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嗤之以鼻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8 03:24:00 小学作文
嗤之以鼻典故小学作文

篇一:40个习语典故来源

1.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此语源自<<伊索寓言>>,直译为 “披着羊皮的狼”,也可表示这些意义 “伪装成朋友的敌人;貌善心毒的人,伪君子”等. 该成语涉及这样一则故事:一只狼披着羊皮混到羊群里去了,欺骗了羊羔,并把羊羔吃了.又见<<新约.马太福音>>第七章有如此一说: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 里面却是残暴的狼.”

例句:

Mrs Martin trusted the lawyer until she realized that he was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马丁太太原来很信任那个律师,后来才认清他是个披着羊皮的狼。

Mr Black was fooled by the salesman’s manner until he showed that he was really 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by selling Mr Black a car that was falling apart. 布莱克先生被推销员愚弄了,后来才发现原来推销员貌善心毒的人。他卖给布莱克先生的是一辆要垮的小汽车。

2. a dog in the manger

此成语源自<<伊索寓言>>,含贬义.该成语涉及这则故事:一只狗躺在马槽里,马或牛来吃食时,它却不让,但狗自己又不能吃.LDC认为该成语指 “自己不能享用又不让别人享用的人”. 我们一般选择此译法: “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

例句:

I’d like to ask you to consider it again and not to be a dog in the manger . 我劝你还是再考虑考虑,不要干那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

3.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此语与法国谚语 “运水入河”相当,可译为 “多此一举”.纽卡斯尔(Newcastle)是英国的产煤基地.

例句:

It would be like carrying coals to Newcastle if another bank opened in this street ; there are three here now .

如果再在这条街上开一家银行,那可真是多此一举,因为这条街目前已经有三家银行了。

4. Castles in Spain

该成语源自欧洲,可译为 “世外桃源, 空中楼阁”.过去欧洲人以为西班牙既盛产黄金,风光秀丽,同时又是一个罗曼蒂克之地,所以此语有上述译法.其实,它也可译为 “白日梦, 空想,架空的计划;海市蜃楼”.因此,又说castles in the air.

例句:

He liked to build castles in Spain , but never succeeded in anything.

他常设想要完成宏图伟业,但最终一事无成。

5. cut the Gordian knot

此语可译为 “快刀斩乱麻”,有时可译为 “大刀阔斧.”Gordian knot源于一传说: 小亚细亚有一名叫Gordius的农民,因其有神牛相助而成了国王.他将两条拉车的牛献给主神丘比特,同时用绳子打了个结把牛系在横杆上.此结无论谁也解不开,后来神寓言谁解开结者即可成为亚西亚统治者,此时亚历山大大帝恰好经过听到了这话,他抽出刀一下子就把它看开了,并说 “我就是这样解开的”.

例句:

The new manager found that none of the senior staff liked him , but he soon cut that knot by dismissing them all.

新上任的经理发现高级职员都不喜欢他,他很快采取果断措施,把他们全部给辞退。

6. send one to Coventry

此语可译为 “断绝关系;受人排挤.”其源有二说:一是,17世纪上半叶,英王查理一世以及由封建贵族,国教上层教士,王公大臣等组成的 “骑士党”,另一方为由资产阶级和贵族组成的 “园颅党”,该党以国会为代表,得到了城市小资产阶级,平民和信仰新教的农民的支持. 此间,考文垂市(Coventry)被国会用来监禁顽固不化的战俘,使之断绝与外界的一切来往.因而,该成语便有了上述译法.

另一说是,Coventry 市居民在历史上素有反对驻军该市的传统,他们十分反感当兵的.若见有姑娘与士兵交谈,就会有人对其嗤之以鼻,自然而然地陷入孤立.因而,当兵的人常把被派往Coventry视为走向孤立与烦恼.

例句:

The other workmen have sent him to Coventry because he supported the boss’s point of view.

因为他支持老板的观点,所以其他工人都与他断绝了关系。

7. It’s Greek to me.

此语可译为 “一窍不通”,也可译为 “对某人所说的一点儿听不明白或不能理解”.该成语源自莎翁的歌剧<<裘力斯.恺撒>>,由剧中人物恺斯卡所讲.恺斯卡是反对恺撒的 叛党之一.恺撒先征服了高卢后击溃了庞培的军队,最后完全夺取了政权,安东尼(Antonius)一连三次把王冠捧献给恺撒,恺撒三次都拒绝了.恺斯卡把当时的情景向另外两个同谋作了描述,其中一人问他说元老西塞(Cicero)说了些什么,恺斯卡回答说, “他讲的是希腊语,但对我来说一点儿都不懂.”

例句:

He tried to explain to me how a computer worked , but it was all Greek to me. 他尽力向我解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我一点儿也听不明白。

8. from Dan to Beersheba

该成语可译为 “遍于各处, 到处”.此成语源自<<圣经>>,巴勒斯坦因为是耶苏的诞生地,传教地和葬身地,因而被基督徒们尊为圣地.在巴勒斯坦的最北端有一座城镇被称为Beersheba. 若要从其中一座城到另一座城去,人们必须穿过整个圣地.既然巴勒斯坦被尊为圣地,也就有了包笼天下的意思.

例句:

We searched from Dan to Beersheba to find an antique glass to match this. 我们到处找一只古式杯和这只配对儿。

9. He has met his Waterloo

可译为 “他遭到惨败.” 原指法国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1815年)被英国著名将领威灵顿和普鲁士陆帅吕歇尔彻底打败.

例句:

John fought instead of running, and the bully met his Waterloo.

约翰没有逃走,他奋起反抗,终于打败了那个恶棍。

10. keep one’s powder dry

可译为 “作好准备,鼓起勇气”.此成语源自于英格栏军人和政治家奥利佛.克仑威尔相关的一则故事: 在爱尔兰战役期间,一次,在进攻之前,克仑威尔对其部队作了动员,到战斗结束时,他这样说道: “相信上帝,但一定要作好准备”(put your trust in God ;but be sure to keep powder dry)

例句:

The commander told his soldiers to keep their powder dry.

司令官告诉士兵做好一切准备。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嗤之以鼻典故)

11. the fifth column

指 “敌人派入的间谍”或 “通敌的内奸”.此成语源自西班牙内战时期.1936年,西班牙独裁者佛郎哥(Francisco France)部下莫拉(Emilio Mola)率领4个纵队的兵力进攻首都马德里(Madrid).攻城前,他发表了广播讲话,他说, “我率领的4个纵队包围了马德里,第五纵队(the fifth column)则布置在城内.”

