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我们班的差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6:04:40 小学作文
篇一:我们的班里无“差生”
我们的班里无“差生”
记得华东师范大学的郭景扬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些教师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适合的学生,结果筛出了一大批差生;一些教师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最后却造就出了一大批人才。”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工作近30载的人民教师,我深深地体会并认识到,老师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引路人”,也可能不自觉地扮演着杀手的角色。课堂教学的过程,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他们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茁壮成长与教师完美人生的过程;也是展示自己智慧和才华的关键,更是体验生活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标志。
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只有性格不同,没有优劣之分。我一直坚信这一点!当我第一次走上二年二班的讲台,面对着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我要用数学的魅力和我的笑容征服他们。
班里有个叫李正博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当薄弱,课堂上也不爱发言,做题时甚至直抓头皮。但上课却很认真,总是笑眯眯的看着我,仿佛想让我把学习数学绝招传给他,于是他引起了我的注意。一个星期三的晚上,我和他聊起了数学的学习问题,在他的言语中,流露出了对学习数学的恐惧,甚至产生了厌学、放弃的想法。我明白,学好数学不能靠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一蹴而成,于是我准备先给他打打气说:“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会的学生。老师没有放弃你,父母也没有放弃你,你怎么会有理由放弃自己呢?只要你相信张老师,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赶上去的。”他默默的点着头。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找到了送他上学来的奶奶,并谈起了正博的学习问题,家里也正为这事发愁呢,“怎么办?怎么办呢?家里为了让孩子能上个好学校,特意在闲林山水买的房子,孩子的学习还一直上不去,太不争气了。”正博的奶奶泪眼朦胧的叨念着??看着心急如焚的“奶奶”我赶忙说道,别急,别急!正博其实挺机灵的,只要学习态度端正了,用上正确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努力帮他把“要我学习”转变成“我要学习”,相信不久之后,正博的学习成绩肯定会脱胎换骨的。
从此,每次做作业的时候,我都会到他那里指导慰问一下,发现有一点进步就及时的表扬和奖励,慢慢的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会主动探寻多种解题的思路。课间活动时,我们一起玩跳绳,丢沙包等游戏,这也使我们师生的距离更近了,有时他还会跑过来告诉我一些小秘密。在两个月后的口算竞赛中,竟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并在以后的几次测试中都名列前茅,让师生们刮目相看。
说句心理里话,在工作中我有自信,同样也有压力。班里像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呢?这个担子就压在了我的肩上,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不能找任何借口推脱,必须把压力变成动力,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上,针对基础不扎实的同学,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辅导,针对一些粗心现象严重的同学,主动邀请家长配合监督检查,经过两个月的“奋斗”,学生的成绩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不久以后的测试平均分都均达到90分以上,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座的老师肯定也有和我一样的经历,我们的班级里不存在“差生”,只有更多后进的力量,更多待采的宝藏。教育的真谛是要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促进发挥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要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我们就要在不断总结的同时去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育人”为目标,以“师德”而自励。彼此多学习,多分享。在现有的基础上,以超前的教学理念,创新的教学意识,诚恳负责的教学态度,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腾飞的方向,也为金成特色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张秀芹
2010-6-26
篇二:《“差生”不应是我们的心头之痛》心得体会
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点亮他们的人生路
——《“差生”不应是我们的心头之痛》学习论文
众多老师都这样认为:差生是老师的心头之痛,自身的职业幸福往往都是被差生埋葬的。但差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消除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不能转化的。
其实,人类相对其它动物而言就是差生。因为很多动物生下来就会走路,甚至会跑了,可人类却不能。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才免于父母怀”。孩子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所以我们应该守孝三年。同时,孩子赤条条的来到这世上,大脑一片空白。上帝把不完整的人放到世上,就是为了让她接受教育的。
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在常人眼里,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不大会说话,一方面则因为他总是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让人觉得有些低能、傻气,大人们甚至怀疑他的智商是否有障碍。 到了上学的年龄,与同龄孩子相比,爱因斯坦依然显得十分木讷,动作迟缓呆笨。
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在班上,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每次被老师叫起来背诵课文,便呆头呆脑一句也念不出来。同学们私下里都嘲笑他,认为他是一个“差劲的落伍生”。爱因斯坦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求学生涯。他以平淡无奇开始了小学生活,又以平淡无奇而结束。此时的爱因斯坦与同龄人相比,不仅没有超长之处,反而多几分笨拙。但是,爱因斯坦后来的成就,那是众所周知的。
爱因斯坦的例子告诉我们:不要排斥差生!我们的学生可能在某些方面表现得不是很突出,但是他一定有自身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的让孩子往自己的优势方面发展,走向一条成功之路。
