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好心办坏事高中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3:15:27 初中作文
好心办坏事高中作文初中作文

篇一:好心办坏事的例子

好心办坏事

“你每天作业都要我亲自盯着你才能交啊?你想不想交作业?如果不想交,就不要交了。我们班30个人每天只要收29本作业就行了!??班上的活动你也不愿意参加,你是不是我们班的一员啊!??你是劳动委员,根本不关心班级卫生,你还有没有集体观念啊?!你想不想在这个班学习啊???”

这段严厉的话语是小超妈妈用手机录下的,在安静的校长办公室里回放听的格外清晰和刺耳。

小超是初一的孩子,成绩不错,在班上前三名,一直是同学老师们眼中的优秀学生,可是不知发生了什么,令小伟妈妈十分生气。这是她今天特地到我办公室放给校长听的录音。手机里的录音是班主任秦老师的声音,那天她请小超妈妈来学校,反映小超近期时常不交作业的问题,说着说着,秦老师的语气越来越重,小超妈妈听的很不舒服,就拿手机录下了这段声音。小超妈妈把这段录音在家给家人都听了,引起家人的强烈不满。我们来回放一下录音中呈现给我们的画面:

1、小超妈妈走进办公室,跟老师打了招呼:“秦老师,你好,你请我来有什么事情吗?” 见到家长,秦老师立刻把小超喊到办公室,对小超开始了教育??(此刻,小超妈妈还一直站在旁边,老师没有请家长坐下,妈妈还没了解到什么情况,就开始听老师教育孩子,不满情绪开始流露,立刻用手机录音了。)

2、秦老师本着“响鼓也要重锤敲”的理念,认为越是成绩好的孩子越是要严格要求,不能容忍这样的好学生不做作业的事情发生。对小超的每一句话批评都是负向信息的传达。

3、在录音中还夹杂着另外一个老师与学生交谈的声音,小超妈妈说:“当着我家长的面,老师都可以这样批评我的孩子,那我要不在现场,老师还不知道对我孩子怎么样呢!现在我孩子逆反情绪严重,都是因为老师的态度问题!”

一段录音回放让我们警醒,在我们只顾着自己说的痛快的时候,若静下来以一个妈妈的身份再听听自己的讲话时,你会有另外一种感受:这是我的声音吗?语气那么强硬,但却没有走进对方的心灵呢?

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来看这个事件,能透过看似简答的表面,看到问题的端倪。积极心理学家用频次统计的方式,把老师在课堂上包括语言词汇在内的所有行为统计起来,分为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两种,来研究教师自身的心理资本水平。研究发现,自信、乐观并且具有积极情绪的老师积极词汇更多。在学生的心理发育和成长中,家长老师和孩子互动最多,互动中的词汇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是什么决定了老师的词汇和行为?老师自身的心理资本水平。社会上的人大多都认为学生需要帮助,其实,老师更需要关怀。老师自身的幸福决定了和孩子的互动,而提升老师的幸福感,就必须要提升老师的心理资本水平。如果故事中的秦老师具有良好的心理资本水平,她就能在平复自己情绪的前提下,选择更恰当,更理性的方式跟学生和家长交流,将整个教育过程在孩子、家长、教师都舒服的状态下,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首先,她应当会多鼓励,多积极正向地肯定。

试想一下:秦老师见到小超妈妈时,先客气的请家长坐下,泡杯水,“辛苦您了,这么远耽误您时间,让您亲自来学校,很感谢!”家长被尊重的感觉是很好的。

老师在找孩子来谈话之前,先要明确向家长表达本次约谈的目的:“小超妈妈,您的孩子是我们班的优秀学生,我一直很看好他!最近有退步现象,主要表现在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您对此是否了解??”

请来小超,秦老师可以说:“小超,你不是一直想争取班级第一名吗!我也很喜欢你,你看看最近有哪些地方会影响你的进步?你自己心里清楚吗?今天,我们和妈妈一起来帮助你找到影响你进步的地方,我们努力来改正它,好吗???”

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都是批评式教育,害怕夸奖之后孩子会骄傲,家中如此,学校中更是。

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等就用实验证明了正向强化的巨大作用,受过专业训练的老师也深知其中道理。之所以在操作过程中如此困难,关键在于,一个真正喜欢自己,足够自信的老师才能时时关注到学生的优点,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喜欢,这就是心理资本的巨大价值所在。

其次,她就可以更多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交流中教师要清晰的告诉家长,我很为你的孩子着急、担心,我希望能帮助你们,同时,跟家长一起努力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这样,就能让家长觉得老师是真心的在为家长分忧。如本文开头的一段谈话基本都是你向信息,你想不想交作业啊?你想不想学习啊?你想不想在这个班?你这是怎么搞的??你向信息多含有指责、批评、质疑的情绪,不易拉近谈话双方的距离老师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其实就等于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孩子听进去的是老师对自己的不满,不喜欢自己,家长听出的是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指责,孩子在学校受了巨大的委屈??

