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甲状腺肿瘤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2 13:19:55 字数作文
甲状腺肿瘤字数作文

篇一:甲状腺肿瘤诊治指南

甲状腺肿瘤诊治指南

甲状腺肿瘤发病率占内分泌系统的首位,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有报道自然人群中三分之一人口甲状腺有各类疾病,而其中10%为甲状腺肿瘤,在低碘饮食的地区,其发病率更高。甲状腺肿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少数为癌,罕见肉瘤。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前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并不高,但毕竟在甲状腺肿瘤中约5-10%为甲状腺癌,应当引起临床医师与患者的足够重视。

第一节 甲状腺肿瘤常见诊断方法

异常的甲状腺肿大可以包括腺瘤、癌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淋巴细泡性甲状腺炎等。临床上对典型的甲状腺肿瘤良、恶性容易区别,但对少数结节性甲状腺肿、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性桥本氏甲状腺炎、Reidel’s甲状腺炎有时与甲状腺癌颇难鉴别。由于治疗方法不同,所以必须仔细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要抓住诊断要点,再结合相关的检查,综合分析,以得出较可靠的临床诊断。

一、病史与体检

异常的甲状腺肿大或结节首先要和肿瘤作鉴别,病史与体检对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临床医生应充分重视。

(1)如主诉心悸、多汗、消瘦和性情急躁等,体检发现甲状腺弥漫性肿大或具轻度结节肿,并有手指震颤或突眼表现,就要考虑毒性甲状腺肿,结合I131同位素扫描和吸碘率试验,一般就可确诊;

(2)如先有类上呼吸道感染史,然后在甲状腺区出现有压痛的结节,即要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作血沉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确诊;

(3)再如甲状腺结节样肿大,伴有轻度的甲亢或甲减症状,结合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边界清楚,轮廓分明,其质地实而富有弹性,颈部淋巴结不肿大要考虑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可作血清TGA、TPOA放射免疫测定,必要时结合细胞学检查,以求确诊;

(4)如果患者有多年甲状腺结节史,病程长,症状不明显,颈部无异常肿大淋巴结,有关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则要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可能;如果部分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则要考虑恶变;

(5)如果中老年妇女,甲状腺虽不大,但质地很硬,边界不清,与气管紧密固定,有时甚至有呼吸道压迫症状,要考虑为木性甲状腺炎(Reidel’s thyroiditis),但须排除癌肿,手术探查是有价值的。

在确定甲状腺肿瘤后,应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年幼的比成年人的甲状腺孤立结节恶性比例要大,15岁以下的患者甲状腺单个结节中20%-50%是恶性的,但大多为分化好的甲状腺癌。中老年人的甲状腺癌发病率也较高,尤其是未分化癌,大多在60岁以上。其次是性别与各种病理类型甲状腺癌有关,其中乳头状癌特别好发于中青年女性;而髓样癌与未分化癌好发于男性。同时,要注意甲状腺肿瘤有较明显的家族史,如乳头状癌,尤其是10%-20%的髓样癌有家族遗传史。

甲状腺的肿块有时较小,较隐蔽,需要准确熟练的检查手法,否则容易漏诊。

检查时要求患者颈部充分暴露,观察有无手术疤痕和颈前静脉怒张等,正常的甲状腺轮廊视诊不易发现,若看到甲状腺的外形常提示甲状腺肿大,要进一步扪诊,检查甲状腺的大小,质地,有无肿块及肿块的数目、部位、边界、活动度,肿块有无压痛以及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等。一般的甲状腺肿块可以随吞咽上下活动,但有时肿块边界不清,移动性也差,确定肿块来源发生困难。此时重要的依据是颈总动脉,如果肿块在颈总动脉内的应考虑来自甲状腺,如在颈总动脉外侧可以基本排除甲状腺肿块。甲状腺恶性肿瘤可侵犯邻近器官与组织,所以还应评估肿块与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气管、迷走神经和颈部肌肉的关系,观察有无粘连,压迫和固定。间接喉镜检查声带活动应列为常规, 必要时应作纤维喉镜检查。除检查甲状腺外还要仔细检查胸骨切迹上区,喉前区和颈侧区有无肿大淋巴结,尤其要注意颈内静脉链的淋巴结,对其部位、大小、质地、数目和活动度等都要仔细检查并作记录。

二、超声诊断检查

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分辨率全数字化超声仪和高频探头的使用,使图像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已可以发现小于2mm的肿块,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更加提高了甲状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水平。目前,超声诊断已成为甲状腺肿瘤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超声检查不但可以探测甲状腺肿块的形态、大小、数目,更重要的是可以确定其为囊性或实质性、了解肿瘤有否包膜、肿瘤内部及周围的血流情况。如图像呈现光点分布均匀,光带清楚,边界整齐,囊腔内无明显乳头,大多为良性肿瘤;如图像表现为肿瘤不均质,肿瘤无明显包膜或肿瘤包膜血流丰富呈“火焰山”样变化,加上有细小的沙砾样钙化灶,要注意癌肿的可能为大。此外对可疑甲状腺小结节的诊断问题,高频B超引导下的细针穿刺可以提供更大帮助。

三、放射线核素检查

放射线核素检查可以明确甲状腺的形态和功能,所以,该检查已成为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常规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甲状腺显影剂有131I、99mTC(V)-DMSA等,碘131(I)化钠的半衰期很短,进行甲状腺扫描时必须先作甲状腺摄碘测定,如果甲状腺摄碘过少,甲状腺扫描就不会显示;高锝酸盐(99mTC)也是常用的甲状腺显影剂,凡是I摄取率低的患者可以改用TC进行扫描。TC(V)-DMSA是一种趋骨的肿瘤显像剂,早期心血池放射性较高,无正常甲状腺组织摄取,是目前公认最好的甲状腺髓样癌显像剂,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达84%和100%。大约90%的甲状腺癌其吸碘功能低于正常,而良性结节往往在正常范围以内。甲状腺扫描不但有助于甲状腺肿瘤的鉴别诊断,而且还可作为甲状腺转移灶的定位,确定异位甲状腺以及对甲状腺切除后或药物治疗后功能和形态等方面的评价。

