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3:24:51 体裁作文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体裁作文

篇一:《论语》选段——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阅读下列两个论语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对上面两个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贫而乐,富而好礼”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境界更高。这种思想对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

B在第一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子贡能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孔子希望他认真学习《诗》,有问题就与老师探讨。注重《诗》的教化功能,这是孔子教育中的一个显着特点。

C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的吃穿而奔波的,吃粗粮,喝白开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D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不值得重视。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2、谈谈你对这两段所表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B

⒈文段体现了孔子将礼和义视为道德的高标。 ⒉、他希望人们能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的理想境界。

⒊他强调,只要符合道义,那么清苦的生活也是洋溢着快乐的。

⒋、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后世知识分子有深远的影响。

?

?

?

?

?复习时抓住孔孟的主要思想为突破口, 如,孔子的“仁”(最高道德标准: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礼”(行为准则:克己复礼)

“中庸”(处世原则: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执用两中)

“教育”(有志于学,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思想。

?孟子的“民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道”(以德行政者王)

“仁政”(养民\教民)

“性善”(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等思想,

体会深刻含义,学会比较,联系现实生活加以融会贯通。

篇二:尔雅中华诗词之美

1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 2

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 3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B)。

? A、《诗经》

? B、《大学》

? C、《礼记》

? D、《春秋》

4

《诗经》中祭祀歌颂祖先的歌诗是指(D)。

? A、国风

? B、雅

? C、正声

? D、颂

5

“诗言志”出自古书(C)。

? A、《诗经·毛诗序》

? B、《诗言志辨》

? C、《尚书》

? D、《论语》 1

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

2

《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D)。

? A、Book of Songs

? B、Book of Rites

? C、Book of Documents

? D、Book of Change

3

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D)。

? A、是一种微妙的文学体式

? B、产生背景是歌台舞榭

? C、是先有音乐然后按照乐调填写

? D、来源于现实生活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B)。

? A、雅乐

? B、清乐

? C、宴乐

? D、胡乐 5

“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

1

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C)。

? A、被人忽视,无人整理

? B、言辞低俗,错字百出

? C、当时传唱度低

? D、无人刊刻流传 2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 3

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

《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D)。 ? A、田园生活

? B、志向、理想

? C、山河美景

? D、美女、爱情 5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B)。 ? A、清乐

? B、雅乐

? C、胡乐

? D、法曲 1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王国维的观点是(D)。 ? A、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 B、能言诗之所不能言 ?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 D、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手把齐纨相诀绝”一句中“齐纨”是指(D)。 ? A、丝绸

? B、手绢

? C、簪子

? D、扇子 3

关于《花间集》,描述不准确的是(C)。 ? A、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词集 ? B、收录了18位花间词派诗人的作品 ? C、南唐词收录其中

? D、由后蜀人编辑 4

温庭筠被称为“花间鼻祖”。(√) 5

“花落春犹在”这句话出自俞平伯。(×) 1

“衣锦尚褧”出自古书(D)。

篇三:《论语》选读练习与答案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

一、 为政以德

1、子适卫,冉有仆(1)。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2〃7)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

3、孔子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你怎样理解孔子的“均无贫”?

二、克己复礼

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 1

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

孔子“正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

6、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2?8 )

请结合以上文字,说说孔子所说的孝与礼的关系,并作简要评价。

8、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和孔子原意有什么不同?

四、知其不可而为之

9、对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信念,不少隐者对孔子的行动持否定态度,连他的弟子也颇有微词。当他与弟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没有粮吃的时候,他曾经征求三位弟子对行道的意见和看法。子路持怀疑态度,认为孔子也许还没有达到仁、智,子贡肯定孔子之道极大,但因天下不能容,希望孔子修改一下。孔子为何坚持自己的信念?你怎么看孔子的这种行为?请简述之。(不超过100字)省考试院第一次例卷题

10、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2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

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8.7)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11、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8.6)

(1)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不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 (不超过15字)。

(2)上面文字反映了孔子怎样的主张和思想?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

五、仁者爱人

1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6)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

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1.7)

结合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的。

13、 ?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

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仲这个人物的?

