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字数作文 > 教育资讯

山东鏊子摊煎饼视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9:37:00 字数作文
山东鏊子摊煎饼视频字数作文

篇一:山东煎饼沂蒙山煎饼的做法

山东煎饼的做法

可以搜一下DYNO系统山东煎饼教程,有具体的视频教程 小米1000克,黄豆100克。

1.将小米、黄豆淘洗干净。先把500克小米煮到七成熟时捞出,晾凉后与另500克生小米和黄豆一起上磨,加水 磨成米糊,盛到盆里使其稍微发酸。

2.煎饼鏊子烧热(火要缓而均匀),左手盛一勺米糊倒在鏊子中央,右手用煎饼扒子尽快把米糊向顺时针方向推开成画饼形,这时再把摊好的面糊用刀推勺后约用1分钟即熟。用刮刀顺边刮起煎饼的边缘,两手提边揭起,饼薄加纸,呈棕黄色,松软筋道,微酸甜香。

烙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还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来的煎饼却各有特点。三是油擦子,群众呼为油褡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煎饼的制作工艺较复杂,它以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等粮食为原料,经过淘洗、浸泡,然后用石磨

磨成糊状物,群众叫“煎饼糊子”。还有的地方在磨糊子前,放入1/3或一半的熟料,称为“对半子”,群众称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好烙,烙出来的煎饼也柔软好吃。磨糊子是很费功夫的事,二三十斤粮食一般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磨好,因为磨快了,糊子过粗,烙出来的煎饼自然就不好吃。磨的时候,添料必须是有经验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来的糊子才细腻均匀。旧社会,一个家庭,常常是能抱得动磨棍的就去推磨,大半宿才能磨完二三十斤粮食。有钱的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牲口推磨。现在有了磨糊机,也可将处理干净的粮食粉碎成面粉,再用水拌成糊子。但人们总认为不如石磨磨出的香。目前已经有机器制造煎饼的方法了,但机制煎饼味道不如手工煎饼。传统的手工制煎饼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磨制面糊、架设鏊子、摊制或滚制、存放,所以手工制煎饼往往是一次大量制作,然后长期存放食用。下面介绍农村传统的煎饼制作过程。

磨制面糊

把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干等原料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俗称“煎饼糊子”。有些地方在磨制面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即先行煮到八九成熟的部分原料),俗称“对半子”,“对半子”后磨出来的面糊容易摊制,摊出的煎饼也柔软好吃。有些地方把地瓜干在磨制成面后,要用水浸泡,把地瓜面里的黑水浸出。有的用地瓜干直接浸泡,这个细做可是麻烦之至。地瓜干要在水里泡一天左右,等到水分将其彻底化后,就用刀将其剁碎。然后同泡好的玉米混在一起,在水磨上磨成糊。而这一过程很费时费力。水磨为颗

粒粗大的圆型花岗岩磨盘制成,有上下两块叠在一起。盘的两个接触面上都凿出了条纹以增加研磨和排糊的能力。上片磨片上开了两个小洞,可以将料混着水一勺一勺的加入。推动上片磨盘就可以将料碾碎,从上下磨片的磨缝里流出的就是做煎饼用的煎饼糊。推磨可以用马、牛或驴等牲口,那是在解放前的地主家才能用,普通人家也只有人推。小的磨盘一个人推就行。可大的磨要三四个人才能推动。现在则普遍采用机磨。一般是头天晚上磨制面糊,第二天一早开始架鏊子、生火、摊煎饼。

架设鏊子

架设鏊子的过程可简可繁。简单的架设方法直接用三块砖把鏊子撑起来就可;复杂的做法是用硬泥糊成一个炉灶,用风箱鼓风。鏊子架设好后即可生火。农村一般采用玉米秸或麦秸作为柴禾。生火与摊制煎饼往往是两个人合作。鏊子烧热后,就可以摊制煎饼或滚制煎饼了。 摊制煎饼

摊制之前,往往先用油擦在鏊子上面擦一遍油,既去掉了鏊子上的杂物,也使得烙熟的煎饼容易与鏊子分离。当鏊子烧热以后,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饼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着鏊子摊一圈。由于鏊子是热的,煎饼糊所到之处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层,就是所谓的煎饼。没有凝固的就被耙子带着向前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整个鏊子摊满。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煎饼就成。为了煎饼质量更好,在上层的煎饼糊还没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块木板(称为刮批)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匀。因为煎饼很

薄,很容易熟,这一过要非常的快,也就是二三十秒钟,否则就会焦了。待成熟以后,需要及时用铲子沿鏊子边沿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煎饼的大小以鏊子而定,直径一般在半米到80厘米之间。摊在鏊子上面糊的多少决定了煎饼的厚度,水平高的人可以摊制出非常薄的煎饼来。摊煎饼非常讲究技术和火候。