根据甲状腺对放射性同位素摄取的情况,一般将其分为4类。(1)热结节:多见于滤泡型腺瘤,毒性腺瘤,少数滤泡性腺癌亦可有热结节表现。(2)温结节:多见于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3)凉结节:最多见于甲状腺囊肿,其次为甲状腺癌及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或木性甲状腺炎。(4)冷结节:单个实质性甲状腺肿瘤,表现为冷结节,约50%有癌变可能。当然其它良性肿瘤也可出现此图像,应结合病史,体检和其它有关检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临床诊断。 13199m99m

四、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是一项较成熟的诊断技术。临床证明FNAC较其它常规检查方法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诊断率高、价格低廉的特点,目前还可以通过FNAC作免疫组化测定,以利于病理学进一步作鉴别诊断。

FNAC一般不受甲状腺结节大小的限制,只要临床扪及即可操作。几乎无任何并发症,亦未见有肿瘤种植的报道,可重复操作,还可以在超声引导下对甲状腺可疑结节作穿刺检查来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大量文献证明,甲状腺结节的FNAC对诊断良性结节十分可靠,假阴性率约1.3~11.5%,平均为5.2%。假阴性发生在囊性结节较多,表现为囊性癌肿的主要是乳头状癌,为把假阴性率降到最低限度,关键是要吸取到足够的有代表性的组织。初次涂片阴性常常不能说明问题,应在病灶囊壁或边缘部重作吸取,尽量取到有代表性的肿瘤组织;另一个易造成假阴性的原因是肿瘤较小,且位置较深或被其它良性结节遮蔽,因此未能取到真正的癌组织。细胞学诊断假阳性率非常低,FNAC最常出现的假阳性是非典型腺瘤和伴有乳头状结构的增生结节。

FNAC的局限性,除了受病理诊断者的水平、取材部位等因素外,其只能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缺乏对整体组织结构的了解。有时FNAC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如FNAC可以确认甲状腺滤泡肿瘤,但无法区别滤泡状腺瘤或滤泡样腺癌,因后者一定要有包膜的侵犯才能作出诊断,而FNAC不能了解肿瘤的这些情况。

五、甲状腺肿瘤的放射学诊断

(一)X线检查

巨大甲状腺肿瘤、较晚期甲状腺癌以及临床怀疑有纵隔甲状腺时,都需作气管正、侧位摄片检查,以了解肿瘤的范围和气管受压情况。X线检查主要目的就是观察气管与甲状腺的关系:(1)巨大的甲状腺良性肿瘤一般仅导致气管移位,不会引起气管狭窄。不过也有例外,如果甲状腺多次不规范手术后,由于疤痕化,使气管位置固定,当另一叶又有结节出现时,气管受压可致狭窄。(2)较晚期的甲状腺癌常可侵犯气管壁,使气管腔狭窄,而移位程度反而比较轻。甲状腺癌可以侵犯食管,故临床有怀疑时,应考虑作食管造影,以利于充分了解肿瘤的浸润范围,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

(二)CT检查

CT检查能清晰显示甲状腺影像,为甲状腺病变的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手段,CT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

(1)

(2) 甲状腺内有较高的碘含量,密度明显高于邻近的肌肉,根据CT值的测量可以大致确定甲状腺的功能,并可较早发现病变。 (2)CT检查可明确显示病变的范围,对邻近组织结构如喉、气管、食

管、肌肉、颈总动脉、纵隔器官等有无压迫、破坏,以及颈部淋巴结有

无转移等。

(3)

(4) 通过CT表现,对部分病例可以作出良、恶性的定性诊断。 对胸内异位甲状腺,CT有独特的诊断价值。特别当病变无功能时,CT

检查还能确定胸内甲状腺的侵犯范围,纵隔内有无转移病灶,以及与邻

近结构如大血管的关系,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CT对甲状腺肿瘤有较可靠的诊断价值,直径在1cm以上的肿瘤,CT 均能检出;小于1cm直径的肿瘤则有可能被遗漏。在定性诊断上,CT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正确率可达86%-96%;但良性病变间的鉴别诊断较低,仅为75%左右。

(三)核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MRI)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上,其价值如CT检查,仅对颈部转移淋巴结与肌肉、血管的关系有一定临床意义。

(四)PET-CT

通过对肿瘤氟18-脱氧葡萄糖代谢状况,辨别肿瘤良恶性。当SUV值高于正常,要考虑恶性肿瘤可能。

六、实验室检查

对弥漫性甲状腺肿大重点要检查有无功能异常,应检测血清T3、T4、TSH,以确定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疑为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时作甲状腺抗体的检测,有相当高的诊断价值,常用的有TGA、TPOA;对于甲状腺手术后长期补充甲状腺素片患者,应定期测定T3、T4、TSH,如果给药剂量不足,TSH水平会升高,反之则降低,所以测定TSH可以作为调节甲状腺素片剂量的一个依据。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 TG)在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如持续升高提示有肿瘤转移或复发可能。临床疑为髓样癌的患者要测定血清降钙素(Calcitonin CT)的水平,如果在正常最高值300pg/L以上有诊断价值,同时应检测癌胚抗原(CEA),如升高甲状腺髓样癌的诊断基本可以明确。

第二节 甲状腺良性肿瘤

一、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是头颈部常见肿瘤,多见于女性,男女比例1:2.4。常在甲状腺功能活跃期发病,即20~40岁为多,4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病灶大多为单发结节,部分可多发,可累及两叶,个别可伸入纵隔。甲状腺腺瘤均来自甲状腺滤泡上皮。

(一)临床表现

甲状腺腺瘤大多无自觉症状,常为无意中摸到颈前区肿块,或普查体检时发现。大多为单发,包膜感明显,质地偏软,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生长缓慢,有时肿瘤突然增大,伴有胀痛,多为囊内出血所致,但一段时间后瘤体内血液被吸收,亦可见肿瘤缩小甚至消失。少数增大的肿瘤可以压迫周围组织引起气管移位,但很少造成呼吸困难,罕见喉返神经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瘤压迫气管和大血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和上腔静脉压迫征。少数腺瘤可因钙化斑块使瘤体变的十分坚硬。典型的甲状腺瘤很容易作出临床诊断,功能检查一般均正常。

(二)治疗

一般多采用手术治疗,但药物治疗可使少部分患者肿瘤缩小甚至消失。为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在病灶小于2cm可考虑首先使用药物治疗,无效时再行手术切除。常用药物:甲状腺素片,40mg/日或左旋甲状腺素片,50ug-100ug/日。

