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森林气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1:31 体裁作文
森林气象体裁作文

篇一:森林气象

森林气象学

第一节 大气科学概述

一、大气科学的概念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的组成、结构、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及其他问题的科学(atmospheric science)。

二、大气科学的分类

按传统方法分为

(一)气象学

研究大气现象(风、云、雨、雪、干、湿、雷、电等)及其状态(温度、压强、湿度、密度等)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时空分布的科学(meteorology)。

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风、云、雨、雪、雾、霜、露、寒、暖、干、湿、光、电、声)和物理过程(大气的增热与冷却、蒸发与凝结、降水过程等)的科学称为气象学。

1.按照传统方法分

(1)物理气象学

研究大气的组成和结构、大气中的辐射过程(radiation process)、地球的热量收支

(revenue and expenditure)、大气光学、电学、声学、云物理学、降水物理学、人工影响天气以及高层大气物理学等问题(physical meteorology)。

(2)天气学

综合广阔地理空间上同时刻大气运动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报的科学。或者研究天气及其演变规律并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科学(synoptic meteorology)。其中分析部分称为天气分析学,预报部分称为天气预报学。由于计算机技术与天气预报学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科学,即数值预报学。

天气: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weather)。

(3)动力气象学

研究大气中热力与动力过程的成因。是包括大气热力学和大气动力学的气象学的分科。

2.按照应用的观点分

农业气象学、林业气象学、航空(航海)气象学、军事气象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三国演义中的军事与气象)、生物气象学、空气污染气象学、医疗气象学、水文气象学等。

森林气象

森林气象学

研究森林与气象条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气象学与林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forest meteorology)。

生物气象学

研究大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大气环境适应的科学(biometeorology)。是应用气象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研究气象与生物的关系,研究内容有:气象对生物体的生理影响和生物体对大气的物理、化学因素(如气温、湿度、气压、风、声、电、宇宙射线及大气中的化学元素)的适应;气象对生物病理过程的影响。

3.按照研究方法分

(1)理论气象学

包括动力气象学(大气热力学、大气动力学)与大气物理学(近地层大气物理学、自由大气物理学、高层大气物理学)等。

(2)实验气象学

包括大气探测、高空气象学、无线电气象学、气象仪器学等。

4.按照地理分布分

包括热带气象学、极地气象学、南半球气象学等。

(二)气候学

1.基本概念

(1)气候学

研究气候的特征、分布、变化、形成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或研究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规律以及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climatology)。

(2)气候变化和气候变率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30年时段的气候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本上能反映出当地的气候特征。这个30年为一周期的统计时段就是表示气候特征的最短年限,而各个30年统计时段气候的统计平均之间的差异称为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在30年内各个年份之间的差异称为气候变率。

2.气候学的分类

(1)按研究所用的原理和方法分

天气气候学、物理动力气侯学和自然气候学等。

(2)按研究的尺度分

大气候学、中气候学和小(微)气候学。

(3)按研究时段和所用资料分

古气候学或地质时期气候学,历史时期气候学和近代气候学等。

(4)按传统方法分

①物理气候学

研究气候基本成因的科学(physical climatology)。包括辐射平衡、水分平衡、热量平衡和能量平衡。

②描述气候学

系统描述全球性、地区性、局部及微尺度的气候统计特征的分支学科。

③应用气候学

应用气候学的基本原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applied climatology),如建筑气候学、农业气候学、航空气候学、航海气候学、医疗气候学等。

第二节 气象学的概念

一、基本概念

(一)下垫面

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层深厚的空气层,称为地球大气或简称大气。大气围绕着地球,构成大气圈。大气圈的底部是地球表面,它是大气圈的“下垫面”,因此,气象学上称的下垫面(underlying surface),就是指地球表面,而在小气候学上又把下垫面称为活动面或作用面。

(二)气象学

在大气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物理过程,例如大气的增热和冷却过程、蒸发和凝结过程等等。在各种大气物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着风、云、雨、雪、寒、暖、干、湿、光、声、电等各种物理现象。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它们发生、发展和变化,首先决定于其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同时也与大气本身物理特性和下垫面状况有关。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学科就称为气象学(meteorology)。