滚制煎饼“滚制”一般是用来制作质地较差的煎饼,大部分是地瓜干或玉米为原料的煎饼。将面在面盆内活成面团。鏊子烧热后,双手抱面团在鏊子上均匀的滚动一圈,面就在鏊子上留下薄薄一层面团的痕迹,这层痕迹烙熟揭下就是煎饼了。这样的煎饼比较厚。这种制作方法制作的煎饼比较松散,不好控制煎饼厚度。厚度跟面粉磨的粗细有关,粗面粉相对就厚,细面粉就薄。现在也很少见有这种做法的了。一张煎饼从鏊子上揭下后,往往放到旁边的盖垫上,然后一张张煎饼摞起来。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折叠成长方形,放到瓮里存放。晾凉后煎饼变得薄而脆,由于加热过程中出去了大量水分,煎饼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很长时间,在过去是出门远行的必备食品。 机械煎饼

现在专业化生产的煎饼工厂,有的使用了大型的机械或半机械话的鏊子。大型的机械化的鏊子,就象大型绞车的滚筒,在滚筒的里面烧火,将滚筒的外面烧热,滚筒不停的缓缓转动,面糊就在滚筒的半径上外侧均匀的撒,随滚筒的转动就均匀的撒满了滚筒同宽的薄薄的一层面糊,滚筒转过半周也就将撒在上面的面糊煎熟了,在此处揭下来。这样的煎饼是长长的一张,就象卷好待卖的布匹。这种煎饼就没有手工

摊的好吃了。

半机械化煎饼

半机械化的是鏊子旋转的,有的是手动旋转,有的是电机带动旋转。烧的是蜂窝煤。现在大部分使用此种鏊子摊煎饼。其他和摊制相同,一般直径在150厘米。

好的煎饼要薄如蝉翼,厚度均匀。这不但要求煎饼糊磨得要细,稀稠适当,最重要的还在于摊。摊的时候手要麻利,火候还要适当。鏊子连续使用四五小时,要停下来凉一凉,不然煎饼就摊不成了,这是为什么没有人解释清,但是必须这样做。摊煎饼往往是家庭主妇的活儿,在山东过去要考察新媳妇会不会做活儿,只要摊一次煎饼就可以知道。

刚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将其卷成煎饼卷来吃,所以才有煎饼“卷”一说。刚刚冷却的煎饼由于失去水分会很干,但煎饼往往是叠在一起的,渐渐又会返潮而变得柔软,上面盖上布就会可以长期保持。待吃时,只要揭一张就成,非常方便。后来,在济南出了一种煎饼,象糕点一样用纸包好。那种煎饼味道甜甜的更象糕点,不象煎饼。更不能容忍的是这种煎饼给弄得很干很酥,不用说卷,就是碰一下就碎了。显然是把“桃酥”的质量指标硬用到煎饼的质量控制上了。

要做出市面认可的上乘煎饼,必须在选料配料和做工上下工夫。譬如说玉米吧,并不是什么品种都能用的,最好的是有“油性”的“小粒黄”和“小粒红”,小米须是春谷,夏谷(也叫晚谷)糠多米少,发

篇二:山东煎饼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山东煎饼

山东煎饼源于泰山,非常薄,以五谷杂粮为原料制成,这是平民之食——卷上大葱,蔬菜肉类或山珍海味,可以吃得津津有味。蒲松龄特地为它创作《煎饼赋》,可见对煎饼感情之深。目前泰安煎饼中,以玉珍煎饼为例,发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在山东省新泰市,一个非常有名的煎饼之乡楼德镇,有“中国煎饼第一镇”之称号,此地家家会做山东煎饼,堪为传奇。

中文名: 山东煎饼 制作工具:鏊子

麦子,地瓜,谷子,玉米,高蛋白质,粗纤维,碳水化合主要食材: 营养成份: 梁 物

目录

菜品介绍

菜品起源

菜品历史

历史传说

菜品优势

制作方法

煎饼产业

机械化

半机械化

菜品吃法

营养价值

冯玉祥煎饼

菜品介绍

菜品起源

菜品历史

历史传说

菜品优势

制作方法

煎饼产业

机械化

半机械化

菜品吃法

营养价值

展开

编辑本段菜品介绍

菜品起源

传说煎饼是诸葛亮发明的。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初,兵微将寡,常被

山东煎饼

曹兵追杀,一次被围在沂河、湅河之间,锅灶尽失,而将士饥饿困乏,又不能造饭,诸葛亮便让伙夫以水和玉米面(应该为其他谷类,三国时期玉米还未从美洲引入中国)为浆,将金(铜锣)置火上,用木棍将米浆摊平,煎出香喷喷的薄饼,将士食后士气大振,杀出重围,当地人也习得此法做食,但铜锣昂贵,且易开裂,人们便以铁制成锣状的煎饼烙。从此煎饼在沂蒙乃至山东大地上流传至今……

