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体裁作文 > 教育资讯

浊浪排空,出自何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01:20:33 体裁作文
浊浪排空,出自何处体裁作文

篇一:“只拣儿童多处行”句出自何处?

“只拣儿童多处行”句出何处?

李建军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一篇散文。在文章的第二段,作者这样写道:“这情景实在有趣!我想起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反过来也可以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们笑着下了车,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 这一段文字直接陈述了“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乃化用前人诗句而成,但这前人又谓何人,这诗句又出自何诗?文章未作交代,教学参考资料亦未有涉及。 翻检清代著名学者袁枚的《随园诗话》,偶见“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为清人汪楫所作《田间》诗句。原诗为:“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其中,“向”与“拣”都含有选择和到往之意,课文所记为“拣”,恐是冰心记忆所误,或另有所本,但不影响诗意,而且此诗为汪楫所作应无疑义。 据《清史稿》记载,汪楫,江苏江都(今扬州)人,字舟次,原籍安徽休宁。生于明末,年少工诗。清康熙朝授翰林院检讨,入史馆,与修《明史》,曾受清廷派遣,作为册封正使赴琉球国册封琉球国王。有《悔斋集》、《观海集》存世。

《田间》一诗所写为田间春景。前两句写农妇躬耕田野,田头绿树莺啼,一派春意盎然;后两句写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闹顽皮情景。诗歌直取所见,词淡意远,质朴自然。正如《随园诗话》所说:“此种诗,儿童老妪,都能领略。而竟有学富五车者,终身不能道只字也。”一语道出了诗歌出语清新的当行本色。 显然,在路过颐和园时,冰心一下子就为从门内闹嚷嚷挤出来的儿童所感染,激活了深厚的古典文学积淀,迸发出了创作灵感,写出了“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诗句,并由此铺展成文,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对春天的独特感悟。

“只拣儿童多处行”,虽取古人陈言,但反用其意,自然贴切,如灵丹一点,乃全篇之警策,是理解课文,开展教学的关键。

(《只拣儿童多处行》为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课文。)

篇二:2013长宁区初三语文一模卷(含答案)

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质量抽测试卷(长宁)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

(一)默写(18分)

1. 造化钟神秀, (《望岳》)

2.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关河梦断何处,(《诉衷情》)

5. 草枯鹰眼疾,(《观猎》)

6.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7—8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7.本诗末句“但余钟磬音”中“但余”的意思是2分)

8.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点明出游的时间、地点,“初日”照应“清晨”。

B 颔联描绘出一幅翠竹、小径、花木、禅房互相掩映的幽深的画面。

C 颈联写出了诗人摆脱尘世烦恼,像鸟儿那样自由自在的喜悦心情。

D 尾联写钟磬齐鸣,表现出古寺禅院的热闹和繁盛。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9. 选文出自《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 (2分)

10. 翻译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11. 内容理解(3分)

(1)第③段加点的“二者”是指第①段的“感极而悲者”和第②段的“喜洋洋者”。这

两种人的特点,若是用第③段的语句表示,即是“ ”和“ ”。

(2)第③段加点的“斯人” 则是指“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2分)

楚威王闻庄周贤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

①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②③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孤豚:小猪 ②亟:通“急”,赶紧 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羁:羁绊、束缚

12.解释加点的词语(3分)

⑴ 使使千金迎之 ( ) ( ) ⑵ 子亟去( ) ...

13.翻译句子(3分)

浊浪排空 出自何处

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14.庄周拒绝楚威王的根本原因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15.本文表现了庄周的思想意志,请选出下列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不愿像牲口那样被宰杀而成为祭品。

B 不稀罕千金重利和卿相尊位。

C 保持个人节操,不与“有国者”同流合污。

D 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二、现代文(4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22分)

棉花

①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棉花在热带地区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铃成熟时开裂,会露出棉籽上的毛茸茸的白色絮状棉纤维。棉纤维长约2~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

②棉花原产印度,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宋末元初,棉花大量传入内地。至于全国棉花的推广则迟至明初,是朱元璋用强制的方法才推开的。

