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一什么春韭绿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23:32:26 小学作文
一什么春韭绿小学作文

篇一:夜雨剪春韭

夜雨剪春韭

赠卫八处士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翦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 杜甫诗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多美的田园情趣呀。明代高启的《韭》诗,就更有诗情画意

了。

“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

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

春雨淅沥,春风轻拂,正灯下读经,忽柴门轻叩,友人来也。披上蓑戴上笠,到菜地里割几把头刀

韭菜回来,做个韭菜炒蛋,再煮块老腊肉,倒一小堆花生在桌上,搬出一坛自酿的黄酒,与来客把酒谈经叙旧,多么令人神往。

关于韭菜的诗句,还有很多,如“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宋·刘子翠);“韭畦时一摘烟苗”(宋·方

岳);“韭早春先绿”(金·元好问);“早韭绿且纤”(元·周权)等。

为什么诗人会如此赞美韭菜呢?

“韭”者久也。《说文》曰:“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韭菜,四季常绿,终年供人食用,一生可被

人剪数十次。剪而复生,有蓬勃的生命力。韭叶挺秀娇美,韭花幽雅朴素,韭味鲜香,韭性辛辣,可谓形、色、香、味俱佳。

韭菜是我国特有的蔬菜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尚书·夏小正》中便有“正月囿有韭”

的记载。囿是菜园子。史载,我国历代都劝农种韭。西汉的龚遂任渤海太守时,规定每人种榆、薤、葱,还

要种一畦韭。五代时,周世宗也“课民种木及韭。”宋代,也有过男女10岁以上者,必须种韭一畦的规定。农谚也有“南椒北石榴,要富还栽韭。”为何?皆因韭菜产量高又不费事之故也。所以古代韭菜也有“懒人菜”、“长生菜”之说。《务本新书》说得好:“若中(等)之家,但能种两三畦蓝菜,并一二畦韭菜。周岁之中,甚省菜钱。”种韭菜非常实惠。

韭菜适宜沙土栽种。富顺县城沱江边多坝子——冲积小平原,坝子上就多栽有韭菜,有个坝子以栽

种韭菜出名,后人就叫该坝子为韭菜坝。釜溪河边的鸿鹤坝上,种韭菜的农民也不少。因此,农贸市场上韭菜价不贵,两元左右一市斤,韭黄则要四五元钱一斤。

韭菜容易烹调,俗语“韭菜十八炒”,无非是急火滚油,快炒起锅而已。稍过就吃口老韧,色泽发暗,香味减少,外形萎琐。韭菜可以单炒,也可和荤料如肉、蛋等同炒,凉拌也很好吃。韭菜炒蛋是家常菜,西北有一菜名叫“黄马卧草滩”,名儿很美,其实就是炒韭菜上放一大块炒鸡蛋而已。

春夏,我家喜欢用韭菜、猪肉、虾皮(当然金钩更好)做馅包饺子,鲜香异常。秋冬就将韭菜改为

白菜。

韭菜到了夏季会抽薹、开花。韭菜花古代叫“菁”,1000多年前书法家杨凝式著名的《韭花帖》曰:“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 ,实谓珍馐。” 即5个月的羊羔。把韭花腌作酱比韭菜味道还要浓郁,再用它来佐肥嫩的羊羔肉,当然妙不可言。

元代许有壬有首《韭花诗》:

“西风吹野韭,花发满沙陀。

气较荤蔬媚,功于肉食多。

浓香跨姜桂,余叶及瓜茄。

我欲收其实,归山种涧阿。”

因为想要常常吃到韭花,许有壬想驯化野韭,可见韭花之味美。

韭薹炒肉丝也香脆、爽口。

韭菜除食用外,叶、根、子都可药用。韭叶汁能散瘀行血;根可用于止汗;子可用于治疗遗精、早

泄、阳痿、多尿等症。但李时珍也说过:韭菜也不宜多食,多食则神昏目暗,酒后尤忌。我国古医书上还提到韭菜可治噎膈等症,噎膈症包括现在的食道癌、胃癌等。

现代科学认为,韭菜营养成份含量比较均匀,胡萝卜素和VC比一般叶菜要高,还含有微量金属元

素,对人体非常有益。

一位朋友用花盆在阳台上种了几盆韭菜,盆盆葳蕤,生机盎然;叶叶挺秀,肥厚娇美;韭花朵朵,

幽雅淡泊;可蔬可花,悦目解馋。偶尔几剪,炒肉佐酒,不失雅趣。令我有些羡慕。或许,我也该弄几盆栽栽,赏叶赏花,剪韭掐薹,佐酒拌饭,自娱待客,不也美哉!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两句话就是一气而下,...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这首诗是《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

篇二:湖南省名校株洲市二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二)语文试题

株洲市二中2013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的是( )

A.生肖(xiào) 满堂采 框(kuàng)架 瑞雪照丰年 ..

