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菜根谭》有感600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55:17 体裁作文
篇一: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它讲述了作者对人生的的领悟,是一种以人生经验的沉淀和累积,有超脱、有感慨、有体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菜根谭》的智慧始于它的名。古人云:“谭者,谈也,性定根香。” 而菜根二字意谓“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其蕴含之意大致有三:其一就是努力培养处世之根。蔬菜是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东西,是营养丰富的佐餐佳品。菜或甘甜美味,或清香爽口,或又辛又辣,皆是由根而生。所有种菜人都知道,种菜之时重点必放菜根之上。人生在世,处世为人,也应厚培其根,这根就是对人生真谛的探求和理解。其二不可轻视菜根。同菜叶、菜茎相比,菜根多被人们所遗弃,有很多人认为,处世的道理就如同菜根,根本不值得重视。作者洪应明却认为处世之道不能等闲视之。其三菜根自有菜根的妙处。根与菜比,难以相提并论,但窘困之人常把菜根当作蔬菜食用。只要不奢望太高,贪欲太多,莱根吃起来也是很香,并别有风味。或许洪应明就是嚼着菜根谈“菜根”,他希望人们品读《菜根谭》时,就像咀嚼菜根,并能从中品味出一些为人处世的滋味来。正所谓花香可以用鼻来品味,果香可以用舌来品味,而根香却需要用一颗智慧的心灵来品味。
初读此书,脑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语文课中的《论语》,虽不可与之相媲美,但《菜根谭》同样以篇篇简短的语言,为我们呈现了应该怎样修身养性,如何为人处世,语淡味长,叹乃奇书经典之作!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与一位智者、一位挚友交谈,在他那双洞悉人世的慧眼的凝望中,在他那沉甸甸又带着暖意的警策下,你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在生活节奏高频率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奔波忙碌的同时,根本无暇停下来省视内心。每日忙于工作,忙于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失败、挫折,遇到各种困惑和心结,《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这本书在我看来,虽不至于说是旷世奇书,但也足以流传万世了,世间万物都不是绝对的,好与不好都是并存的,就看你怎么对待,像书籍这类东西,是由读者的境界,思想决定的,一本佛经,在恶人眼中也许是狗屁不通。一本烂文,在学者眼中也许会有可借鉴之处。我们读书也是一样。每一位学者必是阅百家之言,博采众长以补己之短,见诸之短以为己鉴。《菜根谭》作为一本国学类的一本古书,亦不能免俗,其间必有一些所谓的“糟粕思想”。但这是由于时代发展进步所出现的文化异同,那一本古书都不能避免,就算是《论语》,里面也不乏有“女子与小人难养”的落后言论。这只是时代所决定的,但是如
果抛却这些,本书所带来道理尤其是几千字所能表达出来的,需用一生的时间来慢慢体悟。
《菜根谭》是一位悟透了人生的隐士,融释、道、儒于一身,别具慧眼,将自己的人生奥妙和盘托出的结晶。我觉得《菜根谭》思人间事,是一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书。商界巨子们喜欢读《菜根谭》,因为他们认为《菜根谭》是一部奇书,是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僧侣们喜欢读《菜根谭》,是因为其博大、宽容、善良。我也喜欢读《菜根谭》,因为我觉得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我觉得《菜根谭》是一本修身养德、为人处世的好书。读起来感觉内心很平和的,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段段朴素无华的语言,感觉就像在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让
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益:哦,原来有些事情还可以这样处理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这三十二个字就是《菜根谭》的开场白。作者洪应明先生在书里阐明“性定菜根香”的真义,因为万味皆由根处发,“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说到人的欲望,大到可以吞噬宇宙,没有几个人能满足于一碟菜根。还记得在孔子的七十二个弟子里,颜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赞美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颜回过着粗茶淡饭的清苦生活,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但他却能自得其乐,丝毫不受外界的物
欲困扰,所以被后人称为“亚圣”。“君子忧道不忧贫”,“一箪食,一瓢饮”这些古老朴素的道理,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境界,描绘了多么平淡的幸福画面。
现代社会里,恰恰相反,到处充斥着欲望和诱惑,我们的选择多了,却很少能选择明智的。正如当我们习惯了吃、喝各种气味浓烈的东西之后,已经完全丧失了欣赏凉水、清茶、淡饭的能力;当我们习惯了宝马香车之后,却浪费了上帝给我们用来脚踏实地走路的双腿;当我们习惯了阿谀奉承之后,却忘了耳朵的功能是用来过滤留不住的风声的;当我们习惯了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之后,却忽略了天空是蓝色的,草儿是绿色的。太多太多的习惯,太多太多对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也许若干年之后,回想自己的一生,早没了绿色的草,蓝色的天空,清净的耳根,甜美的味觉,灵活的双腿。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一声叹息吧。
看完这本书,心情顿时感觉明亮了很多,书上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方法,成功的心态等等,给我很多很多的启示.