鉴于甲状腺单发结节中约10%-25%病理检查为甲状腺癌,且临床上甲状腺瘤与甲状腺癌,尤其与早期癌肿难以鉴别。故除非在术中冰冻病理的保证下,一般不宜作单纯腺瘤切除,应作患侧腺叶次全或全切除术。如病变在峡部,可作峡部切除术。在行腺叶切除时要注意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以免引起术后并发症。

二、结节性甲状腺肿

多见于地方性甲状腺肿地区,但沿海地区并不少见。病程很长,可数年或十数

年,初为双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随年龄增长,可产生结节,常为多个,大小不一,质韧或较软,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活动。由于临床无症状,可见较大或下极病灶向下延伸至纵隔,由于左侧有主动脉弓阻挡,多以右侧为多见,一般不发生压迫症状,可有局部坠胀感,部分病例可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少数甲状腺肿可发生癌变,表现为近期肿块迅速增大,并出现恶性体征。病理标本切面检查:结节的包膜常不完整,结节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相似,不压迫周围甲状腺组织,结节内可见多种结构,如大量胶样物质,粘液变性、出血、钙化、腺瘤形成趋势等。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呈双叶多发结节生长,单纯手术摘除效果不好,极易复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甚多,故原则上以保守治疗为主。除非出现明显压迫症状,伴有甲亢,肿块延伸至纵隔或怀疑恶变者才作手术切除。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方式常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所以手术中对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要倍加小心:可采用“脱帽法”处理甲状腺上端血管,保证甲状旁腺不被误摘;对喉返神经力争在直视下处理,避免损伤。

三、甲状腺炎

常见的甲状腺炎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亦称桥本氏甲状腺炎)。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

临床较少见,急性发病,常以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首发表现,可以伴有高热。甲状腺局部症状在全身症状出现以后逐步明显,可表现为甲状腺轻、中度肿大,伴有发作性疼痛或触痛,疼痛范围常超出甲状腺本身。典型的病程分为:急性期、缓解早期、缓解期和恢复期。血液检查常有α球蛋白升高、血清蛋白结合碘(PBI)升高、甲状腺吸I率降低、TSH降低等。其中PBI升高和吸碘率降低的分离现象是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期的重要特征之一。细针穿刺常表现为滤泡上皮退行性变、纤维组织增生、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在数周或数月内可自行缓解,故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急性期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20~40mg/日,口服,2~4周),以后逐渐减量,维持1~2月。手术治疗是不适宜的,除非伴有甲状腺肿瘤者或极少数长期疼痛不能缓解者。 131

(二)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又称桥本氏病,发病早期类似亚急性甲状腺炎,有类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局部疼痛,血沉可以升高。急性期由于甲状腺滤泡破坏,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入血液引起“甲亢”症状;疾病中期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缓解期甲状腺出现纤维化,临床又可表现为“甲减”症状。实验室检查可以出现TGA、TPOA的升高。细针穿刺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伴甲状腺滤泡上皮退行性变。

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主要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强的松 20~40mg/日,分次口服),症状缓解后,药物逐渐减量,维持1月。当缓解期出现“甲减”症状时,可以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结节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有时与甲状腺癌鉴别困难,当临床怀疑有癌变、肿块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细针穿刺常有助于临床诊断。

四、异位甲状腺

(一)舌部及舌下甲状腺体(Lingual and sublingual thyroid) 发生在甲状舌管部,位于正中线。舌部较舌下部为多,主要见于女性。幼年时常不被注意,常因青春期或妊娠期甲状腺素生理需要增加导致肥大时被发现。

篇二:怎样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

怎样鉴别良恶性甲状腺肿瘤?

<1> 症状及体征:

良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肿块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随吞咽上下移动。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个别肿块大者可压迫气管,使气管、食管移位。有时因肿块内出血,瘤体会突然增大,伴有局部胀痛。

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常有颈部胀痛、紧迫感等不适感。肿块一般质硬,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早期伴颈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还可出现面部潮红、腹泻(1日10余次,水样泻,便前常有腹痛和急迫感,但无脓血便)。肿块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

<2> 彩色B超检查:

不仅可以明显辨别甲状腺肿块属于囊性或为实质性,还可以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以此为诊断良、恶性肿瘤提供参考,血流丰富者有恶变可能。

桥本氏甲状腺炎

【概述】

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又名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hronic lymphocytic thy-roiditis)通常也叫桥甲炎,桥本病,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多见于30~ 50岁女性,起病隐匿,发展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多数为弥漫性,少数可为局限性,部分以颜面、四肢肿胀感起病。本病可分为八种类型:

(一)桥本甲亢:患者有典型甲亢症状及阳性实验室检查结果,甲亢与桥本病可同时存在或先后发生,相互并存,相互转化。

(二)假性甲亢:少数可有甲亢的症状,但甲状腺功能检查无甲亢证据,TGAb、TMAb阳性。

(三)突眼型:眼球突出,甲功可正常,亢进或减退。

(四)类亚急性甲状腺炎型:发病较急,甲状腺肿痛,伴发热,血沉加快,但摄131碘率正常或增高,甲状腺抗体滴度阳性。

(五)青少年型:占青少年甲状腺肿约40%,甲状腺功能正常,抗体滴度较低。

(六)纤维化型:病程较长,可出现甲状腺广泛或部分纤维化,甲状腺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

(七)伴甲状腺腺瘤或癌:常为孤立性结节,TGAb、TMAb滴度较高,(八)伴发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二、体检发现:

甲状腺呈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质地较硬,且有弹性感,边界清楚,无触痛,表面光滑,部分甲状腺可呈结节状,颈部淋巴结不肿大,部分可有四肢粘液性水肿。

三、辅助检查:

(1)早期甲状腺功能可正常,桥本甲亢者甲功轻度升高,随着病程进展,T3、T4可下降,TSH升高,TMAb、TGAb阳性。(2)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显像有不规则浓集或稀疏区,少数表现为"冷结

节".(3)过氯酸钾释放试验阳性.(4)血清丙种球蛋白增高,白蛋白下降。(5)甲状腺穿刺示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

四、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甲状腺炎芎鉴别。

【治疗措施】

甲状腺功能低下者用甲

甲状腺肿瘤

状腺片剂替代治疗,一般每日可给甲状腺片80~160mg或L-T4 100~300μg作用更稳定可靠。年龄大,特别是伴有心血管病者,应从少量(甲状腺片10~20mg,L-T4 12.5~25μg)开始治疗。

