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作文素材 > 教育资讯

又见炊烟升起,散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7:17:16 作文素材
又见炊烟升起,散文作文素材

篇一:又见炊烟升起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花意,诗情话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愿你变着彩霞飞到我梦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花意,诗情话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齐桓公的故事

(2011-09-15 19:03:37)

标签: 分类: 七年级资料 杂谈

九合诸侯 一匡天下

—— 齐桓公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前643年),是齐僖公的小儿子,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执政。他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采取?尊王攘夷?的策略,使齐国发展为泱泱大国。齐桓公曾北伐山戎以救燕,平定狄乱以助邢、卫,解周王室之祸,定周襄王之位。特别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军队,征伐南方的楚国,迫楚订盟,阻其北进,奠定了霸主地位。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与会者有鲁、宋、郑、卫、许、曹等国,周天子也派人前往。齐桓公在位43年,纠合诸侯26次,建立了齐国历史上首霸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功业。是齐国诸君中功业最显赫的君主。

一、少年:聪慧友善、顺势乘时登君位 (?—前686年)

可怜身世 姜小白是齐僖公最小的三儿子 ,他还在幼年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就去世了。他的父王齐僖公死后,

他的大哥诸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王位,就是齐襄公。但是齐僖公活着的时候曾封深受他喜爱的侄子公孙无知享受太子的待遇,齐襄公即位后取消了公孙无知的太子待遇,引起了公孙无知的怨恨,产生了除掉齐襄公自立为君的念头。又兼齐襄公即位后淫乱乱伦、滥杀无辜、欺压大臣,政局一片混乱,齐国内乱的火药味极浓。一旦发生祸乱,姜小白和他的二哥公子纠因为自己的公子身份必定难逃刀俎之灾。于是便各自逃离了齐国,在流亡中寻找避难之所。他的二哥公子纠由他母亲带领、他老师管仲辅佐到鲁国姥姥家去了。姜小白的姥姥家是卫国,一则卫国离临淄很远,二则卫国弱小,姜小白又没了母亲,怕受政治牵连,不愿意收留小白。姜小白只得到离齐国较近的莒国避难。年纪轻轻的没娘孩子遭此政治流亡的磨难,必然引发人们同情弱者的恻隐之心。但是,年龄最小的公子小白由于他的政治前景一片黑暗,几乎没有任何赖以腾达的客观条件,因而大多数的政客不把政治筹码投在他身上,就连他的老师鲍叔牙也因为看不见出头之日而不想继续教他了。管仲开导鲍叔牙说:?齐国人因厌恶公子纠的母亲,以至于不喜欢公子纠本人,反而同情小白没有母亲。诸儿荒淫残暴必遭杀身之祸,将来统治齐国的,不是公子纠就是公子小白。公子小白虽然没有公子纠聪明,而且还很性急,但却很大气,考虑问题很全面、很长远。公子纠即使日后能即君位,因他只会耍小聪明,也将一事无成。到时

不是你鲍叔牙来安定国家,还有谁呢??管仲的分析还真有点预见性。

聪慧善交 公子小白虽然年轻,却是一个非常聪明而有远见的人,他根据当时齐国宫廷权力斗争的形势,寻找自己可靠而强有力的支持力量。齐国的高氏、国氏二家都是周天子亲封的卿大夫,处在监国的地位,朝中、国中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且掌握着一定的实力。特别是高子,姓高名傒字敬仲,史书对他有?高敬仲,国之世臣,素有才望,为人情服?的赞美之辞。于是,小白便有意识地与他们结交,获得了他们的好感,争取了他们的支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心系齐国长远利益的共同志向使公子小白与齐国的重臣高子、国子走到了一起,彼此关系十分密切。高子、国子凭借自己的贵族身份、上卿地位和德高望重的影响,做了两件彪炳齐国历史的大事:一是粉碎了发动政变杀齐襄公而夺权的以公孙无知为首的?四人帮?,二是选中并拥立了具有雄才大略的公子小白。杀了公孙无知,按当时的礼制原则,当迎立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即位。高敬仲深知公子纠肤浅任性,难成大事,便秘密派人到莒国,让大气且有远虑的公子小白速速回国,与其兄一争君位。由此可以看出,高子、国子明白公子小白是他们三兄弟中最杰出的一位,但是若按照正常发展,公子小白是不可能登上君位的,乱中夺权的可能性就

