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海岛环境现状照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5:20:16 字数作文
海岛环境现状照片字数作文

篇一:浅谈我国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与治理措施

浅谈我国海岛管理现状、面临问题与治理措施 摘要: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而在这片辽阔的海域上,分布着7300多个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公里。加强对海岛的开发、建设、保护与管理,对我国的国防与经济建设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在海岛保护方面不断完善规划体系,加快海岛地名普查和整治修复步伐,加强监视系统建设……在海岛管理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海洋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当今时代,边远海岛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岛屿,经济发展落后、公共服务水平低、人口流失严重等问题已经成为边远海岛发展过程中难以克服的顽症。面对问题我们要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方案,合理科学管理与保护,促进我国海岛科学生态发展。

关键词: 海岛 管理现状 面临问题 治理措施 正文:我国海域辽阔、岛屿众多,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900多个,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上万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国家海洋开发战略以来,海岛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海岛开发利用活动特别是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活动越来越多。开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找到合理的解决措施。

一、我国海岛管理现状

(一)、建立专门负责海岛管理机构

2010年3月1日《海岛保护法》生效实施,我国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对海岛的保护与管理,规范海岛开发利用秩序,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海岛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改变了长期以来海岛保护管理缺乏国家层面立法保障的局面。根据《海岛保护法》,2011年经中编办批准,国家海洋局设立海岛管理司,自此,我国的海岛管理工作有了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海岛技术支撑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经有40余家科研单位为海岛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二)、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海岛保护与开发

2012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全国海岛保护规划》,该规划是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从事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活动的依据。该规划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海岛保护与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面临形势,明确了海岛分类、分区保护的具体要求,确定了海岛资源和生态调查评估、偏远海岛开发利用等10项重点工程,并在组织领导、法制建设、能力建设、公众参与、工程管理和资金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现在,整个海岛保护规划体系基本完善。

(三)、首次实现我国全部海岛现场调查

根据《海岛名称管理办法》,海岛管理司研究制定了名称标准化处理、地名标志设置、成果编制、安全工作等多个指导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深入开展监督检查,全面推进全国海域海岛地名普查工作。在各级海洋部门和技术承担单位的共同努力之下,共调查海域海岛地理实体2万余个,首次实现了我国全部海岛的现场调查,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海岛第一手资料,普查整体登岛率达到80%;完成了所有海岛的命名、更名、注销等名称标准化处理,首批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部分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完成了1660块海岛名称标志的设置工作。

(四)、4000个海岛实现三维可视化管理

为了对海岛的生态及对海岛非法利用情况进行监督,海岛管理司经过近三年

的时间,建立了海岛监视监测系统,形成了覆盖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的全国海岛数据库,实现了全部海岛以二维平面遥感数据为基础的可视化管理,实现了4000个海岛基于高精度遥感影像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开发完成了海岛触摸展示系统。海岛监视监测系统正在为海岛的保护与开发发挥保障和服务功能。

二、我国海岛面临问题

(一)、海岛生态破坏严重

我国海岛大多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生产生活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土壤贫瘠,淡水资源缺乏,大部分有居民海岛上的垃圾和污水都没有得到及时妥善处理,严重破坏了海岛生态环境。

(二)、海岛基础设施落后

海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开发成本高、见效慢,人才流失严重。同时,海岛地区生产生活基础薄弱,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足,抵御灾害的设施和能力差,这些问题在边远海岛上更加突出。

(三)、海岛开发利用秩序混乱

长期以来,一些无居民海岛始终处于无序无度开发状态,个别单位和个人随意占有、使用、买卖和出让海岛,不仅造成国有资源性资产流失,而且使海岛资源没有得到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利用。由于普遍存在开发方式粗放、开发层次低、缺乏监管等问题,致使海岛资源遭受破坏和浪费。

三、我国海岛治理措施

(一)、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海岛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地位

海岛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捍卫国家权益、保障国防安全的战略前沿;海岛是海洋开发向深海发展的重要基地,海岛大多拥有深水岸线,靠近国际航线,是建设深水港口的宝贵资源;海岛是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的孵化地,必将在我国深海旅游、高档休闲度假区等领域大放光彩,并将形成以海岛为依托的海洋第二经济带。

(二)、发展海岛经济要以规划先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海岛经济与陆上经济一样,要做好整体布局与规划,突出当地特色产业。由于海岛地域分布、自然成因、外部环境不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海岛功能呈现多样化特性。开发利用海岛资源,要根据不同海岛特点,按照功能用途的不同,实施差异化开发利用政策,最大程度地提高海岛资源利用价值,形成特色优势产业链。

(三)、发展海岛经济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在我国,个别海岛虽然进行了开发,但却没有成功,很大原因在于海岛开发成本较高,企业和个人难以承受。在国外海岛开发成功的案例中,都离不开政府前期的大量投入,由政府投资解决海岛基础设施问题。最近,针对如何扶持边远海岛发展问题,国家海洋局正在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争取国家能够出台一些支持边远海岛发展的政策,帮助海岛改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

(四)、要坚持保护优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海岛大多生态脆弱,极易受到破坏,在海岛的开发上必须要坚持保护优先,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理念,鼓励在海岛开发建设中采用环保的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开展垃圾、污水处理与回收技术研究,提高海岛资源利用

