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弟弟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5 05:56:54 体裁作文
篇一:第二单元作文
1
2
3
4
篇二:关于爷爷的作文:那是一份偏爱。
关于爷爷的作文:那是一份偏爱。
摘要: 爷爷去世前几个月时,眼睛开始模糊起来,言语也有些含糊不清。家里去了些亲戚,他总是谁也认不得,要拉出你辨认老大一会儿才能认出你来。可当我回到老家时,爷爷一把抓住我:“是不是涛涛回来了?”我顿时热泪盈眶,再也忍不住,抱住爷爷大哭起来。那时爷爷在生前见我的最后一面,我从来也没有向那次一样激动过,或许我当时已预料到什么。冥冥之中,必有主宰。他老人家去世了,毫无痛苦地,安详地去了??
我的爷爷已经去世了,享年91岁。
这应该是一个长寿的数字,但我一直希望这个数字变为两个字:永远。虽然梦是虚幻的,心已成往事,但我一直念着爷爷,慈祥的爷爷。
我爸爸在六兄弟中排行第五,我是爷爷最小的孙子。我家住在外地,一年回老家两三次。或许因为这样,爷爷特别的疼爱我。
记得以前每年一到寒假或暑假,爷爷便每天独自一人走上十几里路走到村口等我们,直到看见我们大包小包的从车上下来时,才孩子一般乐颠颠地小跑过来,先是将我的手放进他怀中暖一暖,或是拿出手帕,擦去我头上的汗,全然不理其他人的浑身打颤或是大汗淋漓。或许这是一种偏爱,但如果偏爱的是你的话,你会怎么想?要知道,我出生时,爷爷已经70多岁了,就这样的一个老人,独自等候着我们十六年!!!
爸爸在六兄弟中,脾气最为暴躁,因此其他人都和他合不来。大概由于这个原因,爸爸很早就一个人来到外地。而老家的所有亲戚除了大伯因为儿子结婚才来了一次我家,便只有爷爷了。虽然每次爷爷来了总是说:“我才不是看你们来的,我是看我的小孙孙来了??”但爸爸还是激动的忙手忙脚,妈妈感动的泪花直闪。爸爸明白,长大后我也明白,能真正理解儿子的心情的,普天之下莫过于父亲了。
在我六岁时,我曾在老家住过些时候,记得那时正值过年,爷爷家中亲朋好友人来人往,我因此沾了爷爷的光——手中压岁钱越来越多。大伯、二伯来时,铁青着脸,塞给我很少的压岁钱。爷爷也不说话,只是朝他们吹胡子,瞪眼睛,他们心一慌,又塞给我一大堆压岁钱。三伯、四伯、六叔来时,像是一致商量好的,老是围着爷爷奶奶问长问短,全然不理睬我,然后吃点饭便想溜之大吉,哪知爷爷早已站在门口,说:“把钱放下再走。”他们没办法,只好慢吞吞地掏腰包。虽然说爷爷这样做是有些霸道,但他是不想让我受到欺侮,不想我爸爸被兄弟们欺侮。儿女都是爷爷心上的肉,动哪个,心都疼啊! 印象最深最令我感动的是除夕之夜。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表面上大家有说有笑,实际上暗中都较着一把劲。其他人都想冷落我们一家人。爷爷当然知道会这样,他便把我抱在怀里,让我爸妈坐在他和奶奶的两旁,拉着爸爸问长问短,反倒冷落了其他人,气得大伯二伯涨红了脸,三伯、四伯、六叔干瞪眼。开饭时爷爷第一个动筷,接下来是奶奶,然后其他人才开
始吃饭。但爷爷怕我抢不过其他孩子,总是先给我碗里塞得满满的,自己才开始吃饭,其他孩子都眼巴巴地看着我碗里的大鱼大肉,直流口水,因为他们自己无论如何也抢不到这么多的。是的,这是一种偏爱,但由于每个人的处境不同,有时偏爱也变的伟大起来,对我来说就是这样。
爷爷去世前几个月时,眼睛开始模糊起来,言语也有些含糊不清。家里去了些亲戚,他总是谁也认不得,要拉出你辨认老大一会儿才能认出你来。可当我回到老家时,爷爷一把抓住我:“是不是涛涛回来了?”我顿时热泪盈眶,再也忍不住,抱住爷爷大哭起来。那时爷爷在生前见我的最后一面,我从来也没有向那次一样激动过,或许我当时已预料到什么。冥冥之中,必有主宰。他老人家去世了,毫无痛苦地,安详地去了。
听到噩耗时,我赶回老家,一下子哭着趴在爷爷灵前,长跪不起?? 因为那深沉的爱,因为那慈祥的爱,因为那专执的爱。
因为那是一份偏爱
篇三:第四次作文
第四次作文:说真话,抒真情(记叙文)
训练目标:
1.了解说真话、抒真情是写作的基本要求。
2.明白多读优秀文学作品与写出真情实感文的关系。
