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大肚弥勒佛手机壁纸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24:23 体裁作文
大肚弥勒佛手机壁纸体裁作文

篇一:弥勒佛

弥勒佛

佛也就是弥勒佛——未来之佛,能带给人们福气、祥和之气,以祈盼美好的明天的福佛。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大、小佛教,藏密宗教也极度崇拜弥勒。世上最大的弥勒木雕佛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世上最大的弥勒石雕佛像“乐山大佛”,在四川乐山岷江东岸凌云山的断崖上;世上最大的弥勒铜制佛像在西藏札什伦布寺中;世上最大的弥勒金佛在缅甸仰光的金字塔中。无论天南地北,在香火旺盛的寺院中,总能看到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颜开、手携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萨,他就是弥勒佛。

佛教的广义就是:以人为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人要平心静虑,快乐不在外界,幸福在自我心中,唯有透过静思熟虑,少欲知足,舍己为人,自己才能快乐,一切苦恼才会熄灭。

为何民间百姓、皇家贵族如何厚爱、崇拜、敬仰弥勒佛呢?我们可以从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中去寻找去发现,从中获得深远长久的启迪。

1、北京潭柘寺:“大肚能容,荣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2、四川峨眉山灵岩寺:“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3、杭州千佛禅院:“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会无了局;经年坦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

4、苏州大容寺:“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腹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5、四川乐山凌云寺:“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

6、福建白云峰涌泉寺:“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

7、四川成都新都宝光寺:“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我肚皮这样肥大,总不愁吃忧穿,只因可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心宽。”

8、浙江鄞州天童寺:“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事;笑容可掬,连结无量欢喜缘。”

9、台湾江喜袛园笑佛殿:“大肚皮,千人共识,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不言。”

10、湖南衡阳罗汉寺:“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

大肚弥勒佛笑佛联中警示的联句令人回味悠长,它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启迪思想,点拨人生。世间万物芸芸众生,人间情仇悲欢离合,荣华富贵贫穷贵贱,地位官阶灯红洒绿??都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常人难容之事,忍得住心中烦恼,耐住岁月寂寞,不争一时之气,方免百日之忧。忍为高,和为贵,纵然世事如棋变幻无常,悠悠万事

都不过如此而已。

国事、家事、人事亦如此。不信你看看:官阶越高的政客,企业做得越大的老总,往往越容易宽容对手,宽容下属,营造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他们在不经意间都运用到了弥勒笑佛“忍为高,和为贵”的精髓。有容乃大,小富在智,大富在德。唯有向弥勒佛一样“大肚能容,容天下之事,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只有这样才能平心静虑,通上彻下。

篇二:弥勒佛

弥勒佛是民间公认的幸运佛,招财佛,弥勒佛笑容可掬,脖子上挂者纳福佛珠,托金元宝,帮您聚财聚福,消灾佑福!

弥勒佛是佛教里的著名人物。据佛经上讲,释迦在世时,弥勒在旁听法,是释迦的继承人和未来的佛。但是,中国佛教寺院里一团和气的弥勒佛,却另有来历。传说唐末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有一个布袋和尚,常背以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型似疯颠。他自称为弥勒化身,以后人们就以他为形象塑成弥勒佛像,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大肚弥勒了。在佛门中他与满肚心思的祖师爷们不同,是个乐天派。据说,摸一下他的大肚皮,就能消灾除病,保佑平安. 佛爷手中还有一乾坤袋,可容天下万物,无所不有。佛爷以慈善为本,普度众生,常以袋中之物施舍众生,救苦救难,尤其是金银财宝。所以世人若求消灾解难,富贵平安,那一定要在家中供奉弥勒佛。当然无论你是否得到你想要的东西,都应该笑对人生,做一个像佛爷一样的乐天派。所谓“一笑解千愁”

人们见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很多寺院的弥勒殿还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篇三:弥勒佛

少林寺相关资料整理

弥勒佛 一、简介

二、唯识学派

三、十恶

四、贤劫千佛

五、八大菩萨

六、欲界六重天

七、弥勒佛形象

八、弥勒佛信仰的传播

一 弥勒佛(即弥勒菩萨),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大乘佛教经典中又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并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为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弥勒菩萨,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为一生补处菩萨,生于兜率天内院。

