,真诚、和睦相处也应该永远是我们每个人交往处世的原则。

但在现实生活中矛盾是永远存在的,也正因为有了矛盾的存在,才使我们每个人逐渐地成长,走向成熟,才使我们更加珍惜集体的那份和谐。可是由矛盾到和睦相处,这需要一个复杂的心理接受过程。 因为人的行为习惯,通常由心理、情绪驾驭,要解决学生间的矛盾冲突,就要正确导向学生心理成长。治标不如治本,防胜于治,矫正教育的代价远远高于正常教育。因而我们广大教师要发挥教育主导性作用,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

中学生已经进入身心巨变的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最宝贵的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高中生生理上虽然基本成熟,但心理还不成熟,内心世界,精神生活常常充满着矛盾和冲突,处在一种很不稳定,很不平衡的状态。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所以在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异性关系的处理上表现出青春期的特征。

1、对同伴的开发性

高中生在心理上,尤其是在感情上要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这是“心理断乳”的关键。这一时期的学生会把注意力转向周围的同伴,通过与同伴的交往,来促进自己的独立意识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同时也得到心理上的支持与补偿。另一方面“成人感”的产生,使他们企图摆脱成人的影响和控制,真正从依赖走向独立。因此,这时会出现对同伴开放和对成人封闭的特殊心理现象。

2、对老师的评判性

在小学,对老师言听计从,而中学生已能用一种批评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老师,喜欢知识丰富、教学方法灵活,讲课生动有趣,性格乐观幽默,作风严

谨、公正;对学生负责,能为学生着想的老师。

3、对父母的逆反性

为了表明自己已经成长,将要离开父母而独立,往往不愿意对父母讲自己做过的事情和自己的真心话。不少学生最为痛恨的是父母盘根问底询问自己,偷看日记本,或通过其他方式窥探自己心中的秘密。这是由于青春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迅速发展所产生的变化。

4、对异性的好奇性

处在性意识萌发阶段的高中学生对异性的兴趣会急剧增加,一方面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异性的吸引,总想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接近异性,希望了解异性的秘密;另一方面也以各种方式引起异性对自己的注意。

随着性心理的发展和性知识的不断增加,男女同学间表现出彼此接近、向往的心理。他们的注意力开始由自我转向异性。这就产生了同学之间的不正当交往关系,从而引发了所谓的争风吃醋矛盾,进而造成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

情意犹添谊更浓

根据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所以在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循主体性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解决矛盾的能力。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教育上亦然,但在实践上往往被忽视。在学校培养学生独立处事、解决矛盾的能力,是培养人的宗旨之一,是从根本上减少或消除矛盾激化的良策。这样才使学生将来能立足社会,经受得住风吹雨打。比如甲同学打翻墨水弄污了同桌乙的书,二人发生对骂,互相撒书。如果教师将甲乙二人各批评一顿,未必解决了问题,可能使二人结怨更深。倘若教师引导其中一人自我分析错处,再主动向对方道歉,二人才真诚相交,言归于好,友谊更深。这样,矛盾化解了,又锻炼了学生解决矛盾的能力。有些纠纷,当事人双方无法自行解决,让班干部或其他同学就能从中调解的,就应发挥这些人的作用。有些小纠纷教师或学校领导直接去处理,学生会认为小事化“大”了,不大好接受。费力而无功,何苦呢!所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自行解决矛盾的能力。

二、遵循综合性原则,学校、家庭、社会合力化解学生矛盾冲突。发生矛

盾、激化矛盾的因素多样性,矛盾多方纠缠的复杂性,单靠校方常常难以解决,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解决。对于学校,营造良好的班校集体氛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友爱、温暖的集体,可以融化同学心灵的坚冰,有矛盾相互谅解,有问题坦诚相谈,矛盾就不易激化。相反在一个没有感情的集体中,失意者倍感孤独,常会性格极端化,有的破罐破摔,有的对周围人产生敌意,有的性情暴躁,等等。对于家庭,父母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言行上的细节,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书香世家的孩子多文明尚学;暴躁的家长会带出易冲动的孩子;家长在家中常常发泄对社会的不满,那么孩子也会对周围人产生敌意。为人父母者不仅要谨言慎行,还要学会跟孩子平等相处,多倾听孩子的心声,避免粗暴地呵斥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家长也应是一个学生,应该和学校多多交流,遗憾的是,在我们这里大多数“家长学校”有名无实,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指导。社会上一些闲散青年为少数在校生作靠山,这些学生就会有恃无恐,在校园里当小霸王,处处不让人。社会闲人助长学校矛盾激化,需要借助司法和政府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学校要多请司法人员到校以案说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现在省要求各地学校请司法副校长,是一个利好的举措。这三者中,通常情况下,学校还是主角,要联系、协调各方,步调一致,有的放矢。