效率,避免粗放型、掠夺性开发。今后,海岛管理司将从政策和资金上支持建立若干海岛可再生能源利用与生态建设实验基地。

(五)、要完善配套能力,构建基础设施网络

要促进海岛经济发展,必须加快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完善海岛交通布局。经调研发现,许多海岛的码头和渡船非常破旧,村民往返都困难,何谈发展。二是加快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陆岛联网供电工程,不断改善通讯、导航、气象等设施。

(六)、充分利用国家专项资金,开展海岛整治修复

从2010年开始,国家从中央海域使用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海岛整治修复保护工作。海岛整治修复保护资金主要用于海岛垃圾污水处理、改扩建码头、沙滩岸线整治、植被修复、景观维护等,目的是保护海岛生态环境,改善海岛地区人居环境,提升海岛开发利用价值。两年来,中央财政共批复5亿元用于25个海岛的生态环境整治修复保护,此项工作今后还将继续下去。

四、结束语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越来越成为国际关注的一个焦点。发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变得日趋重要,利用海洋资源也成为了我国新的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海洋社会的一个横断面,海岛的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海岛开发也悄然兴起。但由于海岛所具有的隔绝性和基础薄弱等原因,我国的海岛开发利用目前还落后于其他一些发达的海洋国家,因此,科学开发海岛,促进海岛发展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海岛网

2.国家海洋局网

3.中国海洋信息网

篇二:浅谈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浅谈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 要:随着海岛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热点,大量游客的涌入使得脆弱的海岛面临挑战。本文在对海岛旅游概念和其开发的独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海岛旅游现状进行探讨,并针对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解决方案,为促进我国海岛旅游更好的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海岛旅游 现状 问题 对策

21世纪作为海洋的世纪,海洋旅游在整个旅游体系中越来越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海岛旅游作为海洋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旅游发展热点。然而,中国的海岛旅游开发起步比西方国家晚,理论支撑力量不够,管理监督经验不足,使得我国海岛旅游在开发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通过对海岛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从而促进我国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 海岛旅游的内涵

通俗的讲,海岛旅游就是指在海滨、海面、海底、海空等空间里发生的各项活动。就是凭借海岛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在满足游客需要的基础上,为促进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而开展的一项旅游活动。当然,由于陆岛间往来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具有独特性,所以交通工具也可以视作海岛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海岛旅游开发的特殊性

海岛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决定了海岛旅游在旅游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海岛地区特有的自然历史文化背景也决定了海岛旅游开发同陆地旅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 岛内生态环境异常脆弱。受所处区位影响,海岛地区普遍存在淡水资源有限、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等问题,由此导致海岛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二) 经济投资风险大。目前诸多海岛普遍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基础设施的完善必然要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代价,因此也决定了海岛旅游开发的高成本。但是由于海岛地区易受海啸、台风、地震等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会对海岛旅游活动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投资开发海岛旅游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三) 海岛地区缺乏浓郁的文化气息。总的来看,海岛地区的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发展脉络,但与历史悠久的大陆地区相比,大部分海岛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非常短暂苍白,普遍缺乏人文底蕴,使得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珍贵文物、特色建筑、节庆活动等数量很少,由此导致海岛旅游开发面临一定程度的文化约束。

三、 海岛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的海岸线绵长,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陆地海岸线长18000公里,全部海岸线总32000公里。在我国岛屿之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961个(除海南岛、港澳台),其中433个岛屿有常住人口,而季节性利用的海岛则有1000多个。海岛地区四面环海,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深受旅游者欢迎,是观光、康体疗养,休闲度假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后才逐渐启动了海岛旅游开发项目。由于我国海岛旅游起步较晚,同时受自然条件、旅游开发政策、旅游基础设施、旅服务设施、资金、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世界海岛旅游开发较

早的国家如美国夏威夷群岛、加勒比海群岛、马尔代夫群岛等有很大差距。

此外,由于海岛长期以来处于与外界封闭的状态,丰富的海岛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有些海岛至今仍处在荒岛状态。虽然近年来海岛旅游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海岛旅游者的行为仍然停留在观光游览的阶段。

四、 海岛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海岛旅游开发在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影响了海岛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1、海岛旅游开发与环境问题矛盾突出

近年来,由于海岛独特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对陆地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缺乏严格的旅游监管体系以及在开发中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使得许多海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大量的植被和土壤遭到了破坏,海洋生物物种也在迅速锐减。而且建设过程中的垃圾向海里倾倒、游客乱扔垃圾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2、海岛旅游开发模式粗糙单一,产品种类雷同现象严重

目前,海岛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是由于在开发过程中只注重了开发的规模而忽略了开发的品质。使得各个地区的海岛旅游开发模式非常相似,基本上都以海滨浴场游泳或农家乐风情为主,缺乏对各自的历史文化底蕴、自然文化景观等独特性资源的深入开发。这种单一的开发模式严重影响了我国海岛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3、海岛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

大多数海岛远离城市,本身的发展就比较落后。而且由于我国海岛旅游业的起步晚,经济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海岛的旅游基础设施仍处于滞后的状态,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也不完善。同时岛上缺乏完善的交通运输网,住宿条件也停留在民宿阶段。因此,游客不能够在这里得到较高层次的物质与精神享受。

4、旅游开发缺少统筹安排,协作观念差

海岛旅游缺乏统筹规划和对产品整体性的策划,各个岛屿之间也只顾自身的开发和彼此间的竞争而忽视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使得海岛旅游开发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产品种类单一,不利于海岛旅游整体发展。