原本良好的初衷,就在这种误解的过程中百口莫辩。

第三,她可以允许更平等的交流。一个有良好心理资本的教师不会带着情绪和家长说话。不论孩子令你多失望、多生气、多担心,他毕竟是孩子,他的成长就是经历累计,甚至是错误累计才达成的;因为年轻,因为不懂事,才会犯错误,才会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教育。因此将孩子犯错误看成一件天大的事情,是没有必要的,有问题才有机会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会成长。

千百年来,教师在人群中都是高人一等的,为人师表,是在任何地方都坐在上首的尊贵待遇。然而,素质教育来了,西方平等的教育方式的冲击来了,我们开始要求教师走下讲台,要求平等的课堂,平等的师生沟通。却忘了,走下了讲台,教师心中本身的清高如何?教师在人群中的地位又当如何维持?

这个看似教育策略和教育方式的问题,其实更是一个心理问题。教师本身的自信,本身对于自己职业的崇高敬意足够坚定,才能支持他大胆地走下讲台,大胆地去尝试用平等的方式与学生沟通,甚至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不足,自己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因为,无论如何,他心中的三尺讲台都在,都倾注着他作为教师的自豪感、幸福感。本文开头的故事远还未结束??

篇二:好心办坏事

好心办坏事

我们家有一个漂亮的鱼盆,是瓷的,外面是黑色的,里面是天青色的,盆底画着几朵盛开的莲花和几片荷叶。爸爸、妈妈很喜欢这个鱼盆,一有时间就用布去擦拭,把它擦得亮晶晶的。他们买了三条有大大尾巴和大大眼睛的红色金鱼放在里面,随着金鱼的游动,里面的莲花和荷叶就像活的一样随着水波飘荡,真是太美了。可就是这么好的东西,确被我的一次“好心”给打碎了。

这要从我小学二年级暑假的一天说起,那天,快中午了,姥姥在厨房做饭,我写完了暑假作业,忽然想起,老师的暑假作业里面还有每天帮父母做家务的任务,那我今天做点什么哪?我这屋看看,那屋转转,一眼看到了那个鱼盆。我想起来,爸爸每周六都会为金鱼换一次水,明天就是星期六了,不如帮爸爸给金鱼换换水,明天爸爸就可以歇歇啦,爸爸回

家看到了一定很高兴。

说干就干,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先拿来一个小塑料盆和一个小鱼抄子,然后把鱼抄子放进鱼盆里,金鱼见了鱼抄子拼命地游,我迎着鱼头抄去,鱼一转身躲开了,我没有灰心,一次、两次、三次……三条金鱼终于被我捞进小塑料盆里了,我擦了擦头上的汗,开心地笑了。剩下就该换水了,我看了看鱼盆,憋住一口气,双手抓着鱼盆的边,缓缓地把它抬起来,还真是有点重,我的脸憋得通红,腿也开始打晃,一步、两步、手上一滑,脚下

好心办坏事高中作文

一软,“砰”的一声,鱼盆掉到了地上,摔碎了,水洒了一地,我也坐到了地上。

“怎么了?”姥姥听到声音急忙跑出厨房,“你这是干什么呀!”姥姥一边问一边把我抱起来。我当时心里又害怕又委屈,害怕是因为我打坏了爸爸、妈妈最喜欢的鱼盆,委屈是因为我是真心想帮爸爸做点事情。“我……我是想帮爸爸给金鱼换水!”我带着哭腔说。“这么沉的盆,你哪里搬的

动呀!你不会等爸爸回来换呀!”姥姥埋怨地说。“我是在完成暑假做家务的作业呀!”我大声嚷着。“哎呦,错怪我们宝宝了!”姥姥一听,笑了!“可是做家务也要量力而行呀!老师让你们做家务,是让你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呀!”姥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到。我擦了擦眼角的泪水,重重地点了点头。