三、遵循个别性原则,不同性格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处理学生矛盾既要公平合理,而对不同性格的人又要区别对待,做到合情,避免法官式的裁决。否则会事与愿违,容易把矛盾扩大化,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对自尊心强的点到即止,害羞的不宜当众批评,性情暴躁的不妨给他一个发泄的空间,性格内外的可笔谈,重症者可用猛药??总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对象不同处理。

以上是从老师的角度来谈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冲突,下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处理矛盾冲突。

一、对于当事人而言

如果同学间发生了矛盾,首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矛盾发生的前因后果,看一看这里边有没有误会,可以找其他同学了解一下,或直接找这位同学平心静气地谈谈,也许两个人的疙瘩一下就解开了,那时你会发现化解矛盾是一件

多么快乐的事啊!具体而言:

(一)学会心理换位

中学生在人际交流上具有这样一种心理特征:他们一方面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但同时又很少主动地去理解别人。

人生在世,各种矛盾冲突也是难免的,涉及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当然应该争出个是非来。在非原则性的矛盾冲突发生后,即便是自已有理,也不能得理不饶人,如果因为自已有理就去“据理力争”,不愿退让,其结果必然是让对方、更让周围其他人难以接受,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应本着“有理也要有礼”的原则;若是在矛盾冲突中自己是无理的一方的话,那更应该主动认错,多陪不是。

(二)用理智战胜情感的冲动

“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在你和你的同学发生了争执时,不要一时昏了头脑,不吵个脸红脖子粗决不罢休,或许在你退一步之后,这场争吵便停止了。不要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让一步就是畏惧,是退缩,是没有本事的表现,相反,就在你忍让的那一时刻起,你周围的人会对你的行为发出无声的赞叹:你是一个不拘小节,心胸开阔的人。

矛盾发展到僵持的时候,不妨通过正确的途径,寻求老师、家长、学校的帮助。通过帮助,使得矛盾的双方从危机的边缘走向合作的、伙伴的境地,这正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退一步,海阔天高”。

当发生矛盾时,矛盾的双方要保持冷静。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就是这个道理,冷静是处矛盾的最佳方式。冷静会使人们变得理智,冷静会化解一切矛盾的烟云,从而使人们成功度过矛盾的危机,从矛盾之中解脱出来。

当然,静下心来分析矛盾产生的过程是不可少的。只有搞清了错误在谁,才能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

如果错在自己,要敢于承认,勇于道歉,取得对方的谅解。这样做不是“没面子”,而是在挣回面子。你可以大方地过去,诚恳地说:“我想过了,那件事错全在我,我真诚地向你道歉,假如你能接受我的道歉,我会很感激你的,我想我们会成为好朋友的。”

如果错在对方,也没必要非要扭着劲等对方来道歉,你应该大度一点。你想想看,同学之间与其每天这样别别扭扭地在一起学习生活,倒不如化解矛盾,

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地在一起学习生活。

你也可以私下里找到他谈谈:“同学一场,那是缘分。同学关系是现在社会上最纯洁的人际关系,我们将来走向社会,谁都会遇到困难的,说不定我们会成为互相帮助的朋友呢,到那时我们在回忆起现在闹的这点小别扭是不是很可笑的呢?”我想,他一定会认同你的看法,会和你握手言和的。相信精诚所至,对方也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都碍着面子,谁也不愿意第一个道歉罢了。这时谁要抢先大度了一点,是不是会很让对方佩服你呢。

二、对于旁观者或者知情人而言

对于旁观者和知情人,我们应尽量去对双方进行劝说、阻止,化解矛盾而不是激化矛盾。在劝说基础上,再通过有效的途径,及时地把事情告诉班主任、老师或者领导,这样有利于事情早点得到妥善的处理与解决,而不能隐瞒事实,甚至包庇某方,使事情变得激化,这样就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其实你是在放纵他们的行为,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

