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小学作文 > 教育资讯

历史飞夺泸定桥ppt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03:01 小学作文
历史飞夺泸定桥ppt小学作文

篇一: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了解红军长征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理解“飞”和“夺”得含义,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认字、写字,理解词语: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

3、继续练习自读提问,练习抓住重点词句。通过自己的反复阅读、思考,同学间的交流,体会品读重点词句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层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学习有顺序的记叙事情。

课前准备: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笔记。

2、搜集资料,了解长征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字、写字,理解词语: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

2、读通课文,抓住课文的叙事顺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重点词句学习课文第一、二、四部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在我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课文《飞夺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读课题,你提出了什么问题?

预设:(1)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2)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怎样飞?怎样夺?)

2.回答自学中的问题。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抢时间、夺天险。)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时间、地点、谁、干什么

4、检查字、词。

大渡河、水流湍急、高山峻岭、倾盆大雨、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四部分:

1、看大渡河图,你能不能用刚才读的词语来形容它?再读词语,读出词语的感情色彩。

2、师: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1)小声读课文第l、2自然段,回答问题。

(2)从课前查阅的背景资料你还了解到什么?

3、导读课文第四部分。学习词语“浩浩荡荡”,再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默读课文3、4自然段,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怎么在飞?

1、请你算一算:

课文中有哪些数字可以帮助我们计算“飞”的速度?看谁找得准,算得快。

(1)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距离120公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同时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即:时间短,路程远,敌有援兵,必须抢时间。理解词语“关键”,这里的关键指什么?

(2)到晚上七点钟,到泸定桥还有一百多里。

(3)沿途还击溃了几股阻击的敌人。

2、请你想一想: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困难:①饥饿和疲劳;②对岸出现敌人火把;③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①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②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③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④高声答话智斗敌人;⑤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3、这三组镜头,假如你是导演,你会用怎样的画面把你体会最深的文字呈现给观众,为什么?

师:从你们画面中,我知道了为什么那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

师生朗读课文,教师读“困难”的句子,学生读“克服”困难的句子,用自己的朗读展示自己的想象,体会红军战士具有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阅读、思考,同学间的交流,体会品读重点词句的方法,在品读中了解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分层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学习有顺序的记叙事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飞夺泸定桥”题目中“飞”、“夺”究竟是什么意思?

二、回忆课文“飞”这一部分的学习过程。

三、学习“夺”

1、“泸定桥”什么样?

(1)我们已经随同红军四团战士们来到了这天险大渡河。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5自然段。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思考、交流。

勾画表示地点变化的词语;圈出表示不同的事物名称。

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小结:根据描写内容地点的变化、描写的事物不同都是给段落分层的一种方法。

(3)看课文插图:再读课文,你能从哪些词句中又读出桥的险?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泸定桥的“险”。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

(4)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详细地描写泸定桥的险?

(让学生认识本自然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中心思想的作用。这部分突出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反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的衬托作用。)

(5)“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的“飞”字与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这里的“飞”的意思是“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快的意思。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插上翅膀飞过去。)

2、学习6、7自然段。

1、面对滔滔江水,面对让人心惊胆寒的大渡河桥,面对疯狂的敌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红四团的战士们,红四团的领导向天险大渡河发起总攻。读6、7自然段。

2、红四团的战士是怎样攻天险的?

(1)画出表示突击队员夺桥动作的词语。

教师边提出问题边板书:(攻天险)

(拿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攀着 )齐读句子想象画面。

(2)你还能描写其他人物的词语中找到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吗?默读、圈画重点词,想象,说一说出自己的体会。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

理解“千钧一发”:什么是“千钧一发”?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的时刻?

引导学生朗读:多么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彪炳千古的战斗啊!

