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我的名字叫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4 19:21:13 字数作文
我的名字叫红字数作文

篇一:浅谈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的文化冲突

浅谈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的文化冲突

[摘要]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在其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中,再现了西方对东方的文化殖民,东方在西方文明大举入侵之后所处的混乱、毁灭、迷茫和忧郁的境地的历史。小说鼓励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用对话代替对抗。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也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传统。

[关键词]后殖民主义 帕慕克 文化冲突 交流融合

《我的名字叫红》是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的代表作,小说分五十九个叙述单元,讲述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作者以高超的叙事方法,营造了一部百科全书式作品,以众多的人、事、物作为象征性形象,反映了土耳其历史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探索了对权力、名誉、美、爱情等进行争夺、占有过程中人性的裂变,向世界文学画廊奉献出一幅文化冲突与杂糅的文学“细密画”。

帕慕克被西方批评家誉为当代欧洲最核心的三位文学家之一,瑞典文学院公布的获奖理由是:他的作品“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谋杀、爱情和文化是小说的三个主题,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文化主题。

一、东、西文明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宗教信仰

被杀的细密画家高雅对自己的死充满了愤恨,但是,从他的灵魂的讲述来看,他所愤恨的不仅仅是凶手夺去了自己的生命,而是背后更深的阴谋。而凶手之所以杀掉高雅,是因为他想照他所想的那样毫无顾忌地来绘画,而这样的画家具有与传统信仰格格不入的个性。随着手抄本绘画的进行,细密画家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画中包含了法兰克的异端邪说和无神信仰,亵渎了神灵。西方基督教信仰的入侵和西方文化的殖民,带来了奥斯曼人的信仰危机和观念改变,导致了东方内部的混乱和迷惑,甚至是自相残杀。所以,读者也会像杀掉细密画家高雅先生的凶手那样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谁才是高雅真正的敌人?

2.价值观念

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殖民带来了被入侵和被殖民国家人民价值观念的混乱和嬗变。首先是商品经济和拜金主义的入侵。在西方价值观念的侵入下,金钱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最重要标准。不仅如此,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奥斯曼帝国内部具有了内在的生成力。当姨父大人向黑先生讲述迷人的法兰克肖像画的时候,称威尼斯的画家“从世界上黑暗与神秘的角落的力量中获得了灵感,画出了精美的图画”。然而,当黑绞尽脑汁地想象这些精美图画的时候,却什么也想象不出来。黑“感觉自己受到了一种挫折,也感到了一种自卑”。黑之所以感到“挫折”和“自卑”,是因为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美学评判标准影响了他自己的审美和判断,西方文化的影响已经在他的心目中生根,当试图去融入和透过西方的方式来解释和理解事物的时候,才会为自己的无力感到挫折和自卑。

3.生活习惯

西方生活方式的入侵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咖啡就是一例。咖啡来自西方,代表着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改变了很多人,包括细密画家们的传统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这引起了保守势力的仇视。在宗教保守分子胡斯莱特教长的眼中,“饮用咖啡是一项严重的罪行!我们荣耀的先知半滴咖啡都不沾,因为他明白它蒙昧神智、引起溃疡、氙气与不孕;他了解咖啡根本是魔鬼的诡计”。

4.伦理道德

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输入,导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混乱与丧失:世风日下,谋杀抢劫盛行,官僚腐败不堪。流氓和叛徒聚集在咖啡馆,密谋叛乱到清晨。不知道是什么人的大秃子、抽鸦片的疯子以及海达理耶教团的残余分子,彻夜在苦行僧修道院里随着音乐跳舞,用针刺穿自己的身体,从事着各种邪恶的活动,最后再野蛮地彼此相奸,或对任何他们找得到的男孩下手……即便是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细密画家们也难以摆脱这种影响。他们放弃了过去的伦理与波斯大师的道路,为了金钱什么都画。在细密画大师的眼里,“当今的世风,重视的不是绘画的内容,而是它能带来的金钱;推崇的不是前辈大师,而是模仿法兰克风格的画家”。