二唯识学派又被称为瑜伽行派,是大乘佛教两大思想流派之一。因为创始人重视瑜伽,瑜伽行派因此得名。此学派的重要论典之一: 《瑜伽师地论》的成因,据《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无著上升兜率,请弥勒下降于印度阿逾陀国,演说《瑜伽师地论》,每夜开讲,连续四个月。在讲说时,唯无著可以见到菩萨,他人只能听到声音。因为此论,瑜伽思想广为弘扬。(这就是为什么说弥勒菩萨是属于这个学派的原因,至今唯识宗仍奉弥勒菩萨为祖师,可为证据。)

三娑婆(suō pó),汉语词语。是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

绮语花言巧语,所谓“笑里藏刀”,目的是叫别人上当,用花言巧语来欺骗. 两舌十恶业之一,即搬弄是非,离间他人。如:背后说其他人坏话,导致其他人对被议论的人产生负面认识,厌恶被议论的人。背后毁坏他人形象,诋毁他人名誉。 嗔恚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愚痴谓无通达事理之智明

四贤劫千佛在佛典所述之宇宙循环成灭过程中,现在之大劫称为贤劫,贤劫中出现于世之千佛即为贤劫千佛。小乘经典说过去有四佛或七佛出现,大乘佛典则进一步指出现在之贤劫有千佛,过去之庄严劫、未来之星宿劫亦各有千佛出世。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通常佛教造像多依此经)里称八大菩萨为:文殊菩萨、普贤

菩萨、观世音菩萨、金刚手菩萨(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像,与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力量、慈悲、智慧”三种特质。密宗以他为最初的起源。)、虚空藏菩萨(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与代表大地的地藏菩萨互为呼应,。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常被塑化成头戴五佛冠,右手握散发火焰宝剑,左手持上有满愿如意珠之开敷莲花的形像。此菩萨所提供求闻持法可谓誉满全球,信众常祈祷祂加持,以得增强记忆、见闻不忘之能力。此菩萨在日本以及西藏所受信奉的程度目前远胜过汉地。)、地藏菩萨、弥勒菩萨、除盖障菩萨(这位大菩萨以消除一切盖障而著称,盖障即形形色色的烦恼,主要是贪欲、嗔恚、睡眠、掉悔、怀疑五盖,这五种障碍能覆盖心性光明,使人坐禅难以入定。消除五盖属於修行的基本功,除盖障菩萨在八大菩萨中知名度最低,这大概跟众生对基本功的忽视不无关系,大家如饥似渴地盼望「立地成佛」、「一 步到位」,跟「剪不断,理还乱」的五盖去作艰苦不懈的斗争确实很辛苦。当人清醒地意识到修行必须循序渐进,任何的侥幸最终都无济於事时,除盖障菩萨的角(jue)色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药师经》说八大菩萨为: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大势至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

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释尊成佛以前,在兜率天,从天降生人间成佛。未来成佛的弥勒,也住在兜率天,将来也从兜率天下降成佛。为欲界六天的第四层天。而在佛教典籍中,此天的内院即是弥勒菩萨的弘法度生之处。人间四百年,为兜率天一昼夜;

欲界共有六重天:第一层是四大天王天,又叫护世四天。其实三十三天都是指欲界的第二层天忉利天。玉皇大帝又叫帝释天;再往上就是夜摩天,又叫焰摩天,为什么又叫焰摩天的呢?因为此世界的天人身上会发光,“焰”就是火焰的意思;第四层天是兜率天,兜率天的天主是弥勒菩萨;再往上是化乐天,化乐天的天人自己想要什么,就可以化出来;再往上是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人是别人化出来的东西他可以享受,如果你喜欢的,他也可以化给你;而化乐天的天人只能自己化给自己,如果你喜欢他就化不出来了。他化自在天的境界比化乐天的更高。

兜率天从一般意义变化为有特别含义的弥勒信仰者向往的处所,这其间隐含着弥勒信仰的兴起和弥勒信仰类型的变化。弥勒首先是作为未来佛受到崇拜,弥勒信仰最早是弥勒下生信仰,但是弥勒下生人间成佛的时间却是在数十亿万年之后,这样的期待实在太遥远。随着净土思想的开展,弥勒成佛前作一生补处菩萨时的处所——兜率天被视为兜率净土,满足了弥勒信仰者归依弥勒希求净土的愿望。