处世之味
很多人都说:“90后的年轻人总是装成熟。”我是一个90后的学生,对于这句话的体会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学甚至在父母,老师的面前总有一种要表现的很有能力处理事情的样子,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装成熟”吧。很多次的经历后,我也就渐渐的明白,其实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积极的表现成熟的同时,却毫无保留的表现出了自己的无知,自己的“涉世浅”的特点。“与其练达,不若
普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着实让我对以前的种种想法,表现感到无比的羞愧,对于朋友,亲人的宽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见识广,老成练达在处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确很有用处,但是也常常令人圆于世故,掩没了率真的天性,会让自己获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别人的信任。这其中所渗透的处世智慧因该是一种糊涂处世的智慧。“糊涂处世”并非真的糊涂,而是懂得谦虚,圆融,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保持沉默和敢于自我批评。
常言道,人生不顺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还在人群中活动,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与各种各样的烦心之事搅和在一起。毕竟“人情反复,世路崎岖”,然而,最重要的是“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的去处,须知让三分之功”。这是一种谦让圆润的生活之法,世道人情变幻莫测,给人留点余地,做事留点分寸,也是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也就是说,对待别人的过错,不需要过于较真。由此可以看出,此种处世之法仍旧融纳了“糊涂处世”的智慧。对人糊涂,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修身之法,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在禅学里也有,“念正天堂路,念邪地狱门;万法由心生,万事由心灭。”人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由自己来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一念之别,善恶立制。
由于之前曾对于“糊涂处世”方面的有关书籍有过较长时间品读,读罢《菜根谭》后,对于其中所阐发的处世之学让我对于糊涂处世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老子曾经说过:“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
篇二:读《菜根谭》后感
读《菜根谭》后感
读《菜根谭》,我受益匪浅。它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智慧书。有时,书里一句简单的话,给我带来了足足几天的思考与感动。它用散文诗化的手法从从修养,处事,学习,心境等方面给我的大学生活及未来的人生道路作了积极的指引。 关于《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号‘还初道人’。关于他的事迹,没有正史可稽,所以很难断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当时社会局势十分混乱,他对于功名吉田贵看得很淡泊,专心埋首于著述。他的著述很多,如《联瑾》、《樵谈》、《笔畴》、《传家宝》等书,都是当时的警世教言,虽然后世无传,但这本《菜根谭》却散放不朽的光明,欢喜读它的人不少。从《菜根谭》中可看出作者的思想、文辞、性格等,绝不是一般学者如胶柱鼓瑟或侈言清谈者流所可比拟。
《菜根谭》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无为和佛出世的思想,所以品读《菜根谭》,让我在体悟人生的真谛时,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了进有进一步的深化。
在《菜根谭》的五大章内容里,我最喜欢它提升心境的诗句。一行“雁渡寒潭,雁过而潭不留影;风过疏竹,风停而竹不留声”,我的思绪在这唯美字句间飞扬:大雁飞过寒潭,不会留下痕迹;风从稀疏的林子里穿过,声音却不会因此而停留。我们的人生不会因为一点小小的成就而光明,也绝不会因为偶尔的失误而毁灭,得与失往往只有一瞬间,如果难以承受考验,我们会变得不堪一击,甚至会立刻倒下。读到那句熟悉的 “宠辱不惊闲观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时,别有一番感受。大学之前是为了考试而盲目背诵,而今天它却深深地撞击了我的心扉。平静处事,冷眼观事,不以物喜,不以己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强大有力的心里基石。