5.艺术观念

西方肖像画讲究一五一十地画出事物本来的模样,画一匹马,就会真实得能够“诱使法兰克种马发情”;画森林中的一棵树,看过画的人来到森林里,能够准确无误地从所有树木里找出那一棵树。形式胜于意义。而东方细密画家是凭借记忆,用同一种方式描绘所有的马、树和人物的。他们试图描绘的是真主眼里的世界,而不是亲眼所见的现实世界。意义胜于形式。西方的肖像画使得人人都有自己的画像,人们开始崇拜自己而不是安拉。在肖像画中,世界的中心是画家;而在细密画中,画中所描绘之物是安拉眼中所看到的东西。东西不同的画法反映了绘画技巧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文明的冲突与碰撞。

二、东西文明的融合:真正伟大的艺术是文明融合的结果

对于西方文明的入侵,反抗最激烈的是艾尔祖鲁姆的信徒们。他们通过暴力的方式铲除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人和事物。但是作者对这些极端行为却是持否定态度的。帕慕克所倡导的是一种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首先,经典细密画所反映的故事是奥斯曼的,但是画中的人物却长着中国女人脸庞。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细密画经典是在融合了中国画法的基础上才发展成完美形式,并成为一种规范的。

其次,当姨父大人被天使带到安拉的面前,他惶惑不安地告诉“他”:“过去二十年,我深受威尼斯异教徒绘画的影响。我甚至一度还想要通过那种技法和风格,为自己画肖像,但是我不敢。相反,后来我却替您的世界、您的万物、您的人间的影子——苏丹陛下,绘画了一幅法兰克异教徒样式的肖像”,结果安拉的回答是:“东方与西方都属于我”。

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保存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和遗产是帕慕克关注的另一个问题。细密画师弃绝所有的传统,企图追求个人的风格和法兰克的特色,最终还是画不出一幅完美的自画像,由此可见,放弃自己也就失去了力量。一味仿效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最终也就不能拥有自己的东西,“东方还是东方,西方还是西方”。

透过这个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解读《我的名字叫红》。作者在小说里表达出来的态度是东西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也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的传统。在后殖民主义的视野下,边缘文化需要也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同时也展现了民族文化发展的前景:不能仅仅作为一种“他者”而存在。按照后殖民主义的观点,“任何文化压抑和意识权力的强加,任何取媚西方和全盘西化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实践中也是不可行的”。这在《我的名字叫红》里都很鲜明的突显了出来。

参考文献:

[1]奥尔罕•帕慕克著.沈志兴译.我的名字叫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巴特•穆尔、吉尔伯特等编著.杨乃乔等译.后殖民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罗钢,刘象愚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朱刚编.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6]海德格尔.林中路.孙周兴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篇二:我的名字叫做红——

我的名字叫做红

——概述中国古代红釉瓷的发展状况

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釉”出墙来

红色,是血液的颜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焰的颜色,是吉祥、喜庆、热烈、奔放、生命、朝气的象征,自古以来,中国人格外偏爱红色。关于古老的祭祀传说中,古人祭祀时的场景无不充斥着血液的流淌。人们对血液红色的敬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古代陶器上的那抹红。在新石器时代,自陶器发明伊始,红色就被用于陶器的装饰。在早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等,都是以红陶为代表。

进入秦汉青铜文化以后,陶器烧造更加注重造型的多样性,彩绘不再是重要的装饰手段,但也不是一点余痕也没留下,比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身上那红色的点缀。因为没有入火烧造,故而保存不易,在重见天日时那些彩绘已渐渐模糊,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能相见其初始时的绚丽。