菜品历史

现代煎饼制作方法的创制年代难以考证,但“煎饼”一词的使用

山东煎饼

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相传孟姜女哭长城,所带食物即煎饼。

1967年泰安市省庄镇东羊楼村发现了明代万历年间“分家契约”,其中载有“鏊子一盘,煎饼二十三斤”。由于“鏊子”的出现,可以确知,最迟在明代万历年间,现代煎饼的制作方法就已经存在。山东煎饼最初源于泰山,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知煎饼那时已是泰安民间的主食。传说唐末黄巢起义军在泰山驻扎,当地百姓曾以煎饼相送。山东煎饼源于泰山亦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煎饼已经是山东最普遍、最具特色的食物了。

清代蒲松龄《煎饼赋》:“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两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掬瓦盆之一勺,经火烙而滂,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以莜屑,则如秋练之辉腾;杂之以蜀黍,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蒸……或拭鹅脂,或假豚膏,三五重叠,炙烤 山东煎饼

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可见鲁中地区在清初制作各类煎饼已相当普及,

煎饼的制作已具备相当的技术。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山东孔藩台家制薄饼,薄如蝉翼,大若

山东煎饼

茶盘,柔嫩绝伦”,所以这位美食家给他眼前美味的评价是:“吃孔方伯薄饼,而天下之薄饼可废。”从袁枚的描写中不难得出,他吃的饼就是山东煎饼。

煎饼不是山东所独有,在苏北一带民间也吃煎饼,但是区域不甚广,也就是江苏的睢宁县、邳州市、宿迁市、新沂市等地区。苏北地区的方言和生活习俗接近山东,而同苏南则相去甚远。实际上也不是山东所有的地方都吃煎饼,可以肯定的说煎饼是山东的代表食物。现在看来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民族产品。

历史传说

这个传统的山东名吃,还有一个坚贞的爱情故事。在沂蒙山下弥河岸边,聪明、漂亮姑娘黄妹子和梁马小伙子,

情投意合,一个非君不嫁,一个非卿不娶。黄妹子狡黠刁钻、见钱眼开的继母,嫌贫爱富,背地里接受了富家人的钱财,答应把黄妹子嫁过去。黄妹子死活不肯。黄母见状设下了毒计,让梁马来黄家温习功课,说等梁马考取了功名后,再和黄妹成亲。黄母说“书房和文房四宝,我都给你预备好了,你看还需要什么吗?”梁马说:“只要有书有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了。”黄母一听,急忙高声对家奴们说道:“你们听到没有,他只要纸和笔,其他什么都不需要,真是个有志的好儿郎啊!”这样梁马就搬进了书房,埋头读起书来。读到中午,不见有人送饭来,到了黄昏,依然没人送饭来,梁马只好走出书房去看,但小院门口守着一个家奴,不许他出去,梁马只好再回书房等,直等到月亮西斜,仍不见送饭。梁马恍然大悟,上了黄母的恶当:黄母正是要饿得梁马挺不住,让他逃跑,再诬赖偷钱偷物,败坏名声,从而让黄妹子死了对梁马的心。

黄妹子知道后,又急又气。急中生智,烙了一叠很薄很薄的白饼,将饼切得方方正正,看起来就如同白纸一样,让丫环给梁马送去。在小院门口守门的家奴喝住:“老夫人有令,只许送进纸笔。”丫环答道:“正是送纸。”家奴一看,果然是一扎白纸,就放丫环进了院。梁马接过这些白纸,只闻得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定神仔细观察,原来是饼啊!梁马当即,吃了个饱,十分佩服黄妹子的机智。靠着“白纸”,梁马潜心读书。三天过去了,黄母 看梁马依然心平气和地读书写文章,更是恼火,恶狠狠地吩咐家奴再饿梁马三天。

黄妹子在“笔”字上打起了主意,大葱剥净剪叶去根就像笔,丫环给梁马送一捆笔去。家奴见是笔,只好放行。梁马吃着“纸”和“笔”,温习着功课,身体没有瘦弱下去,精神日见健旺。三天过去了,黄母听家奴说:梁马不但未跑,而且精力充沛,每天不停地看书。黄母根本不相信:“难道他喝风吗?”而家奴说道:“不是喝风,而是把纸和笔都吃了!”黄母十分疑惑,忙叫家奴带她去看。她们偷偷摸摸地来到书房窗外,戳破窗纸只见梁马用纸卷着笔,大