(3)小结:坚强的领导,上下团结,红军战士英勇无畏,表现出红军战士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四、总结课文。

1、 看板书,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总结文章的写作方法: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是记事文章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平时作文中要有意识地练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去写。

(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经过:抢时间、攻天险。结果:渡过天险,奔赴抗日前线。)

2、通过“抢时间,攻天险”这部分内容,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3、在本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收获?(重点引导

学生回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五、拓展练笔:

1、课文第五自然段作者突出了桥的什么特点?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交流。

2、想想在平时生活中,都有什么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作者的方法先说一说,再写一写你印象最深的桥。

篇二:飞夺泸定桥教案第二课时

飞夺泸定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11个,生词12个,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影片播放:【课文讲了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

二、学习课文3、4小节

过渡: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来写“飞”和“夺”的呢?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 思考问题

2、课件出示: 第三自然段内容 随内容理解课文

3、理解“关键”。课件出示:关键

4、夜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课件出示:夜行军时遇到的困难

5、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夜行军时红军遇到的困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呢?课件出示:夜行军时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6、指导朗读。一个同学读“困难”,另一个紧跟着读这个困难是怎么克服的。课件播放:夜行军时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的读书录音。

7、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走近那次难忘的急行军。课件播放:行军视频

小结: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红军前进的脚步,战士们终于抢在了敌人的前面,“飞”到了泸定桥头。

三、学习课文5、6、7小节

(一)学习课文第5小节

1、泸定桥到底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5小节。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2、指名读课文。课件播放:学生读书录音

3、借助图片理解桥险。课件出示:泸定桥图片

4、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写水内容,随课文理解泸定桥的“险”。

5、借助视频理解大渡河的险境。课件播放:水势视频

6、理解“飞溅”、“倾泻”。课件出示:和“飞溅”、“倾泻”相关的内容

7、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随课文理解敌人的“疯狂”。

8、齐读第5小节,体会红军夺桥面临的险境。课件出示:第五自然段

桥越险,红四团夺取泸定桥的困难就越大,红军过去了,才越显得英勇无畏。那么他们是怎样奋勇夺桥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6、7小节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6、7两段。读完了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同学交流一下。

2、有同学从22个英雄冲上泸定桥时一系列的动作中体会到了红四团在攻天险泸定桥时英勇奋战的精神。课件出示:22位英雄冲上

泸定桥时一系列动作的语句

3、指导朗读。课件出示:22位英雄冲上泸定桥时一系列动作的语句

4、体会用词的准确。课件出示:22位英雄冲上泸定桥时一系列动作的语句

4、同学们练读。课件出示:22位英雄冲上泸定桥时一系列动作的语句

5、齐读。

过渡:正是这些词语描绘出了英雄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当冲到对面、敌人却放起火时,他们不但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奋不顾身,穿过大火,冲进城去,和敌人搏斗。来让我们一起感受当年那场激烈、艰苦、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战斗吧。课件播放:视频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看到,当年红军战士凭着顽强的意志,勇往直前的精神,顽强飞过了天险,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途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长征中,像飞夺泸定桥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许多,课下请同学们读一读其他长征故事,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课件出示:课下请同学们读一读其他长征故事,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篇三: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人和事

文/彭查理

《飞夺泸定桥》这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战争记事文稿,是我的父亲彭加伦先生于1936年写成并发表的,是迄今为止能够看到的最早最完整的一篇有关中国红军夺取泸定桥战斗的记述。内容主要讲述了1935年5月29日在中国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林彪领导)下属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指挥下,由二连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带领22名战士夺取泸定桥战斗的纪实报道。后来中共党史、军史,凡官方记载史料均以我父亲所写的版本为依据,因此被外界称为“正史”。

1991年,由覃应机先生写的《硝烟岁月》一书中突然提出,1935年5月29日的泸定桥战斗,是在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彭德怀领导)下属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指挥下由侦察连长覃应机等12名战士夺取泸定桥的。

近年来,媒体对这两个版本做了不同程度的披露,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人们对泸定桥之战的质疑。作为学术争论,史实考证,这是一件好事情。本着对历史认真负责的态度,我愿意把我所知道的一些有关飞夺泸定桥的信息提供出来,以供史学家们和有兴趣研究泸定桥之战的爱好人士作参考。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研究历史,让我们先从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讲起。

彭加伦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简单历史背景

我父亲1923年投身革命,先是受党的委派参加国民党,被委任县党部委员,1925年回归中国共产党。从1930年起到长征结束,历任红军第八、九纵队政委,红22军(军长陈毅)军委秘书长、政治部宣传部长,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等职。