进入唐朝,有了我们现如今能见到的最早的铜红釉实物。现存于长沙市文物考古所的唐代长沙窑铜红釉执壶可以让我们领略其风采。这一时期的红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反应中烧成。但即使是在宋代已经掌握烧造铜红釉工艺,并大规模烧造的钧窑,其烧造的器物橙成色也不是纯正的红色,而是红紫相间的玫瑰紫、海棠红或铜红斑釉。

直到元代景德镇才烧出了通体浑然一色的铜红釉器物。此时的红釉瓷不再是宋钧窑的红蓝相间或红中闪紫的色彩,而是一种纯净的朱红色。至此,红釉瓷才真正登上中国陶瓷史的历史舞台,与青釉、蓝釉等共同成为中国陶瓷器的一个重要品种。

元朝时铜红釉瓷器的出现,与景德镇窑工烧造工艺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元朝统治者的喜好。蒙古族尚白,但也尚红。《元典章》中规定禁止民间使用的九种颜色:柳芳绿、天碧、真紫、鸡冠紫、迎霜合、栀红、红白闪色、胭脂红、赫黄,其中与红色相关的就占五种。此外,在元朝官员的朝服中,一品至五品为紫色,六、七品为绯色,七品一下的朝服颜色绝不允许与红色沾边。这里的紫色,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为红的更深刻的颜色,不是有“红的发紫”一说么。最后,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元朝宫殿的“朱砂涂壁、红重胭脂”,也表露了统治者的审美趋向。

有明以来,朱元璋亦是“以红为贵”,使得红釉瓷在明朝完成了由初创到成熟的华丽转身。永乐时期,红釉瓷器开始大放光彩,此后及明清时期,出现了品种繁多、色彩绚丽的红釉瓷器。

二、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铜红釉瓷难烧成,永乐红釉名鲜红——永乐鲜红釉瓷

永乐鲜红釉瓷,是铜红釉瓷,最好的永乐红釉色泽艳如初凝之鸡血,釉面均匀光亮,口边处有一圈齐整的白色“灯草口”。清宫旧藏的永乐红釉暗龙纹高足碗,内壁施白釉,釉下有云龙纹,碗内底中心刻篆书 “永乐年制”款,外围葵

花,碗外壁施鲜艳光亮的铜红釉,是永乐官窑的新创釉色,人称“鲜红釉”,历代对此评价甚高。

2、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霁红釉瓷

霁红,色有如朝霞霁色,故名。传说“以西洋红宝石为釉”,因而又称“宝石红”。此外,还有“祭红”、“积红”等不同叫法,是以色或用途定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讲“因瓷无专书,世人以音相呼,遂成种种异名耳”。霁红烧造,始于宣德时期,明代其他朝都有烧造。至明成化时,几乎不再烧高温铜红釉,明中后期因霁红工艺失传,而用矾红釉瓷代替霁红釉瓷。直到清康熙朝复烧,到雍乾嘉三朝,釉色仿明代霁红釉。此时,用作宫廷祭祀时名“祭红”,用作宫廷陈设瓷时名“霁红”,底部大都有各朝官款。

3、雨过天青红琢玉,贡之廊庙光鸿钧——郎窑红

郎窑红,由清康熙中期督陶官郎廷极烧制,其釉色有浓艳和淡雅之分,烧成时因熔釉向下垂流,造成瓷器上半部分比下半部分颜色略浅,但垂流不到底足,在底部釉色尽头露胎处可见白色或米黄色的胎底。郎窑红,“明如镜、润如玉、赤如血”,且“脱口垂足郎不流”,烧制时对窑温的控制要求极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康熙朝珍贵的瓷器品种。景德镇民间有“要想穷,烧郎红”的说法,其珍贵程度可见一般。

