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优秀作文 > 教育资讯

诸葛亮骂周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作业帮 时间:2024/09/25 13:25:24 优秀作文
诸葛亮骂周瑜优秀作文

篇一:诸葛亮与周瑜人物形象之比较

诸葛亮与周瑜人物形象之比较

----------《三国演义》中瑜亮情结之探析

摘 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周瑜联手在赤壁打败曹操,从而形成了三足鼎力之势,二人曾经亲密合作过,而在赤壁之战之后,二人分属两个政治集团,也曾两军对垒,最终周瑜始终不敌诸葛亮,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之后抱憾离世。本文试图从二人的经历、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分析二人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探索两个人悲剧结局,依次来警醒当世。

关键词:诸葛亮,周瑜,人物形象比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1]三国时代是一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代奸雄曹操,人中之龙刘备,还有紫髯碧眼能使臣僚肯尽忠的孙权,更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的关羽、长坂桥独退曹家百万兵的张飞,一时间在这段历史舞台叱咤风云的英雄是数不胜数。这当中有两位人物不能不提,因为正是他二人的合作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历史局面,三国的历史由此而继续书写。这便是在赤壁之战中合力战胜曹操八十三万大军的诸葛亮和周瑜。然而一直以来对着两个人的评价却截然相反:对于诸葛亮,人们往往把他当做智慧的化身,当做贤相的楷模,“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出师一表真明志,千载谁堪伯仲间。”正是这样的情形;然而对于周瑜人们往往以气量小,嫉贤妒能,不能容人来评价。许多人读了《三国演义》后往往将周瑜与诸葛亮的交往过程用“周瑜三害诸葛亮,诸葛孔明三气周公瑾”来概括,加上有周瑜临终前的叹息:“既生瑜,何生亮?”[2]更进一步地凸显了周瑜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的形象。但如果简单如此地就对二人这样下结论,难免有失偏颇,很难公允。本人想从二人的性格经历及其结局,并将二人放在三国时代的时代背景中去分析评价。

一、 诸葛亮的人物经历和形象

诸葛亮出身于官吏世家,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自幼博闻强记,才能突出,因为刘备三顾茅庐而出仕,在隆中茅庐中就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政治战略,从而为刘备建立蜀国明确了战略定位,使刘备从此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当刘备在新野被曹军打败之后,诸葛亮在东吴鲁肃的邀请下出使江东,舌战群儒促成了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又帮助周瑜借来东风,终于打败了曹操的大军。然后又借周瑜追击曹军之际突袭荆州,为刘备建立了最初的根据地,为日后蜀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后面又为荆州根据地的巩固出谋划策。还为刘备推荐了被称为凤雏的庞统,后来庞统在落凤坡战死,诸葛亮又入川辅佐刘备取得西川和汉中之地,确立了蜀国的基本版图。在先主猇亭战败之后,诸葛亮又巧布八阵图,延缓了东吴陆逊的进攻,保住了刘备半生打下的基业。后来刘备在白帝城给诸葛亮托孤,诸葛亮精心辅佐后主,使蜀国从猇亭之战的困局中渐渐恢复过来,同时和东吴重修旧好,结为联盟,又带兵平定了南方的孟获之乱,为蜀国建立了安定的后方。此后,诸葛亮又带兵六出祁山,希望能够打败曹魏,恢复汉室。然而终究因为蜀国力量弱小,有具有天然的战略缺陷(失去了荆州),加上一些战术的失误,终究无果,最后星落五丈原,遗憾离世。死前安排好了所有的撤退方案,保证了他死后蜀国的安定。

从诸葛亮的一生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为蜀国的建立和巩固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其才能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突出的战略谋划才能。

这在刘备三顾茅庐在隆中谈论三分天下中表现地最为突出,后面

的战事中诸葛亮总是能考虑到战争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做好各种部署,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2、 才能全面,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阴阳五行无所不通,才华横溢,对敌作战,知己知彼。这在赤壁之战借东风、草船借箭、巧布八阵图中体现得比较突出,还有造木牛流马运粮草。在对敌作战中如:空城计、华容道放曹操、巧夺荆州、七擒孟获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3、

