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武汉木兰山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9:45 体裁作文
武汉木兰山体裁作文

篇一:木兰山历史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北部,距武汉港50公里。她东拥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海拔582.1米,辖区面积78平方公里。1997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3月又被批准为AAA级风景区。

木兰山山势挺拔、风景秀丽,她由两条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沟壑纵横,气象万千。雨水季节,飞瀑流泉,山鸣谷应;春秋两季,行云走雾,浩渺无垠,一派神仙境界;隆冬时节,雾淞漫野,万树挂玉,晶莹剔透,可以说,木兰山一年四季都有好风景。明代诗人屠达在《登木兰山记》中对这座千古名山给予高度赞誉:木兰山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木兰山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因木兰将军而得名。相传木兰自幼在此习武,十八岁时女扮男妆,代父从军,征战十二载,屡立战功,封孝烈将军,木兰辞而不受,乞归故里,侍奉双亲,九十而终,葬于木兰山北。后人感其忠烈,为其建祠、立庙、树坊,先后启建了木兰殿、将军祠、唐木兰将军坊,山也因之而更名为木兰山。历代文人墨客竞相登山揽胜,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时任黄州刺史的杜牧曾游木兰山,并题诗一首:“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木兰山华中地区香火圣地,史料记载,木兰山香火始于隋,盛于唐、兴于明清,其佛、道两教和睦相处于一山,在全国少有,独具特色,每年吸引数以十万计的善男信女朝山进香,顶礼膜拜,特别是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和八月初一的金秋木兰庙会,更是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木兰山也是著名的革命胜地。“黄麻起义”失败后,副总指挥吴光浩等72名战士转战木兰山,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并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陈少敏、徐海东等同志及刘、邓大军一纵一十九旅等都曾在木兰山一带进行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解放后,胡耀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百余名书法家为木兰山题词,木兰山己成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并与蔡店姚家山新五师师部旧址等景点组成了一条红色旅游线路。

木兰山地质构造独特,地处大别碰撞造山带的南缘,这里有广泛发育、保存完好的木兰山蓝片岩带,并有红帘石片岩伴生,岩石露头极佳。2005年9月被评为国家级地质公园。1996年,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中外专家考察木兰山,认为“木兰山蓝片岩是解决中国中央造山带的金钥匙,其意义重大,木兰山及附近地区,是研究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中央造山带的重要基地,是地质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国内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木兰山森林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林区面积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5%,林区内林木遮天

蔽日,各类古树名木三百多种,各种野生动物经常出没森林,而且夏季气温比武汉城区低6——8度,是森林越野、探险旅游、春游踏青、休闲消夏的好地方。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小区。

木兰山以自然生态为载体,以木兰文化为特色,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神秘的宗教理念,经过二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分别建成了木兰山索道、木兰山迷宫、木兰花苑、风洞、石景公园、古庙区等著名景点,现己建成为集宗教朝圣、避暑休闲、生态旅游、地质旅游、红色旅游、会务培训于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篇二:木兰山景观鉴赏

木兰山景观鉴赏

成绩:

批阅时间: 1 批阅人:

摘要: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北部,距武汉港50公里,海拔582.1米,她东临木兰湖、南瞰木兰川、西挽滠水河、北枕大别山,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是木兰生态旅游区的龙头。本文从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了木兰山:地理位置,名字由来,历史记载,景区介绍,历史意义五个方面。 让读者全面了解木兰山这一景点。

木兰山位于武汉市区东北郊58公里处,海拔582.1米,奇石嶙刚,松柏叠翠,寺庙林立,是历代佛教、道教荟萃之胜地。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木兰山系大别山南麓的高峰之一。因山中多长木兰树,故名木兰山。又因“木兰将军”的传说,使山蒙上神秘色彩。山上现存“木兰将军之墓”碑。木兰山以其山势嵯峨、群峰攒族、云雾缭绕、古木参天为游客称道。