这里需要做一下解释。当时的红一方面军是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自由组合而成的,这个组合并不是来自中共中央的命令。当时红一军团是由朱德和毛泽东领导,林彪只是红一军团下属红四军的军长,而红三军团是由彭德怀领导,那时彭德怀和毛泽东朱德是平级,林彪则属于下级。记得父亲生前曾多次跟我们提到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关系,他说红三军团由于打长沙损失惨重,撤下来后与红一军团会合,实际上有投奔红一军团的意思,当时红三军团的粮食供给只能靠红一军团的帮助。看到红一军团在朱德和毛泽东的领导下对中共中央下达的战斗任务,是只动不打,因此没有任何损失,彭德怀、朱德、毛泽东都认为中央下达的作战命令,把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分开独立作战是不对的,应该联合作战才会增强实力。彭德怀这个人是个直脾气,他主动提出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合并成立红一方面军,并明确表态他个人不担任红一方面军总部的领导职务,原意接受朱德和毛泽东的领导。父亲每提及此事,总是赞叹彭德怀有肚量有眼光。因此红一方面军组建初期,总部的工作人员几乎都由一军团的人兼任,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个班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父亲既是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又是红一方面军宣传科长的原因。父亲说,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对彭德怀是尊重的,他们的关系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朱、毛虽然是红一方面军的领导但是他们仍然兼红一军团的职务,红一军团指战员的职务几乎原封不变。朱、

毛对红三军团只下达战斗任务,由彭德怀自己负责部队领导干部的使用和调动。我父亲由于是红一方面军具体负责宣传鼓动工作的,除此而外,也常常去红三军团帮助搞宣传。父亲讲,毛泽东和朱德特别嘱咐他,凡红三军团的事一定要经过彭德怀的同意才能做。本着这个原则,凡红三军团的重要宣传事宜我父亲都会事先报给彭德怀同意后再报红一方面军总部做宣传。

我父亲去红三军团开展宣传,在三军团人眼里他是上级机关派来的人,但他同红三军团上下相处得都很融洽。特别是长征开始后,红一方面军进行了改组,政委由周恩来代替了毛泽东,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人事变动很大,很多三军团的人进了一军团,也有很多一军团的人被调入三军团,打破了初期的建制格局,但两个军团的干部战士关系都很好。长征时中共中央落足在红一方面军,实际随行于红一军团,红军到达陕北后彭德怀提出取消红三军团的编制,全部编入红一军团,至此红三军团建制取缔,所以后来人们把红一军团看成是中央的标志。

我听到父亲讲过的泸定桥之战

文革结束后,我曾到父亲的好朋友刘少卿将军(开国少将)家做客,他说我长得很像父亲年青时候,叫我小加伦将军(红军时代的人都叫我父亲“加伦将军”)。他谈到认识我父亲是在红三军团,他说那时他在红三军团任六团团长,加伦同志从总部来帮助他们搞宣传学文化。当时红军干部大多数都没有文化,所以打完仗不会写战报。加伦同志人缘关系好,常常帮助他们写战报,红一方面军许多著名的战斗报道都是出自加伦同志之手。他说,你们在《星火燎原》中看到的《飞夺泸定桥》一文,原来就是加伦同志写的,不知道怎么现在成了杨成武写的了我对他说,这件事我知道,我听父亲讲过这个事件的原委。

当时的情况是,《星火燎原》编辑部向我父亲征稿,我父亲就把那篇著名的《飞夺泸定桥》一文给了他们,不久杨成武来找我父亲求父亲帮他忙,成全他一个心愿,希望父亲把“飞夺泸定桥”这个标题让给他使用。原因是《星火燎原》编辑部说文章的标题不能重名,而圈内人士都知道“飞夺泸定桥”的标题是我父亲首创的,杨这才来请父亲帮忙。杨成武对我父亲说,老彭,泸定桥这一仗是我打的,看在咱们这么多年的情义上,你就把这篇文章让给我吧。父亲答应了他的要求,成全了他的心愿,并把自己的稿子从《星火燎原》编辑部撤了回来,所以在《星火燎原》中的文章是我父亲的原文又经过了杨成武增删的文章,署名也是杨成武。