同学们,解决矛盾的方法还有许多,这需要你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摸索和实践。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有当我们一个个地去解决它的时候,我们的素质也将一步步地提高;当我们的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将进入到一个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同时,愿我们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别让“哥儿们义气”害了自己,只有同学间做到正确相处,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只要我们遇事多从自身找原因,就会少一些抱怨;而当我们付出时,我们的心里就永远不会失去平衡。我们就会永远快乐地生活在集体里。

2012年5月8日

篇二:中外文学比较与欣赏(小说篇)

中外文学比较与鉴赏

纵观中外文学小说,我最爱的莫过于艾米丽的《呼啸山庄》和沈从文的《边城》,我将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鉴赏,来对比中外文学在描述凄美爱情上的不一样。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

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一个弃儿和一个小姐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所形成的特殊感情,以及他们对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

第二阶段着重描写凯瑟琳因为追求传统的“人间的爱”而背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了画眉田庄的女主人。她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是源自于“他和我是同一块料子做的”。爱情从幸福的追求转变成自我的追求,只是“超人间的爱”。

第三阶段以大量笔墨描绘希斯克利夫如何在绝望中把满腔仇恨化为报仇雪耻的计谋和行动。最后阶段尽管只交代了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却突出地揭示了当他了解哈里顿和小凯瑟琳相爱后,思想上经历的一种崭新的变化——人性的复苏,从而使这出具有恐怖色彩的爱情悲剧透露出一束令人快慰的希望之光。

在小说中,作者的全部心血凝聚在希斯克利夫形象的刻画上,她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全部愤慨、同情和理想。这个被剥夺了人间温暖的弃儿在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强烈的憎,亨德雷的皮鞭使他尝到了人生的残酷,也教会他懂得忍气吞声的屈服无法改变自己受辱的命运。他选择了反抗。凯瑟琳曾经是他忠实的伙伴,他俩在共同的反抗中萌发了真挚的爱情。然而,凯瑟琳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埃德加·林顿。这是她自己在”人间的爱“和”超人间的爱“之间的徘徊和选择。在全书的结尾,是原野上的三块墓碑:林顿的墓碑,斯克利夫的墓碑,中间是既做妻子又是情人的凯瑟琳的墓碑。凯瑟琳的背叛及其婚后悲苦的命运,是全书最重大的转折点。凯瑟琳一死,斯克利夫这腔仇恨火山般迸发出来,成了疯狂的复仇动力。希斯克利夫的目的达到了,他不仅让亨德雷和埃德加凄苦死去,独霸了两家庄园的产业,还让他们平白无辜的下一代也饱尝了苦果。这种疯狂的报仇泄恨,悖于常理,但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恨,是爱的异化”。在女作家心中,对立的爱和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斯克利夫对整个人类的憎恨来自他的爱。而“爱”,是“恨”的归附。因此,爱和恨是互相对立的,又是彼此统一的。

《呼啸山庄》的故事是以希斯克利夫达到复仇目的而死告终的。他的死是一种殉情,表达了他对凯瑟琳生死不渝的爱,一种生不能同衾、死也求同穴的爱的追求。而他临死前放弃了在下一代身上报复的念头,表明他的天性本来是善良的,只是由于残酷的现实扭曲了他的天性,迫使他变得暴虐无情。这种人性的复苏是一种精神上的升华,闪耀着作者人道主义的理想。它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而以强烈的爱、狂暴的恨及由之而起的无情的报复,取代了低沉的伤感和忧郁。它宛如一首奇特的抒情诗,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狂飙般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希斯克利夫的到来,使一个家庭失去了平衡,失去爱的亨德雷自然会不满,我们不必要一个小孩子去宽容,世上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宽容呢?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的报复:亨德雷对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对亨德雷和林顿。佛曰;冤冤相报何时了。哈里顿成了亨德雷的牺牲品,伊莎贝拉成了林顿的牺牲品。只是因为仇恨,希斯克利夫甚至宁愿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接近死亡,最终死去,仇恨已将他完全控制。当然,他也有爱,对凯瑟琳的爱。彼此相爱的没能在一起。爱与恨之间,有时那样遥远,有时却又那样接近。在爱与恨的选择中,希斯克利夫不是个悲剧,无法想像,当他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与对凯瑟琳的向往时,他是多么得痛苦。但最后的他是幸福的——当他笑着死去时——他也应该由恨而得到了解脱。山坡上有三座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

