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初中作文 > 教育资讯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21:47:31 初中作文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而初中作文

篇一:文言虚词而用法整理

“而”字的用法

一、用作连词。

(一)、表示并列关系:表示并列时,“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和”等。

1、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戴震难师》(七上)

2、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戴震难师》(七上)

3、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郢人》(七下)

4、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

5、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

6、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

7、素发垂领而 神光爽迈——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8、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9、不过早樵而暮归。——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0、“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祖逖北伐》(八下)

1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12、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13、溪深而渔肥——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14、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15、起坐而喧哗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16、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庄子·秋水》(九上)

17、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18、任重而道远。《论语》十则(九上)

19、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

20、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

21、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22、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23、方虚骄而恃气——《呆若木鸡》(九下)

24、犹疾视而盛气——《呆若木鸡》(九下)

25、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并列】——诸葛亮《前出师表》(九下)

(二)、表示递进关系:表递进时,后一个成分是在前一个成分的基础上引申出的。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1、学而时习之——《论语》六则(七上)

2、而此地适与余近——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

3、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八下)

4、而年又最高——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5、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递进】——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三)、表示承接关系。表承接时,前后两个成分有时间上或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1、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六则(七上)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欧阳修《卖油翁》(七上)

3、卒辇而致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七上)

4、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范晔《强项令》(七下)

5、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范晔《强项令》(七下)

6、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毕沅《岳飞》(七下)

7、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毕沅《岳飞》(七下)

8、乃援琴而鼓之。——《伯牙善鼓琴》(七下)

9、伯牙乃舍琴而叹曰——《伯牙善鼓琴》(七下)

10、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八上)

1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

1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

1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八上)

14、成礼而去。——《细柳营》(八下)

15、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细柳营》(八下)

16、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八下)

17、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祖逖北伐》(八下)

18、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墨子》(八下) 19、邻有短褐而欲窃之——《墨子》(八下)

20、邻有糠糟而欲窃之——《墨子》(八下)

21、邻有敝舆而欲窃之——《墨子》(八下)

22、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八下)

2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之间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5、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6、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7、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8、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9、水落而石出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3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31、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3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八下)

33、望洋向若而叹曰——《庄子·秋水》(九上)

34、聚室而谋曰——《愚公移山》(九上)

35、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九上) 36、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7、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8、谨食之,时而献焉。——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9、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40、余闻而愈悲。——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4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十则(九上)

4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十则(九上)

43、咏而归——《论语》十则(九上)

4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

4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韩愈《马说》(九上)

46、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知》(九下)

47、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私心》(九下)

48、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49、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50、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51、谓吾忍舍汝而死,——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52、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53、无宁汝先我而死。——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54、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55、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56、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浑沌之死》(九下)

57、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九下)

58、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九下)

59、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九下)

60、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九下)

61、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九下)

6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九下)

(四)、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但是”、“可是”、“却”。

1、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六则(七上)

2、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六则(七上)

3、久而不去。——欧阳修《卖油翁》(七上)

4、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欧阳修《卖油翁》(七上)

5、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七上)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七下)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七下)

8、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七下)

9、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范晔《强项令》(七下)

10、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郢人》(七下)

11、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

1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上)

13、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4、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5、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墨子》(八下)

16、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墨子》(八下)

17、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墨子》(八下)

18、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墨子》(八下)

19、争而不得,不可谓强。——《墨子》(八下)

20、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八下)

21、公输盘诎,而曰:——《墨子》(八下)

2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3、而不知人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4、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九上)

26、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27、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28、视其缶,而吾蛇尚存——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29、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则(九上)

30、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则(九上)

3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

32、乡为身死而不受,——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

3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

3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九上)

35、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九上)

36、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私心》(九下)

37、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私心》(九下)

38、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39、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40、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41、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42、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43、天下人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44、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45、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46、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47、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前出师表》(九下)

48、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九下)

(五)、表示修饰关系。用在偏正结构,连接在状语和动词之间。相当于“着”、“地”等,也可不译。

1、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七上)

2、妇拍而呜之。——《口技》(七下)

3、潭西南而望——柳宗元《小石潭记》(八上)

4、隶而从者——柳宗元《小石潭记》(八上)

5、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袁宏道《满井游记》(八上)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八上)

7、叩而与语——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8、歌毕,盘旋而起——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9、众诺而退。——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0、道士笑而允之。——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1、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2、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3、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4、头触硬壁,蓦然而踣。——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15、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细柳营》(八下)

16、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八下)

17、窥镜而自视——《邹忌讽齐王纳谏》(八下)

18、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八下)

19、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八下)

20、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北伐》(八下)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八下)

22、朝而往——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3、暮而归——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4、往来而不绝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5、杂然而前陈者——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6、临溪而渔——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28、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庄子·秋水》(九上)

29、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秋水》(九上)

30、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九上)

3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九上)

32、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3、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4、哗然而骇者——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5、吾恂恂而起——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6、则弛然而卧。——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7、其余则熙熙而乐——柳宗元《捕蛇者说》(九上)

38、呼尔而与之——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

39、蹴尔而与之——孟子《鱼,我所欲也》(九上)

40、执策而临之——韩愈《马说》(九上)

41、密愧而出。——《四知》(九下)

42、十日而问:“鸡已乎?”曰:——《呆若木鸡》(九下)

43、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九下)