例句:

The newspaper said that a few fifth Coloumn were repatriated several days ago. 根据报纸报道几天前几个间谍被遣送回国。

12. OK

源自美国英语.就其起源说法不一.它与美国第26任总统托马斯威尔逊(Tomas Woodrow Wilson)有关,据说他于1913----1921年在位期间,在批阅公文时总爱用印地安语Okeh的缩写形式,意即 “行,就这样”.另一说是它源自无线电通信,电报员得使用一种信号表示已收到电文.该信号最初用all correct,后来all逐渐演变为O,correct变成了K.

13. black-letter day

可译为 “不幸的日子,可悲的日子,不吉利的日子.”此语与古时的历书(包括教会使用的历书)有关,一般而言,历书的红色套印表示圣徒的日子(Saints’ days),节日或饮宴日, 转义为 “吉利的日子”;而黑色套印用来表示 “不吉利的日子,倒霉的日子,不幸的日子”等.

14. reap what one has sown

可译为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食其果.”源自<<圣经.加拉太书>>:Be not deceived ;God is not mocked: for whatsoever a man soweth ,that shall he also reap.(Bible Gal)(不要自欺欺人,上帝是不可以欺骗的,因为人种什么,就会收什么.)

15. Jack of All Trades

该语是Jack of all trades and master of none的浓缩语,可译为 “百事通,万金油,一无所长,杂而不精的人.”其中Jack源自法语中的 “雅克”,是已为人丈夫或男子最常用名,因而成了男人的代名词.英美两国中谓之Jack者多不胜数.莎翁在<<仲夏夜之梦>>中,英国女作家凯瑟林.曼斯费尔德在<<陌生人>>中均分别使用过 “Jack”.久而久之就成了构成相关成语的关键词.

16. Old Adam

源自<<圣经. 旧约. 创世纪>>: 上帝先创造了天地宇宙, 后用泥土做出了第一个男人,称其为亚当(Adam), 接着用男人的肋骨做出第一个女人,称其为夏娃(Eve).两人均由上帝安置于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中过日子.在蛇的引诱下,夏娃违背神命偷吃了园中智慧树上的禁果,同时还把禁果给亚当吃了.此后人因眼睛明亮而能看见彼此的身体,还能辨真假与善恶.上帝见此一怒之下将两人赶去了伊甸园.如今Adam被喻为 “人类的始祖; 人类原始的罪恶本性.”

17. blow hot and cold

原指 “避免与性情模棱两可的人交往”,现指 “动摇不定,反复无常”之意.该成语出自Joseph Jacob :Aesop Fables,其中将到了一个人冬夜行至山林中迷了路,巧遇一山林小神(satyr),该小神把他领至其小屋.路上,此人不断向手上呵气,山林小神问他此乃何意,答曰呵气取暖以解手冷麻木.回到家中山林小神给他端来一碗热粥,此人端到嘴边又吹气.山林小神故问之,答曰粥很烫,想把粥吹凉.山林小神随即对他说: “你嘴里的气即吹冷又吹热(blow hot and cold with the same breath),这样的人我不接待,你走吧”.

18. The door must be either shut or open.

意为 “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源出Brueys 和Palaprat的喜剧Le Grondeur(1691年上演):主人责备仆人不关门.仆人说他上次因关门挨了骂,并问 “您希望门关着吗?”-----“不.” “您希望门开着吗?”-----“不”. “嗨”,仆人说 “门不是关着就是开着呀.”

19.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源自古老的英格兰农村集市贸易.一些狡诈的商人常常把猫装在口袋里冒充小猪卖给别人.遇上老实或粗心的买主,买 时不打开袋子看,便会把猫当成小猪买回去,即瞎买.但如果让猫从袋子里钻出来,骗局就会于光天化日之下暴露无遗.因此,该习语以为 “无意间泄露了真情; 泄露秘密.”

20.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常用来指有血缘关系的人总是比外人亲,即 “血浓于水”;与 “远亲不如近邻”相反,即 “近客不如远亲”.源自1859年发生的一件事: 一位美国海军军官发现一批英国人在中国陷入困境,就尽力帮助他们.后来他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使用该句为其干涉作辩护.

21. Black Monday

指 “复活节后的星期一”, “假期后的开学第一天”, “倒霉的星期一”.据猜测1360年4月13日,爱德华三世正包围巴黎,天昏地暗,寒风凛冽,冻死了许多兵马,Back Monday就指这个致命的日子.但事实上,这个致命的日子是复活节之后的星期二.

22. Black Friday

指 “耶稣受难日, 发生灾难事件的星期五.”尽管星期五被北欧人视为一周最吉利的日子,婚礼日,等等.但基督教徒则把星期五视为最不吉利的日子,因为耶稣在这天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罗马天主教再也不把星期五作为强行禁欲日,而希望把它留作自愿的自我克制日.在佛教和婆罗门教中星期五也被视为凶日.星期五有时又叫绞刑日(hanging day),因为昔日的这天用来处决死囚.]

23. 人面桃花

此语源自一则故事:相传唐朝崔护清明郊游,至村居求饮.有女持水至,含情依桃伫立.第二年清明再访,则门厅如故,人去室空.因题诗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事见唐朝<<本事诗.情感>>.后人用以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之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

24. 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语源自唐朝李商隐<<无题诗>>: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犀:据旧说犀牛是一种灵兽,角中有白纹如线,贯通两端,感应灵异.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25. 好好先生

This idiom can be translated into Mr Verygood. The origin says: There lived in Jingzhou a man whose name was Sima Hui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The man was told that Liu Biao ,the military commander there ,was a vindictive man ,he kept silent and never aired his views ,nor did he talked about others’ shortcomings. Whenever he conversed with others ,he would say “Very good,” whether he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ir viewpoints or not. He was at one time asked if he was in good health, he said , “very good”.He had a friend who suffered from the son’s death, the friend came to inform him of his suffering, he said at once , “Very good!” On hearing this ,his wife got greatly embarrassed and said to him reproachfully, “It is because you are thought of as a man of virtue who enjoys a good reputation that your friend came here to tell you about his son’s death. Why did you say ‘very good’ when you heard what he said .”He(Sima Hui) answered , “What you said just now is very good ,too.”