4、 知人善用。诸葛亮在出汉中北伐的时候,在《出师表》中向后主推荐了许出色的治国才能。刘备去世时是蜀国最为艰难的时候,当时魏吴两国虎视多有用之才,这些人精心辅佐后主保证了后方的稳定。 眈眈,国家精锐损失殆尽。就是在这样的危局之下,他安居平定魏国派来的五路进攻大军,还与东吴重修旧好,结为同盟,仅用了三年时间就使蜀国从战败的困境中渐渐恢复了元气。后来又亲率大军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并对南方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使得南方少数民族数十年归顺蜀国,后方十分稳定。

诸葛亮作为刘备托孤的重臣,除了其卓越的才能之外,更值得称赞的是其优秀品质,刘备将后主刘禅托付于诸葛亮,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是他却只是用权而不专权,从来没有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谋取私利,死后没有合法收入之外的任何私产。更没有利用自己的权力之便去培植自己的亲信势力,始终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为刘氏蜀汉江山的巩固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试想如果诸葛亮要这样做,那么蜀国说不定也会出现一位“曹操”或者“司马昭。”

当然诸葛亮作为一个人,也不是没有一点缺点的,而且有些缺点还是非常致命的,为后来他去世后蜀国的衰落埋下了祸根。

1、 急于求成,明知难以为之而为之。刘备去世后,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渐渐恢复了元气。但是无论战略位置,还是国力,蜀国都不能与魏国和吴国相比。然而诸葛亮偏偏就要在这时候进行北伐,有违他当时制定三分天下战略时的初衷: “待天下有变时。”[4]当时的魏国除了曹丕去世,幼子即位以外并无大的变故。但由于诸葛亮感恩于先主的知遇之恩,想在有生之年实现匡扶汉室的愿望,忠心可嘉,但是实行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2、 过分倚重自己的才能,不注意发挥团队的才能。诸葛亮在作战时多半是对下属进行布置任务,却很少与部下商讨作战形势、议论战略战术,甚至往往是锦囊妙计,这当然对于保守作战机密有好处,但却不利于部下的成长,使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没有形成接班的人才梯队,形成后继无人的局面,为后来蜀国的快速衰落埋下了祸根。

3、 事必亲躬,既累坏了自己的身体,也造成了一人杰出,众人平庸的局面。诸葛亮治理蜀国,凡事都要自己亲口过问,亲自审定,甚至对于外出征战这样对于一个宰相不太适应的事情都要自己亲自出马,造成了他只活了五十四岁就离世而去。这样做的另外一个结果就是造成了部下不敢独立处理任何事情,干部队伍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培养。这样在他去世后,后主就开始逐渐宠信宦官,接近小人。假如说当时诸葛亮放手让手下的干部去做,自己只负责监督,培养出一个干部接班的人才梯队,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指导和培养后主及干部接班队伍,那他身后的蜀国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景象,至少不会在三国中第一个灭亡。

