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初中作文教学标点符号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7:23:06 体裁作文
初中作文教学标点符号体裁作文

篇一:作文教学不能忽略了标点符号的书写习惯

作文教学不能忽略了标点符号的书写习惯 作者:李军国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12期

摘 要:作文教学不能忽略了标点符号的书写,语文教师要严把使用观和书写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正确使用;严谨书写;养成习惯;终身受用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无论是答题,还是写作都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这有悖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阶段要“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另外,近年来,中考对标点的要求是:在使用标点符号时出现错误,每个扣一分,扣到三分为止。所以,初中语文教师更应严格要求学生使用标点,以引起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视,养成良好的用标习惯。

一、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原因

1.书写态度不端正。书写不认真,首先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学生养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

2.学生不会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标点使用不正确源于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不理解,不掌握其作用所致。

二、教师教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方法

1.教师首先要向学生讲清什么是标点符号(标点表示语言中的种种停顿。其中逗号、顿号和分号是表示句中停顿的符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感叹号和句号又分别有表示感叹和疑问的特性,所以它们又称标号。),点号有哪些,各自有什么作用,怎样正确地进行书写。例如,由于学生不认真书写,错把逗号写成顿号,把句号写成着重号,这样,便把其意给完全改变了。

2.点号所点的格式,点号必须放在语句的右下角,它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不许放在一行的开头。

3.标号的使用也是重点强调、重点要求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标号,也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用双引号,在什么情况下用单引号,而是把它们一律写成双引号。这就要求教师向学生讲清,表示引用的部分用双引号,表示特别指出的部分用单引号,引用完毕后句号放在引号内。另外,标号中的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半个不能放在一行的末尾,后半个不能放在另一行的开头。省略号和破折号各占两个格,不应分作两截而分放在上行的末尾和下行的开头。省略

号、破折号的使用,引号、书名号、括号的使用,所点的字格要求等也要向学生讲清,使他们能够弄明白、弄懂,对其严格要求,认真使用。

综上所述,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能帮助读者分清句子结构、辨明语气,正确地理解文义。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必须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灵活使用,使我们的文字语言更加规范、更加完美。

参考文献:

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中学校)

编辑 张珍珍

篇二:中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符号不容忽视

中学生作文中的标点符号不容忽视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多年来,在检查、批改学生作文情况时发现两种情况:一是有些学生作文中,不是通篇没有几个标点符号,就是虽有标点也不准确。二是有些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只注重文章的遣词造句、语通字对、层次段落、寓意深远,而忽视文中的标点符号。对于这种情况,个别教师没有引起重视,麻木不仁、漠然处之。他们认为:只要学生把文章写生动就行了,标点符号是小事,喋喋不休地谈标点符号,简直就是小题大做。这里我在给这些同仁提个醒:莫以恶小而为之,中学生的作文不容忽视。

一、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文章表情达意的需要

我们知道,写文章都要表达作者的意图。文章是由句子构成的,句子是用词和词组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句子,必备合乎语法言词通畅的文字和恰如其分准确无误的标点。如果一个句子因标点的疏忽,给人以似是而非的感觉,那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图,甚至适得其反。

不妨请看下边的例子:

1.“你叫我?大爷?”。这是我称别人为“大爷”。

2.“你叫我大爷。”这是别人称我为“大爷”。

两例因标点不同,意思截然不同。

3.“王小明真好啊!”这是称赞王小明。

4.“王小明真‘好’啊!”这里却有讽刺、否定的意思。“好”字加上引号,意思却相反了。

5.“今年好,霉气少,喂猪喂成象,老鼠一家大小都死光”。表示了高兴喜悦的意思。

6.“今年好霉气,少喂猪,喂成象老鼠,一家大小都死光”。表示了哀痛惋惜的意思。

“5、6”两例因断句标点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不用赘述,想要准确完整地表情达意,句子中必须标上准确无误的标点符号。

二、准确运用标点符号是规范现代汉语的需要

《现代汉语词典》对标点符号的解释是:用标明句读,语气和专名的书写符号。包括句号(。)、分号(;)、逗号(,)、顿号(、)、冒号(:)、问好(?)、感叹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1.何为“句、读”?