B.夹(jiā)袄 邻界点 档(dàng)案 蚍蜉撼大树 ..

C.沏(qī)茶 里程碑 间(jiān)或 时世造英雄 ..

D.穴(xué)位 显像管 汤匙(chí) 针尖对麦芒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列车已经开走了,隆隆的声音早已消逝在空中,站台上送行的人却依然默默地站立着,注视着远..

方。

B.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认识到西部地区的稳定繁荣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规划西部、建设西部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重大方略。 ....

C.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乱服减肥药,虽然也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D.“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无刻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

离。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A.针对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批评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日前有关钓鱼岛言论不符合事实并暗劝美方“勿搬日本这块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国务院1日回应称,美方希望避免采取引发紧张局势的行动的话是说给双方听的,美国对钓鱼岛最终主权不持立场。

B.由于韩朝关系今年一再恶化,导致韩朝政府间对话渠道中断。六方会谈为双方代表的接触提供了契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

C.凤凰县桃花岛篝火晚会跨河吊桥因受力桥墩断裂,出现桥面倾斜,从篝火晚会散场的游客经过吊桥时落水。凤凰官方通报事故原因是游客兴奋过度摇晃所致。

D.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合理限度,且有继续扩大之势,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可能引发各种社会矛盾。

4.下面是《红楼梦》中的一首诗,填入空白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 。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A.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C.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D.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小题。

华佗论

刘禹锡

史称华佗以恃能厌事,为曹公所怒。荀文若①请曰:“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曹公曰:“忧天下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至仓舒②病且死,见医不能生,始有悔之之叹。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文若之智力地望,以的然之理攻之,然犹不能返其恚。执柄者之恚,真可畏诸,亦可慎诸。

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是使后之人宽能者之刑,纳贤者之谕,而惩暴者之轻杀。故自恃能至有悔,.

悉书焉。后之惑者,复用是为口实。悲哉!夫贤能不能无过,苟置于理矣,或必有宽之之请。彼壬人③皆曰:“忧天下无材邪!”曾不知悔之日,方痛材之不可多也。或必有惜之之叹。彼壬人皆曰:“譬彼死矣,将若何?”曾不知悔之日,方痛生之不可再也。可不谓大哀乎? .

夫以佗之不宜杀,昭昭然不可言也。独病夫史书之义,是将推此而广耳。吾观自曹魏以来,执死生..

之柄者,用一恚而杀材能众矣。又乌用书佗之事为?呜呼!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而暴者复借口以快意。孙权则曰:“曹孟德杀孔文举矣,孤于虞翻④何如?”而孔融⑤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仲谋.

近霸者,文举有高名,犹以可惩为故事,矧⑥他人哉?

[注]①荀文若:曹操谋臣荀彧。②仓舒:曹操爱子曹冲的字。③壬人:指奸佞小人。④虞翻:吴国的官员,历事孙策、孙权,屡犯颜谏诤,惹得孙权要杀他。⑤孔融:字文举。其任北海太守时曾重用一人,后又要杀他,有人问他为什么,他以应泰山(应劭)自比。⑥矧(shěn):况且。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考竟佗——考:拷打 .

B.然犹不能返其恚——返:使??平息 .

C.原夫史氏之书于册也——原:探究、推究 .

D.独病夫史书之义——病:批评,指责 .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至仓舒病且死 且为之奈何 ..

B.方痛生之不可再也 仰观宇宙之大 ..

C.是将推此而广耳 登高而招 ..