看着地上破碎的鱼盆我后悔极了,这么漂亮的鱼盆就因为我的“好心”而毁掉了,要是我做事情前能多想一想,或者把金鱼捞出来后请姥姥帮忙倒水,那么这件事就不会发生。通过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只凭热情,必须具备会做事、做好事的能力,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寻求帮助。就像我们学习一样,不是说有学习的热情就能学好,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技巧、方法,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请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有所成,长大了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篇三:好心办坏事

龙里县第三小学《自然之道》教学反思

教师:罗明佩

《自然之道》是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同时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冲突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本能的秘密。是一篇叙事性哲理故事。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要从事件中感悟其道理就是一件不易的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现对自己本课教学设计评析如下:

一、把握了文章的主线,抓住文章的核心问题开展教学。

在众多的教学案例中,教者大多是以事情的发展顺序(即起因、经过、结果)的方式来呈现教学。我也曾以此为教路指导过学生亲触文本。但学生对此学习思路不是很清晰,大多是由教师牵着走,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习的主动性难以发挥,对文本所呈现的自然之象难以形成链条。因此,此次的教学,我从单元主体(感悟自然)入手,引领学生去探寻自然之道,形成了两条教学主线:一是了解自然(幼龟的生活规律);二是探寻自然之道(人类是如何违背规律,也就是自然之道)。

教学经线:围绕着“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一中心句,从“愚在哪里”,“蠢在哪里”,“痛在哪里”,“悔在哪里”,“悟在哪里”这几个版块进行教学。

教学纬线:以绿龟的命运为主线索,紧紧联系“我和同伴”及“向导”各自思想感情的变化:“我和同伴”因好心而焦急进而发展到震惊与后悔;“向导”由心平气和进而发展到发出十分难过的悲叹。

因此在复习完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我让学生通读课文,然后找出这件愚不可及的事到底是什么事,抓“愚不可及的蠢事”,以“蠢,蠢事,愚不可及的蠢事”为主线感悟情与理的冲突,以达到对自然之道不仅要认识,而且要遵循的这种想法。

二、以读引读,拓展文本的外延。

语文的学习不能单纯以课本为本,应该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由一篇读多篇。因此在这课第一课时的学习之后,我就鼓励学生拓展阅读,即“以读引读”。所谓“以读引读”,就是以课内阅读带动引导课外阅读,以已读的内容带动引导对未读的内容的阅读,从而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把学生引进书的海洋。除了开展大量阅读之外,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学习“自然之道”这篇课文,学生从课外阅读了大量的关于自然的文章,充分明白了自然的规律是不能违背的。这不是光一节课的学习所能习得的。

当然,在这一节课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之前缺乏良好的铺垫。有一些过渡也不够自然。同时在幻灯片的设计上要注意链接时。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一节课,就要不断地对自己教学设计进行“精雕细刻”,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再加工”、“再创造”。而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我将在教学实践中努力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篇四:作文立意

2014年高考作文立意角度的深度解读。

对材料中元素和事件的解读是立意的基础。“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 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正确审读材料,分解材料中诸要素的关系,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或中心语句是作文立意的关键。

1.从抓关键句入手,寻找突破角度。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 有时会在材料中设计关键词语, 抓住这些关键词,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从今年的作文材料看, 关键词有 “规则”、“抱住转身”、“双双通过”、“有争议”, 这些关键词构成了材料的主体, 也暗含了立意的角度。

“规则”---“规则是用来遵守的,竞技比赛如此,社会生活亦是如此”,“没有规矩, 不能成方圆”。

“抱住转身”---“要在竞争中坚持合作”、“要理性竞争”、“不能钻制度(规则)的漏洞”、“巧妙利用规则”、“规则就是用来挑战的”、“打破规则才能创造奇迹”、“有突破才能有创新”。

“双双通过”---“合作才能双赢”、“违背规则是对他人的不公平”。

“有争议”---“违背规则不可取”、“不能纵容违规者”。

2、从分析材料关涉的对象入手,选择不同的角度。

给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是“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可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就意味着一则材料可写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那么, 根据材料所提供的对象就可有多种立意。 有的作文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 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作文材料涉及到 “两个学生”、 裁判这两个明示的对象,这些对象都可涉及立意角度。 “两个学生”---“突破规则,勇于创新”、“合作才能双赢”、“不能破坏‘游戏’规则”。

“裁判”---“要秉持公正”、“规则面前无例外”、“要鼓励创新者”。

3、从辨明关系入手,选择具有思辨性的角度。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主次关系、取舍关系和条件关系等。辨明这些关系, 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中设计的关系有 “竞争与合作”、“合作与共赢”、“规矩与破坏规矩”、“遵守规则与大胆突破”、“创新与守旧”、“因循与变通”等多重关系,而这些关系都可作为立意角度。