五、 海岛旅游开发对策

针对上述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措施来解决:

1、统一对海岛旅游项目进行规划,发挥各岛屿的资源优势

海岛旅游在开发时前一定要先做出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使开发具有计划性、科学性和有序性。一个完整的统筹规划中,既要根据各个海岛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内涵等特点, 确定其主要旅游功能和主题,也要保留其独特性。此外,还要符合整体性原则,注意各个岛屿间的优势互补和协调配合,使各个岛屿间形成一个整体,避免盲目、无序的开发。让海岛旅游更加科学、合理的向前发展。

2、完善海岛旅游监管体系,注重海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在对海岛进行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如果仅由各地方行政管理机构自行对管辖区内的海岛旅游资源进行管理,必然会导致盲目开发、无序管理、市场雷同、恶性竞争等诸多问题。因此只有建立统一的国家海岛旅游管理监督机构,制定一系列关于行业管理、企业管理、资源开发等条例,才能更好的推动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还要完善各海岛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旅

游服务水平。当然还要加强海岛的可进入性。建设完善的海岛交通运输网络,合理安排车船班次,并定期对使用中的交通工具进行检查保养,提高船只的抗风和自动导航能力,让游客可以放心地进行海岛旅游活动。

3、策划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体验品质

海岛旅游的功能定位不能局限在观光方面,而应该从多方位去策划,使海岛旅游的产品不至于单一乏味。同时可以提供各种娱乐设施和活动去增强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的品质,使游客在岛内既能放松心情又能体验海岛别样风情。可以充分利用海岛良好的环境资源和地域的独特性,从海面、海滨、海岛、海空等多方面进行各种类型的开发。例如,开发海洋美食旅游和豪华游艇等度假型旅游产品;自然风光旅游、海底世界和海洋公园等生态型旅游产品;水上运动、海上高尔夫等康复型旅游产品;海岛民俗、遗址、博物馆、学术等文化型旅游产品;海底探险和极限运动等刺激型旅游产品。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海岛旅游产品,让海岛旅游具有自己的独特魅力,让游客乐在其中,流连忘返。

4、注重海岛资源和环境保护,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对海岛环境的影响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随着大批游客的涌入,促进了旅游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必然存在着资源环境被污染、破坏的情况。由于海岛旅游资源较为脆弱,因此在海岛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各个海岛不同的环境容量,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和开发,保持海岛的地方特色和优美环境。同时,还需要制定海岛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条例,建立海岛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和检管机构,加大执法和惩处力度,加强对海岛旅游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以实现海岛旅游的永续性开发。

篇三:2015-2020年中国超细海岛丝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超细海岛丝

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自身的营销网络了解到所在行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行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自己现状,还要了解对手动向,更需要将整个行业系统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

行业研究报告的构成

一般来说,行业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行业研究的目的及主要任务

行业研究是进行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而言,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行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行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面和点的关系,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行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行业研究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分析影响行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

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判断行业投资价值

揭示行业投资风险

为投资者提供依据

2015-2020年中国超细海岛丝产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研

究报告

【出版日期】2015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 格】纸介版:7000元 电子版:7200元 纸介+电子:7500元

【订购电话】400-700-9383(免长话费)010-56024668传真:010-60343813

【报告链接】/baogao/031315HP2015.html

报告目录 第一章 超细海岛丝概述

第一节 超细海岛丝定义

第二节 海岛纤维的特性

一、高覆盖性

二、手感柔软、穿着舒适

三、织物光泽柔和

第三节 超细海岛丝分类情况

第四节 超细海岛丝产业链分析

第四节 超细海岛丝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超细海岛丝产业链模型分析

海岛环境现状照片

第二章 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PEST分析法)

第一节 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GDP(季度更新)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按月度更新)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季度更新)

四、恩格尔系数(年度更新)

五、工业发展形势(季度更新)

六、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季度更新)

七、中国汇率调整(人民币升值)

八、对外贸易&进出口

第二节 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二、行业标准分析

三、行业政策影响分析

第三节 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环境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生态环境分析

五、中国城镇化率

六、居民的各种消费观念和习惯

第四节 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第三章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发展概述

一、超细海岛丝行业总体规模

二、超细海岛丝行业特点分析

三、海岛丝表现较为稳定

四、海岛纤维进入家纺

第二节2013年中国海岛超细纤维的生产技术分析

一、共轭复合纺丝法(定岛超细纤维)

二、共混法海岛超细纤维生产(非定岛超细纤维)

第三节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第四章 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市场运行动态分析

第一节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市场动态分析

一、超细海岛丝生产及产品开发

二、超细海岛丝行业需求量分析

三、海岛丝价格分析

第二节2013年中国海岛超细纤维市场动态研究

一、活性印花纬向海岛丝麂皮绒备受青睐

二、海岛超细纤维生产方法及分类

三、海岛超细纤维特点

第三节2013年中国海岛纤维在人造革中的应用

一、海岛纤维的种类及在人造革领域使用状况

二、海岛纤维人造革的生产工艺

三、海岛纤维人造革的特点和应用

第五章2013年中国超细海岛丝行业市场运行综述

第一节2013年中国海岛超细纤维发展概况

第二节 海岛超细纤维染色特点

一、共同特点

二、不同特点

三、海岛纤维结构形态与染色性能的研究

四、实验原料

五、染色性能的表征

六、结晶度与染色性能的关系

七、结晶速度与染色性能的关系

八、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染色性能的关系

篇四:中国海岛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研究

中国海岛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经济及科技的发展,海洋开发已经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海岛作为分布于海洋中的小片陆地,既是海洋开发的前沿基地又是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岛旅游开发是海岛开发的热点之一,随着海洋开发与旅游开发的深入,中国海岛旅游开发正在迅速发展。而海岛的生态环境远较陆地脆弱,同样的旅游活动行为与旅游环境容量对海岛的环境影响较陆地要大得多,并且其他产业行为对海岛环境的破坏,也会对海岛旅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海岛旅游开发中环境问题是必须首先面对并亟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1 海岛环境的特征