气象学的范围很广,涉及的问题很多,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差异也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气象学逐渐分出了许多分支学科。

(三)天气和天气学

1.天气

一个地方某一瞬间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称为天气(weather)。

2.天气学

研究天气及其演变规律,并预测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学科称为天气学(synoptic

meteorology)。

(四)气候和气候学

篇二:2012知识更新森林气象学教材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林学专业

(2010-------2014)

第三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东北林业大学

2012年2月

森林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与学习指导

参考书目:其中前2本为主要参考书。

1、《气象学》,贺庆棠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修订版)

2、《气象学》,贺庆棠、陆佩玲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第3版)

3、《气象学实验教程》,段文标、汪永英编著,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4、《中国森林气象学》,贺庆棠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5、周淑珍主编,气象学与气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森林气象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森林与气象或气候条件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气象学与林学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而形成的一门边缘科学,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森林气象学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了解森林气象学与林学等相关专业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气象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认识天气和气候变化的规律性,为未来的专业课学习和从事林业生产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也能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森林的培育、经营以及管理实践。

二、课程基本要求

1、本门课程针对林学专业的特点而设计,注重讲授基本气象要素与林业生产实践的相互关系。

2、第1~5章基本气象要素是本门课程主要的理论部分,通过学员自学和教师的网络教学引导学员理解、消化和吸收其精髓,为天气、气候、气候资源等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学习,掌握大气的变化规律,预测大气的变化和发展过程,利用气象和气候资源,预报未来的天气和人工改造小气候。

3、重点之处要深入学习和领会,反复实践和运用,使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难点之处,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讲深讲透,让学员直观接受。

4、在教师教学和学员学习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一方面要注意森林气象学的基本概念、理论、规律在林学专业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要培养学员从事本专业科研活动的兴趣,提高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并利用气象条件为林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课程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气象学、天气、天气学、气候、小气候、气候学和森林气象学的概念;重点掌握气象学和森林气象学的定义;熟悉气象学与林业生产的相互关系及其应用。使学员在掌握气象学和森林气象学定义的基础上,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气象学概述

第二节 气象学在林业上的意义

第三节 环境气象预报(补充内容)

第四节 国际生物气象学协会和世界气象组织简介(补充内容)

2、主要讲授内容

气象学、天气、天气学、气候、小气候、气候学和森林气象学的概念。本章要点:掌握气象学和森林气象学的基本概念。

3、重点知识解析

(1)气象学: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风、云、雨、雪、雾、霜、露、寒、暖、干、湿、光、电、声)和物理过程(大气的增热与冷却、蒸发与凝结、降水过程等)的科学

(2)森林气象学:研究森林与气象条件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科学,是气象学与林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

第二章 大气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大气的组成成分、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等内容。了解大气与森林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员对对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大气(组成、结构和基本物理性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把握。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

第二节 大气的结构

第三节 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

2、主要讲授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大气的组成、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大气的垂直结构;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等内容。

3、重点知识解析

(1)大气的组成: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此外还包括水汽、一些悬浮在其中的固体杂质和液体微粒。

(2)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的定义。

(3)大气的结构: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按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或热层或暖层)和外层(或散逸层)。

(4)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主要的气象要素和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详见讲义)。

第三章 辐射能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员掌握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辐射差额(或净辐射)的变化规律及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太阳辐射与森林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太阳辐射

第三节 地面辐射

第四节 净辐射

2、主要讲授内容

辐射的定义、表示方法;太阳常数的概念;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原因;太阳高度角的定义及其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昼长的定义和变化规律;太阳辐射在大气中减弱的一般规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及其变化;长波辐射;净辐射;

3、重点知识解析

本章是森林气象学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涉及的基本理论和名词较多。重点掌握各种辐射的定义、表示方法、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详见讲义)。

第四章 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员掌握土壤和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温度周期性变化的表示方法、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逆温的定义和种类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运用;积温的定义和表示方法。了解温度的非周期性变化、空气的绝热过程和大气稳定度等内容。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热量交换方式和热特性