二、周瑜的人物经历和形象

周瑜也出身于官吏世家,周瑜的叔父是丹阳太守。周瑜与孙权的兄长孙策自小就是拜把子兄弟,交情甚笃,自孙策向袁术借兵回江东报父仇,重新建立霸业之时就一直追随孙氏兄弟,一生不改自己的初衷。并向开始重新建立霸业的孙策推荐了影响江东政局的重要谋士“江东二张” [5](张昭和张纮),而张昭和周瑜被孙策十分倚重,后来孙策临终将江东大业托付于弟弟孙权时就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5]而且孙策和周瑜同娶乔氏姐妹,是婚姻连襟,关系颇为密切。在孙策重回江东建立霸业的过程中,周瑜为孙氏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孙策英年早逝,周瑜又尽心辅佐孙策的弟弟孙权,并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而正是鲁肃一手促成了孙刘联合抗击曹操的重要战略。在曹操陈兵江北之时,鲁肃、周瑜坚决支持孙权抗击曹操,是周瑜最终让孙权下定了要抗击曹操的决心。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智除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为战胜曹操扫除心腹大患,又和黄盖密使苦肉计,促成黄盖诈降曹操,又和鲁肃等人商议,让庞统献连环计。最终用火攻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军,形成了曹、孙、刘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可以说周瑜在赤壁之战的谋划和运筹之中可谓殚精竭虑,面对曹操的八十三万大军,周瑜随有信心击败曹军,但也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他深知自己一旦判断错误,那么江东基业就将不复存在。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周瑜积劳成疾,身体渐渐地垮了下来。当所有进攻曹操的准备工作都全部做好,周瑜在山顶遥望江北,见到所刮的风是西北风时,一下子晕倒,口吐献血。这便说明在赤壁之战这场决定孙、刘命运的大战中,消耗了周瑜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以至于在大战结束之时,周瑜已经是病入膏肓。作为周瑜本人自己,他应该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了,因此在打败曹操之时,便要十分急切地为孙权拿下荆州,为江东霸业的安宁再添一道屏障,因此他刻意向孙权隐瞒了病情,为东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要为吴侯拿下荆州。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诸葛亮趁周瑜大战曹仁之际抢先一步夺去了荆州,偏偏在这时候周瑜又受了箭伤,这让急着要为孙权拿下荆州的周瑜这能不气呢?自从受了箭伤之后,周

瑜的身体越发不行了,他便越发想早点为孙权夺回荆州,但事情就是这样,事情越操之过急,在办事的过程中越会漏洞百出。这一切被对手诸葛亮看在眼里,周瑜为夺取荆州耗尽了自己最后的精力,最后只能抱憾而亡。

从周瑜一生的经历之中我们可以看出,周瑜是一个极具军事才能的军事统帅,文韬武略具备,为人豪爽,兼通琴棋书画,既有征战沙场的英勇威武,也不失文人公子的风流儒雅。下面逐一作一简单说明:

1、 卓越的军事统帅才能。赤壁之战不是一场简单的战役,这是一场战略大战,而且孙、刘势力弱小,北方曹军十分强大。如果这一战以曹操的胜利而结束,那么其结果就是曹操一统天下,这当然从历史进步的角度来说是好事。因此赤壁之战是一场改变历史进程的大战。在这场大战中周瑜充分调动东吴集团、刘备集团的所有精英和江东朝野的各种人物,为其出谋献策,最终战胜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且周瑜这个人是既能够在军帐中运筹帷幄,也能够在阵前攻城略地冲锋陷阵。

2、 为人宽厚,善于识人,举贤荐能。周瑜自己已经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人物,但他也深知自己才能方面的不足,先后向孙策、孙权推荐了“二张”、鲁肃等人,并要诸葛瑾去劝诸葛亮归顺东吴,胸怀之大可见一斑。

3、

4、

一斑。 尽忠职守,至死不渝。周瑜一生辅佐孙策、孙权,掌握东吴军事大权,但为人风流潇洒。周瑜既能舞剑又善抚琴,还能慷慨高歌,风流倜傥,可见从来没有过任何的私心私利,一心为江东的发展壮大尽心竭力。

三、 诸葛亮与周瑜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尽管周瑜鏖战赤壁的骄人战绩,诸葛亮有所谓三“气”周瑜的从容自如,但他们都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人物,周瑜因未能夺取荆州抱憾而亡,诸葛亮也何尝不是“出身未捷身先死”死呢?他们都想辅佐自己的君王,感恩于自己君王对自己的知遇之恩,都想辅佐自己的君王一统天下,然而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历史的悲剧,更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他们都太感恩于自己君王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了,因而即便蜀国弱小,东吴偏安,也都要凭借自己杰出的才能让自己的君王实现一统天下的伟业。

从才能上说诸葛亮更善于从战略上进行谋划,诸葛亮是一个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物,他更善于治国,而不是去带兵打仗。周瑜在战略谋划方面比诸葛亮稍逊一筹,但是在军事统帅方面可谓一流,赤壁之战就是其杰作,他能够调动方方面的积极力量为战争胜利出谋划策。内政外交方面的才能周瑜就不如诸葛亮,这也正是孙策临终时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周瑜始终是军事将领,带兵打仗才

篇二:诸葛亮与周瑜比较

诸葛亮与周瑜谁厉害

三国演义最精彩的莫过于孔明三气周公瑾:第一次拼死拼活,南郡却让诸葛亮捡了便宜,周瑜气伤箭疮,半响方苏;第二次听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大叫一声,倒于船上,不省人事;第三次,假道伐虢之计被诸葛亮识破,周瑜连喊数声“既生瑜,何生亮”而一命呜呼。感觉二人不是一个档次,诸葛亮随便玩弄周瑜于股掌之间,那么到底诸葛亮与周瑜谁厉害?

