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鼎钧千手捕蝶文章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11/14 05:43:16 字数作文
篇一:第二章 王 鼎 钧
王鼎钧谈话录
1、王鼎钧谈网络写作:
“今天既是全民写作的时代,又是一个小众流通的时代,现在,你如果把一篇文章传给十个人,这十个人再每人传十个人,只要传五次,后面就加了五个零,就是一百万人! 所以咱们别再老盯住出版社和副刊,别再念叨版税稿费,想当年李白杜甫谁给他版税?李白喝了酒,写了一首诗,酒店老板把他的诗贴在墙上,这就是上网。来喝酒的人看见了,抄下来,这就是下载。曹雪芹写《红楼梦》,写成了一回,拿到烧腊店换半只烧鸭,烧腊店的老板找人抄十份八份送给他的大主顾,大主顾回家找人抄十份二十份,送给至亲好友,这就是转帖。现在眼看着我们又来到那个时代。我们都是李白曹雪芹!”
2、谈人生四境界:
人生有四种境界。呱呱坠地之后,全凭本能存活,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顾当下,不愿久远,很自私,有时也很残忍。这是禽兽的境界。
慢慢长大了,知道遵守社会规范,知道追求抽象的目标,有同情心,能为别人设想,这是人的境界。
智勇过人者要创造一番事业,要掌控一个局面,有时用暴力,有时用阴谋,有时也用道德感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横冲直撞,贯彻自己的意志,这是英雄的境界。
禽兽不知有法律,不知有道德,不知人际关系。英雄不守法律,不顾道德,不恤人际关系,二者近似。因此,凡进入英雄境界者,要能更上一层,进入圣贤境界,否则,只是一只特大号的猛兽。
3、谈宗教信仰:
我觉得宗教信仰应该是混血的,佛徒心中不止有佛,耶徒心中不止有耶,儒释道耶俱在,你我每个人自己调一杯鸡尾酒。
4、谈回忆录:
或以为大人物才写回忆录。但人物如果太“大”,反而没法留下许多自述,中国现代史上两位最大的人物连个遗嘱也没有准备妥当。
或以为只有小人物才可以随心所欲写回忆录,其实真正的“小”人物没有声音,苍生默默,余欲无言。
所谓大人物,小人物,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左手做的,右手不知道,台下看见的台上看不见,两者需要互补。大人物的传记是给小人物看的,小人物的传记是大人物看的。这世界的缺憾之一是,小人物不写回忆录,即使写了,大人物也不看。
王鼎钧与王思玷的渊源
王鼎钧《昨天的云》:
《荆石老师千古》→大老师 王思璞
《文学彗星的出现》 →二老师 王思玷
“他苍劲似鲁迅,沉实似茅盾”
四个发现
1、发现传统
2、发现历史:《血战台儿庄》 →国军抗战;《国宝》、《京华烟云》→大逃难;西南联大 → 流亡大学→ 流亡中学
3、发现人生: 文学与人生、王鼎钧 “人生三书”,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4
4、发现文学:别样的文学美 《迷眼流金》、《自然》
王鼎钧作品的价值
思想深刻: 禽兽-人-英雄-圣贤 (大兽)
散文艺术
第一节 王鼎钧的生平与创作
2001年9月20日台湾《中央日报》副刊
廖玉蕙《到纽约,走访捕蝶人王鼎钧》(《千手捕蝶》)
“我有个最后的心愿,写四册回忆录。第一本《昨天的云》写故乡幼年,第二本《怒目少年》写我经历的抗战时期。这两本已经出版了。第三本写内战,第四本写台湾,写到1978年我离开为止,以后移民海外的日子就不写了,我觉得
我离开台湾就没有生活了。”
★ 五个时期:课本38页
1、兰陵时期(童年时期)
2、流亡中学时期(抗战时期)
从军时期(内战时期)
台湾时期
美国时期
兰陵时期(1925—1942)
《昨天的云》(回忆录第一部)
荀卿 二疏(疏广、疏受) 李白
王羲之 颜真卿 王思衍
1925年出生,祖父、父亲、母亲(→爱的信仰)
1937,演戏 募捐、发传单→爱国教育
1938,接待伤兵→逃难→返乡,游击队→插柳口学诗 (《哭屋》)
1942,离家,赴流亡中学
流亡中学时期(1942—1945)
《怒目少年》(回忆录第二部)
《山里山外》 (长篇小说)
李仙洲 安徽阜阳
私立成城中学→国立第二十二中
1944,西迁 陕西汉阴
→成长的磨难P45《怒目少年·西迁反思》
→扩大关怀面 P45《山里山外·新版序言》
→对于苍头百姓的悲悯、 以民为本的思想