其次,使我感兴趣的要数它关于充满禅意关于佛学的领悟了。它推从的平淡是真,一切随缘,返璞归真,清心寡欲等,这些,对于生活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是极有帮助的。紧张的生活导致的心理障碍往往是由于人们放纵了的欲望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权衡好现实理想的关系,能够在忙碌的时候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假,空想的时候能够多思考那么我们就不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之中了。如果我们能够“风恬浪静中,见人生之真静;味淡声稀处,识心体之本然。”,那么我们就不会遭遇如此多的苦难了。
“人生贵在随缘,一切随缘,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日常生活中,对很多事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一切随缘,真正实施起来却大相径庭了,为了达到目标,有时宁可扭曲自己的想法,用错误的理论指导出错误的行为,又用错误的行为继续错误的理论,自己还会沾沾自喜,执迷不悟。
《菜根谭》关于为人处事的知识方面也给予了许多积极的建议。这一点上,它主要继承了《论语》的中庸思想即主张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也即方圆出世。它提倡我们宽容,谦和,退让以及帮助和理解等等。它甚至完全推崇没有个性就是最大的个性的道理,为了保护自己,可以隐藏自己的有点长处,宁可有理也饶人等等,但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这样的做法是否过于保守了呢?如果每个人都不偏不倚,那还指望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矛盾里进步,每一个公民在不断的受挫之中取得进步么?在这里并不是否定《菜根谭》关于中庸思想的倡导,过分的中庸毫无意义,就我个人而言,和出风头闹事一样愚昧。
翻阅《菜根谭》,我愚昧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感化,在辩证思考与理性批判中,我成长着。我把它置于床前,利用每天睡眠之前的时间静下心来品读,执笔做一些小小的摘抄,尽情的享受这样的读书时光。
《菜根谭》系取宋汪革氏“人咬菜根,百事可做”语意。书的扉页上印着“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的二十二字箴言,配以淡淡的黄色封面和一幅古色古香的山水画,传统文学的厚重霎时显露无疑。
我窃以为此书尽展社会之百态,处世之变法,若想在当今社会中保持好与他人的关系,此书乃是一帖良药!它更像一位阅尽繁华的长者,把修养、人生、处世等宝贵经验一一告之,让你在万千世界中不至于迷失方向。
哲人云:“人生咬得菜根香,则百事可做。”其中道理不言而喻,耐得住寂寞与清贫,则事事皆顺;反之,则可能一事无成。又如“立身要高一步,处世需退一步”、“学贵有恒,道在悟真”、“无求之施一粒万种,有求之事万金无功”等句。初读时,便觉满嘴生香,细细品味,便觉所言非虚,字字珠玑。
《论语》与《菜根谭》给我的感觉不尽相同。我窃以为《菜根谭》较之《论语》更有实用价值。《论语》的“出生”年代在春秋,而《菜根谭》则为明代万历年间的书册。从语言上来讲,明代的语言即说话方式和思维习惯更接近与现代人,而《论语》由于其本身有一点晦涩,使得可读性不比《菜根谭》。一书中的
警句除了作者自己的心得外,还包括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即佛家的出世思想。可以说,《菜根谭》取之于儒,二更胜于儒。
读《菜根谭》的最大收获在于在对简单的警句的思考中去寻找一个本真的自我。我尝试着去改变自己,修养自己的情操,然而却经常困惑迷茫,不断地肯定一个哲理,不断去否定一个不完美的自己,感觉自己久久处于困顿之中。
忽然间发现,读《菜根谭》,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是绝对不够的,它的每一句都足以让我花上几天甚至是一生的时间去理解,来消化并且把自己的感悟付诸于行动之中。
我会始终带着虔诚的信念,借着圣典的不朽之光前行。
读《中国神话史》有感
一直以来,对于中国神话,都只停留在散乱无章、低幼简单的阶段,袁老先生将中国神话作为史学来研究,这是一种对中国文化莫大的尊重与宏扬。托尔金为英伦三岛创作史诗神话——指环王。而中国有那么多迷人的神话,却被后代子孙们当作简单弱智的童话或者几句话就讲完了。这是一个莫大的讽刺。有时候想起来,中国的体制和人本身都很扯淡,没有多少人能意识到神话的价值。神话,是历史的童年。试问,今天的社会,有几人能识其瑰丽??
