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黄帝战蚩尤文言文翻译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1:14:44 优秀作文
黄帝战蚩尤文言文翻译优秀作文

篇一: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 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 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

而违背道义呢?

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

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

矣。”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3.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 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 4.看见

一位妇人穿着粗布丧服坐在毛驴上,隐约之中(感到)和妻子很相像

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

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5.①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②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 ③

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

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

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

③必不吾受也

④君奚患焉

6.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 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 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 ④

大王您忧虑什么呢?

7.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

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

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

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

①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②王疾先下汉王

③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④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⑤而公不为若更言

7.①天下归顺晚的(恐怕)要覆亡在先了 ②大王您(应该)赶紧先向汉王称臣 ③你(如果)能制止

汉军,我就让你活着 ④办大事不顾细枝末节,成就大德不回避(别人的)指摘 ⑤你爷爷不会为了你而

另换一个说法

8.《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8.常常在于人的出处去就辞受取与(应取一个什么准则)方面

9.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

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

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9.①梁王痛恨爰盎以及其他参与计议的大臣 ②于是天子怀疑梁王,追得刺客,(审问之下)果然是梁

王指使的 ③派遣使者一路上冠盖相接络绎不绝,审察追查梁王的罪行

10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遭父亲,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②乡党以为贬议

10.①宦官黄皓独掌大权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心地附和他 ②乡里给了(陈寿)贬抑的品评

11口呙 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

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②太祖口貌如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1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

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12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 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12.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 ②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1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

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

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

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1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 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1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14.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15禺页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①故世人未之奇也

②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5.①因此当时人并不将他看作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②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

16.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16.①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 ②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 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地位,(引导他们)趋于仁义

17.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喏。”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于是更应曰 ‘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17.论述说明,本来就是凭着所了解的,来解释所不了解的,而使别人了解

18.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②禁之奈何

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18.①布帛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遮体之物了,木材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作为国家守备之需的了 ②如何才能禁止呢 ③人们的所有行为,不是图名就是图利

19.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在右已。问

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①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19.①发觉烤肉厨师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于是自己不再吃了,给烤肉厨师吃 ②每当遇到危难,常常发现有个人在旁边护着自己

20.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

之,以为寡人戒。”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0.①仅仅是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罢了 ②太师您撞谁 ③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

21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然取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君欲无盗,莫若 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益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

群盗奔秦焉。

①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②吾所穷者,郗雍也

③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

④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21.①观察他们眉眼间的表情便能够发现实情 ②让我们隐于困境的,就是郗雍 ③使教化在朝廷上得到提倡,在百姓中得到奉行 ④老百姓如果有羞耻之心,那么还做什么窃贼呢

22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①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②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22.①大禹是个圣人,竟然还珍惜每一寸光阴;至于一般人,更应当珍惜每一分光阴 ②怎么能够只是游乐安逸荒疏沉醉,活着对于时世无益,死去名声不能传播于身后

23.初,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卿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当利目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言多务,卿若孤

23.①爱卿您居位掌权,不能不学习 ②你说你事务太多,你像我这样(事务多)吗

24则取之左右而逢其原,故原子欲其自得之也。”

①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

②资之深,则取之左右而逢其原

24.①有德君子以“道”来加强自身的修养,是想以此达到自得之境 ②(学养)积蓄深厚,那么(待人处世)就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5.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①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

②主酒家

③酒家之主者来

25.①每当和人谈论佛理,一定要以自己的见解强加于人 ②住在酒店主人家 ③酒店主人来到

26.楚庄王欲伐赵,杜子谏曰:“王之伐赵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物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赵之下也,而欲伐赵,此智之如目也。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①王之伐赵何也

②此智之如目也

26.①大王您伐赵是为什么 ②这说明人的智慧见识就像眼睛(不能看见睫毛)

27.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迭用七死字,汉书因之。汉《沟洫志》载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也。

①《汉书》因之

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

27.①《汉书》沿用了(这些文句) ②阻隔黄河两次向西三次向东,共五次使用“石堤”一词却不让人感到冗长累赘

28.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州颍阴人,济北贞王勃之后。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所与交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同宗刘恺以雅德知名,独深器陶。