44、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诸葛亮《前出师表》(九下)

(六)、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假设的意思,可译为“如果”、“假如”、“假使”。

1、富而可求也——《论语》十则(九上)

(七)、表示因果关系。

1、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八下)

2、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祖逖北伐》(八下)

3、汝幸而偶我——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4、吾幸而得汝——林觉民《与妻书》(九下)

5、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九上)

6、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九下)

(八)、表示目的关系。

1、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表目的】——《墨子》(八下)

2、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九上)

二、用作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1、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七上)

2、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三、助词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的而

(一)、置于表示时间的副词词尾,合成一个词,表示时间短,通常翻译为“不久,一会儿”。

1、既而儿醒,大啼——《口技》(七下)

2、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七下)

3、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

4、已而之细柳军——《细柳营》(八下)

5、已而夕阳在山——欧阳修《醉翁亭记》(八下)

(二)、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思,一般不译。

1、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十则(九上)

四、固定词组

【而已】“而已”是用于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词,当是由连词“而”和动词“已”凝固而成,相当于"罢了"。

1、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七下)

2、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七下)

3、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4、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蒲松龄《崂山道士》(八上)

5、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八下)

篇二:2015长春市继续教育通识一1-6测试、讨论题答案

2015长春市继续教育通识模块一

通识测试题一

1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的是哪一学派? 墨家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墨家思想的十大主张? 久丧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 学思结合

4汉武帝时代,被推上独尊地位的学说是哪一个? 儒家学说 5荀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性恶”

6"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这段话应出自哪一学派? 法家

7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性善”和"良知”

8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 法不阿贵

9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朴素辩证思想

10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一位思想家? 韩非

1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哪一派别的思想?儒家

12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具体的物质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孟子

14下列哪一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道家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

15庄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自然无为

16"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下列哪一位思想家提出的? 老子

17下列对汉代经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 "六经”又称"六艺”,是指《诗经》 《尚书》《周礼》 《周易》《仪礼》《春秋》 18 与《老子》相比,《庄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更倾向于下列哪一个问题? 个

体的精神自由问题

19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下列哪一个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法、术、势

20下列哪一个特点不是中国文化所具备的? 中国文化追求冒险与刺激

通识讨论题一

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2.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答: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论语等。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经等。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儒家讲究礼仪 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朴素唯物主义

通识测试题二

1孔子思想中的"礼”指的是?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 爱人

3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人与人的关系

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①③

5孔子认为下列哪一项是"仁”的根本? 孝悌

6"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儒家 7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并称为全社会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学者是下列哪一位? 董仲舒

8对于孔子的"诚信”思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什么? c. 孔子将"善”融入"诚信”之中,强调"善”与诚信是一个统一体

9下面你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孔子倡导的"礼”不带有等级制度,旨在维护社会下层的广大民众

10有子曰:"( )之用,和为贵” 。 礼

1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什么?

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12体现孔子思想中消极作用的选项是 ? 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3以下选项中,表达孔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思想的是 ?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 14孔子以下言论中,表达"诚信”思想的是哪一个?

d.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15下列选项中对"孝悌”内涵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a. 古人重视孝道,指的就是供养老人

2015长春市继续教育通识讨论题二

1.什么是"仁”,怎样做才算具备"仁”的品质?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是治理有方为民造福的大仁大义;想实现“仁”就必须具备“弘毅”的品质。君子应该心胸宽广意志坚定,是个可以肩负重任的人。要为“仁”的理想而奋斗,就必须具备“弘毅”的精神、“仁以为己任”的精神、“死而后已”的精神。

2.为什么说"孝悌”是"仁”的根本?

孔子说,孝悌,是仁的根本.《论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从哪儿学?孝悌,孝悌学好了,“仁”就学好了,“孝悌”就是仁的根本.把握了这个根本去学仁,仁就能学得到.孝悌是修身,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到家里就很少犯上(修身、齐家);不好犯上,在外面就不会作乱的(治国);国治好了,天下人自自然然都来向你学习,归向于你,这就能做到世界和平(平天下)。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我们做一个人最根本的要知恩报恩,知恩报恩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兄长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必须要尊敬.这是仁的根本.

3."礼”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孔子所谓的“礼”,不仅仅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应该秉承的礼仪,而是君子应该通过“仁”来辨别是非之后,而对一切事物所采用的一种不折不扣、不受外界影响亦不受内心迷惑的一种心智和处理事物的态度.从历史来分析“ 礼”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 通识测试题三

1、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于那一时期?

东汉末年

2、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亲自为多种道教经书作注的皇帝是?

. 宋徽宗

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道教产生的文化渊源:

①原始宗教和巫术②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③阴阳五行学说④黄老学说 ①②③④

4、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道教

题目5、元代以后成为长期并行的两大教派是?

正一道和全真教

题目6 道教三元节中的下元节时间是农历哪一天?

十月十五

题目7、在下列宗教中,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是?

道教

题目8、道教得以兴盛是在以下哪个时期?

唐代

题目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道教基本特点的是?

. 道教的主张是把一切众生救出苦海运往幸福彼岸,从而得以解脱 题目10、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是谁?

王重阳

题目11、下列文学作品中不是受道教影响而创作的是哪一个?

《红楼梦》

题目12、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道教产生后迅速发展的原因?