D.而孔融亦以应泰山杀孝廉自譬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借所叙述的曹操杀华佗一事,指出了“执柄者”轻杀材能的错误,也为下文阐发观点提供铺垫。

B.文章第二段强调史书记载华佗被杀是为了警示后人善待人才,可是后世的奸佞小人却常以此误导糊涂的当权者。

C.文章第三段作者以孙权和孔融为例,在对比中突出了曹操轻杀材能的残暴,表达了自己对“执柄者”的极大愤慨。

D.文章中“前事之不忘,期有劝且惩也”一句表明了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期待统治者能以古为

镜,有所警戒。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佗术实工,人命系焉,宜议能以宥。(4分)

(2) 嗟乎!以操之明略见几,然犹轻杀材能如是(3分)

(3) 又乌用书佗之事为?(3分)

9.下列用“/”给文言文句子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B.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邀/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幕/笙歌之声相闻。

C.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D.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少年行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1)这两首诗塑造的少年形象都很成功,但两位少年的形象又各有特点,王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强、威猛勇敢、驰骋沙场、勇猛杀敌的少年形象,李诗则刻画了一个

(2分)

(2)这两首诗均是两位诗人的早期之作,请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简要分析王维和李白在诗中各表达了什么感情?(6分)

11.默写(5分)

(1) , ,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3)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

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1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简答题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4小题

“80后”文学叙事的影像化和非历史化

就叙事的整体而言,“80后”文学基本摒弃了上个世纪80年代小说以伟大想象、宏伟场景见长的叙事方式,而延续了自90年代开始我国小说出现的以日常叙事为主的方式,其中又渗透着叙事的非历史化和影像化,而且这种叙事方式在“80后”文学这里有发扬之势,它无疑是在精英理想受阻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产生的,它拥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支持,依恃着具体而特殊的物质环境与精神背景。

“80后”文学作者从小浸染在由动画和艺术电影构成的世界里,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某个似曾相识的动画形象,或者直接诉说电影对他们生活和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张悦然的长篇小说《樱桃之远》的序言《她的姿态,她的方式》中,莫言这样说道:“在故事的框架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艺术电影、港台言情小说、世界经典童话等的影响。在小说形象和场景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动漫的清峻脱俗,简约纯粹。”

影视文化以其可感的形象性解放了人们被传统的语言传播所限制的视觉经验,最大限度地开发着文学语言在飘渺无形的、没有边际的、无法物化的想象的潜能。2006年郭敬明根据电影改编的同名小说《无极》多次写到神奇的咒术:“那一声尖锐的弦音突然地出现在黑夜的天空上弥漫开来,整条街上的人全部惊呆了,抬起头看着突然出现在沉月轩上空的这个巨大的红色透明的空间,不懂咒术的人以为遇了邪,而稍微懂点咒术的人,全部都吓傻了。”这样的描写,其形象性、视觉冲击力极易让读者产生看电影的感觉,然而强烈的画面感阻止了审美意蕴的复合性和心理刻画的纵深感。

现代性确立的历史观成为文学艺术表达的基础后,人类生活的历史化,也就使文化艺术的表现具有精神深度,而这个深度主要是由“苦难”构成其情感本质。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中国政治体制的改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宏大的历史叙事及其历史主体的自我意识趋于衰退,导致文学那种深重的苦难意识和救赎意识趋于退化,崇高而令人敬畏的悲剧让位于平凡的随遇而安的喜剧,文学写作更多的是在制造快慰。“80后”文学追求感性化和个人化的表意策略,沉浸于个人体验,热衷于表现当代现实的分离和破碎的情境。

把个性的偏执加以夸大,推到极致,是张悦然小说表现苦难的奥秘所在。张悦然的小说中看上去完整写实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日常经验具有可识别的一致性,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她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故事情节构成,都显得夸张怪异,有强烈的荒诞感。张悦然在她的小说中给主人公赋予偏执甚至变态的性格,而造成主人公悲剧的原因都是源于个人性格和个人生活的选择。

当苦难失去历史本质之后,苦难主题在文本的展开中被分裂了,让位于性的主题。在古典时期,或者现代的大部分时期,爱欲总是因为承受特殊的社会压力才具有精神的深度性,爱欲总是“非法”,才有正义的力量。在“80后”文学作品中,苦难是爱欲的派生物,这些爱欲没有非法性,没有向历史和社会挑战,它们是纯粹的个人生活的需要,实际上与苦难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

——节自《现代语文》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80后”文学以影像化为主的叙事方式,是由于它拥有社会、经济、文化的多重支持,依恃着具体而特殊的物质环境与精神背景。