句,读是古时文词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句”是稍长的停顿,可用句号、问好、感叹号。“读”是极短的停顿,可用顿号、逗号。

2.何为“语气”?

语气是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分别的语法范畴。句子的抑扬顿挫,语气的强弱分别,都是由标点符号来决定的。如: “请你等一下。”末尾用句号表示语气舒缓的祈使。

“请你等一下!”末尾用感叹号表示语气强烈的祈使。

再如:“难道我能比得上他吗?”在反问句末尾加问号,表示语气的平缓,语调上扬。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在反问句末尾加感叹号,表示语气的强烈,语调上扬。

“我是比得上他呀。”在陈述句末尾加句号,表示语气的缓和,语调低沉。

3、何为“专名”?

专名是指人名、地名、机关团体名之类。如:“鲁迅、郑州、河南大学”等。专名标点符号为“ ”,用在横行文字的下面、竖行文字的旁边。

现代汉语对句子的要求是严格的、规范的。诚然,古书也曾有不加标点的书文,但它不符合现代文化交流的要求,不能沿袭,早已被废止。当前中学生学习作文,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要求,规范地练习写作。

三、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严谨治学的需要

严谨治学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学态度。相传大教育家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那么这“七十二”人就是严谨治学的硕果。至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元曲、“四大名著”等作品,无不经过字斟句酌、精雕细刻、去粗存精,才成为千古传诵的精品。这些也是严谨治学的结晶。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基础,更是当代严谨治学的标准。毋庸置疑,上述绝无“标”不准,“点”不明之嫌。

古人、先驱治学尚且如此严谨,我们当代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严谨治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建

设祖国“四化”的标准着想,从改革开放的光辉前景考虑,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出发,我们作为人民教师,都要树立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思想,对待自身严、对待学生严,与学生达成共识,共同努力,从一“标”一“点”做起,丁是丁,卯是卯,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潜移默化、循序渐进,逐步把他们培养成建设祖国的栋梁。

篇三:初中学生作文如何正确书写标点符号

作文中应正确书写标点符号

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点号和标号不分;

2.点号的书写不知道占格的位置;

3.句号的书写空心点与实心点不分;

4.文中的点号一律用实心点;

5.不知道点号不能放在每一行的开头第一格;

6.当点号处在一行的最末无空格时不知道把点号放在这一行的格外紧贴这个字的右下角;

7.常用的几个标号不知占几个格;

8.破折号不知占几个格,有的还写分家,有的只占一格;

9.省略号不知占几个格,不知写几个点,有的还写分家,有的只占一格,甚至占多个格;

10.括号、引号、书名号等不知怎样占格,有的把其前半部分写在了一行的最后一个格了,有的把其后半部分写在一行的第一个格了;

11.有的不知道引号、书名号里再用引号或书名号时用单引号和单书名号;

12.有的冒号和引号连用时,往往把冒号和前引号挤在一个格里等等。

读了这样的文章真的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教师不要一味地埋怨有的学生的基础太差,而是我们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书写规则教学罢了。我们也应该正视这方面的教学了!不信你翻开考场的作文浏览一遍,若没有做这方面的教学,学生一定漏洞百出,令人哭笑不得。

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这种种现象,如何使学生正确书写标点符号,是我们作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清楚标点符号是分“点号”和“标号”的。

点号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七种。点号用在句末的有句号、问号、叹号三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点号用在句中的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四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常用的标号有九种,即:引号(“ ”)、括号( )、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 》)和专名号(_)。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其次,我们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