顿,一边是希斯克利夫。这便是对爱与恨最美的诠释。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 沈从文通过《边城》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关于《边城》的主旨,用沈从文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正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黑暗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翠翠与傩送这对互相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金钱和权势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这种情感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清新而健康。作者不仅对两个年轻人对待“爱”的方式给予热切的赞扬,而且也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作者以纯净的笔触谱写出一首爱与美之歌。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间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入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 象之中。沈从文在谈及《边城》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边城的青山绿水是美的,边城的故事是美的,边城人那种沉浸于生活、融会于自然的心态也是美的。

就文学的内在和谐而言,中国文学是悲与喜、哀与乐、情与理、灵与肉的和谐,而外国文学却是悲与喜、哀与乐、情与理、灵与肉的分裂。就文学的审美形态而言,中国文学是主观与客观、现实与理想、表现与再现的合一,而外国文学却是主观与客观、现实与理想、表现与再现的对立。

《长相守》

月似银钩柳如梅,

郎君一走燕西归。

独眺西南却相思,

玉手绕粉黛媚施。

篇三: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八周周练试卷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八周周练试卷

一、选择题(22*3=66)

1、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受到别人尊重的奥秘是( )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冤冤相报何时了小说)

A、 要有渊博的学识 B 、对他人的要求有求必应

C、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大家 D、手中要有很高的权力

2、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

A、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 B、任何人违法都要负法律责任

C、作为公民,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D、职务高、功劳大的人违法情有可原

3.北京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两个奥运(夏奥会、残奥会)同等重要、同样精彩,这一承诺主

要表达了对健全人和残疾人的( )

A、平等尊重 B、欣赏悦纳 C、关心理解 D、理解宽容

4. 溧阳市在交通要道打出了这样的标语:“车让人,让出文明;人让车,让出安全;车让车,让出

秩序;人让人,让出和谐。”这一标语的内容( )

①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③体现了

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宽容的交往原则 ④可以避免一切交通事故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下列古语中体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求的是 (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敬人者,人恒敬之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有些同学针对别人的缺点给别人起绰号,取笑、侮辱他人。这些行为 ( )

A.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B.不应该提倡也不必反对和制止

C.没有危害性,无所谓 D.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

7、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关键是要做到 ( )

A、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B、以身作则,求同存异

C、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D、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8、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观点是( )

A、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B、凡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应该喜欢

C、不要关心你不喜欢的人 D、别人的好坏与我无关

9、当同学之间发生小矛盾、小摩擦时,不利于解决矛盾的方法是 ( )

A、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想 B、有宽容之心,不计较小事

C、及时道歉 D、相互之间大打出手,不挽回面子誓不罢休

10、在学习生活中,当他人发生矛盾时候,我们应该( )

①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 ②理解对方的情感,体谅他人苦衷

③不再非原则问题上与他人斤斤计较 ④宽容大度一些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

A、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也一定想做 B、自己想做的事,别人也一定想做

C、自己不要的东西,不要给别人 D、自己不喜欢事,就没有理由强加在别人身上

12、关于“爱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对自己的亲人才有爱心 B、爱心一定是惊天动地的

C、爱心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中 D、爱心都是为了获得回报

7、下列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人先为我,我再为人人 ②帮助应该是相互的

③谁帮助过我,我就帮助谁 ④人人都应献出一点爱,人人都应相互关爱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3、在社会生活中,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 ( )

A、自尊自重 B、宽容友善 C、言听计从 D、积极的情绪

14、“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启示我们 ( )

①人要有宽阔的胸襟 ②要有很大的酒量,才能多交朋友

③待人宽厚 与人为善 ④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5、当我们遇到隔阂和误会时,宽容能 ( )

A、医治我们心灵的创伤 B、迫使我们对往事耿耿于怀

C、使你失去理智,做出一些超乎寻常的举动 D、让别人的温暖融化你寒冷的坚冰

16、进入初中后,你认为和新同学和谐相处要做到 ( )

①相互帮助 ②相互猜疑 ③宽容友善 ④相互信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火锅底料添石蜡、火腿加敌敌畏??生产这些“问题产品”的厂家侵犯了消费者的( )

A、自主选择权 B、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 C、依法求偿权 D、人格尊严受尊

17、某房地产公司在出售商品房时,以建电暖气试点小区为由,强行配售电暖器,该房地产

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购房者的 ( )

A、自主选择权 B、知情权 C、人身安全不受损害权 D、依法求偿权

1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要求我们中学生 ( )