比较大。因而高傒积极参与和谋划粉碎公孙无知集团的政变,也是为公子小白上台做准备。所以,当公子小白先公子纠一步到达齐国时,高子、国子果断地联络齐国的实权派贵族,迅速立公子小白为君。正是高子、国子废君、立君的回天巨擘,开启了齐国历史最辉煌的篇章。

顺势乘时 公子纠的老师是管仲,公子小白的老师是鲍叔牙。齐国发生内乱,管仲跟随公子纠流亡到鲁国,鲍叔牙跟随公子小白流亡到莒国。后来又发生了公孙无知杀齐襄王篡位,不久公孙无知又被大臣所杀一系列宫廷内乱。鲁庄公闻听齐国无君,就率兵护送公子纠归国即位。路上管仲想到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到齐国的距离比鲁国近。于是带30人,骑上快马,到齐国边境去拦截。小白与师傅鲍叔牙也向莒国借得兵车百乘往齐国赶。这边管仲昼夜兼程,总算从后面赶了上来。管仲见小白端坐车中,突然弯弓一箭射去,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重重地摔倒在车里,头摔在车辕上也磕破了。管仲以为小白是决死无疑了,便回营报与鲁庄公,与公子纠饮酒庆贺。然后一路慢悠悠从容而来。没想到管仲那一箭正射在小白衣带钩上,小白知道管仲的箭法厉害,生怕他再射,急中生智,咬破舌头,吐血诈死。这一诈死显示了小白临危不惧的超凡智慧和杰出的应变能力,不仅骗过了足智多谋的管仲,也骗过了他的老师鲍叔牙和车子周围的侍

篇二:又见炊烟阅读答案

又见炊烟阅读答案

1闻着炊烟的气息抵达村庄的。 ○

2 ○

雅;久违的沐浴,驱除了我的风尘,让我幸福如水。看见炊烟,首先使我想到儿时倚门唤我回家的母亲。炊烟总伴着母亲的呼唤。母亲是最好的守望者。所以,离家的时候,我不敢回首,我怕有关炊烟的往事锁住我欲飞的翅膀;所以,这些年行走在炊烟的牵扯里,除了母亲,谁又能把它拧成一股时时牵动我心帆的缆绳呢?

3炊烟是母性的,它袅娜地上升,系着整个村庄,也图腾了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 ○

不干的汗水。我看见田埂上荷锄归来的男人们朝着各自所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而那些贪玩的孩子们却仍没有回家的意思。他们是看见炊烟肚子就不饿了,还是在等待那一声长、一声短的响彻整个村庄的呼唤?

4——这幅温馨的画卷,是足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媲美的!我真怕她在我生命 ○

的哪一个段落消失。

5 炊烟在我所居的那个城市已经灭绝了。 ○为此,我曾担忧,或者说是杞人忧天——以后城里的孩子在课本上读到“炊烟”这个本为普通的名词,恐怕都需查阅词典了;我想他们即使得以诠释仍会疑惑:煮饭还会产生这等美景?——金钱带给我们物质丰富的同时,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了人性的危机?也许是该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了。

6 ——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也是炊烟。 ○

7炊烟是宁静而淡泊的,它就那么准时地、安详地从村庄的每个茅草屋顶颤悠悠地 ○

升起——炊烟,只有炊烟,一生以这种姿态生长。因为它深深地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而在炊烟的结构里,更多的快乐和希望正在舞蹈。我是炊烟催大的孩子。我长大的速度很慢,与炊烟上升的速度相似,母亲曾告诉我这代表光阴本来的速度??

8脉脉地仰望炊烟飞起来,上升,上升??直达过去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高度。 ○

因为仰望,不期然地,我也飞了起来——于是我便年轻起来。此刻,我依偎在炊烟的柔软的臂弯里,对着它幸福地微笑??

9抵达村庄,我又看见颤悠悠的炊烟被风不小的手扶着,仿佛年迈的母亲倚在门上 ○

看远方的儿子回来了没有。

1. 第2自然段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不能。“如约而至”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炊烟的依恋与深情。

2. 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炊烟是母性的”,“炊烟”为什么是“母性的”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炊烟形态袅娜,温柔;炊烟是母亲制造的,与母亲联系紧密;在游子眼中,炊烟是母亲的象征。

3. 从前文看,第4自然段中“这幅温馨的画卷”包括哪些内容? 答:母亲倚门呼唤;男人们荷锄归来;孩子们贪玩忘归。

4. 炊烟为什么最容易被人遗忘?