1.1 区位环境独特性

区位环境是指由一个地区自身所具有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理位置以及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所形成的区域综合环境状况。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的明确规定:“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海岛与大陆隔离,或位于远离大陆的海洋,或位于大陆的近岸海域,由于四面临海,其气候、生物、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受海洋影响较大,加之海岛的小片陆地局限,海岛自然条件具有海岛的独特性,例如海岛上的生物群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殊的动植物区系板块,形成了与大陆不同的特殊自然生态系统。同时,海岛与大陆隔离,对外联系受交通制约相对封闭,形成海岛独特的民风民俗及社会经济环境,例如,较为封闭的环境保留了海岛淳朴的民风与民俗并形成单一的经济结构。总之,海岛四面环海的相对地理位置使之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关系等因素所形成的区域综合环境状况具有海岛的独特性。

1.2 生态环境脆弱性

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包括人工干预下形成的第二自然) 力量(物质和能量) 或作用的总和。首先,海岛地域面积有限,与大陆隔离,生物种类少,食物网简单,生态系统容易遭到破坏甚至毁灭。其次,海岛位于陆海各种动力作用最敏感的界面,敏感性强,稳定性差,海岛生态环境在陆海动力作用下表现出的海岛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共性是因自适应而受到损害的性质,主要表现为气候变化和海平面的升降。再次,海岛环境在人类开发活动影响下因适应而受到损害的性质,如海岛地形地貌的改变、海岛植被的破坏,由于海岛的封闭性,地域的局限性与环境的不稳定性,海岛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适应性较差,但可通过社会政策、规划、经济调控等降低损害的程度。

1.3 海岛环境的海洋性

海岛环境的海洋性特征极其显著,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都印上了深深的海洋印痕。由于海岛被海洋巨大的水体包围,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年较差和日较差都比大陆性气候小。春季气温低于秋季气温。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大陆性气候的时间晚;海岛在海洋的动力作用下形成基岩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红树林海岸),海岛上发育着各种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等海洋作用地貌类型。此外,海岛的土壤与水体都会表现出受海洋影响的特征。海岛邻近海域分布着海洋生物,陆域部分生物也受海洋影响。

同时,海岛居民与外界接触较少,主要依靠海洋捕捞生存,加之海岛的封闭性,海岛居民的语言、信仰、文化、习俗都有别于内陆区域,形成了具有独特海岛民风民俗的

社会文化环境。

1.4 海岛环境的不稳定性

海上天气变化多端,而影响海上安全最厉害的气象灾难还属海雾和大风。在我国南方的海岛每年都要遭受台风的袭击。北方的环渤海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海上大风、风暴潮、海冰、大雾等灾害性天气,严重影响海上生产作业、航运和军事活动,常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海面升降也将会严重影响海岛环境的稳定性。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也是海岛环境不稳定性的一个方面。

1.5 海岛环境的综合性

海岛环境兼具海洋与陆地的属性,海岛与其周围海域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海岛环境系统。各海洋自然要素之间,海岛各陆域自然要素之间,海岛海域海洋自然要素与海岛陆域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有居民海岛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海陆兼具的综合性环境系统。

2 中国海岛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海域面积广阔,海岛数量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961个(海南岛、港澳台除外),433个岛屿有常住人口,人口452万,大部分海岛居民以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为业。由于渔业资源逐渐衰减,海岛居民的传统就业方式亟需转型。海岛四周环海,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是深受旅游者欢迎的观光、休闲度假的目的地。海岛旅游开发为海岛居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式与更多的就业机会。海岛居民开发海岛的需要与游客对海岛旅游的需求相呼应,促进了中国海岛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海岛处于较封闭的状态,海岛开发滞后,因此,受自然条件、经济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旅游设施、人口素质等制约,海岛旅游开发一直以来仍然处于初级状态,虽然海岛旅游者的数量在增加,但绝大多数海岛旅游者的行为仍然停留在游览观光的基本层次。海岛旅游开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开发的无秩序与盲目性也造成了海岛环境的诸多问题。

3 海岛旅游存在的环境问题

良好的海岛环境是海岛旅游开发的基础,而海岛旅游的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海岛自然环境对旅游的制约,另一方面是海岛无序开发破坏了海岛旅游环境,包括海岛旅游开发对海岛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其它海岛(或海岛附近海域)开发造成的海岛旅游环境问题。

3.1 海岛自然环境对海岛旅游的制约

海岛四面环水的地理环境使得海岛交通不便,海岛生态环境脆弱使得海岛旅游环境容量较内陆低,海岛环境的不稳定性(如热带气旋与海雾的发生)会打乱海岛旅游的行程并威胁到旅游者的安全,这些海岛自然环境特征制约着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与开发方向。