B. 莫言曾在张悦然的《樱桃之远》的序言中,评价她的小说表现出西方动漫清峻脱俗、简约纯粹的特点。 这说明在莫言看来,张悦然的小说影像化色彩明显。

C. 郭敬名的小说《无极》多次描写那极具形象性、视觉冲击力的神奇咒术,也说明他受影视文化的影响深远。

D.在古典时期,爱欲因为承受特殊的社会压力,所以具有精神的深度性,往往呈现出正义的力量。而在“80后”文学作品中,爱欲只是个人生活的需要,与苦难没有本质的联系。

1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敬明根据电影改编的同名小说《无极》是一个影像化写作的直接实践品。比起电影来,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连续完整,人物刻画更丰满、立体。

B.从文中可推测,影像化的文学作品能让人在那迂回曲折的精神挣扎、似断实连的心理逻辑、入木三分的性格刻画中获得心灵的感悟。

C.张悦然的小说看似完全写实,但实际上无论是人物的性格心理,还是故事情节都体现出明显的非真实感。 她的小说《樱桃之远》就是典型代表。

D.“80后”文学追求感性化和个人化的表意策略,沉浸于个人体验,热衷于表现当代现实的分离和破碎的情境,所以“80后”文学缺少思想价值。

14.请简要地概括“80后”文学的优缺点。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错 位

他是电视台的一名优秀通讯员。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接到电话,说一辆轿车,从桥上“跳”到人工湖“冲凉”了。当他赶到事发现场时,120急救车,“呜哇呜哇”,从他面前驶过。护堤上围观的人群,依然不肯散去。一台大吊臂,将一辆白色轿车缓缓拎出水面。

他一边打开DV,一边向旁边的人打听详情。得知:车里的人,全被好心人救了上来,没什么大碍。这就好,这就好。他嘀咕着,站到高处,将DV对着吊车、人群、湖面……晚间本地电视新闻,播报了这条片子。但随后,播音员说:那些救人不留名的“雷锋”,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然而,现场围观群众和救援人员的财物,严重遭遇失窃,折射出我们城市道德文明素质的缺失。

居然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真是太可耻了!他有些义愤填膺,摩拳擦掌。决定将这些蟊贼揪出来,将他们的面目、丑行,公布于众。于是,一连几天,他猫在房间里,反复回放DV录像,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的举动、表情。

最终,他将目标锁定在三个“下里巴人”身上。他们无一例外打着赤膊、神情萎顿、眼光迷离,泥鳅

篇三:小学语文人教一到六年级学的所有积累运用

小学语文人教一到六年级学的所有积累运用

第五册

积累?运用一(有关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不可以已。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积累?运用二(宋诗)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积累?运用三(描写秋冬的四字词语)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秋色迷人 金桂飘香 秋菊傲霜 果实累累

寒冬腊月 滴水成冰 北风呼啸 瑞雪纷飞 冰天雪地 天寒地冻

积累?运用四(对子歌)

天对地,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秋月白,晚霞红, 水绕对云横,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积累?运用五(关于做人道理的谚语)

火要空心, 人要实心。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

不怕人有错,就怕不改过。

树直用处多,人真朋友多。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

积累?运用六(关于学习的格言警句)

学问勤中得。

学然后知不足。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积累?运用七(关于学习的成语)

勤学苦练 废寝忘食 聚精会神 全神贯注 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 专心致志 如饥似渴 日积月累 取长补短 再接再厉 持之以恒

积累?运用八(描写除夕风俗的宋诗)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六册

积累?运用一(侧重于描写日出日落时自然景物的词语)

旭日东升 霞光万道晨鸡报晓 日出东方冉冉升起 光芒四射艳阳高照 炊烟缭绕 夕阳西下晚风习习 落日余晖 夕阳如丹

积累?运用三(关于珍惜时间的谚语)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花有重开时,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恨读书迟。

积累?运用四(描写夏季景色的宋诗)

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积累?运用五(关于志向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

志当存高远。

有志者,事竟成。

言必行,行必果。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积累?运用六(关于自然景物的四字词语)

兴致勃勃 整装待发 情不自禁 风景如画 目不暇接 流连忘返 诗情画意 气象万千 生机盎然 水绕山环 郁郁葱葱 引人入胜

积累?运用七(描写离别之情的唐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积累?运用八(歇后语)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第七册

积累?运用一(关于知识、学习的谚语)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花盆里长不出参天松,庭院里练不出千里马。

积累?运用二(侧重于学习方法、态度的成语)

博览群书 豁然开朗 学而不厌 博学强记 不耻下问 孜孜不倦 循序渐进 融会贯通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迎刃而解 手不释卷

积累?运用三(描绘自然景物的唐诗)