4、豇豆红如娃娃脸,美人醉似桃花片——豇豆红

豇豆红在清人《南窑笔记》中记做“吹红”,因其施釉方法是将含铜花的色料浆吹在器坯上而得名,其仅烧造于清康熙朝晚期。因为他是窑变釉,在烧制过程中很难控制釉色,故而釉色品种很多,有通体红色、洁净无瑕的“大红袍”或“正红”,有呈淡粉色、含有深浅不一绿色斑点的“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有釉色稍深的“云豆色”、“茄皮紫”,还有釉色晦暗浑浊的“乳鼠皮”、“榆树皮”。其烧成对窑温、烧造气氛、瓷器在窑里面的摆放位置等都有极为苛刻的要求,因而成为康熙铜红釉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5、玫瑰蔷薇红不落,黄金烧成胭脂色——胭脂红

胭脂红为低温铜红釉,是康熙晚期从国外引进的珐琅红彩。其以微量黄金入釉,其工艺是在薄胎白瓷外壁吹一层极薄的含金铅釉,再如窑烧造。因其色如胭脂而得名,又有玫瑰红、蔷薇红、洋金红等称谓。其有深色名“胭脂紫”,色浅者名“胭脂水”。

6、绛树无花叶,非石亦非琼——珊瑚红

珊瑚红,是以铁为呈色剂的低温红釉,始见于康熙朝,雍正、乾隆时期兴盛。珊瑚红的色红中闪黄,釉面均匀光润,可与天然红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红,除用作单色釉外,还常作为地色或描金、绘珐琅彩、绘粉彩等使用。

三、我为什么这样红?

纹饰与釉色是是古代陶瓷装饰技法的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古人对红色有着特殊的喜好,但是红釉瓷器的出现相对于其他釉色要晚的多,这与它的烧造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红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对烧造温度及烧造气氛有着严格的要求,

在氧化气氛中呈绿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红色,而后者的掌握要求更高,故而红釉在中国陶瓷史上姗姗来迟。然而,所谓后来者居上,红釉自诞生之日起,虽然只有几百年的烧造历史,却寄托了中国人的独有情愫,在中国古代色釉瓷发展过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篇三:1《我的名字叫红》七人谈

2014-5-23阅过。一个帅哥,一幅好图。

《我的名字叫红》七人谈 2006-10-19 18:26:53

何平(书评人):这本书所牵涉到的历史、宗教、美术史知识很多,信息量很丰富,如果书再版最好加注,里面有很多的背景,对内地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而且还有大量的引喻,如果不知道出处就不知道他的引喻是什么意思。另外,我不知道书中一些很细节的东西是出于作者的想象还是真实的。全书结构模仿艾柯的《玫瑰之名》,从故事本身来讲我比较喜欢爱情故事,而且里面塑造的女性角色很鲜明,侦探故事相对而言比较失败,太繁复了。译者翻译得非常好,唯一的遗憾就是第一句没翻好,比较拖沓。这本书的第一句在国外已经被评为非常有力的开头,我看过英文的开头,句子很铿锵。《中华读书报》上刊登过从英文翻译过来的开头,很不错,比这个要好。

罗岗(学者):这个小说确实是非常好,采用了限制性的视角,这个视角是和西方的透视法联系在一起的。小说里有一个内在冲突: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好像有一个主体性,但是这样一个主体性叙述的方式和小说所讲的细密画的方式,两者之间存在一个内在的紧张,而

这个紧张和东西方的紧张是联系在一起的。

谈峥(学者):我个人的感觉这本书的视角转化有点太频繁了,有的时候他会让一棵树也来说话,让一枚金币也说话,让一个死人也说话。当然总的来说这本小说还是很好看的,这方面只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译者的文字非常轻松,但是风格上还是有一点点问题,比如说在第59页最后一行,“一天早晨我醒来看,哇塞……”我觉得让土耳其人叫“哇塞”,有点荒诞,如果有机会修订的话应该可以解决这样的小问题。

孙甘露(作家):这个小说结构上有非常精妙的东西,从多角度来叙说,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谈论,在细节上充满了对整个故事的隐喻,作者创作的心思比较接近艾柯或者是拉斯迪。小说是非常好的,很难得。