口大口地吃得正香呢。黄母真不相信世上还有这种奇事,忙将梁马唤到正房,详加询问,梁马吃了一回亏当然不把真情相告,反而装得煞有介事似地说道:“在下九岁的时候,曾有一位仙师教我点石成金法,我只要把纸、笔轻轻一点,就马上变得香喷喷,成为可口的食品。不过仙师也嘱咐我,在没有取得功名之前,只能试点一次,等到中榜之后,方才可以随心所欲。”黄母一听。梁马即有仙人相助,日后必是大富大贵之人,就换了一副面孔,笑嘻嘻地对梁马恳求道:“贤婿啊,到了那时,可千万不能忘记你岳母啊!”梁马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无嘲讽地对黄母说道:“当然,当然,到了那时,我还要尽力报答您的恩情呢!”黄母听了,笑得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忙叫人退了富人家的亲事,从此对梁马敬如上宾。

梁马果然中了状元,把黄妹子接到了京城,夫妻二人,还不断重温着吃“纸”吃“笔”的那段生活呢。这个美满的爱情故事很快就传扬了开来,从此,煎饼卷大葱的吃法也就在民间流传开了,沂蒙山区的煎饼卷大葱也就越做越有名。那一带的妇女都有一手好手艺,那一带的人也都个个喜欢吃,但也有一点例外,那就是丈母娘怎么也不肯做煎饼卷大葱给新女婿吃。可见小小一种食品,也充分流露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呢

菜品优势

其一,煎饼原料由五谷杂粮精细研磨而成,既不是纯细粮,也不是纯粗粮,营养丰富,便于人消化,因为做煎饼的原料都带皮壳,含粗纤维多,对消化很有帮助,是城市居民让人担忧健康状况的一剂良方。

其二,煎饼做起来省时省心,薄薄一层一会就熟,而且冷了以后,加热

山东煎饼

时间也不长,也特别节能,它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我们的环保意识。其三,保存时间长达三个月以上,不易变馊,因为它含水分少,也易于晾晒;食用方便,可以和自己喜欢的东东任意搭配,由于它象纸一样薄,就可以把各种各样的菜肴放在上面卷起,用手拿着吃,别具风味,近似西餐中的汉堡包。最后,吃煎饼能锻炼牙齿,牙好胃口就好,胃口好就身体强健,天下哪有如此一举多得的食物呢?

编辑本段制作方法

烙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

山东煎饼

,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

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 《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还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来的煎饼却各有特点。三是油擦子,群众呼为油褡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煎饼的制作工艺较复杂,它以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等粮食为原料,经过淘洗、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物,群众叫“煎饼糊子”。还有的地方在磨糊子前,放入1/3或一半的熟料,称为“对半子”,群众称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好烙,烙出来的煎饼也柔软好吃。磨糊子是

山东煎饼

很费功夫的事,二三十斤粮食一般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磨好,因为磨快了,糊子过粗,烙出来的煎饼自然就不好吃。磨的时候,添料必须是有经验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来的糊子才细腻均匀。旧社会,一个家庭,常常是能抱得动磨棍的就去推磨,大半宿才能磨完二三十斤粮食。有钱的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牲口推磨。现在有了磨糊机,也可将处理干净的粮食粉碎成面粉,再用水拌成糊子。但人们总认为不如石磨磨出的香。目前已经有机器制造煎饼的方法了,但机制煎饼味道不如手工煎饼。传统的手工制煎饼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磨制面糊、架设鏊子、摊制或滚制、存放,所以手工制煎饼往往是一次大量制作,然后长期存放食用。下面介绍农村传统的煎饼制作过程。

磨制面糊把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干等原料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俗称“煎饼糊子”。有些地方在磨制面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即先行煮到八九成熟的部分原料),俗称“对半子”,“对半子”后磨出来的面糊容易摊制,摊出的煎饼也柔软好吃。有些地方把地瓜干在磨制成面后,要用水浸泡,把地瓜面里的黑水浸出。有的用地瓜干直接浸泡,这个细做可是麻烦之至。地瓜干要在水里泡一天左右,等到水分将其彻底化后,就用刀将其剁碎。然后同泡好的玉米混在一起,

山东煎饼

在水磨上磨成糊。而这一过程很费时费力。水磨为颗粒粗大的圆型花岗岩磨盘制成,有上下两块叠在一起。盘的两个接触面上都凿出了条纹以增加研磨和排糊的能力。上片磨片上开了两个小洞,可以将料混着水一勺一勺的加入。推动上片磨盘就可以将料碾碎,从上下磨片的

篇三:山东煎饼生产技术

山东煎饼生产技术

巍巍八百里沂蒙,古木参天,崮险岭峻。与井冈山、大别山一样,沂蒙山也是革命老区,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至今,沂蒙山还留有陈毅将军的诗句:“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堪爱,堪爱,蒋贼进攻必败。”