3.2 海岛的环境污染

由于海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绝大多数海岛的主要产业就是海洋渔业或简单的海产品加工,基本不存在环境污染。海岛良好的自然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与远离尘嚣的神秘性对内陆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海岛开发热的兴起,许多海岛也受到程度不同的环境污染。污染源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自海岛开发带来的污染,包括海岛旅游开发带来的污染与海岛其它产业带来的污染;二是来自陆源污染,近岸岛屿受到陆地排放物污染;三是来自海岛附近海域油田开发及所属海域过往船只漏油的污染。

3.1.1空气污染

海岛旅游的开展打破了原来传统的生产方式,许多企业看到了海岛的发展潜力,在岛上投资兴办企业,只注重了经济的利益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使海岛的空气受到了很大的污染。如,十年前, 普陀山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上, 尤其大气环境质量优良, 各种污染物指标的日均值在未检出或维持未检出的水平。但近几年来, 由于旅游活动的增加, 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增多, 大气质量有下降趋势。经监测,普陀山局部区域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增加, 二氧化硫最高日均值0.028mg/m要求, 但与过去比较, 浓度增加近1.8倍。此外, 随着自驾车的增多, 驾车旅游的人数增加, 也加重了汽车对环境的影响。根据相关研究人员的估算, 每位游客使用私人交通工具将比利用公共交通工具时多排放出10倍的空气污染物。

3.1.2水体污染

海岛水域的污染除了近岸岛屿的陆源污染外,海岛附近海域油田开发的漏油事故及经由海岛附近的船只的漏油以及岛内开展的修船造船行业,都会污染海岛周围的海域水体,甚至由此污染海岛上的海滩,对海岛旅游构成很大的威胁。如山东长山岛的月牙湾,由于海域污染,漂亮的鹅卵石海滩污染了油污,常常弄脏游客的身体与服饰,导致游客的投诉。同时,围绕海岛进行的各项旅游活动如游船、垂钓、潜水等活动, 也会对水体造成威胁。游船泄露的油污, 游客丢弃的垃圾, 餐厅排出的废水, 洗衣房流出的洗衣水等等, 不仅严重污染了海岛附近的水域, 而且由于大量的化学物质和营养物质进入水体, 超过了其本身的自净能力, 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加快, 使原本明净湛蓝的海水变得污浊不堪,绵长洁白的沙滩变得污垢片片。以普陀山为例, 十年前水体中有机污染物(以高锰酸盐指数计) 含量最高为9.94mg/L,基本上能适应景观游览的要求。但目前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含量增加迅速, 超过景观用水标准限值。

3.1.3噪音污染

海岛上个别宾馆将发电机房建在景区要道边, 又未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 致使某些景区受到80dB 以上高强度噪声的污染。同时,大量游客的进入打破了海岛往日的宁静,打扰了海岛鸟类的繁衍生息,海岛的生态平衡面临挑战。

3.1.4固体垃圾

旅游开发在为岛屿带来大批游客的同时, 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游客在观光、住宿、就餐等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民生污染, 随手丢弃的包装袋、饮料罐、日常生活中产生的生活垃圾等等, 都成为海岛旅游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海岛为了发展旅游而大兴土木留下的建筑垃圾, 以及从岛外运进的大批物品留下的包装垃圾, 都严重地污染了海岛环境。大量垃圾的堆放,不仅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也导致了土壤营养状态的改变,还会由于空气和光线的堵塞而使生态系统受到损害。海岛土地面积有限,固体垃圾得不到妥善解决,必将影响到居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更会降低海岛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3.3 海岛的生态环境面临威胁

海岛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海岛旅游发展带来的客流超载,严重威胁着海岛脆弱的生态环境。

3.3.1淡水资源的过度消耗

海岛淡水资源贫乏,长期以来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困扰着居民的日常生活与海岛的经济发展。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海岛游成为热点,由于仅考虑到短期的经济利益,我国海岛旅游最初仍沿袭的是大众旅游模式,没有顾及到海岛的环境承载力。随着游客的大量涌入, 旅游设施的增多, 对日用水的消耗日益增大, 这就会使岛上原本就很珍贵稀缺的淡水资源出现了消耗过度, 水源枯竭的现象。并且由于水位下降, 海水倒灌,岛上的淡水资源遭到破坏。如长岛近几年来大力发展“渔家乐”旅游项目,

旅游旺季时一天进岛1 万多人, 大批游客“吃住在渔家, 游乐在海上”。旅游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也造成了海岛严重的水资源匮乏, 成为长岛进一步发展旅游的障碍。

3.2.3土壤和植被遭到破坏

为了发展旅游业, 有关部门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海岛上大量兴建宾馆、码头、车站、高尔夫球场、修路造桥等旅游设施, 其结果造成大量土地被侵占, 大批森林遭到砍伐, 使森林覆盖率锐减。如1980年,海南岛有原始天然林0.331万平方公里,占全岛总面积的8.8%。而最新的统计数据是,海南岛目前仅存原始天然林约0.0643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岛总面积的1.89%,热带雨林的严重破坏,大大削弱了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调蓄能力,导致海南生态环境退化,旱涝灾害日益严重。另外, 随着游客的增多, 对土壤的踩踏压力增加, 造成土壤板结度增加, 水分渗透率减少, 水土流失增加,裸露面积增加, 有机物质减少。旅游活动对植被的影响还表现在大面积移植和引进外来物种等方面。