江晓原(学者):书没读完时我做了一个无聊的行为,我在书的目录上统计,发现章节名字叫“我的名字叫黑”的出现了11次,“我,谢库瑞”8次,可是“我的名字叫红”只出现了一次,这个红是一种颜色而已,并不是一个人物,而黑的故事和谢库瑞的故事都很重要,那么为什么要把《我的名字叫红》来作为书名呢?这个选择是随机的还是有深意的呢?我倾向于是有深意的,只是我们不知道他出于什么考虑。

七格(作家):我不喜欢这本书的写作风格。关于细密画绘画理论的解释,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给我带来的感受都差不多,里面涉及到一个透视法的问题。实际上从人类的绘画史来看,西方的理论确实是占了各个领域,看完书后你会有一个忌惮,伊斯兰的文化、绘画和欧洲文明对话,同样会使你产生焦虑和紧张。另外谋杀案的描写显然要比《玫瑰之名》弱,推动情节的动力不足。

李继宏(翻译):平时我们看的小说都有一个时间流在里面,读者会跟着这个时间走,而这本书有59章,却没有统一的时间。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我们把第一章看完后,去看第二章《我的名字叫黑》,然后继续把所有叫《我的名字叫黑》的章节都看完了,回头再来看第三章也可以。你会发现这个故事很有趣,整体的感觉不会变,这种体验是我们看其他小说时碰不到的。

(摘选整理自“《我的名字叫红》上海研讨会”发言录音)

(刊于《中华读书报》2006年10月18日第10版)

帕慕克答读者问 2006-10-19 17:57:50

篇四:《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技巧浅探

《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技巧浅探

作者:谢雪姣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6期

【摘要】:《我的名字叫红》是一部精彩的爱情、哲思、谋杀推理小说。作为叙事大师,其叙事技巧使整部小说在国际上刮起了研究热潮。笔者欲从叙述者的可靠性与否、叙述时间(时序、时长)叙述技巧体验帕慕克给我们带来的叙事惊喜。

【关键词】:可靠叙述者;不可靠叙述者;时长

一、可靠与不可靠的叙述者

“可靠的叙述者”指的是当叙述者在讲述或行动时,与作品的思想规范(这里所说的是,与隐含作者的思想规范)相吻合。[6]在作品中我们会看到有些叙述者是可靠的,但是细细究来其又是不可靠的。

在第一章“我是一个死人”中,细密画家“高雅”虽然已经被残忍地杀死,但是他的灵魂却无处不在,按照伊斯兰教的说法:“死亡不是一切的结束。”因而,他能够看到别人所看不见的,听到别人所听不到的,是一个全知全能的灵魂。正因为他看到甚至听到多个人物事物的所作所为,因此断定他是整个故事中最可靠的叙述者。当然这只是我们在阅读到此书的前58章时最可能做出的猜测,甚至一度认为这就是一个死人的鬼魂在讲述自己被杀的过程。但当我们读到

第59章时,谢库瑞对小儿子奥尔罕的一句评价已经使前面所做的猜测被瓦解、推翻。可靠中又夹杂着不可靠,谁也没法确定他是不是可靠的。另外,“红”色在这部作品中参与到每幅画中,它也见证了整个谋杀的始末,甚至在时空中超越了在场的任何一个人。它无处不在,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我们认为它会是一个可靠的叙述者,但是它在文章中并没有告诉我们谁是杀人凶手,而是一再强调到处都有它的存在。至于他的叙述可不可靠,我们也无法肯定它一定是可靠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凶手”,他一再暗示:“时间久了,嫉妒变得跟颜料一样,会成为一位画师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从故事的开始“凶手”就在那大灌迷魂汤,搅得这场谋杀既有爱情又有哲思。他的叙述是可靠还是不可靠呢,我们在读完故事的时候也没有底气说他不可靠,更不敢擅自把他定义为可靠的叙述者。

