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七步诗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7:17:34 体裁作文
七步诗的故事体裁作文

篇一: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七步诗》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

曹丕就是历史上的魏文帝,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弟弟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廷中的政事

滔滔不绝而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皇帝哥哥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忌之火油然而生。他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曹植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许多大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有的说,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岂不是宫中一大害?有的说,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巧赶上一位大臣禀

报,有人造反,图谋篡位。曹丕认定弟弟曹植为主谋,正午

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

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

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

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

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

“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

“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

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

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

篇二:七步诗的故事

曹植七步诗的故事

曹植是三国时杰出的诗人。他自幼聪明,很得他父亲曹操的宠爱。但曹操听信谗言,没有把他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而按封建时代“立长不立幼”的规矩,让大儿子曹丕继承为帝。

曹丕当了皇帝后,害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宝座,就以曹操死后未来奔丧、还醉后侮辱他的使者为借口,派人把曹植抓来,准备以重罪除掉他。

这天上午,曹王的大殿内杀气腾腾。曹植听到传见的吆喝,就急忙整顿衣冠,屏声静气地走上殿来。他知道曹王早就对他不满,这次抓来,肯定凶多吉少。因此他心里惴惴不安,上殿后不敢仰视。

曹不见曹植诚惶诚恐的样子,就更摆出皇帝的架子,厉声问道:“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曹植连忙俯伏在地,不敢做声。曹丕威胁说:“我俩虽然是兄弟,但现在是君臣关系,你怎敢违抗我的命令,侮辱我的使者?”曹植一听,连忙叩头:“请兄王恕罪!”曹丕把手一挥,接着说:“父王在世的时候,你经常夸耀你的文才,我怀疑是别人替你写的。今天,我限你在殿上走七步做成一首诗,做得好,饶你一命,做不出来,立即斩首!听见了吗?”

“听见了。”曹植低声回答着,心情反而轻松起来。“请王兄出题。”曹植恭谨地说。“我与你是兄弟,就以此为题,但诗中不许出现‘兄弟’字样,又要使人知道是兄弟关系。马上给我做来!”曹工说完就叫侍臣查数曹植的脚步。

曹植听了这个题目,不禁悲愤填膺,忽然想到自己有一欢看见家奴用干胡豆秸煮豆子的事,就边走边吟道: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念到这里,刚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顿觉羞愧难当,不得不把曹植放了。

篇三:七步诗的故事_1

七步诗的故事

曹植与曹丕同是曹操之子,但曹植自小才智过人,所以曹操也非常宠爱他,一直想把曹植培养成帝王,但因为有人从中作梗,曹操未能如愿,让曹丕当上了开国皇帝。

但曹丕当上皇帝后,一直担心他的弟弟(曹植)会篡位,到时候,曹植肯定会用他的智慧和才华博得大臣们的拥护。所以,他一直把曹植当成“眼中钉”,总想加害于曹植。一天,他把曹植招进宫中,曹丕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曹丕心想:这下总能把这个“绊脚石”给除掉了。他没有想到的是,没等他把话说完,曹植就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 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后来,曹丕与曹植一起治理国家,让国家越来越兴旺,越来越昌荣。这首诗也被后人流传至今,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来自:www.sMHaiDa.com 海 达范文网:七步诗的故事)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篇四:六年级下册 七步诗

1 七步诗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设计理念

古诗是在吟咏中不但加深感悟的。读是古诗教学的起点,也是古诗教学的重点。学生以读为敲门砖,在读中不知不觉进入诗境,了解诗意,情感在奔涌的吟诵中升华,感悟在反复的吟咏中加深。因此我把读确定为这节课的教学主线,让读贯穿整节课的始终。其次基于学生对故事没由来的喜爱,更是基于激发学生阅读古代经典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任务的考虑。我借助媒体,再现当时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诗的兴趣,加深了理解与感悟。再次鉴于《七步诗》这首诗流传甚广,对后世影响较大;更出于培养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进行课外的古诗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的考虑,我对教材进行了主题开发,在课尾补充了周总理和温总理对《七步诗》的意思引申之作,拓展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升华了主题。让学生走出《七步诗》的小圈子,放眼中华民族,明白在“同根、同族的中国人不能相煎”的道理,为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上底色。基于以上考虑,结合这首诗七步成诗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个教学“七步曲”。

2教材分析

《七步诗》这首诗据说是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全诗共6句话,30个字,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规劝意味的寓言诗、救命诗。这首诗由煮豆作羹这一日常生活现象谈起,到燃萁豆泣的描述,最后到相煎何急的质问,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但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巧比妙喻,不仅是诗人此刻百感交集的复杂心情的写照,更成为了千百年来人们劝诫兄弟不要自相残杀的警示用语。 3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全诗,回忆并运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2、结合《七步诗》创作的背景,扣住对“煎”“泣”两字的理解,利用多媒体再现当时的情境,三管齐下帮助学生切记体察曹植内心的百感交集。

3、运用背景音乐,表现诗人的心境,催吐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在浅唱低吟中把作者内心的百感交集,试着表达出来。

4、主题拓展阅读周恩来为皖南事变的题词和温家宝总理关于大陆和台湾问题的答记者问,让学生懂得“同根、同族的中国人不能相煎”的道理。

4学情分析

这首诗通俗易懂,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在诗意的理解上不存在困难。但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较少,对萁和豆同根生的关系知之甚少。其次学生对这首诗写作背景的了解也仅仅局限于注释一里的内容。再次由于学生离诗人生活的年代太久远,更没有亲身的经历与体验,总是游离于诗的情境之外,不能切己体察曹植此刻纷繁复杂的心情。