【病因学】

1.病程中从患者血清中可检出效价很高的抗甲状腺各种成分的自身抗体。如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以及一部分患者血清甲状腺刺激阻断抗体(TsBAb)值升高。

2.细胞免疫的证据是甲状腺组织中有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和淋巴滤泡形成。有母细胞(blastcell)形成,移动抑制因子和淋巴细毒素的产生,本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是有致敏活性的,相应的抗原主要是甲状腺细胞膜。

3.有的患者同时伴随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如恶性贫血,播散性红斑痕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I型糖尿病,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本病后期甲状腺功能明显低下时,临床上呈粘液性水肿。患者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遗传性缺陷导致甲状腺自身抗体产生。结合本病中尚有K细胞介导免疫,释放出包括淋巴毒素在内的可溶细胞,导致甲状腺细胞损害。 另外遗传因素与自身免疫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病有家族簇集现象,且女性多发。国外在HLA遗传因子研究中发现,欧美白人DBW3,DR5增加,而日本人则是DBW53出现频率较高。

【病理改变】

腺体大多呈弥漫性肿大,质地坚实,表面苍白,切面均匀呈分叶状,无坏死或钙化。初期甲状腺腺泡上皮呈炎症性破坏、基膜断裂,胞浆呈现不同程度的伊红着色,表示细胞功能正常,并有甲状腺腺泡增生等变化,为本病的特征性病理。后期甲状腺明显萎缩,腺泡变小和数目减少,空腔中含极少胶样物质。最具特征的改变为间质各处有大量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及淋巴滤泡形成,其中偶可找到异物巨细胞。此外尚有中等度的结缔组织增生。

【临床表现】

本病多见于中年女性,表现为甲状腺肿,起病缓慢,常在无意中发现,体积约为正常甲状腺的2~3倍,表面光滑,质地坚韧有弹性如橡皮,明显结节则少见,无压痛,与四周无粘连,可随吞咽运动活动。晚期少数可出现轻度局部压迫症状。

本病发展缓慢,有时甲状腺肿在几年内似无明显变化。初期时甲状腺功能正常。病程中有时也可出现甲亢,继而功能正常,甲减,再正常,其过程类似于亚急性甲状腺炎,但不伴疼痛,发热等,故称此状态为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发病则称为产后甲状腺炎。但当甲状腺破坏到一定程度,许多患者逐渐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少数呈粘液性水肿。本病有时可合并恶性贫血,此因患者体内存在胃壁细胞的自身抗体。

诊断

一、基本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 因病程不同而异。

(1)血清 T4、 T3早期正常,但TSH升高;后期血清 T4下降, T3正常或下降,TSH升高。

(2)甲状腺吸碘率早期正常或增高,但可被 T3抑制;后期吸碘率降低,注射 TSH也不升高。

2.免疫学检查 血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抗甲状腺微粒体(过氧化物酶)抗体(TMA)滴度明显升高,二者均大于50%(放免双抗法)时有诊断意义,可持续数年或十余年。

3.其他检查 血沉增快,可达100mm/h,血清白蛋白降低, r球蛋白增高。

二、进一步检查

1. SPECT 甲状腺扫描分布均匀或不均匀,可表现为“冷结节”。

2.病理学检查 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抗体滴度不高或阴性者,可作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组织活检以确诊。

三、诊断要点

1.中年女性,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质地坚韧,不论甲状腺功能如何均应考虑本病。

2.血清TGA、 TMA滴度明显升高(>50%),可基本确诊。

3.临床表现不典型者,需抗体滴度连续二次>=60%,同时有甲亢表现者需抗体滴度>=60持续半年以上。

4.本病需与甲状腺癌鉴别,后者抗体阴性。文献报道本病中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为5%-17%。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的新生物称甲状腺肿瘤,有良性与恶性之分,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因为地区及性别的不同,有较大的区别。一般而言,高原缺碘地区,本病的发病率高;就性别而言,女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发病率较男性高2-4倍。甲状腺肿瘤的发病中,可以是单发,也可以是多发,且良性的甲状腺肿瘤更为常见。

一、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是以颈前肿块局限于一处,形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的颈部慢性病变。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长期的愤怒或忧郁愁闷,使肝气郁滞,进而津液,气血郁结凝滞,久聚成痰,气滞痰凝,痰气交阻,聚结于颈前而生成。其次,还与水土,饮食、体质等因素有关,本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时B超发现,发现后,多数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或不治疗。手术治疗术后极易复发,复发率高达98.2%,难以根治;不治疗(因为无明显症状:不痛、不痒),病程一长,成为难治之病,或恶化成甲状腺癌。据有关资料:甲状腺腺瘤的癌变率高达10%-20%左右。甲状腺腺瘤相当常见,常发生于40岁以下,以20-40岁女性最常见。

<一>、病理分类

1、滤泡状腺瘤:是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良性肿瘤,又分为:<1>胚胎型腺瘤。<2>胎儿型腺瘤。<3>胶性腺瘤,又称巨滤泡性腺瘤(最常见)。<4>单纯性腺瘤<5>嗜酸性腺瘤

2、乳头状腺瘤:良性乳头状腺瘤少见,多呈囊性,故又称乳头状囊腺病。甲状腺腺瘤中,具有乳头状结构者有较大的恶性倾向。

3、不典型腺瘤:比较少见,瘤体包膜完整,质地坚实。

4、甲状腺囊肿:根据内容物不同可分为胶性囊肿、浆液性囊肿、坏死性囊肿、出血性囊肿。

5、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瘤实质区可见陈旧性出血、坏死、囊性变、玻璃样变、纤维化、钙化。瘤组织周界清楚,周围甲状腺组织常萎缩。

<二>临床表现:

1、甲状腺良性肿瘤除功能自主性甲状腺瘤以外多数见甲状腺孤立性结节,少数为多发性结节。病程缓慢,临床上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多数在数月到数年甚至更长时间,因稍有不适或肿块达到1cm以上甚至

更大而发现或无任何症状在常规体检时做B超而被发现颈部肿块。多数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一般在数厘米,巨大者少见。巨大瘤体可产生邻近器官受压征象,但不侵犯这些器官,如压迫气管,使器官移位。有少数因瘤内出血流体会突然增大伴局部胀痛。

2、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多见于女性,患者往往有长期甲状腺结节的病史,早期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的心慌、消瘦、乏力,随病情的发展,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中毒症状,多数患者表现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个别可以发生甲亢危象。