①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

②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

28.①刘陶平日里性情清简,不拘小节 ②喜好如果不同,即使是富贵者也不企图去结交;情趣如果一致,即使是贫穷低贱之人也不改变交情

29.高祖已起兵建大将军府,太宗率兵徇西河,斩其郡丞高德儒,拜右领军大都督,封敦煌郡公。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内。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

篇二: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

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 ②吃人的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力效死 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

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

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

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

矣。“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3.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 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 4.看见一位妇人穿着粗布丧服坐在毛驴上,隐约之中(感到)和妻子很相像

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 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5.①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②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 ③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知之人,就对了

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

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

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 ③必不吾受也 ④君奚患焉

6.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 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于我 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 ④大王您忧虑什么呢?

7.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

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

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 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

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

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郦生曰: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

①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②王疾先下汉王 ③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④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⑤而公不为若更言

7.①天下归顺晚的(恐怕)要覆亡在先了 ②大王您(应该)赶紧先向汉王称臣 ③你(如果)能制止汉军,我就让你活着 ④办大事不顾细枝末节,成就大德不回避(别人的)指摘 ⑤你爷爷不会为了你而另换一个说法

8.《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

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8.常常在于人的出处去就辞受取与(应取一个什么准则)方面

9.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

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 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

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9.①梁王痛恨爰盎以及其他参与计议的大臣 ②于是天子怀疑梁王,追得刺客,(审问之下)果然是梁王指使的 ③派遣使者一路上冠盖相接络绎不绝,审察追查梁王的罪行

10.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

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遭父亲,有疾,使婢丸药,客 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②乡党以为贬议

10.①宦官黄皓独掌大权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心地附和他 ②乡里给了(陈寿)贬抑的品评

1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

面口呙 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 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 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②太祖口貌如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1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太祖之事)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12.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 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 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12.①臧孙施政,失了分寸啊 ②现在无缘无故地加以祭典,不是施政所适宜的

1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 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 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 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1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 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1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 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 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14.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子回答

15.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①故世人未之奇也 ②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5.①因此当时人并不将他看作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②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

16.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

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16.①拿这些士人民众可怎么办啊 ②把那些敌人统统杀掉,让他们一个不留 ③让他们住在自己的宅子里,耕种自己的田地,不要去改变他们的地位,(引导他们)趋于仁义

17.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喏。”明日见,谓惠

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 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于是更应曰 ‘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

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17.论述说明,本来就是凭着所了解的,来解释所不了解的,而使别人了解

18.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

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 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 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②禁之奈何 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18.①布帛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遮体之物了,木材如果用尽了就没有用来作为国家守备之需的了 ②如何才能禁止呢 ③人们的所有行为,不是图名就是图利

19.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

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在右已。问 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①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19.①发觉烤肉厨师有想要吃烤肉的神色,于是自己不再吃了,给烤肉厨师吃 ②每当遇到危难,常常发现有个人在旁边护着自己

20.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 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 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 之,以为寡人戒。“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0.①仅仅是他的话没有谁敢于违抗罢了 ②太师您撞谁 ③这不是国君所应该说的话

21.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

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 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 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然取

篇三:文言翻译

夫寒之於衣,不待轻暖;饿之於食,不待甘旨。 晁错《论贵粟疏》 甘旨:美味的食品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其负大舟也无力。 《 庄子·逍遥游》

况且如果水积攒的不多不深,那么它也不能把大船浮起来(负起大船也没这个力气), 故夫作法术之人,立取舍之行,别辞争之论,而莫为之正。 《韩非子·问辩》

所以那些制订法术的人,虽然确定了行为的标准,分清了争辩的是非,但没有人加以肯定。 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范雎说秦王》 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臣子所怕的。”)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季氏将伐颛臾》

颛臾的城墙坚固,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非常近。如果现在不把它占领,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惟辟(国君)作福,惟辟作威。 《书经·洪范》

只有君王才能独揽权威,行赏行罚。后泛指凭借职位,滥用权力。

唯赤则非邦也与? 《 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

难道公西赤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书经·泰誓上》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书经·泰誓上》