根据佛教理论,每当佛陀降生人世之前,都要先在兜天上为诸天讲说佛法。兜率天宫分为内外两院,其内院是即将降生于人世的菩萨,即佛教所说的“一生补处”菩萨所居之处。按佛教教义,我们这个世界,在释迦牟尼佛去世后,将来会有弥勒佛降生说法,教化众生。这弥勒佛就是未来佛。弥勒佛在降生人间之前,就在兜率天宫的内院中说法。相传弥勒菩萨能为众生解说在佛法修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疑难,因而在我国古代,自东晋至唐代,有关弥勒的信仰非常盛行,弥勒净土也是我国早期净土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东晋时我国著名的僧人释道安就是弥勒净土信仰者,我国佛教史上另一位著名僧人,伟大的旅行家和翻译家、唐代僧人玄奘法师,也是弥勒净土的信仰者。

弥勒佛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早在西秦(4—5世纪)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其特点为弥勒身着菩萨装,双脚交叉而坐,后以左脚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脸颊,称作“半跏思维像”此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

云冈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佛坐像,像高13米,为早期的石窟弥勒。

也许大家会奇怪,这个造像和我们今天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不同。五代时期有一位布袋和尚名叫契此,他经常在江浙一带行游,大腹便便、笑口常开、乐善好施、行善四方,并且能够预测未来之事,因而受到百姓的爱戴。当他圆寂后,人们为了缅怀他,便以他的形象造像供养。经过后世的发展,演变为我们所熟悉的弥勒佛。当大肚弥勒的形象渐渐流传开来,弥勒菩萨最初的形象便逐渐被淡忘了。所以西安碑林博物馆所藏的这尊弥勒造像比较完美地再现早期弥勒造像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同时诠释了弥勒的本尊样貌,为隋代雕刻的上品。 中国东晋以来,弥勒净土的信仰日益盛行,且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信仰和乐融融。净土宗慧远的导师道安,因为对经文原义有疑问,发愿上升兜率天亲自听弥勒菩萨说法。玄奘、窥基等一代高僧也以往生兜率内院为临终之大愿。

故弥勒的形象有两种:一种作为佛像,为“三世佛”之一;另一种为戴天冠的菩萨像。天王殿所置乃着菩萨装的弥勒像。这是天王殿的一种置像规制。近现代的佛寺中,天王殿的正中主尊,往往供奉的是布袋和尚,人们将他作为弥勒菩萨化身。这是天王殿的另一种规制

隋唐之后,弥陀信仰愈盛,但弥勒净土依然不衰,在平民和士大夫中大有传播。著名诗人白居易便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时上升会”,希望这个会的成员都能往生兜率净土。他本人在《画弥勒上生帧记》云:“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

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他在晚年的言志诗中也说:“吾学空门非学仙,恐君说吾是虚传。海山不是吾归处,归即应归兜率天。”

在隋唐之际,弥勒信仰与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信仰曾经有所冲突,双方信徒甚众,形成净土信仰的两大流派,弥勒与净土宗相持不下。但是随着许多民间信仰信徒以弥勒降世为号召,对朝廷反抗起事,故弥勒信仰遭官家大力打击,至明清之后,逐步让位给阿弥陀佛信仰,于是在汉传佛教中式微。

弥勒法门因牵扯上各式各样的政变与起事,渐渐衰微,但衰而不绝,但仍在汉地传承不止。清代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曹洞宗高僧弘赞编写了《兜率龟镜集》一书,记载了历代弥勒法门修行者的事迹。

弥勒信仰在朝鲜半岛佛教中,仍然保持着主流地位。

篇四:吴承恩写《西游记》也出错:弥勒佛当时没大肚皮

《西游记》中,孙猴儿摸着弥勒佛的肚子,一副调皮的样儿

我家有一个弥勒佛不倒翁,历经几次搬家,始终没丢弃。上世纪80年代,物质比较匮乏,小孩子没什么玩具,有一次,父亲出差,带回这个弥勒佛不倒翁。它通体金黄色,方口大肚,憨态可掬,一晃它便发出“哈哈哈哈”的笑声,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几许欢乐。

