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小偷小摸行为的危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8:57 字数作文
小偷小摸行为的危害字数作文

篇一:小偷小摸危害大1

小偷小摸危害大

焦庄中心校

张素芹

小偷小摸危害大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偷小摸危害大》。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偷小摸行为的危害

《小偷小摸危害大》是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读本》第二单元《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中的一课。课文让学生通过读生活中的小故事,明白在生活中不经别人允许,私自拿别人或公家的东西,侵犯了物主的所有权,是一偷窃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增长人的贪欲,从而造成很大的危害。本课内容是继上一单元体现我国法律中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由自己向他人,向公共社会的扩展。

二、教学理念

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

法制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重要的德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我把“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作为本课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教学目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本课是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宗旨的重要内容。同时,根据六年级孩子“自主性不断提高与认识问题的不深刻性”的年龄特点和德育课程关于三个围度的目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偷窃就是小偷小摸,指偷拿别人或公家的少量财物;如果从不养成偷东西的习惯,将来就有可能变成大盗。

2、能力目标: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做一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3、情感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

四、教学重难点

其中我把情感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确定为本课的重点目标。

而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行为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和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我把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这一能力目标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基于对本课程基础的生活性认识,我在教学中将采用以下的教法:

活动教学法: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重视外显行为活动和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接受向积极主动学习转化,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以和谐发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教材内容的语境激活,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与此相应的学法是:体验感悟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来源于他的主动建构。在本课中,我将通过活动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经历一次法制教育的洗礼,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小偷小摸危害大的意义建构。 下面是我设计的具体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

一开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平时你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有看过《今日说法》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说法》。欢迎大家来到今日说法的现场,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接着我为学生播放这样的案例:(播放课件)这样的开课,让所有的孩子都一起走进今日说法的现场,兴趣高涨;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播放,引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法制教育的世界,让学生有感而说,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生成出一个新的问题:小偷小摸是违法行为吗?对青少年有危害吗?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

2、展开辩论。

根据六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可以知道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法律常识的积累。教师揭示主题后,让学生展开辩论,他们唇枪舌战,各抒己见。在辩论中孩子们进行充分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他们的思想得到碰撞,观念得到更新。

3、自主阅读。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体验。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在双方产生争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分析,这样的辩论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对孩子的心灵并没有起到深化作用,还不能产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因此,这时我便要不失时机的开展自主阅读体验活动:

可以书海浏览:读法制教材,读老师提供的法制书本,查找适合的理论或事实依据;也可以上法制网站冲浪,查找法律依据。从教师收索自制的法制网站可以看出:这些版块的创设分别都来源于生活中央视电台常见的熟悉栏目。

通过“自主式的阅读”体验活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中,学生明确了小偷小摸是一种侵权行为,了解小偷小摸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危害,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4、实话实说。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情感体验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前面几个情景的创设,对小偷小摸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而身边的人和事更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对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这一品德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发放调查表,调查孩子们生活中身边发生的类似小偷小摸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引领孩子们走进“实话实说”的对话环节,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的钱曾经就被偷过,害得我回不了家,当时真想恨那个小偷;有的孩子还会说:我心爱的文具盒也不见过,当时我害怕极了,因为那是爸爸送给我的,不见了我就会被打,当时我真想把小偷抓出来;有的孩子可能还会这样说:我在我家旁边就看见一个小女孩,经常到超市去偷东西,我知道她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我对她,既憎恨,又同情??我想,在实话实说的过程中,孩子们从情感上对小偷小摸的行

为产生憎恨,同情小偷小摸的人。

5、真情告白。

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之后,我们再回到辩论,我想,现在的辩论已变得没有实质的辩论意义,更多的反而是意见的统一,反而是思想上的共鸣,在这样的氛围中,再回到今日说法录像,播放先前没有放完的案例??通过案例的再现,更明确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盗贼的,走上盗窃犯罪的道路,往往是由小偷小摸开始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在活动的最后,学生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对自己,对小偷,对大家。让学生真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真情告白”中,孩子们也许会说:请不要再小偷小摸了。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正确对待“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大家共同关注那些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孩子,真诚的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重点,全面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体验和感悟

学生 进入情景 引发碰撞 明确道理 引起共鸣 情感升华

教学环节 引入话题 展开辩论 自主阅读 实话实说 真情告白 教师

设计活动 创设情景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参与者。以“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整个教学活动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各种活动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体验,从而完成本课的意义建构,很好地体现了德育课程要以学生的生活动为基础的基本理念。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勿小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的种子会在孩子们的心里发芽、生根!