26. Judas kiss

此语可译为 “伪善,不安好心,笑里藏刀”.源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26章第49节:Whomsoever I shall kiss, that same is he : hold him fast.犹大以13快银圆把主出卖给了祭司与长老们,他对他们说, “我跟谁亲吻,谁就是他.你们可以逮住他.”在叛徒犹大和耶稣接吻的暗号之下,耶稣被捕,他的门徒只得四散逃走了.不久之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27. Money makes the mare go.

此语可译为 “有钱能使鬼推磨.”该谚语源自一英国民谣.原文如下:

“Will you lend me your mare to go a mile?”

“No ,she is lame leaping over a stile.”

“But if you will her to me spare,

you shall have money for your mare.”

“Oh ,oh! Say you so?

Money will make the mare to go. ”

该民谣说的是想借一匹马用,可其主人不肯借,后来借者说他不会白借,他会给钱的.马主人闻之,即一口答应将马借给他.

28. nine days’ wonder

篇二:辛弃疾词两首

【学习难点】

1.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 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学法指导】 诵读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此词的创作背景

模块一:课前预习 【知识链接】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21岁时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南宋,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抚使等职。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一带。

辛弃疾的词多以缅怀故国河山、抒发抗金报国之志和揭露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为主题。词的笔势纵横,气势恢弘,境界开阔,形成了豪放、激昂的风格,辛弃疾与苏轼同为豪放派的代表,并称“苏辛”。他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善于创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比兴等象征手法,大量用典,风格多样,善于融诗、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遥岑( ) 堪脍( ) 许汜( ) 舞榭( ) 居胥( ) 佛狸祠下( ) 揾英雄泪( ) 玉簪螺髻( ) 2.解释下列词语 断鸿: 脍: 遥岑: 舞榭歌台:

模块二:教学过程 【鉴赏分析】 1、上阕

(1)前两句写江景,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些词句富有表现力。 策略:注意赏析“千里”“无际”。

【明确】抓住了江南秋季的特点,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气象阔远。“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水随天去”的“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 (2)“遥岑”三句是写山,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缘何而发? 策略:注意赏析“愁”“恨”,可结合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更便于学生理解。 【明确】“遥岑”即远山。放眼望去,那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的螺旋形的发髻,这些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作者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愁恨”从何而来?词义间留下的空白给了读者想象的

余地。北望之际,中原收复无日,南望之时,朝廷主和,偏安一隅,志士不得其位,以上种种是词人恨之深、愁之大者。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组织学生讨论“落日”“断鸿”“游子”几个意象的含义。

【明确】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自己。这几句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几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应如何理解? 策略:这几句是全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重点把握“看”“拍”几个动词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传达出的词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明确】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第一个动作是“看”,看似平淡,却平中见奇。擦拭得锋利锃亮的武器,却闲置身旁,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之叹。第二个动作是“拍”,作者用肢体语言表达了某种情感,“栏杆拍遍”是表壳胸中难以言说的抑郁苦闷,只能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这相,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两个动作描写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却没人是他的知音。 (5)小结

上阕写景抒情,由江景到山景到落日、断鸿、游子,最后到动作描写,景中寓情。 2、下阕 学法指导:下阕用典多,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应将教师讲解与学生读注解和探究讨论结合起来,从而理解精当的用典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几句,说明作者对张翰辞归持何种态度?

【明确】季鹰即晋人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从“休说”看,作者反对张翰回归。张翰因见齐王将失败而辞归,辛弃疾却并不因南宋面临着危机而隐退。又是一年西风紧,张翰即使有家也难归,实际这里的张翰应是作者自指,家乡沦陷,有家难归,流露出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几句,是作者对哪类人提出的批判?

【明确】是对许汜这类人提出批判,许汜当天下大乱之时,并无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贪图个人享乐,陈登瞧不起他,刘备对他更是嗤之以鼻。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我如果也像许汜那样只顾买房置地,为个人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的英雄了。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在全词中有何地位? 【明确】流年,即时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用典,据《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这三句是全词的核心,所包含的意思是: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几句与前文基调是否一致?请简析。 【明确】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代指女子。揾,拭擦。几句的含义是:请谁来

唤取红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壮志能酬而流下的热泪呢?词中出现“玉簪螺髻”“红巾翠袖”并不影响词的豪放风格,清秀婉丽的色彩,加以豪放不羁的风格,刚柔相济,豪放而不粗率。 (5)小结

下阕用典,直接抒情言志,点出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三)概括主旨

上阕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景中含情;下阕运用典故,直接抒情言志。全词意境雄浑阔大,写景独特,景情结合,用典精当,褒贬分明,通过比兴寄托他对国事的忧虑,对朝廷的怨恨,以及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苦闷。

模块三:随堂练习

1.关于词的有关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B.按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C.词又称诗余、长短句、琴曲、曲子词、散曲等。

D.词也是押韵的,而且与近体诗只押平声韵不同,词的押韵平声、仄 声、入声均可,且忠告间怀可转韵。

2.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 B.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词集有《稼轩长短句》; C.《念奴娇·赤壁怀古》押的是仄声韵,如物、壁、杰、灭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押的是平声韵,如处、住、路、否等;

D.苏词结尾感叹"人生如梦"有点消极色彩;辛词结尾以廉颇自比有豪气也有无赖。 3.下列有关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卷起千堆雪"一"卷"字写波涛翻滚之气势,一"雪"字写波涛翻滚之色彩,寥寥数语,声色俱全,实为难得。

B.苏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语序有倒置,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C.辛词"气吞万里如虎","万里"是指被敌人占领的中原地区。

D.辛词"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指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继续寻欢作乐。 4.对这首词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指快要断气的孤雁。

B."江南游子"系作者自称。因作者早年在北方起义抗金,失败后南归,故以游子自称。 C."无人会,登临意"指没有人能理解作者登楼览胜的良苦用心。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指时光飞逝,国势仍风雨飘摇,不胜忧愁。 5.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深感苦 闷和悲愤。

B.下阕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

民的情怀。

C.从全词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 观。

D.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抒发了英雄失 意,知音难觅的感叹。 参考答案:

1.C(散曲是元曲之一种,不是词)2.C(都是仄声韵)3.D 4.B5.C

模块四:课后拓展 一. 阅读《水龙吟 登健康赏心亭》回答下列问题: 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一句中“玉簪螺髻”是形容( ) ,运用了( ) 修辞。 2、“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中“落日”二字,比喻 ( )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 ) 。 3、“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一句。“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烘托出词人 ( ) 的苦闷,“阑干拍遍”形象地表现出作者 ( ) 的情态。 二、阅读《永遇乐亭口北固亭怀古》,回答下列问题:

1、上阙用了( )、( ) 两个典故,下阙用了( ) 、( ) 、( ) 三个典故。

2、上阙:①说说引用典故中这两个人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的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一层层、一叠叠的远山,比喻。

2、比喻南宋国势衰颓;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

3、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二、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下阕:“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2、①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②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3、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4、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5、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双击训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李云龙独特的战术指挥下,骄横的日军山崎大队全军覆灭。接着李云龙会同国军358团团长楚云飞闯进日军重兵防守的县城,旅进旅退,沉重地打击了日军。

B.不少人不喜欢孟子,认为他锋芒毕露,太过张扬,其实,孟子如此咄咄逼人,并不完全是个性使然。

C.辽宁队不甘心被横扫,昨晚该队孤注一掷,绝地反击,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回击了对手。“赛前辽宁队并不被人看好,不过我们兑现了赛前的诺言。”赛后主教练如是说。

D.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风生的人。

【解析】 A项“旅进旅退”,指跟大家同进同退,形容自己没有什么主张,随别人行动或随众从俗。C项“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含贬义,此处应用“破釜沉舟”。D项“谈笑风生”,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不合语境。此处应用“谈笑自若”。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B.“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经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这一理念的正确。

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D.成千上万的亚运志愿者都在忙碌着,他们在共同努力,完成举办一次令亚洲乃至全世界都瞩目的文明亚运的理想。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B项残缺与混乱,应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成功和失败的实践,无可争辩地证实了?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的正确”;C项歧义,“部分”福利院还是“部分”孤儿?D项搭配不当,“完成理想”。 3、(2011·山东卷)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横线处。 ①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 ②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

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

④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⑤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 ⑥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固然不错。 答:【答案】⑥②①③⑤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

模块一:预习自测

【创作背景】关于《永遇乐》 此词作于开禧元年(1205)。当时,韩侂胄正准备北伐。赋闲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知镇江府,出镇江防要地京口(今江苏镇江)。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艰难,深感很难有所作为。在一片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当然能唤起他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又感到忧心忡忡。这种老成谋国,深思熟虑的情怀矛盾交织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首篇幅不大的作品里充分地表现出来,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而被后人推为压卷之作(见杨慎《词品》)。这当然首先决定于作品深厚的思想内容,但同时也因为它代表辛词在语言艺术上特殊的成就,典故运用得非常恰到好处;通过一连串典故的暗示和启发作用,丰富了作品的形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模块二: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1、上阕

(1)前四句:怀孙权

简析:词的开头用孙权独踞江东的故事起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两句,慨叹江山虽依旧,曾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却早已作古。很有气魄的文字犹如异军突起,倾注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倾慕。事过境迁,物换星移,孙权最初在京口起事的遗迹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式调整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给人以遗憾。“舞榭歌台”两句,写当年歌舞楼台的繁华景象,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指英雄业绩,洋溢着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和钦佩之情。

(2)后六句:怀刘裕

简析:京口是刘裕祖居的地方,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所以词人登高远望,自然便想起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刘裕。刘裕故居随着时间风雨的冲刷,已湮没在夕阳的余晖和枯枝败叶之中,早已在人间不着一点痕迹,只

有词人登高凭吊英雄。词人有一腔报国志,却难以像刘裕那样建立丰功伟绩,仰慕与抑郁夹杂着苍凉之情溢于言表。

(3)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结论一:两人都是遗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论二: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

结论三: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4)小结

上阕作者登高怀古,触景生情,缅怀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人物,赞扬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作者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宣泄了出来。

2、下阕

(1)前三句:引出历史教训

下阕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宋文帝刘义隆,这有何用意? 策略:学生讨论,结合相关背景材料作分析。

提示: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中的情况下,听信玄谟的话,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业绩,结果惨遭失败。而眼下韩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军事上的冒险不可取。作者想告诫韩侂胄,应以刘义隆为鉴诫,汲取教训,慎重行事。“草草”指时间仓促,行动轻率。“赢得”,换得,落得。“仓皇”,手忙脚乱。“北顾”,回头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敌人追来。极写惨败之情状。

(2)中间六句:追忆亲眼所见

“四十三年”至“一片神鸦社鼓”能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简析:从1162年辛弃疾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写这首词,整整43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语序可调整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作者清楚地记得43年前,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作者在南归途中,一路上还能看到金兵焚烧的废墟。43年过去了,当时的惨相还记忆犹新;可现在呢,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更让人心寒。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深思。

(3)结尾两句:怀廉颇以自况

探究: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何具体含义? 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4)小结

下阕:讽刺刘义隆是对韩侂胄的警告;慨叹“佛狸祠下”,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况,则是抒发内心的郁愤。

两首词艺术特色综合概括 1、精当的用典

两首词都有精当的用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典主要在下阕,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作者先写到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回乡;又写到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求田问舍,作者对这两个人的做法都持否定态度。他想表明的意思是:自己既不想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他决心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下面又引用了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慨叹岁月易逝,报国无门的惆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下阕都运用了典故。上阕作者缅怀孙权、刘裕,两人都从京口起事,创立了赫赫战功,作者用炽热、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依旧壮心不已精神气概。下阕用了两个典故:其一,宋文帝元嘉年间王玄谟“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意在讽喻韩侂胄急于事功,草草出兵,将会导致失败。其二,以廉颇自况,是内心的独白,是全词抒情的高潮,也是词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2、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廉颇的遭遇是对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讽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栏杆拍遍”,就是写作者心中壮志难酬的愤慨,是对统治者不重用抗金名将的讽刺;写季鹰和许汜是对弃官归隐、谋求私利、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的讽刺。 模块三:随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稼轩(xuān) 揾泪(wèn) 舞榭(xiè) 迄今(qì) B、岑寂(cén) 菜羹(gēng) 巷陌(mò) 屹然(yì)

C、螺髻(jì) 鲈鱼(lú) 金戈(gé) 敛财(liǎn) D、堪脍(kuài) 汜河(sì) 嘉许(jiā) 粗犷(guǎ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流年 雄才大略 苍皇 哗众取宠 B、愤概 谋取利益 频繁 发号施令 C、南渡 神鸦社鼓 祭祀 矫揉造作 D、理睬 惊慌失措 合谐 鸦雀无声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指南方的天空) 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 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舞榭歌台(高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