第二节 土壤热通量和土温

第三节 第三节 感热通量和气温

第四节 空气的绝热变化和大气稳定度

第五节 生物学温度、界限温度和积温

2、主要讲授内容

土壤和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和热特性;影响土壤温度的因素;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土壤温度垂直变化的类型;温度周期性变化的表示方法(日较差、年较差);土壤的冻结与解冻;空气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空气温度铅直变化(或垂直变化)的表示方法及其类型;逆温的定义和种类;空气的绝热过程和大气稳定度;生物学温度、界限温度和积温(详见讲义)。

3、重点知识解析

掌握土壤和空气的热量交换方式(分子热传导、辐射、对流、平流、乱流和潜热转移);熟悉温度周期性变化的表示方法(日较差、年较差);理解土壤温度和空气温度周期性变化(日变化、年变化)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懂得逆温的定义和种类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运用;弄清积温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第五章 大气中的水分与水量平衡方程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员了解空气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年变化规律;掌握凝结与凝华的条件;熟悉水汽凝结物的定义和类型;理解降水的一般物理过程、降水的表示方法以及降水的种类;弄清水分循环、水量平衡方程以及森林的水量平衡方程;掌握森林对降水、蒸散和地表径流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蒸发

第二节 空气湿度

第三节 凝结与凝华

第四节 降水

第五节 水分循环和水量平衡方程

2、主要讲授内容

凝结与凝华的条件;水汽凝结物;降水的一般物理过程、降水的表示方法以及降水的种类;森林的水量平衡方程以及森林对降水、蒸散和地表径流的影响。

3、重点知识解析

掌握凝结与凝华凝结与凝华的条件,两者是是产生水汽凝结物的先决条件;理解降水的过程、表示方法及其种类;清楚水分循环、水量平衡方程以及森林的水量平衡方程;掌握森林与水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章 天气与气象灾害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员一般了解天气学基本知识;掌握灾害性天气(台风、冰雹和龙卷风等只作一般的了解)、气象灾害的主要危害及其防御措施;了解气象与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天气学基础(根据学员的需要,选择学习)

第二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过程

第三节 气象灾害

第四节 气象与森林火灾

第五节 气象与森林病虫害(根据学员的需要,选择学习)

2、主要讲授内容

主要灾害性天气过程(寒潮、大风、旱涝);气象灾害(霜冻、低温冷害、日灼、冻拔、雨凇、雪害)。

3、重点知识解析

掌握以上主要讲授内容涉及到的主要灾害性天气过程和气象灾害的定义、主要危害及其预防措施。

第七章 气候与中国气候资源

篇三: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森林火险气象等级

森林火灾的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密不可分,森林火险是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蔓延难易程度的一种重要度量指标。

一、背景

以森林火灾和气象等资料为基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77-2007)—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于2006年6月22发布,2007年10月1日实施。此标准对森林火灾气象等级的颜色、表现形式等做了相应的规定。

二、范围

标准规定了我国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划分标准、名称,森林火险气象指数的计算和使用,用于对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的预报、评价。

三、等级划分

2、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服务用语

一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低;

二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低;

三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较高。须加强防范;

四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高,林区须加强火源管理;

五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极高,严禁一切林内用火。

3、预警标志设置

一级和二级火险天气,可不设标志。

三级火险天气,悬挂黄旗预警标志。

四级火险天气,悬挂橙旗预警标志。

五级火险天气,悬挂红旗预警标志。

篇四:2012森林气象学作业2

(1)气象学在林业生产活动的应用有哪些?

一、培育、经营和管理森林的目的——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

为了科学地培育和管理好森林,必须掌握森林与外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规律。

二、气象学是科学认识森林与外界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在城市及工矿区园林绿化工作中,要掌握城市气候特点,以便合理进行绿化设计、配置好绿地和栽植行道树与环境保护林。

(二)在采种工作中,要根据气象及天气条件,预测种实成熟朋、采集期。以便及时组织采种。要依据气象及气候条件,作好种实处理和贮藏工作。

(三)在育苗工作中,要根据当地气象及气候条件,灾害性天气预报,采取恰当的耕作、栽培、管理及灾害预防措施,才能培育出高产壮苗。

(四)在造林工作中,首先要根据气候条件作好造林区划和规划.要调查当地气候和小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在划分立地条件类型的基础上作好造林设计,确定好造林树种、造林季节、整地方式、混交类型和方式以及恰当的造林技术,以便做到适地迈树,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井为以后形成稳定高产和具有良好生态效益的森林打下基础。