记得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好多“普通班级”的师生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定点班级”。他们觉得定点班级的学生来自于偏远的农村,成绩没有他们好,素质没有他们高!其实不然,在一次地区组织的代函统考中,全校的前三名都出
在定点班级。还有平时举行的田径运动赛中,定点班级获得的奖项最多,因为农村出来的孩子体质比较好。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不要被眼前的表面现象所蒙蔽,要事实求是的评价我们的学生,也许我们眼中的差生,正是其他方面的强手呢。
再说,差生产生的根源也来自于应试教育,有应试教育就必然有差生,因为有正数第一就必然有倒数第一。即使没有应试教育也有差生,因为只要有评价就有标准,有标准就有好坏。所以差生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老子说:“知常容,容乃公。”什么是常,常就是差生是客观存在的。俗话说存在即合理,这里的合理并不是说符合伦理道德,合理是指有他产生和存在的客观条件。差生也不愿意成为差生呀。差生的存在大多是家庭的原因,也有老师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知道了这个基本常识之后,我们因为了解而理解,因为理解而包容。只有怀着包容的心态面对差生,我们才不至于火冒三丈,才可能沉心静气,才可能对孩子的未来充满期待。只有包容差生我们才可能善待差生。“容乃公”只有包容差生,我们才能公平的对待差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尊严,使他们也得到健康发展。
石场中心完小——封远菊
差生的存在,值得我们思考 ——读《“差生”不应是我们的心头之痛》 心得体会
“没有天生的差生,只有有差异的学生”这一令人感动的表述,大大淡化了差生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压力。有的老师说:“差生是我们心中抹不去的痛。”但我不这样认为。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差生的界定。目前,关于什么是“差生”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界定,一般说“差生”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主要是指那些学习不求上进,思想不求进步,品德不高的学生。他们在班级中表现为经常违反道德原则,不能遵守纪律,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等。如果对他们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他们就会越来越差,严重影响全面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差生形成的原因,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转化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次,要分析差生形成的原因。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初环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孩子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这个阶段的绝大多
数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在父母的爱抚下成长”。一是在现阶段,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加之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可谓是百依百顺,即使要天上的月亮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独断专行的性格,缺乏劳动纪律观念。这种不良的习气带到学校情境中很容易造成学习上的懒散,从而成为差生。
第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对孩子的影响也最为重要。其一,当前学校仍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当站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十字路口时,应试教育总是占据上风。课业负担依然过于沉重,练习内容依旧过于深繁,并且频繁地进行分数排队,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根本无法体会到学习本应该具有的成就感和快乐感,一部分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了放弃,最终成为了差生;其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强大的升学率压力面前被迫选择了那些优秀学生而忽视了那些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这些学生没有得到父母、老师的关爱,得到的反而是责怪、挖苦和打骂,他们就会被自卑、失望和痛苦所淹没,于是就破罐子破摔,学业成绩乃至道德品质越来越差;其三,在学生日常的相互交往中,交友不慎也是导致他们成为差生的重要原因。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特别是初中生很想独立但又不能完全独立,他们的知识经验、认知能力以及很多想法都比较幼稚,因此,他们缺乏正确的择友标准一旦他们与那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极易出现不良行为。
第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学生还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自制力比较差,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特别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而学习本身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中学生因缺少过硬的心理品质而逐步成为差生。
转化差生的策略:
第一,寻找优点,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动机。 事实上,差生身上有很多在优生身上找不到的东西,了解差生不仅可以有效地转化差生,还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去搜寻差生身上细微的进步,给他们在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并适时进行表扬和赞美,会使他们逐渐地拥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并进而激发起他们的上进心和学习动机。教师应该用赞美扬起他们人生的风帆,找到本该属于他们作为学生的一切。
第二,播种师爱,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潜能。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美妙的情感,特别是师爱有着润物细无声的神奇效果,因为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爱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要。青少年同样拥有爱的需要和权利,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爱。只要教师对学生充满希望和热爱,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可能和潜能,尽自己的力量促进他们的发展,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我们所期望的行为和进步。