惟十有三祀(年),王访于箕子。 《尚书·洪范》

周文王十三年(武王四年),武王拜访箕子。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左传·僖公三十年》

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张骞传》 替汉朝出使月氏,而被匈奴封锁道路,不让通行,现在逃亡到贵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带路,送我们去,假如能够到达月氏,我们返回汉朝后,汉朝送给大王的财物,一定多得不可尽言。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庄子·逍遥游》

看起来那样苍茫的天空,那样的色彩真的是它的本来色彩?还是因为太远了无法看清.?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韩愈《祭十二郎文》

哎!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

不能为晋国打开大门,不能忽视(这种)侵略别国的军队,一次已经可以说很过分了,难道还可以来第二次吗? 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韩愈《答李诩书》

即使如此,哪里敢自己认为接近成功了呢?

叔向曰:“齐其何如?”晏子曰:“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 《左传·昭公三年》 叔向说:“齐国将怎么样呢?”晏子说:“这是末世了,我不知道该怎样说好。齐国恐怕要变为陈氏的天下了。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 《左传·成公三年》

楚王为知罃送行时,说:“你怨恨我吗?

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左传·僖公四年》

昭王南巡溺于汉水,你们还是去问汉水之滨吧。”

吾其还也。 《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们还是回去吧!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我(孔子)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赐(子贡)也何敢望回(颜渊)?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论语·公冶长》 子贡回答:我端木赐,怎能比得上颜回!颜回能够闻一知十,而我只能闻一知二。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

老师孔夫子每到一个国家,就知道这一国的政事

今也则亡。《论语·雍也》

现在没有了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左传·僖公三十年》

臣年轻强壮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

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范雎说秦王》

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 君子也者,道法之摠要也。 《荀子·致士》

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 《礼记·檀弓》 葬的意思就是藏。藏就是不让人看见。

蚩尤惟始作乱。 《书经·吕刑》

蚩尤开始作乱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诗经·大雅·文王》

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 彼秦者,弃礼仪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齐策》

那秦国,是一个抛弃了仁义礼制而崇尚杀敌斩首之功的国家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郑伯克段于鄢》

不如早给太叔安排个处所,不要让他(的势力)滋生蔓延!一旦蔓延起来,就难以对付了。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齐策》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孟子·许行》

如果什么都自己做然后用,那是让天下人疲于奔命。

虽杀臣,不能绝也。 《墨子·公输》

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

赏罚不信,故士民不死也。《韩非子·初见秦》

无论赏或罚都不守信用,所以官僚与百姓都不卖命了。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隐公元年》(表命令) (项伯)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表禁止)

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曰:“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表祈使)

(渔人)停留了几天,便告辞离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讲。”

《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言也!”唉!这是什么话!(这算什么话!)

鸡既鸣矣。(《诗经·鸡鸣》)公鸡喔喔已叫啦

余病矣。《左传·成公二年》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左传·宣公二年》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虞国不能举行年终的腊祭了

梁睹秦称帝之害,则必助赵矣。《战国策·赵策》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中国人都要变成披发与左扣衣襟的夷狄了.

天下苦秦久矣。《史记·陈涉世家》

天下的老百姓在秦朝的暴政下统治下已经受了太多的苦,已经太久了。

今老矣。《左传·僖公三十年》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你太不聪明了.

敬诺。年几何矣? 《战国策·赵策》可以。年龄多大了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论语·子路》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

先生休矣! 《战国策·齐策》 先生,算了吧。”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墨子·公输》“好吧。我就不攻打宋国了。”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 《论语·乡党》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战国策·齐策》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公四年》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义灭亲.大义灭亲"是宾语前置.

日食饮得无衰乎? 《战国策·赵策》每日饮食该没减少吧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部队(因长途行军)筋疲力尽,郑国又有了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庄子·秋水》

这只龟,宁愿为留下骨头而享尊贵呢?(还是)更愿活着在烂泥中摇尾巴呢?

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梁惠王下》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

秦之攻赵也,倦而归乎?亡其力尚能进,爱王而不攻乎?《战国策·赵策》

轸不之楚,何归乎? 《史记·陈轸列传》我不到楚国又投奔(到)哪里呢?