篇二:小偷小摸危害大

岳林中心小学六(5)班 王澄雨

谈论起小偷,可能大家都深有感触。没错,小偷这个行当,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全世界一天发生过多少件偷窃案那!可是,你知道吗?这看似简单,相比其他法律案件处罚轻微,遭网友口诛笔伐的心理痛苦最少,犯罪情况较为良好的小偷小摸,却比其他案件更容易引人走向罪恶的深渊。“小时偷针,长大偷牛”说明的就是这个道理。青少年由于年龄尚小,无法判处刑事处罚,更会助长他们的偷窃心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走上了“漫漫”偷窃之路。下面就有几个真实事例:

1、贪玩电子游戏, 四名学生娃以身试法当起小偷

某学校 四名初中学生在暑假里玩电子游戏玩得忘乎所以,把大人给的零花钱用完后, 竟以身试法,翻进工厂当起“小偷”。更荒唐的是,几人将盗得价值万余元的工业机器配件当作废铁,以几十元的价格卖给了收破烂的。

2、26个中小学生一年间连续作案30余起

26个中小学生在江苏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作案30多起,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1岁。这群孩子中有些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同警察打交道,按盗窃作案的次数和案值,足以判处徒刑,但由于年龄的关系,往往只能教育后予以释放。于是他们作案后受法律惩罚的犯罪恐惧心理一次次减弱,认为自己自己人小法律管不了,渐渐从一个月一次小偷小摸,发展到每月偷几次,有的几乎天天作案。有些14岁的少年曾公开宣称:“我还能偷2年”,13岁的少年不甘示弱:“我还能偷3年,比你多一年”。他们因为自己未满14周岁,抓紧时间进行“无罪偷窃”,既令人们大跌眼镜,更令人感到阵阵心悸。

看了这两个关于青少年犯罪的事例,我感到一阵阵胆寒。显然,偷窃成功后的胜利感像除不断、斩不尽的杂草,占据了他们幼小的心田,促使他们迷迷糊糊地跌落善良的峡谷,成为黑社会的一份子,扰乱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生活和谐的罪魁祸首。前不久我就遇到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女孩,满脸羞愧地站在道路中央,周围是愤怒的居民,不停地朝她投来谴责的目光。原来这个女孩想偷隔壁杂货铺的营业款,却被店老板逮了个正着,结果被闻讯而来的居民堵在了马路上。看着这个脸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恨不得把头塞到胳肢窝低下去、挖个地道匆匆逃跑的女孩,我感到十分的心酸。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希望,可如今,越来越多的少年犯占据了监狱的“半壁江山”,成为了警方大力通缉、追捕的逃犯,我不禁为祖国的未来感到担忧。为了祖国的花朵能够无忧无虑地盛开,让我们行动起来,宣传违反法律规定的危害,阻止青少年变成小偷偷窃物品,在“善良的峡谷”边缘建一道坚实的篱笆墙,让更多的青少年悬崖勒马,幼小的心房重新注满阳光!

篇三:《小偷小摸危害大》说课稿

《小偷小摸危害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偷小摸危害大》。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小偷小摸危害大》是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读本》第二单元《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中的一课。课文让学生通过读生活中的小故事,明白在生活中不经别人允许,私自拿别人或公家的东西,侵犯了物主的所有权,是一偷窃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增长人的贪欲,从而造成很大的危害。本课内容是继上一单元体现我国法律中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由自己向他人,向公共社会的扩展。

二、说学情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基于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法律常识对小偷小摸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对小偷小摸的危害了解得并不全面,认识问题不深刻。因此根据学生

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本课我主要以“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开展。

三、说教学目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本课是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

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宗旨的重要内容。仔细阅读教材后,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偷窃就是小偷小摸,指偷拿别人或公家的少量财物;如果从不养成偷东西的习惯,将来就有可能变成大盗。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做一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

四、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

而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

五、说教法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小偷小摸危害大》是一节法制教育课,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

学习能力。因此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学生生活的具体体验自主探究,了解小偷小摸危害大。

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学会自主学习和感悟。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是体验感悟法。通过活动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经历一次法制教育的洗礼,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小偷小摸危害大的意义建构。

六、说教学过程

在《小偷小摸危害大》这一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了五个环节的具体教学内容。

1、情景引入,巧妙揭题

一开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平时你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有看过《今日说法》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说法》。以视频导入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法制教育的世界。因此我顺势提出从而生成出问题:什么是小偷小摸?小偷小摸是违法行为吗?对青少年有危害吗?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

2、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学生在了解小偷小摸的概念后,紧接着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小偷小摸是否是违法行为??他们唇枪舌战,各抒己见。在辩论中孩子们进行充分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他们的思想得到碰撞,通过辩论学生明确了小偷小摸是一种侵权行为,初步感知小偷小摸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3、联系实际,加深体验