3.学会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
训练重点:说真话,抒真情
训练要求:
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3.文体不限,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训练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
导写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段片断,看完后大家随便说说自己的感受,好吗?(可以根据时事增加相关片段)
比如:表达亲情的片段、关于环境的片段
同学们纷纷谈感受,老师点拔总结:针对刚才的录相,同学们一是觉得有话要说,二是说出了心理话。那么,在平时写作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呢?
二、知识链接
自主学习短文,思考:
1.什么是“说真话,抒真情”?
2.怎样才能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三、片段训练
每个同学说一件发生在身边的印象最深的事情,可叙述,可点评。先分组训练,再小组推荐比赛。(小结:写作文首先要说真话,实话实说,惟有真切,才能感人。)
四、明确题目
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会有好多让我们难忘的“那一次”:“那一次,我笑了”;“那一次,我哭了”;“那一次,我真后悔”;那一次,我真尴尬“??这里的“笑”“哭”“后悔”“尴尬”,正是表达了某一次的真实情感和心理活动。以“那一次,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在文题的横线上填写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的词语。
2.要说真话,抒真情,写出真实感受。
3.文体不限,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五、习作点拨
(一)审题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的认识,注意引导正确的审题方法。
2.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解题:
①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填写恰当的词语,应该是某一次真实情感或心理的表现。 ②所填的词语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了。因而填写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推敲,能够概括地反映所写的内容。
③从题目的“那一次”,我们还可以明白,写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
(二)构思
1.指导学生填好词语,确定行文方向。
2.引导:
①要想抒真情,必须抓住动情点。
②要使文章生动,应展开细节描写。
③可采用倒叙法,由往事引出回忆等。
范文: 那一次,我流泪了
我有一个弟弟,爸爸总是偏爱他,平时他要什么就有什么。可是老爸对我就不同了,比如我和弟弟闹了矛盾,爸爸问也不问就说弟弟是对的,而错误老是落在我的身上。
有一次,我正在写作业,弟弟跑来要我的钢笔画画。我说:“那怎么行,我自己要用。”弟弟哭着要,他见我硬是不给,先礼后宾,抓起钢笔就跑,我连忙追上去,打了他一下。只是轻轻地打了一下,这一打可就不得了了。爸爸进来了,弟弟连忙恶人先告状,说我打了他,爸爸对我又吹胡子又瞪眼睛,还狠狠地踢了我一脚。我一下子冲起房间,倒在了床上,可是我硬没让眼泪流出来。这样做,对我来说已成了家常便饭。于是,我在日记中写道:“在家,爸爸总是偏爱弟弟,可是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只会让他娇生惯养,蛮不讲理……”