③棉花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据测定棉花单叶的最低受光量为1000勒,最佳受光量为7万~8万勒。在此范围内,棉花产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

④水分是棉花生长的重

要条件。棉花与水的关系请见附表。 ⑤棉花生长发育需要的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的,所需的温度和

空气亦部分取自土壤,同时棉

花生长需要土壤的有力支撑。

棉田土壤的理化属性,很大程

度上制约着棉花的产量和品质。土壤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盐碱含量、团粒结构等均对

棉花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⑥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一首《棉花与节气歌》大致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清明谷雨紧相连,华北新疆齐种棉。立夏小满轻施肥,滋润幼苗壮棉田。芒夏连暑勤追肥,日长夜高棉铃见。立秋处暑收获季,采摘归仓笑开颜。”

⑦棉花是天然绿色产品,作为传统的保暖材料,由于透气性冠于所有材料,且无静电无刺激,所以老少咸宜。虽然羽绒的保暖性优于化纤,更优于棉花,但羽绒对过敏性体质的人会有一定的刺激(化纤好一点),所以这两类材料的使用因人而异。尽管羽绒的空气流通性能比棉纤维差,但化纤更是等而下之,极易贴在身上,不利于皮肤透气。加上羽绒、尤其是化纤的静电对皮肤刺激较大,容易造成皮肤粗糙和神经衰弱等问题。

⑧衣被天下,还数棉好。

16.本文第①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是3分)

17.下列各项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纺织用的材料不是棉花的花,而是棉籽上的絮。

B 第②段介绍的是棉花原产于中国的历史。

C 在一定的范围内,棉花产量与光照强度有关联。

D 土壤的条件优越与否,也会影响棉花生长。

18.请仔细分析所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⑴ 这个图表讲述的是: ⑵ 这个图表能看出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内容:随着

19.第⑥段《棉花与节气歌》描述了我国产棉的基本状况,请你将诵读所得写出两点。(4分) ⑴ ⑵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1—26题(26分)

母亲

(1)世上有一部永远读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2)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要妈妈??直到有一天,爸爸独自一人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就是不让她摸。

(3)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想起了那首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4)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5)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6)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7)“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8)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9)“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10)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11)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是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她。一直到我活泼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12)没过几年,三年大饥荒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古。那年小姐姐才18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惟一的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她看见了,一把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13)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后背,我的眼泪像泉水一样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溶解了。

(14)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这么少??

(15)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了,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线头,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橘黄色的灯光里满是温馨。只要妈妈在,那小屋便是我们的港湾。

(16)可是,我完全没有想到,就在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17)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原谅我儿时的不懂事,而我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的一切??

(18)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21.第(13)段有一个错别字 ,正确的写法是(2分)

22.本文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概括相关内容,写入以下方框。(3分) □□ ? 示威 ? □□ ? 接受 ? □□

23. 第(15)段划线句,把“小屋”比作“港湾”,实际上是把“我

们”比作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分)

24.第(12)段划线句是人物的(5分)

25.对于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开头用“读不完”,表明“我”对母亲的理解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B 结尾用“写不完”,表达“我”对母亲的真诚赞美。

C 开头和结尾都生动刻画了母亲无私与崇高的形象。

D 文章首尾呼应,使主旨鲜明、结构完整。

26.将文中“母亲”的主要事迹摘录出来,缩写成一篇80字左右的短文(8分)

三、写作(60分)

27. 十五岁的你,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各种各样的选择,一定犹豫过矛盾过纠结过??,

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样?你是如何取舍的?请以“我的选择”为题,讲述你的精彩故事。

要求:(1)不少于600字;

(2)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三语文质量抽测试卷参考答案

1阴阳割昏晓 2 山河破碎风飘絮 3入则无法家拂士 4尘暗旧貂裘 5雪尽马蹄轻 6醉翁之意不在酒

7只剩下 8 D

9《岳阳楼记》 范仲淹 10我曾经推想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也许跟上面说的两种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为什么呢? 11(1)以物喜 以己悲 (2)古仁人