看完大家的读后感,再来回顾一下《中国神话史》的主要内容:国古代神话,一向以零散不成体系著称,致使我们这个拥有神话资料最丰富的国度,国一度被外国人误解为缺乏神话、乃至没有神话,袁珂先生首次将散落在群籍中的吉光片羽遴选、缀集起来,用简练、通达、优美的文字将从上古迄于明清时代的神话材料,作了纵贯的系统的论述。对少数民族神话则联系汉族神话,作了横向的分类的鸟瞰式介绍,勾勒了中国神话的历史全貌??
翻开中国上古神话,一个圣贤的世界扑面而来。尽管神话没有十分完整的情节,神话人物也没有系统的神系家谱,但它们却有着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其中尤为显著的是它的尚德精神。这种尚德精神在与西方神话特别是希腊神话的比较时,显得更加突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这种尚德精神,一方面源自于原始神话的内在特质,另一方面则是后代神话改造者们着墨最多的得意之笔。在西方神话尤其是希腊神话中,对神的褒贬标准多以智慧、力量为准则,而中国上古神话对神的褒贬则多以道德为准绳。这种思维方式深深地注入中国的文化心理之
中。几千年来,中国古代神话的这种尚德精神影响着人们对历史人物的品评与现实人物的期望,决定着社会对人们进行教育的内容与目的,甚至也影响着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明的走向。
一“不食人间烟火,没有平凡人的情欲”,这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主要大神们神格的重要特征。在中国的很多经史典籍中,中国上古的主要大神们,诸如伏羲、女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圣洁的。他们不苟言笑,从不戏谑人类,更不会嫉妒和残害人类。在个人的私生活上,他们从来都是十分规矩和检点的,十分注重小节、注重品行和德操的修养,并且尊贤重能。几乎每一位神王都没有“红杏出墙”或“乱播爱情种子”的现象。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当人类向他们看过去的时候,只会仰面向上,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在我国的神话天地中,姑且不说被后世改造过的神话,就是古老的原始神话,我们也看不到对大神们爱情生活的描写,见不到他们这方面的生活细节。由于中国上古神话中有关爱情的内容极少,因而嫦娥奔月神话和后起的巫山神女传说在中国神话天地里就显得秀丽旖旎,风景这边独好了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
〈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但是,从汉代起,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为《诗经》,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 按当初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诸候国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160篇。占了诗经的一半以上。与《雅》、《颂》相比,《风》显得活泼,生活气息更浓,如开篇《关雎》写初涉爱河的青年。《氓》写被丈夫抛弃的女子的哀怨。《静女》写恋爱时的微妙心理。
“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有105篇。“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
《诗经》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广泛流传。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此后,它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五经”。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人物,都把《诗》当作教本,传授不绝。虽经秦始皇焚书,但《诗》由于学者的口头传诵,得以流传下来。 《诗经》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诗经》的表现手法: 一、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二、《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二:四言为主,章节复沓,反复咏叹。
周代,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尚少禁忌,所谓:“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礼。媒氏》)在《诗经》中有许多男女恋情诗,而恋人之歌,多集于《国风》。国是地区、方城之意,风即指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风》取材于各地的民间歌曲,反映了当时各地的民俗风情。而男女恋情,人之天性,所以在《国风》中也颇多涉及。
《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以《关雎》为始篇,列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