第三,宽严相济,因势利导。既然是差生,就不可避免地会经常犯错误。对待这些学生要有足够的宽容的态度,毕竟他们已经听够了太多的批评与训斥。这也就是说,“不是不给你改过的机会,允许你犯错误,也允许你改正错误,这对后进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无休止地纵容,因为万事万物过犹不及,批评多了他们就会麻木,甚至公开跟老师叫板;宽容过了头,会使他们毫无顾忌,堕落无法自拔。严格要求的同时要注意宽容相待,刚柔并济,因势利导,既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同时又让他们知道老师是关
心他们的,让他们在理智的思考中心甘情愿地去承担犯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第四,家校联合,坚定信念。 学校是转化差生的主要阵地,但对于差生的转化,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作为孩子的父母也要经常和学校沟通联系,了解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开展工作,给差生的转化创造一个和谐的整体氛围,避免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袭和影响,形成转化差生的“同盟军”,构筑转化差生的“防火墙”。同时,我们也要坚信差生是可以转化的,他们往往是能够进步的。
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绝不是学校的专利,往往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把后进同学引上前进之路”,并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石场中心完小——封远菊
篇三:对优生、差生的教育之我见
对优生、差生的教育之我见
宾阳县中华镇中心校 韦梦莹
我校有些青年班主任对工作非常认真投入,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学生思想工作,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更是倾注了比普通学生多几倍的精力,但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于是常常感慨道:“班主任真是难当,好学生吧,不用操心,差学生吧,操多少心都没用,整天都是白忙!”我刚工作时也曾有过这种想法,现在想想,才发觉这里面有两个不小的问题。
其一,对于后进学生的教育和转变操之过急。因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而且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养成了一定的习惯。要想改变当然需要一个过程,指望一两次谈话、辅导几次作业就能来个大转变是不现实的,况且这些学生的转变过程中必然会有反复,不可能一帆风顺,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切忌一个“急”字。
1、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树立学生的信心。
由于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受到训斥、嘲笑,已形成了一种自卑感,对外来的教育和帮助常保持沉默、回避,甚至抵触的态度。我们应该从感情入手,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制造机会让他们能表现自己,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如,上课时,对那些较简单的问题我们可以多提问那些差生,当他们回答正确时,我们可以表扬说:“XX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说明他比以前进步多了,不管哪个同学只要你努力学习;就一定会有进步。”或:“你真棒”、“你真行,如果你继续努力将??”等,老师的赞扬和期望,无疑会给学生以极大的鼓舞让他们觉得自己并非一无是处,与其他人没什么两样,从而诱发他们努力向上的学习热忱。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人生的开端需要赞誉、需要喝彩。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更需要鼓励和表扬,更需要老师们的关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也就结束了。”所以,教师应
彻底从 “刻薄教育”中走出来,不能总是对差生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破大骂,用“笨蛋”,“蠢猪”这类的话来贬责学生。这样一来,怎能激发起差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在他们没有兴趣的前提下,要让差学生有所转变,是不可能的。平时,应多关心他们,多了解他们,只有了解他们,才能知道他们存在哪些知识缺陷。当他们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多对他们进行辅导,但应注意,态度要和蔼,要有耐心,切忌三声两句就是:“你怎么那么笨!”“教你还不如教一头牛”等之类的话。这样,不但有损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还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至使他们破罐子破摔。如上海市闸北区第八中学的成功教育,其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使每个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所以,可以适时根据差生的智力水平,布置一些稍有难度,但经过努力也能够解决的题目,有意识地使他们获得成功,使之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学好知识的信心。
2、改变教法,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前苏联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拯救这些孩子(差生),使他们领略到社会、精神生活、人表美诸方面的完善和幸福,是我们学校和教师的人道主义的天职。”可见,转化差生,提高全民族素质,责在教师。而改进课堂教学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转化差生的主要措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多为差生着想。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启发性。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例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小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小棒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小棒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因此,加强直观教学可以吸引差生的注意力。 上课时,要尽量给差生创造一些回答问题和板演习题的机会,多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提问,激发他们想说、敢说,想做、敢做。当他们回答或板演完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他:“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样做吗?”,“你能说一下你想法吗?”或“这个问题我们再一起来研究好吗?”以这种亲切、诱导的语气可以让差生