滁洲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列人舟自横。 积累?运用四(对子,即对偶的词句)

来对往,去对回, 雨雪对风雷, 松梢对竹叶, 草舍对柴扉。

潮涨落,月盈亏, 暮色对朝晖, 窗前莺共语, 帘外燕双飞。

积累?运用五(关于学习、生活、工作中做人道理的古代名言警句)

满招损,谦受益。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积累?运用六(描写自然景观的成语或词组)

玉兔东升 月光如水 明月高悬 众星拱月

群星闪烁 繁星满天 和风细雨 久旱逢雨

大雨滂沱 电闪雷鸣 风雨交加 风驰电掣

积累?运用七(描写江南农村清秋风景和劳动风俗的宋词)

清平乐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积累?运用八(关于品德修养的古代格言警句)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八册

积累?运用一 (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农村景象的宋诗)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叭有蜻蜓蛱蝶飞。 积累?运用二 (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千古名言)

天生我材必有用。

穷且益坚,不附青云之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积累?运用三(对联)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蕴含哲理)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运用回文的修辞手法,回味无穷)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边水尾水边天

(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积累?运用四 (有关人物外貌、神态、举止的成语)

炯炯有神 目不转睛 神采奕奕 眉开眼笑 眉清目秀 笑逐颜开 身材魁梧 仪表堂堂 举止文雅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表里如一

积累?运用五 (李清照少年时代的一首游记短词)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积累?运用六(表达强烈爱国精神的名言)

寸寸山河寸寸金。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天有责。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积累?运用七(含有两个数词的成语)

一目十行 两全其美 三言两语 四通八达 五湖四海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方呼应 九牛一毛 十拿九稳 百战百胜 千变万化

积累?运用八(介绍气象知识的谚语)

朝虹雨,夕虹晴。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月色朦胧,不是起雨大雾必晴。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第九册

积累?运用一 (含有自然景物的对联)

有山皆图画 无水不文章

一畦春韭绿 十里稻花香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佛脚清泉 飘飘飘飘 飘下两条玉带

源头活水 冒冒冒冒 冒出一串珍珠

积累?运用二 (感叹时间宝贵的名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策马前途须终日,莫学龙钟虚叹息。

勿谓今日不学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有来年。

积累?运用三 (表达思想情感的成语)

高风亮节丰功伟绩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依依惜别 万古长青 肝胆相照 休戚与共

情深似海 体贴入微 恩重如山 寸草春晖

深情厚谊 一往情深 悲欢离合 骨肉至亲

积累?运用四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积累?运用五 (关于热爱祖国或道德修养的名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积累?运用六 (与人际交往内容有关的词语)

情同手足 一见如故 不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忘年之交 惜老怜贫 不期而然 心心相印 无微不至 问寒问暖 心地善良 亲密无间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友好相处 天涯比邻

积累?运用七 (关于人的品格意志的格言)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第十册

篇四:江西省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2013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retype/zoom/2c6a5263af1ffc4ffe47ac5e?pn=2&x=0&y=305&raww=165&rawh=54&o=png_6_0_0_135_64_185_60_893.25_1263.375&type=pic&aimh=54&md5sum=54a6b33a52da867e93e13f2b30acec08&sign=69305ac4ca&zoom=&png=27024-55879&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retype/zoom/2c6a5263af1ffc4ffe47ac5e?pn=3&x=0&y=305&raww=165&rawh=54&o=png_6_0_0_135_64_185_60_893.25_1263.375&type=pic&aimh=54&md5sum=54a6b33a52da867e93e13f2b30acec08&sign=69305ac4ca&zoom=&png=55880-85823&jpg=0-5714"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者也会蜂拥而至,若新人不在乎,那可能就真的门可罗雀了。

④第一本书传播的重要性如果直接移植到中国,也许会遭受异议:中国有数目惊人的文学期刊,只要写得足够好,总有地方发表,只要在众多期刊里周游列国,保持足够高的出镜率,总可以从新人成长为名家,大可不必在“第一本书”的树上吊死。但现在,一个不容忽视的趋势是,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格局业已解体,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文学越来越边缘化,文学期刊日渐式微,读者量小,关注度低,它对作家的培养功能和选拔功能都在受到质疑。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介入,市场运作的成熟,使得不管是文学大家还是文学新人,都不能无视更广阔更有生机的出版市场的存在了。写作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进入市场,而不再必然需要文学期刊这一传统媒介。