孰为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王句践》

那就请求让我死吧!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陈涉世家》

善哉,技盖至此乎! 《庄子·养生主》真是好啊!你的技艺竟然到这种境界了? 天乎!吾无罪! 《史记·秦始皇本纪》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件愉快的事?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是君子吗?\"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庄子·逍遥游》 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是鲁孔丘与? 《论语·微子》“是鲁国的孔丘吧

子自谓才士圣人邪? 《庄子·盗跖》你不是自称才智的学士、圣哲的人物吗?

彼其智者欤?柳宗元《梓人传》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

得无教我猎虫所邪? 《聊斋志异·促织》(这画)莫不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吗?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不知(庄)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庄)周与? 《庄子·齐物论》

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抑或盗跖之所筑与?《孟子·滕文公下》可仲子所住的房屋,是像伯夷那样廉洁的人所建筑的呢?还是像盗跖那样的强盗所建筑的呢?

孙子所言非邪?先生所言是邪? 《庄子·达生》 《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hǔ sì chū yú xiá,guī yù huǐ yú dú zhōng,shì sheí zhī guò yú? 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

《庄子·外物》:“子何为者邪?”你是做什么的呀?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孟子·滕文公上》

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

赵王岂以一壁之故欺秦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 》

不过我只是所谓“望见了孔子的门户和围墙但尚未登入堂室”的人,哪里能够知道是对还是错呢?

《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论语·季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 《荀子·议兵》

仁就是爱护人,义就是讲道理,那么还要用兵做什么呢?

人而已矣,奚以名为? 《列子·杨朱》普通人就行啦,要名声干什么呢?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楚辞·渔父》

为什么您偏要忧思那么深沉、行为那么高超,而让自己遭到被放逐的下场呢?

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 《庄子·逍遥游》

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

君哉,舜也!”又:“大哉,尧之为君! 《孟子·许行》

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人啊!

尧作为君主,真伟大啊!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人啊!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孟子·万章上》

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

(曾经有人送活鱼给子产,子产派校人把鱼养到池里。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 )却把鱼煮了,回复说:“这鱼开始放掉的时候,很疲倦的样子,一会儿就好了,悠然地消失了。”子产说:“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校人出来后说道:“谁说子产聪明,我把鱼煮了吃了,他却还说:?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找到适合于他的地方了!?” 所以说正人君子可以用合逻辑的话欺骗他们,但很难被不合情理的事情所蒙蔽。)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

丈夫服役远在异乡,归期漫漫真是久长。哪年哪月才能归来,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诗经·召南·殷其雷》勤奋的样子的君子,快点归来。

篇四:25课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题

25课短文两篇对比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列题。

[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宾春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这男,始说,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支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急!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患、公长,皂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力口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支亡以应。 (《愚公移山》)

[乙]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固不可彻 彻: ②寒暑易节 易: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夸父与日逐走。

3.夸父和愚公都是我国神话寓言中塑造的英雄人物,请说说他们感人的精神品质。

二、《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一)加点字词注音。

颛顼( )( ) 水潦( ) ...

(二)解释加点字词。

1、逐日( ) 2、逐走( ) ...

3、入日( )4、欲得饮( )( ) ....

5、饮于河、渭( ) 6、河、渭不足( ) ( ) ...

7、北饮大泽( ) 8、弃其杖( ) ..

9、昔者( ) 10、怒而触不周山( ) ...

11、地维绝( )( ) 12、故日月星辰移焉( ) ...

13、地不满东南( )14、故水潦尘埃归焉( )( ) ....

(三)翻译重点语句。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

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3、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4、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四)课文理解。

1、《夸父逐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体裁)。

2、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3、怎样理解“弃其杖,化为邓林。”

4、从《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

5、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8、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9、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三、《夸父逐日》与《共工怒触不周山》有关的对比阅读文段。

(一)又北二百里,曰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②,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③。是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⑤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⑥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⑦。

[注释]①发鸠:山名。②乌:乌鸦。③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像自己呼叫自己。④是:这(鸟)。⑤故为:所以变成。⑥堙:填塞。⑦河:黄河。

1.给这个神话故事拟一个四字短语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

①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②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3. 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口衔高山上的木头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

(二)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注解]息壤:一种能自长自息的土壤。

1.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2. 鲧治水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填一个动词),借助的神奇的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4. 鲧为了拯救万民,毅然携息壤以治洪水,“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天帝为什么要杀死他?