通过前面几个情景的创设,对小偷小摸的危害有了一定的认识,而身边的人和事情更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发放调查表,调查孩子们生活中身边发生的类似小偷小摸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引领孩子们走进“实话实说”的对话环节,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的钱曾经就被偷过,害得我回不了家,当时真想恨那个小偷;有的孩子还会说:我心爱的文具盒也不见过,当时我害怕极了,因为那是爸爸送给我的,不见了我就会被打,当时我真想把小偷抓出来;有的孩子可能还会这样说:我在我家旁边就看见一个小女孩,经常到超市去偷东西,我知道她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我对她,既憎恨,又同情??我想,在实话实说的过程中,孩子们从情感上对小偷小摸的行为产生厌恶,同时也了解到小偷小摸的危害。

4、师生互动,再次感悟

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之后,我们观看案例,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的情感进一步升华,孩子能够了解到小偷小摸不仅会导致违法,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学生通过案例的再现,更明确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注定成为盗贼的,走上盗贼犯罪的道路,往往是由小偷小摸开始的,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活动的最后,让学生真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真情告白”,孩子们也许会说:请不要再小偷小摸了。

5、课堂小结,升华主题

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情感进一步升华,让所有孩子能正确对待“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大家共同关注那些有小偷小摸行为的孩子,真诚的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重点,全面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同时学生也意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达到法制教育的目的。

七、说板书设计

杜绝 小偷小摸

危害巨大

会导致犯罪,更会危害生命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的种子会在孩子们的心里发芽、生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四:学生心理案例分析(学生小偷小摸行为的应对)

学生小偷小摸行为的应对

同一种行为问题下,可能是品德问题,也可能是心理问题。如果不把它们弄清,就进行辅导教育,结果往往不如人意。培训这一课讲到:如果把心理问题品德化,会造成上课捣乱、惹事生非、屡犯纪律,静不下来、注意力不集中等毛病;反之,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不能得到制止,严重者甚至可能发展为触犯刑法的法律问题。

偷拿别人的东西,是小学生非常常见的行为。大概只要做过班主任的老师,都会调查过丢失东西的事情。如何解决小学生的小偷小摸行为,也是许多班主任经验介绍的一部分。我们听过的一些优秀经验,常常把重点放在如何让小学生如何主动承认错误上,我想我们不必强求所有这样的事件都能让孩子主动承认错误。作为老师,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理解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如果不能查出是谁偷拿了别人的东西怎么办,而查出了有该怎么办?如何与家长交流这一点,是不是一定要与家长沟通?

一、学生小偷小摸行为背后的原因

1、小学生的道德发展不足,自我控制力不足的问题。当遇到自己特别喜欢的东西的时候,在冲动之下就会出手偷拿。如讲座中说到的例子:一女生偷同学的钱买东西,就属于品德问题,因为她损害了别人利益,从而让自己获取成功。这归于有的孩子早期教育不足,孩子的道德发展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家庭教育过分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认为自己喜欢的就可以拿走,即便是有过教育,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但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没有引起孩子的足够的重视。另外,就是孩子自我控制力发展不足。在这一点上,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犯这样的错误。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并不完善,当他们的大脑被一个念头占据的时候,往往很难有其他的想法浮现出来。当然,我们所说的特别喜欢的东西,未必很贵重,而只是可能对这个孩子有特别的意义。

2、小学生因各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偷拿别人的东西,成为一种习惯。如:一男生偷女生胸罩,被逮到,向老师保证不再偷,但是下次又犯。这样的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不会有选择,他们更在意是活动的过程。甚至会制定计划,创造小偷小摸的机会。当然,我觉得,这并非是孩子要寻求关注,而是这个过程本身会让孩子满足,这意味着“得到”!

二、学生小偷小摸行为的应对

1、小偷小摸行为发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尽可能的及时调查清楚。弄清是品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我觉得作为老师,不必以是否能够查清每一次小

偷小摸事件作为自我评价的标准。其实,每个老师都会有一些成功案例,也会有一些小偷小摸事件是查不清楚的,因为我们教过的每一个孩子都不同。当然,我们也可以知道,孩子毕竟还是天真的,他们也常常会在犯错误后因为心理压力而露出马脚。

2、如果说是品德问题,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我觉得首先要做到尽可能的保密,让影响尽可能的小。用事情的结果来惩罚孩子就足够了。所谓事情的结果,就是孩子因为偷拿了别人的东西而受到的一系列的压力和自我谴责,并且可以让孩子悄悄为班级,为学校做一些事情来“赎罪”。对于这样的孩子,可以和孩子约定,不必联系家长。当然,这也可以成为老师和家长私下里的秘密。因为,过度的惩罚或者影响面扩大带来的往往是不良的效果。当然,如果孩子的小偷小摸行为,给别人带来了伤害,那就一定要与家长联络,商讨如何让孩子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3、如果说是心理问题,上面的教育是不够,实际上这些孩子更值得我们的同情和怜悯。需要我们联络家长,与家庭共同探讨孩子问题的成因。这一类孩子有许多存在家庭照顾不足,父母对孩子有忽略现象,那么我们有必要提醒家庭给予孩子更多关注更多的耐心与细心。尽可能不要让孩子受到更多的伤害。