思想上变得轻松,乐于思考问题,敢于发表意见。切忌只提问优秀生,只与优秀生一对一的活动。课堂练习的时候,对差生应优先辅导。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迫切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在他们产生错误前帮助扫除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只有坚持当堂巩固,才能有效地防止差生日益落后,也只有当堂巩固,才有可能稳步提高差生的学习成绩。
在确定差生的教学要求时,不能急于求成和“一刀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缓坡度,小步子前进的策略,使差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逐步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当差生的转变出现反复的时候,教师不能急躁、气馁,更不能一味责怪学生笨和撒手不管,而应认真查找出现反复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坚持做到“教不厌,诲不倦”,对那些差生进行耐心教育。
3、合理安排,逐步弥补知识缺陷。
对于差生的转化有的老师往往想要求他们补一下就能跟上来,其实这是不切合实际的,只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欲速则不达”。何况他们的缺陷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弥补的。作为老师,应根据差生特点,本着“长计划短安排”、“宜分散忌集中”、“急需先补”、“重点详补”的原则来安排。如表内乘、除法和简单应用题等最基础的知识应用一定的课外时间及早补上,要不然就会影响其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未掌握的知识则可以分散到各章节的教学中去补。妨碍学习新知识的内容应在课前补。如,要教差生学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就必须先提前教他们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如果连万以内的数都不会读、写,那他(她)是绝对不会读写亿以内的数的。于是,课前就要对那些差生进行辅导,只有当他们会读4001以后,才可能学会读40010000和40014001,也只有他们知道怎样写二千零五十后,才可能会写 二千零五十万和二千零五十万二千零五十。那些尚不理解的知识穿插在有关的新课中补;那些初步理解了但还不够熟练的知识,可以结合新课后的练习去补,而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则可以在比较,运用时补,这样就能逐步补上以前欠缺的知识,更便于差生接受和消化。
4、营造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
因为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班主任老师,在上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做好细致的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力争与家长密切配合教育,让差生回到家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教育学生不要歧视成绩差的同学,应积极关心、帮助成绩差的同学。号召同学之间开展“一帮一”活动,即让一个优秀生帮助一个差生,教师则主要教给那些优秀生学习的方法,再由他们随时指导差生,教师则只要随机抽查就可以了,这样那些优秀生在指导别人的过程中既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又尝到了助人的快乐,而差生在学习的氛围中也增进了信心。同学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关系融洽了,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也给差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更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其二,好学生并非真的不用操心。学习好成绩好,听老师话的学生自然惹老师喜爱,但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些学生身上肯定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如果只是因为老师喜欢,就发现不了其身上的缺点或者发现了也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但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值得我们深思。
现在有一种“第十名现象”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现象是指跟踪调查了上千名小学生,结果发现考试成绩前几名,老师非常喜欢的学生在高中、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并没有保持这种优势,或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和成就。相反,班里十名左右甚至更靠后的学生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巨大潜力,他们往往后来居上,在高中、大学的学习中脱颖而出,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建树颇丰。这种现象涉及到我们教育体制的根本,就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怎样评价学生,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将来就一定能成为栋梁之材吗,知识以外,我们还应教给学生什么?作为教育工作者,这确实值得我们仔细研究。
一些教师对分数高听话乖巧的学生总是偏爱有加,有时甚至宠着、惯着、护着,怎么看怎么喜欢,就算发现他们身上有缺点,也都会给与迁就,大事化
小,小事化了,不痛不痒地说几句,生怕让他们受了委屈。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这些“好孩子”身上宠出“骄、娇”二气,使他们认为自己真是完美无缺。从而不能主动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更不能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再说,老师过分偏爱这些学生必然会对其他学生,特别是学习较差的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形成团结、向上的班风。
1.挫折感差,只能听表扬,不能听批评,缺乏坚韧的意志品质。
这些好学生往往在小学就深得老师喜爱,天天听的都是表扬,各类“好学生”都当过,甚至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表扬、荣誉就应当属于他们。所以我们往往发现这些学生“说不得”,老师要是一批评,反应就比较剧烈,哭天抹泪的。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挫折或困难也往往容易抱怨、放弃,而缺乏与困难做斗争的顽强意志。人的一生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现代社会的竞争如此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并且对挫折甚至失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只有这样失败了才能重新爬起来奋斗,这些一帆风顺的“好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历过狂风暴雨的考验,将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还能绽放吗?