内战时期(1945—1949)
《关山夺路》(回忆录第三部)
台湾时期(1949—1978)★
《文学江湖》(回忆录第四部)
为生存的写作:50—60年代,→说理
杂文专栏作家,注重可读性 P48
为自己而艺术:70-80年代,→抒情
○1《情人眼》
借别人的事,抒自己的情
P57,“以有情之眼,看无情人生,看出感动,看出觉悟,看出共鸣,看出希望”
《咖啡路》、《没有爱》、《洗手》、
《自然》、《那树》、《苹果》等。
○2“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
→ 倡导“智慧人生”
→ 故事说理,简短、精粹
○3《碎琉璃》:第一个艺术高峰
《一方阳光》、《红头绳》、《迷眼流金》、《瞳孔里的古城》、《青纱帐》、《哭屋》、《脚印》等
4《单身汉的体温》(小说集):《土》华弟 ○
五、迁美时期(1979——)
1979年,应美国西东大学之邀,赴美。
1980年,定居纽约。
主要作品:
《海水天涯中国人》《看不透的城市》
《意识流》《山里山外》《文学种籽》
《别有一番滋味》《左心房漩涡》
《作文七巧》《作文十九问》《灵感》
《两岸书声》《昨天的云》《怒目少年》
《随缘破密》《心灵分享》《有诗》
《千手捕蝶》《心灵与宗教信仰》
《沧海几颗珠》《活到老,真好》
《关山夺路》 《葡萄熟了》
《文学江湖》《一方阳光》等20多种。
第二节 王鼎钧创作的思想与内容
一、“鸡尾酒”式的信仰
1、宗教观点:
① 人需要宗教,宗教不是有神无神的问题,而是有用无用的问题。P62
② 要客观地面对上帝的不足
尼采:上帝死了
维尼:上帝瞎、聋、哑,在一片哀声之上
王鼎钧:上帝从不缺席,只是常常迟到。
③ 在人与神的关系上,强调人的主动性
P63:人不必等神来拯救,要有所作为,补充神之不足。
2、多元化信仰:P64
我觉得宗教信仰应该是混血的,佛徒心中不止有佛,耶徒心中不止有耶,儒释道耶俱在,你我每个人自己调一杯鸡尾酒。
二、儒文化的精神底色 ★
1、入世-用世的精神取向P66-67
2、仁爱思想P68-69
唯爱为大 爱仇敌
3、民本思想 P69
思考与写作的一贯视点:以民为本 为小人物立传
4、对文学的热爱P71
① P71 2001年,廖玉蕙的采访:
“我热爱文学,只有写作能使我死心塌地。在我成长期间,我也有过别的机会,我徘徊歧路,最后仍然拥抱文学,这是命中注定。我不是天才横溢的作家,也不是人脉纵横的作家,现在七老八十了,更不是前景开阔的作家。我深深知道,没有人以文学以外的因素注意我的文章。我必须好好的写,让人家还值得一看。”
②《随缘破密》自述:
文心无语誓愿通,文路无尽誓愿行,文境无止誓愿登,文运无常誓愿兴。
③ 2009年,《时代周报》的采访:
我认为文章水平有三个层次,首先是“职业认可”,我在中广公司、《中国时报》都算好手。第二是“社会认可”,
台湾各报馆各电台都愿意用我的稿子。最后是“历史认可”,作品晋入选本,名字进入文学史。
我走过前面两个阶段,面临第三个阶段的诱惑,我决心不计成败毁誉往前走。放弃是个遗憾,努力过、失败了也是遗憾。这两种遗憾有很大的分别,我既然从小立志做作家,只有选择后一种遗憾,才可以对天地君亲师有个交代。
我已知道有酬世的文学,传世的文学。酬世文章在手在口,传世的文学在心在魂,作家必须有酬世之量,传世之志。
三、作品内容:★P72
1、人生系列工程:“人生三书”—《随缘破密》-《心灵与宗教信仰》
2、乡愁书写:《情人眼》-《碎琉璃》-《左心房漩涡》
3、回忆录的历史反刍:《昨天的云》 《怒目少年》《关山夺路》 《文学江湖》
第三节王鼎钧的人生散文
人生四境界:★
人生有四种境界。呱呱坠地之后,全凭本能存活,只知有己,不知有人,只顾当下,不愿久远,很自私,有时也很残忍。这是禽兽的境界。
慢慢长大了,知道遵守社会规范,知道追求抽象的目标,有同情心,能为别人设想,这是人的境界。
智勇过人者要创造一番事业,要掌控一个局面,有时用暴力,有时用阴谋,有时也用道德感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横冲直撞,贯彻自己的意志,这是英雄的境界。
禽兽不知有法律,不知有道德,不知人际关系。英雄不守法律,不顾道德,不恤人际关系,二者近似。因此,凡进入英雄境界者,要能更上一层,进入圣贤境界,否则,只是一只特大号的猛兽。
理解要点:
人是动物,有天生的缺点,不完美。
人要接受教育,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人要抑制自身的恶,要为善,勿为恶。