(一)在方格稿纸上的写作格式

1.在横行书写的文稿中,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都占一个字的位置,放在句末的右下角。其中顿号、逗号、句号、分号、冒号这五种点号此时放在下一格左下角的四分之一处;问号、叹号这两种点号放在下一格左半面的二分之一处。但要注意这七种点号通常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因为这些点号表示语气的停顿,应该紧跟在一句话的末尾才对。如果一行的最后的一个格正好被文字占用了,那么这个标点就必须点标在紧靠文字的右下角。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和后一半都各占一个字的位置。行文中它们的前一半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但不出现在一行的末尾;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的开头,但可以出现在

一行的末尾。它们的占格方式是前半部分写在一个格的二分之一的右半格处,后半部分写在一个格的二分之一的左半格处。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行文中它们可以放在一行的开头,也可以放在一行的末尾,但不可以把一个符号分成两段。省略号的六个点要均匀的写在两个方格里,相对紧凑。破折号的两个端点不能与两格的边线相交,相对紧凑。当省略号或破折号行文中正好剩一个格时,不要把该符号分上一行一半下一行一半,尽可能再推敲一下语句,或减字词或加字词,使之错开剩下的这一格。行文中这两种标号都写在下两格的中间位置。

4.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两种符号的位置都写在格的中间。

5.着重号和专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强调几个字就占几个格,一般不常用。

(二)、在直(竖)行稿纸上的书写要求(港澳台常用)

1.直(竖)行书写时,标点符号的格式是这样的: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的下方偏右,也占一个字的位置。

2.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3.引号改用『』和「」。括号的两部分分别放在被标明词语的上下。

4.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标在字的左侧。哪些符号不该放在一行的开头和末尾,直行书写和横行书写的规则是一样的。

(三)、作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书写

关于标题中标点符号的书写,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参考教材的选文。一般规则是:

1.正文的标题,即一级标题的末尾,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2.正文内部的标题(亦称小标题),即二、三级标题的末尾,如果是居中写小标题,一般也不加标点符号;如果是缩两格写小标题,并且标有序号(如1、2、3,第一,第二,第三等),小标题的末尾可以加句号。

3.正文内部的段首题,即用正文自然段落的第一个句子所作的标题,其末尾可以加句号;如果不加句号,可以在段首题与其后的正文内容之间空一格。

(四)文章结构层次序数中标点符号的用法

1.用“首先”、“其次”、“再次”表示顺序时,在“首先”、“其次”、“再次”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首先,”、“其次,”、“再次,”。

2.用“第一”、“第二”、“第三”表示顺序时,在“第一”、“第二”、“第三”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第一,”、“第二,”、“第三,”。

3.用“一是”、“二是”、“三是”表示顺序时,可在“一是”、

初中作文教学标点符号

“二是”、“三是”之后分别用逗号。例如:“一是,”、“二是,”、“三是,”。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4.用“甲”、“乙”、“丙”、“丁”表示顺序时,在“甲”、“乙”、“丙”、“丁”之后分别用顿号。例如:“甲、”,“乙、”,“丙、”,“丁、”。

5.在“一方面”、“另一方面”之后,可以分别用逗号,也可以不用标点符号,直接连接下文。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只要按照课标中提出的标准,并不断的学习标点符号的相关资料,定会使学生杜绝误用和乱用标点符号,以避免因标点符号的误用而对文章产生错误的理解。

以上只是拙见,望广大教师给予批评指正!愿广大教师引以为鉴,改掉学生的这种坏习惯,使之正确书写和运用标点符号,勿再让国人亵渎祖国文化!