B、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C、赢得仓皇北顾 D、尚能饭否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表达知音难觅情怀的语句是( ) A、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B、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C、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7、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如“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本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把下边的句子颠倒的语序改过来。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_____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_____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_____ 答案:1、C(“戈”应读gē) 2、C(A项“苍”应为“仓”;B项“概”应为“慨”;D项“合”应为“和”) 3、A(B项“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项“风流”指英雄业绩;D项,“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4、B(A项“目”,名词作动词,看,望。C项“北”,名词作状语,向北。D项“饭”,名词作动词,吃饭。)

5、D(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

6、D(A、B、C三项涉及三个典故,并未涉及知音难觅情怀,只有D项合乎题意。) 7、(1)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2)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3)犹记四十三年,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

模块四:课后拓展

1、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篇三:滕王阁序 典故

《滕王阁序》的典故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张华传》: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后来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见于《后汉书?徐穉传》。徐孺,即徐稚,字孺子。东汉时名士,豫章南昌人。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人,为人刚正方严,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宾客,只是徐稚来时才特设一榻,徐稚走后就把榻悬起来。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见蛟龙入怀,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词;扬雄著《太玄经》,梦见自己在《太玄经》上吐出了凤凰。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其中第二把叫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

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列子?汤问》: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得精髓就以为自己已经都学会了,于是向老师秦青辞行。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为他饯行。饯行时秦轻抚节悲歌,歌声振动林木,连天上的云朵都为之停了下来。

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睢园:西汉孝梁王在睢水边修筑的竹园。孝梁王喜欢招引文士,他常和枚乘、司马相如等文人在园内饮酒赋诗。

彭泽之樽,陶渊明曾任彭泽令。他之前十分贫困,当彭泽令后有所改善,能“有酒盈樽”。

7、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指邺城,三国时魏的都城。曹氏父子经常在此与文人聚会。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朱华,指芙蓉,也就是荷花。这里用邺水朱华指代邺下文人的风流;

临川之笔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成就很高,是我国山水诗作的开创者。曾任临川太守。

(这两句指这次宴会就像梁孝王睢园的文人聚会,胜过陶渊明独饮的豪兴,又如邺下文人的风流,可与谢灵运的文采媲美。)

8、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世说新语》:晋明帝小时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从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这样说。”元帝感到很惊讶。第二天,大宴群臣时又问明帝同样的问题,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色,问:“怎么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样?”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9、天柱高而北辰远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10、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一个宫室。是皇帝办公之处。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见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见。)

1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见于《史记》。冯唐:西汉人,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曾当过官,后被罢免。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

李广: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借冯唐、李广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1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汉文帝时,贾谊因有才华,被召为博士,一年内被提拔为太中大夫,又准备任为公卿,后来听信朝中元老的谗言,贬贾谊为长沙王太傅;

梁鸿之典见于《后汉书》。梁鸿,东汉人。曾隐居山中。他有一次路过京师时,写过一首对现实有所批评的诗。皇帝听后,深为不满,派人找他。他于是改变姓名,与妻子逃到齐鲁间,后来又逃到吴地。(用贾谊和梁鸿为例,说明在贤明君主的统治下,贤能之士也难免遭遇不幸。)

1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说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有个叫吴隐之的广州刺史,听了传说后就去喝了贪泉的水,并赋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表明自己清廉的决心。果真,他上任后,是一个人人称颂的清官。(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受污染。)

涸辙:水干涸了的车辙沟。见于《庄子?外物》:庄周到监河侯家

借粮食,他不借,庄周便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我来的途中听到有人叫我,我环顾四周,发现是一条掉在车辙沟里的鲋鱼。我问他:“你叫我干什么?”鱼说:“我本来是生活在东海里的,但是现在流落到这里,你可以找来一斗的水救我吗?”我说:“可以,让我到越国去游说越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现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你这样说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卖鱼干的地方去找我。(在此反用其意,是说无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

都不会改变高尚志节和乐观情怀。)

1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见于《后汉书》:东汉将领冯异出征,先战败于回谷,后得胜于渑池。汉光武帝刘秀致书慰劳他说:“你开始虽然在回谷战败,但终于能在渑池获胜,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见于《后汉书》。孟尝,字伯周,东汉人,曾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贤能,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后隐居。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多次举荐,称他“清行出俗,能于绝群”, 但始终没被起用。

见《晋书?阮籍传》。阮籍,晋朝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内心忧愤,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不拘礼法。他常独自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恸哭而返,借此宣泄苦闷心情。

篇四:滕王阁序典故

《滕王阁序》典故一览

1、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晋书·张华传》:张华见斗、牛二星间常有紫气,请雷焕登楼观看。雷焕说这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剑在豫章郡丰城县(今属江西)。于是张华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果然在丰城狱的地下挖出了两把宝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剑挖出之后,紫气就消失了。

两剑的夺目光芒即龙光。后来宝剑入水化为双龙。

2、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见于《后汉书?徐穉传》。徐孺,即徐稚,字孺子。东汉时名士,豫章南昌人。家贫,常亲自耕种,德行为人所景仰。陈蕃,字仲举,东汉汝南人,为人刚正方严,他曾任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宾客,只是徐稚来时才特设一榻,徐稚走后就把榻悬起来。

3、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西京杂记》:董仲舒梦见蛟龙入怀,于是作出了《春秋繁露》的词;扬雄著《太玄经》,梦见自己在《太玄经》上吐出了凤凰。

4、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紫电”之典见《古今注?舆服篇》吴大皇帝有宝剑六,其中第二把叫紫电。

“清霜”之典见《西京杂记》汉高祖斩白蛇用的剑,12年磨一次,剑刃锋利如霜雪般白亮。

5、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列子·汤问》: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没有学得精髓就以为自己已经都学会了,于是向老师秦青辞行。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为他饯行。饯行时秦轻抚节悲歌,歌声振动林木,连天上的云朵都为之停了下来。

6、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睢园:西汉孝梁王在睢水边修筑的竹园。孝梁王喜欢招引文士,他常和枚乘、司马相如等文人在园内饮酒赋诗。

彭泽之樽,陶渊明曾任彭泽令。他之前十分贫困,当彭泽令后有所改善,能“有酒盈樽”。

7、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邺水:指邺城,三国时魏的都城。曹氏父子经常在此与文人聚会。曹植曾在这里作过《公宴诗》,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朱华,指芙蓉,也就是荷花。这里用邺水朱华指代邺下文人的风流;