尽管后来也有些高级军事将领,职务和级别都比杨成武高,要为我父亲“正名”,都被父亲拦下了,父亲说,我与成武同志几十年的感情还抵不过五个字吗!不要再提这件事了。从此“飞夺泸定桥”成为杨成武将军的专用词汇。直到纪念红军长征六十周年之际,史学界又把我父亲这个《飞夺泸定桥》的文章“之父”搬了出来。

解放后,党史研究人员、军史研究人员、艺术创作人员到我家采访父亲不断。常来的有黄宗江(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电影《农奴》的编剧),常鹤龄(空政文工团团长),危聆(八一厂演员)。最多提及的是“飞夺泸定桥”之战时,当时的战况,及敌方兵力数字和我方参战的兵力及伤亡数字。父亲的解答是相当详细的:

1.红军时期基层领导有文化的不多,并不是每次战斗都能有详细的记载,军事干部只顾打仗了哪里还顾得上别的!个别有文化的军事干部偶尔能做到战后的文字总结,大多数的都做不到。你们所说的,解放军有战后清点和总结的优良传统,那是抗日战争之后,解放战争之时才达到的,而在红军时代尤其是长征时期,命都顾不上,哪里可能做得那么好

2.写泸定桥战斗,我是受命跟踪报道。军委的命令是三天拿下泸定桥。我作为直接参与这场战斗的唯一文职官员,从安顺场跟着杨成武的部队一路夺隘架桥与杨森的部队战斗不断,320里路程攻击前进直到泸定桥头,又随部队冲过桥头,一路全神贯注,写出从安顺场开始到夺取泸定桥完整的战斗经过。部队冲过桥之后,接着追击攻打泸定城。我没有参加攻打泸定城的战斗,是因为我要赶着完成夺取泸定桥战斗的报道,并组织印刷。当大部队过桥的时候,夺取泸定桥的战报已经发往全军,极大的鼓舞了全军将士。毛主席在过草地时还专门对我说,你在战士报上写的《飞夺泸定桥》一文“飞夺”一词用得好哇,我们的战士都是天兵天将,激励全军嘛。(毛主席指的战士报就是一八五期战士报,可惜已经遗失)一九三六年我重新写《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是根据我的原手稿以及我的调查资料修改后完成。当时有个别领导说文章标题中飞夺一词是否有些夸张,可否改成“泸定桥的战斗”等,我说,连毛主席都非常欣赏“飞夺”一词。我坚决地拒绝了。我的这些手稿一直保存着,直到接收东北时,我们刚刚打开行李,国民党军队就到了,我们撒腿便跑,来不及收东西,所有的行李都丢了,我珍贵的手稿资料也在那时全部遗失。

3.关于敌人兵力和为何能顺利夺桥。国民党驻守泸定城地区总兵力为两个旅,当然包括泸定桥地段。所以我写的对岸敌军两个旅是有根据的。直接守桥部队是两个团包括民团。我军非常重视夺取“泸定”,被中央认为是生死攸关之战,每一部署都是中央决定的,分左右两路军直扑泸定桥,志在必夺。因为早就知道敌军守备部队可随时增援至两个旅,我军准备了更加充足的兵力,几倍于敌。杨成武是开路先锋为第一梯队,一旦杨失利,后续部队会源源跟上继续攻击。原定左右两路军同时攻击泸定桥,可不知什么原因,右路军迟迟未到,肯定是遇到了敌人拦截,因为我们左路军一路走都受到敌军的拦阻。中央决定由杨成武部抢先攻击桥头,也许在战斗中右路军就会赶到了。我亲眼目睹了激烈的战斗,当时明显的是我军火力压制住了敌方。就在我们的战士快爬到对岸桥头时,桥头突然着起火来,我们战士急了,一边扔手榴弹一边大喊着冲了上去,敌人全吓跑了。我原以为战事还会长一些,等到右路军到达对岸桥头时敌人就会撤去。没想到战事突变,我们顺利地占领了对岸。我在写战报时并没有多想,只是根据我的所见记录下来做出报道。战后我思考,有可能是因为敌方得知我右路军已经接近桥头怕被双面夹击,那样就会被全歼,所以跑了。但那也只是猜测,我所见到的事实是敌人没有增援,而我们冲上去了,敌人跑了,我们胜利了。