答:因为“炊烟是宁静而淡泊的”。一位追求金钱,物质享受的人们,在纷繁复杂,灯红酒绿之中,很容易将色彩朴素的炊烟,宁静淡泊的生活忘记。

5. “炊烟”是这篇散文的一个意象,凝聚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你认为“炊烟”中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思想感情? 答:对母亲的思念;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希望人们保留质朴,宁静,淡泊的美好品行。

篇三:新年,又见炊烟

新年,又见炊烟

作者:王黎冰

来源:《课外语文》2013年第01期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就是关于炊烟的。炊烟是那么的宁静、纯洁、轻盈、缥缈。因为,它既有古朴敦厚的温柔的一面,又有股超凡脱俗的优雅的一面。

有风的日子里,炊烟风雨飘摇;无风的日子里,炊烟则袅袅娜娜、和颜悦色,“微风燕子斜”、“无风不起浪”。而在无云的日子里,它们就是天空中飘浮着的最贴近人们的不肆张扬低调处事的淡色调的云朵。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年年岁岁以至岁岁年年,让炊烟风里来雨里去而又浓浓的经久不散!

——题记

曾无数次读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得知他是在“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月夜踱步来到荷塘,看到月色映照下那满塘婀娜的荷叶,才有了这篇文字精美、意蕴无穷的美文。 我不敢与这位散文大师并论,但快到新年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情愫倒有几分偶同。 事物总是在发展,而人总是在改变,只是自己不知不觉而已。

如今,我就不再像以前那样渴望着放假,似乎连双休日也受到了牵连。

于是乎,一到休假,总是想方设法找出各种事情来打发时间。

就那样不愿意让自己空闲下来,更是害怕自己那颗寂寞的心在闲暇中感受到孤独的荒凉。 但是,世间的一切并不会因为某人的不情愿或是恐慌而停止游戏规则。

转眼间,二○一三年的新年元旦将不期而至,早就应几个文学、美术、摄影方面的好友之约,去成都龙泉驿的桃花山采风游玩。

可是天公不作美,元旦前夕,绵绵的冬雨就下个不停。

于是,本来就应允得极其勉强的我,更无心情外出。

于是,我把自己困在家中,除了看书、上网、撰稿、设计PPT、修改微电影剧本和复习功课,就是每天隔着书房“书香斋”的老式木格子窗户看雨、听雨。

看着雨中那些枯败的落叶饱沾了寒气逼人的雨水后再随风飘落,心似乎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落寞。

一阵冬雨一阵寒,无边思绪把心缠哦。

深冬还未来临,凛冽的寒风、袭人的寒冷似乎已将我重重地包围。

遐想中,手机铃声骤然响起。

我懒懒地拿起电话,入耳的是孩提时好友的一顿抱怨:“约你出去游玩你偏不去,害我在家和家人闹别扭。”

我忙问何故,原来平时在各自的大学里各忙各的,没多少时间顾及对方,现在整天待在家中,天天四目相对,反而待出了矛盾。

我抚慰一番后,独坐书房一隅的逍遥椅上,长叹一声:“唉,我现在倒是希望能有个人和我闹别扭呢。”

过后,又笑骂自己:“无病呻吟!”

重回窗前看雨,天空却变得亮堂起来,冷飕飕的雨不知何时停了,天放晴了。 久立窗前,呆望着眼前高高矮矮的屋顶,心里却莫名地想起了炊烟。

炊烟,好遥远的梦!

想起儿时坐在山顶上等候夕阳下山,看着远方村子里茅舍屋顶上升起的那一缕缕淡蓝色的炊烟了。

而今快到新的一年了,蜗居在钢筋水泥之中再也难以欣赏到那从家家户户的屋顶上升起的炊烟。

记忆中,雨后初晴的炊烟是最为美丽的。

多想再好好地看一次。

于是,我骑车来到了远离城区的乡下老屋。

沿着红泥小径爬上老屋的后山,望着不远处的村子,静候着黄昏的到来。

黄昏终于悄然降临,天空渐渐暗下来,归鸦已盘旋在村子的上空。

突然,有一家屋顶上升起了一缕轻烟,袅袅婷婷,然后随风弥散。接着,一家连着一家都升起了炊烟,不一会儿,整个村子的上空笼罩在淡蓝色的雾霭之中。

望着村子上空那缕缕炊烟,久违了的柴火的香味扑面而来,心中一片幽静,一片安宁。 耳边蓦然响起少年时曾哼唱过的一首歌曲:“又见炊烟升起,勾起我回忆,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然美丽,我心中只有你……”

那随风飘逝的轻烟啊,是心中对新的一年快莅临的那一缕思念,还是对逝去的一年后心头泛起的一缕哀怨?