开家长会了,老师把爸爸单独留了下来,拿我的日记给他看。爸爸从学校回来,我心里非常害怕,不敢看他的脸。只听到爸爸缓和地对我说:“元元,你对爸爸有什么意见?”我心里非常诧异,什么也没说。他又接着说:“今天老师把我留了下来,拿了你的日记给我看,你说得对,我今后一定改。这支钢笔送给你,算是我向你承认错误。”我抬起头看看爸爸,他脸上浮现出真诚的笑容。我鼻子陡然酸酸的,我伸出微微发抖的手接过了这支笔。爸爸如释重负,拍了拍我的肩膀,出去了。
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白天的事情在我脑海里时隐时现。我倒在床上哭了,这不再是伤心的泪,而是幸福的泪。我把笔握在手里,感受着父爱,一任泪水肆意流淌。
(点评:写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情才最能写出真情实感。爸爸对弟弟的偏爱,我能忍受住。可是当爸爸看到我的日记向我真诚道歉时,我却因感受到父爱而“一任泪水肆意流淌”,真情融入字里行间。)
篇四:2012海淀高三一模语文优秀作文
海淀一模作文
20.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诗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的确,生活中有人偏爱白花淡茶般的素雅,不喜欢绿叶浓酒的热烈;其实,也有人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不喜欢白花淡茶般的清淡。这两句诗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定角度,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一类上
浓酽狂烈又何妨
一零一中学高三(1)班 武越
有人说“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浓与淡,似乎象征了自古以来两种相持不下的人生态度。有人看穿一切执念与纷扰,抱定清淡拔俗的态度;有人却偏爱狂烈,认为人生之精彩在于绽放之轰轰烈烈不遗余力。正如浓茶与淡酒,人们各有所好;在我,却似乎更加中意后者。
的确,人间世事沉浮不断,身陷其中不能自拔,相较于看淡一切平心静气,似是自找烦恼。当人们纠缠于欲念和执着时,冲淡的态度如同贤者平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一盏清茶,胜过哀莫难忘。”清淡之好,在于善于放下。放下所爱便能放下所恨,放下所拥有便能放下所失去。以淡然之态行走于浮世,一切烦恼便能处之泰然,不愠不怒,仿佛世外君子。
如此看来,如白花淡茶般的清淡之态虽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却也因之而带了几分错失的遗憾。清淡故不执著,无所谓爱恨有无,故能自保,可人生如是之意义何在?秉持清淡的原则,似神仙般御风掠过人世波涛汹涌之海,确是潇洒从容,却也未曾体味人生百态,失之平淡。
相形之下,我更为倾心那些钟爱浓烈的人生。我总是想起那“不疯魔不成活”的程蝶衣。他的名字,他演的虞姬,还有他的那句“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都恰如一个隐喻,埋下了一个戏痴戏里戏外的人生浓烈至极的伏笔,也注定了他那因浓烈而癫狂的命运。如是浓烈,故而敢爱敢恨;人生或是莺飞草长四月天,或是水深火热荒凉谷,都尝试过,体验过,纵然结局是悲剧,也不留遗憾。相比那种将一切故意看淡的姿态,或许这种狂烈,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潇洒吧。
其实真正偏爱浓酒绿叶般的浓重之人,当其精彩盛放达于极致,反而又似归于平淡,让人看不出分毫。竹林七贤看似超脱物外与世俗决裂,然阮籍穷途之哭,又何尝不是真性情的全然释放和对于无拘无束的人格的热望?还有那句“不如相忘于江湖”,言出庄子之口,我却总觉得这表面的平淡清净之下藏着巨大的暗潮,那是只有经历过浓烈的洗礼与刺青后凝练出的一粒智慧之朱砂。