(五)在营造防护林时.要根据当地气候资料,确定主要害风方向,设计好林带走向、配置、宽度和树种。

(六)在森林经营工作中,要掌握森林与气候相互作用规律、森林气候的特点,才能确定较好的抚育采伐方式和强度、森林更新方式和主伐方式。

(七)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掌握气象及气候条件与病虫害发生的关系,作好预测预报,并利用适当天气条件进行防治,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八)在护林防火工作中,要依据当地气象资料,确定火险等级,作好森林火险预报,以减少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

(九)在森林采伐后输工作中;要根据天气条件决定采伐季节、木材运输或流送和做好防洪等工作。

(十)在林木良种选育工作中,要根据地方气候和小气候的特点选择良种优树、种子园地址和母树林位置以及确定经营管理措施,以保证种实优质高产。在林木引种工作中,要根据气候条件相似性和小气候特点进行工作,确定能否引种,以便扩大优良品种栽培范围或成功地引种外来树种。

总之,林业生产活动与气象和气候条件关系非常密切。

(2)何谓辐射?如何表示?其单位是什么?什么是太阳辐射?简述为何它在大气中被减弱?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其减弱的一般规律?到达地面的辐射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一、一切物体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温度零度,都能以电磁波的形式放射能量,这种过程称为辐射。辐射既指电磁波传递能量的方式,又指借此方式传递的能量。

二、辐射的基本特征量

(一)辐射通量(radiation flux)

它是指单位时间通过任一表面的辐射能。单位为j/s或w。

(二)辐射通量密度(radiation flux density)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为w·m-2。

三、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

太阳常数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通量密度。当它通过大气层时,被大气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和云层选择性地吸收,一部分被气体分子和悬浮的微粒散射,一部分被它们反射,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显著地减少了。

(一)吸收作用

大气中的臭氧、氧、水汽和二氧化碳都能直接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臭氧主要吸收波长小于0.3μm的紫外辐射。根据估计,被大气中气体分子和云层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占大气上界太阳辐射总能量的19%左右。

(二)散射作用

(1)分子散射

分子散射主要发生在可见光谱区,其中对蓝、紫光的散射能力最强,比对红光的散射能力大九被,所以,晴朗无云的天空呈淡蓝色。

(2)粗粒散射

根据估计,大气中的分子散射和粗粒散射,使6%的太阳辐射能返回宇宙空间。

(三)反射作用

大气中的云层和灰尘等微粒,都能反射太阳辐射,使一部分辐射通量返回宇宙空间。根据估计,云层等反射的辐射通量约占辐射通量的20%。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由太阳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两部分组成。两者的和称为太阳总辐射,简称总辐射。

(3)土壤和空气热量交换方式有哪些?温度周期性变化的特征如何描述? 在土壤和空气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热量过程。除分子热传导、辐射和对流这三种方式外,还存在着平流、乱流和因水的相变而引起的热量转移形式。这些过程对土壤和空气层热状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气温日变化

气温日变化特征与土温相似,一日中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最高值出现在 14-15h,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当然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也可能提前或推后。但是,一日中气温最高值的出现总是在空气积累热量最多时,气温最低值则出现在空气贮存的热量最少时。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1、纬度

随纬度的增加,正午太阳高度降低,因此,气温日较差减小。低纬度地区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0-12℃,中纬度地区为8-9℃,高纬度地区3-4℃或更小。

2、季节

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气温日较差比冬季大。但是,气温日较差的最大值不在夏季。而在春季。

3、地形

凸出地形由于通风良好,空气易自由交换,气温日较差较小;凹下地形。由于地形遮蔽,扩散条件较差,白天在太阳辐射影响下,气温升得较高,而夜间因冷空气下沉结果,气温较低,因而使得日较差增大。

4、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的热特性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的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而且距海洋愈远,日较差愈大。

5、天气状况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天或多云天的气温日较差。

6、海拔高度

随着离地面的高度增加,下垫面的影响逐渐减小,气温日较差也随之减小。

(二)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变化也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大陆在7月,海上多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大陆上为1月,海上在2月。

(4)地膜覆盖技术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从蒸发的角度,你认为地膜覆盖为何能改善土壤的墒情?