《毛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歌由内心的感发所产生,而爱情是人类最纯真的感情表露,也是最值得用诗歌来歌颂的。《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涉及到爱情的酸酸甜甜:有写幽会亲昵的《邶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溱洧》,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有写饱含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蒹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在阅读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
在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也许是因为那时古朴的民风使然吧。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读后给人一种民生纯朴的感觉,《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美之为美,美人之贻。
自由的“风”
——读《诗经》有感
《诗经》,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虽然包括《风》、《雅》、《颂》三个部分,我确独爱《风》。《风》即民风,记述的都是基层人民最真实的想法和朴实的追求。,或是对爱情和生活的向往,或是对身边一件小事的记录,有祝贺新婚,有庆祝生子,述说着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所要表达的思想也大胆直白。 从小就听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听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却不知这些句子都出自《诗经》。从小学到大学学过很多唐诗宋诗,虽也很是喜欢,但当读过《诗经》里的诗句后,都远不及对《诗经》的喜爱,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
篇三: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菜根谭》被奉为修身养性的人生教材,这本书有六辑,每一辑都有不同的人生感悟。这本书是通过对《菜根谭》的深刻感悟,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居家交游、求学问道、气节名利、建功立业等六个方面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学。这本书精选了世界古今之经典事例,能让我从中体味出人生中的难题。
我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教好书,育好人。虽然我读的书不够多,但我也不乱读书,当我见到这本书时,我知道我读对了书,书中都以一句话一个感悟来叙述,再加上经典的事例,更能从中获得人生感悟。
修身养性需宁静而致远。书中说:利害得失不计较,施人恩惠不图报;不昧良心,不违人情;真情来自日久,真味出自平淡。我们生活中在需要做自我牺牲的时候,就不要计较利害得失,帮助了别人就不要总想着得到回报。像我们的孙中山先生一生拼搏,舍己为国,建立了丰功伟业,得了肝癌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人务求清白,要想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必须从自我修养做起,无论身处逆境还是春风得意,都不应该得意忘形,要坦然的面对,提高自身修养,充实生活。
为人处世,真恳念头。人生在世,实在做人和灵活处世是为人处世的最佳标准。书中有言:扶公议,积阴德,做平凡善事;笨拙掩饰聪明,低调掩饰锋芒。正直的赵卓被来旷诬陷,在来旷要被杀之时,赵卓还帮助了他,赵卓是个以德报怨的人。宁可退一步,也不可急功近利,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很多,有人喜欢低调,有人喜欢表现自己,但一个人过于显露自己,就会遭到他人的敌视与嫉妒,低调的人懂得韬光养晦、能屈能伸,这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成大事者要有奋斗目标,对生活充满信心,不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烦恼,懂得进退,需知退一步海阔天空。
居家交游,真诚待人。孔子曾说:反躬自责很严格,而对别人的要求很宽松,就不会带来怨恨。当别人犯错时我们应该以一颗宽容的心去谅解他,如此才能真正帮助他走上正路。而我们对自己要严格,要不时的增进自己品德。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宽以待人,演绎律己”。而在交友中要谨慎,“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此句是《菜根谭》中的原文,这就告诉我们,当遇到一个表情阴沉,不喜欢讲话的,千万别一下子对他推心置腹;假如遇到一个固执己见又自大的人,你要小心谨慎,尽量不和他说话。交友不可滥交,一定要慎重,现在的社会有很多的不良风气,像吸毒、赌博,有些人一开始不会,但有的朋友却没有你想的那么单纯,也许会在不经意间就染上了恶习。一个人初次见面对你很热情,但你一定要理性,可能这只是一些客套话,也有可能是一颗糖衣炮弹。我们要能待亲人从容,对朋友诚恳。