2.一部分“好学生”比较自私,不关心集体,不愿帮助同学,甚至看不起学习差的同学。
我们经常会遇到
这样一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自顾自,对学习绝对是百分之百认真、投入。对集体的事则毫不关心,属于“觉悟低”这一类的。但就因为成绩高,仍能得到老师的喜爱,而包容他对集体的冷漠。至于利用学习上的优势帮助其他同学更是难上加难,他们对于那些学习差的同学非常冷淡,甚至是看不起的。仿佛在他的意识里真的认为自己是老师眼里的红人,是高人一等的特殊学生了。这真是非常可怕的思想。如果连同班同学都看不起的话,很难想象以后他会和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3.有些“好学生”学习方法较死,工作能力较差,遇事没主见。
对于这些成绩好的学生,老师总觉得他们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一套东西,也知道努力,不用老师再操心了,因此在学习上老师的注意力往往是在那些较差同学
篇四:浅谈如何转化差生
浅谈如何转化差生
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天职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而转化差生历来是教育工作中的“老大难”,许多人对此是望洋兴叹,谈“差”色变。在转化差生方面究竟有没有切实可行的路呢?我们认为,只要倾心投入,认真探索,方法总还是有的。 每个班的优生、差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但确也有少数学生难以跟班,于是便成为了所谓的后进生。一个学生之所以后进,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原因,如:自卑心理,戒备心理,厌学心理,逆反心理,惰性心理等;也有学校、家;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每位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工作中,都会遇到后进生。“后进生”虽然只是少数,但往往会给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其落后的或破坏性行为常常给班级、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因而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全面了解情况,摸清学生后进的原因。
一、首先教师要解放思想,端正态度
受传统因素的影响,教师对差生总是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认为差生是眼中钉、肉中刺者有之;一条鱼腥了一锅汤者有之;千方百计动员其转学,欲甩包袱者还有之??而所有这些思想对于“转差”来说,都是很不利的,相当程度上造成转差工作自身的内耗。教师只有解放思想,端正态度,要充分认识到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尖子生更重要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轻装上阵,使转差工作达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用“爱”去融化后进生心灵的坚冰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不应仅对优秀生关怀备致,更应该对后进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才能给他们以鼓舞,才能使他们感到无比的温暖,才能点燃他们追求上进,成为优秀生的希望之火。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达到心理相容,学生那紧闭的心扉才可能向教师敞开。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怀,用师爱去融化他们心灵的坚冰,点燃他们心中自尊和进取的火花,引导他们一步步上进。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的“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表扬,让后进生找回自信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对于学生,你说他们表现棒,经常表扬、鼓励他们,他们真的会越来越棒;你说他们表现差,时常批评、训斥他们,也未必见效,反而会越来越差。对于后进生来说,因为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外表虽套有一层硬壳,但在内心深处仍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谅解和信任。记得某位教育家也曾说过:“既然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一个孩子因为表扬过多而变坏的例子,就说明我们的表扬还不够。”的确,表扬不但可以使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而且会使孩子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我想,作为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点。不吝啬表扬,更要善用、巧用表扬,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四、捕捉闪光点,因势利导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差生天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在他们身上也有一些积极因素,如何将差生身上沉睡的闪光点激活,因势利导地加以点拨扶持,就成为转化差生的关键所在。我校的林立庆同学,是全校有名的“淘气鬼”,有一天,他偶尔做了件好事,老师及时表扬了他,当时他一愣,很有些难为情。事后老师问林立庆为何发愣,他说:“真没想到,我这样的人也能受表扬。”老师说:“有些方面你做得很不错,不信你试试。”这件事对林立庆触动很大,使他向积极的方面前进了一大步。老师趁热打铁地扩大了他闪光的范围。人们都说,
林立庆变了,教师们也用欣喜的目光看着他。实践证明:发现闪光点,因势利导是转化差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循序渐进,打“持久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差生也不是生来就差,也是经过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转化差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教师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口吃个胖子的做法常常导致转差工作的停顿或倒退,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
六、耐心细致抓“反复”
差生在转变过程中,由于受习惯因素的影响,思想常常会发生波动,也就是所谓的“反复”。针对这种现象,作为教育者,一不能生气,二不能着急,应本着理解的态度,毕竟不良因素对差生影响根深蒂固。教师要耐心细致地抓“反复”,反复抓,坚持不懈,科学引导,扩大和巩固转差成果。
七、帮他们树立自我转化的信心