. 道教不但在精神上寻求解脱,同时祈求往生极乐世界

题目13下列哪一个道教活动实开了中国冶炼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先河? . 炼丹术

题目14、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浓厚的功利味道,表现在哪一方面?

现世实用

题目15、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的皇帝是?

唐玄宗

2015长春市继续教育通识讨论题三

1、原始宗教的特点有哪些?

原始宗教的特征 原始宗教在宗教演化史中具有独特地位,具有一系列特征。主要有:

学和宗教哲学出现。七. 没有排除古原始社会已有的法术。

2.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1、道教宣扬有神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对于“君权神授”思想的宣扬有了理论基础;

2、道教讲究无为,符合统治次序,如果老百姓都有为了,恐怕统治者一定会寝食难安; 3、道教注重养生,统治阶级十分向往,特别是长生不老的理论让统治者为之神往和痴迷;4、道教宣扬修真得大道,造就了天文、占卜、建筑等学科的长足发展,民间由于不得私自学习这些东东,因此更具有神秘性,在故事作品中就夸大了神技和效果。

通识测试题四

题目1、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阶段是在哪一时期?

隋唐时期

题目2、大乘佛教尊崇的四大菩萨中哪一位代表"大智”?

文殊菩萨

题目3、下列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佛教对中国医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题目4、佛教基本教义是把现实的人生断为"无常”"无我”和什么? 八苦

题目5、下列哪一个成语不是从佛教演变而来的?

地利人和

题目6、下列关于"小乘佛教”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小乘佛教只讲自我解脱,不讲普度众生

题目7、禅宗初祖是哪一位?

达摩

题目8、佛教中规模最大的三大石窟艺术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麦积山石窟

题目9、佛诞节亦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摩尼诞生的节日,一般为农历的哪一天?

四月初八

题目10、下列哪一个节日不属于佛教节日?

上元节

题目11、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的佛教宗派是下列哪一个?

禅宗

题目12、下列文学作品中,受佛教影响的是哪一个?

红楼梦

题目13、佛教在下列哪一时期传入中国?

两汉间

题目14、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的是下列哪一位?

慧能

题目15、中国第一座寺庙是下列哪一个?

白马寺

2015长春市继续教育通识讨论题四

1.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佛法只度自己, 不管他人。 一个是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 一个是他本人也不想救度他人。 大乘佛法是自度、 度他, 既有能力救度自己, 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 。

2.借鉴佛教师者人格修养的途径,教师怎样进行自我人格修养? 佛教以觉者为师佛教教育家净空法师将佛教解释为“幸福美满的教育”,佛陀对众生的教化构成了佛教中的师者与学者的关系,也是具有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必须要从根本处来教:教孩子孝亲,教孩子尊敬师长,教孩子感恩,教孩子仁慈,教孩子礼貌,教孩子诚信。给孩子们讲古今中外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为人师者最要对谨慎自己的言行。我们所教的,我们自己必须先建立信心,我们自己必须先要认真

篇三:2115长春市继续教育 通识模块一测验二答案

1孔子认为下列哪一项是"仁”的根本?

选择一项:A

a. 孝悌

b. 修身

c. 正名

d. 立信

2以下选项中,表达孔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思想的是 ?

选择一项:C

a.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b.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论语里仁》

c.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 d.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论语卫灵公》

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选择一项:A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4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选择一项:D

a. 国与国的关系

b. 国与国的关系

c. 人与自然的关系

d. 人与人的关系

5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并称为全社会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学者是下列哪一位?

选择一项:A

a. 董仲舒

b. 孟子

c. 孔子

d. 朱熹

选择一项:A

a.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b. 法律

c. 礼器

d. 礼貌

8"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选择一项:C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9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

选择一项:B

a. 忠恕

b. 爱人

c. 仁政

d. 克己复礼

10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什么?

选择一项:C

a. 有利于规范社会等级秩序

b.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发展

c. 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d. 有利于劳动人民反抗统治者的斗争

11下面你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A

a. 孔子倡导的"礼”不带有等级制度,旨在维护社会下层的广大民众

b. "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仪式,最初是指祭神祭祖的仪式 c. 孔子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可以安邦

d. 要想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就先要用礼仪所要求的形式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12下列选项中对"孝悌”内涵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选择一项:D

a. 古人认为,维系一个家庭的和睦、稳定,需要父慈子孝

b. 不能做不仁不义的事,以免让父母担忧

c. "孝”应该建立在亲情的基础上加以尊敬、敬重

d. 古人重视孝道,指的就是供养老人

13有子曰:"( )之用,和为贵” 。

选择一项:D

a. 勇

b. 信

c. 仁

d. 礼

选择一项:

a.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治长》

b.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c.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

d.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

篇四:长春继续教育通识培训模块一、二、三、四测试全部答案

模块一测试一答案

1在战国时代,与儒学并称为两大"显学”的是哪一学派? 墨家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墨家思想的十大主张? 久丧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是 ? 学思结合

4汉武帝时代,被推上独尊地位的学说是哪一个? 儒家学说

5荀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性恶”

6"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这段话应出自哪一学派? 法家

7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性善”和"良知”

8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 法不阿贵

9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朴素辩证思想

10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下列哪一位思想家? 韩非

11"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是哪一派别的思想?儒家

12 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具体的物质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孟子

14下列哪一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道家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

15庄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自然无为

16"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下列哪一位思想家提出的? 老子

17下列对汉代经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 "六经”又称"六艺”,是指《诗经》 《尚书》《周礼》 《周易》《仪礼》《春秋》