明朝诗人朱臣颐写了一道题为《木兰山》的诗:“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木兰与山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明代诗人屠达曾说:“木兰为西陵最胜,盖三楚之极观。” 这里的山、水、花、木、宫、殿、阁,几乎都和千古流芳的木兰将军息息相关。山上那古朴别致的建筑,千姿百态的石林,姹紫嫣红的奇花,幽深静谧的别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木兰山约六百米,是大别山脉南麓的高峰之一。山势峭拔嵯峨,翠峰壁立。北山突兀向天,南山迤逦浑圆,中间一块山腰盆地。远远望去犹如一头仰天长啸的巨狮,在它腾空飞跃之时,猛地一抖神威,似乎一跃之间,就要飞上九天。据史书记载:木兰山古称建明山,因状如吼狮,故又名青狮岭。后来坡坡岭长遍木兰树,所以更名木兰山。据说,古时有位姓朱名异,字寿甫,号天禄的千总,家住在山北十余里的双龙镇,因年逾半百无后,常登山求嗣,归而生一女,取名为木兰,据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一五五)、清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的《黄陂县志》记载:“木兰将军,黄郡西陵(今黄陂)人也。姓朱,父寿甫,母赵氏儿时状貌端凝,不雅修饰会突厥入侵,军书叠至。寿甫苦于羸弱不堪远征,日夕忧虑。木兰乃市鞍马,易戎服,为男子妆,代父从征。”一十二载,立功异域”朝廷封她为将军。木兰不受朝禄,乞归故里,终年九十,葬于木兰山的将军庙下。《黄陂府志》、《湖北通志》、《萍踪识小》、《名胜志》均有类似记载。乡人为了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在墓前竖立“木兰将军之暮”的巨碑,并于明万历三十七年(一六0九年)在山上建立了木兰殿、木兰将军坊,从此木兰山名声大震。正如明代诗人徐承颐所写:“未有木兰先有山,山名偏借木兰补; 木兰与山

名俱在,山并木兰争万古。”

2

历代文人墨客,寻幽探胜,络绎不绝。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八四二年)唐代大诗人杜牧游览木兰山时,曾写下《题木兰庙》,诗云:“弯弓征战作男女,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体现人民对木兰将军的景仰和怀念。木兰殿始建于唐代,重建于明代,殿里的三尊大的塑像代表木兰的三个阶段,这是她当将军时的形象,这是她从军前的形象,这是她从军时的形象。相传木兰18岁那年,羌胡侵犯边关,木兰父亲连接12道兵书,但老将军年老体弱,木兰削发女扮男装。12年后,木兰已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将军了,唐太宗要封他为昭烈将军,木兰请求回到父母身边,尽女儿的孝心,远近的乡亲们为木兰的事迹所感动,在木兰山刻了木兰将军坊。木兰山的石雕都采用了本地的石料绿帘石镌刻而成。“唐木兰将军坊”高5米、宽9米,下刻二龙戏珠的浮雕,双凤在上,双龙在下真是寓意很深的佳作,也是尊重女子气节的真实写照。坐落在海拔520米的千尺峰上的玉皇阁,始建于唐代,阁高10米,相传是木兰将军凯旋归朝后,朝廷赐冠的地方,整个建筑没用片瓦寸木,都用大小石块交错干彻而成。棋盘石状太极,凌空耸立在峭壁之颠,传说木兰将军解甲归乡后,时常到这块巨石上同道人下棋。

木兰山庙宇,始于隋,兴于唐,盛于明,先后曾出现过七宫八观三十六殿、古佛千余尊的壮观场景。木兰山宗教建筑的特点是:一是“佛中有道,道中有佛”,把佛教与道教建筑融为一体;二是寺庙建筑注重结构,用石块交错嵌压而成,不用泥浆,即干砌石墙。整个风景区分为古寨区、石景区、花苑区、山庄区四区。

古寨区蜿蜒起伏于主峰祈嗣顶,海拔582米处,全长5华里。最早为烽火台,清咸丰三年(1853年)为防太平军加修炮楼,是一座名副其实用于军事防御性古寨。其后,随着宗教活动盛行,寺庙逐年兴建,形成不少有神奇色彩的景点建筑。古寨区内有一天门、南天门、木兰坊、二天门、三天门、金顶坊、玉皇坊、玉皇洞、灵霄街、狮鼻洞等主要景点。

