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救援队真棒评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29:50 字数作文
篇一:《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堂实录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堂实录反思
1、知识目标: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通过资料搜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教学重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阅读资料一份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源源不断地给予我们丰富的资源。然而,一些无情的自然灾害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时时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地震便是危害性最强的一种。现在,就让我们借助一张张图片来走进地震现场:(课件播放地震组图)
师:此时此刻,受灾的国家,被废墟掩埋的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
师: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一支中国国际救援队走进位于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地震重灾区,去聆听一句赞叹:中国救援队,真棒! 师: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多么响亮的名字!
(课件展示4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飒爽英姿!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阅读、搜集,你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谁来简要的说一说。(生发言略)
师:是啊,多么年轻的队伍,多么令人称赞的业绩,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多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博得人们一次又一次衷心的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板书“真棒”)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目睹他们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3、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正音。
4、师: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再次带着词语,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尝试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来概括。
生:尝试概括课文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2003年5月21日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
三、了解地震带来的灾害。
1、教师以播报的形式,边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边朗读第二段。
师:目睹了这一幕幕,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地震真是太厉害了,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生:我在想那里的人们太可怜了,他们怎么生活呀!
生:我想说要是能预防地震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师:看,你们说的多好啊!那么,我们的国际救援队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
他们是怎么做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很棒呢?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多读读,再用心体会体会吧。
四、细读探究,交流悟情。
1、(尝试以记者的身份进行播报)
师:让我们也来当回记者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员到达阿尔及利亚地震现场去看看吧!谁来现场报道一下此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消息。
(指名“报道”,实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朗读)
2、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1)、速度快。
(2)、不顾危险,不怕困难
(3)工作细致
师:同学们知道抢险救灾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生有些为难,师提醒学生去看看可后的资料袋,生恍然大悟)
生:要快速投入。
师:对,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呀。
师:作为现场报道的记者,你从这些救援队员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救援队员的速度非常快。
师:请你说说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30人组成的救援队。
生2: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尔代斯。
生3: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一下飞机。。。。就。。。一下车,就。。。。) 指名读,齐读。
师: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是危险和灾难,为什么救援队员们的行动还这么快呢?从这几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这也可看出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小结板书:不怕困难,速度快。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接着谈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了什么?
生:我还从课文的这几句话体会出了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救援队员面临的困难很大。(生读句子:)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师:此时,你还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我从(散发的臭气,“叠饼状”,余震还在不断发生)感觉到危险可能随时再次发生。(课件出示句子)
师: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危险的情况,我们的救援队员并没退缩,他们紧接着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有的。。。。。有的。。。。。)
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心里怎么想?
生:我想救援队员们当时一定很着急,想尽快搜救。
生:我看出他们搜救时很仔细。
生:我体会到他们责任感很强。
让我们再细读这几句话,想想他们这样做时心里在想什么?
课件出示:(当。。。。当。。。。。)
生: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他们在想: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地搜救,不放过每个角落。
生: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他们可能在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全力以赴。
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力争能搜救出几个幸存者。
师:你们的想法真是深刻,我想这一定能代表救援队员此时的心声。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精彩瞬间吧!
(出示救援图片,感受救援的场面)
师:是啊,救援队员是多么的认真负责呀!作为现场记者,你还有哪些新的信息要报道?
生:观众朋友,你们知道吗?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课件出示这段话)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可亲可敬的队员说些什么?
生: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你们真是好样儿的!
生:救援队员们,你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你们真了不起!
生:我为你们自豪!
生1:你们是我们的骄傲,我们因你们而自豪!
生2:真棒!
生3:中国因你们而精彩。
生4:中国为你们而喝彩。
生5:我们将来也要像你们一样为国争光!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指读课题)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感受“搜索犬”的棒
师:真棒!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殊队员超强也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
1、请自由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生默读,划相关的句子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搜索犬“超强”的杰出表现?从它的身上体会到什么? 师:“超强”之所以能有这么超强的本领,与救援队平时对它严格的训练是分不开的。
3、课件出示搜索犬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特殊的队员吧!
五、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的喜悦吧!