3、部分甲状腺腺瘤可发生癌变,癌变率为10-20%。具有下列情况者,应当考虑癌变的可能性:

<1>肿瘤近期迅速增大;

<2>瘤体活动受限或固定;

<3>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

<4>肿瘤硬实,表面粗糙不平;

<5>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甲状腺超声波检查:B超可以明显辨别甲状腺肿块属于囊性或实质性,彩色B超还可以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以此为诊断良、恶性肿瘤提供参考,血流丰富者有恶变可能。

2、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无论良、恶性肿瘤,甲状腺吸131碘率多为正常,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可以偏高。

3、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腺瘤及少数甲状腺癌可以表现为热结节或温结节,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性变或内出血表现为凉结节或冷结节,一般轮廓清晰,边界规则。

4、甲状腺各项功能多正常。

5、颈部X线检查:当甲状腺肿瘤巨大时,可见气管受压或移位,部分瘤体内可见钙化影像。甲状腺淋巴造影显示网状结构中有圆形充盈缺损,边缘规则,周围淋巴结显影完整。

<四>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于情志不畅、居处不宜、正虚邪踞关系密切。

1、情志不畅:忧愁、思虑、抑郁、愤怒,造成肝郁气结,肝失条达,肝木乘土,则脾不健运,痰湿在体内停留;或肝郁化火,炼灼全身津液成痰。浊气、痰湿凝结于颈;肝郁气滞,血液经络失于调和,气滞血瘀,经络阻塞,上结于颈而成瘿瘤。

2、居处不宜:久居山区、高原地带,水质过偏,久而久之气机运行失常,水湿内停,痰瘀互结,形成瘿瘤。

3、正虚邪踞:正气虚弱,邪毒乘虚侵入,使经络阻塞,血瘀结于颈前成瘿;先天不足,体质虚弱,虚体受到邪毒、邪火郁遏结于颈而成。

总之,本病的发生与肝脾关系密切,在诸多因素作用下,以致气、血、痰相互凝结,发生气滞、血瘀、痰凝,结于颈,日久有形肿快便成。

二、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3%,占甲状腺肿瘤的4.8%-16.5%,是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肿瘤。一般女性发病较多,男女比例为1:2-1:4。而男性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儿童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的比例可高达50%-70%,大部分为分化较好的乳头状癌,预后较好。虽然甲状腺癌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生,但和一般癌瘤好发于老年人的特点不同,甲状腺癌好发于青壮年。据报道,甲状腺单发结节中,甲状腺癌占15.6%-28.7%,而多发结节为10%左右。

<一>病理分类与临床表现

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60%-70%,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男女比例为1:2.7。20 岁以后患者明显增多,30-40患病最多,50岁以后明显减少。一般为单发,少数多发,

但最小的可为数毫米,易发生颈淋巴结转移,也可学行转移至肺、骨。

临床表现:患者无自觉症状,且癌瘤生长缓慢,故一般就诊较晚,从发病到就诊可达10-30年之久。临床上多缺乏明显的恶性表现,约半数以上误诊为良性。肿瘤多为单发,少数为多发或双侧发病,半数以上是软胶性硬度,仅1/4较硬,不规则,边缘不清,一般活动度尚好,部分肿物活动较差。瘤体小者可小于1cm,常难以触及,常以颈淋巴结转移为主诉求诊。瘤体较大时直径可达10cm以上或更大,常伴有囊性改变,经常误诊为甲状腺囊肿。晚期可累及周围软组织或气管软骨而肿瘤固定,或累及喉返神经而至声音嘶哑。少数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吞咽不适等症状。

2、甲状腺滤泡状腺癌:

较乳头状腺癌少见,约占甲状腺癌的20%,居第2位。多见于中年人,发病率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发展迅速,属中度恶性肿瘤,多经血液移至肺、骨。

临床表现:一般病程长,生长缓慢,少数近期生长较快,常缺乏明显的局部恶性表现。肿块直径为数厘米或更大,多为单发,少数可多发或双侧发病,实性,硬韧,边界不清。

3、甲状腺未分化癌:

是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发病率约占全部甲状腺癌的10-15%,多见于年老体弱者,发病迅速,早期可发生全身转移,一般认为多发生自良性肿瘤或低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

有长期甲状腺肿大的病史,近期内迅速增大,并产生局部压迫症状,如有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静脉怒张,声音嘶哑等表现,是由于肿瘤压迫或侵及气管,食管,颈静脉及喉返神经所致。颈部疼痛,肿块坚硬,固定,边界不清。

4、甲状腺髓样癌

又称滤泡旁细胞癌,是发生自甲状腺滤泡旁细胞的恶性肿瘤,临床上少见,国内平均约占甲状腺癌的

3.4%。发病主要为散发性,少数为家族性。属中度恶性肿瘤,较早出现淋巴转移,且可血行转移至肺。 临床表现:

多表现为孤立较硬的结节,多为单发。家族性髓样癌多为双侧发病。结节可有轻度压痛。一般较慢。少数也可发展急速,短期内死亡。肿瘤可侵及周围组织,发生相应的压迫和阻塞症状,如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

5、甲状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

很罕见,约占甲状腺癌的1%-3%。常见于老年人。

临床表现

常有甲状腺肿大的历史,质硬,以后肿瘤生长迅速压迫或侵及周围组织,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预后不良,通常在治疗数日内死亡。

6、甲状腺原发性粘液腺癌

很罕见的癌瘤呈结节状,因为此型癌太少,所以好发年龄、性别以及预后均不能确定。

7、甲状腺间质的恶性肿瘤

<1>甲状腺恶性淋巴瘤:发病率约为甲状腺癌的2%。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儿童时期发病罕见,主要见于老年妇女;

<2>甲状腺浆细胞肉瘤:十分罕见,常多发于老年妇女;

<3>甲状腺血管肉瘤: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常转移到肺、淋巴结和骨骼,转移灶极易出血。

<4>甲状腺纤维肉瘤:十分罕见,常见于甲状腺肿高发地区。

<5>甲状腺骨肉瘤:十分罕见,多见于成年,常转移至肺、肝区或淋巴结。

<二>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2、甲状腺超声波检查:彩色B超可发现肿块边界不清,血流丰富。