长大后四处旅行,发现无论天南海北,在香火旺盛的寺院山门中,总能看到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颜开的胖菩萨,这就是弥勒。北京潭柘寺弥勒佛两边有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流传很广。

弥勒佛佛像不像其他佛像那么庄严肃穆,因其亲切随和、贴近生活,所以常被国人乱称为笑佛、大肚弥勒佛。影视剧经典86版电视剧《西游记》,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走到小雷音寺,遇到自称黄眉大王的妖怪,走,走不了;打,打不过,孙悟空百般苦恼无计可施之时,请来弥勒佛帮忙。有一个镜头,孙悟空淘气,去摸弥勒佛的大肚皮,佛祖笑呵呵不跟他计较。

但如果你是个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些寺庙的弥勒佛造像与我们印象中的大肚子佛爷截然不同。比如北京密云出土的唐代弥勒佛造像,面相安详,神态庄肃,躯体雄健,肌肉饱满,完全不是一般人印象中大肚皮、敞口笑的弥勒佛形象。

山西平遥双林寺天王殿中,弥勒佛造像也是宝相庄严,神情肃穆,并没有肉墩墩的大肚皮。双林寺原名中都寺,创建年代很早,因古文献记载失详,难以确考。寺中现存最古之碑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姑姑之碑”,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第二十行“重修寺于武平二年”尚可辨认。武平二年(571)是北齐年号,既然是北齐年间重修的,那么创建年代肯定比这个还要早。

同是弥勒佛,怎么形象差距这么大呢?事实上,弥勒佛在中国大乘佛教中的形象共有三个。第一个形象出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交脚弥勒菩萨形象。第二个形象出现在北魏时期,演变为禅定式或倚坐式佛装形象,由菩萨变为未来佛,是标准佛像。第三个形象自五代开始出现,五代后梁时期在江浙开始出现以契此和尚为原型塑成的大肚僧人形象。

契此和尚,民间又称布袋和尚,明州(宁波)奉化人。据说他常用木杖挑着一只布袋入市,见物就乞,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就捧腹大笑,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据说契此和尚圆寂前,曾留下偈颂:“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被僧人认定为是弥勒的转世。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哲宗皇帝赐号布袋和尚为“定应大师”,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岳林寺住持募建阁时,将弥勒菩萨佛像供于寺内,宋徽宗赐阁名为“崇宁”,从此,天下寺院开始供奉布袋和尚为表法弥勒尊佛像,以和蔼慈祥、满面笑容、豁达大度、坦胸露腹的慈爱形象迎接八方善众。

这么看来,《西游记》背景在唐贞观年间,那时弥勒佛还没大肚皮呢!我又不厌其烦地翻了翻《西游记》原著,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中,弥勒佛出场时的描写:

“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一腔春意喜盈盈,两眼秋波光荡荡。敞袖飘然福气多,芒鞋洒落精神壮。极乐场中第一尊,南无弥勒笑和尚。”

看来,原著本就写错了。吴承恩若知道咱挑他的错,恐怕不会高兴。不过,要像弥勒佛那样达观豁朗,淡泊名利,与人为善,团结和谐哦!

篇五:弥勒佛笑联笑古今

弥勒佛笑联笑古今

文/袁文良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早在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佛像,不过五代、宋以前的弥勒佛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大致从北魏时期,民间才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现如今,在我各地的古刹寺院中,大多供奉有弥勒佛,他光着脑袋,双耳垂肩,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手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前来游玩进香的人们,人们见到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荡的笑容感染而忘却自身的烦恼。而在弥勒佛堂大门两侧,都有一副语言诙谐的对联,读起来耐人寻味,令人浮想联翩。

北京潭柘寺、河南开封相国寺等大多数寺院的弥勒殿都有这样一幅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河南洛阳白马寺弥勒佛联与此意思相同,只是做了个别字词的修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四川峨嵋山灵岩寺弥勒佛殿的对联与此异曲同工:“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四川乐山凌云寺弥勒佛殿的对联是:“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进笑出,笑自己原无知无识;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来观去,观他人总有高有低。”山东济南千佛寺弥勒佛堂的对联则是:“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读读这些诙谐幽默的对联,再看看那满面笑容的弥勒佛,游人恐怕也会想起自己遇到的可笑之事,从而从内心发出会意的微笑。即使是想起悲伤之事,在这笑佛面前也会将悲伤抛置九霄云外了。