⑤“不等人”的书用心之良苦,暗含的是“被阅读”与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虽然靠逐渐消失来“要挟”别人读,更多的像是行为艺术或者促销噱头,并不足取。作家的可持续发展的确需要一个良好的接受环境,需要有更多的阅读回应,有效性的阅读甚至可以反作用于创作的再生产,但归根结底,“可持续”的动力还是来自内心,来自作家自身对于文学的坚持甚至信仰。这是自己内心竖起的标杆,并不必须仰赖外部世界的耐心。

⑥在这个意义上,60天即消失的书不是一个写作者的志向所在。文学新人需要“被阅读”,但也要追问,你能提供什么样的作品、什么样的艺术创造给人阅读?你所期待的是抢在消失前的一次性、即时性阅读还是更长久的、可持续性的阅读?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当然希望更多的人看见我的文字,但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写出值得别人一读再读的文字,哪怕要等得更久。每一次打开,所有的文字都在,整整齐齐地排列在那里,沉实,坚定,它们给我的信心和内心的安妥,胜过最终化为空无的著作等身,以及所有的荣誉。

(2012年9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下列有关“不等人的书”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这种“不等人的书”,是一本由阿根廷独立出版人埃特纳日前发明并策划的拉美文学

作品集,用某种新型墨水印制而成,一旦接触到空气和阳光,字迹就逐渐变淡,不久后会还原成白纸。

B.埃特纳策划这本书的并不是想要发动一场出版和阅读革命,他只想让这本书里汇集的拉丁美洲的文学新人能尽早,早到在他们被遗忘之前,让文学泰斗和别的出版人看见他们,让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本书里延续微弱的文学生命。

C.鉴于文学新人的出头之难,文学新人的作品中潜藏的文学生命的确太过微弱,印数

不多,市场不大,关注人员有限等因素,埃特纳策划这本书是为了让这些文学新人可以尽快得到关注。

D.这本“不等人的书”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对文学新人“不被阅读”的焦虑,不是书不等人,

而是文学新人等不了人。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家在起步之初有时候是脆弱的,他可以沉默着写,但他扛不住写作之外的世界对

他报以更大的沉默。如果他的第一本书没有受到关注,他往往容易丧失信心,甚至怀疑整个社会的阅读市场发生了某种偏移,从而影响到他的再度创作。

B.作为大师,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着独特的感受力,他们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并不来

源于读者,因此对于自己的作品是否被阅读并不在乎,然而文学新人很少能做到这一点。

/retype/zoom/2c6a5263af1ffc4ffe47ac5e?pn=5&x=0&y=305&raww=165&rawh=54&o=png_6_0_0_135_64_185_60_893.25_1263.375&type=pic&aimh=54&md5sum=54a6b33a52da867e93e13f2b30acec08&sign=69305ac4ca&zoom=&png=114288-141207&jpg=5715-5715"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

http://www.shijuan.cn

D.请因夫子而为之 . 因:趁机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B.臭而不收,谓之陈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今朽尸以留生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12.下列各组句中,分别表明景公嬖妾和晏子善谏的一组是( )

A.?

B.?

C.??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D.爱失则伤生 . ?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宫?晏子令棺人入敛,已敛,而复曰:“医不能治病,已敛矣,不敢不以闻。”?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

?复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

?公曰:“诺。”屏而沐浴

?公作色不说 D.?

第Ⅱ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今君不道顺而行僻,从邪者迩,导害者远。

译文: ②国之士大夫,诸侯四邻宾客,皆在外,君其哭而节之。

译文: ③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译文:

篇五:拥钗派

拥钗”是反文学行为

—— 启阵说红楼之七

丁启阵 今天 10:47

分享

微信中链接了一下自己刊登在腾讯《大家》专

栏的一篇“红学”文章《钗黛和好之谜》,引来了许多评论,其中不少人是替薛宝钗说好话、鸣不平的。身边朋友中有如许众多的“拥钗派”,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87版《红楼梦》剧照:宝钗扑蝶)

《红楼梦》第27回,宝钗唯一一次卖萌行为——扑蝶,至滴翠亭,无意中听到亭内两个丫鬟红玉跟坠儿关于一方私情手帕的谈话。宝钗在躲避不及的情况下,使了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故意放重了脚步,笑说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并且明确地告诉二人,刚才“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这一情节,两位在“红学”上出版过著作、发表过文章的女性朋友,都认为前人的“嫁祸黛玉”说和我的