4.关于写作和回忆。写泸定桥战斗的有许多同志,但多数是根据回忆写的,只有我一个人是在战斗中边看边写,当场写出来的,应该说是最真实的记录。你们来采访,我们这些人都是历史的当事人,不是研究历史的专家,我们只能根据我们亲身的经历、看到的和听到的记录下来,但是我们每个人战场的经历不一样,只能是写个人经历的一面,不可能写出面面俱到的文章。比如我写《飞夺泸定桥》这篇报道时,时间紧,写完后立即发往全军。所以我只能把我看到的写出来,看不到的不能去作全面了解,也没有时间去了解。战地报道不是总结报告,更不是研究论文,主要写战场气氛战事情况,是真实的现场记录。当时有人口头告诉我了一些参战人员的名字,我只能记几个主要的,其他人就用“等”字代替了。我为什么写我方兵力为一个团呢因为只有杨成武的这个团直接与敌军作战,右路军还没有赶到战斗就已经结束,左路军其他后备部队并没有参加战斗,我当然只能简明扼要地写我方参战部队是一个团的兵力,总不能把一方面军准备参战的所有团、连级部队的番号都写进去。

实际上泸定之战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安顺场至泸定桥,320里路程边攻打敌军守备要塞

边行进;第二阶段是攻打泸定桥;第三阶段是攻占泸定城。泸定城与泸定桥仅“一步之遥”,杨成武的四团在拿下泸定桥之后紧接着就打下泸定城。在泸定,敌方总兵力中可参战的兵力为两个旅,我方参战实用兵力是一个团,这是我所知道的。战时报道是会有些误差的,这些在所难免,也只能是历史的遗憾了。比如我在1935年写的《飞夺泸定桥》战报,文中在时间上就有误差。我写的是5月13日从安顺场出发15日打下泸定桥,后来同志们告诉我,实际时间应该是5月27日出发29日打下泸定桥。当时仗打得太激烈了,我也糊涂了,就这么发稿了。1936年,我重写《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就是完全根据1935年的手稿写的,我已经知道时间上有误差,但并没有把日期改过来,主要原因是我认为原始文件是不能改的,改了就不是原始文件了!我要保持历史的原貌(包括错误),这才是真实的反映历史的记载,并让读者感受到当时战争场面的激烈程度。即使要更改错误和误差,也是在另外的补充文件中作修正。

采访报道时常会有些错误,我当年为写报道在采访有关基层领导时就出现过一些可笑的事情。如我采访有关攻打遵义城的情况时,当时一位连长兴致盎然地讲给我听,我迅速地记录。可很快就有位领导告诉说,加伦同志,你要了解的是第一次攻打遵义城的情况,这位连长根本就没有参加,他参加的是第三次攻打遵义城!红军当中基层干部很多,大多没有文化,闹出过许多这类笑话,需要多找些人了解,尽量互补,才会清楚。

以上内容是我根据父亲被采访后他的一些笔记手稿整理出来的。

关于覃应机先生的红三军团打的泸定桥之战的说法

1.我父亲既是红一军团宣传科长,又是红一方面军宣传科长,负责全军的宣传工作。红一方面军里的重要的战斗都有可能派我父亲作现场报道。如果说,像泸定桥这样一场重要的战斗被他张冠李戴地搞错了,恐怕早就被撤职了。彭德怀是一个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当时他与毛泽东、朱德是平起平坐的位置,朱、毛对他也要让三分。红一方面军建军初期,朱、毛在中央曾受压制,他们联合彭德怀,怎么可能抬一军团而压制三军团到毛泽东重新掌管军权,那时毛并不是党中央的第一把手,自己的位子都还没有坐稳,怎么可能压制彭德怀再说,像泸定桥这样一场生死攸关重要的战斗,是要由中央直接决定由哪支部队哪个团担任主攻,这些任务命令的下达是有记录在案的。如果真是红三军团十三团打的泸定桥,是谁下达的命令彭德怀作为红三军团的一把手能不知道么我父亲受朱、毛的嘱托对红三军团的事一定小心又小心,再说我父亲当时无论从级别还是职务上说都比彭德怀要低,借他几个胆子他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移花接木,把红三军团的功劳戴到红一军团头上。如果说我父亲有本位主义,有意贬压三军团,或者做了重大的失实报道,那么国共联合抗战后彭德怀怎么还会调我父亲去做他的宣传部长呢这恰恰说明彭德怀认为我父亲在长征时期的宣传工作中没有重大失误,且同红三军团的人共事融洽,才有可能调父亲去和他一起工作负责前方全军的宣传。