18 与《老子》相比,《庄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更倾向于下列哪一个问题? 个体的精神自由问题 19先秦诸子中,法家本着历史进化的观念,提出了下列哪一个规范社会生活和行为准则的观念? 法、术、势 20下列哪一个特点不是中国文化所具备的? 中国文化追求冒险与刺激 2015年继续教育通识模块一讨论一答案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

“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 “礼”的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孔子追求的“礼”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孔子还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就是校正等级秩序,达到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保守一面。

2.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道家思想是出世的,儒家思想是入世的!包括佛教思想也是出世的!我不这么看,我认为道家与佛教出世的思想只是相比于儒家相对多了一些而已,可是说是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情,而儒家是以入世的思想以及规则来教育世人做入世的事情,入世因素多了一些而已!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后来有人利用道家思想创立了宗教,而历代统治者却把儒家作为第一思想的道理,因为宗教是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统治者是以入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不能说是完全的出世或入世,只是多少,尽管儒道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可以用不同的结构模式来加以分析,但从对华夏美学的贡献而言,儒家的功能主要在“建构”,即为中国人的审美活动提供某种秩序化、程式化、符号化的规则和习惯;道家的功能则主要在“解构”,即以解文饰、解规则、解符号的姿态而对儒家美学在建构过程中所出现的异化现象进行反向的消解,以保持其自由的创造活力。

模块一测试二答案

1孔子思想中的"礼”指的是?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2孔子认为"仁”的最基本的含义是 ? 爱人

3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人与人的关系

4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③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5孔子认为下列哪一项是"仁”的根本? 孝悌

6"名不正则言不顺”是哪一学派的思想 儒家

7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并称为全社会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学者是下列哪一位? 董仲舒

8对于孔子的"诚信”思想,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什么? c. 孔子将"善”融入"诚信”之中,强调"善”与诚信是一个统一体

9下面你关于"礼”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孔子倡导的"礼”不带有等级制度,旨在维护社会下层的广大民众 10有子曰:"( )之用,和为贵” 。 礼

1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从积极的意义来看,主要是什么?b. 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12体现孔子思想中消极作用的选项是 ? a.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3以下选项中,表达孔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思想的是 ?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论语子路》

14孔子以下言论中,表达"诚信”思想的是哪一个? d.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15下列选项中对"孝悌”内涵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个? a. 古人重视孝道,指的就是供养老人

2015年继续教育通识模块一讨论二答案

1.什么是"仁”,怎样做才算具备"仁”的品质?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仁”字始见于儒家经典《尚书·金

滕》:“予仁若考。”仁指好的道德。孔子首先把仁作为儒家最高道德规范,提出以仁为核心的一套学说。仁的内容包涵甚广,核心是爱人。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人们互存、互助、互爱的意思,故其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儒家把仁的学说施之于政治,形成仁政说,这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但这不是个人处世的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妇人之仁,而是治理有方为民造福的大仁

大义;“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好象仁这个境界很容易达到,但孔子说的不是一人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私心欲望,遵守秩序,有步骤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做到;连孔子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能做到,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想实现“仁”就必须具备“弘毅”的品质。君子应该心胸宽广意志坚定,是个可以肩负重任的人。要为

“仁”的理想而奋斗,就必须具备“弘毅”的精神、“仁以为己任”的精神、“死而后已”的精神。

2.为什么说"孝悌”是"仁”的根本?

孔子说,孝悌,是仁的根本.君子务本,那个本在“仁”字.君子求学,必须要学“仁”《.论语》:“志于道,

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德仁艺是有次序的.道是人人本有的本性,就是《中庸》讲的天性,天性要起作用,就要起现象,那就是明德,明德就发出光来,那就有现象了.这得学儒学到相当的程度了,“学而时习之”,去练习,然后才明了.开始学,学“仁”,仁就是从明德里面发生出来的,“仁”学好了,就知道了“德”,因为仁是从德中发生出来的.“德”知道了,就明白本性“道”,所以,本立而道生.

“仁”从哪儿学?孝悌,孝悌学好了,“仁”就学好了,“孝悌”就是仁的根本.把握了这个根本去学仁,仁就

能学得到.孝悌是修身,在家里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到家里就很少犯上(修身、齐家);不好犯上,在外面就不会作乱的(治国);国治好了,天下人自自然然都来向你学习,归向于你,这就能做到世界和平(平天下).

内学外学最重要的在仁,仁之根本在孝悌.“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易·系辞传》,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

父母生我们,养我们,教我们,我们做一个人最根本的要知恩报恩,知恩报恩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兄长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必须要尊敬.这是仁的根本.