人生三书:
《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
青年要加强自身修养
积极进取,追求成功
倡导智慧人生
二、《随缘破密》:揭开英雄的红盖头 关键词:英雄 P82
1、国王的权术:
《四个国王的故事》:国王驾着天使与魔鬼共驭的马车
《道德的傧相》:道德的目的竟常要不道德的手段来实现
《功臣与奴才》:数千古功臣,人头滚滚
老板的管理术:举头三尺有老板
3、《我将如何》:
为恶的人 →
善良的人 →
坚持下去
三、《心灵与宗教信仰》:
督促英雄进入圣贤境
第四节 王鼎钧的乡愁书写
关键词: 乡愁
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
50年代,台湾,怀乡病,怀乡文学
例: 小说《土》 华弟的故事→一个回荡于海外华文文学始终又历久弥新的文学母题
王鼎钧的乡愁书写四阶段:P93-109
一、《情人眼》:躁动的乡愁
二、《碎琉璃》:深情款款说乡愁
三、《左心房漩涡》:拔高嗓门唱乡愁
四、余音袅袅的乡愁
第五节 自传体回忆录
★王鼎钧撰写回忆录的基本立场:P110
1、为生平所见的情义立传
2、为小人物立传
一、《昨天的云》
1、对鲁南民俗风情原汁原味的保存
(1)民国初期鲁南人家的家庭景观
四合院 客厅 燕巢
(2)鲁南农人的劳作
割麦 打高粱叶 烙煎饼 烙单饼
2、抗战时期鲁南地区的民生百相图
慰劳伤兵 连升三级
二、《怒目少年》:为流亡中学记史
关键词:流亡学校 p120
“流亡学校”的意义:
中国人对于教育的重视
中国人民的爱国信念
流亡学校的贡献
为小人物作传:
“炸弹一样的女生”
凌仲高先生
P122:对于“绝对服从”的反思
第六节 王鼎钧的散文艺术
关键词:出位的散文
→跨文体写作
借鉴小说手法
★ 虚构:传说 、梦境等P130
人物形象《哭屋》中的二先生形象:p133
个性人物:倔强 执着、对于学问的执着热爱、对于功名的执着追求
悲剧性:执着的理想,执着的追求,唯一目标;理想与时代的冲突,落后的理想抗争:与命运 ,与自己;悲惨结局:理想破灭,自尽,怨不灭
二、借鉴诗歌的意象与音韵
王鼎钧散文的艺术美
形象之美:以形象传递思想、情感
例:《地图》
婚姻:牢笼
独身:在逃未获的通缉犯
声韵之美
用声音叙事,抒情,营造意境
3、畅达之美
篇二:王鼎钧
华文文学大师————王鼎钧
一、简介(能让你大致了解一下王鼎钧)
末期弃学从军,曾在报社任副刊主编,也当过教师。王鼎钧从14岁开
始写诗,19岁写成《品红豆诗人的诗》,51岁时移居美国,一直在纽
约居住。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国人的眼睛”、“崛起的脊梁”。他淡薄名利,穷毕生之力于“写出
全人类的问题”,风格多样,题材丰富。
二、人生经历及写作经历 王鼎钧一生受两个人影响最大,幼年受沈从文作品影响,立志写作;后来受夏丏尊影响,立志帮助文学青年。
王鼎钧14岁开始写诗,16岁尝试评论《聊斋志异》,19岁在陕西安康日报发表第一篇作品《品红豆诗人的诗》。
1942年夏去大后方投入李仙洲将军创办之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辗转安徽、河南、陕西各地。抗战末期初中毕业即辍学从军,随国民党军队宪兵团经南京、上海、沈阳、秦皇岛、天津、青岛。
1949年王鼎钧来到台北,考入张道藩创办之小说创作组,受王梦鸥、赵友培、李辰冬诸先生调教,奠定基础,终身自学不息,力行不懈。
1950年代初期,王鼎钧进入中国广播公司做剪报、贴资料的工作。有一天,编撰组一位撰稿人员临时请假,主管就叫他临时写了一篇广播稿,结果比原来那位老手写得还好,于是就把他调去专门写稿。在中广公司,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广播公司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等职务,写了许多广播剧本;后来又进入中国电视公司做编审组长,并且参与电视剧写作。
王鼎钧在50年代初期,先后主编过《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征信新闻报》副刊、《中国语文月刊》等;亦曾为正中书局编审,并且做过台北三大文艺基金会评审委员。