石景区奇石颇多,形态各异,加上民间古老的传说,身在其中颇有形神兼备的韵味。整个石景区,通过步行1090个石阶与各个石态各异的景观相串连,令游人一面登石梯,一面观赏铠甲面、人面石、凤冠石、金蟾石、棋盘石、穿箭石、大佛石、白云洞、太子洞等景点。

花苑区有古好汉坡、水晶宫、九碑石、打儿窝、三眼井、下马石等景点。

山庄区有滴水崖、龙头石、蟠龙竹与卧虎石、双龙亭、剑壁石等景点,有近20处避暑山庄。

木兰山国家AAAA级景区,因木兰将军而得名,是木兰将军的故里。据史料记载,木兰山始称于南齐永明三年(即公元485年),历代的骚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唐代大诗人杜牧曾登临木兰山,拜谒木兰庙,写下了《题木兰庙》等传世佳作:"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

3

上祝明妃。"木兰山又是著名的革命摇篮,"黄麻起义"后,李先念、徐向前、吴光浩等率部转战木兰山,革命队伍才不断发展壮大。木兰山也是千年香火圣地,其宗教活动始于隋唐、盛于明清,佛道两教共处一山,每年海内外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已被列为国家重要景点之一,进入全国假日旅游信息预报系统。现存主要建筑有一天门、雷祖殿、讲经堂、南天门、木兰寨、二天门、木兰将军坊、木兰殿、斗姆宫、报恩殿、帝王宫、三清殿、三天门、金殿、玉皇阁等;木兰殿内供奉木兰将军塑像,金殿内祀披发跣足的真武大帝铜铸鎏金造像,像高 1.8 米,金童玉女与水火二将列侍左右,其像亦为铜铸鎏金。古今名胜有鹰 嘴石、乌龙泉、千险峰、舍身崖等。作为武汉市的后花园,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60万人次,每日可接待3500人住宿、8000人用餐。整个景区面积50平方公里,其中,木兰湖面17平方公里,这里水丰鸟美,人杰地灵,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被中外游客称为“荆楚明珠”。 这里的山、水、花、木、宫、殿、阁,几乎都和千古流芳的木兰将军息息相关。山上那古朴别致的建筑,千姿百态的石林,姹紫嫣红的奇花,幽深静谧的别墅,风光旖旎,美不胜收。

(转 载于: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武汉木兰山)

就在悠然而逝的20年前、10年前,避暑度假曾是“好单位”统一分配给职工的福利,甚至是对“劳模”的奖励,木兰山上的楼堂馆所曾经“人满为患”不足为怪。后来“一年除了一两个月有人光顾,大多时候是闲置。”以至于久不住人蛛网密布,不是没人想去了,而是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计划经济时代由单位包揽的福利制度在社会化,一些福利形式或取消或更新或转型了;随着度假形式多样化,上木兰山玩已成了“小菜一碟”。 在大革命时期,董必武、李先念、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长期在此从事革命活动,至今,仍有李先念故居等13处革命遗址保存完整。1955年,中央军委授予木兰湖畔出生的杜义德、袁学凯、陈福初等7位红军将领共和国将军军衔。1985年,木兰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每年有大批青少年学生来木兰湖瞻仰革命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 木兰山这一红色经典是当代黄陂最精彩的篇章,是当代黄陂最鲜活、最生动、最具主体价值的资产,是当代黄陂最具思想内涵的名片。1927年底,黄麻起义后,吴光浩率领72名战士转战木兰山,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为保存革命火种, 第七军坚定地实行以战求生存、以战求发展的战略思想,在木兰山一带开展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游击战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极大地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力量。同时,也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提供了光辉的范例。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木兰山革命斗争的壮举已经成为历史,但是,木兰山革命斗争精神却具有永恒不变的历史价值和光照千秋的缤纷异彩,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精神和延续与升华,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时代创造,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木兰山带给人民的远远不止这些,木兰文化将一直流传下去。

4

5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