3."礼”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孔子所谓的“礼”,不仅仅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师生等应该秉承的礼仪,而是君子应该通过“仁”

来辨别是非之后,而对一切事物所采用的一种不折不扣、不受外界影响亦不受内心迷惑的一种心智和处理事物的态度.从历史来分析“礼”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儒家鼓吹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荀子(见荀况)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

模块一测试三答案

1、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传统宗教,产于那一时期? 东汉末年

2、称"教主道君皇帝”,并亲自为多种道教经书作注的皇帝是? 宋徽宗

3、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是道教产生的文化渊源:①②③④

①原始宗教和巫术②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方术”③阴阳五行学说④黄老学说

4、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 道教

题目5、元代以后成为长期并行的两大教派是? 正一道和全真教

题目6 道教三元节中的下元节时间是农历哪一天? 十月十五

题目7、在下列宗教中,起源于中国本土的是? 道教

题目8、道教得以兴盛是在以下哪个时期? 唐代

题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道教基本特点的是?道教的主张是把一切众生救出苦海运往幸福彼岸,从而得以解脱 题目10、道教全真教的创始人是谁? 王重阳

题目11、下列文学作品中不是受道教影响而创作的是哪一个? 《红楼梦》

题12、下列选项中哪个不是道教产生后迅速发展的原因?道教不但在精神上寻求解脱,同时祈求往生极乐世界 题目13下列哪一个道教活动实开了中国冶炼工业和化学工业的先河?. 炼丹术

题目14、中国传统宗教观带有浓厚的功利味道,表现在哪一方面? 现世实用

题目15、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的皇帝是? 唐玄宗

2015年继续教育通识模块一讨论三答案

1、原始宗教的特点有哪些?

原始宗教的特征 原始宗教在宗教演化史中具有独特地位,具有一系列特征。主要有: 一. 神灵崇拜。原

始宗教皆由史前原始宗教演化而来。早期一般仍对大量自然体和自然力(如天地日月、风雨雷电、山林河湖、动植物等)甚为敬重,但大都已不再停留于把自然体本身作为直接崇拜对象的自然崇拜,而是开始了相信各自然体和自然力皆有特定的自然神加以掌管的神灵崇拜。后来,还出现了越来越多掌管社会职司的社会神,如战神、爱神、命运神,以及农业神、畜牧神和各种手工艺神等等;不少自然神也被增加了一些社会职司。神灵的拟人化日益明显;虽然仍有许多神灵继续保有动物头形或身驱。 二. 主神观念。不少民族、城邦有自己的民族守护神和城邦守护神。后来一些部落发展成为王国后,更在众神之中形成了主神的观念;当王朝更迭时,夺得政权者也常改以本民族的守护神作为主神。 三. 天阶体系。与地上王国相应,天阶体系观念随之产生。分掌不同职司的大小神灵,皆在一位主神之下形成品级等次。在地上,各国王族所信奉的宗教一般都成为国家宗教;并在国家的支持下,建立起祭司体制、寺庙建筑与制度以及礼仪典章等。 四. 全民性质。原始宗教的全民性是自发形成的,所有部落的民族,不管老少男女皆一起参与和信奉,并且全体成员间是平等的。

五. 对神敬畏。神是可敬的,也是可畏的。可畏的程度达到可怕的地步,部落环境或村民遭受天灾人祸往

往与这位神拉上关系,通常都被看为是得罪了神明。酋长或君王可能是神的儿子,或亲属,或臣仆,祭司被看为是可以与神交通谈话的人。对神不但恭敬,还须敬畏,偶有不慎,都可能遭到严厉惩罚。对这类观念也加以宣扬,有时甚至杀人献祭。 六. 神学和宗教哲学出现。宗教伦理观念亦开始形成。随着文字的产生,最初的宗教典籍也开始出现。

七. 没有排除古原始社会已有的法术。但是这些宗教法术的属性在古代原始社会的稍有不同,起了变化。

其制服客体的意愿继续在占星术、炼丹术中得到一定的保存并与古代天文学、化学有所关联。也继续与古原始社会或宗教的鬼怪观念结合在一起,成为占卜、观兆等活动的依据。

2.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1、道教宣扬有神论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对于“君权神授”思想的宣扬有了理论基础;

2、道教讲究无为,符合统治次序,如果老百姓都有为了,恐怕统治者一定会寝食难安;

3、道教注重养生,统治阶级十分向往,特别是长生不老的理论让统治者为之神往和痴迷;

4、道教宣扬修真得大道,造就了天文、占卜、建筑等学科的长足发展,民间由于不得私自

学习这些东东,因此更具有神秘性,在故事作品中就夸大了神技和效果。

模块一测试四答案

题目1、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阶段是在哪一时期? 隋唐时期

题目2、大乘佛教尊崇的四大菩萨中哪一位代表"大智”? 文殊菩萨

题目3、下列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佛教对中国医药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题目4、佛教基本教义是把现实的人生断为"无常”"无我”和什么? 八苦

题目5、下列哪一个成语不是从佛教演变而来的? 地利人和

题目6、下列关于"小乘佛教”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小乘佛教只讲自我解脱,不讲普度众生