1953年至1954年间,在台湾“文艺协会”主办之“小说研究班”,从事小说创作之研究,并开始从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之工作。
1963年至1966年间,王鼎钧还担任《中国时报》的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也曾担任过幼狮公司期刊部的总编辑。
1978年应新泽西州西东大学之聘来美,任双语教程中心高级研究员,编写美国双语教育所用中文教材。1990年退休后定居纽约,主要作品皆在此一时段完成。
在工作的同时,王鼎钧从来没有停下写作的笔,他用本名和“方以直”的笔名,在台湾各报纸副刊写了杂文专栏,并从事舞台剧和小说创作,同时也撰写过许多探讨小说技巧的理论文章。先后在中国文化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讲授新闻报导写作及广播电视节目写作,亦为各种文艺营、写作研习会上担任讲座,对创作风气、欣赏水准影响广远。
三、散文作品
篇三:台湾作家王鼎钧的两篇散文读后随笔 百度赤道中人
台湾作家王鼎钧《活到老真好》和《脚印》读后感言 赤道中人 王鼎钧的这两篇散文,都是写关于人生修养、喜怒哀乐交织的人生漫漫旅途和如何看待人生的矛盾冲突中的无奈及无奈中的应对态度,道出了作者的人生观,间接或直接地教化读者对这世事苍茫的人生,和这个有时被称之为大千世界的一种认识与警言。如果人生阅历还不算广的青年朋友读了这两篇散文,也许会觉得作者有些老气横秋、倚老卖老的口气,但对我—— 一个已知天命的人来说,看着墙上的挂历一页页日渐日地撕去,读这两篇文章,却正当时。
人生是什么?大不了是生、老、病、苦、死。读了《脚印》的朋友,是不是可按文中的“今圣后贤”创造出生老病苦死皆乐来?我想是可以的,起码我们现在已经有“生日快乐”、“乐龄人”、“苦中作乐”和日后将成为世界各国都合法化的“安乐死”四个,加上一个享受人生“健身防病乐”,只要在不发生战争或海啸,或其它的天灾或横祸下,也勉强能够凑数成了“人生五大乐”了。既然能够,为什么我们不就如作者那样的天马行空般拾起那些曾经散落过的回忆、泪、歌声、梦的脚印呢?我读了几遍《脚印》,想从文中中准确知道假使自己即成鬼魂,是不是要从从呱呱坠地时始的第一个脚印捡起到临终前的最后一个 ?还是从离世时的最后踏在土地的一步往过去捡起?或是想从哪就从哪捡起?但看来作者对这认为这并不重要,从哪儿捡起都可以。因为文章在开始时说死者鬼魂要把生平所经过的路再走一遍,说明捡脚印是从头开始,从儿时到老死的一段时间;但文中中间却又有这样一句说:“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这旅程的终点,当然就是故乡。”——这个应该是指从死后走到生前,才能返回故乡吧。反正是拣,重点在捡人一生的记录,从哪捡起我也认为并互不矛盾了。说说这些检脚印的事,其实是想说明作者在不知不觉间已把我们引入了他笔下的世界,作者的引人入胜的文笔成功之处;主要我认为有: 一、是因为作者的构思与众不同,运用神话或鬼话都不关紧要,只须套住了读者,使读者要继续读下去就可以,且越往下读越入神。文中有“一旦鬼魂重显,他的脚印自会一个个浮上来”和“…歌声冻在原处,等我去吹一口气,再响起来”等等都是充满神奇和进入仙境般的吸人眼球字眼。二、不管你听过或否这个捡脚印的故事,都得从头到尾任作者穿插和安排文中层出不穷的起伏情节,把读者的心思扣住,由不得你休息片刻得往下读去。如:“我的乡愁是美学,不需要别人的嘉赏,且浪漫而颓废;脚印多的是一层铺上一层,一旦涌出会高过你家的房顶”等。三、是把作者的经验、警言、理想都在不觉间或明言,或暗喻中灌输读者,对社会现象中的不满,有意无意地揭露出来,如:“这只是感觉,并非事实。事实在海关人员的眼中,在护照上。”和“我感觉我是一个字,被批判家删掉,被修辞家又放回去”等等来映射、发泄。这是作者在构思特点上和抒情手法上的完美相互结合。读《脚印》使人有反省、有宽容、有从新再来的觉悟。
1