由于孙刘联合作战,是盟友关系,诸葛亮与周瑜没有直接PK过,不好比较高低。但是可以从三个侧面看出先后。

一、两人在赤壁大战中贡献

赤壁大战是历史上著名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由孙刘联军对阵曹军,但是刘备军队的作用几乎为零。诸葛亮的贡献有三个。一是草船借箭十万支。这十万支箭不能说没用,但用途不会很大。首先周瑜不缺箭,其次曹军也不是因为箭不够而失败;二是借东风。这是胡说八道,不用辩驳。三是周瑜打败曹操后参与追杀曹操。经过吴军层层截杀,曹操不到三千人马,诸葛亮也没有杀死曹操,还说是天意。可以说是没有诸葛亮刘备,周瑜孙权一样打败曹操。所以后文诸葛亮吹嘘说:“曹操引百万之众,被吾聊施小计,杀得片甲不回。”道荣大笑曰:“赤壁鏖兵,乃周郎之谋也,干汝何事,敢来诳语”。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黄盖苦肉计、阚泽诈降书、庞统连环计、三江口纵火等等,都是周瑜及手下所为,与诸葛亮不沾一点关系。

结论:周瑜在赤壁大战中的作用远比诸葛亮大。

二、与曹操作战战绩

二人都与曹操打过仗,有可比性。无论火烧新野、大闹长阪坡怎么吹,最后结果是刘备的几万人打没了,只能是败走汉津口,借兵于刘琦,求救于孙权。而周瑜用五万人大败曹操(加了刘琮降兵)。

结论:周瑜军事才能要大于诸葛亮。

三、辅助君主

诸葛亮辅佐刘备,夺取荆州(后丢掉)、益州、汉中;周瑜辅佐孙策、孙权,打败曹操,夺取的地盘更大。

结论:辅佐君主功绩不相上下,周瑜略胜一筹。

综上所述,周瑜比诸葛亮要强、要厉害。

篇三:按照正史,蜀国没有一寸土地是诸葛亮打下的?

按照正史,蜀国没有一寸土地是诸葛亮打下的?

按照正史,蜀国没有一寸土地是诸葛亮打下的。三国演义写的诸葛亮的胜仗基本上全部是虚构的,或者移花接木从别人头上抢功劳硬安到诸葛亮头上的,诸葛亮在正史上其实只是个搞后勤的。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有——————

1 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2 气量狭小的周瑜:三气周瑜纯属罗贯中为抬高诸葛亮而虚构,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3 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4 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甚至把败仗写成了胜仗,例如第二次北伐攻打陈仓,明明是败了,小说却写成是胜仗,为了美化诸葛亮而颠倒黑白。

5 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6 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其他诸如智激周瑜,苦肉计等均为虚构。 7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8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管粮草。 9 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非诸葛亮

10.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11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12 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13 .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后勤内政,用兵并不是强项。

14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而且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15 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16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17 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相关阅读推荐:三国史上诸葛亮与曹操的军事实力对比为何落败?揭秘:诸葛亮为什么放弃曹操孙权而选择了刘备?诸葛亮是第一位公示财产的高官:诸葛亮多少财产诸葛亮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由南击北从无胜纪揭秘:史书上记载的诸葛亮不擅长打仗靠谱吗?

篇四:周瑜与诸葛亮

周瑜与诸葛亮的比较

诸葛亮与周瑜,这两位三国时期的智囊军师,至今还被人们所敬仰的英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到二人斗智斗勇,那么诸葛亮与周瑜到底谁更聪明,谁更精通军事,谁又更善于治理内政呢?