大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难怪,阿尔及利亚人民这样说(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也难怪,联合国的官员这样评价(课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阿尔及利亚,并载誉归来,此后,多次参加国际
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请看——
实物投影出示搜集的关于救援队的其他感人事迹。
师:现在,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或想法,想对救援队员们说说吗?
(生发言略)
师总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的赞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课后反思: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认真、忘我的救援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之处:
一、创设了读书氛围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厚。《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3-4年级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训练的主要方式应是以读书为主,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容,教学中,学生先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又默读思考,细致领悟;接着略读,圈划出文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品读升情。并且创设记者这一身份去朗读,去感悟,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二、教给了读书方法
针对通讯报道的文体,结合略读课文的课型,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习得通讯的阅读方法,如默读使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事;建议学生默读,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鼓励学生跳读,快速搜集、处理信息。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遵循“习得方法”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多,放的少。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这是今后应该改进的。
篇二:《检阅》评课稿
《检阅》评课稿
听了夏老师的《检阅》一课收获很大。夏老师在上课时对教材的处理、情境的创设、师生互动等方面都有很多独到之处,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1、为了让学生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教师直奔主线,紧紧抓住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了整堂课。也可以说这两句话像一根线把课堂的几个环节串连在了一起。
2、为了让学生悟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教师善于推敲字词,揣摩人物心理。上课时,教师抓住了文中小朋友矛盾的心理,通过找词句、划词句、交流等方式来体会,谁都不愿意开口”(让学生体会到怕伤害博莱克),“终于有人开口了”(但也没有解决问题),“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在(这个鸦雀无声,表面看是一点声音也没有,但其实心里却在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让学生体会什么是棘手的事,再加上下面连续六个问号的句子,这静止的画面更是孩子们思想斗争的矛盾的焦点,思想的高潮。)通过这些词句的推敲,让学生体会到了一群集体荣誉感强、心地善良的孩子。
3、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写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达到情感的升华。
4、教师仪表端庄,美丽大方,声音甜美,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把学生心紧紧抓住,同时也把课堂衔接的紧凑,过度语恰到好处,水到渠成。对于学生的发言能及时评价鼓励。
不足之处,就是在富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博莱克的感受,这样能更好地理解文本,与产生共鸣。
篇三:评课稿
两位老师的共同之处:
1、教学设计重难点突出,目标落实比较到位
纵观这两堂课,不难发现,这两位老师在设计上都不谋而合地体现了“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自主读书活动中,通过捕捉信息的方式来感悟课文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体会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博大。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你认为最能表现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并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果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问题也请做上作上记号,等会儿提出来。”这是对“圈点批划”精读法的直白的演绎,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之中,自然读得有声有色。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非洲人民的友谊和帮助,感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博大与精深也就有了水到渠成般的顺畅,进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2、借助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验。
学生生活阅历少,存在许多认知上的空白,为此,教师十分重视借助媒体、资料等手段帮助学生体验。由于中国国际救援队这种组织离孩子们太远,他们无法体验他们工作的艰难和伟大,因此,首先借助图片资料让学生先了解这种工作的性质,然后再通过他们工作时的一些图片及当地受灾后的一些场面介绍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感受到了救援队的了不起。最后,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融入情境,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体验中感悟文本丰富的主题。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料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
率,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提高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节课给我一个很深的感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料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调动学生的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位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资料,通过有感染性的过度语言和激励性语言,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读中感悟情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同学们的朗读,投入了真情实感,大家能够融入了情境,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朗读中体验中感悟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细心、坚持、技术高、有责任心等品格。”整篇课文教学中,教师有激情,感染力强的语言,能够联系生活--------汶川大地震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并设计拓展,来深化情感,是一堂扎实、丰实、有效的语文课
培养了积累习惯
教育家叶老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而言,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语文中积累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和基础的奠定,须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点滴渗透。基于此,两位老师老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随时积累,使积累成为习惯。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本着“培养习惯”展开,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两位老师上的这节课是一节扎实、朴实、有实效的阅读课!