2.红三军团中很多人都跟我父亲相熟,长期以来为什么从没有一人指出我父亲的报道文章失实呢如,彭德怀跟我父亲长期工作在一起,如果真是我父亲把彭德怀的功劳给了林彪,彭德怀这样一个嫉恶如仇的人,怎能容忍这种错误,还不得恨死我父亲他怎么从来没有向我父亲提过此事他们可一生都是好朋友啊。再如,彭雪枫,由于同姓关系,他同我父亲也很熟络,如果泸定桥战斗是他打的,他怎么也从没纠正过我父亲的“失误报道”呢还有,文革后我去原红三军团六团团长刘少卿将军家里做客,他夸奖我父亲写的文章,特别是《飞夺泸定桥》。他从没有说过泸定桥是红三军团

打的,也从没提到我父亲有关泸定桥战事报道是件失实的事。1978年我在我大嫂家玩,我大哥的密友、罗华生的长子邀我大哥去看望他父亲。这里需要解释一下,我大哥彭宁,电影《苦恋》的导演,我大嫂汪旋(前妻)的父亲汪祖美当时任铁道兵参谋长(少将衔),长征时是红一军团第三军七师十九团连长;罗华生,时任铁道兵副司令员(开国少将),长征时任红一方面军一军团四团党总支书记。这两家人都同住在铁道兵司令部大院,相隔只几步之路。罗华生是我父亲生前的老战友,我同大哥一同去看望他,到了罗家,罗华生伯伯非常亲热地接待了我们,他说,你们的父亲“加伦将军”,我们以前都这么称呼他,跟我好熟哩!长征时,打泸定桥,我们就在一起,那时候我在四团负责挑选攻打泸定桥突击队的战士,你们爸爸是中央专门派来写我们打泸定桥的报道的,他的文章写得好哩,他可是我们红军中的名人哩。我们这才知道原来罗伯伯也同泸定桥之战有关系。

长征路上,《飞夺泸定桥》的战报全军都看得到,想必覃应机先生当时也看到过的,如果覃认为报道严重失实,为什么不向上反映呢或者直接找我父亲也可以呀。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中央领导跟大家一样行军,谁都可以随时在行进路上找他们说话,我父亲不是中央级领导更该好找。覃应机本人也在红一军团工作过,他完全可以找到红一军团的领导反映,或者直接向中央反映。如果说行军路上顾不了这许多,红军到达陕北后,安顿整编,也可以向总政治部反映,提供证人和证据。参与过泸定桥战斗的有关人员中许多人到解放后还活着,都是证人。可以作证的人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王稼祥等,他们都是决定哪支部队参加这场战斗以及谁负责主攻的决策人。而林彪、杨成武、罗华生是具体执行人,我父亲是亲历目睹战斗的现场报道者,还有,中央党史馆至今仍保留着中央和红一军团给杨成武下达夺取泸定桥战斗命令的文件档案。从1935年我父亲写《飞夺泸定桥》一稿(1936年的那篇文稿是根据1935的战报手稿整理写的)至1970年父亲去世,《飞夺泸定桥》只有一个版本,从没有过第二种说法。现在外界传说,一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我父亲所写的一军团主攻版本,还有一个是三军团主攻版本,而三军团那个版本一直受压,一军团版本成为主流。这完全不是实事。事实是所谓“三军团主攻”的版本从来就没有存在过,也就根本不存在压制谁的问题。至少在我父亲去世之前没有一个什么三军团主攻的版本。覃应机先生的红三军团版本的说法不知最早从何时出现的也不知有过哪些认证