我们先来说说东吴的周瑜。常常听见人们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并留有遗言“既生瑜何生亮”,这其实是三国演义里的戏说。其实真正历史上的周瑜,气度宽宏,雅量高致,他为东吴推荐了鲁肃等很多人才,每次推荐时都要说对方的才干十倍于自己。并且每次作战前,周瑜都会全盘谋划,集思广益,听取下属的意见,这种习惯在赤壁之战等战役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曹操的善于用人,喜欢听取下属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并不是像三国演义里表现的那样心胸狭窄,嫉妒贤才。而他真正的死因也是征战负伤,不治身亡。在军事才华方面,周瑜主导的赤壁之战已经不须多说,这场名垂千古的战役放到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以弱胜强的经典之战, 面对精通军事的强敌曹操和曹操的50万大军,周瑜在整个战役中表现出了完美的治军,谋略,用人,临阵指挥,战前预见等等综合军事能力,周瑜一手培养出来的5万水军军团的强大作战能力也极大地扩大了战果, 正是这一系列缺一不可的优秀军事素质的全面综合作用,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赤壁之战后攻南郡, 南郡兵多将广,战略要地,周瑜又胜。 此外,周瑜与孙策多年南征北战,为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百战百胜。

再来看看周瑜的战略智慧,周瑜的谋略,一是体现在赤壁战前的分析,一是体现在他予孙权书里的取蜀之见。赤壁战前,周瑜的分析极为到位,极其犀利有眼光,赤壁之战的胜利也说明了这一点。周瑜的取蜀之见也极有眼光。周瑜与孙策内结骨肉之亲,外连君臣之义,多年征战为东吴打下江东基业,立下汗马功劳,孙策去世后,年轻的孙权即位,东吴人心浮动,周瑜带兵来归,虽然军权在握,但他见众人对孙权执礼甚慢,就带头行君臣礼,拥护孙权,稳定了孙权的地位。后来更是为扩大东吴领土而甲不稍解四处奔波,最后因劳累伤病而死于出征途中,可见其对东吴至死不渝的忠诚。 可见历史上真正的周瑜要比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在品德与实力上强多了。 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众所周知,一篇《隆中对》定天下三分,可见诸葛亮在对局势的把握与预判方面有着很好的能力。但是三国演义为诸葛亮虚构了大量

战绩,其实赤壁之战,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定汉中,取蜀,空城计等等所谓战绩都是罗贯中帮诸葛亮打的。真正的诸葛亮一生打仗不多,胜利的战役更少,其最有名的就是北伐攻魏,也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六出祁山“,但每次都以诸葛亮撤退失败告终。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其短处,诸葛亮的所有军事理论,用到现实中效果却都并不尽如人意,五次北伐攻魏,都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而去,最后却都失败而返,以被司马懿活活拖死而终。中间虽然有一些小规模战争的胜利,但对整个天下局势产生不了决定性的影响,更不能对魏国造成什么大的打击。而在本国方面,却因为连年征战劳民伤财,反而加速了蜀国的提前灭亡,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败。这与周瑜定江东,赤壁一战天下三分的影响完全不能相比。

而且诸葛亮一生唯谨慎,无论是打仗还是用人均如此,他大权独揽,事必躬亲,绝不假手于人,虽然勤奋但却缺乏全盘战略的智慧,也无擅长用人的度量和管理人才的才能,致使蜀国人才凋零,到后来竟出现了“蜀中无大将,缪化为先锋”的情况,用错马谡导致北伐失败更是一大短,但发现姜维倒可以抵过马谡之一短,而北伐时没有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计策而采用硬碰硬正面作战的打法,跟强大的魏国打消耗战,事后也被证明是完全失策的。但是,诸葛亮是忠诚的。即使他大权独握,刘禅昏庸无能,他也没有像司马家族那样反叛篡位,而是跟周瑜一样为国尽忠而死,其忠诚可见一斑。虽然正史中的诸葛亮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有些出入,但是称其为三国时期的贤才当然也一点都不为过。