苍翠的沂蒙山不仅仅有抗日故事和战斗英雄,还是久负盛名的山东特产——煎饼的发源地。想当年,扎着绑腿,抗着大枪的革命队伍,就是吃着沂蒙山的大煎饼保卫了山东革命根据地。

沂蒙山的煎饼,一点都不亚于沂蒙山的神奇,不敢说夺天宫之巧,却也有着神奇的魅力。

清代蒲松龄在《煎饼赋》中写到:“圆于望月,大如铜铮,薄似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山东的煎饼的确是轻薄如纸、柔韧如绵。

山东煎饼,多由粗粮制作,疏松多孔,可厚可薄,便于与其他食品搭配,可在不同场合食用。山东人吃煎饼,就像新疆人吃馕,东北人吃大馇子,藏民吃糌粑一样。煎饼的吃法,一般都要用煎饼卷豆腐,卷海带丝,卷肉丝,卷油条,以及卷其他各种各样菜肴。只要你能想到的,大概都可以卷进去。最经典、最普通的吃法,当属煎饼卷大葱了。拿一大块煎饼对折几下,放上大葱,抹上辣辣的豆瓣酱或面酱,鲜嫩、水灵、味道十足。“山东山东,煎饼卷大葱。”,有山东人的地方必有煎饼。有厚厚的一摞煎饼放在家里,农活再忙,也不会因做

饭耽误时间,或因无暇做饭而饿肚皮。馏,烙,泡,烤,或直接食用,做好的煎饼怎么个吃法都行。

山东煎饼由五谷杂粮制成,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易吸收、易消化,以前的时候,是庄户人家的粗食,现在,山东煎饼已经成了高营养、低脂肪的保健食品,逐步走向了产业化发展。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沂蒙山,看看煎饼的生产过程。

片花:生产煎饼的原料种类

制作煎饼的原料可以采用各种粮食,如麦子、玉米、高梁、谷子等,也可以同时混合使用几种原料。

以前,麦子做的煎饼是最高级的煎饼,用的是刚刚打下来的小麦,做出来的煎饼雪白而有韧性。

如今,最走俏的是小米、玉米、谷子做的煎饼,这以往被人们视为粗粮的产品,已经变成了稀罕的宝贝。小米、玉米、谷子加工的煎饼色泽淡黄,还适合久存。不过,要做出上乘的粗粮煎饼,对原料的选择可细着嘞。譬如说小米吧,必须是春谷,而糠多米少、干而无味夏谷就不能用。玉米呢,也并不是什么品种都能用的,最好的是有“油性”的“小粒黄”和“小粒红”;

片花:生产煎饼的必备工具

煎饼生产最主要的工序是摊煎饼,摊煎饼必须有和手的工具。 摊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

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 现在用的鏊子是半机械化的,有的是手动旋转,有的是电机带动旋转,下面烧的是蜂窝煤,更容易控制温度。 二是耙子,耙子就是一个木板,上面垂直按上一个把手,可以用手拖曳,用来摊煎饼。

三是油壶和油擦子,群众呼为油搭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片花:煎饼的生产工艺

随着山东煎饼销量的增加,传统的作坊生产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现在,山东煎饼已经进入了工厂化生产,严格的卫生和质量要求,保证了山东煎饼的品质。

从事煎饼生产的员工,在进入车间之前,首先要更换专用的工作服,带工作帽,进入车间之前还要严格地洗手消毒,使用脚踏式洗手池,执行 湿手—打皂液—清洗—酒精消毒等一系列卫生程序;最后,通过风淋室进入车间。

煎饼生产的第一步是原料处理。

把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干等原料淘洗、浸泡,浸泡时间是八个小时,夏天浸泡的时间短一些,冬天浸泡的时间要长一些,让原料充分的吸水,变的比较柔软。

浸泡之后的原料要分成两半。

原料的一般倒在大锅里煮,锅里的水烧到七八十度的时候倒入原料,煮到八九成熟的时候捞出,这一半原料叫熟料。

然后将煮过的原料和没煮过的原料掺混在一起,这个过程俗称“对半子”,“对半子”以后磨出来的面糊更容易摊制,摊出的煎饼也柔软好吃。

接下来的工作叫磨糊子。

磨糊子就是把原料磨成面糊,以前的时候,大多使用石磨磨糊子,二三十斤粮食一般要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现在,用的是谷物磨糊机,效率是人工生产的几十倍不说,磨出来的糊子还均匀细腻。