对后进生,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的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有些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致差原因不外乎:⑴贪玩,缺乏上进心。学习稀稀拉拉,动作迟缓,边学边玩,作业完不成,成绩老后进。⑵受家庭教育的影响,表现明显的为搞个体和做生意的家庭的孩子。 “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因此懒懒散散。我班有个学生就是因学习上的惰性而渐渐成为后进生的,我对他讲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对人的要求,并让他设想二十年后的他的生活情景,从思想上不断消除“成绩好差问题不大,能赚钱就能发家”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引起要学的动机。同时,经常用一些格言警句勉励他,苦口婆心的对之加以引导,教育,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转化差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教师我们有无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认识到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意义,它需要我们用爱心、耐心和信心去关注他们;同时,应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这样,教师一人的力量就可以转化为班级几十位同学的力量,因为同学之间是同龄人,他们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为熟悉各自的真实品行,更为直接地关心、帮助,必要时进行监督。我们还要认识到转化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浅谈后进生转化的技巧与方法
[摘要]:在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学习成绩差、道德行为也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因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为了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教学质量与后进生转化的成效,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积极钻研,对后进生转化的策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本文就后进生转化的技巧与方法,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 理论基础 基本技巧 方法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肩负着一份不容推卸的使命。面对着不同水平、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既要加强培养优秀生的工作,又要着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线的教育工作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往往关系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不可回避的一大课题。因而我校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开展这项课研活动。在教育转化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和总结出了不少好的教育经验、策略与方法。
一、后进生转化的理论基础: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充分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更好更有效、有针对性地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心理基础:即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科学理论与规律,去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其心理动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后进生消除心理障碍,从而促进后进生的转变。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层次的,也最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后进生也不例外,而且和其他优秀学生相比,由于长期得不到认可与肯定,他们更渴望得到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爱护。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行为目标难以达到家长、教师的期望、要求,因而经常受到指责和批评,所以大多数后进生存在以下的“心理倾向”:一是自卑感强,对学习与生活失去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二是逆反心理强,自暴自弃,故意跟老师、家长对着干;三是戒备心理强,人际关系紧张,缺乏安全感,对老师、同学缺乏信任。因此,面对后进生,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努力获得他们的信任,要以赤诚的之心去关爱后进生,运用慈母般的情怀爱护后进生。再此基础上,教师要尊重后进生的人格,尊重他们意愿、情感、意见,启发引导他们克服缺点,痛改前非,融入集体。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后进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有效地消除后进生的自卑感和戒备心理,从而有效促进后进生的转变。
2、思想基础:即后进生的认知、思想、行为的转化过程具有明显的反复性,教师要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对世界,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只有在反反复复的学习中,才能深化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从而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对于后进生来说,思想的转变,行为的规范化当然也不是一天可以做到的。因而,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后进生的反复性。后进生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要他们在短期内完全改掉,那是不可能的事。后进生的反复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有耐性、要抓紧、抓反复、积极引导,做到耐心、细心、有恒心,不要因他再次犯错,就对他丧失信心,决定放弃。对于后进生所犯的错误应给予宽容。但决非纵容,一定要跟紧并加以指正,提出严格要求,一点一点的促使进步,直到改正。针对成绩差的后进生,更需要有耐性,分阶段、有步骤地帮他树立信心,只要能激起他的一点儿学习兴趣,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切记莫用正常的水平要求他,更不能用语言来损他,才不会伤到他的自尊心。在教师的不断支持与鼓励中,后进生定能不断超越自我,取得进步。
二、后进生转化的基本技巧:
1、引导后进生学会自我教育、养成良好习惯。俗话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要让后进生了解自己,把握自己,学会从自我评价和外界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并能善于自我控制和支配自已行为的能力。后进生可塑性大,要坚持对后进生的个别关心、疏导。我通常针对后进生的缺点或问题进行疏导,肯定他们的潜在能力并激励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种形式的个别教育,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信任,同时让他们学会自已发现问题,学会教育自己,注意改掉坏习惯,形成一个好习惯。为了提高后进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还可以在班级开展各项评选活动。如开展“争当优秀干部、优秀科代表活动”、“争当文明学生评比活动”;“一帮一”、“优秀小组评比活动”、“分层次评比学习榜样”的活动等,后进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陶冶。通过活动的持续开展,赋予了后进生强大的、持久的、内在的自我发展动力与能力,促进了后进生的主动发展,达到自我发展、自我预防、自我矫治的目的。
2、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后进生的潜能。“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既有缺点,也有优点,只是他们身上的缺点更多一些,更突出一些。教师不能只盯住差生的缺点,而应该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去教育他们,鼓励他们。学习较
差的学生可能爱劳动,不遵纪的学生可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其实,正如“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一样,一点缺点没有的好学生和一点优点都没有的坏学生都是不存在的。教师要一分为二的对待后进生,善于观察,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充分肯定和积极引导,做到长善救失,从而激发其上进心,挖掘其潜能。
3、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后进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想象,一个爱岗敬业,具有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教师,一个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教师,一个学识渊博、淡泊名利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教师不思进取、怨天尤人,整天愁眉苦脸,对工作不负责任,学生会觉得他很虚伪、不诚实,从而对他的说教产生反感。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当行为给学生带来真实感,激励着学生在他的心灵里留下愉快、振奋、精力充沛的情感时,知识才能转化为信念。
4、教师用爱心感化学生,关心爱护后进生。苏霍姆林斯基还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开始,尊重爱护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感情基础。作为教师应该主动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后进生,在生活上体贴细心;在学习上帮助提高;坚持鼓励表扬,正面教育,但要注意适时、适度,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后进生。
三、后进生转化之常用方法
(一)、自评奖励法。
自评奖励法,是根据心理学正强化原理,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采取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的一种方法。教师要训练学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法规。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我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方法。我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分,由同学进行监督。每天学习结束后,根据该学生所得的分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奖励方式及时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可使良好行为不断增加和巩固,在转化后进生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二)、履行契约法
契约法是指教师与学生共同协商后签订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契约,契约上还要明文规定对双方的奖惩办法,对违反契约和符合契约的行为分别给以惩奖。由于契约是双方自愿签订的,双方经过平等、民主协商后共同确认,所以比较容易消除后进生的抵触情绪,容易使其接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这样,后进生的行为不仅受约于师长,更重要的是自我约束,这就有利于培养其自制能力和自觉性。后进生的自制力往往比较差,这样通过一个外在契约的约束,对后进生的进步起到很明显效果。
(三)、目标激励法
目标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教师要用切合实际的目标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遵循“目标——成功——新的目标——新的成功”的发展思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形成积极人格,不断从成功走向成功。当然目标的制订也要注意分寸。首先,目标的确立要得当:既不能过高,否则不易达到;也不宜过低,否则没有动力作用。不同学习水平、不同问题行为程度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目标。其次,目标须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同个性、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也应设计不同的目标,以便于学生在平时检查对照和及时进行目标调控。如我班的小李同学刚上高一,学习没有目标,纪律松散。我就对他进行思想教育,改变其学习态度,帮他确立奋斗目标,并分阶段给他确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小李的学习终于有了进步,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及时表扬鼓励,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新的目标激励下,小李学习更刻苦用功了,更遵守纪律了。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在级的排名前进二十多名,并一次次地战胜自我。
(四)、归因训练法