3、甲状腺核素扫描:扫描为冷结节。

篇三: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

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方法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是唯一在细胞外储存其产物的内分泌腺。甲状腺是维持正常人体发育所必须的物质。它借助甲状腺素调节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代谢活动及生长发育等。甲状腺肿瘤是颈部的慢性病变,好发于颈前部,形状似核桃,质地较硬,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不痛不痒,不影响说话、吃饭。所以,通常当人们体检时才被发现。但有的可短期迅速增大,颈部变粗,再继续发展可影响呼吸,少数可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此外,它还可以继发甲亢,也可发生恶变。

【常规检查】

1.病史中注意肿瘤发现时间、初发部位及生长速度,有无气管与食管受压、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有无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有无头、颈部放射治疗吏及家族史。

2.体检注意肿瘤系位于一叶或整个甲状腺,准确记录其大小、形状、活动度、硬度、吞咽时上下移动的程度。详查肿瘤与邻近组织和器官(如锁骨、颈动脉、食管、气管、喉等)的关系。颈淋巴结有无肿大,详记其数目、部位、性质及移动性。

3.必要时作颈、胸部X线检查,观察喉、气管的位置及移位方向和程度,确定肿瘤有无向胸骨后延伸和肺部转移。

4.不易确诊时,可作下列检查:B超,CT、甲状腺核素扫描;测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免疫球蛋白、T3、T4、甲状腺球蛋白(Tg)、TSH等。

5.必要时查血沉、血钙、尿钙、降钙素等

6.注意恶性肿瘤与慢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等鉴别,必要时作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活检。

【辅助检查】

1.甲状腺吸131碘率测定:无论良、恶性肿瘤,甲状腺吸131碘率多为正常,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可以偏高。

2.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腺瘤及少数甲状腺癌可以表现为热结节或温结节,甲状腺囊肿、甲状腺腺瘤囊性变或内出血表现为凉结节或冷结节,一般轮廓清晰,边界规则

3.甲状腺各项功能多正常。

4.颈部X线检查:当甲状腺肿瘤巨大时,可见气管受压或移位,部分瘤体内可见钙化影像。甲状腺淋巴造影显示网状结构中有圆形充盈缺损,边缘规则,周围淋巴结显影完整。

甲状腺肿瘤这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肿块都需要立即治疗。肿块超过2厘米、压迫气管引起憋气、压迫食管引起吞咽阻挡感、压迫神经引起哑嗓子、B超检查肿块有钙化,或其他有怀疑恶变征象时应尽早进行治疗。肿块小于1厘米、病人没有什么不舒服感觉、B超检查没有钙化,或临床考虑良性病变时可以观察,每半年做一次B超检查。

原文链接:http://jibing.qiuyi.cn/jzxjb/2014/0807/189142.html

篇四:甲状腺瘤良性与恶性的区分

甲状腺瘤良性与恶性的区分

甲状腺瘤是常见病,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较大差别。一般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甲状腺瘤发病率较非流行区高。甲状腺瘤中,最多见的是甲状腺良性瘤。甲状腺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下面请专家翟章锁为大家做个介绍。

甲状腺瘤良性与恶性的区分

1、症状及体征

良性甲状腺瘤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肿块活动度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随吞咽上下移动。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个别肿块大者可压迫气管,使气管、食管移位。有时因肿块内出血,瘤体会突然增大,伴有局部胀痛。

恶性甲状腺瘤患者常有颈部胀痛、紧迫感等不适感。肿块一般质硬,不规则,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部分患者早期伴颈淋巴结肿大;有些患者还可出现面部潮红、腹泻(1日10余次,水样泻,便前常有腹痛和急迫感,但无脓血便)。肿块侵及邻近组织和器官,引起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障碍等。

2、彩色B超检查

不仅可以明显辨别甲状腺肿块属于囊性或为实质性,还可以观察肿块的血流情况,以此为诊断良、恶性肿瘤提供参考,血流丰富者有恶变可能。

篇五:讲课: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解剖生理

(一) 解剖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下方、气管的两旁,分左、右两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借外层被膜固定于气管和环状软骨上,还借两叶上极内测的悬韧带悬吊于环状软骨上,因此,做吞咽动作的时候,甲状腺随之上下移动,临床上常以此鉴别颈部肿块是否与甲状腺有关。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主要来自两侧的甲状腺上动脉(颈外静脉的分支)和甲状腺下动脉(锁骨下动脉的分支)。因其有广泛的分支,所以手术结扎两侧甲状腺上、下动脉后,残留腺体和甲状旁腺仍有足够的血液供应。甲状腺有甲状腺上、中、下三条主要静脉。甲状腺的淋巴液汇入颈深淋巴结。

声带的运动由来自迷走神经的喉返神经支配。喉上神经也来自迷走神经,内支(感觉支)分布于喉黏膜,外支(运动支)支配环甲肌,与甲状腺上动脉贴近走行,使声带紧张。

(二) 生理

甲状腺有合成、贮存和分泌甲状腺素的功能。甲状腺素是一类含点酪氨酸的有机结合碘,分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两种,与体内的甲状球蛋白结合,贮存于甲状腺的结构单位——滤泡中。施放入血的甲状腺素与血清蛋白结合,其中90%为T4,10%为T3。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全身组织的氧耗量和热量产生,促进蛋白质、脂肪、糖类的分解,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分化,并影响体内水和电解质的代谢。 甲状腺的功能与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及外环境相互联系,并受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控制系统的调控。 甲状腺良性肿瘤

甲状腺良性肿瘤很常见,在颈部肿块中,甲状腺瘤约占50%。一般无明显症状,当瘤体较大时,会因为压迫气管、食管、神经而导致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当肿瘤合并出血而迅速增大时会产生局部胀痛。因甲状腺良性肿瘤有恶变可能,一部分虽然是良性,但呈“热结节”(即高功能性),所以需要积极治疗。 甲状腺腺瘤

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T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病理学分为滤泡型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和乳头型腺瘤(papillary thyroid adenoma,PTA)两种,以前者最常见,约占甲状腺腺瘤的70%~80%,后者相对较少见,应与乳头状癌鉴别。腺瘤周围常有完整包膜。其原因不明,可能与性别、遗传因素、射线照射(主要是外放射)及TSH长期过度刺激有关。甲状腺腺瘤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起病隐匿,以颈部包块为主诉,多无症状,病程中突然增大(出血)者常伴有局部胀痛。查体发现颈前区结节,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局限于一侧腺体,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如伴有囊性变或出血,则结节大多因张力高而“质硬”,可有压痛。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显示包块边界清楚,血供不丰富,可有囊性变。甲状腺腺瘤有引起甲亢(发生率约20%)和恶变(发生率约10%)的可能,原则上应早期切除。一般应行患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腺瘤在内);如腺瘤小,可行单纯腺瘤切除术,但应楔形切除,即腺瘤周围应裹有少量正常甲状腺组