前期的准备工作除了磨糊子,还要烧好鏊子,鏊子的温度可是摊煎饼的关键,所有的蜂窝煤都要燃烧一致,鏊子的温度保持在八十摄氏度左右。

摊制之前,往往先用油擦在鏊子上面擦一遍油,既去掉了鏊子上的杂物,也使得烙熟的煎饼容易与鏊子分离。当鏊子烧热以后,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饼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着鏊子摊一圈。由于鏊子是热的,煎饼糊所到之处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层,就是所谓的煎饼。 没有凝固的就被耙子带着向前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整个鏊子摊满。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煎饼就成。为了煎饼质量更好,在上层的煎饼糊还没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耙子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匀。刮出的煎饼饼面匀称,晶莹透亮,保存的时间则更长。一个直径半米多的煎饼,放到称上竟不到半两重,可知其薄得程度。

因为煎饼很薄,很容易熟,所以摊煎饼的过程要非常的快,也就是二三十秒钟,否则,煎饼就焦了。待成熟以后,需要及时用铲子沿鏊子边沿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一张煎饼就完成了。

摊在鏊子上面糊的多少决定了煎饼的厚度,好的煎饼要薄如蝉翼,厚度均匀。这不但要求煎饼糊磨得要细,稀稠适当,最重要的还在于摊。摊的时候手要麻利,火候还要适当。鏊子连续使用四五小时,要停下来凉一凉,待温度降低一下然后重新再摊。过去,摊煎饼往往是家庭主妇的活儿,您要考察新媳妇会不会做活儿,只要摊一次煎饼就可以知道。

煎饼摊完了之后要喷点水,否则,煎饼会干得很快,变成一碰就碎的酥煎饼。而煎饼生产企业为了利于下一步的包装,就必须均匀的喷上点的水。

做好的煎饼在晾干半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包装。这时的煎饼像一个大圆片,一页一页地将圆片对折,再三折,合过来一压,就变成了成品。再经过计量、包装等工序,一箱箱包含着热情的煎饼就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源远流长的历史,为齐鲁积淀了厚重的饮食文化。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转 载 于:wWW.smHAida.cOM 海达范文网:山东鏊子摊煎饼视频),山东人民的饮食也发生着变化。而这餐餐离不了的煎饼,也已经走出了山东,走向了全国,以独特的风味和营养成分受到大家的欢迎。

篇四:山东煎饼的做法

煎饼的工具主要有三件:一是鏊子,铁制,圆形,有大、中、小三种,中号鏊子直径65厘米左右,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或煤炭加热,上面即可烙制煎饼。鏊子是烙煎饼的专用工具,《康熙字典》有“鏊”字条,唐人《朝野佥载》中有“熟鏊上猢狲”语,可知煎饼的历史之悠久。二是手持用来推动糊子的工具,当地人叫“篪子”,木制板状弧形,有柄。把糊子放在热鏊子上后,用篪子左右推摊,糊子便薄薄地摊在鏊子面上。也有的用筢子,还有的用“竹劈”,作用相同,但烙出来的煎饼却各有特点。三是油擦子,群众呼为油褡子,是用十几层布缝制的方形擦子,上面渗着食油,用来擦鏊子,为防煎饼粘连鏊子揭不下来。 煎饼的制作工艺较复杂,它以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等粮食为原料,经过淘洗、浸泡,然后用石磨磨成糊状物,群众叫“煎饼糊子”。还有的地方在磨糊子前,放入1/3或一半的熟料,称为“对半子”,群众称这样磨出来的糊子好烙,烙出来的煎饼也柔软好吃。磨糊子是很费功夫的事,二三十斤粮食一般要两三个小时才能磨好,因为磨快了,糊子过粗,烙出来的煎饼自然就不好吃。磨的时候,添料必须是有经验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来的糊子才细腻均匀。旧社会,一个家庭,常常是能抱得动磨棍的就去推磨,大半宿才能磨完二三十斤粮食。有钱的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牲口推磨。现在有了磨糊机,也可将处理干净的粮食粉碎成面粉,再用水拌成糊子。但人们总认为不如石磨磨出的香。目前已经有机器制造煎饼的方法了,但机制煎饼味道不如手工煎饼。传统的手工制煎饼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磨制面糊、架设鏊子、摊制或滚制、存放,所以手工制煎饼往往是一次大量制作,然后长期存放食用。下面介绍农村传统的煎饼制作过程。 /

磨制面糊 /

把麦子、高梁、玉米、谷子、地瓜干等原料淘洗、浸泡,然后磨成糊状物,俗称“煎饼糊子”。有些地方在磨制面糊前,兑入三分之一或一半的“熟料”(即先行煮到八九成熟的部分原料),俗称“对半子”,“对半子”后磨出来的面糊容易摊制,摊出的煎饼也柔软好吃。有些地方把地瓜干在磨制成面后,要用水浸泡,把地瓜面里的黑水浸出。有的用地瓜干直接浸泡,这个细做可是麻烦之至。地瓜干要在水里泡一天左右,等到水分将其彻底化后,就用刀将其剁碎。然后同泡好的玉米混在一起,在水磨上磨成糊。而这一过程很费时费力。水磨为颗粒粗大的圆型花岗岩磨盘制成,有上下两块叠在一起。盘的两个接触面上都凿出了条纹以增加研磨和排糊的能力。上片磨片上开了两个小洞,可以将料混着水一勺一勺的加入。推动上片磨盘就可以将料碾碎,从上下磨片的磨缝里流出的就是做煎饼用的煎饼糊。推磨可以用马、牛或驴等牲口,那是在解放前的地主家才能用,普通人家也只有人推。小的磨盘一个人推就行。可大的磨要三四个人才能推动。现在则普遍采用机磨。一般是头天晚上磨制面糊,第二天一早开始架鏊子、生火、摊煎饼。 /