3

(2)从孔子的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的含义是怎样的?

14、同是主张相爱,孔子的仁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墨子的兼爱则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的主张和孔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孟子说“墨子兼爱,是无父也”?

六、君子之风

15、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子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而后来的儒家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试结合实际,这三种主张作简要评论。

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结合这段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孔子表达了对君子的怎样的要求?

八、周而不比

4

17、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孔子和曾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的交友之道。

(1)孔子和曾子的交友之道有什么不同?

(2)你怎样评价他们的交友之道?

18、孔子说: “仁者爱人。”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请你从交友的角度,联系现实,谈你的理解。

19、在人与人的交往问题上,原始儒家追求友好交往和诚实交往的目标,但孔子同时又以“仁”为标准,不赞成同任何人进行交往。他反对把交往降为党派活动,除主张要“适中交往”外,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人之过也,各于其党。”(《里仁》)。可见,在交往问题上,孔子认为我们不可以放弃自己的意志和立场而依附于他人,甚至把交往蜕变为一种结党营私的活动。对孔子的这种交往观,你是怎么看待的?请结合现实进行分析。(不超过100字)

20、结合实际,说说你认为“周而不比”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十一、诲人不倦

21、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站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孔子的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如果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何回答?为什么?对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你有什么体会?

5

篇四:福师《古代汉语》作业

《古代汉语》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字,属于象形字的一组是( D )

A.即 B.上

C.江 D.齿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今义比古义范围窄的是( A )

A.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

B.苹蘩蕴藻之菜 .

C.东至于海,西至于河 .

D.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 .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不属于反义构词的是( B )

A.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间 ..

B.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

C.密子贱、漆雕开、公孙尼子之徒,亦论情性,与世子相出入 ..

D.动静以礼,则星辰顺序 ..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副词属于自谦的副词是( C )

A.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

B.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5、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是( A )

A.操吴戈兮被吴甲

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D.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

二、填空题目

1识声读的文字学著作。

2、许慎关于指事字的定义是。

3、古代动量表示法相对简单,一般不用词,直接把词放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或将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与现代汉语相同。

4、子曰:“,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亦哀之矣。

6、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7、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三、释词题

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实词的意义,说明下列加着重号虚词的词性和作用。

1、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 .

咻:喧哗,这里指打扰

2、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斵之 .

听:动词,顺,指随意

3、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 .

之:代词,复制前提的宾语"何古"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

笃: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

5、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

虞:料想。

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

抢:突过,撞上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

伏:因素、原因

8、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

咻:喧哗,这里指打扰

9、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

尤:明知道

10、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 .

桡:亦作“ 不挠 ”。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 ..

11、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 .

吓:发怒的叫声

四、翻译题

1、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知虑材性,固有以贤人矣。”

译:小人无不伸长了脖子踮起了脚跟而羡慕地说:"这些人的智慧、思虑、资质、本性,肯定有超过别人的地方啊。"

2、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译: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3、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

译:国内安定,与别的国家交恶,能得到多少?

4、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译:两国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谋求宽缓自己的百姓,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谅解。

5、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译:天下都明白美的事就是美的时候,美也就不美了。

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7、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译:大学开学的时候,穿着礼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

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谨慎进行学习教育,反复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斑白的人就不至于在道路上背物负重了。

9、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

译:子太叔执政,不忍心严厉而用宽和方法施政。

10、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译: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

1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

五、简答题

1、古代汉语介词的特点。

答:一、 语序上的特点——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通常同现代汉语一样放在介词的后面,但少数介词(主要是“以”)的宾语因表达的需要而放在介词的前面。

二、 省略问题——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不能省略,古代汉语中“以、为、与、从”等介词的宾语有时可以省略。

三、 语法功能——古代汉语由“因、为、与、从”等组成的介词结构一般做状语,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于”字组成的介宾结构除表“对于”、“关于”外,其余多作补语;“以”字介宾结构可作状语,也可作补语,这些,现代汉语一般都用状语来表述。