通过专业的学习,我懂得了归因训练方法,并努力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对后进生进行归因方法训练,使其也掌握归因训练方法,提高自我归因能力。后进生的学业状况和品德状况决非一日形成,也常常不是一个因素造成的。如果我们把学生学习差只归因于稳定的能力因素,就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我对后进生作具体分析,发现影响学生学习成绩除智力因素外,还包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教师可以从这些非智力因素入手,加强对后进生的指导,帮助其树立信心,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对我班14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语、数、英60分左右)进行归因训练。由于过去的多次失败,他们情绪低落,归因于自己智力差,我认真分析他们情况,帮助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意志、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改善他们的情绪,激发他们争取成功的欲望。他们的自信心逐步增强,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成绩提高较快。(五)、情感教育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走进他们封闭的心灵天地。由于后进生身上缺点多,常遭到父母、老师、同学的冷淡、歧视,很少得到理解、同情,普遍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由于自卑、自傲、对老师抱戒备、对立的情绪,对集体疏远,怀疑老师的真诚爱护和关心。因此,教师在个别教育转化过程中,更应多爱护他,多方面关心他。在分析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时,我发现有个别的后进生是由于父母的离异、再婚、家庭突变等原因失去家长的关爱而成为后进生的。为了让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特困家庭的学生与同龄人一起健康成长,我经常找他们谈心,在情感上关心他们,教育他们正确面对家庭变化的现实,鼓励他们在逆境中奋起。并指导他们多读名人传记,学习名人的顽强的意志与毅力。总之,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要有热情与耐心,“反复抓,抓反复”,多点循循善诱,多点表扬激励;要相信在科学教育规律的指导下,我们不放弃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后进生定能一天天地、一步步地取得进步,转变为我们期待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1]陆忠民:《行为矫正原理在问题学生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主体报告》
[2]光明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矫治全书》
[3]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概论》
[4]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
[5]高玉莲:《后进生转化工作方法谈》,《思想、理论、教育》2001.No5.P54
[6] 李贻朴:《班级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之我见》,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导读] 后进生在班集体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多,但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v
【摘 要】后进生在班集体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多,但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观念,寻找钥匙去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锁,笔者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对后进生进行了转化。
【关键词】后进生 措施 情感教育 激发动机
后进生是指那些暂时学习能力比较差、课堂上表现积极性不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不重视考试、竞争意识比较薄弱、思想品德比较落后、学习成绩还需提高的学生。他们在班集体中虽然所占的比例不多,但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集体的班风、学风。这些学生不但是班主任、任课教师所促进提高的对象,也是家庭中所做思想工作的一个研究主体成员。能否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但关系着一个学生的前途和未来命运,还关系到
篇五:面对班上的中差生怎么办?
也 谈 后 进 生
———花阳小学、茶园小学校校培训交流文章
作者:廖利珊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 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 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只是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容易被老师关注,而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其实,与优生相比,中差生更需要理解与鼓励,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本班有一个男生,母亲常年有病,父亲外地工作,平时就跟随外公生活,倍受老人疼爱与纵容,由于缺少合理的家庭管教与父母的关心呵护,从小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坏习惯,学习一塌糊涂,而且经常打架,周末就到街上去打电子游戏,是一个很令老师头疼的学生。我由于管教心切,经常气急之下严加批评,丝毫不考虑他的感受。后来班长告诉我,说每次批评之后,该生都非常消沉,有一次自己竟然在座位上偷哭起来。我心里不由一动,原来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竟然忽视了他的自尊与感受。经过一番心平气和的反思,我发现这个学生其实有不少优点 。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得过很多荣誉,而且集体荣誉感也较强。就因为他日常学习与纪律的散漫,我竟然完全否定了他。此后,我非常关注他平时的表现,经常表扬他,鼓励他,让他担任体育委员,重新树立他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
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差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对差生来说,他们最害怕老师听到他们以前的情况后,产生先入为主的想法。教师必须打消学生的疑虑,使他们能在新环境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新接班后我在开学第一次班会上简短地说:“老师不知道你们的过去,也不想去了解它。你的成绩过去了,错误也过去了。老师不相信耳朵,只相信眼睛,只相信你们现在的表现。” 那简短的几句话在学生中产生了影响。第二天一名学生的家长说她的孩子的基础差,成绩一向不好,逆反心理严重,越来越不爱学习,经常不完成作业。孩子昨天回家后特别高兴,说换老师了,老师说不去了解过去,只相信她看到的。并说从今以后要好好学习了。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2008-3-20
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