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赠刘景文是什么季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5:20:51 字数作文
赠刘景文是什么季节字数作文

篇一: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3、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4、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

5、引出生字教学: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读。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1)教师正音后学生齐读(“君”读JUN,不读Jin。“橙”是后鼻音。“菊,橘”读音相同。

(2)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后生字卡片抽读。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荷、菊、橙、橘)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A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B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

[理解荷尽:荷花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结合图片理解)]

C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D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傲霜枝:指荷花的花枝厅里在寒风中)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 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

5、学生试着说诗意,悟诗情。

6、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学生边认读边观察。

2、说说识记方法

3、重点指导书写“首”字

4、学生书写,师巡回指导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山行》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听写生字;抽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二、归纳学法

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

2、教师小结后板书: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

3、本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

三、学习《山行》

鼓励同学们当“小老师”,自主带领同学们学习。

1、知诗人。

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

杜牧:我国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诗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

山行:在山中行走.

3、读诗句。

(1)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2)教师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

4、明诗意。

(1)词语点拨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斜: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 白云生处:山中白云飘起的地方 坐:因为

晚:指深秋 霜叶:指枫叶 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

(2)《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点拨要点: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能看出。

(3)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 (小结,并随机板书: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5、悟诗情。

(1)生边看图边朗读,从图中感悟诗意

(2)听录音,生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师描绘诗意,生边听边想象

抬头远望,有一条石头小路盘旋而上,顺着这条路再一直往上看去,还能看见一缕缕白云后面隐隐约约住着几户人家,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景色,我不由得停下车来,仔细地欣赏。啊,经过霜打的枫树叶,红得比早春二月的花儿还要鲜艳。

(4)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引读全诗、尝试背诵。)

四、学习生字

1、出示“于、枫”两个字,指名说字形特点及识记方法。(“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 )

2、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昕,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

板书设计:

山 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晚。霜叶红

篇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荷尽、菊残 霜枝——荷叶一般是夏天开放,秋天花都谢了。菊花一般是秋天开放,所以,有“秋菊”的说法。菊花都凋谢了,说明已是深秋。文中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注意,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天气很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才有,霜一般是深秋时节才有,所以有“秋霜”的说法。“霜降”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它表示天气更冷了,就要进入冬天了。)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 荷尽 菊残 霜枝

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学生书写)

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橙黄 橘绿——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此外,作者在第一诗里也作了说明:菊残犹有傲霜枝,大家注意这个“傲”字,“傲”是高傲,不屈服的意思。“傲霜枝”说明菊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的枝干还在,天气很冷,但是它怎么样了?它不怕,毫不屈服。说明它很坚强。作者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好景 橙黄 橘绿 傲霜枝

3、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荷、菊、橙、橘

师: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秋天的哪几种颜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橙黄 橘绿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致丰富多彩,在凋敝中又富有生机。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荷花已谢,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凋谢了,还残留着花枝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4、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了荷、菊、橙、橘的姿态与颜色,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他写了很多诗。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读。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牧的《山行》。“山行”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这首诗和《赠刘景文》一样,也是写秋天的景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情况?

(提示: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字牧之,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的诗人。也写了很多诗,大家课后找来读读。)

二、学习《山行》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注意:课件中的第一句诗第四个字“上”字应为“山”字。)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寒、径、斜、枫、于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深秋 寒山 霜叶红。“寒山”说明天气很冷。作者路过一片枫林,说它“红于二月花”,枫叶是什么时候变红?枫叶一般是十月底十一月初变红,是深秋时节变红。)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 寒山 霜叶红

篇三:赠刘景文阅读答案

赠刘景文阅读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出现了苏轼的古诗《赠刘景文》。我在网上查看了资料,“这首诗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秋末冬初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秋末冬初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时的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说实话,初读时真不喜欢这首诗,看完网上的资料更加感到教学的困难。如果把上面的这些内容讲给学生听,无疑是自找麻烦。再读课文,我决定从诗题中的“赠”出发,紧扣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诗人与好友分别之情。

上课伊始,我开门见山地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了苏轼,并且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另一个人物名字。学生很快找到了“刘景文”。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赠”是什么意思。一部分孩子知道是赠送的意思。我顺势讲解:“没错!苏轼和刘景文是好朋友,这首诗是在他们即将分别得时候,苏轼专门写来赠送给刘景文的。”简单几句概括了写作背景,把学生拉到了几千年那个离别的场景中。