12(1)派遣 使者 (2)离开 13即使(我)想做一只小猪,难道能如愿吗? 14快吾志 15 D(3分) C(1分)

16 列数字 准确说明了棉花的生长高度和棉纤维概况 17 B 18 (1)棉花生育的各个阶段在一定的土壤范围内对水的相应的需求 (2)棉花的生长发育,对水的需求越来越大 19 (1)我国从新疆到华北棉花种植面积很大 (2)从清明到处暑棉花种植时间很长 20 (1)天然绿色 (2)★★★★★ (3)透气性 (4)冠于所有材料 (5)不利于皮肤透气 (6)无 (7)弱 (8)老少咸宜

21溶 融 22 反感 感动 感恩 23小船 母亲给予我们的安全感和温馨感 24语言 不忍与女儿分离而又万般无奈不得不分离、内心痛苦却又强装欢颜的复杂矛盾 25 C 26要点:第一次见面伸手摸我的头;擦我生母照片上的灰尘;背我去医院;把年仅十八岁的亲生女儿嫁到内蒙古,将家里唯一的一件粗线毛衣留给我们穿;用帮人家看孩子、弹棉花、攫线头挣的钱供我们上学。

27 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见附录)

篇三:《岳阳楼记》试卷

文言文一课一测(八下五)

班级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阅读《岳阳楼记》,完成文后各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填空:(18分)

①《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___ ____,字____ __,___ ____朝___ ___家、_______家,________家。死后谥 。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 ___ ____;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9分) ②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2分) ③岳阳楼与武汉的_____________、南昌的_____________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2分) ④“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_____ ____,__________。(2分)

⑤出自本文已沿用至今的成语有______ __。(至少找出三个)

2、用原文填空。(12分)

⑴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⑵“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 ___ __”一句相照应。 ⑶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⑷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⑸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⑹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⑺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⑻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的心态。

⑼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

⑽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⑾表明迁客骚人的“悲”的具体内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⑿表明迁客骚人的“喜”的具体内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6分)

浩浩汤( )汤 曜( ) 怒号( ) 霏霏( ) ....

皓( )月 樯( )倾楫( )摧 谪( )守 ....

岸芷( )汀( )兰 宠( )辱偕( )忘 ....

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A、⑴此乐何极(极:______________) ⑵南极潇湘(极:______ _ ______) ..

B、⑴浊浪排空 (空:______________) ⑵而或长烟一空(空:__ _ ____) ..

C、⑴政通人和(和:______________) ⑵至若春和景明(和:_____________) ..

D、⑴阴风怒号(阴:_______________) ⑵朝晖夕阴(阴:___________ ____) ..

5、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百废具兴( ) 横无际涯( ) ..

微斯人( ) 先天下之忧而忧( ) ..

沙鸥翔集( ) 宠辱偕忘( ) ..

谪守巴陵郡( ) 越明年( ) ..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3)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选择题:(18分)

(1)第③④两段文字之间的关系是 ( )

A 承接关系 B 并列关系 C 递进关系 D 因果关系

(2)指出停顿有误的一项( )

A.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予观夫/巴陵/胜状 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下列句子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百废具兴 B.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4)指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就是。

B.文中的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水中。)

(5)第五段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A.设问 对偶 引用 反问 B.对比 排比 比喻 引用

C.反问 比喻 反复 排比 D.比喻 设问 引用 夸张

(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连月不开(放晴) 春和景(日光)明 B.长烟一(全,都)空 把(持,执)酒临风 ....

C.增其旧制(规模) 去(离开)国怀乡 D.薄(少)暮冥冥 吾谁与归(返回) ....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政通人和 北通巫峡 ....

C.前人之述备矣 或异二者之为 D.不以物喜 属予作文以记之 ....