2、分析下列被动句式的格式。

(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2)楚遂消弱,为秦所轻。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志乎古,必遣乎今。

(6)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

答:(1)无形式标志的被动。

(2)"为??所??"的格式。

(3)谓语动词+"于"+行为主动者。

(4)"为"直接位于动词前,称谓表示被动的标志。

(5)用"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6)"被"位于动词前表示被动。

3、分析下列词类活用现象。

(1)庄公寤生,惊姜氏。

(2)素善留侯张良。

(3)范增数目项王。

(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答:(1)惊:使??受惊,使动用法。

(2)善:对??友善,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目:看,名词活用作动词。

4、分析下列句中介词“于”的用法。

(1)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2)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3)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4)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

(5)敏于事而慎于言。

答:(1)用于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2)引动动作的时间。

(3)引进比较的对象。

(4)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5)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

5、举例说明反切的注音原理

答:反切是两个汉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分反切上字,反切下字和被切字。黄侃在《音略》中云: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反切之理,上字定其声理,不论其为何韵,下字定其韵律,不论其为何声。”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是双声的关系,反切下字与被切字是叠韵的关系,且声调与被切字相同。反切的原理就是取反切上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和声调,即可拼出被切字的读音。

六、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时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史记·管晏列传》) 1、分析文中的介词和连词。

答:① 尝:曾经。

② 贾:做买卖。

③ 与:给。

④ 以:认为。

⑤时:时机。

⑥ 仕:做官。

⑦ 走:逃跑。

⑧ 召忽:人名。辅助公子纠,够兵败而死。

⑨ 幽囚:关在深牢中。

⑩ 知:了解

2、找出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答:①管仲既任政相齐 名作动,担任?相国 使动用法

②富国强兵 使动 : 使??富 使??强

3、翻译这段文字。

答: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居于上位者遵循礼法行事,则六亲自然和睦而关系稳固。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适民情。”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百姓所要求

篇五:2015年尔雅中华诗词之美.答案(叶嘉莹)

2. “诗言志”出自古书:【尚书】

3. 属于四书五经中“四书”的著作是:【大学】

4. 《诗经·十五国风》主要是当时民间的且大多是无名诗人的作品。:【对】 5. 关于词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来源于现实生活】

6. 古人所说的“志”,是泛指人内心的一切情志:【错】 7. 《尚书》在西方被翻译为:【

8. 中国南北朝时期民间的音乐称为:【清乐】

9. 诗是作者显意识的活动。【对】

10. “词”的本意是指配乐的歌词。【对】

11. 《花间集》中大部分的作品是描写【美女,爱情】

12. 宴乐的构成要素不包括【雅乐】

13. 关于市井俗曲,描述不正确的是【当时传唱度低】

14. 小词源于当时民间宴乐曲调的流行。【对】

15. 《花间集》是当时诗人文士所作配合宴乐而唱的歌词【对】 16. 晚唐五代时期,“山”可代表的事物不包括【发型】

17. “弄妆梳洗迟”中对“弄”解释正确的是【赏弄,观赏】 18. “衣锦尚褧”出自古书【诗经】

19. 《硕人》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对】

20. 《诗经》中描述最美的女人“庄姜夫人”的“庄”是指她的父姓。【错】21. 词被称为“小词”的原因是【不是言志,载道的】

22. 《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文人编著的【昭明文选】

24.

25.

26.

27.

28.

29.

30. 长门宫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冷宫”。【对】 温庭筠的《菩萨蛮》中只有两三首是写美女追求爱情的【错】 《史记》中“其志洁,故其称物芳”是司马迁对()的描述。【屈原】 词学家刘永济在晚年的号是【知秋翁】 对石声汉描述不准确的一项是【去世于文化大革命结束的那一年】 小词都是写的怨妇和思妇。【对】 《离骚》中“进不入以离尤兮”的“离”是指预见、遭遇。【对】 31. 《花间集》集中收录了晚唐至五代()位词人的作品。【18.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关于词的理解,错误的是【词本来是一个文学体式】 《花间集》中的作品并不都是由男性写作的。【错】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编成的词集是《花间集》。【对】 《菩萨蛮》,词牌名,又名【子夜歌】 韦庄共写了()首《菩萨蛮》。【5.0】 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的文人是【韦庄】 《花间集》中没有收录南唐词。【对】 南唐词的风格与《花间集》中词的风格相同。【错】 41.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这句话出自【礼记】 42.