采用地膜覆盖时地膜与地面之间形成微小空间,产生温室效应,能减少土壤中的热量向大气中扩散,可使表土层的温度提高3-5度,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二是保持土壤水分,进行地膜覆盖后,因为气密性强因而有效的防止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墒情,它是土壤水分以气态形式向大气中扩散的现象,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当土壤经过降水、灌溉或下层土壤水分在毛管力作用下,不断升向土表,而使土壤表层水分保持饱和状态,此时土壤蒸发主要发生在地表,蒸发主要受气象因子影响。与同温度水面蒸发相近。减小蒸发的方法:松土切断毛细管。

(2)第二阶段:经过第一阶段蒸发,土壤表层变干,蒸发面下降,土壤内部蒸发的水汽通过干土层的孔隙进入大气,此时蒸发速度受水分从土壤下层向上转移速度的限制。减小蒸发的方法:镇压保墒,减少土表孔隙,改变土壤透气性,保持土壤水分。

(3)第三阶段:土壤含水量很低,植物开始萎蔫,此时,土壤水分的毛管力作用停止,只能以气态形式从地下通过干土层向大气扩散。此时,蒸发受水汽从下层土壤向表层扩散速度的影响,并由土粒大小和土壤孔隙度决定。减小蒸发的方法:灌溉。

土壤蒸发除受气象因子影响外,还与土壤特性和环境条件有关。

为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经常采取如下措施:(1)松土;(2)镇压;(3)灌溉;(4)覆盖塑料地膜;(5)营造农田防护林带(网);(6)采用抑制蒸发剂(喷洒在土壤表面上形成一层均匀膜,阻挡土壤水分进入,抑制蒸发,相对提高土壤湿度)。

(5)你认为森林能否增加降水?阐述你的主要观点?你认为森林为什么能够减少地表径流?

(一)森林对大气垂直降水的影响

我认为森林能增加大气的垂直降水。

1、森林能增加大气的垂直降水

根据林区降水量较邻近无林地区大这一观测事实,认为森林能增加大气的垂直降水。理由如下:

(1)林冠层不断向上空蒸散大量水汽,使林区的湿度大于无林地区,为降水提供了条件。

(2)林区反射率小,吸收率大,为产生阵性降水提供了热量。

(3)森林的存在使气流被迫抬升,其高度可达几百米、上千米,加强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促进林区湿空气的冷却和凝结。

(4)森林使下垫面的粗糙度增大,森林上方乱流交换作用加强,使林木蒸腾的大量水汽迅速输送到上空,促进降水。

(二)森林对大气水平降水的影响

在林区,林内空气湿度大,森林枝叶的总表面积大,夜间强烈辐射冷却,往往产生较多的水汽凝结物,如雾、露、霜、雾淞等。

森林的水平降水:森林中地面及低空产生的水汽凝结物。

(三)森林可以减少地表迳流

1、林冠使降水强度降低,雨水冲刷地面的力量减弱,因而形成的迳流较弱。

2、林地上的死地被物层能吸收大量降水,从而使地表迳流减少。死地被物吸收水分的多少随树种组成而异,一般可达自身重量的40-260%,而山杨林下的死地被物最大吸水量可达其自身重量的3.16倍,油松林下的则为2.21倍,刺槐林死地被物约1.8倍。枯枝落叶转变为腐殖质以后,吸水量可达其自身重量的2—4倍。

3、森林土壤疏松多孔,腐殖质含量高,水分容易被吸收和渗透下去。

4、地表迳流受树干、下木、活地被物的阻挡,流动缓慢,更有利于被土壤吸收和渗透下去,使地表迳流大部分转变为地下迳流。

5、春季林内融雪林内较林外晚,且一般比较缓慢,融雪后的雪水容易被土壤吸收和渗透下去,使地表迳流减少。因此,森林的存在可减少地表迳流。

(6)简述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有哪些? 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篇五:森林防火气象站