5. 鲧的被杀并没有阻断治水的进程:“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反映出一种什么可贵的精神?

6.“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从结尾看,天帝还是有一点可取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刑天舞干戚①

刑天与皇帝争神,帝断其首,葬②之长羊之山③,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选自《山海经.海外西经》)

【注释】①刑天:炎帝的战将,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在炎黄帝战争中贡献非常。炎帝在阪泉战败,退居于南方,刑天不甘心,他联合蚩尤部落对抗黄帝。蚩尤兵败被杀,刑天也被黄帝斩下头颅。舞:挥舞。干戚:干,盾;戚,斧。②葬:埋葬。③长羊之山:即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远,便是黄帝诞生地轩辕国。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帝断其首( ) (2)操干戚以舞( ) ..

2.指出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A.葬之长羊之山( )( ) ..

B.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 )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译文:

4.这则神话哪几句话最能体现神话特点?

5.你认为刑天是个怎样的人?

6.读了这则神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黄帝战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②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③,蚩尤请风伯雨师④,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⑤,雨止,遂杀蚩尤。(选自《山海经?大荒北经》)【注释】①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中国神话中的战神。原为炎帝臣属,炎帝被黄帝击败后,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吃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后来人们为了歌颂黄帝,便丑化蚩尤,使他沦为妖魔、邪神形象。②应龙:黄帝手下的大将。③蓄水:据说,应龙能飞,还能从口中喷水,他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④风伯、雨师:蚩尤请来的战将,一个能刮起满天狂风,一个能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向应龙阵地倾下暴雨。⑤天女曰魃:黄帝请来的天女叫女魃,天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蚩尤作兵伐黄帝( ) .

(2)纵大风雨( ) .

2.选出下列文言语句中的“乃”与“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中的“乃”用法不同的一项( )

A.先生是年乃能言。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D.蒙乃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4.从这则神话的内容来看,这次战争的挑起人是谁?哪句话能证明?

5.从这则神话的内容来看,黄帝是凭什么赢得这场战争的?你认为这种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篇五:文 言 翻译

文 言 翻 译

一.高考回顾

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五看: 一看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如: 1. (2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

2. (2004·广东)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译文:

3.(2004·上海)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 译文:

二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等。如: 4.(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是:

5.(2003·全国)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译文是:

6.(2004·湖南)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 译文:

三看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如:

7.(2002·上海春季)知者创物,能者述焉。 译文是:

8.(2004·青海)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 译文:

9.(2004·江苏)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译文:

四看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2001年全国题考查了“反间、南面、鼓噪、扰乱”,2002年北京题考查了“穷困”,2003年北京题考查了“具有”等等,2004年则拓展到了主观翻译题中。 10.(2004·天津)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译文:

五看固定结构

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就考了这样一个句子:

其李将军之谓也: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就考查了“其??之谓也”这个固定结构。 11.(2004·湖北)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译文:

[注意] 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

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

何??为、何以??为、奚以??为 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

1

得无??乎、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 庸??乎、其??乎 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大吗? 在实际运用中,上述九种翻译的方法往往要结合使用,要注意各个不同方面的要求,才能辩清词义,译出忠实原文、表意明确语言而又通畅的好句子来。

二、文言文翻译热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文中划线句(5分)

予尝按次春秋以来,屈原之骚疑于怨,伍胥之谏疑于胁,贾谊之疏疑于激,叔夜之诗疑于愤,刘蕡之对疑于亢[1]。然推孔子删《诗》之旨而裒[2]次之,当亦未必无录之者。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 注:[1]亢:过甚。 [2] 裒:póu,聚集、收集。