篇四: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专题讲座

表现性评价与初中作文教学

吴欣歆(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一、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论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

在教育评价领域,表现性评价最初只是一个与传统多项选择题目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相对立的术语,是以客观测验以外的一类以行动、作品、表演、展示、操作、写作、制作档案资料等更真实的表现来展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思考力、随机应变力、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及学习成果与过程的测验。

表现性评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有助于测查高级思维能力。

2. 有助于测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问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

3. 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的结论,更重视评定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4. 有助于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潜力尽可能得到发展。

(二)表现性评价兴起的现实背景

表现性评价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0 年我国汉代的取士制度,即通过考试与推荐来选拔各级官吏。它之所以重新引起国外教育评价与测量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由于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各国教育界期望通过评价的革新来更好地选拔人才,与此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来促进教学与学习质量的提高。国外学者认为表现性评价方式产生的三个基本原因是:

其一,知识的更新每三年成倍增加,要求学生们采用“记忆”的方式是极为愚蠢的。

其二,高级思维及问题解决过程常常非常复杂,要求多个步骤、多个问题解决这,要求跨时间、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要求补充一些校外工作。

其三,当前评价面临困境,即大部分的教育结果不能转化为客观纸笔测验题目的形式。

其实,表现性评价的出现表现出教育界对以选择题为代表的标准化测验的普遍不满。许多教育者认为,与常见的标准化测验形式相比,表现性评价而已更进一步地测量学生实现志向的能力,甚至可以作为解决当前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三)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又称课堂表现性评价,指的是以教师为评价主体,以学生日常学业表现为评价课题的表现性评价形式,其特点在于与所学课程内容匹配,风险性较低,属于校内评价的范畴。国外学者认为,只有通过经常的、有规律的课堂评价与反馈,学生们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因此,许多研究者建议将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工具。还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在实施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时,通过在自然背景对学习者的观察与资料积累,表现性评价的重点在学习过程;在实施后期,评价虽然也包括对学生成长的观察,但要越来越注意学习的产品。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就是课程嵌入式表现性评价。

(四)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根据学术界对表现性评价特点的界定,我认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特点有五个。

1.任务框架

表现性评价与学习任务紧密联系,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学习任务之间联系紧密,形成系统的框架体系。表现性评价的目的即为整体推进学习任务的完成。

2. 评价先行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作文教学,评价是带动学习任务前进的“火车头”,而非判定任务完成情况的“火车尾”。学生先明确写作的评价标准,在写作过程中主动向“标准”靠近,逐渐将评价标准内化为自身对写作的认识与理解。

3. 标准自定

表现性评价标准是基于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制定的,情境特点较为突出。因此,依据同一个评价标准体系,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自定”充分体现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识与理解。

4. 主体多元

表现性评价的主体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成员。评价主体多元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自身的写作情况,多方获得鼓励与支持。主体多元也有利于写作教学的多元互动和资源共享,扩大学生思考的广度,增加学生思考的深度。

5. 自主修正

学生参与了评价过程,对自己的习作与评价标准的差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完善、修正功能。评价过程对学生的自主修正起到了较好的启发和激励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主动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二、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为学生的写作营造良好的作文环境。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很多教师都是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教师批改,发回作文本,一次写

作教学宣告结束。这样的写作教学,一是缺少序列性,二是缺少学生自主感受、修正的空间。另外,学生在写作前和写作过程中都没有得到教师的有效指导,只是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得到教师的几句评语,学生处于“被匡正”的状态,写作能力的提高没有“助推力”。

这里所说的“作文环境”,不是指作文时的课堂气氛、课堂纪律、训练的状态,而是指学生在作文之前和作文之时这两个时段中,对作文的动机、欲望、冲动、兴奋,这是一种作文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是源于学生自身的。

良好的写作环境包括四个因素:

第一,学生想写,有写作的动机、欲望和冲动。

第二,学生有的写,教师帮助学生营造现实情境,引发学生的回味与联想,帮助学生在生活体验与作文题目之间建立起联系,

第三,学生能写,教师帮助学生深化情感、思考与感悟,帮助学生找到与写作内容相适合的表达方法与写作方法。

如果教师能够从整体上设计写作教学的序列,每次作文教学都注意写作前的指导与写作后的点评,学生就能在良好的写作环境中整体提升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三、表现性评价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标准。

首先,教师借助标准明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借此设计写作任务,为学生寻找达到标准的路径。