A、难以接受、理解父母和老师的批评教育 B、对家长的教育全盘接收

C、正确对待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 D、放纵自己的言行举止

19、下列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宽容的诗句是 ( )

A、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量小失众友,度大集群朋

20、金庸小说中无数次写到“冤冤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泯恩仇”,要求我们: ( )

A、对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也能宽容和理解

B、发现犯罪分子时,不应报告公安机关,而应放犯罪分子一马

C、对所有的敌人都应有爱心

D、放弃尊严,哪怕别人再怎么伤害我们也要不在乎

21、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一个人给于别人的东西越少,而且自己的要求越多,他就

越坏。”这说明 ( )

A 人不能有要求 B人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奉献

C 别人的要求要全部答应 D要无原则地帮助别人

2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多年,但80%的消费者在碰到不如意的消费和服务的时候会

自己咽下这口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是宽容美德的体现 B、这样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C、这是正确处理宽容与维权关系的体现 D、这是维权意识淡薄的体现

二、简答36分

1、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做到平等待人?6分

2、我们所说的平等是针对什么方面而言的?(4分)怎样做到真正的平等尊重他人?6分

3、你是怎样理解“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6分

4、夏雨不认真完成作业,也经常不交作业,考试也经常不及格。张老师严肃的批评了他,他却抱怨老师对他不够宽容。夏雨的抱怨对吗?(3分)为什么?(6分)你该对他说些什么?(5分)

篇四:江苏省盐城市毓龙路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思品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卷面总分: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

第Ⅰ卷 选择题 思品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鲁迅先生曾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的解剖自己??”这表明,他为了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能够

A.自我反省 B.自我观察 C.相互比较 D.学会咨询

2.“没有iphone? 你out了!”近来,中学生中出现了一股“炫手机”的风潮,如果自己的手机样式旧、价格低、功能少,就觉得“没脸见人”。这体现出一些中学生存在着

A.自尊心理 B. 自傲心理 C. 自信心理 D.虚荣心理

3.“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美国思想家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A. 做人力求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B. 给予会比接受会更快乐

C. 助人不仅是付出,也会有收获

D. 善良重要的是见诸行动

4.巴尔扎克说:“只有那些晓得控制他们的缺点,不让这些缺点控制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这句话的意思是

A. 每个人都有优点 B. 我们要学会不断的完善自己

C. 每个人都有缺点 D. 只有没有缺点的人才是强者

5.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已经逝去,永不复返;明天正在走来,还不

可捉摸;只有今天在你身边,所以我们

A. 人生在世十分短暂,当享受时就享受。

B. 人生苦短,我们享受生活的时间只有三天。

C. 只有紧紧地把握今天,才能赢得明天。

D. 昨天已经过去,我们要多回忆,多反思、多总结

6.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看重自己名誉的民族。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

A.他人的高度评价 B.个人的良好表现

C.父母的社会地位 D.个人的专业方向

7.下列古语中能够体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要求的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D.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8.下列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是

A.小李给同学取侮辱性的绰号

B.小鸣将同学小飞的照片作为投飞镖的靶子

C.小娟上学迟到,在门卫登记册上签了同班另一个同学的名字

D.小金在自家阳台上玩玩具,玩具不慎坠落,砸伤了过路的行人

9.金庸小说中无数次写到“冤冤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泯恩仇”,这要求我们

A.放弃尊严,不管别人怎么伤害 B.对所有的人都要有广博的爱心

C.发现犯罪分子,不应报告公安机关 D.对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也能宽容

10.右图华君武的漫画《鸡贵有自知之明》,讽刺了一些人

A.轻易地放弃目标

B.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

C.不善于通过实践挖掘潜能

D.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

鸡贵有自知之明 11.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公开表示,北大正考虑修改《师德条例》和《学生守则》,拟将“禁

止网骂”等内容写入新校规,以此规范北大师生的言行。这告诉我们

①制订校规是专门用来对付无德学生的

②校规体现了学校和社会的新要求

③校规是最高行为规则

④校规是为了保证我们和谐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2.“授人玫瑰,手留余香”。对这句话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①帮助别人必定能得到他人的回报

②帮助了别人,我们的人生就会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③我受到了他人帮助以后才会想到帮助他人

④真诚地帮助了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简要分析题(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和说明。共14分)

38.材料一:“人有廉耻,百事可立;人无廉耻,百事可为;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之心,

若无耻心,则无事不可为也。”