那什么又是人生呢?是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的我们给了社会,到了老年,才把老年的我们还回给现在的我们自己。这个就是每个人的一生!也是到了老年,人生对此时的我们已没有什么秘密。这是在《活到老真好》一文中对“人生是什么”或“什么是人生”的绝对答案。《活到老真好》把人生释成的几个阶段,我庆幸我在还不太老的时候就读到这篇文章,太老了才读到好书,受益或许不多,就是多也许不久。此时正好是文中说的上帝归还给我的自我时候,是我该欣然接受的正当时刻。我们看看这篇散文中作者又怎样把老来解释:“人握拳而来,撤手而去。先时是一样一样地搜集,然后是一件一件地疏散”。我想太年轻的人,人生旅途中他还在拼命追求,还在搜集,还不知道放弃也是一种美德,还不识“舍”字的真义。要这些年轻人领会老年人的心态是比较困难的。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曾经经过了年轻气盛的岁月,也历过浑浑噩噩初生之犊的日子,因此,我觉得老有老的好。再看看作者怎样说所谓的黄金时代二十岁:“你想,二十岁的我们懂什么?懂得茅台和汾酒有什么分别吗?懂得京胡和二胡的分别吗?懂得川菜和湖南菜有什么分别吗?…到了年老,能通人言兽语…跳出三界,不列五行…不喜不惧…,再也用不着‘为伊消得人憔悴’…”还说了活到老,有许多福分,有时间可多看几遍《红楼梦》,多些体会,有机会多看到新考证和发现,长些见识…,但也说不能太老,老病缠身也不好…。这篇散文,单从题目上可说已具备警示性,文中写出的与一般认知相逆,说出老有老的好,口语的使用让读者有亲切随和的感觉,其中也插有建议性劝说,说老年人“最忌悔恨,悔恨伤身伤神”。我读了这篇文章,了解到如果要做到活到老真好,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事;健康的身体,心身愉快,充实的生活。但这也须费点心机和时间;身体健康需要保持,而要保持则需花时间作适当运动,也要持之以恒,也要作适量饮食调节,一般人都能说却不能做到。
读了这《活到老真好》和《脚印》两篇散文,体会了细嚼散文的枝叶花果的甘味。这两篇散文,其内容使我醒悟,文体使我大开眼界:写散文,是写生活点滴、写照。对事对物的见闻及观察,都是题材。作者的博闻、卓见和妙笔,在文中淋漓尽致,读后难忘又回味无穷。就是普普通通的路边小花、屋檐掉下的小雨滴、小童的头发,牛的眼泪等等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题材,能把此类看上似乎平凡而单一的题材附上生命,或许就是妙笔升华的作用吧。
印尼赤道中人2012年9月25日 appbmi
篇四:大家随笔】王鼎钧:言近旨远
大家随笔】王鼎钧:言近旨远
也有人写成“言近旨远”。言,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文字。近,眼前景、身边事,现实生活。旨,你这些话、这篇东西的涵意。远,除了语言文字本身的意义,还有脱离了、超出了语言文字,自行延长、升高的意义。人人都有这样的阅读经验:我们被一篇文章吸引,文章结束了,作者并没有把话说完,我们放下书,可是并未退出那篇文章,我们参与进去,发挥一番。读者喜欢这样的文章。
请看林文月《翡冷翠在下雨》的结尾:
这时有钟声传来。发自远方近方,大大小小各寺院的钟声齐响,每一个行人都习惯的看一看自己的手表。
请对时吧,这是五点半的钟声。
我也看了看手表。一点三十分,这是台北的时间。有一滴雨落在表面上。
翡冷翠是意大利的文化古城,又译佛罗伦萨,诗人徐志摩给它换了一个很美的中文名字。林文月女士这篇游记以钟声报时、游客对表结束,本来平淡寻常,可是她的手表仍是台北时间,虽然“大大小小各寺院的钟声齐响”,好像外面的压力很大,她也只是“看了看手表”,并未拨动时针,这个写法与众不同,耐人寻味。 为什么自己的手表还是台北时间?行程匆忙,忘了调整吗?,为什么远近高低、四面钟声提醒,仍然没有行动呢?有人可能联想到台湾意识、台湾中心,在扰攘的外境中定静。这天翡冷翠微雨,她看表的时候“有一滴雨落在表面上”,神来之笔,戛然而止。只有一滴雨,表面虽小,还可以承受这一颗水珠,玻璃表面上更显出晶莹,动人心弦。忧国伤时的读者,可能联想到一滴清泪,周梦蝶的粉丝,也许顺口诵出“直到高寒最处,犹不肯结冰一点水”。……这些都是读者的事,其中可能与作者的意思暗合,也可能全不相干。
林清玄《水牛的红眼睛》很精短,适合举例:
有一次,我和一位农人与他的水牛一齐下田,我看到那头水牛的巨眼是红色的,像烧炙过的铜铃。我问起那位农人,他说:“所有耕田的水牛都是红眼的,因为它们被穿了鼻环。”
据说很久以前,当水没穿鼻环、没有下田的时候,它们的眼睛是黑白分明的,在耕田以后,它们没有流泪,却红了眼睛。
读这篇文章我立刻想起水牛的鼻环,那是两个鼻孔之间最敏感的部位,狠心的人从那里打个洞,牛从此戴着僵硬的刑具,任人驱使,对一个十岁的幼童也要服服贴贴,看到它永远发炎的眼睛,设想它在心理上、生理上受到永远的伤害。可怜的水牛,一代又一代,什么时候才得到解救呢?