篇四:窦桂梅老师评课有感
寒假值班,去办公室取自己的听课记录时,无意中从自己的书桌上看到一摞书(可能是没有找到主人的学校赠书一股脑放我桌子上了)。一本本浏览了一下,发现了《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不知道谁订阅的这本窦桂梅老师关于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专著,翻看了几页,竟有些吸引我。之前尽管自己手中早有一本吴正宪老师的《打开数学的画卷——感受数学世界的人、文、情》,还是决定拿下。也许是有着书非借不读的心里吧,捧着窦老师的这本书,一看还就不可收拾了。
由于执教低年级,所以翻看目录时,我首先注意到窦老师关于低年级的评课,看到第6篇《必须不拘一格,灵活识字》、第14篇《字,必须好好写》,这两篇就《祖国在我心中》一课针对识字、写字教学环节窦老师给出了自己的意见,而且他们学校的低年级老师以“识字教学”为主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针对自己听的识字课,窦老师提出必须不拘一格,灵活识字。所谓的灵活,就是几种识字方法——韵语识字,集中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段学期有所侧重和区分,不要每个老师都千篇一律的进行一种方法的复制。教学需要大胆和创新。
这让我想到我和我身边的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老师,模式基本是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生字,根据一个生字引出一串形声或者形近字;学文过程中认识生字;课堂即将结束时学写一个或者两个生字。
通过自己上课和听课,总是感觉识字写字教学的环节不够扎实,有点走过场的味道。正如窦老师所言,千万不要把识字教学固定在一个模式上,一个步骤上,也要适当地运用其他方法,有些时候,注意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灵活运用,方能产生效率。
识字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出深刻的思考,每堂课中那种方法最有效,就采用那种方法。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和目标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必须牢记这一点。
其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评课观。
窦桂梅老师认为,“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纵观窦老师的评课,她都是这样“缺点不漏,优点说尽,方法给够”,给每一位被评课教师传递最真实的心声。
可是,反观许多的评课,很多的是流于形式,有的以表扬为主,有的被动发言,甚至有的是拿着放大镜找优点,却因为种种原因故意忽视不足。窦老师在评价老师的课时,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评课不是批评,更不是无谓的赞美,评课就是要发现课堂的问题,而且问题就是执教老师的朋友,问题是听课老师的朋友。评课的重要目的就是正视问题和发现不足,这才有助于教师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再次,窦老师说,“好课”是看不出“教”的痕迹的,看似师生随意聊天,可课堂上常常高潮迭起,悬念频生,教师引导学生探奇览胜,流程中往往是山重水复,别有洞天——而这些,其实就是教师经心备课的结果。
针对这一话题,在第9篇《一堂好课好在哪儿》中,窦老师例举了一位科学老师执教的课堂,从窦老师对这位科学老师的评课过程中,我在头脑中组合这位科学老师的备课过程:从生活入手,寻找自己需要的几种植物。整整用了一个中午的时间,找齐了自己课堂需要的“水葫芦”“水芙蓉”“铁黄冠”,课中,看似轻松与不轻松间,科学老师胸有成竹的和学生进行着对话,好多时候学生都要实验、讨论,这些环境的更替需要老师调节好学生的情绪,组织好秩序,这需要科学老师具备组织课堂的能力。为了一节科学课,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为了有效运用课堂生成,教师需要储备的东西太多了。由此,我想到了我,我又为自己的这堂
课储备了多少专业知识呢?