其次,学生借助标准明确自己写作努力的方向,并在写作过程中努力实践。

最后,师生通过评价明确学生现有水平,进而明确现有水平与标准的差异,共同制定计划,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写作水平。

表现性评价并非独立于作文教学的“评价”,而是融入作文教学全过程的,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表现性评价的引领下,师生更容易明确方向,确定方法,了解差距,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学生的完善、修正更有路可循。

四、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标准的制定

评价标准的制定一般可以有“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归纳”两种形式,如果采用两种形式得出的评价标准一致性较高,评价标准的信度就比较好。相比较而言,“自上而下的演绎”更多地体现着社会的要求,“自下而上的归纳”则更多地反映学生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规定了第四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学生的中考作文能够反映其写作水平及有待提高的角度。本方案结合《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确定评定标准,“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

上的归纳”相结合,既能反映学生的发展成长也能表现出他们各自的弱点,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标准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评价

评价维度

项目

写作

过程 搜集素列纲起草 材

内容

对象明

视角独

写作

结果 材料真

语句生动

词汇丰富

发散合

感悟真

每个评定维度又分为 3 — 0 四个分数等级。具体描述如下。

“初中作文表现性评价”评价项目及评价维度描述

写作过程

搜集素材

3. 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丰富的写作素材。

2. 能够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自觉搜集写作素材。

1. 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根据写作目的和内容搜集写作素材。

0. 没有搜集写作素材。

列纲起草

3. 能够根据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构思立意。 标点正确 格式规范 详略得当 书写美观 表达 文面 修改加工

2. 能够根据构思立意自觉列纲起草。

1. 能够在教师的要求下列纲起草。

0. 没有列纲起草的过程。

修改加工

3. 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2. 已经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能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1. 能够在教师指导下修改作文,借助语感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0. 没有修改作文的过程。

写作成果

内容·对象明确

3. 写作对象明确,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恰当的写作内容。

2. 写作对象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写作内容。

1. 写作对象不明显,能根据写作目的选择写作内容。

0. 选择写作内容时没有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内容·视角独特

3. 能够选择独特的写作视角呈现写作内容。

2. 能够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呈现写作内容。

1. 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但在行文中表现不明显。

0. 没有选择切入点的意识。

内容·材料真实

3. 写作内容真实具体,叙事有细节,描写景物特征明显。

2. 写作内容真实,叙事清晰,描写角度明确。

1. 写作内容比较真实,叙事完整,有描写。

0. 写作内容不够真实,叙事不完整,没有描写。

内容·发散合理

3. 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作内容丰富且发散合理。

篇五:中文作文中的标点符号

中文作文中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辅助成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点号,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等标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有助于文章准确地表情达意,并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潜在功能,表达更丰富的内涵。因此,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而且是极其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学生一直在运用标点符号,但是在运用时仍存在着不少错误,特别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标点符号错用和书写不规范的现象尤为严重。

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最为常见的错误是下面三种:

1、含有疑问词的陈述句错用了问号。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谁”“什么”“怎么”等,但全句并不是疑问句,末尾不该用句号。例如: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这样爱唠叨。这个句子其实是个陈述句,末尾应该用句号。可不少同学看见疑问词“为什么”,就误以为它是一个疑问句,句末用了问号,在作文中错误地写成:不知道为什么妈妈这样爱唠叨?

2、引文末尾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有的学生不懂得引文末尾标点符号使用的规律,也没有认真地去想过,凡遇引文,结末总是漫不经心地随意点上一个标点,有时点在引号内,有时则点在引号外,似乎点在引号内和引号外都可以,无关紧要,其实不然。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署1990年3月修订发表的《标点符号用法》明确指出:“要注意引文末尾标点的使用: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的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者的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标点。”据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诠释:(1)凡是引用的是完整的一句话或几句话,而非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引号的前面又有冒号,那么末尾的标点应放在引号里边。例如:爸爸紧绷着脸,开口了:“怎么,又没考好?”而有的学生在作文中错写成:爸爸紧绷着脸,开口了:“怎么,又没考好”?(2)凡是引用的内容只不过是文中一个句子的某一部分,引文又正好出现在句子末尾,此时标点符号应该放在引号的外边。例如:但她不愿当着别人的面,特别是在云的面前说“不会做”。而在有的学生的作文中却错写成:但她不愿当着别人的面,特别是在云的面前说“不会做。”