题目7、禅宗初祖是哪一位? 达摩

题目8、佛教中规模最大的三大石窟艺术不包括以下哪一个? 麦积山石窟

题目9、佛诞节亦称"浴佛节”,是纪念释迦摩尼诞生的节日,一般为农历的哪一天? 四月初八

题目10、下列哪一个节日不属于佛教节日? 上元节

题11、主张我心即佛,识心见性,以心传心,因而不用背诵经卷,只要坐禅修行的佛教宗派是下列哪个? 禅宗 题目12、下列文学作品中,受佛教影响的是哪一个? 红楼梦

题目13、佛教在下列哪一时期传入中国? 两汉间

题目14、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的是下列哪一位? 慧能

题目15、中国第一座寺庙是下列哪一个? 白马寺

2015年继续教育通识模块一讨论四答案

1.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区别是什么

小乘佛法只度自己 不管他人 一个是他没有足够的智慧去救度他人 一个是他本人也不想救度他人 大乘佛

法是自度 度他 既有能力救度自己 又有智慧和力量救度他 佛教本身就不是中国的 他是印度的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创建的 后来传到中国说到释迦学术思想的内容,也就是通常所谓佛学的概要,依照一般习惯,都以大乘、小乘来区分,中国的佛学与佛教,乃大小乘并列,而且比较偏向大乘,现在流行于西方的佛学,大多数只注重小乘,认为那是原始的佛教,尤其东南亚各国的南传佛教,大体都是以小乘为主的,以下先用比较简要的途径,从思想、实践、与求证方法三个项目来说明小乘佛学。 小乘佛学对于人生世界的观点,正如一般宗教相似,纯粹从出世思想的立场,看世界,是一个痛苦烦恼的世界;看人生,是一个悲观罪恶的人生,因此要求出离世间,要求解脱人生,而求得清净寂灭的涅盘道果;其行为思想,如中国道家的隐士,'其偏向有点类似杨朱,所以也为中国文化中另一类的精神相近,自然而然被承受下来而成为中国佛学的一部分。

大乘的思想 中国的佛学,向来是大小乘兼修并具,显教密教通行不悖的,尽管从大乘佛学的立场来看小乘,并非究竟的佛法,但学习大乘,仍然须以小乘的戒、定、慧三学作为基础,不但如此,如以乘道来说,中国佛学,等于有五乘的阶梯:第一人乘,学佛先要从做人开始,凡人伦道德,应该注重的事,都须一一作到,以期达到为善去恶,而止于至善的境界。 总之,大乘的行为,是身人世而心出世的,是以济世救众生为基础的,是可以牺牲自我而救世救人的大乘的观看一切众生,都是与我同体而发生慈悲的愿力,大乘的慈悲利物,是无条件,无要

求的,绝对的自发自觉的救世心肠,综合以上两个观念,便名为"同体之慈,无缘之悲"。 大乘思想的体系,是扩充小乘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的法门,构成六度(六波罗蜜)或十度的层次。

2.借鉴佛教师者人格修养的途径,教师怎样进行自我人格修养?

佛教以觉者为师佛教教育家净空法师将佛教解释为“幸福美满的教育”,佛陀对众生的教化构成了佛教中的师者与学者的关系,也是具有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佛陀被称为是众生的本师、释师、导师、法师、调御师等,虽然名称各异,但都表明佛陀是能教导和引领众生走向幸福的 在佛教中,“一阐提”是指那些没有一点善根、无法度化的人,其特征之一就是没有丝毫的惭愧羞耻之心。《大般涅槃经·梵行品》上说:“诸佛世尊常说是言。有二白

法能救众生。一惭二愧。惭者自不作罪愧者不教他作。惭者内自羞耻。愧者发露向人。惭者羞人愧者羞天。是名惭愧。无惭愧者不名为人。”。《佛遗教经》又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惭愧心好似名贵的衣服,最能庄严身心。

其实,从我们自身的体验来看,这一点是很容易理解的,如果我们做了错事而不知羞愧,必然会一犯再犯,无可就药。更究竟地来说,他人的过错其实无异于自己的过失,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去教导他们。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尤其如此。

那么,在学校教育实践当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羞耻之心呢?我们能不能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就斥责他们呢?如果是那样的话,孩子所感受到的只是恐惧、害怕甚至是叛逆,而不能真正在心中对自己所做的错事感到羞愧。

所谓“童蒙养正”。在小学阶段,必须要从根本处来教:教孩子孝亲,教孩子尊敬师长,教孩子感恩,教孩子仁慈,教孩子礼貌,教孩子诚信。给孩子们讲古今中外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除此之外,教师的言行无疑是最佳的教材。为人师者最要对谨慎自己的言行。我们所教的,我们自己必须先建立信心,我们自己必须先要认真力行。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也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如此言传身教,孩子们怎能不见贤思齐。

再者,我们还要给孩子们更多道德实践的机会。教孩子孝道,就要鼓励他们做孝子孝女,感念亲恩,多为父母分忧,自觉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教孩子礼貌,就要在学校和家庭生活当中学习体会??等等。

一念惭愧、一念反省,高贵的品格、清净的自性就能升华起来。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是绫罗绸缎、貂皮大衣,而是“惭耻之服”。惭愧知耻是最美的服装、是最好的化妆品;一个人心中如果懂得“惭愧知耻”,自然能够散发高贵庄严的气质,所以佛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

所谓惭愧,惭者,怕对不起自己;愧者,怕对不起他人。惭愧就是对自他不好的行为、心念,感觉羞耻,知道忏悔、改正。有了惭耻之心,可以激发一个人奋发向上。曾任六国首相的苏秦,因为“耻”于父母不以其为子、嫂嫂不以其为叔,感到功名无成,因此悬梁刺骨,发愤苦读,终于成就不世伟业。蜀主刘备,因为“惭愧”自己身为汉室宗亲,却无力匡扶天下,因此奋起,号召天下英雄起义兴汉,终于创下“三分天下”的局面。

一念惭愧、一念反省,高贵的品格、清净的自性就能升华起来。一个人如果能够时时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人,则此人的道德梵行就几近于圆满了。反之,一个无惭无愧、恬不知耻的人,往往因为道德良知被贪心物欲、被瞋恨嫉妒所蒙蔽,因此无恶不作,自然就失去人

格;没有人格的人,则如树木无皮,无皮之树,怎能开花结果?