总之,任何一个行为的背后,可能就有一个心理社会的原因,孩子小偷小摸也是如此,我们都得认真面对。

篇五:2015教师资格考试人际心理教育说课:小偷小摸危害大

《小偷小摸危害大》说课稿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偷小摸危害大》。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理念,教学法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六个方面为大家说课。

一、教材分析

《小偷小摸危害大》是小学六年级《法制教育读本》第二单元《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中的一课。课文让学生通过读生活中的小故事,明白在生活中不经别人允许,私自拿别人或公家的东西,侵犯了物主的所有权,是一偷窃行为,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增长人的贪欲,从而造成很大的危害。本课内容是继上一单元体现我国法律中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由自己向他人,向公共社会的扩展。

二、教学理念

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

法制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重要的德育课程。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因此,我把“生活为基础,体验为主线”作为本课教学的基本理念。

三、教学目标: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本课是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宗旨的重要内容。同时,根据六年级孩子“自主性不断提高与认识问题的不深刻性”的年龄特点和德育课程关于三个围度的目标要求,我确立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偷窃就是小偷小摸,指偷拿别人或公家的少量财物;如果从不养成偷东西的习惯,将来就有可能变成大盗。

2、能力目标: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从而做一个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3、情感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

四、教学重难点

其中我把情感目标:憎恶小偷小摸的行为,对有这样行为的同学用宽容的心原谅他,愿意真诚的帮助他确定为本课的重点目标。

而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行为是一种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学生道德行为的形成和矫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我把能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这一能力目标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学法:

基于对本课程基础的生活性认识,我在教学中将采用以下的教法: 活动教学法: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重视外显行为活动和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接受向积极主动学习转化,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以和谐发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把教材内容的语境激活,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教学方法。 与此相应的学法是:体验感悟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认知来源于他的主动建构。在本课中,我将通过活动和情景的创设,让学生经历一次法制教育的洗礼,经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促使学生主动完成小偷小摸危害大的意义建构。

下面看看我设计的具体的教学环节: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话题:

一开课,我就问学生:同学们,平时你都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有看过《今日说法》的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日说法》。欢迎大家来到今日说法的现场,首先欢迎来到这边的蓝色方队,同时也欢迎来到这里的红色方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接着我为学生播放这样的案例:(播放课件)这样的开课,让所有的孩子都一起走进今日

说法的现场,兴趣高涨;而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播放,引领孩子们一起走进法制教育的世界,让学生有感而说,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从而生成出一个新的问题:小偷小摸是违法行为吗?对青少年有危害吗?教师就此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

2、展开辩论。

根据六年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可以知道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法律常识的积累。教师揭示主题后,让学生展开辩论,他们唇枪舌战,各抒己见。在辩论中孩子们进行充分的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他们的思想得到碰撞,观念得到更新。

3、自主阅读。

法制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体验。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在双方产生争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分析,这样的辩论还只停留在口头上,对孩子的心灵并没有起到深化作用,还不能产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因此,这时我便要不失时机的开展自主阅读体验活动:

可以书海浏览:读法制教材,读老师提供的法制书本,查找适合的理论或事实依据;也可以上法制网站冲浪,查找法律依据。从教师收索

自制的法制网站可以看出:这些版块的创设分别都来源于生活中央视电台常见的熟悉栏目。

通过“自主式的阅读”体验活动,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中,学生明确了小偷小摸是一种侵权行为,了解小偷小摸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危害,从而顺利地完成本课的第一个教学目标。

4、实话实说。

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情感体验对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前面几个情景的创设,对小偷小摸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而身边的人和事更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对做一个不随意拿别人东西的守法的小公民这一品德的形成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发放调查表,调查孩子们生活中身边发生的类似小偷小摸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引领孩子们走进“实话实说”的对话环节,有的孩子可能会说:我的钱曾经就被偷过,害得我回不了家,当时真想恨那个小偷;有的孩子还会说:我心爱的文具盒也不见过,当时我害怕极了,因为那是爸爸送给我的,不见了我就会被打,当时我真想把小偷抓出来;有的孩子可能还会这样说:我在我家旁边就看见一个小女孩,经常到超市去偷东西,我知道她是因为家里穷,所以我对她,既憎恨,又同情……我想,在实话实说的过程中,孩子们从情感上对小偷小摸的行为产生憎恨,同情小偷小摸的人。

5、真情告白。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