临川之笔指南朝诗人谢灵运,山水诗成就很高,是我国山水诗作的开创者。曾任临川太守。 (这两句指这次宴会就像梁孝王睢园的文人聚会,胜过陶渊明独饮的豪兴,又如邺下文人的风流,可与谢灵运的文采媲美。)

8、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世说新语》:晋明帝小时候坐在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就问明帝说:“你认为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从没听说过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所以这样说。”元帝感到很惊讶。第二天,大宴群臣时又问明帝同样的问题,回答说:“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色,问:“怎么和昨天的回答不一样?”明帝回答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9、天柱高而北辰远

“天柱”之典见《神异经》,昆仑山上有铜柱,其高入天,称为天柱。

“北辰”之典见《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里指北极星,喻指国君。

10、奉宣室以何年

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的一个宫室。是皇帝办公之处。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汉文帝曾把他召回,在宣室接见了他。(指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召见。)

11、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见于《史记》。冯唐:西汉人,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曾当过官,后被罢免。汉武帝时求取贤良,他被举荐,可是当时已经年过九十,无法任职;

李广:西汉名将,在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多次征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但始终未获封侯。(借冯唐、李广的遭遇,表达自己怀才不遇之感。)

12、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汉文帝时,贾谊因有才华,被召为博士,一年内被提拔为太中大夫,又准备任为公卿,后来听信朝中元老的谗言,贬贾谊为长沙王太傅;

梁鸿之典见于《后汉书》。梁鸿,东汉人。曾隐居山中。他有一次路过京师时,写过一首对现实有所批评的诗。皇帝听后,深为不满,派人找他。他于是改变姓名,与妻子逃到齐鲁间,后来又逃到吴地。(用贾谊和梁鸿为例,说明在贤明君主的统治下,贤能之士也难免遭遇不幸。)

13、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贪泉”之典见《晋书?吴隐之》。传说广州北20里的石门有水叫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有个叫吴隐之的广州刺史,听了传说后就去喝了贪泉的水,并赋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表明自己清廉的决心。果真,他上任后,是一个人人称颂的清官。(有德行的人,即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不受污染。)

涸辙:水干涸了的车辙沟。见于《庄子·外物》:庄周到监河侯家借粮食,他不借,庄周便给他讲了一个寓言:我来的途中听到有人叫我,我环顾四周,发现是一条掉在车辙沟里的鲋鱼。我问他:“你叫我干什么?”鱼说:“我本来是生活在东海里的,但是现在流落到这里,你可以找来一斗的水救我吗?”我说:“可以,让我到越国去游说越王,引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好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现在只要有一斗一升的水我就可以活下去。你这样说的话,还不如早点到卖鱼干的地方去找我。”(在此反用其意,是说无论处于何种恶劣环境,都不会改变高尚志节和乐观情怀。)

14、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见于《后汉书》:东汉将领冯异出征,先战败于回谷,后得胜于渑池。汉光武帝刘秀致书慰劳他说:“你开始虽然在回谷战败,但终于能在渑池获胜,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志;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见于《后汉书》。孟尝,字伯周,东汉人,曾任合浦太守,为官清正贤能,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人民爱戴。后隐居。汉桓帝时,尚书杨乔多次举荐,称他“清行出俗,能于绝群”, 但始终没被起用。

见《晋书?阮籍传》。阮籍,晋朝诗人,竹林七贤之一。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内心忧愤,以饮酒来掩饰自己,不拘礼法。他常独自驾车外出,也不顺着路走,当前面有什么障碍不能前进时,就恸哭而返,借此宣泄苦闷心情。

16、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汉书·终军传》:元鼎四年,汉武帝要选择一位能干的使臣出使南越。终军知道后挺身而出,主动请求前往。他向汉武帝请求到:“请陛下授予我一根长缨,南越王如果不肯归顺,我就用长缨套着他的脖子把他捉来。”汉武帝立刻答应他出使。经过一番努力,他成功的说服了南越王,南越划入汉帝国版图指日可待。可天有不测风云,元鼎五年,南越丞相吕嘉不肯内附汉朝,发动叛乱,终军等人惨遭杀害,壮烈殉国。终军死时,年仅二十余岁。从此,终军弱冠请缨的故事,便成为历史佳话。

《后汉书·班超传》:班超,班固的弟弟。他因家境贫困,曾经辍学投笔叹道:“大丈夫应该有雄才大志,学习英雄人物建功立业,怎能长久地在笔砚之间留连?”于是就弃文从军了。成语“投笔从戎”。

宗悫:南朝宋人。从小就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一次他在哥哥的婚礼上赶走了潜入库房的盗贼,大家纷纷称赞他机敏勇敢,少年有为。他的叔父问他将来有什么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乘风破浪”这一成语的来源。

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晋书·谢安传》:晋朝谢安曾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比如有芝兰玉树,人们都会希望它生于自己的庭院中。” 玉树即宝树,比喻不辱门庭的好子弟。后来就称谢玄为谢家宝树。

见《烈女传?母仪篇》。据说孟母为教育儿子而三迁择邻。孟子的邻居是做丧事的,孟子跟他们学做丧事,孟母就搬家;第二个邻居是商人,孟子跟他们学做买卖,孟母就又搬了家;这一次搬到了私学旁,孟子就开始学习知识和礼仪。

18、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鲤对”之典见于《论语·季氏》:孔鲤是孔子的儿子,有一次他快步走过庭前,孔子问他学了《诗经》没有,他回答没有。孔子就说不学《诗经》。说话时就没有依据,孔鲤于是去学《诗经》;又一次,孔子问他学了《礼记》没有,他回答说没有。孔子就说,没有学《礼记》,就没有立身的准则,孔鲤于是又去学《礼记》。

“龙门”之典见《后汉书?李膺传》:当时朝纲不振,政事腐败,只有李膺高风亮节,声名

极高,人才纷纷投奔他,有受到他接待的人,就被称为登龙门。后遂以登龙门比喻得到名人的援引而提高声望。

19、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杨意不逢”之典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蜀人杨得意是掌管天子猎犬的官。有一次,他在侍候汉武帝的时候,汉武帝正在读《子虚赋》,并且感慨说:“我不能与这个人见面啊。”杨得意于是进言说:“臣的同乡司马相如说这篇赋是他所作。”汉武帝很惊奇,于是派人召见司马相如。后来司马相如又作《大人赋》,说的是神仙之事,汉武帝读后大悦,感觉“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意。”凌云:这里指司马相如的赋。