现在社会上经常听到有人不满国家社会对自己照顾不周、怨怪亲人朋友对自己不好;然而自己何妨想一想:我们对国家又贡献了什么?我们对亲人又有什么样的照顾?假如我们能够懂得惭愧反省,念及国家的保护、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人的关怀、朋友的支持,我们除了“惭愧”外,感恩尚且不及,那敢去怨天尤人?

所以,今日的教学方式,老师也应该以养成学生的自尊心及自我处罚的惭愧方式,来重新评估价值。

篇五:九年级语文培优试卷1--第7单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A卷)

一、积累运用芳草地。(30分) 1.诗文默写阁(8分)

①“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孟浩然的“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 ②《论语十则》中的 士不可不弘毅 一句和《鱼我所欲也》中的 舍身取义 一句,都揭示了在危难时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这一观点。

③《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④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⑤《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巧用地名形成名对的语句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写惜花心理的句子是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___。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的全词的精绝之笔是___“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____。

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用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语句是__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__。

⑧《滁州西涧》描写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的语句是“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2.诗词赏析台(4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甲】《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甲、乙两首诗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

(2)仔细评味甲、乙两首诗词,并简要分析两位作者在面对自然界的景物时不同的心境。(2分)

答:甲:雨夜期客不至的焦灼之情,百无聊赖。(如学生理解成“闲逸、散淡、恬然自适”也可以)(1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即景兴感,感慨年华流逝。(1分)

3.文学常识轩: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辛弃疾——宋代——《稼轩长短句》——《菩萨蛮》 B.韦应物——宋代——《韦苏州集》——《滁州西涧》 C.韩愈——唐代——《昌黎先生集·杂说》——《马说》 D.王充——东汉——《论衡·订鬼篇》——《订鬼》 4.说“词”解“字”斋。(12分)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 谋:【 】 ②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而:【 】虽:【 】 ③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妄:【 】 ④何以效.之? 效:【 】 ⑤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与:【 】 ⑥觉见卧闻,俱用.精神;畏惧存想,同一实...也。 用:【 】 同一实:【 】 ⑦其.真无马邪?。其:【 】 ⑧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 】等.:【 】 5.名著阅读室。(4分)

《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为三位伟大的艺术家写的传记,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23~24题。

【片断一】如果他要建造一座纪念碑的话,他就会耗费数年的时间到石料场去选料,还要修一条路来搬运它们;他想成为多面手:工程师、凿石工;他想什么都亲自动手,独自一人建起

宫殿、教堂。这简直是一种苦役犯过的日子。他甚至都挤不出时间来吃饭睡觉。

【片断二】直到那一天,绝望顿生,也许是由于临死前的狂热飓风,他突然离开了住所,四处流浪,奔逃,在一所修道院投宿,然后又上了路,最后病倒途中,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中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他躺在病榻上哭泣,不是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不幸的人。

①【片断一】中的“他”是指 ;【片断二】中的“他”是指 。(2分)

②读过《名人传》后,你一定被这三位伟大的艺术家所感动,请任选其中一位,说说他令你感动的原因。(60字以内)(2分) 答: 二、阅读理解百花园。(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论语》十则

(一)曾子 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____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____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____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4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 8.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答: 9.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共10分)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

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

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得: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2.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

用?(2分)

13.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

(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0—13题。(共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

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

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比.行百里始奋迅【 】 (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6.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

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

“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17.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

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

们都希望 。(3分)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8分)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宋之疱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二者用精

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

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

鬼也。

18.选文列举了 和 的知名例子作为论据,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证明 的道理。

19.有关庖丁的一个成语是 ,其意思是: 。

20."无非马者"是一个什么样的句式?说说"顾玩所见,无非马者"的意思。

答: 21.翻译句子。

?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

译: ?二者用精至矣

译: 三、快乐作文大本营(50分)

请以“我改变了_____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温馨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困难”“挫折”“性格”“友情”??)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2) ②如果,表假设;即使

③荒诞,无根据。④验证 ⑤赞赏 ⑥因为;真相、本质相同

⑦表示推测、反问的语气⑧尚且、况且;等同、一样

贝多芬备受感情煎熬,又不幸失聪。在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中,他不屈不饶,以 顽强的毅力投入创作,谱写出伟大的乐章。

米开朗琪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追求完美,夜以继日地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他贫病交加,却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列夫?托尔斯泰虽一生孤独,但坚持追求真理和博爱;他热爱祖国,勇于担当,创作了多部不朽著作,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2分。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 己。

成人之美(答题要点:写出一个给1分,增字减字不得分) 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 人所难。 分) 11.(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共4分)

取义的观点)。(2分)

1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 流汗(各1分) (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各2 分,意思对即可) 16.(3分)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求逞(各

别和重用(2分)(意思对即可)

想,不见异物。

是马的。

用心到了极点。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B卷)

一、积累运用芳草地。(30分) 1.诗文默写阁(8分)

①1. 有一个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我们联想到韩愈的《马说》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论语十则》中的 一句和《鱼我所欲也》中的 一句,都揭示了在危难时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这一观点。 ③《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是:“ , ”。 ④对先进和后进的正确态度是“ , ”。(用《〈论语〉十则》中的词句填空。

⑤《约客》中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是“ , ”。 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生动地表现诗人一释往日积郁,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的句子是“ , ”

⑦《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但绝不向敌人屈膝的坚定的报国志向句子是“ , ”

⑧《滁州西涧》诗人渲染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蕴涵对无声息者一丝同情的句子是“ , ” 2.诗词赏析台(5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夜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答: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答: 3.说“词”解“字”斋。(12分)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 ) 为:( ) ②故不为苟.