材料二:你不想被人欺骗,你就不应去欺骗别人;你不想被人伤害,你就不应去伤害别

人;你不愿意被别人在背后议论贬低,你就不要在背后议论别人。

材料三: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 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请联系所学知识,把你的感想分别用一句简短的话语表达出来。(6分)

39.【故事一】莫言讲故事:小时候,我觉得自己丑,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

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

【故事二】小明的往事:七年级学生小明品学兼优,他常常以人为镜找出自己的缺点,

及时加以改进。一次代表学校参加省作文比赛,没能获奖。他认真总结失败

教训,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和训练,并主动请求老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点评,

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1)莫言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哪些人生的道理?(4分)

(2)阅读小明的往事,看看他到底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认识和评价自己?(4分)

三、实践与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12分)

40. 材料一:李平放学回家的路上不小心踩上了香蕉皮,摔了一跤。旁边的同学马上过来搀

扶他。

材料二:李平以后在吃水果时,总是想到踩上香蕉皮摔跤的事。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乱

扔果皮、垃圾了,而是放在垃圾桶里。

材料三:每每想起自己摔跤时同学们关心的情景,李平就特别感动。渐渐地,他也变得爱

关心、帮助别人起来。他为成绩差的同学补课,和文艺委员一道出黑板报,还主

动承担了班级里自行车排放管理的任务。

材料四:同学们发现李平变了,变得精神饱满,变得快乐幸福,变得自信乐观起来,学习成

绩也更出色了。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列观点,先选择,后回答问题:

A“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1)材料一、二共同体现了上述观点中的 。(请填序号,1分)李平能

做到这一点,关键是他的内心一定经历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2分)

(2)材料一、三共同体现了上述观点中的 。(请填序号,1分)

在现实生活中,你会怎样去落实这一观点?(2分)

(3)材料四中的李平同学变得自信乐观起来,进入初中后我们青少年应自尊自信,运用

第一单元所学知识,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至少写出三点,6分)

2015/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政治学科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 D C B C 6—10 B C C D B 11—12 A B

二、简述题(共14分)

38. 材料一、做人从知耻开始(2分)

材料二 、己所不欲,忽施于人(2分)

材料三、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或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2分)

39.(1)①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接受自己;

②诚实的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拿出勇气去突破自己,扬长避短;

③我们应该树立信心,学会悦纳自己(写出2点,言之有理即可得全分)

(2)采用了“相互比较”、自我反省、通过咨询他人来客观地评价自己。

三、实践探究题(要求思路清晰,语言简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共12分)

40.(1)C(1分)。

李平能做到这一点,内心经历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活动过程。(2分)

(2)D(1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主动关心、爱护别人;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等。(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亦可,2分)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做人从知耻开始;自尊不自傲、自尊不虚荣;维护人格尊严。(任意3点,每点2分)

篇五: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1

1. 引言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金庸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除了《越女剑》是以春秋末年吴越争雄为背景,其他十四部的背景都在宋元明清这四个朝代,时间上有很好的衔接。由朝代更替,种族争斗,思想碰撞这些矛盾来展开故事,更容易吸引读者。在这些争斗当中,杀戮无处不在,所以,在特定的人物身上会展现出来的一些佛性。此时,佛学思想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茫然不知所归的人们。

2. 佛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金庸先生将佛学融入小说的时候,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融入到人物的个性,人物的武功,事情的发展中去。

2.1 放下执念皆是空

《天龙八部》中,少林寺铜镜上刻有《金刚经》四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事都是虚幻的,应该放下对世事表象的执念,体悟人生的真谛。

佛法无边,扫地僧以佛法化解慕容博与萧远山之间的恩怨,一掌“打死”慕容博后,对萧远山说:“慕容少侠倘若打死了你,你儿子势必又要杀慕容少侠为你报仇,如此怨怨相报,何时方了?不如天下的罪业都归我罢!”然后又“打死”萧远山,此处亦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思想呈现。让两位到鬼门关走了一遭之后,慕容博感叹:“庶民如尘土,帝王亦如尘土。大燕不复国是空,复国亦空。”萧远山也了解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含义。双双大彻大悟,放下多年的执念,遁入空门。

2.2 迷途知返得解脱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每个人都会有迷惘的时候,只要能幡然醒悟,一切都还未迟,回头总是有岸的。苦海是自己选择的,所以自己得面对;回头亦是自己选择的,当然也得自己来顿悟。