⑴君既没,而海内之缙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文言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夏四月,皇太孙自北边南还,执政皆迎于上都之北。伊实特穆尔谓晋王噶玛拉曰:“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噶玛拉遽曰:“皇帝践阼,当北面事之。”甲午,皇太孙即位于太安阁。巴延握剑立殿陛,述所以立皇太孙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 ——摘自《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元纪九

① 宫车晏驾,已逾三月,王为宗盟之长,奚俟而不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巴延握剑立殿陛,述所以立皇太孙之意,辞色俱厉,诸王股栗,趋殿下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

2

①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2分)

译文: ②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3分) 译文:

三. 文言文今译练习

今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线的句子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 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2.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 上,溪河湍急,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 之最也。

①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 ②惟意所适 ③洵游山者之最也 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 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 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 矣。”朝贵服其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4.公乘亿,魏人也,以辞赋著名。咸通十三年,垂三十举矣。尝大病,乡人误传已死。其 妻自河北来迎丧,会亿送客至坡下,遇其妻。始夫妻阔别十余岁,亿时在马上,见一妇 人粗衰跨驴,依稀与妻类,因睨之不已,妻亦如是。乃令人诘之,果亿也。亿与之相持 而泣,路人皆异之。后旬日登第矣。

见一妇人粗衰跨驴,依稀与妻类 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 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 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 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夺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 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 ③必不吾受也 ④君奚患焉 7.郦生说齐王曰:“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授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 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今已据敖仓之粟,塞成 皋之险,守白马之津,杜太行之阪,距蜚狐之口。天下后服者先亡矣,王疾先下汉王, 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广以为然,乃听郦生。罢历下兵 守战备,与郦生日纵酒。淮阴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 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郦生曰: “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齐王遂烹郦生,引兵东走。

①天下后服者先亡矣 ②王疾先下汉王 ③汝能止汉军,我活汝 ④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 ⑤而公不为若更言 8.《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 问,与孟子之所答者,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 9.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 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 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 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 10.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

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遭父亲,有疾,使婢丸药,客 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②乡党以为贬议 1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

面口呙 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 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 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②太祖口貌如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12.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

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礼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 非政之宜也。”

①越哉,臧孙之为政也 ②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1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

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 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 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黄帝战蚩尤文言文翻译) 1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

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 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15.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①故世人未之奇也 ②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16.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

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 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 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善”。

①将奈其士众何 ②咸刈厥敌,使靡有余 ③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

17.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喏。”明日见,谓惠

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

3

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王曰:“未喻也。”“于是更应曰 ‘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 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 18.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阝。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

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

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阝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 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

①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 ②禁之奈何 ③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19.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

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 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①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 ②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 20.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

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

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太师谁撞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1.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

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 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郗雍必不得其死焉。”俄而群盗谋曰:“吾所穷者,郗雍

也。”遂共盗而残之。晋侯闻而大骇,立召文子而告之曰:“果如子言,郗雍死矣。然取 盗何方?”文子曰:“周谚有言,察见渊鱼者不祥,智料隐匿者有殃。君欲无盗,莫若 举贤而任之,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民有耻心,则何益之为?”于是用随会知政,而 群盗奔秦焉。

①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 ②吾所穷者,郗雍也 ③使教明于上,化行于下 ④民有耻心,则何盗之为 22.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重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

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是自弃也。”

①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②岂可但游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23.初,权谓吕蒙曰:“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

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卿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当利目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①卿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言多务,卿若孤 24.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积蓄)

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而逢其原,故原子欲其自得之也。”

①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 ②资之深,则取之左右而逢其原 25.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

“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 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 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①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 ②主酒家 ③酒家之主者来 26.楚庄王欲伐赵,杜子谏曰:“王之伐赵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

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物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 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赵之下也,而欲伐赵, 此智之如目也。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①王之伐赵何也 ②此智之如目也 27.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

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迭用七死字,汉书因之。汉《沟洫志》载 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北抵黎 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 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也。①《汉书》因之 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 28.刘陶字子奇,一名伟,颍州颍阴人,济北贞王勃之后。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所与交

友,必也同志。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同宗刘恺以雅德知名,独深器陶。

①陶为人居简,不修小节 ②好尚或殊,富贵不求合;情趣苟同,贫贱不易意

4

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