又见炊烟,笑迎新年!

篇四:散文阅读训练

散文阅读训练

不知有花 ① 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 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 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 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

又见炊烟升起 散文

⑤ 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

⑥ 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

⑦ 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1

⑧ 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 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作者:张晓风,略有改动)

1.标题“不知有花”是从反面落笔的,请从文中摘取关键语句正面解说它的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前三个段落极写桐花之美,从下文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看,第⑤段中加点的词语“夷然”描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⑥段写少年时候看晚霞落日,是否游离了主题?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⑦段和第⑨段中,画线的两处“暗暗嫉妒”,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自选一个写景的句子,品析它的妙处。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 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中考题)

写在云水翻腾处(作者:沈棍)

①这就是我久已向往的壶口,这就是九曲万里黄河最壮观的壶口。

②雄险、磅礴、壮丽、奇崛……这些字眼都不足以概括壶口的气势,最富于表现力的中国文字,在此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③黄河从遥远的源头而来,一路奔腾,百转千回,经历了多少跌宕,却从没有遇到过像壶口这样的“险”,这样的“绝”。你看,前边的河道还是那样开阔,足有三百多米宽。水急急地流,浪排排地涌,坦坦荡荡,欢欢畅畅的。哪知一到壶口,几百米宽的河道一下子束紧了腰身。还没等黄河水反应过来,已经跌进了那条仅有四十余米宽的“龙槽”里。突然吗?岂只是突然,简直是猝不提防。黄河水惊愕、慌乱,无所措手足,难怪下口处涌起团团漩涡,飞出无数个惊叹号——喷扬起珠 2

讥万斛!

④河水跌入龙槽,不,河水是被一个张开的大口吸进去,急急地吸进去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尽管是名句,在这里却断然不能套用。壶口是可姑妄称之为“地瀑”的,是从平地里往下倾灌。倒是《禹贡》上说的“悬注旋涡,如一壶然”,简洁而又传神。

⑤河水向槽底俯冲而下,待冲到三十多米深的槽底,又轰然急骤喷发,激起几十米高的浪花、雾沫,形成被人称之为“水里胃烟”的壮美奇观。那景象引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佳句,怕也有点意所不逮。叫我说,壶口就是壶口,那倾入壶口里的水,也好像霎时变成了滚沸的开水,那冲天而起的烟云,不就是沸腾开锅的滚滚气浪吗?

⑥黄河之水在壶口,经受了粉身碎骨的磨难,有过陷入重围的迷惘,更有过失去进路和退路的惊恐。它们拥挤、撞击、喧嚷,也可能彼此埋怨、责难,甚至咒骂过。但在最终,它们又共同在绝境中杀出了一条生路。这是一种凝聚的力,喷发的力,奋勇杭争的力,因而也是一种可以排山倒海的雷霆万钧之力!

⑦壶口,令我难忘的壶口。此生此世,我怕是很难有机会专程来拜谒你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黄河壶口、壶口黄河,因为你给我的昭示,将是我此生此世受用不尽的。 (选自《散文选刊》2005年第9期,有删改)

7.全文共由七个自然段构成,共分为两个部分。说说应该怎样进行划分。

8.阅读第一段,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9.阅读第三段,说说壶口“险”在哪里。(不超30个字)

10.阅读第四段,说说为什么不能套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形容壶口瀑布的壮观。

11.阅读文中最后一段,说说“你”字为什么用得好。

12.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的“昭示”指的是什么。

(2007第一次调考题)

3

三峡之秋

方 纪

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抽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满山的橘抽树上仿佛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抽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知一条明亮的小溪。

夜终于来了。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一一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瀑布,从山上挂起。

这一天,正是中秋。

13.简说本文的“线索”。

14.本文用这样三个词赞颂了三峡之秋的特点:

15.文中主要用这样一种色调描绘了秋天三峡的景物特点:

16.“夜终于来了”照应了前面这样的一句子话:

4

17.品析文中加横线句子里用得好的一个动词。

18.品读下面的句子,欣赏它的两处妙点。(60字左右)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 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2007第二次调考)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江湖一刀

①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拄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幕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一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②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偶尔,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是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甜软,轻柔。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足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得吃。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④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⑤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 5

篇五:中国散文精选300篇

《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

(总计300篇)

在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终选名单终于尘埃落定,共遴选了300位作者的300篇散文,绝大部分选自编委会初选大名单,个别选自编委会初选大名单之外的投稿作品,兑现了编委会最初的承诺:“重名家,不薄新人,以质取稿,决不让一篇佳作落选!”