3.我父亲是1923年参加革命、1925年入党的资深红军干部。长征时他的职务级别不是杨成武的下级,他在1930年时就已经是红军第八、九两个纵队的总指挥(政委),编入红军22军任军秘书长已经是师一级的干部。杨1930年入党,我父亲比杨大八岁,他的资历要比杨成武老。我父亲到四团是属于上级机关派下去临时写报道,他与杨并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因此不存在他有意要吹捧杨成武而不写彭雪枫的因素。彭雪枫是1926年入党,比我父亲小一岁,他与杨当时是同级与我父亲属于同等资历,他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更近一些才对。我父亲怎么可能在两个同级干部中抬杨成武压彭雪枫呢!他写的杨成武,完全出于公心,是对历史的真实记载。就连杨成武自己都承认说:在夺取泸定桥的关键时刻向战士们喊话,有些话我自己也记不大清楚了,加伦同志记得比我清楚。父亲说,浴血战斗中的战友情是很无私的。

4.有关陈云和邓小平对泸定桥之战的说法。

外界传覃应机的说法很简单,与陈云在1936年向共产国际的一篇报告中关于泸定桥一战的说法以及邓小平对美国总统卡特的国务卿助理所说的比较一致,都叙述得较为平淡没有做过多炫耀。实际不然!陈云向共产国际的报告并不是专门讲泸定桥之战,而是作关于中国红军西征情况的

篇四:为什么飞夺泸定桥会在长征历史上意义重大

为什么“飞夺泸定桥”会在长征历史上大书特书? 1935年1月下旬到3月上旬,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红一方面军主力先后四次渡过赤水河,闪转腾挪,为的就是要把蒋中正的追兵甩掉,不过,蒋中正也不是吃干饭的。红军逼近贵阳,转而直插云南,屁股后面始终跟着大批甩不掉的追兵,直到5月初,红军主力渡过金沙江,才总算暂时松了一口气。安全当时担任红一师参谋长的耿飚的话来说,就是“尾随之敌”,被甩开了七天的路程。

5月17号,红军进驻泸沽,军委决定由红一团为基础,组成北上先遣队,为主力部队做战略侦查和开辟道路。红一团是全军的先锋,干的是逢山开路、遇水填桥的工作,前部正印先锋官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承,具体执行该战斗任务的大将是红一团团长杨得志,几天之后,红一团夺取了大渡河的渡口安顺场,为红军大部队渡河打开了通道。按照老话来说,安顺场是不详之地。72年之前,甚至同样也是在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数十万大军来到这个地方,准备渡过大渡河北上,没想到就在这里全军覆没,如今,红军再次会不会也遭遇石达开一样的结局呢?对于历史,蒋中正和毛泽东都不陌生。

聂荣臻回忆说,当时看到敌人飞机扔下来的传单,说我们毛主席要成为石达开了,看来蒋中正决定要把历史重演,不过毛泽东就是要改造历史。5月27号,继红一团之后,红一师的二团和三团也都过了大渡河,耿飚从师长李聚奎那里得知,毛泽东和林彪也到了渡口,由于安顺场只能靠渡船运送军队,渡河能力有限,军委决定迅速夺取上游的泸定桥,泸定桥索桥是前清的康熙朝修的,当时大渡河横亘在汉藏两地之间,给双方的货物运输交换造成了诸多不便,大渡河两岸的货物经常是堆积如山。更重要的是大渡河天堑给军队调动带来巨大的麻烦,一来二去,铁索桥便诞生了。

康熙皇帝御笔亲提了“泸定桥”三个大字,自此泸定桥就成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说这么一段往事,大家就更加清楚,为什么“飞夺泸定桥”这一节,会在红军长征历史上被大书特书,也就更理解为什么毛泽东在《长征》这首诗之中,特别会提到这次渡河,所谓“大渡桥横铁索寒”,没错,这是一场胜仗,但并非谈笑却敌,云淡风轻。当时的情况是不想办法渡河,只有死路一条。