奥尔罕才六岁,很单纯的一个孩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相信他就是一个可靠地叙述者,然而:“奥尔罕总是十分急躁,脾气也不好,他过得并不快乐,也从来不怕冤枉他不喜欢的人。因此,如果在奥尔罕的叙述中,夸张了黑的散漫,加重了我们的生活困苦,把谢夫盖写得太坏,将我描绘得比实际还要美丽而严厉,请千万别相信他。”这里就把之前我们所期待的奥尔罕的纯真彻底颠覆,他是真的奥尔罕,还是故事中坏坏得谢夫盖?谢库瑞所讲的可信吗?即使可信,她也说了,这是个“画不出来的故事”,这个画不出来的故事能可靠地被讲出来吗?这种

不可靠颠覆了我们之前读得所有的章节,他和她的这种不可靠叙述,迫使故事中围绕多重叙事声音所涉及到的“安拉观察世界”的传统绘画方式自我消解,也让欧洲文明后殖民土耳其的论调惨遭质疑,余下的就是对文化冲突中,“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焦虑、彷徨、迷茫。还会怀疑这个谋杀案是真实存在且由奥尔罕代述的,还是纯属奥尔罕拿着那张墨迹晕散的马匹草图杜撰出来的,我们不能确定。

巧合的是,作者与作品中谢库瑞的儿子奥尔罕同名。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帕慕克在访谈中被问及得问题: “其中一个人物——您的女主人公谢库蕾的小儿子——名字叫奥尔罕。他是您的另一个自我吗?答: 奥尔罕不是我的另一个自我, 他就是我。大多数细节以及那位孤独的母亲和她儿子的关系的逸闻趣事都是源自于我自己的经历。我在这个故事中还保留了我母亲和我哥哥的名字。”[7]在这里究竟谁是可靠的叙述者,谁是不可靠的叙述者,这似乎成为一个谜。然而正是这种叙述的可靠中夹杂着不可靠性,才让作品的情节更加跌宕起伏。

二、故事时长的加速和减速

时长所要探讨的问题是考察由故事事件所包含的时间总量以及描述这些相关事件的叙事文本中所包含的时间总量之间的关系。[8]作者创作时间、读者阅读时间以及时长参照点的不严格都会影响时长加速或减速。作品中,黑的介入、艾斯特的穿插、奥斯曼大师的迂回都在有意或无意地加快故事进展,有时又会在加速中做缓速运动。

(一)黑的介入

作者有意让黑用陈述的方式参与到故事中,他可能是作为一个目击者经历着案情发展的每个阶段,同时也作为姨夫、奥斯曼大师和三个细密画家相互沟通的桥梁。原本以为他的介入会加快案子的水落石出,然而他却在案子的关键时刻和谢库瑞进行了柏拉图式的恋爱纠葛。在追求谢库瑞的过程中又引出谢库瑞的公公和小叔子哈桑,甚至使谢库瑞零零碎碎地花了5章的篇幅去讲述复杂的爱情史。这就延长了故事的时长,使故事呈减速进展。然而我们不能忽略的是,黑同三位细密画家的接触、经历,从故事的表象来说无疑使读者会加快猜测或确认哪个才是真正的凶手。

(二)艾斯特的穿插

艾斯特是个聪明能干的商人、红娘,参与并架构起黑、谢库瑞、哈桑之间的爱情纠葛。虽然她一再声明不会掺和这可恶的三角恋,但是每次的行动又带有怜悯,有意促成而无意挑拨起他们之间的“暗战”,收点零碎的封口费。这一举动,明显加快了三者之间爱情故事的完结速度。但是,艾斯特这个奸诈的“老油条”,见有利可图,又常常扮演着墙头草,偷偷找哈桑读黑与谢库瑞之间的信件内容,却又装出一脸的虔诚来到黑的住处以出售情人需要的小物件为幌子赚取可观的小费。在无休止的混战中迟迟不肯向前发展,这些都减缓了故事的进展。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艾斯特的所作所为都会不经意的要么加快故事的进展,要么使故事陷入无尽的斗争而减缓故事的进展。