3、说话人后面标点符号的错用。

引用一个说话人的话有三种表达的方法:(1)说话人在前,话在后。如:他说:“快吃吧。不要饿坏了身子。”(2)说话人在中间,话在前和后。例如:“快吃吧。”他说,“不要饿坏了身子。”(3)说话人在后,话在前。例如:“快吃吧。不要饿坏了身子。”他说。表达时语序不同,语意关系就不同,说话人后面就应该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如上举例。可在有的学生的作文中,“他说”后面一律都用冒号,其中不少地方是错用了。

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五种:

1、以圆点代替句号、逗号和顿号及其它标点符号。

在学生的作文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本该用逗号,却点上一个圆点;在并列的词语和短语之间,本该用顿号,却点上了一个圆点。一句话说完了,该使用句号却不写句号,还是点上了一个圆点。上述用法,显然是不严肃的,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或许是受了外语书写的影响,但主要原因则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时,在语意该停顿的地方,便随手用笔在纸面上点一下,留下一个小圆点,权作标点符号。甚至有的作文竟然所有标点都用圆点来代替,令人啼笑皆非。

2、书写时不单独占格或占格不正确。

《标点符号用法》附录《标点符号的位置》中指出:“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书写时一般占用一个字的位置。”因此,正确的书写应该是单独占一格,书写在这一格下方偏左,这样便于读者准确理解这个句子的停顿和语气。而不少学生书写时不单独占一格,而是与句子末了一个字挤在一起。还有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或后一半也不应与首字或尾字挤在一格,应分别占格。例如:我开始构思、写作《我的读书生活》。而破折号与省略号不应错写成一格,应占两个字的位置,即两格。例如:我又上了车,望望手中的油画原来归家的旅途竟是这般的漫长``````

3、点号出现在一行之首。

在学生的作文中,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等点号错误的出现在行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种回行现象,实际已经丧失了点号的表示停顿和表示语气的意义。因此,《标点符号用法、标点符号的位置》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如果正好写至行末,那就必须让标点紧随其后。

4、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出现在一行之首。

新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在附录《标点符号的位置》中明文规定:“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行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这是非常有科学道理的。从表意功能方面来说,引号一般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括号主要是表示文中的注释部分,书名号是表示文中的书名。如果把它们的前半部分放在一行的末了,或把它们的后半部分放在一行之首,就会给人以零散、割裂的感觉,给读者了解引文或注释以及书名的起讫与意义造成困难,读起来也不方便。因此,引号、括号、书名号书写时凡遇上有正好回行的情况,都必须坚持紧跟的原则,也就是说,前一半符号要紧靠第一个字,后一半符号要紧随末一个字,要力避“拆散”。

5、转行时,将破折号、省略号拆开使用。

破折号和省略号的规范书写是“ --------”“``````”占两格。具体运用时,它们只能作为一个完整的符号来使用。需要转行时,或放在一行的开头,或放在一行的末尾,不能拆开使用。有的学生不懂得这一点,在文章的转行处将破折号、省略号一断为二,写成前行末尾占一格,后行开头占一格,把一个完整的破折号变成两个“一”字,把一个完整的省略号变成两个“```”,失去了破折号特殊的表意功能,影响了文字的表达效果。

总之,学生作文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和书写不规范较为严重的现象,应引起学生和老师的足够重视。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学习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新颁的《标点符号用法》,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意义,以便正确使用,规范书写;而我们老师,在批改作业,特别是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时,要把标点符号纳入批改的范围,有错必纠,一丝不苟,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总之,共同为祖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作出不懈的努力。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