(8)第三、四两段作者写这两个画面的不同景色和由此而引起的两种不同感情,其目的是( )

A.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之大。

B.强调了景色不同,登楼者的思想感受也截然不同。

C.突出了“古仁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D.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

(9)下列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

A.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B.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C.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A.做朝官或赴外任都忧国忧民 B.当官为民都忧虑重重

C.顺境逆境都悲观失望 D.时时处处都担惊受怕

(11)对“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理解最好的一项是(当联系全文来思考)( )

A.勉励滕子京以“古仁人”为榜样,做自己的好朋友。

B.表现作者自己学习“古仁人”崇高思想的抱负和决心。

C.表达了自己做人为官的追求,也期望友人与己共勉。

D.表现作者找不到志同道合伙伴的惆怅。

(12)对本文写作目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应朋友之托,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 B.借作记之机,表达自己的胸襟和抱负。

C.当时作者和滕子京都在被贬之时,作者要借此文与朋友共勉。

D.描写巴陵胜状,抒发览物之情,评说迁客骚人。

8、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4分)

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实际上已透露了全文的主旨。( ) ②第五段巧妙地利用设问的方式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忧君思想。( )

③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

④第五段论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表露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

( )

9、、从第五段中找出四对反义词:(4分)

10、“是进亦忧,退亦忧” 一句中,“进”和“退”分别是指什么?(2分)

11、“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2分)

12、“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用词极妙,妙在哪里?(2分)

13、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3分)

14、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我们的借鉴意义。(80字左右)(4分)

15同样是傍晚的校园,在下面两种情况下,你所看到的景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尽量用上修辞手法描写。(3分)

你的努力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扬:

你莫名其妙地被老师和同学误解:

参考答案:

1、(1)《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 希文 北宋 政治 军事 文学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2)“政通人和,百废具兴”(3)黄鹤楼、滕王阁 (4)对偶、借代(5)政通人和、心旷神怡、气象万千、百废俱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1)前人之述备矣。(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5)浮光跃金。(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7)静影沉璧。(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12)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3、shāng yào háo fēi hào qiáng jí zhé zhǐ tīng chǒng xié

4、A(1)穷尽(2)到B(1)天空(2)消散C(1)和乐(2)和煦D(1)阴冷(2)阴暗

5、通“俱”,全,都 广远 没有 在??之前 鸟停息在树上 一起

做州郡的长官,做??太守。 及, 到

6、(1)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4)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如水中的玉璧。

(6)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7)在朝廷上做官,就为老百姓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君主担忧。

7、(1)B (2)D (3)B(4)B(5)A(6)D(7)C(8)D(9)C(10)A(11)C(12)D

8、①√②×③√④√

9、进——退 先——后 悲——喜 忧——乐

10、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1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2、用拟人写法把洞庭湖这一无生命之物写得极具生命之感,活灵活现地表现了“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气势。

13、可用现代汉语,也可仿文言风格。

14、此题结合现在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乐于奉献”、“一心为公”来谈,同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读书的目的和人生的理想,言之成理即可。

15、略

篇四:古文阅读

《岳阳楼记》

一、阅读3.4.5.6段,回答1~6题。

1.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去国怀乡 ②春和景明 ③把酒临风 ④吾谁与归

2.文言翻译——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心态。

②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喜”

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________ _______。

4. 美句赏读——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5. 问题探究——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

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6.拓展延伸——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

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 我的赏析: 我的探究:

7.下列加点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馋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山岳潜形 潜:—— (2)薄暮冥冥 薄:——

(3)把酒临风 把:——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 微斯人,吾谁与归?

10.用原文语句填空。“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

是 。

11.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写这一内容的

目的是什么?请结合选文回答。(2分)

二、阅读5.6段,回答问题。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心:( )

⑵不以己悲 以:( )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 归:( )

⒉下列句中的“异”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使内外异法也

C.独在异乡为异客 D.永州之野产异蛇

⒊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之高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

⒋翻译下面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⒌(1)本段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2)文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3)文中“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4)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进 退

6.“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1段,回答问题。

⒈解释加点词:

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⑵百废具兴 具:

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

⑷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之: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政通人和

②至若春和景明

⑵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岳阳楼记

⒊用原文回答:

⑴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⑵表明作者写此记的原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⒋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乃重修岳阳楼

四、阅读2段,回答问题。

⒈解释加点词:

⑴横无际涯 横:

⑵朝晖夕阴 晖:

⑶前人之述备矣 备: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北通巫峡

②政通人和

⑵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涯: 通: 通: 观: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观:

⒊翻译下列句子:

⑴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

⒋“前人之述备矣”与第一节中的_________一句相照应。

五、阅读3段,回答问题。

⒈解释加点词:

⑴连月不开 开:

⑵日星隐耀 隐:

⑶樯倾楫摧 樯: 倾: 楫: 摧:

⑷忧谗畏讥 谗: 畏: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浊浪排空 空:

②而或长烟一空 空:

⑵①南极潇湘 极:

②感极而悲者矣 极:

⑶①薄暮冥冥 薄:

②薄如钱唇 薄:

⒊本节极力描写湖上凄凉的景象,作用是_______。

六、阅读4段,回答问题。

⒈解释加点词:

⑴春和景明 景:

⑵波澜不惊 惊:

⑶宠辱偕忘 宠: 偕:

⒉解释加点词:

⑴①而或长烟一空 或:

②或异二者之为 或:

⑵①而或长烟一空 一:

②一碧万顷 一:

③在洞庭一湖 一:

⑶①把酒临风 把:

②把问题弄清楚 把:

⒊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⒋用原文回答:

⑴选文中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⑵选文中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⑶选文中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由“渔歌互答”,你能联想到《三峡》中哪两句渔歌?

七、阅读5.6段,回答问题。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⑴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心:

⑵不以己悲 以:

⑶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归:

⒉下列句中的“异”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

B.使内外异法也

C.独在异乡为异客

D.永州之野产异蛇

⒊翻译下面句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⒋⑴本段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⑵文中表达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⒌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居庙堂 之高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处江湖之远 ⒍文中“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⒎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的是什么人? 进_______________ 退________________⒏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以: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

⒐根据要求填空:

⑴“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为”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句中的“斯人”具体指_________。 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你应该有怎样的胸襟与抱负?

1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 或/异二者/之为

C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D 处/ /之远/则忧/其君

12.解释文中加点词: (2分)

尝:_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

13. “古仁人”指什么人?联系全文看这里说的“古仁人”是与__ __相对而言的。

答: (2分)

14. “二者之为”是指什么?(用上面词语概括) (1分)

答:

15.文中是怎样概括“古仁人之心”的?(1分)

答:

16.将“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成现代汉语。(1分)

译文:

17. 形式上看,“吾谁与归?”是 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________ ②增其旧制________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④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⑤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 ⑥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

2.选出词意、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感极而悲者矣

B.一: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然:满目萧然 然而不胜者

D.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根据提示,用原句填空。

①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________是极为赞赏的。 ②“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________。

③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________,“二者之为”是指________。

4.出自本文已沿用至今的成语有________。(至少找出三个)

5.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________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________。

6.联系全篇,作者的构思是:由□□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自然引出□□,说明作记的意图。

7.“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________,“退”指________。

8.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八个字写出“以物喜”和“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①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

②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

9.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

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实际上已透露了全文的主旨。

( )

②第五段巧妙地利用设问的方式逐层深入地阐明了作者的忧君思想。

( )

③第五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 )

④第五段论述“古仁人之心”的目的,是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表露作者自己的政治抱负。

( )

10.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___

篇五:20141214年一模二模赏析课内卷

赏析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胡腾老树昏鸦,下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秋》中“落日、残霞; ”和《天净沙·秋思》中“昏鸦、夕阳”, 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2分)

8.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2分)

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结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阅读下面的两首小令,完成第7—8题。(4分)

水仙子?咏江南

元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菱荷丛一船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7.“水仙子”是 曲牌名 。(2 分)

8.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2 分)

A.“一江烟水照晴岚”描写江面上雾霭弥漫缭绕的美景。

B.“看沙鸥舞再三”平添几分闲适潇洒、自得怡然之味。

C.“卷香风十里珠帘”描写出江南水乡富裕奢华的场面。

D.“爱杀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真切喜爱之情。

7. 上曲的作者是元代__张养浩(人名)。曲中“看沙鸥舞再三”与我们学过的“沙鸥翔集”这一描写异曲同工,“沙鸥翔集”出自课文《_岳阳楼记_》。(2分)