《射雕英雄传》中的铁掌帮帮主裘千仞,可以说是坏事做尽,在众侠要对其处以极刑时,一灯大师救了他,让他皈依佛门,在一灯大师的点化下:“冤冤相报,何时方了?手中屠刀,何时方抛?”他终于开悟。伤害瑛姑孩子的事情,始终萦绕他心头,后来在临终之际,在一灯大师的帮主下,得见瑛姑忏悔过错,圆满解脱,安然而逝。

2.3 舍得同为欣然由 人们在生活当中往往看重的是“得”,谈论得最多的也是某个人的“得”,以至于思想会逐渐倾向于“得”。 《地藏经》说:“舍一得万报。舍与,即在耕耘无量福田;贪得,就是透支有限福报。”舍就是得,舍得本来就是同一个抽象的概念,就如同一个茶杯的正面和反面一样。

鸠摩智一生痴迷武学,瞻仰过少林七十二绝技,后来甚至还想借得六脉神剑剑谱一观。最后走火入魔,幸得段誉吸去功力方得包住性命,正如扫地僧所说,“大轮明王原是我佛门弟子,精研佛法,记诵明辨,当世无双,但如不存慈悲布施,普渡众生之念,虽然典籍淹通,妙辩无碍,却终不能消解修习这些上乘武功时所钟的戾气。”后来鸠摩智领悟到了舍得的真谛,觉得自己没有了武功还更轻松自在了。

2.4 佛魔只在一念间

《倚天屠龙记》中一场人间惨祸使原本人品与武功俱佳的谢逊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谢逊师父成昆假装醉酒,奸污其妻杀死其子。为了复仇,谢逊以成昆之名肆意杀戮,希望激得成昆现身。被复仇之火团团围住的谢逊,因为个人恩怨荼毒了整个江湖,将自己所受之苦数倍加之于无辜的江湖人士身上,自己则变为江湖人人闻之色变的大魔头。

之后他被囚少林寺,日夜受佛经感化,幡然醒悟对自己之前所做之事忏悔不已,面对张无忌的相救,他说:“我这一个多月来,在这地牢中每日听着三位高僧诵经念佛,听着山下寺中传来的晨钟暮鼓,回思往事,你义父手上染了这许多无辜之人的鲜血,实是百死难赎。唉,诸般恶因罪孽,我比成昆作得更多。好孩子,你别管我,自己下山去吧。”又说:“杨左使、殷大哥、无忌孩儿,我谢逊双手染满血迹,早已死有余孤。今日你们为救我而来,与少林寺三位高僧争斗,若是双方再有损伤,谢逊更是罪上加罪。无忌孩儿,你快快率同本教兄弟,退出少林寺去。否则我立时自绝经脉,以免多增罪孽。”第三次,张无忌联手周芷若再战三僧,苦战之下张无忌魔由心生渐入危境,谢逊在地牢中诵念《金刚经》:“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张无忌顿时犹如醍醐灌顶心魔得消。

后来他与成昆当面了断前仇旧恨,照道理他该一刀杀了成昆为家人报仇,可他此刻已经心中有佛,于是放下屠刀。放下二字在这里看似容易,实则谢逊一路走来却掺着血泪,从血海深仇到四大皆空,立地成佛谈何容易。止恶修善乃安身立命之道,通过忏悔,赎罪,谢逊不仅在慈悲佛法中获得心灵的依托,也重新寻回内心的宁静与祥和。

3. 金庸小说中佛学的现实意义

金庸小说中的佛学道理旨在劝教大众“放下自在”,“放下”二字尤为重要,佛说人生有八苦,通俗的说就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恨悠远、求不得、放不下。这“放下”二字写写容易,要做到实在是难,放下你拥有的,放下你执着的,放下你喜欢的,放下你憎恶的??放下即自在。有些人常常颂佛道经,求佛能度自己到一片乐土,其实佛法从不度人,佛法只是一盏灯,照亮前往彼岸的路,人唯有自度。

所以人需要自觉自悟,才能在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候不再悔恨,生命才能升华。金庸先生笔下不仅仅是在给人们讲述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在其中蕴含着意味深长的佛理。在抓住读者兴趣的同时,借佛法来阐明道理,点化世人,让更多的读者接受到正能量。金庸先生之意为,佛法生于人心。人若无心向佛,纵使遍览佛家经典,佛心不存焉。佛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并不是出家人才能拥有,用一颗慈悲、淡然的心去对待自己的生命,对待周边的环境。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