“宝钗藏奸”说有夸张失实之嫌,她们认为,那属于“无心之失”,“情急之下顺口说说而已”。

我承认,两位才女的观点,合乎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跟普通十几岁现实社会中的民间女子的心智水平较为合拍。但是,我认为,这不符合《红楼梦》的文本语境,也跟文学人物薛宝钗的心智水平大相径庭。

尽管事出突然,但从《红楼梦》的描述看,薛宝钗对于自己被发现听到谈话后果的严重性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一时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薛宝钗的应急措施,没有丝毫的慌乱。她“放重脚步……一面说,一面故意往前赶……宝钗反向他二人笑道:?你们把林姑娘藏在那里了??……?我刚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吓他一跳,还没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里头了。?一面说,一面故意进去寻了一寻,抽身就走,口内说道:?一定又钻在山子洞里去了。遇见蛇,咬一口也罢了。?……”情节跌宕,细节丰富,语言生动,逻辑严密,薛宝钗简直是撒谎的大师!

更值得注意的是,薛宝钗在听到两个丫鬟的谈话后,心里对她们的定性:“怪道从古到今那些奸淫狗盗的人,心机都不错。”老道,狠毒,令人毛骨悚然。

这能说是薛宝钗的“无心之失”,是“情急之下顺口说说”吗?薛宝钗的心智,显然不是普通十五岁女孩所能同日而语的。

《红楼梦》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对其中人物一般不作表面、简单的优劣是非评判。但这无形之中给阅读理解增加了难度。想要了解宝钗的心机,除了细心阅读,我有个诀窍,将他跟黛玉比较着读。第8回,宝钗观看贾宝玉与生俱来的通灵宝玉,“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念两遍,笑着问丫鬟为什么发呆,公然撒谎,设计的痕迹很明显。目的是,为了引起贾宝玉的注意与重视,引出金玉相对的说法。果然,贾宝玉又是“央”,又是“缠”的,非看不可。原来,薛宝钗的项圈上刻的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

林黛玉就没有薛宝钗这么多弯弯绕的心思。当初宝玉问黛玉身上有没有佩玉(黛玉进贾府前已经从她母亲嘴里知道通灵宝玉的事),黛玉便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再举一例。第17、18回,元妃省亲,命宝玉就她喜欢的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浣葛山庄各赋五言律诗一首。宝玉作怡红院一首时,草稿中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瞥见后,趁众人没注意,回身悄悄提醒宝玉:“他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他争驰了。况且蕉叶之说也颇多,再想一个字改了罢。”不料,宝玉一时紧张,想不出来,宝钗于是让他套用前人诗句,将“绿玉”改为“绿蜡”。

同一场合,林黛玉也帮助了宝玉一下,替宝玉完成了“杏帘在望”一首。吟成之后,写在纸条上,揉成个团子,掷在宝玉眼前。结果,黛玉代做的这一首诗,得到元妃赞赏,被认为是最好的一首。因为诗中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两句,元妃放弃自己原定“浣葛山庄”的名字,改为“稻香村”。

同样是帮助宝玉完成诗作,宝钗是出于人情世故的考虑,而黛玉是为了自己“一展奇才”,出于天真的性格。

多位男性朋友对宝钗的大度、宽容、贤惠非常欣赏,表示“娶妻当娶薛宝钗”。我只能说,对他们的选择深表担忧。

我的主要理由是,薛宝钗是撒谎专家。上述“金蝉脱壳”之外,再举三个例子。 第20回,宝钗、香菱、莺儿三人赶围棋。贾环见了也要玩,他赢的时候很高兴,后来连输几盘就急了。在希望掷出的骰子是六七八点时,却应了莺儿所喊的“幺”,又输了。“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是个六点。莺儿便说:?分明是个幺。?”当时,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还不放下钱来呢。?”莺儿满心委屈,嘟囔了几句,“宝钗不等说完,连忙断喝”。

第32回,正在怡红院跟袭人聊天的薛宝钗,从一个老婆子嘴里得知金钏投井死了的消息,“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一些朋友认为,薛宝钗的安慰之词,尽管有“失了脚掉下去”的自欺欺人说法,对受害者非但不同情,反而持谴责的态度等瑕疵,但于人情上并无大碍。至于捐出两套衣服用于装殓,堪称大度。我认为,这里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宝钗愿意捐出两套衣服,并非因为同情金钏,纯属为了安慰、讨好王夫人;二是,金钏跳井,薛宝钗是唯一跑去安慰王夫人的人。论理,最该安慰王夫人的是薛姨妈,王夫人的亲姐妹;其次该是王熙凤、贾