架设鏊子

架设鏊子的过程可简可繁。简单的架设方法直接用三块砖把鏊子撑起来就可;复杂的做法是用硬泥糊成一个炉灶,用风箱鼓风。鏊子架设好后即可生火。农村一般采用玉米秸或麦秸作为柴禾。生火与摊制煎饼往往是两个人合作。鏊子烧热后,就可以摊制煎饼或滚制煎饼了。

摊制煎饼

摊制之前,往往先用油擦在鏊子上面擦一遍油,既去掉了鏊子上的杂物,也使得烙熟的煎饼容易与鏊子分离。当鏊子烧热以后,可以用勺子舀上一勺煎饼糊放到鏊子上,用耙子沿着鏊子摊一圈。由于鏊子是热的,煎饼糊所到之处就迅速的被凝固一层,就是所谓的煎饼。没有凝固的就被耙子带着向前走,重复这一过程直到整个鏊子摊满。耙子的长短正好等于鏊子的半径,所以耙子绕场一周,煎饼就成。为了煎饼质量更好,在上层的煎饼糊还没有完全凝固煎熟之前,用一块木板(称为刮批)在上面刮一下,可以使上面平整和厚度均匀。

因为煎饼很薄,很容易熟,这一过要非常的快,也就是二三十秒钟,否则就会焦了。待成熟以后,需要及时用铲子沿鏊子边沿把摊好的煎饼抢起揭下。煎饼的大小以鏊子而定,直径一般在半米到80厘米之间。摊在鏊子上面糊的多少决定了煎饼的厚度,水平高的人可以摊制出非常薄的煎饼来。摊煎饼非常讲究技术和火候。

???? 滚制煎饼“滚制”一般是用来制作质地较差的煎饼,大部分是地瓜干或玉米为原料的煎饼。将面在面盆内活成面团。鏊子烧热后,双手抱面团在鏊子上均匀的滚动一圈,面就在鏊子上留下薄薄一层面团的痕迹,这层痕迹烙熟揭下就是煎饼了。这样的煎饼比较厚。这种制作方法制作的煎饼比较松散,不好控制煎饼厚度。厚度跟面粉磨的粗细有关,粗面粉相对就厚,细面粉就薄。现在也很少见有这种做法的了。一张煎饼从鏊子上揭下后,往往放到旁边的盖垫上,然后一张张煎饼摞起来。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折叠成长方形,放到瓮里存放。晾凉后煎饼变得薄而脆,由于加热过程中出去了大量水分,煎饼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很长时间,在过去是出门远行的必备食品。

机械煎饼

现在专业化生产的煎饼工厂,有的使用了大型的机械或半机械话的鏊子。大型的机械化的鏊子,就象大型绞车的滚筒,在滚筒的里面烧火,将滚筒的外面烧热,滚筒不停的缓缓转动,面糊就在滚筒的半径上外侧均匀的撒,随滚筒的转动就均匀的撒满了滚筒同宽的薄薄的一层面糊,滚筒转过半周也就将撒在上面的面糊煎熟了,在此处揭下来。这样的煎饼是长长的一张,就象卷好待卖的布匹。这种煎饼就没有手工摊的好吃了。

半机械化煎饼

半机械化的是鏊子旋转的,有的是手动旋转,有的是电机带动旋转。烧的是蜂窝煤。现在大部分使用此种鏊子摊煎饼。其他和摊制相同,一般直径在150厘米。

好的煎饼要薄如蝉翼,厚度均匀。这不但要求煎饼糊磨得要细,稀稠适当,最重要的还在于摊。摊的时候手要麻利,火候还要适当。鏊子连续使用四五小时,要停下来凉一凉,不然煎饼就摊不成了,这是为什么没有人解释清,但是必须这样做。摊煎饼往往是家庭主妇的活儿,在山东过去要考察新媳妇会不会做活儿,只要摊一次煎饼就可以知道。