“有一种鸟一生都在风中飞翔,累了就在风中睡觉。它一生中只有一次落在地上,就是它死的时候。”这鸟像极了那些在人生起落之大风中极尽生之美丽的人们。在我看来,人生便该是这样一种态度;在极度的浓烈和绚烂之中燃尽韶华,大概是最美的一件事了。寄情于浓酽狂烈的人生,哪怕最终归于寂灭,都已足够。
沏一杯香茶
一零一中学高三(10)班 孔清扬
西洋拳击,如浓酒绿叶般浓重而华丽,但总难免受伤。观者足以尽兴,选手却难堪重负,遍体鳞伤。中华武术,如白花淡茶,讲求心境平和,去除争斗之心,方能稳操胜券。
并非是对西洋拳术的贬低,只是在我看来,清淡平和更是一种能互利双赢的慧境。他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一个如浓酒,是热烈,是追逐,是拼搏,是飞蛾扑火般的精神。而另一个却是安静,是放下,是素雅,是静水深流的智慧。如浓酒般生活,太累,不如沏一杯香茗,小坐窗前,静思人生。
历史上和生活中,总不乏有烈酒一般的人物,他们锋芒毕露,如山石般尖利,却也如山石般易碎。三国时代,曹操手下有一谋士,名曰杨修。他才华过人,从不收敛,如沸腾的烈酒,连曹操都不放在眼里。但是,他的率性不羁,终使他成为曹丞相的眼中钉,最后惨
死。他太烈,太刚,不懂得素雅淡泊之智慧,故而折腰,反成笑柄。又有伯夷叔齐,不食齐粟,饿死于首阳山下,他们的忠义,如钢铁般不可摧折,但是他们放不下,看不下历史的必然选择。做一壶浓酒,虽有华光,但终究难逃被煮尽挥发之命运。他们虽是不同的浓酒,却都是放不下,看不淡。
所以,做人不如做一杯淡茶,不求争夺,不求如太阳一般的自我燃烧,反是一种智慧的境界。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放不开,看不透呢?他们不懂雅之温和,不懂清淡之放下。苏子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最好的境界。人生悲也零星,欢也零星,都作江上点点萍,何必如杨修般自我展示以博青眼,又何必如伯夷叔齐执着于过去,放不开人生悲离而非要将自己消耗殆尽呢?一如陶潜,看透官场腐败,看淡名利之争,退而隐居南山,每日与菊为伴,不也是一种清淡豁达的心境?倘若心中纷扰,又如何坐定,品得龙井之香?由此观之,这倒更是一种高境界的坚守。虽然不争,却是对俗事最有力的抗争与反驳。
而我们的社会如今太缺少这样的清淡心境了。世上不乏拿破仑这样如烈酒之人,不乏某些狂傲不甘寂寞的学者,他们都是功利的追逐者,却不懂得素静的境界。有人说,世上再无钱钟书。是的,社会已沉溺于喧嚣的狂欢之中,社会上的每个个人也被这洪流所鼓动。这个社会已不再寂静,人心也都忘记了甘于寂寞的清淡。所以我们呼唤素静的世界,与不再躁动的灵魂。
而清淡素雅也不等于不作为,这是画卷的留白,是生命的停顿与修整。不要浓墨重彩,不要看不透也不意味着无所追求。笔者所说的是一种清静的人生境界,是一种成熟的平和心态,是人生返朴的智慧。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不如放下对功利的追逐,放下失去的包袱,过一种素雅清淡的日子。
中国文人的茶酒之浓(一类中)
十一学校
中国的文人一半活在酒里,一半活在茶里,与其说是泾渭分明,不如说缺一不可。
活在茶里的中国文人活得清淡且素雅。君不见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恬淡?君不见西南联大在空袭警报响起时,还在煮莲子汤的奇人的坦荡与平和?君不闻终南山中传出的那句“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透出的辽远的心境?习习微风,春水煮茶,与其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就如上面提到的人,就算我们无法亲眼看到他们煮茶的情景,也能想象出他们端起茶杯,微笑品茗的样子。这种生活态度的形成,一部分来自文人品性中的不尚名利的高尚追求,另一部分则来自世俗的排挤。天性如此的人在茶中找到对世俗中失败的抚慰。说至此,我脑海中的茶的形象也愈发清晰了,那是一个身着白衣,佩着兰草的长发公子,左手摇扇,右手斟茶,似菊,似梅,似兰,却又比他们多了一份平和与淡然,让世界少了许多浮躁之气,这恐怕就是“无宁静无以致远”的最好写照吧。