我没有仔细观察过水牛。我见过全汉东画的牛,一群牛从黑暗里向我冲过来,牛眼瘦长,大约呈三十度锐角向上翘起,每一双眼睛都红,都有火,我还以为是田单的火牛阵呢。我想那是仇恨之火,它们终于集体暴动了,画家在替他们鸣不平。人是万物之灵,也是万物之敌,人愚弄奴役一切动物,例如狗,狗夜晚睡眠的时候用尾巴掩住鼻孔,人把狗的尾巴剪短,用它看家护说,它终生不能安眠…… 人中豪杰同样用许多手段愚弄奴役苍生黎民………
画家自己什么也没说,任凭我们各自解读,所以人们喜欢画家。寓言本来也有这样的效果,可是《伊索寓言》每一篇都把结局固定了,龟兔赛跑一定是怎样怎样,乌鸦搬家一定是怎样怎样。有人不看他对龟兔赛跑预立的标准答案,自己设想各种可能,这一龟一兔反而流传更广,寿命更长。
二
也有一些文章,作家把要说的话都说了,他没有直截了当说出来,他用了一些间接的手法,例如他用比喻。
有些话只有表面的意思,两个人见了面,打个招呼,说一句“今天天气很好”,天气就是天气,没有别的。苏格拉底挨了太太一顿骂,然后太太端起一盆水来倒在他头上,他向朋友解释:天气不好,先打雷后下雨。他说的天气就是一个比喻了。 二次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文韬武略,倾倒一时,每有大事临头,新闻记者追着他问长问短,他常常说:“留着一半让敌人去猜”。我们写文章,要明白晓畅,也要有余不尽,让读者有参与的空间,套用丘吉尔的话,“留着一半让读者去想”。明白晓畅是已经写出来的部分,有余不尽是没有写出来的部分,两者并不冲突。 有时候,作家利用语言文字的歧义。一个字或者一句话,可以是这个意思,也可以是那个意思。有位老太太想把他的房子分出一间来出租,房客限单身一人。某男士看见出租广告,来了,某女士看见出租广告,也来了,这两个要租房子的人并不认识。房东老太太打开大门看见他们俩,声明不租给结了婚的人,来租房子的某女士连忙声明:“我们并没有结婚。”房东老太太大惊:“没结婚?那我更不租给你们了!”你看,老太太说的话和某女士说的话都有歧义,我说出来的是这个意思,你听进去的是那个意思。
歧义本来是沟通的大忌,语文训练要努力预防,可是,有时候,使用语言文字的人又故意操作歧义,产生更好的效果。历史上楚汉相争的时候,汉军的统帅韩信可以左右政局的发展,谋士剻通来替韩信看相,他说:“将军之面,位不过封侯,将军之背,贵不可言。”面,韩信的脸,另一个意思是做臣子,听命令;背,人体的另一个生理部位,也可以解释为违反,脱离,蒯通是来劝韩信自己做开国的君王。当时的语境和两人的身份,剻通不能用大白话直接说出来,他用“面”和“背”的歧义曲折表达,等于使用密码。文学训练有一个项目,就是从预防歧义进一步到制造歧义,使歧义成为我的表现手法,歧义可以使读者的思路活跃起来,想得更多。
据说,二次大战期间,希特勒决定进攻法国,法国自忖必败,决定投降,事先派人去见英国的丘吉尔,说明苦衷。丘吉尔听完来使的陈述之后,他用法文说了一个字,这个字可以表示“理解”,我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做,也可以表示“谅解”,我同情你必须这样做,两者有很大的差别。法国人一听,他们盟国的老大哥可以“谅解”,就放心投降了。有人说,丘吉尔故意模棱两可,让法国去选择“谅解”,他自己保持“理解”。
三
有时候,作家经营“言近旨远”,利用联想。苏东坡的作品里有一个生下来就失明的人,很想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朋友告诉他,太阳就像一个盘子。他去摸盘子,敲几下盘子,后来听到盘子碰盘子,就以为那是太阳。我想那盲人不会以为“盘子就是太阳”,他是“由盘子联想到太阳”,人的联想力可以发生许多事,例如开发文学作品的内涵。
有这样一段文字:
女孩的父母信佛,男孩的父母信主,两个年轻人恋爱了,双方家长都坚持对方必须改变宗教信仰才可以结婚,于是这一对恋人开始互相说服,但是谁也没有“投降”。有一天,男孩出了车祸,生命垂危,这个信佛的女孩连日进教堂跪拜祷告,祈求“他信的神保佑他”。男孩终于不治,遗言葬礼仪式照女孩信仰的佛教办理。 举例忌冗长复杂,为了精短,这段文字只是一个骨架,显示整体经营,比喻、歧义、联想各种手段,都得在“生肌长肉”的时候才用得上。它整篇叙说一对情侣如何互相影响对方,足以使我们联想人生中无数相同的案例。你反对某一件事,忍不住要批判那件事,你若要批判某一件事,势必要研究、思考这件事,你的研究和思考成为你自己对自己的说服。
想想看,你是否记得,自由主义和集体主义相互为敌,一个自由主义者和一个集体主义者相互辩难的结果,两个人互换了位置。你是否记得,一个主张“性开放”
的女子和一个主张守贞的女子做了朋友,两个人都批评对方的思想和行为,结果那个开放的人收敛了许多,那个一向保守的人却渐渐没有那么拘谨了。你是否记得,一个慷慨的人也开始精打细算,自从他跟他那个小气的朋友激烈争吵之后,那个小气的朋友也忽然大方起来。
纪伯伦也写过一件事:两位学者,一个是无神论,另一个信仰上帝,两个人一见面就辩论。有一天,他们在一场激烈的辩论之后,那个无神论者到神殿里匍匐跪拜,求神宽恕他的罪,另一个教徒烧掉经典,再也不相信有神。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一试。文学作品以具体描叙为主,“具体”限一事一物,写到适当的地方辅以抽象的表达,可以忽然超出一事一物,涵盖众多事物。
《新约》记载,有人问耶稣是否应该向国王纳税,那时耶稣鼓吹建立地上的天国,这一问来者不善。耶稣教那人拿出一枚钱币来,问他钱币上面的人像是谁,当然是国王,于是耶稣说,上帝的归上帝,国王的归国王。(原句是凯撒的归凯撒。)钱币,人像,都是具体事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把调门拔高了,把视野扩大了。那人提出来的是“个案”,耶稣提出来的是“通则”,一个通则可以包括许多个案,包括钱币,包括纳税,包括世俗的许多权力,他一句话化解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冲突。据说后世的教会根据耶稣的这句话,建立了“政教分离”的原则。
秦观有一首词,开头说“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这是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具体。紧接着“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就抽象了,几乎连你我也包括进去了。这首词分成两段,下一段(下片)的开头也是说牛郎织女小两口儿,很具体:“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后来也忽然抽象:“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俨然建立了一种爱情哲学,天下后世多少梁山伯和祝英台,多少罗米欧和朱丽叶,都从这里找到支持。
具体是见木,抽象是见林。具体是见砂,抽象是见世界。具体是见燕子,抽象是见春天。我们看电影,特写,近景,接着是大远景,电影镜头组织的效果,调剂视觉,增加生动。我们看一幅大画,走近两步看一草一木,退步两步看天地山川,从大体诠释细节,从细节认识大体,文章所谓言近旨远,彷佛如是。