织。切除标本必须立即行冰冻切片检查,判断有无恶变。

结节性甲状腺肿

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原因可能是由饮食中缺碘或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酶缺乏所致,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而于体检时偶然被发现。大多数呈多结节性,少数为单个结节。大部分结节为胶性,其中有因发生出血、坏死而形成囊肿;久病者部分区域内可有较多纤维化或钙化,甚至骨化。甲状腺出血往往有骤发疼痛史,腺内有囊肿样肿块;有胶性结节者,质地较硬;有钙化或骨化者,质地坚硬。一般可保守治疗,但结节因较大而产生压迫症状(呼吸困难、吞咽困难或声音嘶哑)、有恶变倾向或合并甲亢症状时应手术治疗。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duct )是与甲状腺发育相关的先天性畸形。胚胎期,甲状腺是由口底向颈部伸展的甲状腺舌管下端发生的。甲状腺舌管通常在胎儿6周左右自行锁闭,若甲状腺舌管退化不全,即可形成先天性囊肿,感染破溃后成为甲状腺舌管瘘。本病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男性为女性的2倍。表现为在颈前区中线、舌骨下方有直径1~2cm的圆形肿块。境界清除,表面光滑,有囊性感,并能随吞咽或伸、缩舌而上下移动。治疗宜手术切除,需切除一段舌骨以彻底清除囊壁或窦道,并向上分离至舌根部,以免复发。

亚急性甲状腺炎

又称De Quervain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结节大小视病变范围而定,质地常较硬。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有典型的病史,包括起病较急,有发热、咽痛及显著甲状腺区疼痛和压痛等表现,疼痛常波及患侧耳、颞枕部。常有体温升高、血沉增快。急性期,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多呈“冷结节”,但是血清T3和T4升高,基础代谢率略增高,这种分离现象有助于诊断。轻者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较重者常用泼尼松及甲状腺干制剂治疗。

甲状腺恶性肿瘤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极少数可有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瘤,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地区、种族、性别有一定关系。美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根据统计,1973-2002年间,美国甲状腺癌的年发生率由十万分之3.6增加到十万分之8.7,大约增加了2.4倍(P<0.001),而且这种趋势仍然在逐年增长。国内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低,据统计,其中男性约0.8-0.9/10万,女性约2.0-2.2/10万。

临床特点

1.甲状腺腺瘤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据病理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多见,周围有完整的包膜;后者少见,常不易与乳头状腺癌区分。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甲状腺腺瘤病人多无不适症状,常在无意间或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结节多为单发,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无压痛,能随吞咽上下移动。腺瘤生长缓慢,经历数年或更长时间仍保持单发,若乳头状囊性腺瘤因囊壁血管破裂而

发生囊内出血时,肿瘤体积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2.甲状腺癌 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肿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①乳头状腺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多见于30-45岁女性,恶性程度低,生长较缓慢,较早便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②滤泡状腺癌:约占20%。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中度恶性,发展较迅速,主要经血液循环转移至肺、肝和骨及中枢神经系统,预后不如乳头状腺癌。③未分化癌:约占15%。多见于70岁左右老年人,高度恶性,发展迅速,早期即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除侵犯气管和(或)喉返神经或食管外,常经血液转移至肺、骨等处,预后很差。④髓样癌:较少见,仅占7%。来源于滤泡旁降钙素分泌细胞,恶性程度中等,可兼有颈淋巴结侵犯和血行转移,预后不如乳头状腺癌,但较未分化癌好。

甲状腺癌病人发病初期多无明显症状,仅在颈部发现单个、固定、质硬、表面高低不平、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肿块逐渐增大,吞咽时上下移动度减低。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和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Horner综合症,及颈丛浅支受侵出现耳、枕、肩等部位的疼痛,和局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多见于颅骨、椎骨、胸骨、盆骨等扁骨和肺)等表现。 发病机制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其相关因素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类:

1、癌基因及生长因子:近代研究表明,许多动物及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序列的过度表达、突变或缺失有关。

2、电离辐射:目前已查明,头颈部的外放射是甲状腺的重要致癌因素。

3、遗传因素: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一些甲状腺癌患者中,常可询及家族史

4、缺碘:早在20世纪初,即已有人提出有关缺碘可导致甲状腺肿瘤的观点

5、雌激素:近些年的研究提示,雌激素可影响甲状腺的生长主要是通过促使垂体释放TSH而作用于甲状腺,因为当血浆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时,TSH水平也升高。至于雌激素是否直接作用甲状腺,尚不明确

甲状腺肿瘤临床表现

1.颈前鄂肿块:颈前有结块肿大是本病最基本的临床特征,也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

2.甲状腺功能紊乱症状:部分甲状腺肿瘤转化为毒性结节时,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出现心悸、烦躁、汗出、恶热、易于激动、手抖等症状。

3.局部压迫症状:在肿瘤增大时,部分病人可有局部压迫症状,压迫声带可致声音嘶哑。 护理措施

由于甲状腺腺瘤有诱发甲亢(20%)和恶变(10%)的可能,故应早期行包括腺瘤的患侧甲状腺大部分或部分切除,若腺瘤小可行单纯腺瘤切除。

手术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类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一般多行患侧腺体连同峡部全切除,对侧腺体大部分切除,并根据病情及病理类型,决定是否加行颈淋巴结清扫或放射性核素治疗等,未分化癌通常采用放射外照射治疗。

1.术前护理

(1)术前护理常规并指导病人练习头颈过伸位:病人平卧,将软枕置于病人肩下,每日练

习数次,使机体适应手术时体位。

(2)必要时,剃除其耳后毛发,以便行颈淋巴结清扫术。

(3)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学会有效咳嗽和咳痰。训练床上大小便。

(4)术前检查:除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化验检查外,还包括:

①颈部透视或摄片,了解气管有无受压或移位。

②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③检查神经肌肉的应激性反应是否增高,测定血钙血磷含量,了解甲状旁腺功能状态。 ④测定甲状腺吸131碘率:曾用过含碘率较高的食物或药物者应停用2-4周,用造影剂患者延后两个月