活在酒里的中国文人活得浓重且热烈。你一定想到了拿着酒瓶走得摇摇晃晃的李白对来人说“让皇上在等会儿,让我喝了这瓶酒”;你一定会想到嵇康这边饮酒那边白眼看人的情景;你也一定想到了稼轩“醉里挑灯看剑”。他们的情感像酒一样浓烈,也如酒一样辛辣。李白洒脱的背后是被贬出京的痛楚;嵇康随性背后是黑暗的高压政治;稼轩美梦后是现实的郁郁不得志的苦闷。这样真实的酒味人生,不过是源于文人身上难厚重的社会责任感与现实产生的尖锐矛盾。可及时是那样灰暗的现实,也便没有让他们迷失自我,并没有让酒精麻木了他们的神经。他们仍然怀抱着对天下苍生的那份责任活着,给自己倒上一杯又一杯的酒。
事实上,没有那个文人是只生活在酒里或茶里的,就像杜甫,我们看到他沉郁顿挫的文字,也看到草堂前的春水淳淳。酒香中,我们看到文人们入世的责任;茶香中,我们看见了文人们的高洁追求。我想这就是中国文人的茶酒之欢。
推己及人,在现今复杂的深会生活中,我们有应何去何从?如何能够既发挥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感有能为自己的心灵寻找一片栖息地?如何能够既品茶的淡雅清香又尝到酒的浓厚醇香?或许,看看这些中国文人,我们可略知一二。
左手持酒,右手端茶(一类下)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
生活的目的在于寻求丰富与平衡。生命乃难得的旅途,无酒相伴则难以成欢,未免扫兴;无茶滋养,则恐怕落个酒精中毒,旅途便
无法继续了。当世界
为你呈上一茶一酒,又何不二者兼取呢?此非贪心,实乃智慧呀!
只懂酾酒纵情的人,选择的是一种尽兴的情绪化的生活,中有曹植这般“饮君子”,外有海明威这样的文坛硬汉。他们把生活赴向奇绝的冒险,于放纵和挑战中让生命充分绽放。然而,这般自我情绪体验上的成功往往导致世俗价值上的失败。曹植郁郁而终,而海明威则吞枪自尽。相似的名人还有终生不得志的李白,学飞蛾而吻火的徐志摩,挣扎于真爱与欺骗之间的张爱玲,一生追求童话般梦想的杰克逊。他们的浪漫与不顾一切让他们最充分地享受了青春,却也因此而无法全身而退,过早地耗尽了自己的青春。
还有那些活在清醒里的人,我也是不大赞同的。古有陶潜守拙归园田,试问当今花花世界有几人可行?况且陶潜晚年潦倒,乃至无法尽家庭责任。选择清茶一般淡然地生活志趣固然是内心宁静不染世尘的体现,然而这般固守一隅难免显得胆怯和不负责任。竹林七贤固然闲适自在,然而他们身负才学又为天下苍生做过什么?他们品茶赋诗之景只见得一个“闲”字,哪里有那个“贤”字?
收敛个性,“品茶”人生,这样的生活未免过“淡”了,淡得留不下痕迹。真正有智慧的人,以酒纵情之后当以清茶醒酒,于世间尽享挑战,又能随时回归淡然。
理查德费曼是有名的科学顽童,在他去瑞典受颁诺贝尔奖时,他的好友劝他不要过于放纵游玩,他回信说:“感谢您的建议。不过,您为什么要阻止我去探索斯德哥尔摩的新奇世界呢?”这一句话概括出费曼的生活态度。他既能捧一杯清茶投身于科学世界中,又能持一杯烈酒游荡于酒会夜店之间。这也是费曼有那么多粉丝的理由。他既选择淡茶,又抱着浓酒。相似的还有我们的本土前人苏轼。他一生屡遭贬谪,却从未放弃以炽烈之心投身政治,他没有选择陶潜的路,而是不放弃手中的酒,屡败屡战。然而他又比杜甫更潇洒自在,因为他喜好书画,懂得淡然。阅读苏轼的词句,既可见酾酒临江的豪情,又可见赏燕观竹的自在,这样的人生,才是丰厚的。浓酒与淡茶,从来不是单项选择的。反而,兼有二者是丰富而厚重的人生的必要前提。这好比时间的黑与白,光明与阴影,删去哪个都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真实的,反而是放在一起,才更美。
下次招待朋友,不妨左手持酒,右手端茶,是否也是一番趣味呢?
淡然的城里人
近些日子心里颇不宁静。仔细算来,我竟在这个二本校混了一年的日子。昨天女朋友打电话来说分手,分手就分手,谁叫她考上了北大,我却窝在这么个二本校呢?