得也 苟:( )

③贤者能勿丧.耳 丧:( ) ④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蹴尔:( ) ⑤策.之不以其道 策:( ) ⑥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 )或:( ) ⑦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 ) ⑧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可怜:( ) ⑨“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绿肥红瘦( ) ⑩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为( ) 4.名著阅读室。(5分)

从下面文字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答题的横线上,填对五.处.

即可。 水浒故事,脍炙人口;梁山好汉,形象鲜明。

鲁智深,绰号①“ ”(a.黑和尚b.花和尚c胖和尚),豪爽仗义,粗中有细,为救助落难女子,② (a.大闹野猪林 b.力伏众泼皮 c.怒打镇关西)。

林冲,绰号“豹子头”,③ (a.倒拔垂杨柳b.身陷高唐州c.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忍气吞声,怀怒未发;④ (a.血溅鸳鸯楼b.手刃陆虞候c.智取生展纲),雪夜上梁山,奋起反抗,英雄本色。 石秀,绰号⑤“ ”(a.拼命三郎b.神行太保c.托塔天王),艺高胆大,舍生赴义,⑥ (a.枷打白秀英b.孤身劫法场 c.醉打蒋门神),威震大名府。

李逵,绰号“黑旋风”,⑦ (a.斗浪里白条b.毁金刚塑像c.杀泼皮牛二),尽显粗野鲁莽;⑧ (a.大闹高唐州b怒杀问婆惜c.义夺快活林),只因疾恶如仇。 答: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二、阅读理解百花园。(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8分)

《论语》十则

(一)曾子 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___________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省:___________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

也 恶:___________ ?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 道:____________ 6.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 代汉语。(2分)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 7. “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2分): 8.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表述了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的句子是:“ 。”(2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6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09山东省滨州市) (乙) 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

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

发粟 裘: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 11.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分)

12.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1分) 答: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共15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已,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洑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虽.有千里之能( )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6)执策而临.之( ) 14、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 译: 乐、掌声、阳光、理智、感动??)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畏惊,见鬼之来;疾困恐死,见鬼之怒;身自疾痛,见(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写在正文第一行。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译:

600字。文中若需出现真实校名、人名,可用化名代替。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译:

15、“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1分) 【参考答案】

答:

16、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

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1分) 答: 17、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1分) 答: 18.甲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

是 , (1分)

19.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

分析(1分)

答: 20.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1分) 答:

21.用原文回答:①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 ②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③直接原因: ④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 ⑤主旨是:“ ”

⑥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四)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11分)

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于疾病。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凡人不病则不畏惧。故得病寝衽,畏惧鬼至。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何以效之?传曰:“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

马者。宋之庖丁学解牛,三年不见生牛,所见皆死牛也。”

二者用精至矣!思念存想,自见异物也。人病见鬼,犹

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病者困剧,身体痛,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若见鬼把椎锁绳纆,立守其旁。病痛恐惧,妄见之也。初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1 分)

23. 本文的论点是。

作者是运用 的修辞方法阐释论点的。(1分) 24. 原文的横线 ABC 上各填一个词,它们分别是 、

、 。想一想:①②句都是从 、 、 。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两句当中三个方面顺序一致吗?(1分) 答: 2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分) ?夫精.念存想 ( )?俱用.

精神 ( ) ?致之何由..?( )?顾玩.

所见 ( ) ?何以效.之( ) ?妄.见之也( ) 26、翻译画线句子。(1分)

译文:

27、第二、四两段选文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1分)答: 28.请写出加点字的古今异义(1分) ①觉.见卧闻 古义: 今义: ②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古义: 今义: 29.请准确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分) ①昼日则鬼见 通 , 。

②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通 , 。

30.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的观点在当今现实社会有何重

大意义。(1分)

三、快乐作文大本营(50分)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

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

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

文章。

提示和要求:①在题目横线上可填上适当的词语(如互助、欢1.①.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士不可不弘毅 舍身取义 ③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⑤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蛙。

⑥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⑦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2.(1)(3分) 写出了春天晚上(1分) ,雨点疏落(1分)风刮 得很猛烈的情景(1分)(要点:时间和“风”“雨”的情态。) (2) (2分) 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间接抒情)的方法(1分)抒发了作者的伤春之情(1分)。(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4答案:①b ②c ③c ④b ⑤a ⑥b ⑦a ⑧a(每空l分,共5分,答对5空即得满分) 5.-8 9.何加:有什么好处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被:同“披”,披着,穿着 裘:皮衣,御寒的衣物 10.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天良及羞恶之心

我听说古时候好的君主自己吃饱了却想到别人的饥饿 11.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这就是失去本心“义”的表现 12.作为君王要以民为本关心百姓的疾苦,不可高高在上,那样就会失去民心 13、(1)即使 (2)等同 (3)擅长 (4)都 (5)通“饲”,喂(6)面对 14、(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5、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

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