有学问的人说,抽象有层次,这个层次,他们用高低来形容,具体在最下面,抽象一层一层高上去,因此有“比较抽象”、“比较具体”之类的说法。“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比较具体,层次低,“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比较抽象,层次高。“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又是低,“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是高。文势有了高高低低的波澜,当然胜过平铺直叙。
一篇散文,以文从字顺为基础,篇终有言近旨远的效果,中间时时闪耀意新语工的光芒,这就是一篇及格的散文了吧?
篇五:2013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桃花源记》同步精品学案_新人教版
21.桃花源记
八年级 班 姓名: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翻译全文。
2.重点文言词语的用法,重点文言句式的研究。
3.课文内容及主题的研究。
[?自主预读?]
1.文学常识填空。
《桃花源记》作者 , 大诗人,名 ,字 ,自号 。出身于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青年时,希望通过仁途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宏远,后因不满当时朝政的黑暗,在任彭泽令不足三个月即辞官归隐,作 ,自明本志。是 诗的创始人,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豁然( ) 俨然( ) 怡然( ) 阡陌( ) 邑人( ) ......
间隔( ) 垂髫( ) 语云( ) 平旷( ) 缘( ) .....
诣( ) 遣( ) 要( ) 刘子骥( ) 落英缤纷( ) 郡下.......
( )
3.请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
忘 路 之 远 近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
率 妻 子 邑 人 来 此 绝 境
余 人 各 复 延 至 其 家
4.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①交通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②妻子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③绝境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④如此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⑤无论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⑥鲜美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
5.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缘( )溪行 ②渔人甚异( )之 ③欲穷( )其林 ...
④具( )答之 ⑤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 ⑥欣然规( )往 ...
6. 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舍:便舍船,从口入 ( ) ②寻:寻向所志,遂迷 (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未果,寻病终 ( )
③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 ) ④其:复前行,欲穷其林(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 ⑤得:便得一山 ( ) ⑥志:处处志之 ( ) 既出,得其船 ( ) 寻向所志 ( )
7.请找出文中和“悉如外人”中的“悉”意思相同的词语。
8.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林尽水源。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
[?文本研讨?]
活动一 : 朗读感悟,描绘桃源。
10.假定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桃花源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且已经对外开放了,全班同学打算组团前往观看;又假定你就是桃源旅行社的导游,现请你为我们设计一段导游词。要求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趣味。
活动二:合作研讨, 评论桃源
1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活动三 深入探究,质疑桃源 12.你认为陶渊明所描写的桃花源在当时是否真的存在?从文中找出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书声琅琅?]
◎美文赏读
渔人说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这天,他糊里糊涂闯进一个四面环山的村庄,村中立刻鸡飞狗跳,男女老少纷纷跑过来看他这个陌生人。 他从未见过这么奇怪的村庄,一切人造的东西都和外面不同,居民像是戏里画的人物,似真似幻。
他说,在居民眼中,他也是个异类,居民显然有些惊谎,又不免好奇。
幸而语言可以相通,经过交谈,彼此知道双方都没有恶意,于是一位老者出面邀渔人到舍中做客。
老者一路不住地打量渔人的下身。老人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政,才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定居。老人坐在席上,一再看渔人的腿,几番欲言又止,使渔人忽然局促不安起来。
终于老者忍不住了,他指指渔人的腿部:“老弟,你下身穿的这个??是什么? “是裤子呀!”渔人莫名其妙。
老人反复看那条裤子,啧啧称赞。他要求村中的女人赶紧缝制,全村人都穿裤子。渔人想知道全村究竟有多少人口。老者感伤起来,人口本来很多,前年流行了一场 伤寒??