家里头又寄钱来了,我看这钱多寄点儿少寄点儿也没啥,多寄了我就多喝点儿酒,少寄了我就少喝点儿酒,反正是挨日子,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我什么时候开始喝酒的呢?我也算不清楚。估计是高考发成绩那几天,我在大街上瞎溜达,心里琢磨着该能上个一本吧就报了个北大,结果够不上就掉到了本科二批。可是在这样一个大学里,还不是混日子?也好,混一天是一天。
其实今天我想这么多,还不是因为课上走神看见了趴在窗户上往里看的那个乡下人。看他那张大宽脸和他那大眼睛,真像动漫里擦了油的大力士。看见他那红通通的腮帮子,还有那双亮亮的眼睛,我摸了摸自己的脸,怎的像个“伪娘”,我真觉得自己可怜。
仔细想想,那天在工地上看见搬砖头的,应该是他吧?我倒真情愿去给他搬两天砖头锻炼锻炼。我这双又细又白的手也只配拿拿笔翻翻书了。我真羡慕他!昨天教授讲到灿烂的生命、热情奔放的生命,大概是在说他吧?
教授抄了一首诗在黑板上,“白的花胜似绿的叶,浓的酒不如淡的茶”,这简直是在嘲笑我!迷茫啊迷茫,我的希望,我们全家的希望,怕是要落空了吧?彻彻底底地落空了吧!
真不知道这天究竟要阴到什么时候。
生活,有时候既浓又淡,但是关键在于扼住它的咽喉!奋斗是浓的,自弃是淡的,如是而已。
【教师评语】能在考场上选用小说这一文体,有胆气。城乡同龄人对比,折射两种人生态度,意蕴较丰厚;且能行文两相呼应,布局有巧思;各以第一人称行文,摹写心理细致,两部分结尾处景情结合,大有深意。布局还是挺巧的。给一类上也可,就是有错别字,还有我们材料的“淡”不是自。 (陈莲春)
一类下
追寻人生的恬淡
首师大附中
碧叶枝头,仿佛擦亮了我们的双眸,酒香酒冽,仿佛打开了我们的味蕾。它们,对人眼目,让人陶醉;它们,浓烈似火,让人迷恋。可是,在我眼中,一切的繁华与浓烈过后终究归于平淡,一番轰轰,烈烈后总会回到淡然。是的,我爱白花淡酒般的人生,这才应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谁不曾慷慨,谁不曾浓烈?陶潜不想吗,怀着儒学士子的兼济天下之心一去便是三十年,可他终于明白,“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原来他内心中也有着这方净土,回归田园,放情山水,他幡然惊悟,“心远地自偏”,原来恬淡的人生就在他的身旁。李白不想吗,整日在宫中为君谱曲,寻欢作乐,理想从何施展?奈何“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也最终明白,官场的轰轰烈烈不属于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他的心灵终于回归恬淡。或许是误落尘网,或许是身不由己,但过尽千帆,他们最终都回归了恬淡人生。心灵在此刻放逐于自由,挣断一切桎梏与纷繁,他们明白,回归恬淡才是人生最好的归宿。
或许,我们不禁疑惑,大千世界,有那么多的人名留青史,哪个人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人生?其实不然,再骁勇,再强势之人,他们内心所追寻的同样是那份淡然。你看武则天一代女皇,开大唐一派盛世,最终也渴望用一代大唐盛世换回婉儿的几年青春容颜。她那“无字碑中皆字满,功过留与后人评”的墓碑之上,空白如是。一代明君,谁又能忘记她显赫的名字,谁又能把她的功绩从历史上抹去,可她自己心中所追求的不还是那份平淡与安然吗?站在无字碑面前,我们看不到千年前的盛世,看到的是一个女子对其一生功过的豁达与淡然。甚至像鲁迅,用笔杆做头枪匕首的战士,也知“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淡泊。坚硬的外表下,谁都会有一颗柔软的内心,那份对恬淡的渴望,对淡泊的追寻永远不曾改变。