3.2.4生物物种锐减

旅游对岛屿生物物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费、引进物种、狩猎、垂钓、采集等方面。旅游活动中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十分严重, 因为游客对山珍海味的嗜好, 导致和加速了大肆捕杀野生动物, 狩猎活动使动物种类减少; 旅游部门为了吸引游客, 常常引入如猴子等观赏动物, 会干扰当地物种的生态位,引起生态系统紊乱; 旅游活动中游人对动物的干扰会影响动物的数量和密度, 对岛上的鸟类、动物造成威胁。另外,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还喜欢购买各种野生动物的相关纪念品, 如蝴蝶标本、贝壳、珊瑚等, 造成生物物种的锐减。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在过去的50多年里,海南共有2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海南油杉、海南黄皮、海南长臂猿等物种已列为极危物种。舟山渔场过去有大黄鱼、凤尾鱼、贻贝等鱼虾贝类300 多种, 现在不但品种明显减少, 而且个体变小, 产量急剧下降。 4 海岛旅游环境保护建议

针对海岛环境特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现状及海岛旅游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我国海岛旅游环境保护建议如下:

4.1以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保护海岛及其周边海域生态系统,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我国于2009年12月26日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并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早在十年前,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于1999年12月25日,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这两部法律的颁布实施见证了海岛保护从见诸相关法律条文到专门的海岛保护法的公布与实施的进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颁布施行是我国海岛保护真正有法可依的标志。但由于诸多原因,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实施细则都没有制定出台,这影响了两部法律在实践中的操作性,不能使两部法律发挥出具体入微的工作效应。

我国海岛众多,无论从地理位置,面积大小、形成原因、气候条件、地质地貌土壤,生物条件还是人文经济特点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还需要更细的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施行,以保证海岛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对于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海岛,一方面制定法律法规限制其他行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另一方面也要针对海岛旅游活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避免海岛旅游活动对海岛环境的污染与生

态环境的破坏。因此为确保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维持海岛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前提与保障。

4.2借鉴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经验,科学规划,打造海岛生态旅游模式

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尤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对我国海岛旅游开发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被誉为加勒比海明珠的坎昆,发展旅游特别注重公众参与,保护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旅游设计别具特色,以“天人合一”作为建筑设计思想,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印度洋碎玉之称的马尔代夫,把“生态旅游”作为发展海岛旅游的理念,在海岛旅游资源开发时,始终注重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我国海岛旅游规划应该在生态旅游理念的指导下,尊重海岛的环境特点,依据各个海岛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海岛旅游规划,从而指导海岛旅游采用生态旅游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3由政府主导,改善海岛基础设施,预防环境污染,保护海岛旅游环境

我国海岛被称为“东部的西部”,由于长期与大陆隔离,陆岛交通不便,海岛基础设施薄弱,居民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近岸大陆。由于海岛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经济效益不直接、明显,许多旅游开发企业不愿过多投入,而仅靠当地的财力则根本无法解决。因此,海岛的基础设施应作为民生问题由政府主导建设,除了满足海岛居民的自身需求外,还要兼顾旅游发展的需要,力求实用美观,与海岛环境相协调。在以旅游为主要功能的海岛,尤其要重视有关污染防治的基础设施建设。尽量考虑利用清洁能源,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和回用设施及固体垃圾处理设施。各项建设都应与景观相协调, 不要建设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的设施。海岛旅游区内不能开山采石、挖沙取土、围海造田以及进行可能改变旅游区地形地貌的各种活动, 对于已经造成生态破坏的, 要积极整治, 恢复原貌。

我国舟山市的一些海岛比较重视生活污水的处理,如,朱家尖南沙污水处理站投入运行已有数年, 普陀山、嵊泗一些目前尚无集中处理条件的宾馆、饭店也开始配备污水处理设施, 普陀山龙沙污水处理站建设已列入计划, 市区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并建议在旅游区开发中水道系统, 以宾馆或居住小区排水为水源, 经适当处理达到一定水质标准后, 输送和分配给用户作生活杂用、绿化灌溉等非饮用水。

4.4 在旅游海岛建立海岛环境监测站与旅游信息监测系统

一方面通过海岛环境的监测及时了解与掌握海岛环境状况,以便防患于未然,预防环境问题的产生或及时处理出现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旅游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控制旅游者数量,缓解和避免游客空间与时序分布的不平衡。

4.5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培养负责任的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

海岛的环境保护, 需要认真负责的管理者, 也需要负责任的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通过图片宣传、专家讲座、导游讲解、培训考核等方式, 唤醒和增强人们的生态意识, 使之在体验自然, 经营旅游的过程中, 自觉地保护海岛的资源和环境, 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6 加强海岛监管力度,规范海岛旅游秩序

首先,开发海岛旅游应该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其次,相关管理部门会同海岛所属行政区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海岛旅游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法规与行业规范,完善海岛管理机制。对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项目及设施的建设、海岛旅游市场等依法进行管理。并通过对海岛居民进行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与渗透,发动居民在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自觉保护海岛环境。同时,引导旅游者开展健康文明的旅游活