求学问道,心无旁骛。求学方法很多,读书居多,而读书并不是简单的看,可我们经常会眼在看而心不在。教学中也经常发现很多的学生在看书、读书的时候眼睛看着书,但其实他们只是在做做样子,并没有真正用心在读,所以好多学生用的时间一样可学习的效率却很低。所以会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充分理解书中的乐趣、情趣,才不会陷入文章词句中而受语言的拘泥,要真正理解书中的奥妙,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注入到书中,跟书中的内容结为一体。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道: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意思是说人如果仅凭一时冲动和兴致去做事,就不会坚持到最后,因为激情和兴致一过,就再也不能坚持下去了,从情感出发去领
悟真理的人,有能被领悟的地方,也会有被感情所迷惑的地方,毕竟情感不是一种永久光亮的引导明灯。做学问的方法多种多样
篇四:读《菜根谭》有感
把它看做一本古文书的确是古板深奥了些,如果用现在流行的说法,那么其实《菜根谭》是一本很治愈系的书。不必太与它的那些短长一致的句子较真,因为不是什么金科玉律。不带着人生体验而只是特意去读它,那也有些白费了洪应明老夫子的一番好心思了。
没有读《菜根谭》之前,我只知道“菜根香”。虽然那只是一家餐饮连锁店,但是依旧觉得它的名字很有韵味。菜根,就算是我们日常三餐时,菜根也很少很少会被当做一盘菜。要么或是被丢弃,或者也是很少有人愿意食用。嚼过菜根的人大抵都有感触的,硬而无味。菜根的“香”,约莫既要做的人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品尝的人也应该有一颗“唯美食和理想不可辜负”的乐观心态。
记得南京大学以前的校训就是“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看来菜根的地位很高嘛,是做大事者的必尝之物。谭者,谈也;花的香用鼻可以品味,叶的香用口可以品味,那么菜根的香该如何领略呢?大概就需要一颗有智慧的心灵。那么写《菜根谭》的洪应明老夫子又是何许人也?他做成了多大的事呢?
早年热衷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隐约觉得,似乎又是个仕途不太得志的文人形象。其实这一点,从老夫子略带纠结的一些论述中就可以看出了。比如老夫子一边说入世不如出世,一边又说出世的人还是要找机会入世的;一边说当官不好,一边又说要努力取得功名;当了高官之后还要知道及时就退,省得跳入深渊什么。但是也许是深受道家的影响,功成身退,但也一定希望自己于江山社稷有所裨益,可惜身处万历年间,恐怕会感到力不从心。
他这一生由富贵到平淡,起伏洒脱,读完《菜根谭》,我似乎可以看到那个曾经在秦淮河边,于一片温柔的胭脂水粉间潜心著书的老头子,清高而又冷傲的酸文人气质他一定还是沾带了一点的,前半生在仕途中,带着随时会被人识破的圆滑不太那么如意地处事。他肯定也是想建功立业的,但是他依旧还是个会有自己坚持的人,所以他还有那么点孤愤,以至于后来觉得独立于世怡然自得也不错。这种在江湖上混得不好也不差的明白活法,一定是《菜根谭》的感情基调,老夫子一定是在得到过一些,又失去过一些,抓住过一些,又放弃过一些,明白过一些,又糊涂过一些之后,才发现,原来他可以写点东西来普度世上众人的内心。更没想到,一普度,就普度了这么多年。
所以读读《菜根谭》,来摆渡一下自己。
《菜根谭》修身篇的一开始就以“人品火锻,事工冰履”开头,与《礼记》一开篇就以“毋不敬”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对于前一句话,最通俗的说法也就是“真金不怕火炼”,在这里我想延展出来说的是“事工冰履”。“掀天揭地的事功”何等振奋人心而又骄傲,但是怀有的却应该是一颗如履薄冰般小心翼翼的心,怀揣着一颗“敬心”来对待一路上或是巅峰,或是低谷。曾看过一片略带戏谑的文章,是这样写的“清华,一言以喻之:‘祖传老中医,专治吹牛逼’。前路还长,步子挺紧,志气不小,压力也大。叹一句:看似风光无限,实则如履薄冰,但求天道酬勤,哪怕赌博一生。”已身在院子内又怎样,“敬心”仍应该日日在脑海中当值坐镇,才不会盲目地傲气而失了分寸。若是拿一句江湖上的话来回应老夫子的这句开篇警戒“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年轻人,应该是有一颗谦恭谨慎的心的。
《菜根谭》中我最喜欢的是闲适篇。整个闲适篇任何一句或是任何一小段,都可以展开作诗一首或是吟赋一篇。那就来说说这一篇的最后一句吧,“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万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顿时有种“云起云落,云卷云舒”的豁达感,这种境界想来非常人可以随意达到。至少我现在还是要在看到万里山川之势后,才能更深切的感受到眼界的高度,还是要在反复读了万古圣贤之心后,才明白胸襟应该做到如何的豁达。但是不断地那这些话来琢磨来引导自己,却也可以在看过山川美景之后懂得盆池拳石之间的乐趣,在与古人只言片
语的交流之间体会到圣贤之心,这大概就是现在读《菜根谭》的意义所在吧。毕竟我们还年轻,这些道理之中究竟有多少酸甜苦辣,又岂是反复诵读几遍就可以全解的?