43.

44. “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是对()作品的评价。【冯正中】 南唐作为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中主是指【李景】 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对】

46.

47.

48.

49.

50. 《鹊踏枝》词牌名,又名【黄金缕,卷珠帘,一箩金】 “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是()的词句【冯正中】 中国诗词中“一晌”的意思是指【长久,短暂,A和C】 冯正中的词表现的是官能的感觉。【错】 每一个牌调的平仄声调是不一样的【对】 51. 《摊破浣溪沙》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上片是【四句三平韵】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下列文人中不属于建安七子的是【曹丕】 关于词牌名“浣溪沙”,说法错误的是【只有仄声调】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传统的妇女注定了是思妇的命运。【对】 词句“小楼昨夜又东风”中“东风”呼应的是“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中的【春花】 评价李后主之词是“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大家是【王国维】 苏轼的号是【苏东坡】 《虞美人》整首词前六句两两对比,永恒与无常的对比。【对】 李后主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是有心而为之【错】 61. 被界定为导示未来的词论著作是【人间词话】 62.

63.

64.

65.

66. 《向晚二首》写于()年。【1978】 对李霁野先生描述不正确的是【江苏人】 《向晚二首》中“向晚幽林独自寻”中用“寻”字而不用“行”字是为了押韵。【错】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句诗出自《隋宫》。【对】 王国维的文学评论受哲学家()的影响。【叔本华,康德】

68.

69.

70. 在王国维18岁时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马关条约】 《静庵文集》中大部分是考证的【对】 叔本华认为人生就是大欲。【对】 71. “上不似诗,下不类曲”出自()之评论。【李笠翁】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明清时期的代表是【戏曲小说】 王国维认为“写境”是()派【写实】 王国维认为词有了境界,词的格调自然会提高。【对】 文学作品中所造的意境,一定要合乎自然。【对】 最早的词学来源于【宋人笔记】 关于黄山谷的介绍,不正确的是【与苏澈并称“苏黄”】 佛教中认为人有“六根”,包括【身意】 诗词中的境界是依靠外在景物来表现的。【错】 《词选序》的作者是【张惠言】

81. 清代王鹏运所带领的词派是【临桂词派】 82.

83.

84.

85.

86.

87.

8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张惠言所指与“小词”大概相近的是【乐府之音】 小词的妙处是在于它有一种超乎外表语言文字所写的情事以外的意思【对】 《离骚》诗句“众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指【才德美好的贤士】 曹丕写过的文学专论有【典论.论文】 王国维的“三境界”说,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认为五代、北宋的词之所以独绝是因为当时的词中有一定境界。【对】 中国旧诗只是指传统的五七言绝句诗。【错】

90.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著于()年。【1908~1910】 91. 关于燕乐,说法不正确的是【是宋代以来的一种新兴音乐】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王国维认为词可以表达出诗所不能表达出来的一种意念。【对】 《花间集》问世于西元九百四十年。【对】 “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出自【人间词话】 关于秦观,说法不正确的是【别号太虚居士】 《东轩笔记》是由()所作。【魏泰】 《东轩笔记》是由()所作。【对】 诗与词的区别是:词之言长,诗之境阔。【对】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为()美志不遂而叹息也。【应玚】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天净沙】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写得女子是【杨贵妃】 欧阳修的《蝶恋花》被收录在《花间集》中【错】 词可以给读者带来丰富的想象。【对】 “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出自【文赋】 “生而愿为之有家,良人者,所以望以终身者也”指的是【女子】 中国古代男子的“三不朽”不包括【立志】 “为政必先放郑声”中“放”指放逐【是】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出自司马迁之口。【对】 王国维说南唐后主的词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错】 王国维认为最早将词诗化的文人是【李煜】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