徐志摩“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歆羡他们的淡泊与平和,不竞与不争。恬淡的人生是回归本心的开始,恬淡的人生是解读心灵的密钥,恬淡的人生,就如白花般白,淡茶般淡,抿一口似乎索然无味却在不经意间唇齿留香。恬淡人生之味,我想亦是如此吧。
一类下
平淡之中有真味
首师大附中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今人曰:平平淡淡才是真。古往今来,圣哲贤人将平淡的处世之道、生活之法当做人生的智慧。平淡并非无味,白的花只是不如叶绿的浓重,却有自己的风格;淡茶只是不如酒烈,却有自己的韵味。只要慢慢品、静言思,平淡之中其实另有真味。
平淡之中有本我、自我的真味——这种平淡是淡泊名利、坦荡生活的平淡之心。陶渊明在“平淡”中感受到属于他的本我自我的真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摆脱世俗生活的热烈与繁杂,回归平淡无奇的自然生活是他寻找真本我与自我的途径。平淡的生活虽无法给他名利,却淘洗了他的心灵,给他以安逸闲适的生活,便参透本我的真、善、美。刘禹锡在平淡中也感受到了本我、自我的真味,“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我在“无丝竹之乱耳”的平淡中听到了他觅得知己的抒怀一笑。平淡何尝无味?平淡之中才能细细品出本我、自我的真味!
平淡之中见深刻价值之味——这种平淡是默默无闻散发光热的态度。不知你是否还记得胡忠谢晓君夫妇到藏区支教的感人故事,还记得杨善洲老人回归山林,在穷乡僻壤间保护祖国林木的感人之举。他们都是平凡的人过着平淡甚至清苦的生活,在人生的岔路前他们原本可以选择舒适的生活方式,但他们为了奉献自身光热照亮他人、照亮祖国河山,毅然走向了平淡,他们才能一心一意做事、踏踏实实为人,以默默无闻的平淡人生闪耀出生命的深刻与价值!
平淡之中才能升华哲理,平淡才能渗透哲理的真味。欧阳修的醉翁亭中固然有着觥筹交错的众宾欢腾之景,但这浓烈的气氛却比不上苏轼“泛舟于赤壁之上”、望山间明月,感江上清风的平淡与雅致。正是精致的素雅,内心的平淡,让苏轼能以博大的胸怀抒发关于人生的感慨。使后人也将这人之渺小之感叹带到今日,升华为人生哲理。因此,平淡之中才能悟出哲理的真味!
平淡之中有真味:它是本我、自我之真,是深刻绵长之真,亦是精微的哲理之真??请给人生一丝平淡的真味吧!
不止如此
清华附中
白的花、绿的叶、浓的酒、淡的茶,当我将其中四字去掉,由着人们随意去添写,这答案不囿于一种,说起来,这花叶酒茶并无分别,白绿浓淡也并无差异,而这“胜似”“不如”四字,填写的却是人心,心中之秤略有倾斜,则物有所偏好,因世殊事异,故身处其间
趣舍不同。
菊和梅,何者更胜?清的菊,幽的梅,何者更佳?后来者如鲫,终是没有定论。由此观之,事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差异的仅是偏好,渊明好菊,故采菊东篱,悠然归隐;林逋好梅,故疏影横斜,梅妻鹤子。不同喜好并行于世,我们在这种偏爱中发现各有特点的人物风格。智慧的人看得明白,看得透彻,看得清这万物的本质相同,各有所长,若真要拿来相比,就像梅逊雪白,雪输梅香一样,怎可得出定解?