广东韶关南华寺的天王殿中,弥勒佛对着门席地而坐,手托土钵,肩搭布袋,佛像两侧的对联从旁观者的角度对弥勒佛进行了描绘,并询问其为什么总显得无忧无虑:“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擅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养;年年坐冷山门,接张迎李,总见它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而四川成都新都宝光寺的弥勒佛联?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鹗敲掷辗鸲耘怨壅叩奶嵛?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大肚弥勒佛手机壁纸)给予了回答,读之更显得别致有趣:“你眉头着什么急,但能守份安贫,便将得和气一团,常向众人开口笑;我肚皮像这样大,总不愁吃忧穿,只因可包罗万象,自然百事放心宽。”这一问一答,让人在读后也觉得好笑,但又感颇具哲理。上海宝山宝山净寺弥勒佛堂的对联更是褒中带贬,同样充满了哲理:“佛前都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不满腹欢喜;世间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四川成都文殊院天王殿中,弥勒佛两侧的对联对弥勒佛修成正果前后进行了概括:“大肚包罗,现前住位兜率主;微笑圆融,当来出世弥勒尊。”浙江宁波七塔禅寺的弥勒佛联则从不同角度概括了弥勒佛的一生功绩:“一生补处寄诸天,普现菩萨身,当年鹿野苑中,曾助迦文传密意;三界轮回仍故我,誓修唯识定,他日龙华会上,愿随无著觐慈颜。”浙江杭州千佛禅院的弥勒佛联则笑谈了弥勒佛的本领:“终日解其颐,笑世事纷纭,会无了局;经年袒乃腹,看胸怀洒落,却是上乘。”福建白云峰涌泉寺的弥勒佛联则进一步叙说了弥勒佛的特点:“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看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坦荡荡的布袋中,无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乐升平。”而此处的另一副弥勒佛联,仿佛是道出了弥勒佛心中的为难和不明:“手上只有一金元,你也求他也求,未知给谁是好;心中尚无半点事,朝来拜夕来拜,究竟为何理由。”

四川峨嵋山洪椿坪弥勒佛堂的对联看起来好像是弥勒佛的自白,而内涵却是在教诲人们如何待人:“处己何妨真面目;待人总要大肚皮。”而此处雷音寺弥勒佛堂的对联更显得匠心独具,读之则感到蕴含了做人的哲理: “投起针来,果能罗什译经寸金易化;吃了饭去,不学弥勒大肚滴水难消。”浙江奉化雪窦寺弥勒佛堂的对联,用写实的手法对弥勒佛进行了勾画,而仔细品之却也同样感到内中充满哲理:“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定之含笑,动之含笑,开颜含笑,相见有缘。”

云南丽江喜祗园的笑佛殿中也供奉有弥勒佛,其对联把游客到此的所见所闻进行了描述:“大肚皮,千人共见,何所有,何所不有;开口笑,几时休息,无一言,无一不言。”台湾台南开元寺联弥勒佛联表面上如实地介绍弥勒佛陀,但读之会感到此联对游客的内心变化也做了描述:“大肚能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浙江勤县天童寺联弥勒佛像两侧的对联则更加直白地写出了游客到此的见闻:“大肚能函,断却许多烦恼碍; 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湖南衡阳罗汉寺弥勒佛堂的对联与此大同小异:“大肚能容,问人间恩怨亲仇,个中藏有几许;开口便笑,笑世上悲欢离合,此处已无些须。”而湖南醴陵护国寺的弥勒佛联仿佛是弥勒佛对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香客做了声明,不要以为他从古到今什么都容、什么都笑,也有其不容之事、不笑之时,并向人们发出了一种善意的匡正警示:“大肚纵能容,也不容瘴气乌烟、贪赃枉法;慈颜常带笑,最可笑虚情假意、欺世盗名。”

通联:(450052)郑州市淮河路53号院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袁文良

电话:13598831881 E-mail:ywl728@sina.com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