篇五:我国著名海岛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著名海岛旅游开发现状

我国的海岸线绵长,岛屿众多,陆地海岸线长18000公里,全部海岸线长达32000多公里。在我国海岛资源中,有人居住的海岛共433个,季节性利用的海岛达1000多个。著名的海岛有辽东半岛东南的长山群岛,大连附近的蛇岛,兴城附近的菊花岛,山东的刘公岛,江苏的车牛山岛,浙江的舟山岛、普陀岛,福建的马祖列岛、金门岛、鼓浪屿、澎湖列岛,香港诸岛,广东的海陵岛,广西的斜阳岛,海南岛等。这些岛屿当中许多由于其独特的景观资源而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我国的海岛旅游资源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岛屿类型众多

由于地壳运动和地质成因的不同,海岛所呈现的地貌类型的差异也比较大。这些岛屿的自然景观特色迥异,不单具有很好的观光旅游价值,有的还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2、人文资源多种多样

我国南北诸岛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进程中,虽然这些海岛与大陆被海洋分隔,但长期以来人们没有忘记开发和建设海岛。不少海岛保存着名胜古迹,如厦门的鼓浪屿、浙江的普陀岛、威海刘公岛、广东虎门威远岛等。

3、自然景色奇异

海岛自然景色的奇异突出表现在地貌景观上,因为长期受海浪的冲蚀和风蚀作用,一些海岛的礁石千姿百态,对远离海洋的内陆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些海岛上的沙滩绵延数公里,是理想的海水浴场和沙滩浴场;许多海岛因分布着极其珍稀的生物而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有些海岛还频频出现壮观的“海市蜃楼”奇景,为世人所仰盼。

4、神话传说妙趣横生

海岛的形成有特定的地质条件和不同于大陆的自然环境,使得千百年来人们对海洋总是充满神秘感和尊崇感,因而流传着无数美妙动人的神话传说,这也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见,我国的海岛资源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海南岛

海南岛位于我国最南端,濒临南海,面积约33 900平方公里。在我国辽阔

的国土里,海南岛虽然只占我国总面积的0.4%,但在全国约8万平方公里的热带土地面积中,海南岛却占了42.5%,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

海南岛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集热带海岛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名胜古迹于一岛。1988年以来,海南省新建、扩建和完善了天涯海角风景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贝壳馆、蝴蝶谷、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海南中华民族文化村、东山湖野生动物园、火山口公园、澄迈鲜鱼湖公园等一批集海南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档次较高、特色鲜明的景点。2001年开幕的“博鳌亚洲论坛”丰富了海南特色旅游的内容,打破了海南旅游的传统格局,促进了海南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目前海南岛主要推出的6大旅游产品是热带海滨度假、黎苗民族风情、温泉康乐休闲、热带动植物观赏、潜海和高尔夫球健身。

为开发海南特区的需要,政府许多部门开展了本行业的海岛开发规划,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特别是自1989年起,为期5年的全省海岛调查成果为制定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措施提供了严密的科学论据。

我国“十五”旅游计划中把海南作为中国旅游产品中惟一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热带海岛度假产品加以定位,海南岛充分把握这一方向编制《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中提出“要将海南建成世界著名、亚洲一流、中国惟一的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旅游发展总体目标,以及“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度假胜地(国内)、热带中国(国际)”的形象定位。在这样的发展目标与形象定位的指导下,海南岛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努力将海南建成国内外的度假目的地,并争取成为中国旅游产品结构中的国际品牌。海南岛坚持发展生态旅游的大理念和大方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从旅游开发建设、旅游经营管理手段、旅游者消费行为模式引导等方面遵循生态旅游的原则,坚持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的原则,开发生态旅游和度假旅游精品。在海南度假旅游产品开发中,海南岛的目标是既要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低密度、高档次的国际品牌,吸引高消费市场和国际市场,又要有一定的在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开发出来的度假产品的规模和总量,产生规模效益,真正成为国内外具有轰动效应的度假胜地。此外,在市场营销手段上海南岛大胆创新,博鳌亚洲论坛是海南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旅游广告,向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宣传海南,展示海南的风采和形象,提高海南在国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海南岛目前正致力于创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际上大财团和专业集团来投资,在引进国际资金的同时引进先进管理和国际客源。

近几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回归自然成了都市人的向往与追求。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将旅游和农业相结合的,旨在满足人们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心理需要的新兴旅游形式——观光农业,首先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应运而生,并于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为培育海南经济新的增长点,海南省也开始考虑发展热带海岛观光农业,它是以海南丰富的绿色、蓝色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独具特色的海南热带海岛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和农业生态环境为吸引力,以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心理需要为目的的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形式]。

从发展旅游业的角度来看,海南岛及其周围海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开发潜力,这是由于海岛特有的自然属性迎合了现代人改造自然、勇于探险、寻求猎奇、向往原始自然景观的旅游心理,从而促使人们在现代航海、航天技术的帮助下走向海洋,叩开海岛旅游业的大门。海岛旅游已成为海南旅游业突出的地方特色之一。

(二)刘公岛

刘公岛位于威海市,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距陆地2.l海里,总面积3.15 平方公里,东西长约4.1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刘公岛历史悠久,气候宜人,是避暑疗养胜地,名扬中外。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在12℃。优良的气候条件加上优质的海滩,使得刘公岛成为人们享受阳光浴、沙滩浴、海水浴的人间天堂。