“钟期既遇”之典见《列子?汤问》。钟期,即钟子期。俞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钟子期可以听出俞伯牙弹的是高山还是流水,凡是俞伯牙弹琴时想到的,钟子期都能体会得出,于是两人成为知音。(说古喻今,比况自身,希望有知音识才)

20、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兰亭:指永和九年的兰亭集会,王羲之为此作《兰亭集序》;

梓泽:就是晋代石崇的金谷园。石崇当时以生活极端奢侈著称,频以财富炫耀于世,竟与皇亲国戚竞奢赛宝,每每争奇斗胜,弄得不可开交。有一次晋武帝赐给舅父王恺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王恺以为是天下至宝,兴致勃勃地跑到金谷园中向石崇夸示,谁料石崇却嗤之以鼻,漫不经意地用铁如意敲击,结果三下两下被打得粉碎。王恺大惊失色, 石崇却若无其事,叫仆人把家中藏的珊瑚树全部取出来让王恺挑选:高三四尺的就有六七株,二尺左右的就更多了,王恺看得目瞪口呆。

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别墅,园内屋宇金碧辉煌,宛若皇宫,奇珍异宝堆积如山,珊瑚树光彩夺目。金谷园是当时全国最美丽的花园。石崇结诗社24人,史称"金谷二十四友",朝夕游于园中,饮酒赋诗。人们把“金谷春晴”誉为洛阳八大景之一,金谷园的景色一直被人们传诵,

金谷园内筑有华丽的崇绮楼,相传是石崇宠姬绿珠所居。绿珠是广西合浦的采珠女,能歌善舞,出落得珠圆玉润,妩媚动人,且又颖慧明敏,善解人意,恍若天仙下凡,尤以曲意承欢,因而使得石崇如醉如痴,在众多姬妾之中,惟独对绿珠特别宠爱。可惜好景不长,“八王之乱”打碎了金谷园的歌舞升平。当孙秀带兵到金谷园收捕石崇,逼取绿珠,石崇再也没有了那昔日的威风和尊严,而绿珠不畏强暴,不慕荣华,不愿苟且偷安,宁可坠楼身亡,也不愿屈服就范。石崇与绿珠死后,金谷园几经更手,园中的风光仍然不减当年,历代文人雅士依然流连园中,但题咏的中心已不再是金谷园的繁华。人们敬仰绿珠的节义和刚烈,把崇绮楼改称为“绿珠楼”。

21、请洒潘江,各倾陆海

潘岳,西晋有名的才子,可称“才貌双全”,是西晋著名的美男子。“才比子建,貌若潘安”,“才比宋玉,貌似潘安”即说的是他。

潘岳和陆机齐名,史称“潘陆”。

陆机,是西晋太康、元康间最著声誉的文学家,被后人誉为“太康之英”。他的《文赋》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系统的创作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也是是骈文的奠基者。

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里曾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篇五:赏析探究

赏析探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上阕即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很有层次。下阕直抒胸臆,是一首慷慨沉郁的悲歌,唱出了词人赤心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沸腾的激情,表达了词人请缨无门的愤懑、怨恨和痛苦。

辛弃疾满怀爱国热忱,活捉叛徒张安国,率耿京义军的余部渡淮南归。但是,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却并未对他加以重用。他上疏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和上给宰相虞允文的《九议》也未受到重视,十多年来他只是担任过一些地方官的僚佐。淳熙元年(1170),他应叶衡之聘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登上建康城西下水门城楼上的赏心亭,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想到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作。

1、上阕:(1)前两句写江景,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是抓住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哪些词句富有表现力。

策略:注意赏析“千里”“无际”。

【明确】抓住了江南秋季的特点,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气象阔远。“楚天”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水随天去”的“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的长江。“千里清秋”和“秋无际”,写出了江南秋季的特点。

(2)“遥岑”三句是写山,采用了什么手法?“愁”“恨”缘何而发?

策略:注意赏析“愁”“恨”,可结合姜夔《扬州慢》中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更便于学生理解。

【明确】“遥岑”即远山。放眼望去,那层层叠叠的群山,有的很像美人头上插戴的玉簪,有的很像美人头上的螺旋形的发髻,这些都引起词人的忧愁和愤恨。作者采用移情及物的手法,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愁恨”从何而来?词义间留下的空白给了读者想象的余地。北望之际,中原收复无日,南望之时,朝廷主和,偏安一隅,志士不得其位,以上种种是词人恨之深、愁之大者。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句是写景,组织学生讨论“落日”“断鸿”“游子”几个意象的含义。

【明确】落日的余晖映照着楼头,失群的孤雁传来阵阵的哀鸣,一见一闻,通过日暮景色渲染出一种苍茫悲凉的气氛,以有声有色的景物更进一层写出了词人的孤寂和悲苦。“落日”本是自然景象,在此含有南宋国势衰败的意思。“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游子”指自己。这几句写景寓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象鲜明,含义丰富深刻。

(4)“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几句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应如何理解?

策略:这几句是全文的重点,应引导学生重点把握“看”“拍”几个动词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所传达出的词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明确】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第一个动作是“看”,看

似平淡,却平中见奇。擦拭得锋利锃亮的武器,却闲臵身旁,而这又何尝不是作者自身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之叹。第二个动作是“拍”,作者用肢体语言表达了某种情感,“栏杆拍遍”是表壳胸中难以言说的抑郁苦闷,只能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这相,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显现在读者面前。两个动作描写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无人会,登临意”,慨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却没人是他的知音。

(5)小结:上阕写景抒情,由江景到山景到落日、断鸿、游子,最后到动作描写,景中寓情。

2、下阕

(1)“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几句,说明作者对张翰辞归持何种态度?

【明确】季鹰即晋人张翰,因向往家乡的莼菜鲈鱼,贪图安逸舒适而弃官归乡。从“休说”看,作者反对张翰回归。张翰因见齐王将失败而辞归,辛弃疾却并不因南宋面临着危机而隐退。又是一年西风紧,张翰即使有家也难归,实际这里的张翰应是作者自指,家乡沦陷,有家难归,流露出对金人、对南宋朝廷的激愤。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几句,是作者对哪类人提出的批判?