上面的几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从宽泛意义上讲, 上述立意均属于“符合题意”的立意角度,但因为每个省区确定标准时,宽与严的把控并不一致, 如在某省的一类立意在另一省极有可能判为二类立意甚至偏离题意。 具体评判时, 还需按照本省的评分标准评判。

立意的角度多了, 在确定观点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材料, 既要考虑最佳角度, 也要考虑最适合自己展开的角度。 这里会有一个问题:选择最佳角度如“既要竞争又要合作”、“在合作中取得双赢”、“不应破坏游戏规则” 等,容易流于俗套, 特别是写常规的议论文,也许只能得一个“平安分”(42-45分)。所以,在比较多个角度确定好最佳立意的前提下,考生也可大胆抛弃第一感受,(因为大家的第一感受往往都是相同的)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自己的文章才能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并且从阅卷老师的角度看, 每天要改上百篇文章, 如果能让他们眼前一亮, 往往就能获得较高的印象分,在同类文中脱颖而出。

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在审题立意时,必须高度关注:

1、 这是一个“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有比赛的既定“规则”,当然也有与

此相呼应的“习惯”做法;

2、“不过”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关联词,与既定“规则”、“习惯”做法截然不同的是:“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

3、这种“新情况”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并且“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立意点拨】

第一、二两个关键点密切相关,应从矛盾的对立统一这个角度,将两者联系起来去分析。关注第一、二两点的意义在于:

(1)比赛是有规则的游戏,很显然,游戏规则的权威性必须维护。据此立意,除了上文提到的“不能突破规则,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要维护规则、规章制度的权威性等等”之外,还可以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从近两年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到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提高考场作文的深刻性和创新性。

(2)与“传统”“规则”“习惯”相对应的应该是“创新”“突破”和“发展”,很显然,这也是题目中的应有之意! 从这个角度去立意,除了上文提到的“可以突破规则,有破才能有立,要敢于打破陈规,勇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和发展等等”之外,也还可以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从近两年来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政外交等方面做出的种种努力及其显著成效这个角度延伸扩展开去,纵向开拓只有坚持创新,不断深化改革,时代才会发展,社会才能进步和化敌为友,变利益竞争对手为战略合作伙伴,加强合作交流,互利共赢发展等方面的深刻立意。

关注第三点的意义在于:

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三种人在当场展开的激烈争论,至少包含四种情况:观众与观众之间,运动员与运动员之间,裁判与裁判之间,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之间(这是一个歧义短语,其实应有多种理解!——笔者注)。

很显然,人物的身份不一样,所站的立场、角度不一样,看问题的视角和争论的焦点当然也不一样!

从观众的角度而言,这样做当然可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以人为本,合作共赢,创新发展,虽然坏了规矩,但收获多多,启示多多,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从运动员的立场来看,不要忘了这是一个“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是“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的!如果所有的运动员都像他们这样做了,那么这个比赛项目还有什么意义?比赛的胜负结果还怎么确定?团队的凝聚力、集体的荣誉感还怎么体现?从何谈起?进一步说,推而广之,人类社会所有有组织、有规则的行为、活动,若都像他们这样,无视规则,为所欲为,那么这个世界岂不乱了套?——由此而言,没有规则、无视规则的比赛是要不得的;没有了规则,一切都将陷入盲目、无序、混乱的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状态!可见规则的重要性!一切都必须由一定的规则来统帅!

从裁判员的角度来说,他们是规则的维护者,争论的焦点自然应该集中在该不该维护比赛规则的权威性上。这一层的立意上文已经述及,不再赘述。

总而言之,课标Ⅰ卷的作文题给考生提供了极其宽松的发挥空间,考生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立意,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最好是能够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热点,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就一定能写出一篇较为精彩的考场作文!