刘公岛具有的完好森林资源和丰富海洋资源。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占刘公岛总面积的 74%,森林覆盖率高达 87%,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也是全国唯一的“海上森林公园”。由于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光照,岛上各种植物茂密。刘公岛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森林旅游、观鸟旅游等生态旅游活动。此外,刘公岛濒临黄海南部的烟威渔场,海洋资源丰富,旅游者可以在这里尽情的品尝海鲜特产,体味海洋美食。在漫长的岁月里,岛上居民一直过着半渔半农的生活,这里是“烟火数十家,断连村落小”的世外桃源。刘公岛充分

发挥资源优势,结合历史文化,在风景如画、空气清新的岛上开发垂钓、赶海,领略渔村生活等旅游活动,使旅游者流连忘返。刘公岛最具吸引力的是它悠久的历史和人文景观,作为闻名中外的甲午故地,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因此刘公岛成为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海岛风景名胜区。刘公岛分为四区、三中心、两环、一带[51]。四区为历史文化区、综合娱乐区、海岛民俗区、生态绿化区。三中心是以中心广场为主体的综合服务中心;西部结合历史文化环境的整治,增设服务设施,形成的西区服务中心;东部结合民俗区建设形成的东部服务中心。两环指北部形成环状山林游览路,南部邓公路、丁公路形成环状道路。一带是海岸线景观带。

随着海岛旅?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wo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我档姆⒄梗5旱淖匀换肪澈蜕肪吃馐艿揭欢ǖ耐病A豕夯扇≌位肪趁婷驳囊幌盗泄こ蹋缥荻ネ吒纳こ蹋凭煞课莶鸪こ蹋矫娣鬯⒐こ碳把睾Q城宄こ痰取D壳埃豕赫诮胁├涝暗娜诠こ探ㄉ琛N髁⒘豕悍缇扒牧己枚酝庑蜗螅岣咧龋豕郝糜喂芾砦被崦嫦?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shehui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社会公开有奖征集刘公岛标志,经过专家修改完善后,确定了刘公岛标志,悬挂在刘公岛景区主要出入口位置和岛内码头候船大厅外侧,同时还利用这一标志制作工作人员胸牌和旅游纪念品等。为加强刘公岛风景区的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2003年6月,威海市委市政府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和政?a href="http://www.zw2.cn/zhuanti/guanyuluzuowe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路挚⒄蠓挚脑颍粤豕汗芾硖逯平辛说髡凳┒粤豕壕扒耐骋还芾恚岣吖芾硇埽下糜巫试矗涌炀扒⒄沟於思崾祷 ?/p>

(三)普陀岛

舟山群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舟山市辖区东西长182公里,南北宽169公里,总面积为222 000平方公里。普陀山是舟山群岛中的小岛,其主峰佛顶山海拔288.2米,岛南北长6.7公里,东西宽 4.3公里,面积 11.82平方公里。岛上气候适宜,冬暖夏凉,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海岸线曲折,海蚀和海积地貌交替分布,平缓沙滩和巨大洞穴千姿百态,绚丽迷人。岛上除普济、法雨和慧济三大寺外,尚有70余寺。普陀山相传为观音菩萨道场,与峨眉山、五台山和九华山同为我国四大佛教胜地。

旅游资源一般由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个部分组成,其中最优状态是两者的结合,普陀岛在旅游开发中充分注重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结合

[52]。普陀的自然资源主要指海洋海岛资源,人文资源指普陀山佛教圣地和海岛渔乡风俗民情。普陀山将海岛独有的风化、海蚀、海积地貌连成风景线供旅游者参观,并将一些珍贵的林木作为普陀山自然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列为游览项目。在旅游开发中,普陀山深挖佛教文化为中心的普陀山旅游文化,决定了其经营主题为“宗教朝圣”,吸引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的东南亚及东亚国家的国际旅游者,以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观音菩萨形象吸引更多国外朝圣者,从而扩大普陀山的国际影响[53]。海天佛国佛教文化旅游线目前已成为舟山拳头旅游产品,并被列为中国旅游黄金线。海洋渔业是普陀的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长期的海洋捕捞生活形成了普陀特有的渔乡风情,渔村的格调、渔业的捕捞、渔家的生活、渔民的风俗、民间绘画等都是普陀山人文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另外,还开辟了极有观赏性的全国最大渔港沈家门的“十里渔港千帆船”的景象。

普陀山的旅游开发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文化品位突出,将旅游业与传统佛教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对外宣传上,普陀岛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设计具有海岛风味和宗教色彩的旅游线路,如佛国朝圣游、避暑消夏度假游、体育运动游、渔乡风情游等,然后通过大量宣传广告工作招徕旅游者,扩大旅游市场的占有率。宣传中着重突出佛教文化这一核心,定位准确,形象鲜明。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中,为减少工程建设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和生态破坏,普陀岛尽力做到合理选址布局,尽量减少占用耕地、林地和草地,保护动植物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提高绿化率,降低噪声和大气污染,尽量保持普陀岛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前普陀岛正积极与周边的沈家门、朱家尖、桃花岛等著名风景区联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实施大旅游开发战略。

五、我国著名海岛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

我国海岛大都属于资源丰富型海岛,在开发方式上与国外一些海岛有所不同,我国的海南岛、刘公岛、普陀岛等虽然不像国外著名海岛旅游胜地那样久负盛名,但在自身的旅游开发中也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资源利用比较充分

我国海岛旅游开发十分注重对旅游资源的利用,尤其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结合。在这方面,上述三个海岛都是成功的典范,他们都能将自然资源和人文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