最终入选名单,以出版社的《中国散文精选300篇》目录为准。

有疑义的作者,请在此留言,说明情况,要有理有据,编委会将会给出明确答复。

需要修改个人简历的作者,亦请在本名单后跟帖,留下要更换的作者简历。

选稿编辑人员名单: 主 编:林 平 副主编:黄红娟

编 辑:叶晓霏 孙本召 周厚东 王秀芳 尹振贤

一 李安平 《风在语》

二 明 然 《岁月,是一条浅浅的河流》 三 程 勰 《老树》 四 五 六 八 九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张金厚 梁文权 赵福君 杨林明 段方智 刘维嘉 边 琼 高林瑜 王黎冰 董明辉 雪 菲 杨春贤 凡烟以散尽 胡焕亮 林汉筠 荫丽娟 烟 雨

《读山》 《千里长堤的遐想》 《心香一瓣祭先萱》 《爸,天堂也有飘雪吗》 《走过时间的印痕》 《造访寒山寺》 《祭祖》 《生命里的云朵》 《月下看川戏记》 《远离尘嚣》 《我家的古董》 《怀念父亲》 《麦收时节飘麦香》 《倾听春的心跳》 《风雨亭里想起错位的婚姻》 《月光下的怀想》 《春风依旧忆巴邱》

二十四 安永强 《柿子情缘》 二十五 汪云飞 《乡间听雨》 二十六 康伟明 《家乡如梦》

二十七 张向前 《风雨千年卢舍那》 二十八 丁竹鸣 《夜登泰山》 二十九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七 四十八 王艳秋 余普查 向善华 郑能新 天 疆 邱海滨 聂宜军 孙效增 谭斌康 胡庆军 张贵彬 李朝晖 王 选 谢体碧 石 凌 王秀芳 雨晓荷

《夜访芙蓉邨》 《村庄周围》 《抽空去乡村庄稼地走走》 《醉哉,杏花村》 《月湖之夜》 《梦中的苦竹》 《悼念我的父亲》 《活出一朵花》 《塬畔的野枣》 《大理独自行走也快乐的地方》 《乡间唢呐》 《一生只为一斤棉花》 《三寸光阴》 《童年趣事》 《清风穿过午夜大街》 《秋之韵》 《像栽插秧苗一样生活》

四十九 赵明生 《孔子祭拜感怀》 五十 华芳国 《丑草》

五十二 邓世太 《生命中那几个不能碰触的琴键》 五十三 潘新日 《山野中,那蓬苇草》 五十四 汪应泽 《夜读》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八 五十九 六十 六十二 六十三 六十四 六十七 六十八 六十九 七十一 七十二 七十三 七十四 七十六 七十八 刘素平 何玉忠 李 凌 若 荷 袁有江 曹 矞 南 星 欧阳克俭 陈 烁 秦 华 赵红丽 叶 子 姚源清 尚子熠 叶 静 辛贵强 刘向民

隐藏在大野的光芒》

《白金婚》 《兄弟情深》 《坎土曼 《在昨天的岁月里穿行》 《看电影》 《温一壶佐酒的月光》 《小城的雨夜》 《清水江如梦家园》 《陶然亭祭事》 《烛光的微笑》 《持卷吟香—游走在幸福的彼岸》 《又见炊烟》 《走客》 《青春在铁轨之上远行》 《走出冬蛰》 《悠悠黄土情》 《我想知道树在说什么》

七十九 胡 祥 《列车上邂逅的皖西南》 八十 梁星钧 《母鸡下蛋》 八十一 苏周堂 《怀念马社火》

八十二 冰 川 《与北京有关的一些小事小情》(需删节)

八十三 八十四 八十五 八十六 八十七 八十八 八十九 九十 九十一 九十二 九十三 九十四 九十五 九十六 九十七 九十八 九十九 吴礼鑫 运 涛 曹 洁 凌代琼 一 梅 王小燕 王道萍 聂中民 冉令香 汪爱中 曹立新 李明富 贾兰芳 朱瑾洁 林永英 王学军 侯世明

《青年与禅师》 《亭立于红色印迹之驿》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悟道茅山》 《枫岭踏雪》 《殇之草坪》 《父亲做辣汤》 《陇中高原的冬天》 《冬天,就下雪吧》 《写在初冬》 《咀磨书杂》 《剁椒的滋味》 《追忆雨中少年时》 《我在古运河畔学会了做梦》 《美哉,美哉呀》 《一个名词的温度》 《古树》

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