【明确】是对许汜这类人提出批判,许汜当天下大乱之时,并无救世之意,只知道求田问舍,贪图个人享乐,陈登瞧不起他,刘备对他更是嗤之以鼻。辛弃疾用这个典故是说,我如果也像许汜那样只顾买房臵地,为个人打算,那就羞见刘备那样胸怀雄才大略的英雄了。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三句,在全词中有何地位?

【明确】流年,即时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用典,据《世说新语?言语》载,东晋大将军桓温率军北伐,经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树已长到几围粗,便感叹地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意思是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呢?这三句是全词的核心,所包含的意思是:我所忧惧的,只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辜负了平生的雄心壮志。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几句与前文基调是否一致?请简析。

【明确】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代指女子。揾,拭擦。几句的含义是:请谁来唤取红巾翠袖的少女,拭干英雄因壮志能酬而流下的热泪呢?词中出现“玉簪螺髻”“红巾翠袖”并不影响词的豪放风格,清秀婉丽的色彩,加以豪放不羁的风格,刚柔相济,豪放而不粗率。

(5)小结

下阕用典,直接抒情言志,点出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的苦闷心情。

概括主旨

上阕写景抒情,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景中含情;下阕运用典故,直接抒情言志。全词意境雄浑阔大,写景独特,景情结合,用典精当,褒贬分明,通过比兴寄托他对国事的忧虑,对朝廷的怨恨,以及年事已高、报国无门的苦闷。

赏析探究

这首词上阕缅怀古代英雄人物,表达力主抗金的决心;下阕写历史教训和自己的经历,

表达收复失地、为国立功的心愿。全词借古讽今,长于用典,形成对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学习时注意体会。

1、上阕

(1)前四句:怀孙权

却早已作古。很有气魄的文字犹如异军突起,倾注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倾慕。事过境迁,物换星移,孙权最初在京口起事的遗迹早已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式调整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给人以遗憾。“舞榭歌台”两句,写当年歌舞楼台的繁华景象,连同那英雄业绩都被雨打风吹去。“风流”指英雄业绩,洋溢着对英雄人物的歌颂和钦佩之情。

(2)后六句:怀刘裕

简析:京口是刘裕祖居的地方,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土地。所以词人登高远望,自然便想起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刘裕。刘裕故居随着时间风雨的冲刷,已湮没在夕阳的余晖和枯枝败叶之中,早已在人间不着一点痕迹,只有词人登高凭吊英雄。词人有一腔报国志,却难以像刘裕那样建立丰功伟绩,仰慕与抑郁夹杂着苍凉之情溢于言表。

(3)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登临怀古,为何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只提孙权和刘裕二人呢? 结论一:两人都是遗憾京口而起事建立了政权,照应标题“京口北固亭怀古”。

结论二:作者以两人自比。作者虽力主北伐抗敌,但朝廷只派他出任知府、转运使等地方官员及管理治安、财务的职务,并不给他率兵出征的机会,难以实现其抗金报国的志向。

结论三:借古讽今,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

(4)小结

上阕作者登高怀古,触景生情,缅怀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人物,赞扬他们所创立的赫赫战功。对照自己的现实处境,作者以怀古为名,借用历史典故,把自己的一腔怒气和怨恨宣泄了出来。

2、下阕

(1)前三句:引出历史教训

下阕一开始,作者笔锋一转提到宋文帝刘义隆,这有何用意?

策略:学生讨论,结合相关背景材料作分析。

提示:宋文帝好大喜功,在准备不中的情况下,听信玄谟的话,北伐后魏,想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那样的业绩,结果惨遭失败。而眼下韩侂胄急于事功,草率用兵,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军事上的冒险不可取。作者想告诫韩侂胄,应以刘义隆为鉴诫,汲取教训,慎重行事。“草草”指时间仓促,行动轻率。“赢得”,换得,落得。“仓皇”,手忙脚乱。“北顾”,回头向北看,生怕北面的敌人追来。极写惨败之情状。

(2)中间六句:追忆亲眼所见

“四十三年”至“一片神鸦社鼓”能引发我们怎样的思考?

简析:从1162年辛弃疾渡江到南宋,到1205年写这首词,整整43年。“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语序可调整为“望中犹记四十三年扬州路烽火”。作者清楚地记得43

年前,金兵对南宋发动进攻,占领了扬州一带,作者在南归途中,一路上还能看到金兵焚烧的废墟。43年过去了,当时的惨相还记忆犹新;可现在呢,佛狸祠下,却是一片神鸦的叫声和祭社的鼓声,沦陷区的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多么可悲呀!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更让人心寒。词人将这番意思艺术地融入“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幅图景里,颇能发人深思。

(3)结尾两句:怀廉颇以自况

探究:结尾提到廉颇有何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人何具体含义? 这是全词的主旨句,是词人以廉颇自况。这一年词人已经64岁了,但他仍然希望为国效力,可惜韩侂胄不接纳他的缓进建议,又有小人从中挑拨,这不能不使他感到悲愤,也自然而然想起和自己处境相似的廉颇。廉颇老年赵王尚且派人过问他,而自己呢?“凭谁问”,有谁来问,也就等于无人来过问,境况竟然不及廉颇,这不能不让人惋惜、忧虑、气愤。用反问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达到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

(4)小结:下阕:讽刺刘义隆是对韩侂胄的警告;慨叹“佛狸祠下”,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况,则是抒发内心的郁愤。

两首词艺术特色综合概括

1、精当的用典

两首词都有精当的用典。《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典主要在下阕,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达自己的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作者先写到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回乡;又写到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求田问舍,作者对这两个人的做法都持否定态度。他想表明的意思是:自己既不想弃官归隐,又不肯追求享受,他决心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奋斗到底。下面又引用了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典故,慨叹岁月易逝,报国无门的惆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下阕都运用了典故。上阕作者缅怀孙权、刘裕,两人都从京口起事,创立了赫赫战功,作者用炽热、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两个历史人物的仰慕,说明了作者人到老年依旧壮心不已精神气概。下阕用了两个典故:其一,宋文帝元嘉年间王玄谟“草草”出兵北伐,遭到惨败,意在讽喻韩侂胄急于事功,草草出兵,将会导致失败。其二,以廉颇自况,是内心的独白,是全词抒情的高潮,也是词的主旨句,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

2、借古讽今手法的运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权、刘裕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对“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廉颇的遭遇是对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讽刺。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栏杆拍遍”,就是写作者心中壮志难酬的愤慨,是对统治者不重用抗金名将的讽刺;写季鹰和许汜是对弃官归隐、谋求私利、不关心国家安危的人的讽刺。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