其实《菜根谭》好读也不易读,每读一遍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特殊体悟。读《菜根谭》,其实也明白,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但《菜根谭》给了我们一种心境,平稳而又向上。
篇五:读《菜根谭》有感
读《菜根谭》有感
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以育德为先。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为人师表、身正为范。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读书是我们为人的根本,也是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源泉。虽然我书读得不多,但一直在追求一种读书的“境界”。一般说来,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有一本书我经常喜欢读,在书中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时也能找到一种人生的宁静。读好书就如同与智者对话,有时候书中的一句话就能够改变你命运中的很多东西。《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之所以以“菜根为名”,原因众说纷纭,其中大部分人认为这则源于宋代学者的一句古语——“人能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作者借此书表现了甘于清贫的淡然态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后人景仰和学习。
《菜根谭》,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却是一双透视人世的慧眼,这是一部让历史永远不能忘却的奇书。《菜根谭》中的每一段语录都让我感触颇深,仿佛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每日读上几段,每日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阅读中,我打开心门,让这些警世、醒世的语录包围浸润着我的内心,改变着我的心态,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贫得者虽富亦贫,知足者虽贫亦富。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这段语录对当今社会追逐富贵,互相攀比的思想有着非常强的教育意义。
过去,我也一直迷失在物质的欲望中,不断渴望得到更好的物质条件,结果自己的心永不满足,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总是奢望一些能力外的东西,日子过得浮躁而虚华。现在,我知道了,物质的追逐是没有止境的,虽然我没有奢华的物质条件,然而我有幸福美满的家庭,我有稳定可靠的工作,我的生活虽然平凡,然而我的精神应该是快乐的,是富足的。知足常乐,这是人追求快乐的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
“得意须早回头,拂心莫便放手,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人生总是不断上演着失意和得意。这段语录告诉我们,得意不要忘形,失意不要心冷。此语可作为职场格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挑战,只有加倍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工作遇到挫折,我不再灰心丧气,而是继续努力,坚持到底,直至成功。
《菜根谭》中说:“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嗜,此是涉世一极乐法”这正是与人交往的基本方法,人际交往更成功的要素,也是生活的重心之一,有了好的人脉,人生会和风细雨,左右逢源。 《菜根谭》全书,上至治国、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无所不包。政治家可以从其中找到经邦治国的谋略。比如“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商人可以找到机智,一种进退的机智,一种以仁取胜的机智;僧侣则会发现博大和宽柔,而我喜欢《菜根谭》,更多的是喜欢作者的思辨和处世哲学。比如,“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有了这样的辨证,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会适可而止,才不至于被逆境
击得粉碎。用这样透视的眼光去看人生历史,人才不至于轻得像一颗纤尘,随世风飞扬,而是始终保持一颗冷静的心。面对权贵呢?他是这样说的,“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长。”何谓真君子?他告诉我们,“君子处患难而不忧,当宴游而惕虑,遇权豪而不惧,对茕独而惊心。”还有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泊、宽容、善良和智慧,所有这一切,让我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挚友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还带着暖意的警策。《菜根谭》静静的读,细细的品,菜根才会越来越香,心智才会越来越高。可使人从浮躁到沉静,从肤浅到深刻,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知识改变命运。 读懂一部《菜根谭》,体味人生的百种滋味,就能做到“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一本《菜根谭》,一部警世书,希望大家也能偷得一点闲暇,找到它,翻开它,品读它,煮字疗心,让心飞扬,让自己人生随着阅读走入另一番境
界。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