刚刚从鏊子上揭下的煎饼很柔软,可以将其卷成煎饼卷来吃,所以才有煎饼“卷”一说。刚刚冷却的煎饼由于失去水分会很干,但煎饼往往是叠在一起的,渐渐又会返潮而变得柔软,上面盖上布就会可以长期保持。待吃时,只要揭一张就成,非常方便。后来,在济南出了一种煎饼,象糕点一样用纸包好。那种煎饼味道甜甜的更象糕点,不象煎饼。更不能容忍的是这种煎饼给弄得很干很酥,不用说卷,就是碰一下就碎了。显然是把“桃酥”的质量指标硬用到煎饼的质量控制上了。

要做出市面认可的上乘煎饼,必须在选料配料和做工上下工夫。譬如说玉米吧,并不是什么品种都能用的,最好的是有“油性”的“小粒黄”和“小粒红”,小米须是春谷,夏谷(也叫晚谷)糠多米少,发柴(方言,意思是干而无味)。特制的煎饼还要掺上点白芝麻(黑芝麻染色,影响饼色)或精豆粉。再就是做工要精细。“精细”人人会说,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肯下力,还要动脑子。如粉碎玉米,并非像平常那样,放进电磨里磨成面就完事,还须几道工序哩。先粗碎,把玉米皮和把子隔去,再把其中的“浮面”(碎面把子)筛去。把原料磨成面粉后,“兑糁子”也有讲究,开水兑多少,凉水兑多少,都要按比例。磨糊子不能用一般的磨,须是精细的磨。糊子发酵要掌握“火候”和方法。传统的做法是自然发酵,发酵的糊子好摊,煎饼不粘,容易保存,美中不足的是,这种煎饼吃起来略有酸味,再说,自然发酵费时,冬天还要生火加温,发酵的“火候”也难掌握。现在改用酵母发酵,好处是不但糊子发酵快,做出的煎饼无酸味,而且吃起来还有一股香甜味。过去做煎饼一般是用煎饼筢子把糊子均匀地摊在鏊子上待熟后揭下就算完成。现在她们又加上一道工序:刮。即在煎饼尚未烙熟时,快速地用“竹刮子”在煎饼上来回刮压。刮出的煎饼饼面匀称,晶莹

透亮,保存的时间更长。一个直径半米多的煎饼,放到称上竟不到半两重,可知其薄得程度。因为“刮煎饼”在市面上格外见俏,所以现在的市面上大都是“刮”的这一种。

篇五:摊煎饼

摊煎饼

飞扬化工:张红力

煎饼曾经是我们山东农村的主食,以前农村的每家每户必少不了一顶鏊子,家庭主妇每隔一段日子,就会坐在烟熏火燎的鏊子窝里摊煎饼,备好一家人的主粮。那时候摊一手好煎饼,也算是一个女人的一项本领吧!

记得我母亲就是摊煎饼的好手,邻里乡亲们见了母亲摊的煎饼,都说“板正”,而且口感还很好,那时候,就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认为吃着天下最好吃的煎饼,而感激着母亲。 母亲做煎饼的糊子,多是玉米磨成的,有时也掺上些高粱、大豆、面粉什么的,用的工具就是传统的柴火鏊子、一根五六十公分长的竹枇子、一块沾满油渍的油褡子。

赶上节假日不上学的时候,我就坐在鏊子前,给母亲添柴烧火,观看母亲摊煎饼。摊煎饼的火候是很有讲究的,火大了,鏊子上的煎饼很容易煳,火小了,煎饼不熟,而且很难从鏊子上揭下来。

母亲摊煎饼的动作很娴熟,通常先是往油褡子上放点豆油,在热鏊子上抹均匀,再用勺子挖适量的糊子摊在鏊子上,然后用竹枇子推着糊子摊在整个鏊子上,并不停地刮着糊子,直到糊子又薄又均匀且固定成型了,才从翘边的一面双手一揭,“嗤啦”一声,整张煎饼就揭下来了,并顺手放在一旁的桔梗盖垫上。

现在餐桌上的主食虽然花样应有尽有,但上了年纪吃惯了煎饼的人,还是爱吃煎饼,但自己在家摊煎饼的是越来越少了,主要是生活条件好了,人们不愿再受那个麻烦和累了,现在不少煎饼作坊,也早已用上了现代化的“转鏊子”。我家的鏊子也早已拆了卖了废铁,前几年,儿子还拿着那竹枇子当剑玩,现在也没了下落,至于那油褡子,我估计早就扔进了垃圾桶里。

只是每年冬天闲暇以后,临近春节的时候,母亲还是会禁不住的唠叨,想再自己摊些煎饼,备好过年和开春时的干粮,可也没了条件和家什,我们只好劝母亲说:“现在商店和超市里都能买到煎饼,很方便,您不放心,我们多买些就是了??”,母亲虽然满口答应了,我知道母亲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毕竟少了一份多年必做的任务,毕竟买来的煎饼没有亲情在里面。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