8. 下列对于《水仙子·咏江南》一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2分)

A. 本曲用到了“一”、“两”、“再三”、“十”等词,具体准确地表现了江南水乡景物的特点,呈现出一幅真实的画面。

B. 本曲在景物描写上动静结合,既有江上雾霭弥漫、烟云缭绕的静态之美,也有沙鸥起

舞,风吹帘动的动态之美。

C. 本曲中“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先写远方的画船,再写近处的酒店酒旗,条理清晰,而且极富层次感。

D. 曲中“爱杀江南”句中的“杀”有口语色彩,表示程度之深,充分表现出作者对江南真切的喜爱之情,凸显了主旨。

四块玉·别情

元·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7、“四块玉”是本曲的曲牌名,“别情”是本曲的标题 (2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A.“一点相思几时绝?”强调了女子相思的缠绵,对爱情的执着。

B.“凭阑袖拂杨花雪”表明女子急于拂去如杨华般的白雪,想远眺情人的身影。

C.“溪又、、、人去也”暗示尽管山重水复,路途艰险,但女子欲随情人而去之心决绝。

D.本曲表达女子送别情人时,凭栏相送,依依难舍的深情。

7.曲中的“杨花雪”是指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2分)

8.下列对这首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曲描写了一个感情丰富且多情的女子。

B.“心难舍”句刻画了女子依依不舍的心理。

C.“拂”字流露出女子想见爱人的急切心情。

D.全曲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爱人的相思之苦。(是曲中的女主人公,不是作者自己)

7.“凭阑袖拂杨花雪”中“杨花雪”的意思是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2分)

8.下列句子表达的情感,与“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相同..的一项是(

A.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7.7.“一点飞鸿影下”中“鸿”指的是大雁 (2分)

8.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2分)

A.和马致远的《秋思》曲牌名同。

B.所描写的时间是秋天的傍晚。

C.所写的秋景由萧瑟变为明朗。

D.寄情感于景物表达“愁”绪。

课内

醉翁亭记(节选)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在文中的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1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3分)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醉了能和他们(大家)一起欢乐,酒醒后能用文章记述这些事的人,是太守啊。

10.太守因何而乐?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太守因宾客从而乐。B.太守因禽鸟乐而乐。

C.太守因人之乐而乐。D.太守因述以文而乐。

9、文中醉翁是指北宋(朝代)的作家文学家欧阳修 (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靠近在泉边的,那是醉翁亭。

11、对选文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是C、(3分)

A、介绍了醉翁亭的地理位置。

B、介绍了“醉翁”名的由来。

C、由介绍醉翁亭,点出全文的主旨。

D、开篇引“乐”,点出醉翁之意全部在山水之乐。

9.上文选自课文 ,作者是 (朝代)欧阳修。(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写太守只是因为山里四季景色之美而乐。

B.第②段生动展现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

C.第③段以禽鸟、游人衬托太守以众人之乐为乐。

D.全篇充分体现太守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9.上面两段文字选自《醉翁亭记》,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2分)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酒上。

11.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之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 琅琊”、、 “ 酿泉”、“醉翁亭”等景物。(2分)

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山间早晚(朝暮)和四季的优美景色

9.引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 ,初中阶段我们还学习过他的另一篇作品《卖油翁》。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人小孩来来往往不间断的场景,是滁州人在出游。

11.引文写了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表现在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分)

14.1普 岳阳楼记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9. 上文选自课文《岳阳楼记》,作者是宋代的范仲淹。(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不因外物(好坏)或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3分)

A.第①②两个排比段,一暗一明,一悲一喜,表达两种人的览物之情。

B.第③段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主旨。

C.“微斯人,吾谁与归?”既劝勉滕子京,也表明自己与古仁人同道。

D.选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9.选文作者是 宋 (朝代)的范仲淹(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我曾经探求过古时侯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

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②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景物描写是为了表达作者“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

C.作者与“古仁人”都有相同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D.“微斯人,吾谁与归?”流露出作者悲观的情绪。

体裁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