既如此,何必执着于是“胜似”还是“不如”,世间万物由自然创造,本就公平,行走世间,为人者要懂得欣赏来自不同方面的美丽,自身的喜好固然有使人痴迷的魅力,但若能看到所好之外的美丽,则境界更上一层。于是,我们接纳他人的喜好,以多重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世界,才能看到更为广博,更为完整的一片天地。
审美如此,世间万物亦然。为人君者,难免会对臣子有所偏爱,却要懂得如何在庙堂之上聆听来自四方的声音。一条法令的颁布总有不同的反响,一套政策的落实总会有出人意表的回馈。盛世之君,懂得不按偏好处事,就像唐太宗听得进魏征的劝谏,就像齐威王能够采纳邹忌的言论,只有这样才能平衡朝中各派势力,用一种近乎全面的眼光去治理一个清明的世间。忠臣佞臣所发表的言论中,忠臣未必永远是对的,佞臣的话也未必完全不可取,若仅仅按照一心喜好,一味打压奸佞之人,难免会被有心人利用,将盛世变成末世。就如同太极图上有黑白两色,人间亦有黑白二道,黑未必是阴暗,白未必是清明,好墨者可以入黑,好玉者可以入白,此乃红尘中人,但若真正要为明君,要做集大成者,须纵览黑白,既保留自己,又聆听别人。
你看苏秦,多国帅印于身,他治世之略乃吸纳各国之精髓;你看曹操,这“奸雄”二字本就是一种融合;你看王维,既有山水的清婉,也有一剑曾挡百万师的豪迈;你看柳永,既有晓风残月的柔美,也有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境界。他们的人生里,既有白的花,也有绿的叶,既有浓的酒,也有淡的茶,他们各有所长,皆有所偏好,却又吸纳了别人的襟怀,都能体悟到另一重风味的妙处。
也许你同诗人一样,偏爱白的花,淡的茶,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欣赏任何一种事物的美好,并讲从那里领悟到的精髓运用于你的书、你的画、融于你处世的态度、对人生的思考,如此,生活会成为一种多元化的艺术,让制造这种多元化的人们感受到多元化的心境。也许你不是上位者,可你一生都不会有失偏颇。
我准你心有所爱,我希望你不只如此。
(一类下或二类上,有宏观的角度,开阔的视野,思想认识有一定的深度,语言表达较好)
篇五:写弟弟的作文:调皮的娃娃
写弟弟的作文:调皮的娃娃
写弟弟的作文:调皮的娃娃
河南省济源市东园学校五年级范圆圆
调皮的娃娃,就是我三岁的弟弟了。他白胖胖、粉嫩嫩的脸上长着一对细小的眉毛,一双时常眯着的小眼睛,一笑便像两段线条似的。眼睛下长着一个小鼻子,鼻子下长着一张小嘴巴。他鼻子向上一抽,小嘴一动,超可爱。但,他有三大绝招,挺怕人的。
摆凶样
谁要是说我弟弟那双小眼睛看到的东西一定少,那可就是天大的错了。他超能看到小动物,只要看到一只蝴蝶,就会命令我和老妈必须去捉。我们若不捉,他就会小嘴一撅,双手叉腰,脑袋一歪,鼻子呼呼喘大气,那样子别提有多凶了,我和老妈只好拼死拼活去捉蝴蝶。
大哭闹
在家里,谁要是敢惹我弟弟不高兴,他就会龇牙咧嘴,捶胸顿足,号啕大哭。看见那表情,听到那哭声,谁也不敢再惹他了。要是在外面的话,谁要惹他,他就会边走边哭,并向对方说狠话:“我不跟你玩了!”大家拿他没辙,只好想着法儿哄他。
(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偏爱弟弟作文)死皮赖脸
我弟弟只要想得到的东西,必须得到,常用的招数是耍赖。有一次,表妹坐在舅妈的车上,他就开始生气,因为他也想坐。于是他板着脸站在车前不让开车,谁说也不理。舅妈看懂了他的心思,便让表妹下车把他抱上去,这才完事。真是小娃娃老脸皮。
>这就是我调皮可爱的、天真活泼的弟弟,他给我们制造了许多麻烦,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快乐,我非常爱他。
指导老师 刘 明
[简评]
有一个可爱的小弟弟,实在是小作者的幸福。这种幸福在独生子女时代,更加被无限放大了。你看在小作者的笔下,连摆凶、耍赖这样的劣迹都被涂上了玫瑰色,变得如此充满诗情画意。这是亲情的力量,这是小作者的情怀。现在国家调整了生育政策,今后的小朋友都会有小弟弟小妹妹,都能享受到这样的亲情,也都能写出像本文这样的充满浓浓生活情趣的作文来。 《写弟弟的作文:调皮的娃娃》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