母诸人,薛宝钗根本没有这个必要。也就是说,薛宝钗完全不必违心撒谎的。而且,这跟她“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疑问摇头三不知?”(第55回,王熙凤言)的处事原则相违背。

第34回,听袭人传茗烟那里听来的说法,宝玉被打跟她哥哥薛蟠告密有关。她在未作任何调查的情况下,就进行了坚决的推诿与否认;“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细心的人,你何曾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说明一个事实:在事关她哥哥的时候,薛宝钗平日无比关心的宝兄弟、亲密友好的袭姑娘,瞬间变为无足轻重之人。事实上呢,回到家里,“原来宝钗素知薛蟠情性,心中已有一半疑薛蟠调唆了人来告宝玉的;谁知又听袭人说出来,越发信了”。可见,为了维护她那早已臭名昭著的哥哥的名声,薛宝钗是可以毫不犹豫地牺牲掉爱人或丈夫的!

说谎话能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血缘第一,为了维护她那呆霸王哥哥的名声,包括可能日后成为丈夫和侍妾的宝玉与袭人在内的一切外人,都可以立即弃如

一什么春韭绿

敝屣。这样的女人,能说是大度、宽容、贤惠吗?娶为妻子能幸福吗?

不少朋友提到薛宝钗对于身边人的好处,赞赏有加。不能不说,这是上了曹雪芹的当。曹氏表面上让薛宝钗跟林黛玉并驾齐驱,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黛玉有所不及。而实际上,用了春秋笔法。我在回应“拥钗”朋友时,曾开玩笑地引用了第5回中的如下两句话:“……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请注意“下人之心”。这措辞未尝不可以理解为:有鉴赏力的作者、高人、上人,不在此列。

史湘云曾经是薛宝钗的重要施惠对象,她因此也有过感恩的念头。第32回,史湘云对袭人说过如下一番话:“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妹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第36回,跟林黛玉一起看到宝钗在睡着的宝玉身边作针线,旁边放着苍蝇拍,湘云“也要笑时,忽然想起宝钗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但是,心直口快的湘云,终于还是在第76回,跟黛玉于凹晶馆月夜联诗时,没有忍住,对宝钗没有信守中秋夜跟大家同聚的诺言,撇下她们,跟自家人在一起欢乐,表示了很大的不满。

《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薛宝钗几次施惠,有一个共同点:结果都是弄被张扬得无人不知的。无一例外。

第37回,史湘云因缺席海棠诗社开社,自罚做一回东道,请一下诗社同人。但薛宝钗替她分析,认为她无力承办。因此,主动表示可以赞助几篓螃蟹,几坛好酒。但是,她的赞助是有条件的,即受邀者不限于诗社同人,而是“从老太太起,连上园里的人”的大聚会。最后,因为安排得当,茶好,地方东西都干净,贾府至尊人物贾母大喜。“湘云笑道:?这是宝姐姐帮着我预备的。?贾母道:?我说这个孩子细致,凡事想的妥当。?”这一回请客,名义是湘云的东道,但光荣属于宝钗。

第42、45回,对林黛玉的关心,又是教育其读书做人注意事项,又是关心其身体疾病,怎样吃药保养,搞得轰轰烈烈的,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除了几两燕窝,就剩一番陈词滥调,惠而不费。

看起来最像是不求回报的一回,第56回,协助探春兴利除弊搞改革,提出了惠及承包人以外的老婆子们的办法。先是宝钗本人发表长篇演说,掰开揉碎,声情并茂,说得老婆子们都兴奋激动起来,“各各欢喜异常”,说得“众人听了,都欢声鼎沸,说:?姑娘说的很是。从此姑娘奶奶只管放心。姑娘奶奶这样疼顾我们,我们再要不体上情,天地也不容了。?”说得热闹,场面感人。其实,实际内容,不过是让承包大观园的几个老婆子,“拿出若干贯钱来,大家凑齐单散与园中这些妈妈们”。具体到每个人,几吊钱而已。

真正的行善做好事,是默默无闻、悄然进行的。张扬得全天下人都知道的行为,不是学雷锋做好事,是学雷锋写日记,是做秀,是忽悠。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