“大家认真地读读诗,想一想苏轼和刘景文是在什么季节分手的?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第一个问题一出,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读起来,找起来。能动手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率的。很快孩子们就找到“荷尽”“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等词中,明白了此诗作于秋末冬初之时。孩子们的领悟能力让我刮目相看,没想到这样的放手不仅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借着学生的回答和一些相应的图片,我简单地串讲了古诗的第一、

二、四句,孩子们对诗句有了更直观一些的了解。

接着我用了第二个问题进行过渡:“苏轼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并且很容易地理解了苏轼写景是为了让好友刘景文记住这些景物。 接着我的第三个问题随即而出:“这个苏轼真有意思,马上就要和好友天各一方,再次相见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按道理苏轼应该要祝福刘景文好好保重或者不要忘记老友之类的话。可他只字未提,仅仅让刘景文记住这样一些景物,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把视线重新回到了课本上,有的默读,有的轻声吟诵起最后两句,俨然一个苏轼再世。好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孩子举手,我有点紧张了,让二年级的孩子理解借物抒情确实是难了点。课问题已经出来了,孩子们也在认真地思索。如果现在由我来解答,我真怕破坏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对我的依赖。正当我骑虎难下之时,一个小姑娘举起手来,我像捡了根救命草似的赶紧请她来回答。

“苏轼让刘景文记住这些景物,是因为他们是在这样季节里分手的,他希望以后刘景文再见到这样的景物时,能够马上想起自己。”多好的孩子呀!一语道破天机。我看到班里有些孩子已经露出赞同的微笑,有些孩子还似懂非懂的。于是我又让这个小姑娘再重复了一次,并且对她的回答送来了赞赏的掌声。

“平时如果有好朋友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送一点小礼物,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布偶玩具。目的就是希望好友能在看到礼物的时候想起自己。苏轼没有礼物送给刘景文,而是选择在这样的季节和好友分别,让这深秋的美景带着自己的离愁别绪一起深深地刻在刘景文的脑海中。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即使天各一方,也能想起彼此。”我的简单小结让孩子们了解了苏轼的良苦用心,也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苏轼当时的心情。

低年级的孩子学古诗,只要求读懂诗的主要意思就可以了。但是单靠老师逐句串讲,只会破坏古诗原有的韵味,事倍功半。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识字、学词、析句、明理,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阅读指导,让他们从中体味古诗的美感。

篇四:4.古诗两首----赠刘景文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方案

1

2

3

4

5

篇五: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实验三小 王向丹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赠刘景文是什么季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荷尽、菊残 霜枝——荷叶一般是夏天开放,秋天花都谢了。菊花一般是秋天开放,所以,有“秋菊”的说法。菊花都凋谢了,说明已是深秋。文中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注意,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天气很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才有,霜一般是深秋时节才有,所以有“秋霜”的说法。“霜降”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它表示天气更冷了,就要进入冬天了。)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 荷尽 菊残 霜枝

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学生书写)

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橙黄 橘绿——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此外,作者在第一诗里也作了说明:菊残犹有傲霜枝,大家注意这个“傲”字,“傲”是高傲,不屈服的意思。“傲霜枝”说明菊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的枝干还在,天气很冷,但是它怎么样了?它不怕,毫不屈服。说明它很坚强。作者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好景 橙黄 橘绿 傲霜枝

3、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荷、菊、橙、橘

师: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秋天的哪几种颜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橙黄 橘绿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致丰富多彩,在凋敝中又富有生机。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荷花已谢,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凋谢了,还残留着花枝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4、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了荷、菊、橙、橘的姿态与颜色,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他写了很多诗。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读。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牧的《山行》。“山行”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这首诗和《赠刘景文》一样,也是写秋天的景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情况?

(提示: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字牧之,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的诗人。也写了很多诗,大家课后找来读读。)

二、学习《山行》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注意:课件中的第一句诗第四个字“上”字应为“山”字。)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寒、径、斜、枫、于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深秋 寒山 霜叶红。“寒山”说明天气很冷。作者路过一片枫林,说它“红于二月花”,枫叶是什么时候变红?枫叶一般是十月底十一月初变红,是深秋时节变红。)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 寒山 霜叶红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