伤寒很要命,有张方子是从汉朝传下来的??
汉朝?你说汉朝?现在不是秦朝是汉朝了吗?
不是秦朝,也不是汉朝,现在是晋朝。
可叹始皇帝“万世一系”的计划也是一场春梦,当初又何苦焚书坑儒偶语弃市。不过改朝换代的时候百姓要遭一次浩劫,感谢祖宗,他们都侥幸躲过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他们现在更不喜欢外面的世界,再三叮咛渔人不要说出他们居住的地方来。
可是渔人哪能忍住不说呢,渔人回家,一路述说他的奇遇。整个武陵传遍了,连南阳的刘子骥都听说了,郡太守也得到报告。
太守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这么多人躲着不纳粮,岂有此理!万一有一天他们想造反呢?
刘子骥去见太守:“我派人到那地方去开一家商店专卖裤子,我的人可以做太守的耳目。”
有个落拓士子去见刘子骥:“我在你的店门口摆个摊子说书好不好?专说两汉王国,顺便给你的商店做广告。”
这些人在太守支持下组织探险队,由渔人做向导,去寻那一片世外的人间,他们“缘溪行??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可是入山的孔道却再也找不到了。 渔人急得满头大汗。然后,刘子骥等人也都疲惫不堪,彼此一商量,认定大家上了渔人的当,渔人所谓奇遇,根本是吹牛说谎。 渔人也惶惑不已:我究竟是迷了路,还是做了个梦,还是因苛税太重而生的幻觉神游?
这事的结局是,渔人在太守那儿挨了五十大板,罪名是造谣生事。
(选自《千手捕蝶》,作者:王鼎钧)
阅读提示:本文是一篇戏说《桃花源记》的文章。渔人的诚信已丧失殆尽,他背弃
诺言,结果得到应有的惩罚,你对渔人的评价是什么呢?
◎考场佳作
不该错过的风景
13中考·常州一考生
微凉的秋风卷起散落一地的枯叶,然后撒手而去,任凭枯叶化作一只只残碟,而后绝望地坠。枝头那颤抖的枯叶,终是敌不过风的诱惑,挣脱开母亲的手投向了大地的怀抱。离开了的,终是回不去了吧??
一个人静静地走在那早已萧条的小道上,耳边忽闻一串串清灵的笑声,转过头,望着池塘边上那追逐嬉闹的身影,残阳洒下的余晖为她们镀上了一层暖暖的橘黄,犹如一张早已泛黄的照片??曾几何时,我们也曾那样肆意地奔跑过、大笑过。你说要带我爬遍每个山头,探险一个个岩洞;你说要带我去小溪捉鱼,带我去泛小舟;你说要和我一起去看日出日落,你说??你说的我都记得,可你却不会再出现,不会再拉着我的手,温柔地对我微笑了??
还记得那天,太阳洒下的点点光辉也驱不走一丝丝冷意,你早早的来到我家,拉着我的手满脸神秘地说:“走,我带你去个地方。”好奇心被勾起的我却没有发现你那双冰凉的手不再温暖依旧。你拉着我在田间小路上奔跑着、笑闹着,风穿梭在你飞舞的发丝中。
淙淙的流水声,清澈见底的溪水下是奇形怪状的鹅卵石,鱼儿悠闲地在石间穿梭着,从山腰倾倒而下的藤条犹如一条绿色的瀑布,偶尔从山谷中传来一两声清脆的鸟鸣声。你笑着对我说:“怎么样,漂亮吧?”阳光下的你,脸上挂着暖暖的笑容,风扬起你的发丝,你的裙角,竟会让我生出一种你下一刻将随风而去的错觉。心蓦然一紧。
那一天,我们在那个山谷呆了很久,你紧紧地牵着我的手在山谷中穿梭着,我们爬到树上看刚出生的鸟儿,跑到溪里捉小鱼,在草地里找蟋蟀??当太阳慢慢的下沉,只露出了半边脸的时候,你忽然兴奋地说:“快看哪,好美的落日,明天我们就来这边看日落好不好?”我也高兴地点头说好,那余晖下的你,竟没有让我发现,你那苍白的脸。 当天晚上,我无意中从妈妈那里听到你病发了,很严重,必须马上离开这里了,我听到后急忙追着跑出去,在那条你经常拉着我奔跑的路上,看到的只是绝尘而去的车影??
约定好的,我来了,那落日真的很美很美,美得让我想哭,可是我不能,因为你说不喜欢我哭。寂静的山谷,回荡着我们的笑声,仿佛那只是昨天。蔚蓝的天空中偶尔掠过一两只鸟儿,在那洁白的云层上,你是否也在微笑的注视我。风滑过我的指尖,是你在牵着我的手吗?
春去秋来,我们之间究竟错过了多少风景??
[?佳句积累?]
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 ——流沙河 天下为公会有期。 ——柳亚子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徐特立
不参加变革社会的斗争,理想永远是一种幻影。 ——吴运铎
[?方法归结?]
想一想,怎样归类整理识记文言词语?
[?反思评价?
]
字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