5重点难点

1、扣住关键字,结合诗的背景,运用《七步诗》故事片段,力求进入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借助音乐的烘托,帮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因声求气,因声解义,因声传情。

3、对比阅读,感悟“同根、同族的中国人不能相煎”的道理。升华学生的民族情。 6教具准备

1、完整成熟的豆秧。

2、《七步诗》故事片段视频。

3、埙曲《伤离别》;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4、“燃萁煮豆”动画效果图。

7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步明题,定调。

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曹植所做的那首家喻户晓的七步诗。板书课题。

2、交流这首诗创作的背景资料。

活动2【讲授】二步入题,激思。

1、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第79回 “七步诗”的故事片断。

2、用一个词形容曹植此时的处境。(命悬一线、生死悠关、迫在眉睫……) 活动3【活动】三步诵读,得韵。

1、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指导。

活动4【讲授】四步回顾,晓意。

1、学生交流读懂古诗意思的方法。

2、自主尝试翻译这首古诗的意思。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借助实物澄清并且强化学生对豆萁和豆子同根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感悟“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板书:豆 萁 同根生 兄弟)

活动5【讲授】五步入境,悟情。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自由读,自主体会,小组合作,交流感悟诗情。)

2、汇报交流,继续深入感悟诗情。

①抓“泣”字,联系背景(此时曹植可能想起了什么伤心事?),即兴表达,体味“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文字背后的诗人悲痛之情。反复吟咏朗读,传达诗人内心之悲。

②品“煎”字,展开联想,结合人物处境及命运,(仔细看看这个“煎”字,联系这幅画面,有什么发现吗?)品味本诗“字字血,声声泪”的复杂情感。反复朗读,传达诗人委婉、规劝之意。(板书:燃 煮 相煎急)

③感悟写法,体会比喻的巧妙(就这么普普通通的一种日常现象,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三十个字,就能令曹丕回心转意,救了曹植一命),感受才高八斗的曹植取譬之巧,用喻之妙。(板书:巧比妙喻)

④反复诵读整首古诗,使学生与诗人达到“人我不分”的阅读境界,与诗人心相印,情相通。

3、渲染诗境,升华诗情。

①继续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七步诗”片断。

②背景音乐,师生吟诵全诗。谈兄弟之间该如何相处。

活动6【讲授】六步比较,论世。

1、由“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引出周恩来为皖南事迹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温总理关于台湾问题的答记者问“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己读一读。

2、指读。

3、抓住关键的句子,比较三首部分内容的共同点。

4、谈“兄弟”一词在周总理的题词,温总理的答记者问中的引申义。(板书:同胞 同族 同室)

活动7【讲授】七步总结,点题。

让我们告诉那些企图分裂祖国的人,同是炎黄子孙,同是龙的传人,千万不能——“相煎急”;让我们告诉所有的同胞,同是一脉

篇五:令人感动的《七步诗》

令人感动的《七步诗》

我读过的诗有很多,但我最喜欢的是《七步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芨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的曹植。

这首诗的大意是这样的: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边哭泣。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急迫。

曹植,生于公元192年,卒于公元232年,终年40岁。这首诗是他的绝笔诗。他的父亲便是权倾一方“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雄”曹操,杀死他的便是他的亲哥哥,灭了400年大汉王朝的“篡贼”曹丕。公元232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魏王之位。曹丕为绝患,便存心杀害他的亲弟弟——曹植,正巧,曹操入棺时,曹植因嗜酒忘记了时间,所以没有去吊唁。曹丕便抓住曹植的这个把柄,添油加醋,把曹植拘押到衙,准备处斩。但曹丕和曹植之母边卞氏为曹植求情,曹丕便找了个折中之策——出题刁难,如果曹植走七步,能作出一首关于描写墙上一幅两牛相斗,一牛落入井中的水墨画的诗或词,而且诗中不能带“牛”字。如果答上,便不追究。曹植行七步,诗已成,其诗曰:“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攒起相搪突。两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已泻毕。”曹丕见曹植答出来了,心生怒气,便出了一条更难的计策来刁难曹植,让他在三步内作一首关于“兄弟”的诗,但是不许犯着“兄弟”字样。曹植便作出了《七步诗》,最后,曹丕无奈,将曹植贬为安乡候。过了几个月,便把曹植秘密处死了。

看了《七步诗》及其背景,我大受震撼,曹丕和曹植是兄弟,竟要手足相残,就是因为那诱人的“魏王”之位。王位是好,但是曹丕为了避免曹植杀害那麽这诱人的“王位”变成了一棵将人诱入深渊的“毒果”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跟《七步诗》这个故事差不多的故事。例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李渊建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合伙,企图再玄武门杀死秦王李世民,但被李世民得知,带着尉迟恭、秦琼、程咬金等一班武将,在玄武门反客为主,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又逼李渊退位,成为了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 再比如隋时,隋文帝杨坚竟然被他儿子杨广缢死。

造成这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麽?就是为了那诱人的皇帝之位!

人都有贪婪的本性,但为了追逐短暂的名利,而丧失真挚、纯洁的亲情,那不就是舍本逐末,顾此失彼了吗?名利只是一种外在的迷惑剂,而亲情才是让你幸福的保证。迷惑剂只能让你暂时的沉迷于幻象中。亲情虽不能给你带来一些荣华富贵,但是亲情能滋润你疲劳、冷漠的心灵温暖起来。

我多麽希望大家能珍惜手足之情。不要像曹丕那样,既失去了一位兄弟,有失去了一位治国能臣。

名利只是身外之物,人死如灯灭,只有亲情是长久的。

新疆塔城一六四团中学六年级:刘皓然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