相比较而言,课标Ⅱ卷的作文题,在审题立意的难度上就小得多了。因为它的指向性相对单一。如果和Ⅰ卷联系比较的话,共同的一面,都是要积极维护规则、规矩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因为课标Ⅱ卷在作文题里已经明确告诉考生:如果无视相关警示——也就是规则、规矩的话,将依法惩处!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乏好心办坏事,从好的动机出发,结果将事情搞得一团糟的实例。从这种意义上说,本人相对倾向于课标Ⅰ卷作文题的一类立意,应该是维护规则的权威性!因为课标Ⅰ卷和Ⅱ卷,无论是试卷结构、试卷内容、题型、难度系数和区分度等等各项指标,都大体相仿!那么这两套题的命题人的命题意图也应该是一致的。至于有专家这两天在网上提到的命题人缺乏生活常识、出题人的水平本身就有问题等等,愚以为有点王顾左右而言他,偷换概念,吹毛求疵,信口开河甚至是信口雌黄的意味了。

【一点感悟】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提出的著名观点。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历年来的高考全国卷作文命题,几乎无一例外,都要拿当年的社会热点说事:要么直击社会热点(如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大国崛起),要么暗扣社会热点(如2012年的油漆工补船暗扣当年的小悦悦事件;2013年的玉石切割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暗扣当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换届,如何应对中国业已进入改革开放深水区的诸多难题等等)。鉴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在临场指导学生高考作文时,一定要有社会热点意识。即使命题与社会热点无关,教育学生在行文过程中使用论据时,也应该有使用社会热点等鲜活素材的意识。只有这样,高考考场作文才能尽可能迎合命题人的意图,合乎改卷老师的胃口,进而为自己的考场作文赢得高分。这是因为,作为21世纪的高中生,即将进入大学深造的高考考生,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敏锐的眼光,独到的思维,使自己的作文既具有扎实的基础功底,又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做到既深刻,又丰富,既有文采,又有创新!

篇五:2013高考语文 善意办坏事放生还是杀生等作文素材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善意办坏事:放生还是杀生?等

善意办坏事:放生还是杀生?

9月1日,北京什刹海公园水面上漂浮起大量的死鱼,据调查,这些死鱼多数来源于市民放生。鱼儿水土不服大量死亡,引发市民对“放生而不杀生”的思考。在太原的汾河湿地公园,每年也会有几次这样的“死鱼事件”发生。放生本是善举,但缺乏专业知识的市民盲目放生,却给鱼儿们带来了灾难,并且还会因生物入侵而引发公园的物种灾害。

小杂评 凡是养过金鱼的人都知道,刚买回来的金鱼不能马上放入鱼缸,一定要装在原来的袋子里再浸泡入鱼缸,这样做是为了让金鱼适应新环境,降低死亡率,也体现了养鱼人的细心、爱心和善意。有时,如果仅凭善意出发,也可能好心办坏事。

话题拓展

尊重规律、善意、后果

美国人:制造全球固体垃圾的“罪魁祸首”

众所周知,美国人消耗自然资源的能力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一个出生在美国的人,一生制造的垃圾对生态破坏的力度是巴西人的13倍,平均每个美国人消耗的资源等于35个印度人的总和,其一生消费的物品和服务,更是相当于中国人的53倍。

1900年到1989年期问,美国人口增长了3倍,但是其对原材料的消费却增长了17倍。美国人只占世界人口的5%,但是却消费了世界1/3的纸、1/4的石油、23%的煤炭、27%的铝、19%的铜,而发展中国家的拥有量则远落后于美国。

美国人对消费品的需求也位居世界前列,超过了其他发达国家,因此也制造了全球半数的固体垃圾。美国人对私人汽车的热爱也是他们排名如此高的重要原因。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年度绿色指数调查发现,美国人最不爱公共交通,大约只有7%的美国人日常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小杂评

每一年的气候大会上,美国人似乎对自己给环境施加的影响最不在意,而对其他国家,更容易产生因破坏环境而导致的负罪感。所谓发达国家,并不仅仅是指物质的发达,对世界的责任感,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的更重要指标。

话题拓展

责任感、担当、无节制

考拉之危

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学家担心,城市发展会危害到考拉的生存。目前,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考拉已经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澳大利亚几家领先的兽医和野生动物组织都认为,澳大利亚东海岸的高楼大厦发展项目正令考拉的数量锐减。由于考拉被迫迁离它们的自然栖息地,而常常被狗袭击或遭到车撞。

2012年,超过200只考拉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5年前这一数字只有25只。受伤考拉的大幅增多令人感到担忧。考拉生态学家菲利普斯更表示,昆州东南部的高楼大厦发展计划令人忧虑,一旦此计划落成,该地区的树木将被砍伐得一棵不剩,考拉将无以为家。

小杂评

人类热衷于圈地建楼,为自己打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却不知道,地球需要和谐,物种生存理应相互留下生存空间。考拉之危让我们警惕:当我们以为自己占领地球的时候,地球是否也会反过来吞噬我们?

话题拓展

生存的权利、留白、换位思考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