TRM-ZSH型森林火险气象预警监测站

一、概述

TRM-ZSH型森林火险气象预报监测站是为了应对我国森林火灾易发生而进行预警测报的一套高精度数字气象站。它以其多功能和可靠性(即在恶劣环境)著称,可以选择任意几种配置。该防火气象站通过显示、记录和气象数据传输等方面进行火险预报。

森林防火气象站配有一整套高性能的传感器来监视风速风向、降水、空气温度及相对湿度。还可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温度、太阳辐射以及其它很多与森林防火相关的气象参数。

二、系统特点

1、 便携式一体化结构设计,外形美观,安装方便简捷,可靠运行于各种恶劣的野外环境。

2、 数据测量精度高,长期运行稳定。

3、 数据采集密度可根据测量需要自由设定。 4、 硬件和软件均采用模块组合式开放性设计,可灵活组合使用。 5、 通讯方式灵活,通过电脑下载监测数据,EXCE或PDF标准格式存储文件。

6、 节能环保设计,充电电池供电(一次充电使用时间大于48小时), 适于野外作业,同时配有太阳能供电系统,适合无电地区常年使用。 7、可对大气温度,环境湿度,露点温度,大气压力,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太阳辐射量,降水量,水面蒸发,风寒指数,ET蒸腾蒸发量,温/湿度/光照/风指数,时间等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处理。 8、大容量内部数据存储器,连续存储整点数据3个月以上。为了配合野外长期观测需要可外接U盘数据存储器,扩展数据存储空间,实现多要素、密集化数据采集,达到数据稳态存储。

9、大屏幕图形液晶显示屏,一屏显示所有气象要素数据及图形,便于现场直接观测,减少了通过电脑监测数据带来的不便。

10、软件监测集合有《国家森林火险气候等级标准》的数学模型,实现实时在线监控、事件报警(比如大风、超底湿度、正点报文)等有利于预防火灾发生的多项功能。

11、采用先进的无线网络通讯功能,可根据通讯距离的不同分为短距离无线数传、中距离无线数传、长距离无线数传三种无线传输方式。

(1)短距离无线数传方式:采用先进的微波射频通讯传输模块,通讯距离在0~300米范围之内,主要适合于场区内、短距离范围内等数据传输,无任何通讯费用。

(2)中距离无线数传方式:采用电台方式进行数据传输,通讯距离在0~2000米范围之内,主要 适合于对气象监测站、气象监测中心位置较远、不适于有线通讯的情况下进行传输,不收取任何通讯费用,数据传输稳定。

(3)长距离无线数传方式:采用GPRS或GSM两种传输方式,主要适合于布网气象站点数据的收发。GPRS通讯方式利用中国移动提供高速无线IP或X.25服务进行数据传输,适合于大流量的气象数据发送,传输稳定可靠,组网简单,方便于对气象数据采集密度大的用户使用,通讯费用按流量计费;GSM通讯方式利用短信方式进行数据的透明传输, 只要移动网络信号覆盖的地区都可以进行数字传输, 不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方便于对气象数据采集时间间隔较长的用户使用,同时也可根据用户使用需要将当前环境的气象参数按照指定的间隔时间,发送到用户设定的手机号码上,通讯费用按中国移动短信服务资费计算。

12、可靠的三防设计,防护级别达到IP65级,完善的防雷击、抗干扰等保护措施。

三、系统基本配置

1.具有液晶显示汉字与图形显示功能的TRM—ZS1气象站记录仪 1台 2.传感器(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太阳辐射,雨量,土壤温湿度,可燃物温湿度) 1套 3.气象专用观测支架 1套 4.实时监测分析软件 1套 5.数据通讯及传感器连接电缆 1套 6.无线通讯控制器 1套 7.太阳能供电系统 1套 8.中心监测主机 1 套 9.U盘存储器 (选配)

四、主要技术指标

气象监测主机 森林火险气象预报监测软件

五、售后服务承诺

我单位售出产品,质量三包,保修一年,终身维修。拥有专业的售后服务队伍为您提供阳光服务! 我们愿以强大的科研队伍为技术保障,使产品处于国内领?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ren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人剑?我们凭着多年的气象仪器制造经验,让用户终身受益!

阳光国际气象仪器网 :jz322.com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