总体地来比较一下,周瑜与诸葛亮。两人都是三国有名的谋士,两人都是各自主公所大力依仗的智囊,两人官职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两人都为蜀吴联合大退曹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都辅佐了一代帝王成就了一方霸业。能力不同,三国志中的诸葛亮只能说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他在领兵打仗方面不是很有天分,但是周瑜不一样,他12岁就拜为水军都督统领80万水军,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政治外交上同样出色。处理事情的方法不一样,诸葛亮坚持不与曹操共存亡,所以通常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进攻顺利大军挺进,另一种是对方优势节节败退,纵观蜀国在三国时期并没有太平多长时间。而周瑜这方面的原则是首先固守江东,祖宗基业不能动,保证这个前提的情况下尽量的做最自己有利的事情。所以总结起来还是,周瑜要比诸葛亮强。

篇五:周瑜为何要杀诸葛亮

周瑜为何要杀诸葛亮

三国演义里周瑜经常要杀诸葛亮,按现在人的思维不理解,诸葛亮和周瑜都是曹操的对手,大敌当前,周瑜不思进取,却要和诸葛亮窝里斗,如此小肚鸡肠,怎能成就大事?周瑜为了杀死诸葛亮,处处使绊子,最终扳倒石头砸自己的脚。被诸葛亮活活气死,那么周瑜为何要杀诸葛亮: 其一,诸葛亮羞辱周瑜。作为那个时代最杰出的读书人,诸葛亮并不是死读书本的年轻学者,居然不知道江东美女大乔小乔是孙策周瑜的妻子。诸葛亮说: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周瑜不信,诸葛亮立刻背诵曹植的《铜雀台赋》,当然明显的把曹植的诗作给篡改了:“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转载于:www.smhaida.com 海 达 范 文网:诸葛亮骂周瑜)霞之浮动。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双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泽远扬。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皇。御龙兮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中的二乔本来指的是两座桥,诸葛亮曲解成大乔小乔,这明显是侮辱了周瑜的智商,作为同时期的智者,不可能不了解曹植的诗作,周瑜也是很儒雅的人。

其二,诸葛亮公然侮辱江东谋臣。诸葛亮出使东吴,有一出戏叫《舌战群儒》,戏中诸葛亮对江东君臣进行辱骂: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连老将黄盖都说:愚闻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言。何不将金石之论为我主言之,乃与众人辩论也?如果不是黄盖解围,诸葛亮如何脱身。要知道你来干什么,目的为何。

?其三,戏弄周瑜。周瑜要杀诸葛亮,未必是真动手,要诸葛亮做弓箭,诸葛亮若无其事一般。孔明曰:“今日已不及,来日造起。至第三日,可差五百小军到江边搬箭。”鲁肃前来探问,孔明曰:“望子敬借我二十只船,每船要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千余个,分布两边。吾别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万枝箭。只不可又教公瑾得知,若彼知之,吾计败矣。”后来草船借箭,众人拜服。诸葛亮说:“为将而不通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亮于三日前已算定今日有大雾,因此敢任三日之限。公瑾教我十日完办,工匠料物,都不应手,将这一件风流罪过,明白要杀我。我命系于天,公瑾焉能害我哉!”如此真实狂妄至极! 其四,借东风。刮风下雨谁人知晓,诸葛亮算定要刮东风,却借助妖法,让人如坠五里之雾。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分付鲁肃曰:“子敬自

往军中相助公瑾调兵。倘亮所祈无应,不可有怪。”鲁肃别去。孔明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如此装神弄鬼,让人不解。

三国演义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此二人斗智,三国演义这样写,不过是盛赞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有孙武子不及的智慧。事实上火烧赤壁是江东周郎的杰作,此人是很有气量的,赤壁之战前,老将程普自负其才,非常藐视周瑜,当儿子程咨亲眼目睹周瑜用兵井井有条的时候,程普曾负荆请罪,周瑜却不敢接受,以致程普说:与公瑾交,不觉自醉。可见周瑜的确不是小肚鸡肠的人,周瑜要杀诸葛亮也是害怕今后诸葛亮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潜在对手,是为江东着想。

优秀作文