在这本书中,窦老师告诉了我,应当让课堂生活成为为未来储存幸福基金的事业。仅用这“借”书之香鞭策自己,阅读储备,达到:听课,听得出门道儿;评课,评得出名堂。
回
楼主(xuchangwei) 复
(0) 以前,对窦桂梅老师了解的并不多,只知道是小语界的一颗明星,清华附属学校的业务校长。寒假,买来窦老师的《听窦桂梅老师评课》,阅读一遍,深深叹服,不愧为“建国六十周年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于是,开始阅读第二遍,做了十一页的摘抄,总觉得没有做过摘抄的阅读是没有生命的阅读,当然,摘抄的,也是触到自己教育命脉上的语句。
这是窦老师作为校长期间,听课后的一些点评,每次听课,只抓一个方面,可能是教师课堂语言,可能是教学内容,可能是教学韵味,也许是教学的落脚点……从22篇文章中,我读出了一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唤醒教师专业尊严的窦老师,读出了一个持之以恒的窦老师。
窦老师是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教师。在听课中,她敏锐地发现授课教师三言两语的导课有了问题,提出老师要梳理孩子们的发言;她敏锐地发现教师的评价用语只是“好”“真好”“真棒”等笼统空洞的词语,提出教师要从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开始,自觉地“漂洗”教学中的杂质,每一处都力争显现出语文的真面目;她敏锐地发
现教师在课堂上缺少调控能力,建议教师必须让那些喜欢抢先的学生知道,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几十个小朋友;她敏锐地发现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是真正的对话;她大胆地对《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提出道德上的质疑……就这样,带着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窦老师走过了“课文-语文-课程”的历程,从“课堂里走出来一个教育家”。
不仅仅是自己在成长,窦老师更是个专业引领的导航者,她通过“共读、共评、共写”的方式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她眼里,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更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于是,她带领教师读书,听课,评课,写课。听课,要听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就这样,通过“共读、共评、共写”,她把教师的专业尊严唤醒。
为窦老师多年的坚守而感动。她带领语文教师团队,围绕主题教学理念,花费八年时间,研制出一套12册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这是“一群人向着共同的伟大的目标”“认认真真地做成的一件大事”。八年啊,如果是你我,我们能坚持吗?但,窦老师坚持了下来,她带领她的团队,用心规划,潜心研究,反复实践,披沙拣金,聚沙成塔,由一册到一套,由初稿到反复修改定稿,这其中,会有多少迷茫和波折,但,窦老师坚持了下来,感动,感动。
我近来读了《听窦桂梅老师讲课》《听窦桂梅老师评课》,让我受益匪浅。最大的感受就是畏惧,才知道自己对于语文的理解是如此肤浅,读了窦桂梅老师评课最大感受就是今后不敢评课了。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内容是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
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它还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
深有感触的是窦老师评英语课。英语的词汇教学,应该,也必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或者说难点。重点如何凸现,难点如何突破?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对于这些字母单词,主要以机械记忆为主。我很佩服学生,因为这些单词不似汉字有象形特点,一看也能读出个大概。学习一个字,再学习一个字,两个加起来,不但能读出来,还能知道大概的意思。而英语可不是这么回事。
因此,必须为英语词汇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怎么办?
也许就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要先读正确。那么,英语教师应从学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就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至于用什么方法我不是很清楚,但课堂上一定要“书声琅琅”。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一组组练读,一个个发音,直到把正确的声音完全“装”在耳朵里。这两节课,都有听录音,模仿发音的环节。这很好,但还不充分。那些英语水平好的学生,可能可以独立发音,并能读通句子,可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这样的能力,他们能把这堂课的单词学会就不错了。要知道,在我国的英语学习环境中,大多数学生很少有机会频繁、广泛地接触英语,因而,就不可能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那样自然地在生活中习得英语词汇。在课堂上,你必须强化“会认”、“会听”、“会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意识地花大力气培养学生学习新词汇和巩固旧词汇的能力,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英语发音的机会。
接着,就是要当堂落笔来写写。在两堂课上,我都没有看到学生动笔写单词(在我以前听到的英语课上也没看见过学生当堂写),教师都把写单词当作作业留给学生回家完成。那么,学生第一次下笔写单词,写得是否正确,写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这些,教师都没有在课堂上作示范或指导。
篇五:评课
课题《两只鸟蛋》 执教:邱彬彬
评课:邱丽春
教师方面:
1、执教的老师人小功夫大,能把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如:感情朗读的指导,教师能通过自己的引读,多次地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鸟妈妈的“焦急不安”。学生在读中不仅体会了课文中承载的情感,还在读中体会了“焦急不安”的意思。又如:老师让学生表演完“送鸟蛋”后,还能指导学生谈谈“你的动作为什么这么轻?”“你为什么快步走了几步?”“文中哪个词让你知道要轻放?”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感受语言,品味语言。
2、执教的老师驾驭课堂能力强,因此可以轻松地全程关注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当学生说出“捧”“取”“唱”的识记方法时,教师能及时、简明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你用了联系偏旁的识字方法”“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当学生说出“--------的鸟蛋”时,教师又及时地说“注意观察的孩子最棒了”??