⑤测定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率=(脉率+脉压差-111)%

充分睡眠,清晨安静、空腹时测定。BMR正常值为-10%—+10%。

(5)心理护理:

①现在手术是美容切口,不会影响美观

②告知手术相关知识,说明手术必要性及术前准备的意义,手术医师工作经验及手术技巧,以消除患者顾虑。

(6)饮食护理:术前注意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术前2周开始禁食刺激性食物

(7)术前服碘注意事项:碘刺激口腔和胃粘膜,胃肠道反应大,稀释药液后和食物同食。

(8)其他:

①突眼者,保护眼睛,带有色眼睛预防刺激,睡前涂眼膏或使用眼罩。

②侵润性突眼者,高枕卧位,限制食盐,使用利尿剂。

2.术后护理

⑴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变化。观察伤口渗血情况,注意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估计并记录出血量。了解病人的发音和吞咽情况,判断有无声音嘶哑或音调降低、误咽或呛咳。

出血的观察:

“内出血”:引流液少或者无,颈部肿胀,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

“外出血”:引流液鲜红,引流管温热,血液不凝固,引流量骤然大于200ml

⑵体位和引流:病人血压平稳或全麻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呼吸和引出切口内积血。若手术置引流管,予以正确连接引流装置,以利于观察切口内出血情况并及时引流切口内的积血,以防术后气管受压。如有血肿形成并压迫气管,立即配合床旁抢救,拆除切口缝线,清除血肿。引流管不可弯曲、打折,防止脱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色、量、质,一般24H不超过50ml,以后逐渐减少,如发现引流液有新鲜血液、量多,应立即报告医生。如无异常,一般引流管在48H后拔除。

引流管的护理:

24H〉150ml或者〉50ml/H视为活动性出血

24H〈15ml为拔管指证

⑶活动和咳痰:指导病人在床上变换体位,起身活动时可用手置于颈后以支撑头部。指导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并用手固定颈部以减少震动;亦可行超声雾化吸入帮助病人及时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

⑷饮食:先给予病人少量温或凉水,若无呛咳、误咽等不适,可给予便于吞咽的微温流质饮食。过热可使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渗血。以后逐步过度到半流质和软食。向病人说明饮食、营养对于切口愈合、机体恢复的重要性。

⑸功能锻炼: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斜方肌不同程度受损,因此,切口愈合后应开始肩关节和颈部的功能锻炼,随时注意保持患肢高于健侧,以纠正肩下垂的趋势。

⑹其他: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人,手术创伤较大,疼痛不适时可给予镇痛镇静,以保证休息。若癌肿较大、长期压迫气管,可造成气管软化,术后尤应注意病人的呼吸情况,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和无菌手套,一旦发现病人窒息情况,立即行气管切开并床旁抢救。 ⑺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1)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 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是最危急的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进行

性呼吸困难、烦躁、发绀甚至窒息。常见原因:①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主要因手术时止血不完善或血管结扎线滑脱引起;②喉头水肿,主要是手术创伤所致,亦可因气管插管引起;③气管塌陷,是由于气管壁长期受肿瘤或肿大的甲状腺压迫,发生软化,切除甲状腺的大部分腺体后软化的气管壁失去支撑的结果。

发生上述情况时,须立即进行床旁抢救,及时剪开缝线,敞开切口,迅速除去血肿,若呼吸仍无改善则立即行气管切开;待病情好转,再送手术室做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他处理。对喉头水肿立即应用大剂量激素:地塞米松30mg静脉滴入,呼吸困难无好转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因此,术后病人床旁应常规放置气管切开包和无菌手套。

2) 喉返神经损伤 主要是手术处理甲状腺下极时,不慎将喉返神经切断、缝扎、钳夹或

牵拉过度所致;少数是由于血肿或瘢痕组织压迫或牵拉引起。前者在术中立即出现症状,后者在术后数日才出现症状。损伤的后果与损伤的性质(永久性或暂时性)和范围(单侧或双侧)密切相关。切断、缝扎引起的属于永久性损伤;钳夹、牵拉或血肿压迫所致者多为暂时性,经过理疗等处理后,一般在3-6个月内可逐渐恢复。

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多引起声音嘶哑。可由健侧声带代偿性地向患侧过度内收而恢复发音;两侧喉返神经损伤可导致两侧声带麻痹,引起失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多需立即行气管切开。

3) 喉上神经损伤 多在处理甲状腺上极时,离腺体太远,分离不仔细和将神经与周围组

织一同大束加扎所致。若外支损伤,可使环甲肌瘫痪,引起声带松弛。声调降低。若内支损伤,则使喉部黏膜感觉丧失,病人丧失喉部的反射性咳嗽,在进食、特别是饮水时。容易误咽发生呛咳。一般经理疗后可自行恢复正常。

4) 手足抽搐 由于手术时甲状旁腺误伤、切除或其血液供应受累所致。随着血钙浓度下

降(降至2.0mmol/L以下,严重者降至1.0-1.5mmol/L),神经肌肉的应激性显著提高。手足抽搐多在术后1-3天出现。多数病人症状轻且短暂,只有面部、唇部或手足部的针刺样麻木感或强直感,经2-3周后,未受损伤的甲状旁腺增生,起到代偿作用,症状便消失。严重者可出现面肌和手足伴有疼痛的持续性痉挛,每天发作多次,每次持续10-20分钟或更长,甚至可发生喉和膈肌痉挛,引起窒息死亡。

抽搐发生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溶液10-20ml。症状轻的病人口服葡萄糖酸钙或乳酸钙2-4g,每日3次;症状较重或长期不能恢复的病人,可加服维生素D3,每日5万-10万U,以促进钙在肠道内的吸收。最有效的治疗是口服双氢速甾醇油剂,能明显提高血钙含量,降低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5)甲状腺危象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12-36小时。主要表现为:高热(T)39℃)、脉快(P)120次/分)、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泻。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迅速发展至昏迷、虚脱、休克,常很快死亡。

术后应早起加强巡视,观察病情,一旦发生危象,立即处理,包括:

1. 口服复方碘化钾溶液首次3-5ml或紧急时将10%碘化钠5-10ml加入10%GS500ml中静

脉滴注,以降低循环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

2. 氢化可的松:每日200-400mg分次静脉滴注,以拮抗应激反应;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