篇五:《飞夺泸定桥》微课教案

《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案

杨翠岁月

教材与学情

《飞夺泸定桥》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写的文章,其条理清晰易于学生理解.但是因为战争对于和平年代的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对这个问题他们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教学重点,我通过视频再现战争场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泸定桥的险和战士们的坚强勇敢,在这个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并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最后贯彻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原则,让孩子们明白胜利的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将这些贯彻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会有条理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红军机智勇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听着这雄壮有力的军旅歌曲,伴着这惊心动魄的夺桥画面,在这样的氛围中,让我们一起回到了久远的战争年代。一代开过领袖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七律《长征》中这样感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一想起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就让人感到寒意阵阵呢?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生读课题《飞夺泸定桥》

1,课题中的“飞”是什么意思?板书:抢时间

2,“夺”又是什么意思?板书:攻天险

那么红军战士是如何抢时间和攻天险的,这是这节课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理解课文

(一)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教师展示战争示意图,予以解说,再现当时场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飞“着抢时间?谁能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关键的那句话。

1、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有感情地读一读。(指名读)

2、根据你的理解,如果不抢在敌人前面会怎么样呢?

3、课件出示关联词,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这句话。

4、老师引导叙述:

只有抢在敌人前头,我军才能??

如果要战胜敌人,我军就要??

我军要战胜敌人,非??不可

(二)、过渡: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他们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1、请同学们默读第4、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遇到的困难,用波浪线画出红军怎样克服困难的。(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生汇报

3、朗读文本。请女同学读表示“困难”的句子,男同学读“克服”困难的句子。

抢时间的结果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点拨:把敌人抛在后面,“抛”字是什么意思?“甩”。“抛”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

4、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还是将敌人抛在了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赞扬他们吗?

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板书:机智勇敢

(三)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过渡语: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可并不代表已经取得了胜利。当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情况却是这样的,出示课件:

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

(2)这里的“飞”和课题中的“飞”是同一个意思吗?

(3)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4)谁来读读?

2、敌人如此狂妄、嚣张、

历史飞夺泸定桥ppt

不可一世,凭借的是什么?

(1)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4人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一下天险到底“险”在哪里?

3、汇报:谁来谈谈天险到底“险”在哪里?

生汇报交流

4、师:光是这冰冷铁索,光是这滔滔的江水,就足以让人——心惊胆寒。我们一起来读读描写天险的句子。

师导读,生齐读:泸定桥真险啊,??

大渡河的水真急啊,??

5、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认为我军从桥上根本过不去,除非长翅膀才能飞过去。

(四)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出示课件:播放视频)。

看,红军战士竟真的“飞过来”了!

(1)、同学们,你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在这场战斗中,你最佩服的是谁啊?为什么呢?

2、师:同学们,他们都是不怕牺牲的英雄,但是最令人敬佩的还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担任突击队,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向对岸冲去。

(1)出示课件:“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2)在这部分内容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

(3)老师掩去动词,让学生填空

(4)多么勇敢的战士啊,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齐读这段文字。

3、战斗还在激烈地进行着,眼看就要夺下泸定桥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紧张、危急的情况,是什么呢?(敌人放火)

4、师:面对熊熊的大火,前进可能会葬身火海,后退就意味着夺桥失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红军是怎么做的呢?

5、出示课件

师:多么勇敢的战士,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来,让我们用朗读赞美他们。 生齐读。

6、启发思考:这些词语体现红军什么精神呢?(指名说,板书:不怕牺牲)

(五)感知胜利 体会意义

1、 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代价,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个神话。

2、这次胜利有什么意义呢?

(六)再解课题 小结课文

师:我们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再来看课题中“飞”“夺”的意思。通过学习你认为它们是什么意思?

师:对,也正是有了这样的“飞”“夺”,红军才能出厅制胜,占领泸定桥。

三、拓展延伸

1、 谈感想。

但是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出示课件)但是他们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将永远印在我们的心里。如果让你面对这些红军战士,或者说这些红军战士真的在天有灵的话,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生交流

2、听了你们的话,那些为革命而胜利的战士一定倍感欣慰。那么,我们就将这些转为实际行动吧。

课件出示家庭作业。

3、最后让我们在永远的英雄赞歌声中结束我们的学习,让我们在歌声中永远记住这些为革命胜利而牺牲的英雄们!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抢时间 攻天险

机智勇敢 不怕牺牲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