(三)奥斯曼大师的迂回

当谋杀案毫无进展并进入死胡同时,奥斯曼大师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这场谋杀案不可缺少的一个必要环节,他的出现使案情“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在加快故事进展的同时,又犯了一个致命的硬伤,他向苏丹申请进入宝库,“一面欣赏全天下最美丽的图画,一面努力追忆真主眼中的世界,享受如此美妙境地。”直到《列王记》的出现,奥斯曼大师毫不犹豫的用前辈贝赫扎特刺瞎自己的金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当黑描绘了带有中国画法的豁鼻马、侍女法时,奥斯曼大师毫不犹豫地断定是“橄榄”为姨夫画的豁鼻马。就在我们认为凶手就是橄榄时,他却改口说,橄榄并没有谋杀姨夫或高雅,他的内心深处告诉他,是“鹳鸟”。正如他所描述的那样,黑越来越觉得:“书本,我们总误认为它能带给我们安慰,其实,它只是为我们添加了一种深沉”,甚至也放慢的故事的进程。在故事又一波三折的时候,黑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不过一个小时的时间,凶手橄榄就戏剧性地死在了哈桑的红宝剑下。这种突兀的死法,令人咂舌。这种骤然加速故事的写法,着实凝聚着帕慕克对“文化混杂”的焦虑、思考。

结语

该小说熟练地运用的叙事技巧,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更加深入地阅读、欣赏,其内容的旁征博引,涉及了当时当地的宗教、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正是这些叙事技巧的运用,才使读者加深了对文本的深层阅读。“技巧具有头等作用的地位,技巧本身引导具有反省能力的人进入艺术作品的内核”[8]所以我们只有理解了这部小说的叙事视角,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部小说本身,也才能进入文本内部发掘其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6][8]谭军强.叙事学导论: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3][4][5]沈志兴译.我的名字叫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杨振同译.奥尔罕·帕慕克访谈录:《我的名字叫红》[J],世界文化2007(05).

[8] 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篇五:成都葡萄牙语培训:我的名字叫红1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我的名字叫红)

法亚小语种_成都葡萄牙语培训 www.fireschool.cn

成都葡萄牙语培训:我的名字叫红1

Agora,sou meu cadáver,um morto no fundo de um po?o.Faz tempo que dei o último suspiro,faz tempo que meu cora??o parou de bater mais,salvo que aqule canalha que me matou,ningém sabe o que aconteceu comigo.Esse crápula desprezível,para certificar-se de que tinha mesmo dado cabo de mim,obervou minha respira??o,espreitou minhas derradeiras palpita??o,depois deu-me um chute nas costelas,arrastou-me até um po?o,possou-me por cima da mureta e precipitou-me fosso abaixo.Minha cabe?a, já rachada a pedra,esfacelou-se na queda;meus rostos,minha teste,minha faces se estra?alharam;moeram-se meus ossos,minha boca encheu-se de sangue.如今我已是一个死人,成了一具躺在井底的死尸。我已经很久不曾呼吸,心脏也早已停止了跳动,除了那个卑鄙的凶手之外没人知道我发生了什么事。而他,那个混蛋,则听了听我是否还有呼吸,摸了摸我的脉搏以确信他是否已把我干掉,之后又朝我的胸部踹了一脚,把我拖到井边,搬起我的身子扔了下去。往下落时,我先前被他用石头砸烂了的脑袋摔裂开来;我的脸、我的额头和脸颊全都挤烂没了;我全身的骨头都散架了,满嘴都是鲜血。

PS:此文章由成都葡萄牙语培训_法亚小语种张老师收集整理。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