学生方面:
1、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当老师第一次让学生读课文时,有的学生就主动地动起笔来,做读书标记。说明这个班级的学生初步形成了“动笔墨”的良好读书习惯。
2、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活而不乱”。
3、学生书写态度认真,当教师在指导、示范书写生字时,个别学生
还会跟着书空。
值得讨论的地方: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的导入是不是可以借学生已有经验切入。这样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在最后一个环节指导书写生字时,分前后两次展示了两个学生写的生字。是否可以用同一个学生写的字进行修改前和修改后的对比。
3、当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仿佛”一词用得妙时,有好几个学生的回答不尽人意,后来有个学生说:“小男孩好像听到了??”时,老师能否不那么着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而是好好地抓住学生比较能理解的“好像”联系品味,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让学生真正感受“仿佛”在这里的意思。
课题《两只鸟蛋》 执教:邱彬彬
评课:邓应钦
优点:
1、教师业务素质好,写了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教态亲切、自然,语言极富亲和力,较好地把握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多媒体的使用,较好地创设了课文的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参与度高,整体课堂比较活跃。
2、能紧扣低年级识字、写字的重点,特别是写字教学比较扎实。
3、突出了语文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语文味浓厚。如:
“——的鸟蛋”的练习,“仿佛”一词的理解,想象及说话能力的培养。
4、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通过教师的评价“注意观察的孩子特别棒”。再如,用叠词“小小”来形容鸟蛋,当学生说“圆圆”时,指出抓住事物的形状。“白白”抓住事物的颜色。
建议:
1、 字音的教学,教师的点评应紧扣“字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 让学生评价朗读,费时,无效。
3、 学生写字的评价,要强调必须写在田字格中间。
丁合英评课
首先感谢钱塘小学的两位年轻漂亮的老师为我们上了两堂生动的课,一个字说“棒”,两个字说“真棒”,三个字“太棒了”。体现在:1、两位虽然是年轻的教师,但是有很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2、教态亲切,非常有亲和力。3、课前准备得非常充分,创设的教学情境,令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4、两节课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意识,让学生触摸、耳听、嗅觉。
谈两点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第一节邱老师的课在拓展延伸时,能不能让学生的思维更广阔一些,不要只是限制于保护鸟类,还可以联系一下生活实际,关心爱护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第二节课的老师的课多注意一下学生的课堂反应。
课题《两只鸟蛋》
2009年3月16日 执教老师:邱彬彬
评课人:黄顺谋:
注重朗读训练,重视整体综合感知
在以前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这样的教学使语文教学情感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也坠失了??在这节课中,邱老师十分注重读的训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单单读课文就有十来次,而且还有两处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这么充分地读,学生在读中已有了整体感知,并在读中有了整体感悟,在读中也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感情的熏陶。
学员黄瑞英评议:
邱老师教学时能巧抓语言训练点,融三维目标为一体,字词句教学扎实有效,是一节富有创意的低年级语文课。在课文的解读中,邱老师能独具匠心,在轻松愉快的“开火车”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偏旁进行识记“捧”这个生字的字型,再通过做动作了解生字的字意,让学生在无痕的教学中扎实学习生字,习得方法。再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邱老师先让学生对比句子,发现“仿佛”这个词语,再通过对比句子,了解“仿佛”一词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说说小男孩仿佛看见了什么,仿佛在说些什么。在邱老师的组织下,学生的情感在升华,连原先想玩鸟的小淘气也加入了护鸟的行列。
一点建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文课堂应留足时间让学生潜心会文,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学员颜色艳评议:
邱老师的这节课能够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从字到词到句都能够着手指导他们从学到用,教给孩子们很好的读书方法。
建议:邱老师虽然注重引导学生读书,但是当问题提出时没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被忽略。而且整节课的容量较大,不能够让每位学生从这节课中得到人文性的教育,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年级下册《葡萄沟》评课
评课人:李祖发
优点:
1、本节课目标定位准确,课党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写字做到,一笔一画,朗读指导循循善诱,很注意学生的基础知的教学,学生的知识技能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很好升华。
3、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很到位,并能进行知识拓展。
建议:
让学生加强课堂教学的组织,让课教学纪律更好一点。
关于《葡萄沟》一课的简评
充分利用文本资源,扎实有效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本课的主要成功之处。黄老师善于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